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和江浙沪经济哪个发达?

短期内,东北确实没有可能发展成江浙沪那样。其实,在整个计划经济时代,东北曾经有非常辉煌的历史,堪称共和国经济长子。当在改革开放以后,东北经济占到全国的比例不断下降。以2019年为例,辽宁省GDP总量排行全国第15名,黑龙江省GDP总量排行全国第24年,吉林省GDP总量排行全国第26名。首先,东北三省人口都在负增长,对经济影响非常大;其次,东三省并不具备江浙沪的地理优势;最后,东三省活力远远不如江浙沪。

第一,东三省人口外流非常严重,人口总量呈现负增长,对经济负面影响非常大。对于经济发展而言,人口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甚至堪称最重要的因素。而由于经济、气候等综合因素,东三省的人口外流非常严重。仅仅以2017年为例,吉林省减少了15.6万人,黑龙江省减少了10.5万人,辽宁省减少了8.9万人。

除了人口外流以外,东三省是我国城市化最早的地区之一,再加上国企众多,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好,导致该地区人口出生率也处于较低的水平,如此一来,东三省近10年以来,人口都处于负增长。以东三省经济最好的辽宁省为例,仅仅有沈阳与大连人口处于正增长,其他12个地级市都处于负增长。

在人口越来越少的情况之下,东三省的经济如何追赶江浙沪?不要说追赶江浙沪,恐怕东三省与江浙沪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第二,东三省不具备江浙沪的地理优势。在改革开放以后,为何东南沿海地区发展的最好?突出的就是长三角与珠三角。关键就在于,珠三角与长三角都有海运优势,对发展对外贸易非常有利。而整个东三省,仅仅有一个大连能够很好的对接日本与韩国。但在山东省青岛市崛起之下, 大连近些年来发展明显缓慢。即使从地理位置的角度,东三省也很难追赶江浙沪。

第三,东三省缺少江浙沪地区的活力。江浙沪地区的经济活力远远超过东三省,此前甚至有一句“投资不过山海关”。近年来,虽然“投资不过山海关”已经不再是金科玉律,但东三省吸引的外部投资确实不多。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2014年-2016年,O2O模式崛起的时候,东三省没有诞生一家知名的O2O创业企业。以整个互联网行业为例,东三省孕育了一家互联网巨头企业吗?仅仅以经济活力而言,东三省与江浙沪还有很大的差距。

振兴东三省任重道远,我们需要看到与江浙沪地区的差距,才能够解决问题,迎头赶上!


· 法定代表人,吴江米泰纺织品有限公司


· TA获得超过1.8万个赞

(⊙o⊙)…东北是中国的支柱,是中国的基础,发展的目标是高度发达的重工业基地,进而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如果发展成江浙沪那样的,那就废了,永远无法迈入发达国家行列,顶多就是经济发达国家。
东北是骨头肌肉,江浙沪是肥肉。骨头肌肉不能全成肥膘啊。这就像一个人,全是肥膘,人见人揍,一身肌肉,人见人躲。


· 时光匆匆,就让岁月静好吧。

东北不可能发展成那样,它的地理环境和那个地方的人文风俗都是让人比较反感的。所以那个地方想要接纳外来人,发展那么好,不容易。

不可能。因为东北省附近离其他国家都很近,中国政府应该是不放心把重工业放在东北地区发展。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所谓的金融业增加值,是金融业从事金融中介服务及相关金融附属活动而新创造的价值,是一定时期内金融业生产经营活动最终成果的反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2021年,我国GDP总量114.37万亿元,在GDP中金融业增加值为9.12万亿元、同比增长4.8%,占GDP比重达到8%,可以看出,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GDP的影响越来越大。

那么,31个省市的金融业增加值又是如何呢?是不是GDP总量越大,其金融业就越发达、增加值就越高呢?

在各地区金融业增加值方面,排名前五的省市金融业增加值均超过6000亿元,其中,2021年广东省不仅是GDP总量(12.44万亿元)第一,而且其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1058.1亿元,同样排名第一;江苏省金融业增加值9164亿元,排名第二;排名第三、四位的上海、北京紧随其后,金融业增加值分别达到7973.3亿元、7603.7亿元;浙江省6159.1亿元,排名第五。

2021年金融业增加值排名在第6-10名分别是:山东省(4938.6亿元)、福建省(3623.1亿元)、四川省(3618.7亿元)、湖北省(3432.7亿元)、河南省(3101.6亿元),增加值均超过3000亿元。对比之下,吉林省(964.3亿元)等7个地区金融业增加值低于千亿元。

如果仅从城市角度来看,金融业增加值位居前十名的城市依次是:上海(7973.3亿元)、北京(7603.7亿元)、深圳(4738.81亿元)、广州(2467.9亿元)、重庆(2459.8亿元)、成都(2272亿元)、杭州(2189亿元)、天津(2153.2亿元)、南京(2021.07亿元)、苏州(1970.9亿元)。

2.金融业增加值名义增速

在金融业增加值名义增速方面,2021年8个地区名义增速超10%,西藏(增速14.8%)、江西(11.6%)、安徽(11.2%)增速位列前三名,GDP经济大省江浙沪、广东、重庆等地区,金融业增加值增速也均超过10%;而增速最低的分别是宁夏3.7%、辽宁1.9%。整体上,我国金融业增加值依旧保持稳定增长。

从行业上来看,金融业增加值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占全国GDP比重为8%。2021年在各地区中,金融业增加值在GDP中比重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直辖市北京比重18.9%、上海比重18.5%、天津比重13.7%;其次是,西藏也达到10.3%,甘肃与广东占比均为8.9%,重庆、浙江、青海金融业增加值占其GDP比重均超过8%的全国平均占比。

其他包括江苏(占比7.9%)在内的22个地区,金融业增加值占比均低于8%,内蒙古以4.4%的占比垫底。

从整体来看,2021年广东省金融实力最强,其GDP中金融业增加值(1.11亿元)相当于浙江与山东之和1.11亿元,略低于金融业增加值排名在后13个省级地区之和1.19亿元。其次是,江苏省GDP与金融业增加值均是第二位;但是GDP排名第三位的山东,其金融业增加值排名第六位;GDP第五的河南省,金融业增加值排在第10位。除去直辖市,在各省中,总体上GDP越高,其整体金融实力也较强,虽然有所变动,但依旧位居前列。

在城市方面,上海、北京的金融实力无人能及,已经超过很多GDP总量前10的省份。所以说,GDP总量越大,城市越发达,其金融业增加值占比就越高。

2018年中国大陆创新企业百强

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编者按】国际信息服务公司科睿唯安根据企业发明总量、专利授权率、全球化和影响力四个指标综合得分,遴选出2018年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实力的100家企业,现摘编该百强榜单主要内容供参考。

一、百强企业的行业分布

1、领先行业的创新发展趋于平稳

2018年,中国创新百强所涉及的行业从去年的24个增至26个,其中信息安全、农业及仪器仪表为新晋上榜行业。上榜企业仍然主要分布在电子元器件、通信设备、媒体与互联网等高新技术行业;机械制造、汽车、电力设备等工程行业;以及消费品、医疗等其他行业。去年上榜的建筑与工程行业今年落选。上榜企业数量居前三位的分别为电子元器件业、电子消费品行业及机械制造行业。

2、电子元器件行业表现持续强劲

2018年,电子元器件行业以10家上榜企业的数量持续占据榜首位置,分别为4家上海企业、3家北京企业和3家广东企业,该行业呈技术密集型特点,导致创新企业都集中在北上广三地。电子元器件行业能继续领跑榜单,不仅因为电子技术是通信设备和电子消费品等诸多高新技术行业的创新推动力,而且还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和智能汽车等领域。当然,由于缺乏长期的技术积累,如电容和电阻这类最基础的电子元器件,在质量的一致性方面我国企业仍然面临困局。

3、信息安全与医疗器械行业上升势头强劲

共有15家新晋上榜企业,主要集中在信息安全和医疗器械行业,彰显了互联网安全不断提升的重要性以及医疗器械技术市场的迅速发展。制药行业新增1家企业,表明领先的制药企业正在从“销售驱动型”向“研发驱动型”转型和升级。

4、汽车行业变革时代已来临

上榜的汽车企业数量连续第二年下降,年入榜的汽车企业数量分别是8家、6家和4家;同时从全球创新百强榜单也可以看到类似状况,汽车行业技术的专利布局并不仅仅来自行业里原有的竞争者,在车辆通信领域、车联网领域、无人驾驶汽车领域,都出现了很多非传统行业竞争者,给汽车行业带来了挑战。上榜的传统汽车企业都具有独特的长处,如上汽集团超大的体量、比亚迪对于电池技术的精研,都成为中国车企在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制胜法宝。

二、百强企业的地域分布

1、技术创新向东部地区集中

2018年,由于辽宁省落榜,中国创新百强仅分布于全国11个省/市,少于2017年的12个和2016年的15个。2016年曾上榜的陕西、河南、重庆也未能重返榜单。从趋势来看,尽管分布稍有改变,但技术创新朝着东部地区集中的趋势非常明显。北京、广东以及江浙沪长三角经济区上榜的企业数总计78家,呈现出明显的地区优势。这是由于创新和对创新的保护都需要大量资金以及人才储备,所以创新态势的确也倾向于经济更为发达的地区。湖南省上榜企业也从去年的3家减少至2家,分别为居第23位的中联重科和居第63位的三一集团。

2、北京上榜企业减少但创新优势依旧明显

北京地区上榜企业从43家降为39家,首次入榜的5家企业分别为京东、大北农、天地融科技、握奇数据、金山,均为民营企业,反映出北京地区在推动民营企业创新方面成效显著。虽然上榜企业数量有所下降,但在总量上仍占绝对优势,并且第一梯级中有11家来自北京,仍位列第一。上榜的39家企业来自20个行业,较为集中的为石油化工(5家)、计算机软件(4家)和信息安全领域(4家),并未体现出较强的行业倾向。

3、上海政策推动效果逐渐显现

上海的上榜企业从8家上升为11家,新增的3家上榜企业分别为欧普照明、上海联影和复星国际,主要得益于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积极推进航空、高端医疗影像设备、高端芯片、新型显示等重大战略项目。11家企业中电子元器件领域有4家,航空航天领域有1家,医疗器械领域有1家,但上海11家企业均未进入第一梯级。

4、广东创新产业格局相对稳定

广东上榜企业仍为27家,主要集中在电子消费品、家用电器、电子元器件和通讯设备领域;产业格局相对稳定,有1家来自医疗器械行业的企业新入榜单,1家辅助电力设备企业退出榜单,其余26家企业没有变化。其中有10家企业进入第一梯级,仅次于北京;特别是华为、腾讯、TCL、比亚迪等长期位于第一梯级的企业持续上榜,体现了广东企业创新的健康态势。

5、江浙地区入榜创新企业有所增长

浙江、江苏两省的上榜企业从7家增加值11家,吉利、阿里巴巴、正泰等企业从2016年起持续上榜,创新活跃并且非常注重海外市场。

三、百强企业的梯级分布

将上榜企业每25家为一组分成四个梯队,进入第一梯级的企业均为去年的上榜企业,其中17家为去年第一梯级企业,有8家企业从第二梯级升入第一梯级,广东和北京各占4家。

从行业看,第一梯级的企业分属于12个领域,但明显看出较为集中在通讯设备、计算机软硬件、电子元器件等与互联网相关的信息和通信技术行业。第二梯级的企业涉及的行业有14个,较为集中在电子元器件、电子消费品、机械制造以及电力技术与设备领域。第三梯级覆盖的行业较为分散,共有多达17个行业。无论从上榜企业数量还是梯级排名数据,信息和通信技术相关行业是最具创新力的行业。

从地域看,北京上榜企业的梯级分布最为均匀,上海上榜的企业未有进入第一梯级,而广东上榜的企业则呈倒梯形分布。中国创新企业的版图依然局限在东部和南部等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企业的创新活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

四、百强企业的专利保护

1、发展趋势指向更具价值的创新专利

2018年中国创新百强企业的整体专利授权率比上年下降3.5%,仅从这一数据来看创新质量略有下降;但这可能是百强企业选择了更为谨慎的发明保护策略,更多地从保护发明的本质出发确定合理的申请数量并注重质量,更加侧重于申请保护期限更长、创造性要求更高的发明专利。

2、专利保护走向全球市场

大多数中国创新百强企业仍然专注于在国内市场对其创新成果进行专利保护。中国创新百强企业中有61家企业在年的专利申请中超过90%的专利申请只针对中国市场,与去年的73家企业相比下降了16.4%。越来越多的百强企业已经开始在海外市场寻求专利保护,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华为,其年的专利申请中,有超过50%的专利申请是在中国大陆之外提交的;紧随其后的是中兴、中微半导体设备等,显示中国企业的创新活动,在全球创新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中国创新百强企业的每项基本专利平均引用率仅为0.71,与全球创新百强企业每项基本专利平均引用率1.13相比偏低,要达到国际平均水平,中国企业仍然任重而道远。

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经济蓝页》2018年第26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浙沪在全国的地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