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新药有哪些有医保的?求推荐

报销?到哪报销?是说医保报销吧?也就是说,为什么有些抗癌药没有进医保?

这个其实很正常。医保,其实是基本医疗保险的简称,所谓基本医疗保险,当然不是什么治疗费用都能报销,医保费用有限,设置医保目录还是有必要的,这也是为了保障大多数的利益。像有些新上市的抗癌药,是非常昂贵的,如果一上市就进纳入医保目录,对医保总的费用会带来不小的压力,在总的医保可支配费用有限的情况下,某些特别昂贵的抗癌药一开始没有进医保,我基本还是持认可的态度。

当然,谁都希望能全都进医保,这是不用说的,关键不还是钱吗?钱从哪里来?所以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其实,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抗癌药,包括靶向药纳入了医保,像美罗化,赫赛汀、易瑞沙等抗癌靶向药已经明显降价而且纳入医保,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也就是说,部分癌症病人可以付较小的钱用这些有效的抗癌靶向药。另外,即便没有进医保的抗癌新药,随着关税的下降,以及药价谈判的给力,很多最新的抗癌靶向药和免疫药,价格已经压得很低了,这可以说是一大进步,非常值得肯定。




应该说大部分抗癌药物都是在医保范围的,自从《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放映之后,给带来了极大的反响。卫生管理部门也意识到问题所在,不仅将许多靶向药物纳入医保,而且让许多进口抗癌药大幅度降价。这让很多的癌症病人获得了救治的机会,延长了生命。

目前来说部分最新研制出来的化疗药物和靶向药确实不在医保。医保是什么?医保是基本医疗保险的简称,大家很容易忽视“基本”二字,基本医疗,也就是说,不是高端医疗,就像出差单位报销,它给你报销火车票,你要坐飞机,单位不给报;给你报销住招待所的费用,你要是住五星宾馆,它不给你报销,这道理是一样的,所以,纳入医保的都是基本药物,基本很少有最新的高端药,昂贵药。比如感冒发烧、头疼拉肚子的药,比如常用的抗生素,比如降压药降糖药等等,这些都是基本用药。很多人羡慕印度、朝鲜等国家的全民免费医疗,免费医疗意味着无药、缺药的医疗,甚至是有钱也买不到药和技术的医疗。连美国、欧洲这么发达的国家,如果不购买足够医疗保险的话,都不可能做到全面医疗。究其原因,还是钱的问题。国家医保资金池好比一个巨大的水池,池中水就是资金。中国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如此庞大的患病人群,如果所有药都报销,看所有病都不要钱,那池中水只出不进,或者出的多,进的少,那迟早池水要干掉。最后受害的还是所有患病人群。因此,国家医保局要经过缜密的核算,制定最优的医保政策,让进水和出水能够维持一个动态平衡,做到可持续发展。

中国在抗癌药的研究方面,并不是世界前列。事实上,只有那些资金特别雄厚的公司(绝大多数为美国,日本,德国公司),才有足够的实力去研发抗癌药,抗癌药之所以贵,有很大一部分在于研发过程当中所产生的成本。这些昂贵的抗癌新药经过层层关税,到中国价格很高,对老百姓来说很多几乎是天价。作为需要控费的医保管理部门,自然不可能把这些新上市的天价药都纳入医保,变成平民百姓的基本用药。




癌症发生的时候,人最缺的一个东西就是钱。因为癌症的治疗费用非常的贵,很多抗癌药物动辄成千上万,使很多癌症患者无法承受这样的经济压力,最后放弃治疗。因为很多抗癌药物属于医保外用药属于自费支付的部分,所以一般是不能报销的,但如果在你身体的时候,为自己办一份百万医疗险,就可以全面的报销癌症所需的靶向药和进口药,让你享受最好的医院最好的治疗,最好的医疗条件,只需要每年300到500元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除此之外。除此之外还可以帮助你垫付医疗费用,给你找最好的医生,最好的医院,让你享受就医绿色通道,如果发生医疗纠纷,还可以帮助你解决几千元的律师费用,你觉得划算吗?如果你想详细的了解可以与我联系,我可以帮助你解决这样的问题。




很多朋友找我们咨询过抗癌药医保报销的问题,问的最多的就是:这个药明明进医保了,为什么我还是不能医保报销?

药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是附带有一些限制条件的,如果不符合这些条件,就没办法医保报销。下面我们来看看抗癌药医保报销要符合什么条件。

适应症通俗的说就是指治疗什么样的疾病。在现行医保目录,部分药品尤其是价格高的药品,是被限定了能用于医保支付的疾病范围。

例如:抗肿瘤靶向药物奥拉帕利,医保支付限于“铂敏感的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患者”,对于国外说明书批准的胰腺癌、乳腺癌等诊断,那就要患者自费了。再如瑞戈非尼,“肝细胞癌二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三线、胃肠道间质瘤三线治疗”才能医保支付,也就是说不但要看瘤种,还要看治疗阶段。

2、肿瘤的“N线治疗”

一线治疗一般是指诊断后的首轮治疗,二线治疗是指一线治疗后,肿瘤出现进展后的治疗,三线治疗是指二线治疗后,肿瘤出现进展后的治疗。

抗癌药的适应症规定了用于几线治疗。

有些药品医保报销时限定了用药天数或用药疗程。

例如:曲妥珠单抗用于HER2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辅助和新辅助治疗,支付不超过12个月。利妥昔单抗在医保限定支付的淋巴瘤范围内,支付不超过8个疗程。

个别药物联合用药时,医保只支付其中一种,如伊沙佐米和来那度胺均为医保乙类药品,二者联合使用时,医保仅可报销其中一种药品的费用。

还有些药物单独使用时医保不予支付,如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I、脂溶性维生素II属于医保乙类药品,只有与脂肪乳、氨基酸等肠外营养药物配合使用时医保才予支付。

5、特殊剂型/特殊人群

医保支付对部分药品的剂型、使用人群也有限制。

药物剂型限制:紫杉醇注射剂按医保甲类报销,紫杉醇脂质体及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则为自费。布洛芬片按医保甲类报销,布洛芬口服液、布洛芬颗粒,则按乙类报销。

用药人群限制:右旋布洛芬口服液,医保支付仅限儿童,而普通的布洛芬制剂,医保报销则没有这方面限制。

中成药部分药品处方中含有的“麝香”是指人工麝香,“牛黄”是指人工牛黄。含天然麝香、天然牛黄、体内培植牛黄、体外培育牛黄的药品不予支付。

现行医保目录内某些药品,限定了保险类型,如胸腺法新、氨基葡萄糖“限工伤保险”,是仅限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药品,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医疗保险类目繁多,既有各种商业保险,又有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还分为职工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保险种类不同,医保支付的比例也不一样。

在职职工、退休人员、未成年人和中小学生、其它居民等人员,针对同一个药品医保支付比例也不一样。

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医保目录内药品所发生的费用,必须由医生开具处方或住院医嘱,自行购买者,医保不予报销。

2、就诊机构或医师资质

医保目录中部分药品,仅限参保人员门诊使用和定点药店购药时医保基金方予支付。

部分药品还限定就诊医疗机构或医师资质,如注射用黄芪多糖,限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肿瘤患者,伊沙佐米、来那度胺等限定须三级医院血液专科或血液专科医院医师处方购买。

医保报销政策法规条款多,医保药品目录也非一成不变,国家不定期实行动态调整。此外,药品的医保报销还受地区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患者用药前可咨询医保报销对接部门。




3月1日,最新的2020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开始生效,一大批新进入医保目录的抗癌药开始大降价,并且可以进行医保报销。这本来是件天大的好事,但是越来越多的患者家属反馈,新进入医保的这些抗癌药,在医院根本买不到。医院没有这些药,他们只能去外面药店自费购买。患者家属的语气充满了失望和疑惑,这到底是是怎么回事呢?

这些患者家属反馈的问题,是目前一个很残酷的现实,很多抗癌药进医保后,在医院就买不到了。抗癌新药进了医保,却进不了医院。

据统计,年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抗癌药,截止2020年第三季度,只有15%~25%进入医院。还有另外一个数据,近两年在国内上市的创新药,90%以上都只能通过院外的DTP药房销售,这些在DTP药房购买的药品多数不能享受医保报销价格。

这些数据表明,大部分进入医保的抗癌新药,在医院买不到,也无法医保报销。这让很多患者家属非常愤怒,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抗癌药盼进医保了,本以为可以大大减轻医药费的负担了,没想到还得继续承担高额的费用。

深入背后分析就会发现,有三个主要的原因,让医院不愿意去采购这些进入医保的抗癌新药。

第一个就是经济原因,这些进医保的抗癌新药有可能让医院亏本,所以医院选择不引进。

过去,因为政策默许医院可以在采购价的基础上加价15%销售药品,卖药本身对于医院来说是一个盈利项。但从2017年7月起,药品零加成政策在全国正式实施,卖药变得无利可图,反而要倒贴人力和储存成本,这让医院对引进新药缺乏动力。

创新药普遍都是药价高的品种,尽管医保谈判后降价幅度不小,但依然属于高值药物。虽有“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不占药占比、不受总额限制”的政策规定,但归根结底,一个地区的医保支付总额是有限的,这种压力会层层传导到医院头上,让他们不敢引进高价创新药。

三、医院药品配备数量限制

一般来说,国家允许三甲医院配备的药品总量在1500种,包括基本药物、集采品种和中药。从当前来看,大部分医院的品种品规数量都已经“满额”,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要引入新品种,就要把老品种“踢出去”。但是每一种药品背后都牵涉到很大的利益,把谁踢出去呢?国产的出去,还是进口的出去?仿制的出去,还是原研的出去?这对于医院来说都是很难把握的。

减轻肿瘤病人经济负担是一件国家非常重视的大事,也是一件非常复杂、非常困难的事,抗癌药进医保只是第一步,进医保后怎么执行、怎么落地,这个过程遇到的阻力会更大。期待更多利好政策的推出,让肿瘤病人能真正顺利用上医保药品,享受医保报销。




目前来说部分最新研制出来的化疗药物和靶向药确实不在医保。医保是什么?医保是基本医疗保险的简称,大家很容易忽视“基本”二字,基本医疗,也就是说,不是高端医疗,就像出差单位报销,它给你报销火车票,你要坐飞机,单位不给报;给你报销住招待所的费用,你要是住五星宾馆,它不给你报销,这道理是一样的,所以,纳入医保的都是基本药物,基本很少有最新的高端药,昂贵药。比如感冒发烧、头疼拉肚子的药,比如常用的抗生素,比如降压药降糖药等等,这些都是基本用药。很多人羡慕印度、朝鲜等国家的全民免费医疗,免费医疗意味着无药、缺药的医疗,甚至是有钱也买不到药和技术的医疗。连美国、欧洲这么发达的国家,如果不购买足够医疗保险的话,都不可能做到全面医疗。究其原因,还是钱的问题。国家医保资金池好比一个巨大的水池,池中水就是资金。中国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如此庞大的患病人群,如果所有药都报销,看所有病都不要钱,那池中水只出不进,或者出的多,进的少,那迟早池水要干掉。最后受害的还是所有患病人群。因此,国家医保局要经过缜密的核算,制定最优的医保政策,让进水和出水能够维持一个动态平衡,做到可持续发展。

中国在抗癌药的研究方面,并不是世界前列。事实上,只有那些资金特别雄厚的公司(绝大多数为美国,日本,德国公司),才有足够的实力去研发抗癌药,抗癌药之所以贵,有很大一部分在于研发过程当中所产生的成本。这些昂贵的抗癌新药经过层层关税,到中国价格很高,对老百姓来说很多几乎是天价。作为需要控费的医保管理部门,自然不可能把这些新上市的天价药都纳入医保,变成平民百姓的基本用药。




其实很多抗癌药并不像宣传说的那么好,能治愈肿瘤,往往都是使用的范围窄,有效率也很低,也就不到10%左右,性价比是相当的低。有的肿瘤往往还是在实验阶段。所以不可能都加入到常规的医保药。




为什么有些抗癌 医保不给报销?

这是很多网友朋友想咨询的问题,社保报销是有限制的,不是什么 都可以报销,有的癌症用药就是自费的,这不是某个人规定的,是国家规定的医院也要按照社保的规定办事。

确实现在患癌症的病人不少:这个病还不分年龄,要想解决因为得病可以报销医保外用 和进口 的问题。前提是在身体的时候为自己准备一份百万医疗:它最大的亮点是可以报销医保外的用 和进口 。随着医学水平不断提高,先进的治疗技术;还有治疗癌症的靶向药百万医疗都可以报销医药费的。

真对重大疾病有的百万医疗还开通了绿通服务,

所以要解决医保外用 百万全能解决!

要想得病不花钱就让百万为你服务!




2017年,一个亲戚肺癌,已经出现脑转和骨转,已经卧床不起,病情相当急,医生建议一边试9291一边基因检测。

当时9291没进医保,一盒五万一,家属们分歧很大,病人老公主张放弃,病人儿子希望坚持,最终当然是儿子五万一买了一盒药,看着病人一天好似一天,十天左右能独立下床活动了,家属们一边感叹神药!一边心理的矛盾和忐忑又有谁知道?我那几天陪他们在医院,只见老人不停叹气,不停出门抽烟,有了希望却没钱,这种痛苦还不如没希望来得纯粹,也更折磨人!

后来费尽周折,自己往印度孟加拉跑了一圈,才算真正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所有癌症患者和家属们肯定都希望抗癌药都纳入医保,但是,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现在很多抗癌药物都纳入了医保,这主要是指大部分的化疗药纳入了医保(当然也仍有少部分最新的化疗药没有纳入医保),而多数靶向药还没有纳入医保。不过,现在已经开始有越来越多的靶向药纳入了医保,但各省各市并不一样,有的进医保早一些,有的时医保晚一些,有的报销比例高一些,有的报销比例低一些。进不进医保,医保报销比例多高,这主要是医保部门的事,医生没有决定权。

最新的高端药,昂贵药。刚研发出来刚上市的新药,一般比较贵(人家制药公司花大钱研发药,得收回成本并赚钱,不然谁愿意去研发药,这是应该的,也是应该鼓励的,不能要求人家制药公司则上市的药便宜更不能要求免费),医保出于控费的考虑,不会纳入医保,到后来,药价慢慢降下来了,就可能纳入医保。当然希望所有的药都能医保,但现实不可能如此,而医生说了是不算的。

总之好多抗癌药没纳入医保,是因为抗癌新药研发多,新药上市多,医保的跟进需要时间。

昨天,国家医保局公布了2020 年医保谈判药品目录,新目录将于 2021 年 3 月 1 日开始实施。

此次医保目录调整,新增 119 种药品,价格降幅达到 50% 以上。

那么,这次调整对我们有何影响?看病能报销更多吗?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聊聊。

一、2020版医保药品目录,好在哪?

去过医院看病的朋友,应该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同一张社保卡,有时候能全部报销,一分钱不用花,但有时候只能自己掏钱。这到底是为什么?

其实,医保都有一个报销目录,只有在规定目录内的费用才能报销。为方便大家理解,我们整理了一张表格:


可以看到,医保主要报销三大目录内的费用:药品、诊疗、服务设施。由于每个人的治疗方式都不一样,最后的报销比例自然有所差别。

而这次调整主要是针对医保目录内药品,具体变化如下:

2020 版医保目录的药品数量达到 2800 种,与旧版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

调出 29 种旧药:主要包括临床价值不高且可替代,或被撤销文号的药品。

新增 119 种好药:这些更多是救命的好药,包括癌症及罕见病等重疾用药、糖尿病等慢性用药。

此外,新冠肺炎的相关治疗药品也全部纳入医保目录,比如有利巴韦林、阿比多尔。

随着医学水平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药企研制出了越来越多疗效更好的药,让更多重症、罕见病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

很多药并不便宜,一年治疗下来要几十万。不到两年,足以吃没一套房子,吃垮一个家庭!

因此,国家这次新增了 17 种抗癌药以及 7 种罕见病药品。部分药品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到,这些抗癌药纳入医保后,比以前便宜了不少,有的降幅达到 60% 以上。

郭先生是肺癌患者,一个月就要吃 3 盒阿美替尼,共 29400 元;阿美替尼进医保后,每个月只要 10560 元就可以了。

“天价抗癌药”纳入医保后,确实让患者减轻了很大的压力,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好药进入医保。

二、医保报销,有哪些不足?

即使医保目录每年都在升级,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利好于老百姓,但依然无法覆盖它自身的缺点,主要有以下 2 个问题:

1、98%的药无法报销

医保目录调整后,涵盖的药达到了 2800 种,其中包含一些昂贵的抗癌药。看上去数量好像不少,但只是冰山一角。

据国家药监局最新数据显示,国产药目前共有 158045 种,医保用药仅占 1.78%。

这意味着超过 98% 的药不在医保目录内,如果治疗中要用到这些药,只能全部自费。

2、药入医保,不一定买到

在 2018 年,国家医保局首次将 17 种抗癌药纳入医保,很多癌症患者感叹:春天终于来了!

但残酷的现实却给了他们当头一棒,这些纳入医保的抗癌药,在医院根本买不到

明明纳入医保了,为什么在医院买不到?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医院对医保费用支出,有严格的管控

医院每年都有一定的医保报销额度,如果超过了限额,就可能要医院或医生买单……

医保就像一个大水池,但有 13 亿人一起用,每个人能分到的额度自然很有限。所以一些昂贵药在医院买不到,只能自费去外面买。

三、买药看病,有医保就够了吗?

我们一直强调,医保是国家给我们的保底保障,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可带病投保:即便投保前得了病,哪怕是癌症,也可以投保。

连续续保:只要每年按时交钱,就可以一辈子保下去。

长期有效:职工医保缴满一定年限,比如 30 年,就可以终身享受医保待遇。

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看病买药,只有医保就够了吗?

其实,仅有医保是远远不够的。医保只报销一小部分药,很多抗癌特效药只能自费,甚至在医院买不到……

而百万医疗险,刚好弥补了医保的不足:

不限医保目录:目录外的费用也能报销。

保额高:医保报销有封顶线,比如只报 30 万;而百万医疗高达几百万,医疗费用不用愁。

外购药服务:不少抗癌药虽然纳入医保,但很多药买不到,而百万医疗有外购药服务,可以到指定药店购买,甚至还有直付功能。

比如老王得了肺癌住院,治疗费用共花了 50 万,其中医保报销 20 万,其余 30 万要全部自费。后续治疗中要用到特效药“阿美乐”,药品费约10万,医院买不到,全得自费。

幸亏老王的儿子给他买了尊享 e 生 2020,不仅特效药能在外面的药店买到,而且 40 万治疗费也能全部报销,否则就只能卖房治病了。

显而易见,医保和百万医疗是互为补充的关系。

在有医保的基础上,我们最好再买一份百万医疗险,用来应对大病风险

另外,保险是一个组合,只有百万医疗是不够的,完整的保障还应包括 重疾险、意外险、寿险

医保,必须人手一份。尽管医保不完美,但毕竟是国家给我们的基础保障。

医保就像底裤,而商业保险好比外套,医保 + 商保,能让我们在风险面前更有安全感。

敬请关注:深蓝保。230万用户信赖,专注保险测评,为你寻找高性价比产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6月30日,国家医保局正式公布了《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和《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申报指南》。按要求,今日也是2021版医保目录调整所规定的新药和新适应症调入的截止时间。  

按照目前的时间安排,如进展顺利,本次目录调整工作将于今年底前完成,力争明年1月开始落地执行。整体来看,今年医保目录调整主要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从去年8月中旬到今年6月底,大量创新药获批上市,不乏众多国产1类新药。GLP-1受体激动剂、PCSK9抑制剂、CDK4/6、ADC药物等热门赛道市场格局或随着一些药品冲进医保发生巨变;  

二是,今年迎来续约、新适应症谈判大年,2019年通过谈判进入医保的70个药品或面临续约降价,而几大PD-1药物由于纷纷斩获了新适应症,新一轮谈判降价或在所难免;  

三是,延续2020年的风格,今年或许更加侧重从调出、续约谈判、对目录内金额高的品种开展价格谈判中节省医保资金用于创新药谈判准入。此外,在解决创新药落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双通道”政策、商保的创新支付方式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恒瑞、和记黄埔、荣昌生物1类新药居首: 国产创新药备受瞩目  

6月9日,国家医保局开始对《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和《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申报指南》公开征求意见,拉开了今年医保目录调整工作的大幕。在调入方面的要求是: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间,经国家药监部门批准上市的新通用名药品以及适应症或功能主治发生重大变化的药品等。  

按此要求,国产创新药熠熠发光、备受瞩目。新获批的国产一类新药中,恒瑞、和记黄埔、荣昌生物获批数量居于前列,均有2款:恒瑞的氟唑帕利胶囊和海曲泊帕乙醇胺片;和记黄埔医药的赛沃替尼片和索凡替尼胶囊;荣昌生物的注射用泰它西普和注射用纬迪西妥单抗。此外,还有基石药业引进的首个RET抑制剂普拉替尼和全球首款针对PDGFRA外显子18突变型GIST的靶向药物阿伐替尼,艾力斯的第三代EGFR-TKI靶向药甲磺酸伏美替尼,泽璟生物的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氘代抗肿瘤药物甲苯磺酸多纳非尼,百济神州的中国首款涵盖铂敏感及铂耐药复发卵巢癌的PARP抑制剂帕米帕利,再鼎医药引进的中国大陆首个用于全人群GIST四线治疗的瑞派替尼等。  

经过此前几轮医保谈判,医保目录谈判机制日趋成熟。医保目录“准入快”可谓一大亮点,新批准创新药及时纳入医保,鼓励企业加快创新步伐,营造了良性的创新环境。今年,哪些国产创新药能够突围受到业界高度关注。  

随着更多重磅创新药获批上市,竞争格局面临洗牌。尤其在GLP-1、白介素抑制剂、PCSK9、CDK4/6、ADC等热门赛道中,一些2020年未进医保的药品对于进入医保的紧迫性更加凸显,不少企业也选择主动降价,意在为进入医保铺路。  

作为新型的糖尿病治疗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一直备受市场关注。今年4月底,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Ozempic)获批上市,正式加入中国降糖药市场“战局”。目前,国内已有8款GLP-1药物获批上市,4款为短效产品,分别是艾塞那肽、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利司那肽;另外4款是长效产品,包括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度拉糖肽、聚乙二醇洛塞那肽、司美格鲁肽注射液。2017年利拉鲁肽率先进入医保目录;2019年利司那肽和艾塞那肽被纳入医保目录;2020版医保目录中,度拉糖肽、聚乙二醇洛塞那肽、贝那鲁肽谈判成功。至此,已有6款GLP-1药物被纳入医保目录。  

当前在全球市场上,礼来的度拉糖肽和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处于快速增长期。度拉糖肽2020年全年销售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刚出的抗癌新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