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什么时候改县为市

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的数万户苹果农户再也不用为价格波动而担心了!《洛川县2020年

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的数万户苹果农户再也不用为价格波动而担心了!《洛川县2020年苹果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经于7月27日正式实施,主要由中航安盟陕西省分公司承保。
《方案》显示,洛川县2020年苹果价格指数保险试点,主要采取四大原则。第一,政府引导原则。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部分乡镇果农、果园,开展苹果价格保险试点,通过试点引导,让更多果农参与苹果价格保险,降低市场风险,保障果农收入。第二,果农自愿原则。各乡镇及相关业务部门、要积极引导果农投保苹果价格保险,但不得强制,以果农自愿为准。第三,稳定保收原则。政府、保险公司、乡镇通力合作,通过苹果价格保险,实现果农稳定收入。第四,贫困户优先原则。优先组织贫困户投保,实现苹果稳定增收。
中航安盟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苹果价格是此次试点的保险标的。只要满足保险合同的试点条件,都可以承保。
根据保险合同约定,“陕西省果业中心”网站中公布的相关苹果2016年至2019年四年平均价格作为依据,约定承保预期价格:6.6元/公斤。也就是说,当今年相关苹果的市场价格低于6.6元/公斤,视为保险事故发生,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约定履行赔偿责任。
记者了解到,本次苹果价格指数保险享受政府财政补贴,农户自缴保费比例仅为20%,大大减轻了农户的经济负担。
此次参保苹果价格指数保险,由洛川县相关乡镇(街道办),便民服务中心负责,县苹果局和中航安盟陕西分公司配合,组织动员果农积极投保。

  中国青年网延安6月18电 (记者 王文坛) “洛川苹果甲天下。”近年来,苹果之都――陕西洛川在党建飘“红”、产业透“绿”,“红+绿”融合发展模式下引领下,以“果――畜”循环发展为切入点,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苹果产业升级为手段,推进发展现代苹果产业,实现富民强县,走出了一条“红色引领”助推“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苹果,纳天地之精华,凝文明之智慧,寄情思之珍品,寓以“平安”和“吉祥”的美好愿望。

  “洛川苹果”的品质以四个第一和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超过美国蛇果;“洛川苹果”被确定为第11届亚运会专用产品;第二届中国农博会上,洛川苹果斩获金奖13项,全国第一;“洛川苹果”被指定为“澳门回归庆典礼品”......三百尊奖牌奖杯里,有数不尽的感人故事。

  “洛川苹果,蜡质多,肉质细嫩致密,汁多松脆,酸甜适口,是吃了就忘不掉的好果子。”北京市一位消费者高度评价。

  金杯银杯,不如消费者的口碑。洛川苹果何以甲天下?

洛川苹果好不好,硬实力来说话。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文坛 摄

  “洛川,是黄土高原上原始地貌保存最完整、地质结构最典型的风积黄土古塬,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核心地带,塬面广阔,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海拔较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降雨适中,雨热同季,夏无酷暑,冬少严寒,拥有苹果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是全部符合优质苹果生长七项气候指标的优生区。被世界粮农组织认定的世界苹果最佳生态区。”洛川县有关专家介绍说。

  据统计,陕西苹果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的1/4和世界的1/7,浓缩苹果汁产量和出口量约占全国4/5和世界的1/3。

  一颗苹果演绎的富民强县故事

  1947年,28岁的李新安从外地引入洛川县第一棵苹果树,创建第一个占地6.7亩的苹果园。

  被毛泽东主席称之为“一个创举”。

  进入新时代,洛川人民开启了黄土高原发展苹果产业的新征程。

洛川县苹果博览馆。资料图

  陕西省洛川县积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依托资源优势,拉长产业链条,积极实施标准化、市场化运营、品牌化引领、大数据赋能,探索果游融合的脱贫致富新路子,着力构建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采摘体验、农产品销售、餐饮、住宿一体化果游融合发展模式。

  在洛川县永乡镇阿寺村,记者看到,经过70多年的发展,苹果种植面积已扩大到2850亩,种植覆盖全村92%的耕地和100%农户。

  依托苹果产业转型升级,阿寺村建成400亩高标准密植矮化示范园,把果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成“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赏雪”的好去处,推动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助推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不仅如此,洛川县还不断提升苹果“栽培技术、施肥、用药、管理、营销”“五统一”的产销机制,促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产业带动。”陕西省洛川县县委书记王明智说,“在苹果产业带动下,洛川县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步较早、基础扎实、成效显著。所以我们说,苹果产业是一个富民产业,她藏富于民。”

  在苹果产业带动下,2019年底,阿寺村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10427元,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2.28%下降到现在的1.49%,85%的果农年均收入超过10万元,10%的果农户年均收入超过20万元,89%的农户拥有小汽车。小苹果成了大产业,成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我把红色故事讲给大家听。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文坛 摄

  “近年来,永乡镇以‘红色村创建’为引擎,示范带动三条渠道为驱动,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我们依托‘洛川会议’红色资源优势,坚持红色基调为主,抓点示范,积极实施乡村振兴示范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示范村等建设。”永乡镇党委书记马骥涛介绍说,“目前,我们引导27户群众围绕红色旅游发展第三产业,通过招商引资36家苹果企业入驻永乡镇,果业企业配套引进苹果智能分选线2条,全镇建成冷库168座,总贮藏能力达7.6万吨,走上了红色振兴的致富路。”

  一位贫困户告诉记者:“政府免费帮我们家开了网店,仅五一假期一天,就实现销售收入3000多元,一年能增收3万元。”

  目前,冯家村成为洛川县红色美丽村庄的“样板村”。

  2019年底,洛川县人均可支配收入14374元,农民收入96%以上来源于苹果产业。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全面提升,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如今,一幅“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崭新画卷正在洛川县徐徐展开。

  洛川,是著名的洛川会议旧址所在地,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敢为人先、勤劳苦干、百折不挠、乐于奉献的优良作风,在这里落地生根发芽。

洛川会议旧址。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文坛 摄

  “在红色基因引领下,我们通过‘承诺+积分+评议’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机制,用新思想点亮心灯,让‘党旗映红洛川塬’,以凝聚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强大合力。目前,我们探索出一条依靠苹果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好路子,正奋力谱写新时代红色美丽村庄的壮丽篇章。”洛川县永乡镇冯家村支部书记告诉记者。

  苹果,带给洛川人民的不仅是荣誉、是财富,更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以艰苦创业为词,以创新进取为曲,可歌可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漳平什么时候撤县改市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