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泽千万民生的意义在于

聚焦公用事业 惠泽民生发展

作为全国首批获得文明城市荣誉称号的城市,自1995年开始的近25年中,中山市以创建文明城市为抓手,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协调发展,营造全民共建共享的幸福和美家园。作为市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近年来,中山公用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担负起保障城市用水安全运行、服务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职责,与城市定位等高对接,与城市建设同步前进,服务城市发展有力度,推动自身发展有创新,开展党建工作有特色,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伴随经济环境以及行业环境的变革潮流,中山公用围绕环保水务核心战略方向,坚定“产业经营、资本运营”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正以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综合提供商为目标奋力迈进。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1998年10月31日,中山市委、市政府做出了成立中山公用事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重要决定,将本市公用事业领域的部分企业从松散型捆绑向集团化经营转变,从而诞生了“中山公用”。此后,通过实施买壳上市、资产重组、开发上下游产业链等重大举措,中山公用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城市公共事业提供服务的能力也迅速提升。

2000年,时值中国证券市场掀起新一轮重组并购浪潮,中山公用买壳“佛山兴华”实现上市;2008年,中山公用完成了资产重组,注入了中山市最优质的供排水资产;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山公用在大股东的支持下,于2014年引入上海复星集团作为战略合作者,成为地方国企改革的先行先试者;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中山公用顺势而为,于2015年收购中山市天乙能源有限公司,正式进军固废处理领域;2018年,中山公用整合股东方资源,将环卫服务业务纳入发展战略版图。

廿载征程,中山公用现已发展成为以环保水务为核心业务,涵盖固废处理、环卫服务、工程建设、市场运营、港口客运、金融服务与股权投资等领域的企业集团。当前,该公司旗下拥有34家分子公司、3700名员工,参、控股广发证券、中港客运、中海广东、中山银达等14家公司。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中山公用总资产183亿元,净资产126亿元。

深耕环保主业,争当“领跑者”

这是一个既要经济建设又要绿色发展的“民生方程”。

近年来,中山公用紧跟国家宏观环保战略,牢牢把握新时期发展机遇,通过多次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并制定了以“大环保”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明确要聚焦环保行业,深耕环保水务、固废处理、环卫服务、村镇污水等领域,通过做大做强大环保业务,构建以“大环保为核心,大投资为助推,辅助业务为支持”的经营格局,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争当区域绿色发展“领跑者”。

在主营业务环保水务方面,中山公用现在承担着全市80%的供水任务,服务范围已覆盖至全市25个镇区中的22个镇区;供水管道长度达6500公里,日供水能力238万立方米,日能力41万立方米,五年间供水超过19亿吨,服务67万家庭,服务人口达300万。高市场占有率的背后,是市民对中山公用在安全、服务和价格等方面综合优势的认可,横向对比珠三角主要城市,中山的居民生活用水、非居民生活用格都处于低位。

不仅如此,中山公用还通过陈旧供水改造、“抗咸”水库的联动供水、智慧水务应用、能力提升等举措,有力地保障了饮用水源和安全,避免了咸潮对供水的影响,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得以建立并取得显著进展,实现了“让市民喝上放心水”的目标。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垃圾“围城”,污染地下土壤及水环境、侵占土地资源等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中山的也在迅速增加。为切实担起国企社会责任,破解城市垃圾处理难题,中山公用积极向固废、环卫领域进军,先后收购了天乙能源公司、名城科技公司,构建“收集-中转-焚烧-发电”为一体化的固废处理产业链,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发展模式。

在刚过去的2018年,中山公用陆续在环卫、污水处理等业务领域取得突破,“立足中山,面向全国”,翻开业务布局新的篇章,本地项目新增中标中山市南朗镇横门污水处理厂委托运营项目、中山中心城区污水管网和泵站运营服务委托运营等项目。外地项目中标了湖南东安县环卫ppp项目,以及广东江门、安徽怀宁等地村镇污水治理项目,业务范围拓展到了北京市,并将致力打造一个北方区域业务中心平台。

业务版图不断扩张,经济效益稳步增长,社会责任用于担当……让中山公用做优做强做大环保水务主业的蔚蓝梦想不再遥远。

谋求新动力,改革再出发

这是一个改革再出发的新征程。

面向未来,中山公用将继续以“大环保”战略规划为指引,聚焦“环保+水务”主业,坚持产业经营与资本运营“双轮驱动”发展模式,不断精耕自有产业,积极向外拓展城市供排水、村镇污水、固废处理、环卫服务等项目,并牢牢把握资本市场的机会,持续为公司经营与管理注入新的动力。

产业经营方面,持续推动公司运营管理与技术提升,强化对大环保战略发展支撑力量。通过优化管理机制,以持续改革创新推动释放企业活力,继续完善企业的激励考核机制,建立服务全局的人力资源系统、增强型的财务预算与管控系统,并不断提升异地项目管控水平,打造富有竞争力、高效进取的企业文化和团队。同时,通过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强化创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进一步为公司的战略发展提供支持。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

原标题:推进民生项目实施 办好实事惠泽民生

“以前到了晚上村里就黑灯瞎火的,现在公路两边的路灯照得亮堂堂的,群众夜间出行方便多了。”12月4日,广安区大龙镇白沙村3组村民李洪江谈到村道两边新安装的路灯,笑得合不拢嘴。

今年9月中旬,大龙镇投入民生工程资金88万元,在11个村安装了太阳能路灯810盏,惠及群众3万余人。

安装太阳能路灯是广安区实施省市民生工程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区实施省定和市定民生实事分别为23项和29项,目前已全面完成目标任务,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关注的利益问题,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得到大幅提升。

及早谋划部署,迅速启动民生项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广安区目标绩效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胡银平介绍,该区将为民办实事作为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重点,每年初及早谋划部署、抓好统筹布局,无缝衔接推动民生实事尽早取得实效。

据悉,区目标绩效办在年初便向社会各界收集区内民生实事项目建议,综合考虑全区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及时谋划制定区定民生实事目标任务。在省、市下达当年的民生实事项目后,该区庚即召开工作推进会,安排分解目标任务,科学制定实施方案,落实项目实施责任,统筹项目实施资金,及时将目标任务下达到相关乡镇及部门。

同时,该区抢早行动做好保障工作,推动民生项目快速启动。区目标绩效办协调财政、住建、环保、发改等单位,启用民生工作“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审批流程,落实项目实施资金,多方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民生实事快速启动。

制定标准严管理,高效推进项目实施

民生工作无小事。如何确保民生项目高效推进?胡银平表示,广安区制定严格的实施标准,建立民生任务管理台账,制定民生任务倒排工期表,把任务落实到点,把时间具体到天,把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民生实事项目取得实效。

记者得知,广安区按照标准逗硬实施每个项目,严防民生实事打折扣、搞变通。在因地制宜实施的同时,坚决守住民生工作底线,切实将民生工程打造为标杆工程,人民满意工程。该区对民生项目实施对账管理,积极规范补助类民生实事项目申领,对发放到户、到人的资金,坚持“政策公开、程序透明、支付到人、打卡发放”的阳光操作办法,严把申报关、审核关、发放关。同时,强化工程类项目管理,实行台账制管理方式,监管工程实施全过程管理,严格按照倒排工期表挂图作战,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在民生项目实施过程中,该区严格问效,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把民生工程建设为放心工程。坚持统一规划立项、计划下达、勘探设计、招标监理、资金管理及工程验收,高标准实施民生项目,高效率使用民生资金,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

强力督查督办,全力保障项目质效

“民生实施项目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拖延,必须加强督查督办,包括督进度、督资金、督纪律,才能保障项目落地落实。”广安区目标绩效管理办公室主任牟云莲坦言。

据悉,该区按照“四不两直”的督查方式,建立“包干督查”相关制度,严格督查问效,加大督查加扣分比例,确保民生项目实施效果和质量。

在督促项目加速实施方面,该区按照“每月督查、每周询问、随时抽查”的方式加大督查力度,细化每个任务点办结时间,以工期倒逼进度,制发《督查通报》《督办通知》落实责任,确保全年目标任务按时完成。在督促资金按时拨付方面,该区通过足额安排预算、调整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开支等方式,积极筹措民生实事项目资金,并督促区财政局及时下达资金及各责任单位及时拨付资金,确保民生实事项目顺利推进。在督纪律强责任促作风方面,该区严格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制度,保持民生实事项目考核较高的分值权重,对工作不力的单位采取通报批评、主要责任人会议检讨等方式,强化实施单位责任担当;对完成效果较好单位通报表扬,计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总分值,并作为年度评先评优重要参考,促进各项民生实事项目不折不扣落实。(广安日报 广安区记者站 张国盛 许婷)

(责编:高红霞、罗昱)

  就业是新疆最大的民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一直强调就业对于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至关重要性。从要坚持就业第一,增强就业能力,到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体制机制,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新疆抓好就业这件大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就业一头连着群众饭碗,一头连着经济大局,是关系民生福祉、社会进步的“国之大者”,需要全社会共同承担共同发力。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人民至上原则,锚定“稳就业”,大力推进就业优先和积极就业政策,克服重重困难,在拓宽就业渠道、构建就业平台、提升就业服务、促进就业质量上持续用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脱贫攻坚中,就业打开致富门,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在乡村振兴中,就业浇灌幸福花,就业增收,落实落细,书写着幸福生活靠双手创造的美好篇章。 

  就业之路万万千,产业发展需当先。只有产业不断释放生机活力,就业压力才能得以缓解,就业质量才能不断提升,就业惠民才能得以实现。这是紧贴民生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只有以产业拓宽就业空间,以就业促进产业活力,推动产业就业双向驱动,才能更好释放产业带动就业的民生效能。 

  壮大产业发展,就业更有保障。推动产业发展,就是在有效解决就业问题;推动产业链延伸,就是在扩大就业良性循环。产业发展是技能技术升级的重要考场,产业结构变化深刻影响就业动向,延链、补链、拓链、强链的过程,就是带动就业,推动人才技能升级的过程。当前,随着新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在稳就业保民生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更加有利于人才适应产业所需,适应市场所求,将技术技能转化为就业的“本钱”,找到自己施展拳脚的用武之地。所以,打牢坚实的产业基础才能不断扩大就业的海绵效应,放大就业惠民的积极作用。 

  做大产业才能扩大就业,这不仅是因果关系,也是市场化的必然规律。当前,新疆不断夯实产业基础,打通产业与就业之间的障碍和门槛,发挥产业优势,整合市场优势,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以业安人、以业稳人、以业增收,努力实现人人有事做、人人有发展,使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生的含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