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限制劳动力自由流动?

  2020年12月30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对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提出了明确要求,注重搭建横向流动桥梁、纵向发展阶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构建合理、公正、畅通、有序的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格局。

  一、《实施意见》制定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旨在搭建横向流动桥梁、纵向发展阶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构建合理、公正、畅通、有序的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格局,打造创业者、就业者友好成长型省份,努力让贵州成为全国最有吸引力、凝聚力的人才高地。

  二、《实施意见》主要有哪些特色、特点?

  答:《实施意见》既贯彻了中央精神,又紧密结合新形势,还体现了贵州特色,具体特点如下:

  一是突出加强东西部协作促进流动。明确开展“东部企业+贵州资源、东部市场+贵州产品、东部总部+贵州基地、东部研发+贵州制造”等专项行动,推进省校战略合作,建设研究中心及实习实践基地等平台,利用东部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和企业资源,加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

  二是强调围绕产业带动流动。强调立足产业发展需求,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六个转变”,实施“双千工程”,大力实施产业招商,引进更多优强企业和优质项目,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和劳动力。

  三是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明确严格执行全省城镇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全面实施贵州农村籍大中专院校学生来去自由的户口迁移政策;探索建立人才职称跨区域互认机制,明确互认范围、简化互认方式,打破人才跨区域流动壁垒;搭建企业用工余缺调剂平台,引导企业开展“共享用工”,维护和谐劳动关系。

  四是强化公共服务均等便利。提出推进“跨省通办”政务服务,实现市场主体登记注册、职业资格证书核验、就医结算备案等事项异地办理,优化线上办理方式,提高便利程度。失业人员可在户籍地、常住地、就业地、参保地进行登记。巩固和完善劳务就业大数据平台,建立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和人才储备池,优化平台功能,提高匹配效率。

  五是更加注重基层激励引导。提出落实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高定工资政策。实施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倾斜政策,对长期扎根基层一线、从事本专业工作、业绩贡献突出、年度考核连续合格以上等次的专业技术人员,适当放宽任职年限、学历、论文等限制。

  三、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激活更多的内生动力,合理、公正、畅通、有序的社会性流动是盘活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的重要方式,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促进劳动力和人才流动?

  答:一是稳定扩大就业促进有序流动。就业优先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并列为三大宏观政策。因此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发展新就业形态,有序推进劳务输出,加大返乡创业扶持力度,实施农民工技能提升行动,推动实现更加充分就业,增强流动能力。

  二是推动产业兴岗创造流动机会。重点围绕十二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十大工业产业、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发展需求,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六个转变”,实施“双千工程”,大力实施产业招商,引进更多优强企业和优质项目,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推动文化旅游、家政服务、现代商贸、绿色智能物流等创新发展,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和劳动力。

  三是深化区域协作促进循环流动。抓住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东西部协作机遇,与毗邻地区建立健全协同开放发展机制,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挥国家级试验区优势,开展“东部企业+贵州资源、东部市场+贵州产品、东部总部+贵州基地、东部研发+贵州制造”等专项行动,促进劳动力和人才交流互动与集聚,引进中高端人才。同时,争取对口帮扶省市支持,创建返乡创业园、产业园,依托劳务就业服务站等引导劳动力和人才返乡创业就业。

  四是统筹推进城乡发展促进均衡流动。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促进劳动力和人才在城市间、城乡双向流动、合理配置;完善省内劳务协作机制,发挥省内中心城区岗位较多优势,促进省内流动;优化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带动劳动力和人才流动。

  五是优化创业环境增强流动动力。打造服务和效率高于周边、成本和负担低于周边的营商环境。加快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创意、健康医药等新兴产业,培育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释放新动能带动就业效应。建设一批返乡入乡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农民工创业园(点)等,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带着项目、资金、技术、技能返乡创新创业,鼓励引导人才、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群体回乡创业就业。到2025年底,力争建设公共实训基地50家、“双创”示范基地80个、创新创业孵化平台140个、创业孵化基地150家和农民工创业园(点)240家。

  四、我省现行的城镇户口迁移政策具体规定是什么?

  答: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15〕16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加快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17〕76号)等系列文件精神,贵州已全面放宽全省城镇落户限制。在全省城镇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五、如何理解实施贵州农村籍大中专院校学生“来去自由”的户口迁移政策?

  答:2019年1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贵州省居民户口登记管理暂行办法》(黔府办发〔2019〕27号),探索实施城乡有序流动的户口迁移政策。《办法》规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72号),自2016年9月30日之后毕业的贵州籍农村学生,未在城市城镇就业回农村实际居住生活创业的,可将户口迁回农村原籍。

  六、如何办理失业登记?

  答:根据《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失业登记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文件精神,失业登记采取线上线下申请相结合的方式。城乡失业人员可以登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务服务平台(http://12333.gov.gn)、“贵州就业帮”手机APP等线上平台申请办理,也可在户籍地、常住地、就业地、参保地的县级及以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现场办理。其中,就业地指失业人员失业前进行就业登记、劳动用工备案的地点;参保地指失业人员失业前参加社会保险的地点。失业人员办理失业登记,不得要求失业人员提供除本人身份证明以外其他证明原身份的有关证明,不得要求提供学历、技能等材料,不得要求提供证明失业状态的材料。

  七、基层服务项目有哪些,在机关事业单位招录(招聘)方面有哪些规定?

  答:当前我省主要实施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的“三支一扶”计划、团委牵头的万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教育部门牵头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

  我省每年公务员四级联考中10%—15%招录计划定向招录基层服务项目人员,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时拿出部分岗位招聘基层服务项目人员。对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基层服务项目人员,可通过直接考察的方式择优聘用到服务地乡镇事业单位。

  八、引导人才到基层创业就业方面有什么规定?

  答:允许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按规定兼职兼薪、按劳取酬,支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按规定到企业挂职、兼职创新或在职创办企业以及离岗创业,引导农业技术人才下沉基层,支持乡村振兴。

  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制定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细则和办法,科研人员获得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不受绩效工资总量限制,不纳入总量基数。

  九、技工院校毕业学生如何实现职业的贯通发展?

  答:为搭建技能人才横向流动桥梁、纵向发展阶梯,构建合理、公正、畅通、有序的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格局,我省技工院校中级工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全日制毕业生在应征入伍、参加公务员招考、企事业单位招聘、职业资格考试、工龄计算、考核升级、职位(岗位)晋升、确定工资薪酬标准等方面,分别享受全日制中专、大专、本科毕业生相应政策待遇。

  十、失业人员在哪种情形下可以申请一次性临时救助金?具体标准是多少?

  答:申请对象:因疫情影响无法返岗复工、连续3个月无收入来源,生活困难且失业保险政策无法覆盖的农民工等未参保失业人员,未纳入低保范围的,可在务工地或常住地申请一次性临时救助金。

  补助标准:原则上由经常居住地参照当地1个月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具体标准由各县(市、区、特区)民政部门确定。

  来源 贵州省人民政府网

    制度的品性决定着国家的成败和命运。对于中国而言,几十年来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未来将面临怎样的制度困境?上海交通大学陆铭教授表示,从体量和结构角度来看,中国的情况有点类似于欧元区。比如,二者都实现了货币上的统一,都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都没有充分实现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在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不发达地区也可以因此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将会最终收敛。而中国目前的问题同欧元区一样:存在巨大的地区间发展差距,拥有统一的货币,劳动力无法充分自由流动。这使得落后地区既不能通过货币贬值的方式来刺激出口,也无法通过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而提高生产率、降低公共财政负担——因为发达地区仅利用了落后地区的劳动力资源,而拒绝为之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这个负担却最终落在没有享受到人口红利的落后地区。

    为了刺激经济发展,落后地区不得不大肆举债进行投资,而中国单一制体制下,中央政府不得不对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兜底”,全社会也存在中央政府刚性兑付的预期,这就会陷入一个越落后越借钱,越借钱越安全的死循环。

    制度成熟背后的基本价值观应该是制度“文明”。我们限制劳动力自由流动,表面是一个经济问题,背后则是制度的文明问题,治国理念和价值观,会渗透到公共政策的制定当中,甚至成为制度的一部分。

    必须要有制度突破:一是建立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机制;二是改革地方官员的考核体制(将考核总量转变为考核人均);三是改革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制度,形成地方政府独立融资的约束机制,既要打破刚性兑付的预期,又要给地方政府一定的融资自由。

  [内容速览]内容提要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和显著内容,就是人力资源等发展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全球化也意味着制度竞争激化和制度演进趋同。强化中国劳动力自由流动研究,既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创新价值,也具有着重大的发展应用价值。


  内容提要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和显著内容,就是人力资源等发展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全球化也意味着制度竞争激化和制度演进趋同。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面临着全球化给出的机遇和挑战,应对全球化外部冲击的重大创新路径,就是具有重大民本主义发展价值的劳动力自由流动。强化中国劳动力自由流动研究,既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创新价值,也具有着重大的发展应用价值。

  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正处于全球化浪潮外部冲击的给定框架之下,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只能接受和顺应全球化,而不能拒绝和排斥全球化。科学解读全球化的发展内涵与中国转型发展,对于中国发展转型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一、全球化人力资源自由流动浪潮

  当代世界的所有人们,几乎没有人否认我们处于一个激流澎湃的全球化浪潮冲击的发展框架之中,我们可以将全球化定义和理解为:所有国家和区域间在所有领域中相互依赖程度急剧强化和持续加深的一体化发展趋势。“管理超越国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劳动力流动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