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投会按购买方调整后的净利润分红吗?既然不会,那调整有什么意义

前几天,有好多小伙伴在后台留言:

小投,红利指数温度这么低,该不该切换,能不能投资?

既然你们这么好奇,那么今天,小投就来跟大家聊一聊关于红利指数的那些事儿。

上海证券市场分红最多最稳定的50家公司,组成的基金,就是红利指数。在股票市场里,不同类型的公司,往往有不同的特征。市场当中的投资者,往往会根据股票的一些特征给股票命名。比如:

业绩好增速快的公司,会被称为成长股。某创新药公司,业绩增长的飞快。

有些年份业绩好,有些年份业绩不好的公司,就会被称为周期股。某煤炭公司,营收起起落落,至今没有回到前几年业务的巅峰。

那些长年优秀,增长稳定的公司,则会被冠上白马股的称号。某小家电公司,营收增长一直非常稳健。

而我们今天要聊的红利指数,就是由一堆分红多,而且稳定的公司组成的。这类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每年都会把自己赚到的大部分利润,上缴到股东的手里。举个例子:小明是个上班族,每个月的工资是1万元。每个月到了发工资的时候。小明就会把9000元上交给老婆,让老婆把钱用到更有意义的地方。比如说投资。上班就相当于企业正常经营,工资就相当于净利润。每个月都上交工资,相当于稳定的分红,而上交9000元,则相当于分红多。红利指数持有的就是许多像小明一样,分红多而且稳定的公司。

现在的红利指数可以买吗?

结论是可以,因为它足够便宜。但我们需要知道一点,那就是红利指数背后的公司,普遍都进入了成熟期,业绩增长缓慢,成长性也相对较差。在这里,小伙伴们可以先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公司会每年拿出大量的利润分红呢?答案肯定是公司经营,不需要再投入很多资金的时候,公司才会把利润拿出来分红。举个例子:

小投开一家火锅店,味道非常鲜美。整个城市的人都愿意来小投火锅吃饭,火锅店的生意非常好。这种情况下,赚到了钱的小投,如果脑子木有坏掉的话,肯定会拿这笔钱来扩展业务,趁着现在食客们认同小投火锅,抓紧开分店,尽可能赚取更多的利润。那什么情况下,小投才会把赚到的钱拿来分红呢?小投的火锅店在这个城市已经饱和了,这个城市吃火锅的人就那么多,小投就算再开店面,也只会稀释其他店面的营收,这种情况下,小投才有可能把赚到的钱都拿来分红。前面发展很快,当然扩张更赚钱,而趋于饱和的时候,拿钱出来分红,既能回馈一直追随者的股东们,同时也可以避免资金在公司手中闲置。此外,愿意每年掏出真金白银回馈股东的公司,也比市面上许多光想着从股东手里骗钱的公司,实在太多了。毕竟发到股东手里的钱,是造不了假的。分红多是红利指数的优点,但同样也是限制它们的束缚。因为这些公司的钱都拿来分红了,所以公司不会在生产上投入太多的资金,成长性也相对较差。

红利指数和中证500到底谁更好?

想要知道红利指数和其他指数到底那个更好,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个叫做企业生命周期的概念。通常而言一家企业的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处在初创期的公司,有着非常广大的市场需求等待挖掘,但同时也面临着非常多的困难。在这个阶段,公司的业绩基数通常不大,所以营收和利润增长的弹性非常大,很有可能会出现谈成几单大生意,使得公司业绩翻倍,又或者谈崩一笔买卖,于是业绩腰斩。

这个阶段的公司,业绩弹性很大,波动非常剧烈。有可能出现一飞冲天的十倍股,也有可能悄无声息地死在某个角落。这样的公司,在创业板最多。这个阶段的公司有非常强的不确定性,成长性高,但风险也很大。处在成长期的公司,已经挖掘了一部分的市场需求,但还有很大市场等待着挖掘。由于在初创期表现出了赚钱的能力,公司从事的行业,也会迎来比较强劲的竞争对手。有些公司会在竞争厮杀当中,脱颖而出一举成为行业龙头。但更多的公司,都是在这个阶段终日厮杀不休。

这个阶段的公司,业绩弹性小于初创期公司。但同样会有公司在厮杀当中获胜,占据行业很大的市场份额,从而成为下一个N倍股。处在成熟期的公司,已经充分挖掘了市场需求,市场正在逐渐饱和。公司在行业内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公司也会增长。但由于之前的基数太大,增长速度看起来相对缓慢。

处在成熟期的公司,在沪深300里占比较多。衰退期的公司,相信小伙伴们也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经营衰退,业务逐渐萎靡,公司处在一走下坡路的阶段。红利指数的公司,多数是介于成熟期和衰退期之间。在相同温度的情况下,这几个指数以成长性依次排序的话,创业板>中证500>沪深300>红利指数。在相同温度的情况下,这几个指数以稳定性排序的话,红利指数=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

定投指数基金,首选被低估的指数。温度相近,如果追求高成长高收益,就选择创业板、中证500。不过需要注意,这些指数的波动比较剧烈。有可能会大涨大跌,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保障自己的合理判断。温度相近,追求稳定低波动的,就选择沪深300和红利指数。这类指数的波动,通常会小于创业板中证500之类的指数。另外,红利指数最大的优点是稳定的分红。资金量较大的小伙伴,可以通过投资红利指数,每年获取一笔稳定的现金流。

本篇讲解视频及合并过程表已上传【C粉之家】:

一、稀释后控制仍为控制

举例说明,2019年1月,A公司支付1000万取得B公司90%股份,购买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000万(假设仅为股本),商誉金额为100万。2019年8月1日,少数股东向B公司增资200万,其中125万进股本,75万进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导致A公司持股比例稀释为80%。2019年1-7月实现净利润300万,增资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1500万,8-12月实现200万净利润,无其他权益变动,期末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1700万。增资日处理:

(一)个别报表(不作处理):

成本法下按照初始投资成本核算,稀释后,虽然持股比例下降,但初始投资成本并未改变,因此不作处理;

(二)合并报表(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由于未丧失控制权,被投资单位的商誉不会改变(合并报表体现的商誉是母公司购买子公司产生的商誉,不体现少数股东投资形成的商誉,因此,既然母公司没有改变,那购买时产生的商誉,除非减值否则不会改变)。

既然商誉不变,那么合并报表层面用于抵消的长期股权投资金额应当为享有的子公司净资产份额加上商誉,即1500万(1000购买日公允价+200增资+300实现净利润)*0.8+100万=1300万,因少数股东增资,导致的长期股权投资变动差额计入资本公积,不足冲减调整留存收益,增资前,长期股权投资为()*90%+100=1270万,差额30万计入资本公积。

3、合并报表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 300万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0万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75

贷:长期股权投资 13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00

对于少数股东,原账面价值100万,后增资200万,实现少数股东损益30万,总额330万,但合并报表体现为300万,差额30万即为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增加的部分。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作为少数股东权益的减项。

2019年底合并报表处理:

子公司8-12月实现了200万利润,如果不想权益法调整也可以不调,因为调上来还是抵消掉(C粉之家有并表前权益法调整可省相关课程讲解),直接延用少数股东增资日的全部会计处理。另外对于少数股东补做:

贷:少数股东权益 60万

借:少数股东损益 60万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0万

二、稀释后控制转为重大影响或“三无投资”

触发“跨越重大经济界限理论”(公众号文章),因此要视为处置,确认投资收益。整个过程,不管是合并报表还是个别报表都不体现资本公积,切记!

【举例说明】2019年7月1日,A公司支付900万,取得B公司100%股权,B公司当日净资产公允价值1000万(股本800万,未分配利润200万)。2019年12月31日,B对C定向发行1200万股,发行价1500万,增资后,C持有B 60%股权,A持有B降为40%股权。2019年底,B公司2019年下半年实现净利润300万,其他综合收益200万。

1、长期股权投资处置。

A公司减少的60%股权视为处置,那么处置所得即为0*60%=60万。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解释》原文:

投资方应当区分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进行相关会计处理:

(一)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应当对该项长期股权投资从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首先,按照新的持股比例确认本投资方应享有的原子公司因增资扩股而增加净资产的份额,与应结转持股比例下降部分所对应的长期股权投资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然后,按照新的持股比例视同自取得投资时即采用权益法核算进行调整。

(二)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 (因增资扩股增加的净资产中A公司享有的份额)

长期股权投资 900万*60% (因增资而稀释的持股比例对应的长投账面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 60万

2、新持股比例长期股权投资视同自取得投资时即采用权益法核算,进行追溯调整。

①初始投资,投资额小于当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 40万

贷:营业外收入 40万

借:长期股权投资 200

3、 将1和2分录整合

贷: 营业外收入 40

最终,长期股权投资总额:900+300=1200万。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原文:

企业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等原因丧失了对被投资方的控制权的,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于剩余股权,应当按照其在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处置股权取得的对价与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减去按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购买日或合并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的份额之间的差额,计入丧失控制权当期的投资收益,同时冲减商誉。与原有子公司股权投资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等,应当在丧失控制权时转为当期投资收益。”

处理与丧失控制权处置子公司一致。视为将整个子公司全部处置,再购买剩余部分。

投资收益为,处置部分售价+剩余部分折算公允价-享有的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商誉份额+其他权益变动*原持股比例。

那么问题来了,处置部分售价在哪里?是被动稀释,并没有收到对价,即,对价为零(这个结论很重要,也是与一般的处置子公司丧失控制权有区别的地方)。处置利得就是那部分增资溢价按比例享有的部分,且这部分溢价并非现金给你,而是体现在新持股比例40%股权的价值中。如此,就比较清晰了,已经丧失的那部分股权无声的消失了,我的所得便是新持股比例部分享有的溢价利得,于是,已经消失的就不管了,问题研究集中在新持股比例部分公允价,其实也很简单,一般按照新股东增资价格按比例推算。

①原100%长投权益法调整:

贷: 营业外收入 100万

其他综合收益 200万

②原100%长投权益法调整后全部处置:

借:长期股权投资 ——新持股比例部分折算公允价 *0.4=1000万

投资收益 ——处置收益 500万

贷:长期股权投资——原100%股权权益法调整后的金额 900+600=1500万

借:其他综合收益 200万

贷:投资收益-处置收益 200万

③合并层面将子公司处置前利润表各科目恢复:

借:投资收益-权益法调整 300万

贷:利润表各科目 300万

最终并表层面长期股权投资金额为1000万,也就等于新持股比例40%股权的折算公允价,处置投资收益-300万。

说明,合并报表层面的结果很明显,就是用新持股比例40%股权的折算公允价与原100%长投权益法调整后的账面价值之差额作为处置收益

2、如果转为“三无投资”,个别报表处理与合并报表一致,处理如下:

借:金融资产对应科目 ——新持股比例部分折算公允价 *0.4=1000万

贷:长期股权投资——原100%股权账面价值 900万

该笔分录即为转为“重大影响”合并层面处理之无权益法调整的处理。

(三)说说从个别报表调到合并报表(详细调整过程已上传C粉之家):

无论是个别报表还是合并报表,整合后的分录都只涉及三个科目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因此调整分录也就是这三个科目,自己比较一下。

三、稀释后重大影响仍为重大影响

那么因C公司认购增资,导致的A公司享有的B公司净资产份额的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比如初始投资100万,持股比例40%,稀释后持股比例30%,但按新的持股比例享有的净资产金额变为了120万,那么多出的20万确认为资本公积。

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十一条 ……投资方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计入所有者权益。

前述所有者权益已在第2号准则应试指南中明确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四、重大影响转为“三无投资”

触发“跨越重大经济界限理论”(公众号文章),因此要终止确认原长期股权投资,视为处置,确认投资收益。

比如初始投资100万,持股40%,稀释后持股5%的公允价值为110万,那么差额10万计入投资收益。

稀释未导致“跨越重大经济界限”,则长期股权投资不应当终止确认,稀释前后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差额不应当确认为处置收益,即投资收益,而是应当计入资本公积;

反之,导致了“跨越重大经济界限”,则应当确认处置损益而非资本公积,不管是合并报表还是个别报表,均不应当有资本公积身影:

①对于由控制转为重大影响,应当区分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对于处置收益的处理以及新持股比例长期股权投资价值的认定,个别报表处置收益按照新持股比例认购溢价享有的份额确认为处置收益,而合并报表为新持股比例的折算公允价与原长投初始投资成本差额作为处置收益,二者存在一定差异,在合并报表中需要调整;

②对于重大影响转为“三无投资”,不涉及合并报表与个别报表的差异,一致按照“三无投资”增资当日的公允价与原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处置收益,当然别忘了有其他收益的话转入投资收益。


系专为财会人打造的精进平台,内含准则实务、投行、审计尽调实务、职业发展规划音视频课程以及常年答疑。系在C社基础之上,对碎片化专业知识的进一步研磨整理并实现系统化、高效化的输出。

执行力一直以来是企业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

无论是国际大公司还是国内民营企业

生产型企业或是服务型企业。

我们时常通过报刊媒体可以了解到很多企业宏伟的蓝

创新的思路最终没能很好地得以实现

该企业的组织执行力出现重大偏差。

一个企业是否能够持续稳健发展离不开高效的组织

而做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其所具备的执行力境界、

其所创导或引导的执行力组织氛围直接

关乎所在企业的长远发展

甚至可以讲起到生死攸关的关键作用。

因为中高层管理者在组织架

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功能

具有中流砥柱般的存在价值

其能否很好的领悟领会公司领导者的

并转化和分解成阶段性工作任务和目标

其所具备的执行力应有三种境界

每一种境界都需要中高层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知识、

相对应的就是对企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如果中高层管理人员执行力的境界不高或不好

直接结果就是劳命伤财耽误时间

这是中高层管理人员执行力最基本的要求

工作的方向导向就把握得很到位

做出来的工作规划计划没

后面做得再正确也是徒劳

结果我等却往广州方向前往

我等按之前惯例执意选择高铁出

都属于没有做正确的事情。

做正确的事情就需要认真研究分析公司领导者的战略构想和意图

这是中高管理人员执行力的第二个境界

也是最容易出现各种各样问题

就是按照既定的工作计划和方案

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组织实施

逐一实现各个阶段性任务和目标。举个简单比方

要去北京到中央电视台上节目

可是一出门就有人走失找不见、

到了北京只会人家听不懂的宁波话、

却找不见也买不到北京地图、路上分开打几辆的士人员又走散、不断有人要找厕所耽误很多

时间、背包被偷没了通讯工具、开销出现超支……结果就是没把事做好

把事情做正确需要在既定的工作规划基础上

必需的训练和宣导、必备资源的整合和备选、阶段性回顾和总结、因地制宜进行优化调整、

这是中高管理人员执行力的最高境界

也是任何企业都最期望和需要的

同时也是要求最高。把事情做圆满

简而言之就是自动自发、没有任何借口、善始善终

灵活整合和运用现有的资源

把现有的能力发挥至极致

达目标誓不罢休。如同电影《斯巴达

影片中展现最深刻的就是强大的执行力

王列奥尼达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

命令希腊联军的主力迅速撤退

名斯巴达士兵面对潮水般汹涌而至的

万强大的波斯敌人奋勇迎战

在不成功则成仁的精神感召下

斯巴达的勇士们杀退了敌人四次猛烈的进攻

并将此精神永传后世。柳传志称联想为“斯巴达方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投利润调整如何理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