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万亿人民币什么概念

当前位置: > > 马云有多少钱人民币2021排行榜(马云最新身价及福布斯排名)

据福布斯中国官网11月5日显示,2020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已发布。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推进,以及中国抗疫成效显著,经济在各大经济体中复苏得最好,榜单显示,近三分之二的上榜者的财富在过去一年时间有所上涨。

2020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前20名)

马云蝉联首富,钟睒睒成最大“黑马”

2020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有400位上榜者,其中包括68位新上榜者。今年的上榜门槛为15.5亿美元,一年前为10亿美元。上榜者的总财富从一年前的1.29万亿美元飙升至2.11万亿美元,近三分之二的上榜者的财富在过去一年时间有所上涨。

阿里巴巴主要创始人马云连续第三年位列榜首,马云的财富增长了72%,增至656亿美元(对应人民币为4377.2亿元)。就在此前,由于蚂蚁集团暂缓A+H股上市,阿里巴巴美股和港股均一度下挫,马云身家蒸发26亿美元。

榜单计算财富值使用的是10月26日的收盘价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这个时点是在11月3日蚂蚁集团由于监管原因暂缓沪港两地上市之前。连同马云在内,总计有10位蚂蚁集团个人股东入选今年的中国富豪榜。

腾讯首席执行官马化腾的身家达到552亿美元(对应人民币为3683.2亿元),一年前为381亿美元,继续位居第二。

值得关注的是,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位列第三,成为今年最大“黑马”。在农夫山泉(09633.SZ)和医药企业万泰生物(603392.SH)上市后,钟睒睒的身家增长到539亿美元,增幅超过510亿美元。此前,由于股价上涨,钟睒睒曾两次登顶中国首富。

美国“造富”减速,贝索斯财富仍在惊人增长

引人瞩目的是,今年登上中国富豪榜的400位(组)亿万富豪及亿万富豪夫妇的总财富比一年前增长了8200亿美元。与之相比,福布斯9月发布的美国400富豪榜上榜者的总财富只增长了2400亿美元。今年的中国富豪榜有68位新上榜者,美国富豪榜的新上榜者只有18位。

2020福布斯美国富豪榜(前20名)

受新冠疫情影响,美国经济进入了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美国“造富”减速。不过美国首富、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的财富仍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2020福布斯美国富豪榜显示,贝索斯财富高达1790亿美元,比第二名比尔·盖茨足足多了680亿美元,而去年两人仅相差80亿美元。

由于在疫情封锁期间,亚马逊在网络购物、云计算等领域大放异彩,上周,亚马逊公布三季度的财报显示,其营收大涨37%。而其云计算部门AWS本季度销售额为116亿美元,同比增长29%。今年自3月中旬以来,亚马逊的股价也一直在飙升。

在今年1-8月间,贝索斯出售了总计价值72亿美元的亚马逊股票。11月2日,贝索斯再卖出约15.64万股亚马逊股票,平均售价为每股2970.79美元。贝索斯迄今总计出售了价值超过165亿美元的亚马逊股份,其中大部分出售发生在过去四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天涯宏观经济扫盲贴《你所不知道的冰冷的经济真相》整理完之后,发现作者后来又写了续篇,这里一并整理。

22 中央在挖的一个大坑——建立货币蓄水池之四土改2转基因与土改

  出差回来,看见兄弟的帖子这么热闹,特别是众多文盲一幅意犹未足的模样,眼巴巴的希望老师继续开课。这心情兄弟特理解,而且我这人心也好,看到大家讨论很多却不得要领——恨铁不成钢之余只好亲自赤膊上阵了。

  闲话少说,今天给大家解析一下土改。
  先说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话题——转基因。首先,兄弟对政府在中国大规模推广应用转基因种子是深恶痛绝的。自己到超市买油什么的都要小心翼翼的看看有无“非转基因”的字样。但是,兄弟与众文盲最大的差别是痛骂之余还能思考——中国政府为什么要大规模推广转基因种子?转基因种子究竟在什么地方打动了高层——以至于愿意做出如此重大的冒险?网上所谓的那些农业部专家被孟山都什么基金收买的说法,在兄弟看来实在是笑话。
  原因就在这个土改中。

  我们先复习一下前面土改谈到的管理层3步棋:土地确权、扩权强县、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
  我们都知道土地一旦确权、流转、买卖后,带来结果是什么?首先就是农业必然走上规模化、产业化的道路。这里可以给文盲们提示一下,农业规模化产业化一直是几代管理层期望农业发展的路子,以前在山东有个叫潍坊的地方弄了个农业产业化的典型——结果就是3、4代管理层先后有50多个政治局委员以上级别的去考察。

  那么,一旦在中国农村土地确权后,土地流转集约,必然导致农业迅速走上规模化产业化道路。嗯,问题就出来了,如果农业迅速走上规模化产业化道路,按照目前我们现在的较低的农村生产力水平——在大规模实现农业机械化还有一个过程的情况下,怎么保证农业生产不出现大规模减产?一旦出现这个情况,可就是动摇国本了!
  于是,转基因种子就摆上的台面——按照孟山都等给我们政府提供的数据,大规模应用转基因种子第一对农药依赖大大降低(这是一个很重的筹码),第二就是大规模应用后农业不仅不会减产,还能增收8%左右(这是一个更重的筹码)——2个筹码加在一起,管理层最大的担忧很大程度就解除了,所以,我们农业部才会急不可待的批准转基因种子进入中国,从大豆到玉米到水稻——时间紧迫啊,转基因种子没有大规模应用前,土改这步大棋就启动不了啊。

  现在,我们可以勾勒出土改这个棋局了。
  土地确权,土地实现大规模流转集约——推动农业快速走向规模化、产业化,有转基因种子打底,管理层不用担心出现粮食大规模减产;农民历史性的成为有产阶层,创造了庞大的内需同时涌入中小城市,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中小城市通过扩权强县,一大批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小城市,正好容纳进城的农民;农村金融机构的培育与发展给农业产业化与中小城市的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明白了吧,转基因是这个土改大棋局的一个棋子,一个很关键的棋子。没有这个棋子,土改很可能就走不下了!

  看看,按照这个土改的思路,貌似中国这盘棋就走活了——多少积重难返的问题在这个思路框架下都应刃而解:
  城市化的问题(土地确权、流转后还担心城市化速度不会加快吗?)、内需的问题、货币蓄水池的问题、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扩权强县产业转移后,以后东部发达地区大致是高附加值、技术水平比较高的产业;中西部中小城市则是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土地与房地产的问题(土地供应多元化了,土地价格就能保持稳定,房价自然也能保持稳定),好吧,连他娘老大难的春运的问题也附带解决了(农民就近打工,春运压力大大降低),甚至影响城市化的最后一块坚冰——户口问题也可能得到突破!

  这就是我们管理层做增量的智慧。
  不管你对这个社会有多么不满,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体会这个思路,学习这个智慧。好吧,兄弟承认,这个土改具体实施可能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转基因大规模应用,在中国农业水平与土地情况下真的不会出现减产?还有,转基因是否会影响我们几代人的体质(这点,兄弟对这种冒险行为是深恶痛绝的),最后,农民这个最大阶层一旦大规模向城市转移是否会出现整个社会的动荡……
  这个就是大家来探讨的话题。
  嗯,明天我们讲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的历史、原因以及未来,后天谈谈社保这个最大的骗局与内在的深刻原因。再后天,嗯,这个就要看心情了。哈哈。
  文盲们,带好板凳。

23 废话5——纯属废话

  兄弟彻底无语了,看来,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真的是一个真理。
  但是我说的某个网友读懂了我的潜台词(是一串英文名),你们折腾半天却是错把李鬼当李逵!!!
  貌似少数人才明白,有一个网友说,楼主正顶你呢!晕
  喝了酒,大家不要介意哈。

  有些文盲就是急,通货膨胀的课程都没听就想我直接讲社保——目光短浅就盯着自己的一亩3分地。我可以负责的告诉你,未来中国对老百姓而言,最可怕的还不是什么分配不公、官员腐败、社保骗局什么的。最可怕的就是这个通胀!改革也好制度设计也罢,即使失败顶多我们的财富损失点,通胀特别是恶性通胀绝对可以在一夜之间让我们几代人的财富化为乌有!嗯,这还真不是在吓你。恶性通胀的阴影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正悬在我们每一个人头上。

  历史剧有一句话很有意思:让历史告诉未来——呵,就没现在的事。好吧,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改革开放以来发生过的通货膨胀历史,再展望一下未来,文盲们大概就可以对这个身边的危机有所体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共发生过5次恶性通货膨胀。分别是1984年、1988年、1994年、2007年、2010年,这几次实际CPI都超过20%(2000年前,管理层还有公布真实数据的勇气,2000年后在和谐主题下,统计局完全成了胡说八道局)

  通货膨胀的根源只能是钞票印得太多。不过这5次通货膨胀原因却各不一样。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每年新增货币投放大概在90几亿左右。80年后为了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年增货币量猛然扩大到400亿——400亿对于这么大的国家本来也算不了什么,但是,当时还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老百姓拿着钱除了买点农贸产品、扯点布基本也就没了其他的去处(那时家里有台缝纫机、自行车什么的已经属于大件了)。所以,货币流动范围十分狭窄,货币投放虽然扩大规模有限,但是很快就在84年引起农贸产品价格上涨。
  84年后,我们的货币投放每年增加到1500亿的规模。在88年,因为计划经济要向商品经济过渡,价格放开管制(当时叫价格闯关),老百姓心理产生恐慌,一度出现各种抢购潮,引起恶性通货膨胀。
  如果说,这2次通货膨胀是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不得不产生的阵痛,那么后来的通货膨胀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滥发货币必然导致的后果。
  92年.老邓在南边画了一个圈,并提出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这个历史意义不在本文探讨范围),于是信贷放松、各种投资纷纷上马,货币供应量连续3年都以超过30%的速度快速增长,结果就在94年引发恶性通货膨胀,官方公布数据达到24%!
  94年后,管理层痛定思痛开始建立货币蓄水池,先是民生产业市场化,接着就是股市、房市。这些池子作用确实效果非凡,连续12年,国内在货币连续超发的情况下,居然CPI一直都控制在10%以内。
  进入21世纪,情况又有所变化。首先是中国加入世贸,但是扭曲的汇率使我们进出口严重不平衡,央行不得不大量印刷人民币来收购外汇,从2000年我们区区2000来亿美元的外汇储备,10年后竟然涨到

36 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内部,而不是出口

  一谈到中国经济未来,很多所谓的专家总喜欢来一大段国际形势分析,什么美联储的策略,华尔街的阴谋、欧盟的动态,什么美元走势、石油走势、黄金走势,甚至什么石油战争、货币战争等等,让人云山雾水,不知所云。
  撇开盛行一时的阴谋论不论——我一直认为所谓阴谋论制造者如果不是别有用心就是故意制造噱头来哗众取宠。那么,什么才是决定中国经济未来的主要因素?是复杂变化的国际形势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只用一组数据就足以粉碎这个国际经济形势决定中国未来的谬论。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7.3%,拉动GDP增长3.9个百分点。资本形成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4.8%,拉动GDP增长5.6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7.9%,拉动2010年GDP增长0.8个百分点,加在一起是10.3%。
  出口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大致是8%!8%当然对中国经济有一定影响,但远称不上是决定性影响因素。而且扩大出口并非我们调整经济结构的目标,按照国家商务部的说法,我们对外贸易的目标是“稳出口、扩进口、减顺差”。
  国际经济形式变化对我们经济的影响主要就3个方面:
  其一,国际经济增长,需求增加,对解决我们过剩的产能有帮助。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特别是我们进口数量较大的资源性商品),对我们生产成本有影响。
  其二,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形势变化特别是汇率变化,对我们巨额的外汇储备有影响。比如,为了让我们的外汇储备保值增值,2008年前,我们投资持有了巨额的美国资产,结果次贷危机爆发,我们投资美国2房的债卷损失惨重。
  其三,人民币汇率改革与欧美国家的态度,是决定人民币能否走出去,成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关键因素。
  除此之外,我还真不知道国际形势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还有什么其他影响。所以,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还在我们内部,这个决定性因素就是我们经济发展模式与管理层的执政思路。

37 中国经济短期内不会崩溃的原因

  目前中国经济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产能过剩、制造业危机、经济结构畸形——政府投资占GDP比重一半,地方债务沉重已经完全超出了其偿还能力等等,这些问题都非常严重,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一直得不到解决很可能产生可怕的后果。但是,至少几年内,中国经济还没有崩溃或者硬着陆的风险。原因很简单,中国政府太强大了。

  所有研究中国经济的人请先学习以下内容。这是对中国经济未来判断绝对不能忽略的因素:
  中国政府直接掌握的资源:
  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截止到2011年10月)
  超过100万亿国有企业资产(包括国有银行资产)。
  超过10万亿财政收入,而且还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
  完全隶属于国务院的央行,货币投放量国务院可以直接决定。

  中国政府调控经济的手段:
  巨额的政府投资,除了要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基本不是问题,所以,具有很强的可持续性。
  货币利率管制。央行制定的存贷款利率可以直接在任何一家银行最基层的储蓄所中得到准确体现。考虑到我国高储蓄率以及高达32万亿居民存款,这个利率管制对货币流动有相当强影响力。
  汇率管制。人民币目前还不能自由兑换,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价格只能由央行一个声音决定,而且由于我们拥有巨额外汇储备,所以,央行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任何声音都具有相当强的底气。
  行政干预。在一些具体的经济领域中央政府在必要时可以用行政权力直接干预。比如对房地产市场的限购令就是比较典型的行政干预经济。

  中国政府还可以动用的潜在资源(或者通过改革可以获得的制度红利):
  土地。公有制下土地归国有所有。2001年——2011年,我们仅仅是将城市土地与部分城郊土地以出让70年使用权模式释放出来——就拉动了中国经济10年的高速发展。10年间我国GDP总量翻了4倍。目前,在广阔的农村,至少还有几十亿亩耕地、林地、荒地,还有几亿亩宅基地,这些土地价值如果同样以出让70年使用权的模式释放出来,可以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发展10年以上。
  金融。目前我国金融是管制最严格的行业。由于利率管制,使我们金融机构绝大多数贷款给了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即使是在信贷最宽松的2009年,我国非国有企业拿到的银行贷款也只有当年信贷总额的10%左右。如果我国能深化金融业改革,推行利率市场化,那怕是我们银行业一半的信贷额度给更有活力的民营企业,中国经济将迎来一个怎样生机勃勃的局面啊!
  垄断领域开放。目前全社会有80个行业,国有企业可以做72个,外资可以做61个,民营企业只能做42个。如果我们能深化改革,开放20个行业让民营经济进入,毫无疑问,这将给中国经济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上任何一条,西方发达国家包括美国都无法相比。所以,中国政府对经济干预的能力是西方国家政府完全无法比拟的,西方国家无法做到的事情,放到中国就完全可以做到。打一个简单的比方,中国有十几亿人口,解决十几亿人吃饭每年需要的粮食数量就是个天文数字,中国政府硬是做到让中国主要粮食价格比国际价格平均低一半——这在西方国家就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情。

  西方发达国家为什么经济长期增长乏力?
  近10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长期萎靡不振。0增长甚至负增长屡见不鲜,少数国家有个2%左右的增长率往往就能获得整个社会的一片欢呼。那么,是什么原因拖累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又是什么原因让发达国家的领导人束手无策呢?
  有2个原因拖累了西方发达国家经济。
  其一,长期人口负增长使西方发达国家人口老年化越来越严重。因为享受性爱观念的流行,使西方发达国家生育率年年下降,使人口出现0增长甚至负增长。(美国要好一些,妇女生育率要略大于出生率,但是,导致美国人口能够缓慢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每年有大量移民进入美国)。人口老年化必然带来一系列问题:劳动力短缺、内需不足、养老福利支出巨大等等。这些都对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其二,债务过高。债务问题是拖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政府负债与个人过度消费产生的负债。政府负债过高,严重影响了政府继续投资来拉动经济的能力。个人负债过高,使个人与家庭的收入首先是还债而不是消费。这两这不仅对经济发展都是负面影响,严重时甚至会爆发债务危机。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与2011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就是两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不仅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长期萎靡不振,而且这些国家领导人调控经济的手段也很有限。西方国家经济经过几百年发展,能够享受的制度红利基本已经使用干净——土地完全私有化、金融完全市场化,也不存在垄断行业(美国连军工企业大部分都是民营公司)。就连要加大政府投资来刺激经济也受到诸多限制——政府投资钱从那里来?加税?选民不答应;开动印钞机?发达国家央行具有相当的独立性,不一定就听政府的;发行国债?那要国会同意——国会(或者议会)的意见往往就是,你现在都背着巨额的债务,再继续发行国债?嗯,还是缓缓吧。2008年,面对严重的金融危机,美国总统奥巴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让国会同意了8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

  所以,不要总拿西方经济与中国类比,甚至也不要拿什么国际形势来解读中国经济的前景。中国经济的未来在于我们自己怎么去做

  ——以上是新书部分完善的内容,逐渐贴出来与大家分享

38 城市反哺农村:农民获得的补偿远远低于失去的地租

  在2010年财政支出中,有一笔重大开支不能不提及: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合计8579.7亿元,约占财政总支出9.57%。这是2010年中央财政支出最大一笔。中央财政向三农倾斜意味着以城市税收为主体的公共财政正在反哺农村——这是善政。但是,这个善政背后的经济帐却让人无法轻松。
  建国六十余年,中国农村为国家发展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过程同时也是掠夺农村的过程。农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贡献最大,收获最小,政治上没有发言权,社会地位最卑微低下,是最令人同情的最低端人群。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以快速工业化、城市化来赶超欧美。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是需要大量投入的。那么,建国初期我们用什么来完成工业化的原始投入?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大体上讲就是以独占地租为手段将地租和地权转化为工业资本、城市资本和国家基础设施的过程。这也是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度的核心“秘方”,这个秘方实际就是对农民土地权益的掠夺。
  比如近10年来在房地产热潮中,地方政府怎么获得城市发展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呢?还是掠夺农民的土地收益!地方政府以区区几万元/亩价格从农民中征收土地,转手则以上百万甚至数百万元/亩价格卖出,获得巨额的卖地收入。土地资本化过程中农民的收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与此同时,我国长期实行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政策。过去是通过强行压低农产品价格来获得工业化持续投入的资金,现在强行压低农产品价格是控制社会整体物价水平。结果重大改革成本都是由农民承担,建国60年农民的劳动收益被强行掠夺。农民成为中国最苦难的阶层。
  农民土地收益与劳动收益被双重掠夺,而农民又被严格的户籍制度限制在土地上。这导致农民成为建国六十年来生活最差、社会地位最低的人群。

  2000年2月10日,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向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写信,反映“三农”问题的严重性。他在信中说:“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李昌平的信轰动一时,“三真”被认为形象描绘出中国农村的现状。
  2004年,以当时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为标志,城市税收为主体的中央财政开始反哺农村。连续8年,中央财政先后取消农业税,并给予种粮补贴、养猪补贴、使用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出台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等等。必须承认,这些都是善政。农村贡献了几十年于情于理也应该享受城市反哺。但是,这些善政根本无法改变农民地租与劳动收益被双重掠夺的现状!如果土地政策不做出重大改变,农民不能享受土地资本化的收益,中央出台再多哺育农村的善政,农民的收获也会远远小于失去的地租!
  以2010年为例。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合计8579.7亿元,而当年我们各级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为2.7万亿!农民获得的财政补贴不及政府卖地收入的1/3。
  就算这8579亿的财政补贴,仔细咀嚼还有几分苦涩。虽然我们中央财政算得上财大气粗,但是分配体制的问题,补贴三农这8579亿很大程度竟是靠压缩民生开支“挤”出来的。比如我们的教育投入,10年前就要求达到财政支出的4%,而2010年只达到财政支出的2.87%,医疗卫生支出更可怜,仅占财政总支出1.65%。
  更可悲的是,因为教育产业化与医疗产业化,城市的教育机构与医疗机构即使政府投入少也可以通过市场化来解决。恰恰是农村教育机构与医疗设施最需要政府公共财政投入。所以,公共财政压缩教育与医疗的投入很大意义上是在压缩农村教育与医疗的投入。农民在享受各种补贴的同时也在付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缺失的代价!
  要实现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仅仅靠中央财政倾斜是远远不够的。城市反哺农村最好的途径是让农民充分享受土地增值的收益,通过土地渠道让农民分享工业化成果,分享改革开放成果。
  农村,呼唤新土改!

  楼价大规模缩水只能是一种情况——楼市崩盘,如果这样中国经济也差不多崩盘了。所以,楼市可以是货币蓄水池,但是不可能是蒸发财富的锅。
  嗯,很多人总喜欢用股市与楼市比较——这是一个基本常识性错误,股市是虚拟经济,楼市不管怎么说也属于实体经济,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
  打个简单比方,股票价格是对企业未来赢利能力的投资,有人觉得15倍可以投,股票就可以涨到15倍市赢率,当然股市大跌时,可能5倍都没有人愿意投,毕竟股票本身没有任何价值。
  房子完全不一样,房子本身有非常大的价值,房子价格一般来说,也是按照市场需求决定的,大规模降价抛盘一般来说只要不是整体经济出现很大问题是不会出现的。
  所以用股市来类比楼市一定会出错。现在很多人对楼市判断都是在犯这个低级错误。

  什么是汇率?就是人民币兑换外币的比值。这个汇率由谁决定?当然应该由市场决定。比如,一美元可以买5双袜子,人民币要买相同数量品牌的袜子要5元,那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就应该是1:5。但是,在**,这个汇率却由政府制定,人民币被人为大幅度低估——嗯,这个兄弟承认,是有历史原因的。改革开发之初,我们急需大量外汇来购买发展所需的设备与技术。但是,...........
  很简单,出口退税也就是出口产品不征收税,但是我们的税收年年都在高速增长,那么出口退税部分谁在买单,当然是中国老百姓了。
  2009年,我们出口退税了几千个亿,当年税收还是增长8000个亿,这些增长部分与退税的差额从那里来的?
  所以出口退税的逻辑就是外国人买中国商品不上税,嗯,这部分税收缺口得由中国人来买单!!!

  上述情况出现只能是一种——经济崩溃,比如98年香港金融危机。除此之外没有第二种可能,但是这种情况也意味着政府崩溃,所以,政府是不会用这种办法来蒸发财富的。

  央行报告吹风资本项目开放 首次明确时间表
  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前提之一就是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

破案1101起查缴财物6.9亿元!江苏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战果显著

破案1101起查缴财物6.9亿元!江苏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战果显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万亿人民币什么概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