建信人寿保险5年险靠得住吗,靠不靠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今年首月原保费如期下滑,下滑幅度与部分券商年初的预期相近。

让保险业忧心了大半年的开门红首月数据终于出炉了。寿险公司今年1月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600.41亿元,同比下降25.50%。开门红周期一般为每年的一季度,其中1月份最为重要。与往年1月屡出喜报不同,今年首月原保费如期下滑,下滑幅度与部分券商年初的预期相近。

首月数据直观体现了134号文《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对寿险业的影响。历史数据表明,1月份总保费占全年保费比例在15-30%左右,对于险企完成全年保费收入目标至关重要。因此过去险企往往通过主推理财属性较强的产品,如快返型产品来迅速吸纳保费。而这类产品价值率比较低,134号文明确险企不能再销售快返型产品,新产品销售难度增加;此外,理财产品收益率提高也削弱了险企开门红产品的吸引力,保费收入下滑成为必然。

显而易见,134号文让开门红首月的前十大原保费公司座次重排了。安邦系两家公司掉出了前十大榜单,这两家公司去年首月依靠理财型产品吸纳大量保费,今年在134号文等一系列寿险监管文件影响下,此前热销的中短存续期理财型保险受限,快速返现产品也不能再售,大大影响了两公司的原保费收入,纷纷同比下滑99%左右。

新华保险和建信人寿新登前十大原保费榜单,分别排在第7位和第10位。过去两年新华保险完成了转型,业务结构优化,初步建成了续期拉动增长模式。今年首月新华保险一反去年微跌态势,实现原保费收入18.6亿元,同比增长近10%。“市场竞争的主战场由年金险领域转向以健康险为代表的保障型产品,行业新拐点正在形成,加速深化转型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公司在2018年度工作会议上指出。

建信人寿是建设银行控股的银行系险企,公司首月实现原保费收入近132亿元,同比增加近80%。通过母行代销保费是银行系险企主要的保险销售渠道,同业交流数据显示,公司银保新单规模保费增速在90%以上。“银保新单规模高的公司普遍以中短存续期产品为主”,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过去几年银保渠道开门红产品以短期可退保产品最受欢迎,尤其是可在两三年后退保的产品,受134文新规影响,2018年开门红产品多数拉长了退保期限,增加了销售难度,一些银保渠道选择用中短存续期产品冲击保费。不过根据监管规定,中短存续期产品季度规模保费收入占当季总规模保费收入比例高于50%将一年内不予批准其新设分支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开门红首月,平安人寿与国寿股份一起拿下了千亿规模,两者原保费只相差116亿元。国寿股份虽然保住了龙头地位,但同比却下滑了21%,平安人寿同比增长24%。业内对于两大型险企一哥之争颇为关注,这两年平安人寿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国寿股份增长相对乏力。今年首月两家公司增长趋势截然相反,市场对于平安赶超国寿的信心又多了一分。

界面新闻整理发现,由于去年基数低,在政策引导回归“保险保障”的背景下,规模在几亿至几十亿的这几家小型险企首月表现不俗。去年初开业的横琴人寿,去年业务基数极低,今年首月揽入3.25亿保费收入,体现了良好的业务拓展能力。此外,还有中华人寿、昆仑健康、复星保德信、安邦养老、光大永明、英大人寿、国联人寿、信泰人寿和太保安联健康9家公司同比增速在100%以上。

还有8家去年1月以后新开业的险企,首个开门红的表现各有不同。月保费过亿的公司有华贵人寿、和泰人寿。华贵人寿是茅台集团旗下公司,作为贵州省首家本土保险法人机构,公司在业务拓展方面优于其他同时期开业险企。公司在去年专题汇报会上表示,将积极开拓合作渠道,扩大保费业务来源,并大力拓展网销合作渠道,将互联网销售渠道打造成公司业务新的增长点。

和泰人寿作为腾讯旗下险企,背靠股东近10亿微信活跃用户、8亿QQ活跃用户,拥有天然渠道、技术优势,开业5天承保用户数便突破60万人,很快完成了百万用户的积累量,这是传统寿险公司几年才能完成的目标。去年线上线下渠道同时推进,开发并报备了19款产品,实现保费规模1.5亿元。今年首月公司实现原保费收入1.33亿元,是去年年保费收入的89%,公司今年保费收入可期。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见习记者马雪婷

善建者行,守信者远。短短的半个月时间建信人寿菏泽中心支公司得到客户赠送的三面锦旗,将一个个遭受不幸的家庭“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一直以来,建信人寿菏泽中心支公司秉承用“服务高标准,理赔高效率,销售高诚信”的理念服务客户,为客户提供更大的保障。

张先生2017年至2020年在建信人寿菏泽中心支公司投保了年金型保险。2021年3月8日,张先生家属陈女士告知建信人寿菏泽中心支公司客服人员,其丈夫张先生因疾病抢救无效身故。客服人员第一时间安抚家属并及时核实情况,经审核资料齐全后于3月9日赔付张先生家属27万元,同时公司安排工作人员到张先生家进行慰问。

建信人寿菏泽中心支公司让理赔变得有温度,让服务变得有感情,切实提升理赔服务品质,用真情与关爱温暖人心,托举了一个个家庭的希望。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新春寄语|建信基金总裁张军红: 携手相伴,与时共奋进!】
祥牛踏雪,瑞虎迎春!值此新春佳节,我谨代表建信基金,向《中国基金报》的读者朋友们拜年!祝大家年年有余迎春来,虎虎生威启新程!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建信基金的关注与支持,希望我们在新的一年里继续携手同行、相伴成长!
回首刚刚过去的2021年,中国经济恢复向好,资本市场改革深化,公募基金继续乘风破浪,总体规模首破25万亿元[0],基民数量近7亿人[1],创新产品层出不迭,成为财富管理行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2021年也是建信基金踔厉奋发的一年,公司总管理规模保持在万亿元之上,公募客户数超6000万,旗下公募产品累计分红金额达1116亿元[2]。据银河证券数据,截至12月31日,旗下共28只基金近一年排名前1/4,建信中小盘A、建信中证1000指数增强A、建信福泽裕泰(FOF)A排名同类第1[3],一举包揽3只“冠军基”;积极布局创新产品,与母行中国建设银行紧密协作[4],重磅推出建信中关村REIT,为广大投资者提供多元资产配置新选择。
展望未来,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资管行业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源。在时代浪潮之中,公募基金将积极应对、牢牢把握这一黄金发展机遇。

一:建行建信理财怎么样

建行建信是建行下属一家子公司,正经的公司,不是骗人的.

二:建行的建信人寿怎么样

作为银行系保险公司,建信人寿自建设银行控股以来,其保费规模在短短五年翻了近8倍,其由2012年的58.68亿增长到2016年的461.17亿。而在保费高速增长的同时,其偿付能力充足率不断下滑,一度下滑至紧贴监管指标。与此同时,理财险的狂飙也造成建信人寿的2018年退保金达279.35亿元,而当年的保险业务收入仅为252.91亿元,一度有流动性风险。

近日,银保监会批准建信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信人寿”)增资事宜,后者注册资本将从44.96亿元增至71.20亿元。

2019年7月,建信人寿便公开增资信息。根据公告,建信人寿增资总额实际为60亿元,由建设银行、中国人寿(中国台湾)、社保基金、锦江国际投资和上海华旭投资分别出资30.6亿元、11.94亿元、11.61亿元、2.94亿元和2.91亿元认购公司增发股份。股东建银投资不参与增资,其放弃认购的增发股份由股东社保基金认购。

显然,如此大额的增资是为了提高捉襟见肘的偿付能力充足率。2019年四季度,建信人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11%,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37%;2020年一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99%,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23%;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明显。

根据银保监会2017年9月《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对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60%或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20%等偿付能力风险较大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数据进行重点非现场核查,建立常态化的现场检查机制等。而建信人寿的偿付能力一直贴近监管指标,所以增资势在必行。

自2017年“万能险风暴”过后,建信人寿受监管政策影响导致保费下滑,开始寻求从规模到价值的转变。从数据来看,过于依赖于银保渠道导致其转型面临压力,甚至大规模理财保费增长导致其退保金激增,曾一度引发流动性风险。

借助银保渠道冲规模,偿付能力充足率贴近监管指标

建信人寿成立于1998年10月,前身是太平洋安泰人寿,因股权变更,2011年更名为建信人寿,建设银行持有51%的股份。与此同时,其注册资本也由11.8亿元变更为2012年的44.96亿元,彼时其偿付能力提升至1291.70%。。

作为国内最大的保险分发渠道——银行,银行系险企被认为是最有可能进入第一梯队的险企。银行系保险公司借助股东银行渠道大量销售短期理财型保险,保费规模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在做大规模的同时,银行系保险公司实现盈利的时间也大大提前,其大多只需通过3-4年就可实现扭亏为盈,而传统保险公司盈利周期一般为7-8年。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系保险公司在冲规模的同时也伴随着资本抵补相对滞后,偿付能力充足率成为其掣肘。

建信人寿在银保渠道的助力下,2012年至2016年迎来爆发式增长,保费收入分别为58.68亿、70.12亿、158.89亿、205.27亿、461.17亿,五年翻了近8倍。而到了2017年,建信人寿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97.89亿元,同比下滑35.41%;2018年保险业务收入252.91亿元,同比下滑15.1%,直到2019年才恢复正增长,保费收入297.42亿,同比增长17.6%。

在2019年近300亿的保费收入中,有超过200亿的保费是通过银保渠道销售而来的,而其中绝大部分为分红险和万能险。

由于建信人寿绝大部分保费来自于高现金价值的理财险致其偿付能力充足率不断下滑。年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291.70%、632.03%、353.80%、235.48%、156%、167%、165%、137%。2020年一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23%,已经贴近监管指标。

而2020年一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明显的主要原因是保费收入大幅增长。2020年一季度保费收入284.32亿,同比增长238.36%。

从数据来看,只要保费高增长,建信人寿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就不断下滑,这也意味其目前并不能实现内生性增长,如果需要扩张,就得靠外部增资来维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

保费规模的激增消耗大量资本金,由2012年的1291.70%下降到2016年的156%;巧合的是,在此时,监管的重拳和偿二代的实施让脱缰的银行系保险公司停下脚步,并于2017年主动压缩保费规模,开始“转型”之路。

退保压力激增,流动性风险尚存

自2016年以来,银保监会重拳出击,严格规范中短存续期业务。作为短期理财型保险产品的销售主场,银行系保险公司损失惨重,保费规模纷纷大幅下滑。

同年,“偿二代”的实施倒逼险企加大长期期缴产品、保障型产品的销售和开发,促使寿险回归“保险姓保”,原先高现金价值产品(理财险)因资本占用高纷纷被保险公司压缩。

在新的监管环境下,即便是背靠建设银行的建信人寿,也不得不向过去的粗放式发展挥手告别,并考虑如何转型的问题。

在2018年年报中,建信人寿表示,保险业务收入下降的原因是企业主动寻求从大规模到高价值的转变,保费规模的变化符合预期。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保费规模下降的同时,建信人寿的退保金也开始激增,主要原因是前期依赖银行渠道销售了大量理财险。2018年年报显示,建信人寿当年退保金为279.35亿元,同比2017年的134.67亿元上涨了107.43%。2019年退保金仍有114.68亿。

毫无疑问,大量的退保会造成建信人寿的流动性风险。而对于流动性风险,建信人寿在2018年年报中表示:“公司提前预判,积极调拨资金,及时化解2018年集中退保带来的流动性压力,未发生流动性风险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建信人寿在价值转型方面似乎成效并不高,保费收入仍然依靠分红险和万能险。而这两者的主要销售渠道仍然是银保渠道。

此外,2020年一季度,建信人寿的保费收入284.32亿,同比增长238.36%。显然,建信人寿如此大规模保费增长更像是因为注资有着落了刻意为之。

三:建行建信基金可靠吗

建信基金可以买,但是经常做投资的人肯定都知道,风险和投资是成正比的,建信基金公司的抗风险体系还是比较成熟的,唯一就是流动性和收益率的不确定性。
建信基金公司是国内首批由商业银行发起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业务范围包括基金募集,基金销售、资产管理和中国证监会许可的其他业务。投资肯定会伴随风险,须在自己能够承受的风险范围内合理投资。
如果您确定要投资建信基金,一定要提前了解该产品的投资风险。下面是对建信基金投资风险的介绍:
包括基金所投资的债券、票据等工具本身的信用风险、以及以交易为基础的投资的对家风险,如回购协议等。
随着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变化,证券市场的收益水平也呈周期性变化,建信基金投资的收益水平也会随之变化,从而产生风险。
金融市场利率的波动会导致证券市场价格和收益率的变动。利率直接影响着债券的价格和收益率,影响着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利润。基金投资于债券和股票,其收益水平可能会受到利率变化的影响。
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地区发展政策等国家宏观政策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建信基金收益而产生风险。
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管理能力、行业竞争、市场前景、技术更新、财务状况、新产品研究开发等都会导致公司盈利发生变化。如果基金所投资的上市公司经营不善,其股票价格可能下跌,或者能够用于分配的利润减少,使基金投资收益下降。上市公司还可能出现难以预见的变化。虽然建信基金可以通过投资多样化来分散这种非系统风险,但不能完全避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信人寿保险5年险靠得住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