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想问问月月企服企业跑腿服务怎么样?

  明城镇多措并举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文/佛山日报记者谢文骏

  2月10日起,高明区开始迎来返工潮。为全力帮助和支持企业复产复工,明城镇坚持党建引领、服务下沉,主动对疫情防控管理责任进行梳理,为企业划定执行清单,并由党委班子成员任挂点企业复产复工“检查员”,并做好“服务员”,确保企业复工复产问题尽早解决到位。

  自大年初二开始,明城镇经促局和镇总商会开始帮助企业寻找口罩、消毒水以及测温枪等资源,解决企业复工的燃眉之急。其间,明城镇对疫情防控管理责任进行重新梳理,划出重点,列明方便企业操作的“清单”,包括建立“一人一档”机制、防控内部责任机制和应急预案等。

  为进一步消除返工潮可能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明城镇严抓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要求企业落实好清单要求,做好信息公示,确保企业工人人人知晓、心中有数。此外,明城镇还建立了企业网格防控群,企业负责人全部入群,便于宣传沟通,并要求企业做好信息每日报送工作,通过信息动态更新迅速发现新的问题。

  为推进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明城镇党员干部主动将服务前置,无需企业跑腿,对企业复工复产的检查方式由“企业报备式”向“现场核查式”转变。

  明城镇经济促进局采用“主动致电摸查企业开工时间、电话指导”的新模式,通过线上摸排为符合资格的企业复工复产提速。这种模式减少了企业跑政府的时间和次数,提高了企业复工复产审批效率。

  截至昨日,明城镇已复工企业101家,其中规上企业67家,规上企业复工率达67%。

  此外,明城镇经济促进局、市场监督管理分局、安监分局、人社局等职能部门主动对接企业,及时动态收集企业需求。如镇人社局将通过倾听企业需求,提前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稳就业工作预判预案,协助企业做好线上招工工作。

成都以东,龙泉驿屹立于此。这里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是成都“中优”示范区、“东进”桥头堡,是202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闭幕式和重要赛事的举办地,也是“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区域。

今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成都大运会脚步的临近,龙泉驿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以建立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公共资源交易秩序为抓手,以廉洁规范为底线,从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行为入手,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服务水平,确保了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为促进成都大运会相关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持续推进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2020年1-11月,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共完成公共资源项目交易1047个,交易金额达271.68亿元,节约资金13.21亿元,平均节约率7.54%,交易金额名列全市各区市县分中心第一。其中,完成成都大运会相关招投标项目45个,交易金额达73.8亿元。成绩的背后,是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深入推进交易平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制度化、智能化、品牌化的生动实践。

全环节助力大运会项目“一路畅通”

成都大运会将于明年在龙泉驿区开幕。当前,东安湖体育公园、大运村等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中。如何有效推进大运会重大项目落地落实成为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的重要课题。如何答题?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给出的答案是:精细化、快捷化、上门式,做好项目招投标全环节服务。

“您好,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大运会项目招标公告,我想问一下这个项目的具体细节。”……12月25日,一企业负责人向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服务热线打来电话。在工作人员的解答下,短短几分钟,企业负责人心中的疑惑一一解除。“为了全力服务成都大运会,我们特意开通了大运会项目进场交易服务热线,专门安排工作人员线上为业主单位、代理机构、投标人等提供咨询服务,确保各方主体参与大运会项目‘一路顺畅’。”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还切实加强与代理机构的沟通衔接,凡到交易服务中心进行交易的大运会项目,均优先发布公告,优先安排代理机构驻场,优先落实开评标场地,确保大运会项目在中心交易“一路绿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做好大运会项目招投标工作的基础上,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还积极开展“上门式”服务,助力大运会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一方面,派专人长期驻点区大运办现场办公,为大运会筹备期间政府采购、工程建设项目顺利实施进行点对点、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和答疑,确保各类项目交易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及时回访大运会项目业主单位、代理机构、中标单位,做好项目交易跟踪问效服务,提升大运会项目交易效率。其次,通过交易平台推介和宣传大运会建设项目中标、开工和建设情况,切实提升大运会的影响力,增强社会各界对我区办好大运会的信心和决心。

“成都大运会即将到来,我们将继续紧扣‘办赛事、谋新城’发展主题,通过提前做足交易准备、创新交易方式、优化交易流程、提升交易效率,多措并举,促进大运会相关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打通公共资源交易“最后一公里”

对于公共资源交易,如何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考验着交易服务中心的智慧。

招标不见面、投标不进厅、评标无纸化;让数据“多跑路”,交易主体“少跑腿”……近年来,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托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云平台,积极推进电子化招评标,实现了全领域、全流程交易电子化,这也是创新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的重要举措。

今年9月21日,龙泉驿区首个不见面开标工程建设招投标项目“龙泉驿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提升工程——西河卫生院改扩建施工/标段”在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顺利实施。该项目有14个企业参与线上投标,开标时间仅仅用了15分钟。

“没想到网上就能完成项目投标,真的是太方便了。”交易结束后,西河卫生院项目招标方欣喜地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开标不见面”一方面避免了人员的聚集,同时对于企业方而言,也不用风尘仆仆赶到交易现场,节约时间,也节省成本,招投标效率更高了。

据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该中心实现了工程建设“不见面开标”及“远程异地评标”,通过“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的方式实现交易各方远程参与招投标活动,减少交易主体跑路环节,提高交易活动的透明度和便捷性。

除了“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还推出“电子辅助评标”。“全程线上操作,步步留痕,这些新举措可有效隔离投标人之间的串联,切断投标人与专家评委的线下接触,减少人为干扰因素,精准制止围标串标等违法行为。”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快捷的“不见面交易”,公正的“阳光交易”,背后是服务效能的不断提升。今年以来,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坚持以群众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各交易主体反映最强烈的电子化交易问题,中心成立专项小组全力推进。目前,中心已具备全市最先进的软硬件设施设备,实现全区市政、房建、水务、交通类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电子化交易。

除了工程建设项目,政府采购也同样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今年,全区政府采购全流程2.0版也正式上线运行。投标人足不出户即可全程在线参与投标和开标,实现全程“无纸化”智慧交易。

降低投标门槛让企业“轻装上阵”

对多数企业来说,一年内投标的项目不止一个,而单一的银行转账模式缴纳投标保证金,不仅缴纳金额较高,资金占用时间也较长,这让资金储备不多的投标企业倍感压力。

为此,今年以来,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大力推广和使用银行保函、保险保函等代替传统收取保证金的方式,不断优化电子保函应用机制,扩大电子保函系统与保函出具机构对接范围,最大限度地给企业减负,降低交易成本,让企业“轻装上阵”,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程建设项目快速落地。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是最直接的亲历者。“投标项目时,企业只需提供银行保函即可,为企业节约了不少交易成本。”这是成都某装修装饰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先生最直观的感受,“受疫情影响,今年公司资金压力大,现在有了银行保函、保险保函等方式,大大减轻了企业的投标负担。”

据介绍,目前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云平台已上线电子保函有:锦泰保险、华泰保险、阳光保险、太平洋保险、建设银行、成都银行等十余家,为投标企业提供了多种选择。截至2020年12月底,中心已接收电子保函291笔,金额累计0.88亿元,有效降低了企业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

此外,在政府采购方面,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切实落实疫情防控期间不收取保证金政策,今年对45家供应商免收投标保证金60万元;及时清退滞留保证金、启用电子保函,减少企业资金占用;推广“政采贷”优惠政策,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

成绩已成为过去,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面对今后的工作,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这样表述:“我们将继续当好‘店小二’的角色,引领公共资源‘智慧交易’‘阳光交易’再升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快递客服有发展前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