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公司准备上市,但是我们老板还是其他公司的股东,这有什么影响?

我一大学毕业就作为管培生加入某合资企业。

这是一家业务运转良好的企业,我工作业绩很好,十年来不断被提拔,升为行业运营总监。

可能是太顺了吧,慢慢地, 我逐渐觉得厌倦,没啥动力,期望有所突破。

于是,去年的一个契机,我作为合伙人之一,加入了朋友创业开的一家公司。

我和他是两年前在校友会上遇到的,他是我大学时期的朋友。

他创业几年,开创了一个新颖的业务模式,当时正在A轮融资,他多次邀请我加盟,我也看好他的行业发展前景,所以就去了,还得了一些股份。

但入职后的工作体验,我感觉很痛苦。

一是因为,企业的创新业务模式很独特, 我们面临很多新的挑战,无例可循,几乎是摸着石头子过河,心力交瘁;

二是因为不适应创始人ZH,也就是我朋友的做事风格——他 思路很跳跃,变化比较快,我是稳打稳扎的风格,非常不适应;

三是,许多事情没有规则, 我制定了一些规则,可是推行下去困难重重,原因是这个行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散漫惯了,带领起来特别费劲。

而且,前两天老板ZH比较亲近的元老员工还挑战我,ZH也只是和稀泥,我特别郁闷,感觉自己被忽悠跳槽,特别懊恼。

现在我想离开,又拿不定主意。

特别怀念以前规则清晰,有条不紊的成熟企业环境。

这两年我接触到不少因为跳槽不适应而寻求教练帮助的经理人,他们在加入新的企业之后,经历痛苦的适应期,有的熬下来了,有的离开了。

其实, 这种变化和选择,是职场的常态。

不管是自愿还是被动跳槽的,到一家新公司,重新开始,对任何人都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 如何让自己从抵触变化到愉快地拥抱变化,希望能对最近刚跳槽的或正考虑跳槽的经理人有一些启发。

有些经理人没有做好转换角色的心理准备,就投入新的工作。

扑面而来的各种新工作、新流程、新关系... 如何适应全新的工作环境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就像今天的故事,案主从一个成熟的大企业跳槽到初创小企业,各方面变化一定会很大。

大公司考虑的是如何让整体高效地运转,同时避免一个环节缺失对整个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

所以,员工的职责会很明晰,每天只需要做固定的那几件事或是定制化的任务即可,

但小公司则不同,资源有限,一个人要身兼数职,决策快、执行快、尝试性的机会相对更多。

正如李开复在回答一位找实习的计算机系学生时所说:

大公司的优势在于制度、流程、体系、规范;

小公司的优势在于灵活、重任、自由。

所以,这个时候你需要想一想: 这份新工作和原来工作的最大差别是什么?

可以画出一个表格,对新旧两个公司的差异进行逐一地分析和比较,并根据这些差别制定应对策略:

比如从一个经理人到股东合伙人,扮演的角色,担当的职责,拿到的薪资福利,体验到的企业文化,同事沟通风格特点等等。

这些详细的分析比较,虽然会有些繁琐,但有助于我们尽快调整心态。

从细节上将身心真正带入到新的工作环境中,融入新的角色,担当新的责任,发挥出自己的价值。

有的人跳槽之后被各种新的事务缠身,无暇全面分析思考,遇到困难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矛盾中。

但换个角度想一想,就以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为例:

- 如果你没有能力,为什么一家公司的创始人会一而再再而三、不惜重金聘请你,还给予了股份合伙人的身份?

- 创始人最看重你的是什么特质?期望你发挥怎样的作用?到目前为止,你有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呢?

- 目前你有没有达到创始人的期待?有哪些地方没达到他的预期,有哪些地方超出他的预期?

- 那些元老级员工对于空降的高管合伙人是怎样的期待?他们有什么需求?

这些问题的结论就是: 这名创始人是刻意挑选了与自己性格互补的人加盟,目的就是为了优势互补。

他很清楚,自己跳跃式思维的特点让他敢于打破常规,恰恰是这一点成就了他的事业,让他创造了全新的业务模式,得到市场的欢迎。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不守规则、思维跳跃,这对一个想要发展壮大企业是致命的弱点。

所以,他才会不惜重金挖你跳槽,他需要你这样经验丰富、稳扎稳打的高级管理人才帮他管理、发展公司。

同样的, 你有大企业的管理经验,有一套成熟的管理体系和流程,这也会让你容易多虑和固守成规。

况且,当初你选择离开大公司,来到这个创业型企业,其初心不就是想跳出舒适圈,突破自我嘛。

目前看上去,你们是非常完美的优势互补型团队,有点像马云和彭蕾。

“无论马云的决定是什么,我的任务都只有一个:把这个决定变成最正确的决定。”

或许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期,你们双方会找到最佳的合作方式。

当然,强扭的瓜不甜,如果很长一段时间双方都无法适应,那就要看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如果实在是不可调和的,那个时候是否离开,或许就不是一个让你犹豫不决的决定了。

以原来成熟大公司的标准,眼光挑剔地看目前的初创小公司,难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原来在大企业里许多事情有人安排好了,你只管做好自己那些事情就好。

好像是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有GPS定位指路,有服务站提供给养,有车队互相支援,需要操心的事情有限。

而现在的初创公司,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一位股东合伙人需要考虑的事情千头万绪,就像在荒野小路上拉车,路况坑坑洼洼,补给有限,伙伴很少,自己定位,自己找路,有的地方没有路,你需要披荆斩棘,对身心都是挑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这些不满意的地方,一位股东合伙人可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假如你是老板,你会做些什么?

如果你没有任何顾虑,你能够做些什么呢?

担当这些责任的好处是什么?风险是什么?三年后你怎么评估上述好处和风险?

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考虑的,就像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你不再是一个中层经理人了。

作为股东之一, 要更主动承担责任,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解决困难,才能创造更好的工作局面,带领和鼓舞大伙向前行进。

生活中有许多理由,让我们习惯将所遇的种种状况的责任推在他人身上。

有时候我们会担心,如果承担责任,那么一旦事情变糟,我们就要受责备,这是人之常情。

但或许这样的我们并没有真正了解我们拥有的权力,不相信我们能选择和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当我们责备其它的人或物时,实际上我们是放弃了我们的权力,把自己置于受害者的位置。

选择承担责任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方式,它还是一种看待人生的方式。

它让我们更有力量,创造出自己更好的生活。

没有任何东西能真正困住你,除非你自己愿意。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偶有处于徘徊、迷茫、恐慌的人注意的,你就是要 懂得呵护自己的情绪。

稻盛和夫有个公式: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工作是需要热情的,如果一味的抵触自己的情绪,就是在消耗你的工作热情。

大公司也好,小公司也罢,不过是我们展示的一个平台罢了。

真正的含金量,来源于你工作的每一天、你做的每一件事、你所学到的每项知识。

所以,我们要学会接纳和调整自己的情绪。

如果负面情绪不及时发泄,会越积越多,越来越严重。

可以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尤其是慢跑,能够使人浑身上下得到轻松释放,减少压力,感觉心里一下子就能轻松很多。

还有冥想、看书......根据自己的情况,及时做出调整,争取以更好的心情投入每天的工作中。

最后, 建议特殊时期,希望你能好好考虑清楚,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而离职。

“你的儿子都死了,还这么开心” 知名男星去世5年后,他的父母被骂上热搜

向您推荐一个不错的公众号

历史世界博大精深,关注历史百科号,带您学习历史,增长见识!

我们老板同时开有二个公司,其中股东都有他的名字,这样子是属于关联企业吗?二公司都是独立核算的企业。
  • 我是工商局负责注册登记的,以登记角度看,尽管两个公司股东都有你老板名字,但这两个企业是分别独立核算的,股东还有其它人,两个公司之间是没有关联。真的想有关联的话,可以让其中一个公司到另一个公司投资入股,无论占股份多少,这两个公司才算有关联。如果一公司再另一公司股份占到51%以上,控股的话,尽管不能称为子公司,但也是为以后成立集团做准备,控股方可以做为以后申请成立集团的母公司前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板让员工入股的目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