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光大银行的股票跌破3元?

守住合规经营底线是我国银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资管新规”自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后,针对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也愈加严格。

据6月最新披露的信息,因理财业务存在多项违法违规行为,中国银保监会对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银理财”)、光大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光大理财”)分别处以460万元、430万元的罚款。同时,作为两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母行,中国银行(601988.SH,3988.HK)、光大银行(601818.SH)也分别被罚款200万元、4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6月以来,光大银行及分支机构已领到多张监管罚单,除了上述理财业务违规问题,还包括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因信用卡催收严重不审慎,被北京银保监局处罚,以及其青岛分行和太原分行被央行予以警告和罚款。

此外,近来光大银行管理层频繁变动引发市场较多关注,随着2022年一季报的披露,其业绩增速放缓、息差承压等问题也浮出水面。

走过30年历程、坐拥逾6万亿总资产的光大银行,在当前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不断提升内控管理和业绩水平,仍是待解的问题。

理财违规合计被罚830万元

今年6月,因理财业务违规而受到监管处罚,中银理财和光大理财被推到聚光灯下。这是继2019年6月首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获批开业以来,金融监管部门对理财子公司首次开出罚单。

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制度规则的检查和执行,确保相关制度办法落到实处,推动理财子公司规范有序经营,促进理财业务和理财市场健康发展、行稳致远,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其中,光大理财存在“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只证券的市值超过该产品净资产的10%”等五项违法违规行为,被罚款430万元;光大银行则存在“老产品规模在部分时点出现反弹”等三项违法违规问题,被罚款400万元。

资料来源:中国银保监会网站

为何会出现上述种种不规范操作行为?对于在理财业务管理中是否存在漏洞,以及如何加强合规意识,并且在投研体系建设、运营管理能力、风险防控等方面进行提升的问题,光大银行对《投资者网》表示:“对于本次监管机构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光大理财高度重视,逐条制定了整改措施,举一反三,绝大多数问题已整改到位。”

而在投研体系建设方面,光大理财称,将持续推进产研投系统化架构建设,加强市场跟踪研究,做好大类资产配置的动态调整,提高交易能力,把握投资机会。

此外,银行理财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风险传递的问题,也引起业界的讨论。中国银保监会曾在2021年年中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建立理财公司与母公司的风险隔离机制”。业内人士认为,风险隔离能否完全落地,是银行理财子公司转型的关键。

对此,光大银行表示,自成立以来,光大理财严格贯彻落实监管机构《商业银行并表管理与监管指引》精神,构建了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领导下的职责明确清晰、流程简洁高效、监督全面到位的风险内控三道防线体系,积极推动理财业务净值化转型,较好的执行了监管部门和上级关于母、子风险隔离的各项要求。

“阳光红”三只权益产品亏损

光大理财于2019年9月26日在青岛正式成立,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首批获准筹建、首家获准开业、首家成立的理财子公司。

光大银行年报显示,光大理财2021年实现净利润15.86亿元,增幅达181.21%;管理资产总规模10677亿元,突破万亿元关口。

不过,从投资业绩来看,光大理财旗下“阳光红”权益系列五只产品中,有三只产品成立以来业绩亏损,受到投资者的关注。光大理财官网显示,截至今年7月1日,阳光红卫生安全主题精选自2020年5月26日成立以来,收益率为-25.28%;阳光红300红利增强自2020年7月24日成立以来,收益率为-5.63%;阳光红新能源主题A自2022年1月18日成立以来,收益率为-0.05%。

对于上述亏损高达25%的产品,光大银行并未直接回答相关原因,只是表示:全国多点频发的疫情更让经济发展形势变得更为复杂,国内外基本面的波动导致了股票市场出现较大回撤,市场上大多数的股票型资管产品,如公募基金、权益型理财产品等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都呈现负收益的情况。

其同时还称,“光大理财是国内银行理财公司中首个宣布自购权益类、混合类产品的理财子公司,这也充分说明了我们对中国经济及中国资本市场韧性的信心,以及对自身投研能力的信任。”

事实上,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投资能力,特别是权益投资能力,市场普遍认为还存在短板,难以与基金公司业绩比肩。

光大银行方面告诉《投资者网》,在权益投资方面,依托于公司落地的产-研-投系统化投资架构,光大理财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股票投资研究体系。2020年,光大理财成为国内首家发行权益类理财产品的理财子公司。

谈到对市场行情的判断,光大银行表示,随着稳增长措施见效,后续经济、企业盈利有望持续恢复,短期看,A股机会大于风险,逢低布局是较好策略。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内生增长韧劲十足,股票市场作为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具有很好的投资价值。

高管变动频繁内控亦待完善

今年6月以来,除了上述理财业务违规问题,光大银行还接连收到其他罚单。

6月2日,北京银保监局公布的处罚信息显示,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因信用卡催收严重不审慎,被北京银保监局责令改正,并给予合计8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资料来源:中国银保监会网站

之后的6月20日,央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发布的罚单显示,光大银行青岛分行因五项违规被给予警告并罚款145万元,两位相关责任人也被处罚。

具体违规行为包括:未按规定对异议信息进行标注;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未按规定备案,撤销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未按规定报告;未按规定履行消费者金融信息保护义务;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同时该分行还存在违反了《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包括对外支付不宜流通残缺、污损人民币,未按规定挑剔不宜流通残缺、污损人民币,在用现金机具的鉴别能力不符合行业标准,货币收付人员不具备反假专业能力,未按规定将假币解缴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不当保管、截留或者私自处理假币,或者使已收缴、没收的假币重新流入市场。

6月29日,央行太原中心支行公布罚单,对光大银行太原分行作出警告并罚款135万元的处分。其违规行为包括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与不明身份客户进行交易、违反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规定、未按规定对异议信息进行核查和处理、未严格落实信息使用授权审批程序。

有业内人士认为,频繁收到监管部门罚单,说明银行在内控管理上存在漏洞。

除了罚单问题,金融反腐重拳也让光大银行陷入舆论漩涡。据报道,该行自2021年以来有多位重要人员被“双开”或被查,包括光大银行原党委副书记、副行长张华宇,光大银行交易银行部原总经理夏伟,光大银行南宁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周江涛和苏树德,光大银行信息科技部业务经理陈玉河等。

此外,今年以来光大银行还发生一系列高管变动。3月,光大银行原董事长李晓鹏提出辞任。据5月20日公告,该行董事会选举王江出任光大银行董事长。

资料显示,李晓鹏出生于1959年,已届退休年龄。他曾在多家金融机构任职,从业经验丰富,历任中国工商银行执行董事、副行长,中国投资公司监事长,招商局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工银瑞信基金董事长,招商银行副董事长等重要职务。

李晓鹏自2018年3月起任光大银行董事长,辞任时刚满四年,其任职期间带领该行聚焦财富管理,确立“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战略愿景。

而王江出生于1963年,同样是资深的金融业老将,曾任交通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中国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建设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

就在董事长换任后的5月27日,光大银行公告称,赵陵因工作调整辞去副行长、董事会秘书职务,其董秘职务由张旭阳接任。张旭阳现任光大银行首席业务总监,光大理财党委书记、董事长。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至2021年,光大银行曾连续三年更换行长,现任行长付万军自2021年6月1日起任职,至今仅一年多。

Wind显示,2021年以来,光大银行已有十余名高管职务发生变动或者辞任,涉及行长、副行长、董秘、董事、监事等多个职务。

高层变动难免会影响银行的经营策略。至于光大银行的人事状况后续能否稳定,新任董事长有何发展思路等问题,该行在回答《投资者网》问题时,没有对此做出回应。

进入2022年,总体来看上市银行业绩继续向好。不过最新披露的一季报显示,光大银行出现了业绩增速放缓的迹象。

一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387.69亿元,同比仅增长0.12%;实现归母净利润117.5亿元,同比仅增长1.98%;而2021年,这两项指标的增速分别为7.14%、14.73%。

光大银行归母净利润及增长率(单位:亿元)

光大银行一季度营业收入中,利息净收入为279.13亿元,同比增长0.13%;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76.95亿元,同比下降2.04%。盈利能力指标方面,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53%,比上年同期下降0.59个百分点。

招商证券研报认为,一季度光大银行营收增速仅0.1%,处于主要上市银行偏低水平,主要是利息净收入同比接近0增长,手续费净收入同比略微下降;归母净利润增速2%,较2021年明显下行。盈利增长放缓较明显,预计系息差收窄及手续费低迷等原因。

据其测算,光大银行2022年一季度净息差2.01%,较2021年下降15BP,主要系生息资产收益率明显下行。一季度净息差下降较明显,这也是资产稳健增长之下利息净收入近乎0增长之缘由。该行一季度生息资产收益率4.22%,较2021年下降20BP。

资产质量方面,光大银行近年来不良稳步改善,2019年至2021年末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56%、1.38%、1.25%,今年一季度末继续降至1.24%。

不过,该行拨备覆盖率一直不高,今年一季度末为187.52%,在A股42家上市银行中排名第32。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光大银行股价长期处在“破净”状态。截至7月4日,其收盘价为3元/股,市盈率(TTM)3.7倍。

在一系列高管变动之后,光大银行的经营业绩能否再上台阶,股价上能否走出低迷状态,《投资者网》将持续关注。(思维财经出品)

在近期市场的一片涨声中,横跨内地与香港的“系”股票以不约而同的出色表现格外引人注目。从市场分析的声音看,上市公司自身业绩的支撑是重要内因,但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的改革重组。平安证券的分析认为,前期光大集团公告重组方案,就而言,重组后实际管理权以及股东权益的统一有助于银行借力集团的。如果能够整合打通银行与集团旗下保险、券商、租赁、PE投资等之间的业务链条,有望对公司业绩形成实质推动作用。

11月26日,光大银行上涨7.02%,领涨银行股;27日,光大银行上涨7.81%,继续领涨银行股。本周四个交易日,光大银行累计上涨17.75%。

不仅是光大银行,光大集团旗下的、光大控股、光大国际、中国飞机租赁一段时间以来也表现抢眼。

据统计,11月以来,光大证券股价上涨58%,而其间证券行业20家上市公司整体涨幅是34%。11月11日,光大控股股价单日涨幅达2.7%,至16.2元,成交额达2.3亿元,单日增加1.5亿元或1.8倍;11月26日,光大控股股价单日涨幅达4.7%,至16.6元,成交额达1.8亿元,增加约1亿元或1.2倍。光大国际11月26日的收市价、成交量较11月10日的收市价、成交量分别上升13.91%、305.64%。此外,中国飞机租赁11月以来股价上涨达70%。

整体市场的向好是大势,从沪港通到降息,一系列利好政策促使证券市场步步升高。但在一片涨声中,横跨内地与香港的“光大系”股票以不约而同的出色表现格外引人注目。

从市场分析的声音看,上市公司自身业绩的支撑自然是重要的内因。光大银行三季度报告显示,截至报告期末,该行实现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7.66%。与此同时,按照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计算,该行资本充足率为11.48%,比上年末提高0.91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及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46%,比上年末提高0.35 个百分点。

对于光大证券,市场认为公司业务资质已经全面恢复,公司自营、资管、经纪等各类业务今年前3个季度业绩表现出优秀的增长速度。同时,公司创新能力在持续体现,公司资管、量化投资等部门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新成立的互联网部门也在发力网络平台的股权质押性质产品。

至于光大国际,渣打银行在11月26日的分析报告中提到,公司前10个月已锁定27个新项目,数目超过去年总和,其中有12个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整体项目涉及金额也创出新高,达146亿元人民币。

但除了公司自身业绩外,多家机构分析师几乎不约而同地把“光大系”市场表现指向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光大集团的改革重组。

历时11年的光大改革重组终近告竣,点燃了隐忍已久的光大活力。虽然“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尚未挂牌,光大集团整体上市也还没有看到迹象,但是在股票市场上,“光大系”已炙手可热。

2014年7月,光大集团重组方案最终敲定。记者从内部人士处获悉,今年光大集团董事长曾提出,要将2014年作为光大改革重组的收官之年。这就意味着,光大集团股份公司挂牌应该为时不远了。

有市场人士表示,从光大集团重组方案最终敲定后的工作进展看,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光大集团重组细化方案,光大集团股份公司挂牌前,财政部与汇金公司签署发起人协议及资产评估是两个关键点。10月22日,光大集团已经收到财政部出具的《关于光大集团深化重组改革资产评估项目核准的批复》,该项工作已经告竣;11月11日,光大集团旗下上市子公司发布《关于光大集团重组改革工作进展的提示性公告》显示,财政部与汇金公司已于今年11月6日签署发起人协议书。种种迹象表明,光大股份挂牌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从金融系统讲,光大改革重组标志着自2003年开始的国有金融企业改革圆满收官、画上句号。从一定意义上讲,市场分享的是此轮历时11年的金融改革的成果。”也有市场人士这样分析。

而光大集团重组对于上市子公司有何影响?中金公司分析认为,光大集团今年有望完成股份制改造,进而实现光大集团对光大银行的并表,理顺了光大银行的股权关系和管理制度。预计待完成股份制改造后,光大集团有望在明年启动整体上市进程。根据监管要求,光大集团发行价格不能低于每股净资产,但集团的主要资产——光大银行目前的估值仅为0.75倍2014年市净率,光大市值管理动力强劲。

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国金证券在其10月31日对光大银行的深度分析报告中指出,“我们不对未来光大集团整体上市的方式、地点和交易结构进行任何揣测式的分析,作为银行业研究,我们通过对中信模式的深度挖掘和回溯,揭示中信和光大这类集团控股公司整体上市与其银行子公司估值水平的内在联系以及上市行为本身对其银行子公司股价表现的驱动因素”。

2014年11月11日,银行更新了对光大控股投资估值报告,进一步提升光大控股之投资估值至HKD 20.30元,较原有目标价格18.10元提升12%。这是近3个月以来第3次调高光大控股之投资估值,累计提高公司估值39%。其报告摘要是:光大控股公告了集团重组进程,被动性投资的剥离值得期待;回流的资金将进一步运用于光大控股的主动性投资管理中,提升投资回报率;回流资金有派发特别股息的可能性。

平安证券的分析认为,前期光大集团公告重组方案,就光大银行而言,重组后实际管理权以及股东权益的统一有助于银行借力集团的资源优势。如果能够整合打通银行与集团旗下保险、券商、租赁、PE投资等之间的业务链条,有望对公司业绩形成实质推动作用。

在光大集团上市前,其旗下子公司的市值管理动力是机构看到的原因之一,打通旗下各公司之间的业务链条也是被市场认同的一大看点。这一点,应该也与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的思路不谋而合。

在集团重组方案敲定后,唐双宁唯一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对于光大,重组方案最终敲定的意义在于,影响集团生存发展中的所有关键问题,特别是体制不顺、债务包袱、发展后劲三大问题,都得到了国务院批复解决。他还说到,光大旗下的金融机构规模都不是很大,在业内都算不上第一梯队,但光大的优势在联动,出路在联动,这是光大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大区别。改革重组后,联动将逐步从行政推动型向内生机制型转变,更多地发挥利益机制的作用,更多地按市场原则办事。

“这件事情我是看准了的,只要方向对头,就可以大胆地闯、大胆地去试。”谈到光大的联动,唐双宁曾经这样说。

2007年,时任银监会副主席的唐双宁“空降”光大时曾郑重承诺,一定要将光大这艘船开成“五月花号”,而决不能开成“泰坦尼克号”。7年过去,光大这艘大船历经风雨,终于缓缓靠岸,并将以打造一流金控集团的愿景,给市场带来更大的期待与想像空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大银行股票行情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