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扩容的表决机制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将于9月3日至5日在福建厦门举行。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金砖课题组组长黄茂兴教授近日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10年,金砖国家在投资贸易、经济金融、人文科技等各领域全面展开合作,分量越来越重、成色越来越足、影响越来越大,期待此次厦门会晤为金砖国家合作第二个金色10年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金砖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其国土面积占全球30%,人口总量超过30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黄茂兴介绍说,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形成,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纵观过去10年金砖国家的合作发展历程,已呈现出四个方面的趋势:一是合作机制逐步走向制度化。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已在所有成员国举办过,金砖各国在已经制度化的峰会活动和共识基础上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沟通机制,推进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更加规范化和正式化。二是合作内容朝着务实化方向迈进。从2013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开始,提出了一揽子行动计划,同意成立新的开发银行,筹备建立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并成立工商理事会和智库委员会。三是交流领域与协商议题的范围不断扩大。目前,通过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建立起的金砖国家和外围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已涵盖政治、经济、金融、贸易、社会、人文多个领域。四是交流与合作的载体越来越丰富。金砖国家合作领域配套活动不断扩大,从领导人-部长两个层级的协商,发展到领导人-部长-专业团体-民间活动4个层级的交流与合作。

  从一个经济学概念到首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再到目前为止举办了8次领导人正式会晤,10年间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已初步成型。但与其他成熟的国际机制相比,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稳定性、规范性和约束性方面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为有效应对国际形势变化,进一步形成内部合力和推进务实合作,增强执行力,扩大影响力,黄茂兴就深化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改革提出3点建议:

  一、渐进式推动建立金砖国家合作的长效机制。增设秘书处为常设机构,同时建立规范化、书面化的金砖合作章程,以此来规范金砖国家各成员国的合作行为。适时成立金砖国家联合研究院,从金砖国家整体层面对合作机制的改革及有争议的共同话题进行专项研究,为每届峰会的话题设置提供参考建议,提出金砖合作机制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解决预案,为金砖国家在全球其他协商平台上的联动合作提供决策依据。

  二、 增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有效性和执行力。用“协议书”的形式发布金砖系列会议成果,出台具有约束力的法律协定代替论坛宣言。同时构建符合金砖国家自身特点的决策和执行机制,量身定制金砖国家框架下的多层次争端解决机制,对常规利益纠纷,当事方尽量自行磋商解决,一定时间内未能妥善解决的,可申请启动仲裁或审判程序,由金砖国家联合组建的仲裁团队作出相应裁决。

  三、全方位提升金砖国家关系的全球影响力。一方面,在全球治理上,各成员国要相互支持提高彼此在国际机构中的话语权,增加政策的同步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合作机制的现有体系和经济互补性,扩大各成员国的经济往来,逐步扩大彼此间的共同利益。

  黄茂兴指出,中方提出的“金砖+”模式,有利于扩大朋友圈,使得金砖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他说,短期来看,在逐步完善合作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一种以现有金砖五国为核心的“BRICS+N”开放合作模式,扩大金砖国家的辐射圈。中期来看,应就观察员国邀请和正式成员国资格等非正式和正式扩容的方案进行协商,明确相应的资格和程序。长期来看,金砖国家要加强与第二层次的新兴市场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在成员构成方面,通过设置扩大或轮替的常规化机制,增强金砖成员国的代表性。黄茂兴乐观估计,未来金砖国家可望在现有成员框架下迅速扩容,将吸收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加盟,成为南南合作的重要平台。

  本报福州8月31日电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一、金砖国家合作的宗旨与精神

1、金砖国家自身合作特点

金砖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当代国际力量对比的量变和质变进程,顺应了当代国际潮流的趋势,推动着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前进。

金砖国家正成为当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的重要载体。作为20国集团中新兴市场国家的第一梯队,金砖国家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中的作用无可替代。金砖国家的合作本身就是南南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增加了新兴大国在南北对话中的分量,从而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金砖国家强调战略性务实合作。所谓战略性就是要从新兴大国的整体利益出发,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高度认识金砖国家之间合作的意义,通过对话和交流加深政治互信,成为国际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典范。所谓务实合作就是要以互利共赢为目标、以开放透明为前提、以机制建设为保障,拓宽合作领域,最大程度分享合作成果。

2、金砖国家的合作宗旨

宗旨之一,在现有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提高质量,并向全面、平衡和可持续方向发展。金砖国家之间应继续拓展经贸合作的规模和深度,展开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金砖国家属于新兴经济体,有着与发达国家不同的发展要求,在优化本国产业结构、改善外部发展环境和提升自身国际地位方面有着共同要求。同时还体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意愿。

宗旨之二,建立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型伙伴关系,体现金砖国家群体的多元化、宽领域、跨地区和可塑性等的合作特色。金砖国家的合作领域不仅包括双边的经贸、金融和能源合作,而且包括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国际发展和世界经济等全球性问题。金砖国家分布在主要发展中地区并且是后者的主要经济体,其合作对于推动跨地区合作也具有积极意义。金砖国家遵循循序渐进、积极务实、开放透明的方式不断推进合作,树立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型伙伴关系典范。

宗旨之三,加强金砖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内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包容性合作关系。金砖国家对话与合作,对现有国际制度进行的调整是非对抗性的,是在接受现存世界治理规则的背景下逐步改革旧治理体系的渐进进程。

宗旨之四,金砖国家在国际体系和平转型中提升话语权和规制权的同时,增加对国际社会的贡献,如应对气候变化、强化能源资源保障、加强地区合作等。

从上述分析来看,我们可以将金砖国家合作的精神概括为:发展、伙伴、包容、贡献,集中体现金砖国家合作的发展导向、新型伙伴、包容而非排斥以及增加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等特征。

二、金砖国家机制建设现状与愿景

1、金砖国家机制建设的现状和趋势

金砖国家的合作机制目前有外长会议、财长会议和峰会等若干层次,其主要机制特点是:首先,金砖国家目前只是一种软机制,仅具有松散的论坛性质,甚至没有秘书处。其次,金砖国家尚未形成一致的指导性规范,内部的稳定性还有待加强。最后,与诸如20国集团及相关的地区组织等其他机制的关系错综复杂。

金砖国家机制发展可分为以乐观、中性和悲观三大趋势。乐观趋势是:金砖国家的战略大方向基本一致,即争取一个有利于发展的国际和平环境,要求改变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金砖国家以对世界经济增长40%左右的贡献展现了综合实力,并快速地实现了从经济概念到具有政治经济影响的软性机制的转变,有望发展成为实体性的国际组织。金砖国家不但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而且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这降低了损害经济合作深化的难度。金砖国家对于举办峰会态度积极,峰会议题展现了全球视野和务实精神。只要能够保持互利共赢和更加务实的态度,金砖国家机制的前景和国际影响力有望看好。

中性趋势是:一超多强的格局仍将持续,金砖国家要想发展成一种独立的经济集团来引导或左右世界经济走向,尚显势单力薄。金砖国家还是松散型的经济混合物,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还不是很大,合作象征意义居多,尚难破解具体难题。从目前来看,国际金融危机过后,金砖国家能否保留和扩大危机期间的合作成果并成为影响深远的固定机制还有待考验,其发展前景仍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尽管如此,金砖国家合作仍将在困难中小步前进。

悲观趋势是:金砖国家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发展程度的差异构成了合作深化的深层障碍。当前世界经济原有格局还未发生根本变化,金砖国家远未能引领世界经济走向,相反存在技术落后、外贸依存度高、经济脆弱性高、内需不足等挑战。金砖国家峰会既不是欧盟一样的政治联盟,也不是南共体一样的经济联盟,没有共同的议程,较难对国际议题形成一致立场和达成共同努力目标。鉴于上述挑战和局限,金砖国家合作难以取代7国集团或者20国集团在世界事务中的地位,甚至存在趋于弱势乃至消亡的可能性。

2、关于近中远期机制建设的建议

金砖国家近期的机制建设应该以务实性合作为主,关键是落实各国的政治共识,构建基本的机制性框架,同时辅之以对长远愿景的研究和分析。(1)总结近年峰会的经验,巩固和推进峰会机制。可以考虑在今年的中国峰会上专门就机制建设发表专门声明,确定诸如金砖国家合作的宗旨、目标、任务、成员资格等基本要素,勾勒金砖国家合作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在起步阶段,扩容需要谨慎,同时也不急于设立秘书处。(2)充实合作内容,搭建多层次机制框架。重点放在可操作性强、见效快、敏感性低、共识多的领域,扎实做好每一阶段的工作再向前推进,使其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避免合作出现反复。可适当增加在全球治理问题上的协调和沟通,以形成相互呼应的局面。(3)加强非官方渠道的交流和沟通,充分调动民间积极性,特别是重视智库和专家的作用,成立专家小组对合作机制进行研究、确定每年合作的主要议题、定期对合作情况进行评估等。同时可参考PECC、CSCAP的成功经验,成立官、企、学的国家委员会,在秘书处正式成立前代行其职责。(4)增加在联合国、20国集团内部等重大国际场合的会前协调和会后对话,增加政策的同步性,从而提升金砖国家的群体力量。(5)建立和完善争端仲裁与危机管理机制,妥善应对内部的争议,防止内部的冲突影响合作大局。

金砖国家的中期规划在内部整合的基础上理顺与外部各种机制和组织的关系。(1)加强与联合国及其下属组织的合作,金砖国家可以承办某些重要的联合国峰会,在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国际防灾减灾等全球性问题上提出金砖国家的倡议。(2)与8国集团、OECD等组织建立定期的对话机制,可以以金砖国家为核心,邀请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使其成为南北对话的重要平台。(3)与各地区组织建立更密切关系,促进地区一体化发展。利用金砖国家在各自地区以及地区组织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加快地区体系和秩序的建设。(4)通过联系国或伙伴计划等方式,加强与第二层次的新兴国家和中等国家的合作,增加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从而发挥多层次发展中国家的各自和集体作用。

金砖国家远期合作愿景应该实现从物质到理念的跃升,实现从地区层面向体系层面的战略飞跃。例如:为国际体系贡献新的价值观和主流思想,为破解重大全球性问题提供战略思维和思路,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发展模式,为和平、发展、合作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际支持。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屈功泽):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于9月5日上午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5个金砖国家领导人与埃及、墨西哥、塔吉克斯坦、几内亚和泰国等不同地区的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展开了对话。专家认为,金砖国家应该在自身合作之外,通过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对话的方式,为整个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发出更多和更强的声音。在这样的背景下,金砖+模式的开启也将为全世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深化合作带来福音。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作为此次厦门会晤的一个亮点,这场对话会很好地诠释了金砖国家机制发展的两个维度,即五国之间合作的发展和五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关系的发展。只有这两个维度共同发展,才能为金砖和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多的话语权。“金砖国家的合作机制是开放的合作机制,一方面这五个国家通过合作尽可能以一个声音去与发达国家相互博弈。但更重要的是金砖国家应该为发展中国家代言。金砖国家发展我理解应该是两个概念:一个是适度的扩大金砖国家将来的圈子,那么还有一个就是将来更多地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增强对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够有更多的话语权,更多的代表性。这样金砖的含金量也会成色更足。”

北京师范大学金砖国家合作中心主任王磊认为,金砖+模式来源于金砖国家本身的内涵,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成立自身就是代表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现如今的金砖+合作模式是金砖机制发展的必然。“金砖+模式体现了金砖国家根植于发展中世界整体利益的一个自身定位。通过金砖+模式,实际上把另外一些新兴大国,特别是一些永远不可能成为发达国家的一些小国,纳入到金砖国家合作的框架中来。体现出金砖国家不是静止的,它是永远在前进之中的。”

王磊表示,机制建设本身就是此次厦门会晤的一个重要主题。金砖+模式的提出有着很强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同时也为金砖国家未来更好拓展全球伙伴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金砖国家不能固步自封,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合作伙伴。咱们举行的是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话会,也就是金砖+模式一个很直接的体现。通过这么一种金砖+模式,实际上让他们融入到金砖合作里面来。金砖国家只有五个成员国,在数量上还有进一步扩容的空间。通过金砖+,把一些比较成熟的新型大国参与到金砖合作里面。通过这种规模效应,也能使得像金砖国家一样逐步完善自身机制建设的多边机制有更好的一个全球影响力。”

在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 中方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高度契合。白明认为,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道路上,金砖国家可以起到更大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涉及的国家绝大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有了金砖五国牵头,对接“一带一路”和2030发展议程,全球的发展中国家都可以在这样的机制合作中获益。“一带一路实际上并不是我们中国的独唱,是我们中国领唱,其他国家积极呼应。这个过程中,金砖国家在一带一路的共同倡议中,应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那么通过这样的合作,能够为发展中国家代言,能够在未来的全球化中,让发展中国家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朝着更加公平的方向发展。”

在谈到金砖+的未来发展时,王磊说,金砖+模式不能被理解和贯彻为简单的国家数目增加,合作要通过机制上的升级和改造,为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发展带来化学反应。“金砖+其实也可以理解为金砖强,这意味着金砖国家本身的合作实现了一个“五个一相加大于五”的放大加强效应。使得金砖国家模式通过金砖+得到一种升级和改造,是加强版的金砖国家合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砖国家为什么要扩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