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港怎么带来经济效益?

  “你看,通过集装箱智能理货系统,软件自动抓拍货品,自动识别异常货品,理货员再也不用去现场‘站位盯箱’了。”近日,在广州外轮理货公司信息技术部,谢树鸿向记者演示团队研发的“港口集装箱智能理货系统”,这是由“谢树鸿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历时1年半开发的项目,该系统优化了理货作业流程,使得现场理货员人数减少一半,为企业节约三成的人工成本。

  “谢树鸿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有10名成员,全部来自一线职工。目前,该工作室已有6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软件著作权。而以谢树鸿为代表的年轻生力军的快速成长,得益于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港集团”)近年来推进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培养机制和“小步快跑”的人才发展平台,让他们迈入成长成才的“快车道”。

▲职工参加“金锚杯”劳动竞赛 广州港工/摄

  从创新项目外包到“自己干”

  “成立工作室后,有了好的机制和充足的资金支持,创新氛围更好了,我们的创新项目也更接地气了。”谢树鸿介绍,港口理货行业人工成本高、作业效率低、信息技术落后一直是企业发展的痛点。前几年,公司曾经委托外部科技公司帮助加快信息化港口建设,由于外单位人员并不能真正熟悉港口业务,研发出来的项目不太符合现场操作实际,一线职工使用起来仍然不方便。2014年,“谢树鸿创新工作室”成立后就提出了自动理货的概念,并做了初步探索。开发系统之初,各种理货业务数据均要录入系统,必须将系统开发与生产操作部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对此,谢树鸿带领6名同事每天深入理货部各条作业线,与生产一线人员打成一片,一边了解业务流程改进的方向,一边梳理理货流程。经过一个半月的站位盯箱、高空观察等,最终完成了系统开发的初始数据积累工作。

  让谢树鸿记忆最深的是,为建立数学模型,他带领团队实行24小时轮班验证数据、反复测试,经过连续11个月的努力,最终使得BAY位自动识别算法得以建立,完全符合工作预期,各项数据准确率达99.3%,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系统运用后,理货员不用上船查看货箱,可以坐在环境优美的智能理货中心工作, 公司也不用担心外贸船理货员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难题。” 谢树鸿自豪地说,港口“智慧化”后,码头作业条件变好了,年轻人更愿意从事理货员工作了。

  “‘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制度,让产业工人有地位、受尊重。”广州港集团工会主席温东伟告诉记者。目前,集团共创建18个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其中6个省级,7个市级。工作室汇聚了近400名港口技术骨干,其中省市劳模6名,全国交通技术能手2名,高级技师和技师100多名,高级工50多名,助理工程师及拥有中高级职称者110多名,完成近200项技改技革课题,产生380余项创新成果,获得66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发明专利,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57人次获得技能等级提升,培训近1.4万人次,在企业技术进步、转型升级中创出新的天地。

  让产业工人迈入成长成才“快车道”

  在广州港南沙粮食通用码头,机械司机蔡名武用“快、稳、准”的动作,完成包括在直角位置的一系列高难度动作,顺利将易碎的贵重外贸货品转运到规定位置。蔡名武是广东茂名人,2011年中专毕业后,他入职公司做了一名装卸机械司机。他负责的工作看似简单,却因为外贸物品的贵重,对技术有较高要求,比如货品的取箱、限高限宽通行、堆箱等作业技能。

  “除了向师傅学本领外,公司还组织我们参加全国级、省市级,公司级,以及车间工种岗位级别的技能竞赛,磨练技能。”蔡名武曾获得广州港集团轮胎式起重机械司机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和2020年的广东省海员系统职工第九届“金锚杯”门座式起重机械司机职业技能大赛决赛第一名的好成绩,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并被评为“广东省技术能手”,2021年还被评为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工作之余,他还被公司选送到国家开放大学进修工商管理专业大专学历。去年,他在公司的培养下取得了“内燃装卸机械司机”技师证书,从高级工到技师,每个月多了300元补贴。

  据了解,为理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广州港集团建立“小步快跑”的人才成长平台。在原有的行政管理单一晋升通道基础上,建立管理岗位、技术岗位、技能岗位和操作岗位四个系列,鼓励员工从多条渠道获得提升,稳定关键人才队伍。在技能岗位序列设置首席主任技师、主任技师、主管技师等。将中级管理人员、主任工程师、首席主任技师等作为核心人才关键人才进行统一管理。

  完善培育机制实现“教学相长”

  从一名普通的广州港技工学校毕业生,成长为港口内燃机机修行业的技术带头人,陈学文花了20年。期间,他创办了广州港集团首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并被广东省总工会命名,该工作室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完成技术创新项目62项,节约维修成本832万元,创造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从2016年开始,陈学文成为了广州港技工学校兼职教师,他不仅会按照公司需求的方向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还会告诉学生自己在一线工作的经验,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凭着自身的努力和公司完善的培育机制,陈学文厚积薄发,先后于2017年被授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荣获“南粤工匠”称号,2020年成为广东省劳动模范,2021年当选为新一届广州市劳动模范协会会长。在广州港集团实施首席技师选聘管理制度后,还成为了集团首名受聘的首席技师。他的成长之路,处处体现出港口产业工人地位的提升。

  “完善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可以让每一个员工有‘登台出彩’的机会。”温东伟介绍。在人才培养机制上,广州港集团制定了《人力资源规划》和《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意见》,建立由人力资源部、工会、教培中心、技工学校、基层单位组成的职责明确、齐抓共管的高技能人才工作系统。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制定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规划,负责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工作。集团工会负责构建劳动竞赛长效机制,指导基层开展劳动技能竞赛和技术练兵活动,为高技能人才的选拔提供竞赛平台,具体负责组织开展集团级技能竞赛。广州港技工学校可以按企业需求培养技能型学生,为企业技能人才在职业技能提升创造得天独厚的条件。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从该校毕业到广州港集团工作的学生有超过110位成长为国家、省、市级技术能手和劳动模范。集团公司还制定《广州港集团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管理规定》,分别从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机修钳工、电工、起重工、危险货物运输作业员、仓储管理员、物流服务师、理货员8个工种对技能人才进行分类培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产品带来的经济效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