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怎样在香港赚钱的

  为什么很多深圳人把小孩送去香港读书而很多香港籍的小孩却在深圳读书?

大陆人肤浅啊,贪香港福利,教育好 香港人小孩如果会到大陆读书,多数父母是做生意的 把孩子带到身边~ 琛圳人的小孩是在香港出生,有身分证,但父母没有 在香港又没亲人,所以才住琛圳,在香港读书,每天害孩子两岸跑

宝宝知道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前两天一条微博热搜看哭了很多人
飘扬着五星红旗的出租车依次出现在香港街头,背景音里李健极具辨识度的“让我温暖你那苍凉的胸膛”响起,“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不知怎的眼泪便止不住的往外流。
评论区炸开了锅,很多人都说“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思想的回归才是真的回来了”。显然,临近香港回归日看到这一幕激起了无数人的爱国情怀。
提到香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它离深圳很近”,深圳人私下闲聊也会习惯性称呼香港人为“邻居”。
诚然,地理上的优势为深圳人与香港人之间增添了一份天然的亲近感。
然而这一切放在25年前是大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直到1997年7月1日,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从此,香港迎来了巨变。
香港回归这个历史节点不仅让香港从曾经“遗失在外的孩子”变成了家中茁壮成长的青年,更是给比邻香港的深圳增添了无限可能。
我们无一不热烈的盼望这颗东方之珠的回归,同时内心充满憧憬与期待,香港的未来必然前途无量。
当然,香港回归给深圳人带来的变化亦是巨大的。
对于香港回归,感触最深的除了隔海相望终得团聚的亲人,更多的还是那些选择了双城生活的普通人们。
犹记得刚工作的时候,窗妹曾经跟朋友抱怨过上班时间,“7点到岗简直是场灾难”,然而扭头却被一群小学生震撼了一把。
清晨6点多,1号线的首班地铁上总能看到一些小朋友的身影,他们身旁立着书包箱,约摸七八岁的年纪,穿着香港学校制服安静的坐在地铁上,或看书或发呆,表情柔和没有一丝起床气。
这个场景给了当时的窗妹莫大冲击,也正是那个时候才真正意识到“双城生活”已经彻底融入了深圳人的思想,小朋友亦如此,更不要说那些往返两地的上班族了。
众所周知的是香港物价高,工资也高,工作在香港生活在深圳早已成了一种常见的模式,以至于在深圳这个“搞钱城市”生活的人们其实很多搞的都不是深圳的钱。
“香港更适合我搞钱,但我更喜欢生活在深圳,所以只能两头跑啦,还好现在交通方便,几分钟就过关了,什么都不耽误”
随着通关口岸的增多和通关方式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往来于两座城市之间奔波,有的甚至在香港拥有了一个小家。
“以前总觉得深圳和香港是两座城,跑习惯之后觉得不过是一个口岸的距离,比起其他城市真的方便太多了,每天来回就跟跨区上班差不多
自然,这种模式的形成绕不开香港回归后政策上的开放,也得益于深圳与香港两地交通的快速发展,祖国的进步与强盛给了我们莫大的助力。
我们赶上了好时候,深圳人与香港人的生活都因着香港回归而发生了巨大改变。
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带给香港和深圳紧密联系的同时,也消弭了香港曾经的神秘感与那片激起无数人畅想和热情的想象空间。当香港与大陆之间的连接搭起那一瞬间,这座城市便再也不神秘了。

要谈香港,深圳人作为邻居自然最有发言权。

犹记得第一次踏上香港街头,对窗妹而言目之所及都是“惊喜”,与深圳截然不同的街道设计、建筑风格、琳琅满目的商场、耳边回响的都是不熟悉的香港话,连港普都很少能听到,所有的一切都是新鲜的
后来某位朋友闲聊时说到,“我第一次去香港就像是刘姥姥初进大观园,看什么都觉得好玩,回来跟朋友炫耀还被笑说没见识”
是了,那时候的我们对香港充满了好奇,我们所知道的香港都来源于港片港剧和香港音乐,在我们的脑海里香港是一个神秘感爆棚的地方。
我们追过香港的古惑仔电影,沉迷过香港的流行音乐,那时候的深圳人被香港文化铺天盖地袭来的架势所震撼,也为新奇事物而着迷。
它刺激,它张扬,它肆意奔放,它和我们从前接触过的所有一切都不一样,当初内心的冲动与期盼,那种急切的想要寻觅心头好的港片场景的心情犹在心头。
然而随着年龄增长,也随着深圳与香港的沟通交流越来越顺畅,“串门”的次数增多,我们对这座城市的情感便逐渐从好奇转为了“真实”,香港也在无形中被深圳人影响着。
前两年窗妹陪伴远方来的朋友再次去了香港,比之前一次又是很大的变化。
从前只能支付港币的店铺摆上了微信支付宝二维码,柜姐一开口就是熟练的普通话,还有标签上特意打出的简体字,无一不彰显着香港这座城市的人们努力向大陆靠近的心。
文化融合和生活交织使得香港这个“曾经走失的孩子”渐渐融回了祖国怀抱,而这一切目标的实现还得归功于两地交通的快速发展。
 交通是两座城市之间最大的红娘 
最初的罗湖桥到如今大大小小的通关口岸,再到港珠澳大桥落成,两岸三地打通“一小时”经济圈;从最初繁琐的手续到如今的自助通关,这一切都在一步步的缩减深圳与香港之间的距离。
交通是一个城市的发展命脉,深港城市交通圈的发展在逐步改变两地的经贸合作模式与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进程,这不仅对香港的经济发展而言是重大利好,对深圳的产业转型也是一大助力。
而这其中最受关注的项目便是落脚在了前海。
说到前海,大多数人对它的第一印象就是“地位很重要的自贸区”。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前海的建设速度传承了深圳速度,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随着《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正式发布,前海发展空间实现进一步的拓展;在前海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645项中,全国复制推广了65项,前海全面深化改革“试验田”作用得到了有力的映证。
一向低调的前海开始逐步发力,第一站便是交通。
2019年9月28日,地铁5号线二期贯通,增设了7个站点,桂湾、前湾、妈湾三个核心片区被串联起来。
这是首条贯穿前海片区的轨道交通线路,搭乘此线路可直达前海中心地区,至滨海休闲带游玩更是不再需要换乘,前海片区“无地铁”的交通窘境终于破解,交通变得更加便利了。
且根据深圳交通未来规划,15号线、深惠城际铁路也将与5号线无缝接驳,未来前海的交通有望成为深圳最发达的区域之一
更重要的是,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作为大湾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前海未来将搭建“9+2+1”陆海空立体交通构架,从前海出发地铁1小时可覆盖深圳全市主要地区、城际线1小时可达广州、中山、珠海,跨境线15分钟可达香港机场
未来的前海合作区具备空港枢纽、海港枢纽、会展商务、现代服务等国际湾区核心发展要素,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的“核心引擎”时代即将到来。
前海未来可期,相信深圳与香港的交流合作更会变得顺畅无阻。
窗妹来深圳的时候年岁很小,那一年刚好是香港回归祖国的1997年,深圳和香港这两座城市于我而言都是充满未知和陌生的地方。
25年过去了,深圳早已成为了家一样的存在,而香港则更多承担了放松休闲和文化补充的功能。
我曾为了偶遇一抹橘色夕阳逛遍香港的海岸线;也曾因为一张满怀情感的照片去寻觅一个不知在何处的小巷,只为感受那一瞬情怀的味道。
香港的神秘面纱已无,但时至今日香港于我依然充满了魅力和未知,它的创造力使这座城市永远在更新,在进步,亦在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在香港回归25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带着对香港未来发展无尽的期盼和希冀,望这座城市越来越好,也希望香港与深圳的交流合作越来越成熟,互相助力,为人们营造更好的生活与未来。
想了解更多深圳人文资讯?
速速添加窗妹,报暗号【深圳】
即可进粉丝群,一起交流~
本文由深圳之窗原创发布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需授权
点个“在看“,来聊聊你和香港的故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哪里香港人最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