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以前和工业化后,人类的生活水平差别有多大?

  古老的中华民族有漫长而辉煌的农业历史,也有丰富独特的农业伦理学故事。《中国农业伦理学概论》就是讲述中国农业伦理学故事的专业读物。

  中华民族生息繁衍于欧亚大陆的东部临海的广大地域,故事就从这里起头。它的西北两面为高山和大漠所屏蔽,东南两面向海洋敞开,迎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季风送来的水热,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发展禀赋。在这个相对封闭的广袤地域,孕育了繁富多样的族群。他们从更新世末期到全新世开始,互相厮磨融合,共同度过了冰河期的严寒和洪水期的水患,逐渐形成了南北两大邦国群。历经万年的兼并融合,北方邦国群统一于秦。秦国挟其承袭古文字文化和耕战国策的优势,发展为当时的超级强国,进而融合以楚国为代表的南方邦国群。以陆地农业为特色的农耕文化也覆盖全国。至汉武帝时期,以“和而不同”的博大胸怀,与内法外儒治术相结合,建立了中华农耕文明的精神支柱,进一步融合诸多农业生态系统,凝铸为内涵富贍、结构宏大的中华帝国,屹立世界东方。此后虽历经跌宕起伏,朝代更迭,仍不失汪洋壮阔,金瓯永固,创造了绵延数千年而不曾间断的世界文明奇迹。

  尤其为后世颂扬的是,中华民族创造了世界人类文明史的第一高峰。当前,人类社会由历时久远的农业时代经过快速工业化而后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时代性的历史巨变,带来诸多难题,如全球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热战与冷战的交替折磨等等。人类为追求幸福而陷入工业化困境。全球精英在迷茫中苦苦求索,逐渐把目光聚焦于地球的东方。老子总结既往,创立了自然观穿过当今工业文明的迷雾,透出回归自然的生态文明的曙光。饱受工业化之苦的西方思想家对东方文明多有论述,如被尊为“欧洲的良心”的法国伏尔泰、美国的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等对东方的农业文明都做出肯定的评价。小约翰·柯布也曾说:“生态文明的希望在中国”。三千年前中国西周时期的礼乐文明使他们发生新的感悟。我们不妨认为这就是人类文明第一高峰,这是当前摆脱工业文明的物质主义,扬弃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现状,树立仁爱万物、道法自然的崇高美德的重要指引。

  这与十八大以来所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谋而合。也许这是三千年后人类文明第二个高峰的发端。人们学会历史阅读,洞悉中国春秋战国及皇权时代的农业伦理观和工业化时代的伦理观都走了下坡路。工业化时代的问题我们存而不论,谨就中华农业伦理观做客观回顾。

  其一,中华农耕文明是以排斥工商,专重农耕为基础的。中国的工艺活动被贬斥为奇技淫巧。正如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所说,华人科技智慧被迫内敛,虽有所贡献,但未能充分发挥。这不仅压制了科技的创造发明,也阻碍了物品的商业交流。

  其二,农业发展的本质在于开放,而商业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农业发展手段。但中国农耕文明的思想主流极度鄙视商贾。汉代曾明令商贾不得“衣丝乘车”,不许从政。社会品位排序,“士、农、工、商”,商位居末座。农在士后,看似相近,实则当“士”转化为“仕”,已经进入官绅阶层。当“仕”辞官归隐于农时,仍然保留了“仕”的身价,即所谓的乡绅,并未跨过城乡二元结构的鸿沟。

  其三,中华农耕文明扎根于亚欧大陆东部,重陆域轻海洋。在这一相对封闭而广袤环境中诞生的陆地农业,直到明朝以前,人口不足一亿,自诩为地大物博,可当之无愧。上层统治阶层于是养成“海内即天下”的倨傲自大的陋习。社会下层庶民则以自给自足为目的,形成自我满足的保守思想。当世界列强对海洋资源热烈角逐之时,我们仍无动于衷,把海洋视为“天涯海角”。

  其四,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华农耕文明的社会政治经济框架。中华民族的上层精英做出了杰出文化贡献,琴、棋、书、画、雕塑、音乐,以及玄思妙想等等,堪称人类文化瑰宝。但对社会下层横征暴敛,“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极分化严重。农业的“丛林法则”大行其道。从大历史视野判读,十九世纪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贡献巨大,但其中饱含农民的血泪苦难罄竹难书。城市贵族为刀俎,乡野黔首为鱼肉,此种流弊至深且远。直到十六大提出城市反哺农村,免征农业税,十八大更进一步取消农村户口,树立了中国农业伦理观的里程碑。

  居高临下总览全程,数千年的中国农业社会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也因上述中国独有的农业特征,给我们留下了农业伦理学的特殊难题。本书以简御繁,以多维结构,将纷繁杂陈的农业伦理学难题纳入时、地、度、法四个维度之中,给以简约明晰的论述,勾勒了中华农业伦理观的发生、发展和社会响应的概貌。这就是中国农业伦理学概论阐述的内涵。

  我很高兴地看到《中国农业伦理学概论》的出版。这本书是以《中国农业伦理学导论》为蓝本,补充改编而成。把中国的农业伦理学送进高等院校教学系统,以供我国农业和有关学科工作者研讨中国农业问题参考。本书尝试以现代科学方法、现代农业伦理观来反省我国农业的过去,展望未来。这标志我国从经验农业科学到理性农业科学迈出的重大步骤。

  感谢时代的机遇,我国农业伦理学这个黄口乳燕破壳而出。它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农业界和社会科学界给以扶持和指导,帮助它逐渐羽翼丰满,加入新时代中国农业的长途飞行。

  庆幸两个基本因素,它助力中国农业伦理学诞生和发展,一是生态中国的新远景,二是面向海洋不断加强的开放之风。让我们满怀信心地目送中国农业伦理学振翅起飞。它作为新型中国农业的一翼,将飞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辽阔海洋。让我们迎接新时代的中国农业,新时代的中国农业伦理学。

  我作为本书主编,特别鸣谢本书执行主编董世魁教授全力支持,特别鸣谢本书蓝本《中国农业伦理学导论》执行主编卢海燕研究馆员的积极协作。没有他们的帮助,以这样衰颓之年,是无法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的。特别鸣谢中国农业出版社郭永立编审和甘敏敏副编审,给予我们全程的热情支持。(作者:任继周 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名誉院长)

题目所在试卷参考答案:

把握生态史观有一定难度,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对于高三师生来说,可采用以下的便捷方法:借助近年高考历史试卷生态史题目(含“参考答案”)中的理论性陈述来了解和把握生态史观的精髓。为便于大家利用这一资源,现将重要内容摘抄如下:

◆  就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做出如下论断:恩格斯说:“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马克思说:“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

◆  人地关系示意图。

◆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人类不断地认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也是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不断加深的历史。在传统农业社会,存在着人口与土地等资源的矛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与矿产等资源的矛盾又进一步凸显出来。人口膨胀与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要树立人类资源危机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从长时段看,气候变化影响人的活动,而人的生产与生活也影响了气候和环境。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本身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并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规律的制约。人能够认识自然界的规律,并以这种认识为指导改造自然界来满足人类的需要,人类的认识、活动对自然界产生直接与间接、积极与消极的多方面的影响,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应更注意保护自然,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只有合理地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才能更好地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

◆  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因此,我们对自然进行开发利用不仅要看到改造自然的有利后果,也要看到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不仅要看到短期后果,也应看到长期后果;不仅要看到局部后果,也应看到整体或更大范围的影响。

〓  简略梳理人与自然关系史

在渔猎时代,人类数量有限,生产生活方式原始,对自然的影响(保护和破坏)都十分有限。

在农业时代,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首先是地表),从事农业生产,同时局部地破坏了生态环境。

在工业时代,人类更大规模更广泛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在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内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

在未来时代(后工业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或信息时代),我们应充满信心地相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时代”一定会到来。

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人与气候的关系、人与土地资源的关系、人与水资源(江河湖海等)的关系、人与生物资源的关系、人与矿产资源的关系等方面,更具体地分析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得与失。

七  综合应用与文综历史

近年来的高考历史试题在考查新史学范式时大多突出把几种史学范式结合、比较进行考查,突出历史研究的视角和历史研究方法。再如,对近代西方列强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问题:

1、从革命史范式看,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使中国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

2、从现代化范式角度看,它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

3、从整体史观角度看,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尽管是被动的,但是是客观事实),使中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从文明史范式角度看,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5、从社会史范式角度看,它是传统农业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最早交汇的地方,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这一考查趋向值得广大师生关注。

八  几种重要新史观的精髓

近年来,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和生态史观明显地影响着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对新史观我们应有初步的了解。这五种史观的要义,可概述如下:

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近现代的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即现代化的历史。现代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经济现代代主要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民主化和法治化。

整体史观(全球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进入整体发展阶段。19世纪中后期,世界初步成为一个整体。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当代世界整体化全球化趋势加强。人类的交往加强了世界的横向联系,促进了整体化的发展。

文明史观认为,从本质上说,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创造、积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的自身文明化的过程。人类文明史可分解为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精神文明史、社会文明史。各国各地区的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不同的文明需要交流。

社会史观认为,和历史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问题一样,社会问题也是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生态史观认为,历史流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是生态史研究的主旨。

史观问题首先是认识历史的视角问题,新史观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史观问题也是历史阐释体系问题,新史观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历史阐释体系。我们应运用新史观去引领历史知识的复习,让历史学习具有时代活力,适应高考历史试题的变化。

  • 科目:中档题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材料一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分野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
    --摘编自潘传表《中西民主制度的两次历史分野》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西民主制度第一次历史分野各自是如何实现的?指出不同政治制度对各自历史发展的相似作用?
    年英国进出口贸易份额示意图

    在英国占居世界工业垄断地位时期,……英国资产阶级反对保护关税,依靠本国工业上的绝对优势,大搞商品倾销,在自由竞争中打败一切对手,从而大发横财。
    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措施
    1930年5月美国通过法案,将全部关税的总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
    1931年英国制订紧急关税法,对棉纱和棉纺织品征收50%的重税。
    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实行英镑贬值。
    1931年12月日本放弃金本位,日元汇率下降65%
    1932年德国推行新税法,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100%关税。
    1933年4月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50%。
    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全世界的商品出口总值从约610亿美元增加到61328亿美元,增长了将近100倍。世界贸易实际价值的增长速度(年平均增长6%左右)超过了同期世界实际GDP增长的速度(年平均增长3.8%左右)。
    --引自P.林德著、王新奎编译《国际贸易》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材料所述的国际贸易现象。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1911年,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诞生。从建校伊始,清华便始终同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辛丑条约》中规定美国作为“八国联军”参战国之一,分得3200多万两(合2400多万美元).1904年12月上旬,中国驻美公使梁诚经过几年艰苦努力,最终促使美国议会在1908年通过退款决议。美国感到通过“退款办学”,控制并借中国官方“自办”的壳,登入中国主流社会这个“市”,更为有利。1907年12月3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会正式宣布:“我国宜实力援助中国厉行教育,使此繁众之国能渐渐融洽于近世之文化。援助之法,宜将庚子赔款退赠一半,俾中国政府得遣学生来美留学。”1908年10月28日,中美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美学生规定课程:……(学生中)规定他们之中,应有80%学农业、机械工程、矿业、物理、化学、铁路工程、银行等,其余20%学法律、政治、财经、师范等。在派遣学生的同时,双方还商定在北京由清政府外务部负责设立一所留美训练学校(TrainingSchool),如果必要,还准备在中国其他城市设立分校。这就是后来创办清华学堂的起因,也是所谓“赔款学校”这一名称的由来。
    早年,清华学生也称清华为“国耻纪念碑”,“清华不幸而产生于国耻之下,更不幸而生长于国耻之中。……不幸之中,清华独幸而获受国耻之赐。既享特别权利,自当负特别义务。”
    (3)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教育是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产物,反映了中国人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巨大差距的逐步认识。阅读材料以清华大学建立过程为例,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 科目:难题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近代化”是指近代以来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其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理性化等。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要举办一次以“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的图文展,邀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1)你可以从哪些途径收集资料?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列表归纳相关历史事件,是常用的学习历史的方法。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上写出上表中英文字母处的内容。并请你为该表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图1、图2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图3所示艺术作品体现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反映了当时哪一阶级的愿望?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蒸汽机的汽笛发出了第一声鸣响,世界展现出一派崭新的景象……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新时代。 19世纪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
    --摘编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4)举例说明材料二中的“崭新的景象”。指出“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的标志。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你有何认识?

  • 科目:中档题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近代化”是指近代以来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其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理性化等.某校九年级的学生要进行一次以下表内容为主题的探究活动,邀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列表归纳相关历史事件,是常用的学习历史的方法.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上写出上表中英文字母处的内容.并请你为该表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图1所示艺术作品体现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图2所示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蒸汽机的汽笛发出了第一声鸣响,世界展现出一派崭新的景象…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新时代. 19世纪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
    (3)举例说明材料二中的“崭新的景象”.指出“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的标志.根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你有何认识?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史观就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依据下表对四种史观的解读,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阶级)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阶级的统治

    人类文明演变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农业文明分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分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形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一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④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

    (1)长期以来,在有关世界近代史开端的问题上,存在几种不同观点。解放后我国史学界

    一般都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请问,这一观点的依据是什么?(2分)体现了什么史观?(1分)  

    (2)另一种观点认为,1500年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因为1500年前后特别是16世纪的一

    系列重大事件都表明人类历史进入了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目前,史学界大部分学者都持这一观点。请从文明演进或近代化的角度简要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4分)

    (3)持不同史观的学者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请你站在①②③三种史观持有者的角度,分别阐明理曲。(6分)

    (4)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不同史观的侧重点不同。如若运用①、④两种史观对洋务运

    动作出评价,哪种史观评价较高,哪种史观评价较低?为什么?(4分)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史观就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依据下表对四种史观的解读,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阶级)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阶级的统治

    人类文明演变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农业文明分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分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形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一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④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

    (1)长期以来,在有关世界近代史开端的问题上,存在几种不同观点。解放后我国史学界

    一般都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请问,这一观点的依据是什么?(2分)体现了什么史观?(1分)  

    (2)另一种观点认为,1500年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因为1500年前后特别是16世纪的一

    系列重大事件都表明人类历史进入了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目前,史学界大部分学者都持这一观点。请从文明演进或近代化的角度简要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4分)

    (3)持不同史观的学者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请你站在①②③三种史观持有者的角度,分别阐明理曲。(6分)

    (4)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不同史观的侧重点不同。如若运用①、④两种史观对洋务运

    动作出评价,哪种史观评价较高,哪种史观评价较低?为什么?(4分)

  • 科目:困难 来源:学年江西南昌10所重点学校高三下学期二模冲刺文综历史试卷(4)(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5分)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摘自钱乘旦、刘金源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三  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是现代化运动在西方蓬勃兴起、民族主义潮流汹涌激荡的时代,而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多人口和辽阔疆土的中国,却紧闭自己的大门,一如既往地沉睡在文化主义的梦幻之中。不难想象,一旦这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胡福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走向现代化必须打破几千年来小农经济的稳定和封建专制统治的稳定,但旧制度的改变和旧秩序的解体,必引发剧烈的政治运动并带来长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使得这个国家很难一下子找到新的稳定中心,任何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没有安定的环境都是很难进行的。长期以来中国人太多的精力与资源放在了“打倒”与“推翻”的运动中,认定只要解决体制问题,就能迅速带来中国的现代化。但问题是“打倒”与“推翻”只能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问题,至于怎样经营却不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人们投入更多的精力扣资源去进行研究与思考。

    ——有关“中国现代化的延误”讨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  

    代化工业文明转变?”(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8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的直接结

    (4)对于中国现代化延误的原因,材料四提出了什么观点?由此可得到什么启示?(8分)

  • 科目:中等 来源:学年山东省日照市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 题型:综合题

    史观就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依据下表对四种史观的解读,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阶级)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阶级的统治

    人类文明演变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农业文明分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分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形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一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④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

    (1)长期以来,在有关世界近代史开端的问题上,存在几种不同观点。解放后我国史学界

    一般都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请问,这一观点的依据是什么?(2分)体现了什么史观?(1分)  

    (2)另一种观点认为,1500年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因为1500年前后特别是16世纪的一

    系列重大事件都表明人类历史进入了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目前,史学界大部分学者都持这一观点。请从文明演进或近代化的角度简要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4分)

     (3)持不同史观的学者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请你站在①②③三种史观持有者的角度,分别阐明理曲。(6分)

    (4)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不同史观的侧重点不同。如若运用①、④两种史观对洋务运

    动作出评价,哪种史观评价较高,哪种史观评价较低?为什么?(4分)

  • 科目:中档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题

    (25分)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二 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摘自钱乘旦、刘金源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三  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是现代化运动在西方蓬勃兴起、民族主义潮流汹涌激荡的时代,而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多人口和辽阔疆土的中国,却紧闭自己的大门,一如既往地沉睡在文化主义的梦幻之中。不难想象,一旦这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胡福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四 中国走向现代化必须打破几千年来小农经济的稳定和封建专制统治的稳定,但旧制度的改变和旧秩序的解体,必引发剧烈的政治运动并带来长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使得这个国家很难一下子找到新的稳定中心,任何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没有安定的环境都是很难进行的。长期以来中国人太多的精力与资源放在了“打倒”与“推翻”的运动中,认定只要解决体制问题,就能迅速带来中国的现代化。但问题是“打倒”与“推翻”只能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问题,至于怎样经营却不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人们投入更多的精力扣资源去进行研究与思考。
    ——有关“中国现代化的延误”讨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  
    代化工业文明转变?”(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8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的直接结
    (4)对于中国现代化延误的原因,材料四提出了什么观点?由此可得到什么启示?(8分)

  • 科目:中档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题

    史观就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依据下表对四种史观的解读,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阶级)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阶级的统治
    人类文明演变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农业文明分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分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形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一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④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

    (1)长期以来,在有关世界近代史开端的问题上,存在几种不同观点。解放后我国史学界
    一般都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请问,这一观点的依据是什么?(2分)体现了什么史观?(1分)  
    (2)另一种观点认为,1500年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因为1500年前后特别是16世纪的一
    系列重大事件都表明人类历史进入了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目前,史学界大部分学者都持这一观点。请从文明演进或近代化的角度简要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4分)
    (3)持不同史观的学者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请你站在①②③三种史观持有者的角度,分别阐明理曲。(6分)
    (4)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不同史观的侧重点不同。如若运用①、④两种史观对洋务运
    动作出评价,哪种史观评价较高,哪种史观评价较低?为什么?(4分)

  • 科目:中等 来源:2015届四川新津中学高三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32分)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而各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政治文明呈现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材料二 唐朝中央机构图(见下图)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材料四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

    材料五 黄仁宇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六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

    ——袁峰《比较政府与政治》

    材料七 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各自特点。(2分)试分析其成因。(4分)

    (2)依据材料三,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3分)针对材料四指出美国独立之初面临的问题美国是如何解决的?(2分)指出中国古代和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不同?(3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五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2分)“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什么深远影响 ?(2分)

    (4)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欧美代议制民主有哪些不同的“具体方式”。(2分)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有哪些?(3分)

    (5)据材料七,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2分)“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

    (6)假期里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探究古今中外不同的政治文明(制度文明)的演变过程。请你拟定一个探究题目,并提供两种获取相关探究资料的方法。(3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和人智力差距有多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