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秦池酒央视广告在什么时间段?

    11月18日,有“中国经济晴雨表”之称的央视年度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与往年迥异的是,酒业公司尤其是白酒企业今年集体“隐身”,中标额度不足1亿元,淡出央视广告招标第一阵营。(《21世纪经济报道》11月20日)

    多年来,一家家酒业似乎都“不差钱”,在央视打广告动辄以亿元计地豪掷,孔府宴酒、秦池酒和贵州茅台都曾分别夺得过央视广告标王。2013年,白酒企业在央视现场广告投标中规模曾高达36.6亿元,剑南春以6.19亿元摘下标王。

    在央视今年的招标会上,白酒企业“雄风”不再,集体“隐身”,白酒淡出“第一阵营”,和操作规则的改变不无关系。今年规定白酒企业从过去现场投标的方式改为提前签约,中标金额统计并不完全准确;也有政策性的制约,如《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广告播出管理的通知》对烈性酒商业广告的限制,使得白酒企业在今年的中标额锐减等。但总体而言,白酒广告额度严重下滑,折射出白酒市场的不景气,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何尝不是公众所喜闻乐见的?

    首先,它见证机关“改作风”渐生成效。有观点认为,高档白酒的价格是腐败推高的,公款吃喝是高档白酒消费的主力。自从中央推出“八项规定”、公务接待标准化以及反“四风”以来,公款吃喝风得以有效遏制,公款送礼和非正常人情往来行为普遍收敛,高档白酒销量自然大幅锐减。对此,有国企干部感叹,“八项规定”后,自己的“腐败肚”都明显见小;有基层干部感叹“三高”没有了,有时间在家陪陪老婆孩子读读书了。

    其次,“醉驾入刑”已深入民心。过去不管你开车与否,只要是公款吃喝或亲朋好友聚会,总免不了要喝一点酒,但“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理念如今已深入人心。大家餐叙时,往往第一句话就是:谁开车了?开车的别喝!受“酒驾违法,醉驾入刑”的威慑,社会上喝白酒的人群也有所减少。

    第三,见证社会民风日渐向好。在以往,不管是乡村还是城市,不管是民间还是官场,“拼酒”现象司空见惯,酗酒之人并不少见。而如今,伴随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的身体也格外注意,大家聚在一起,已不太习惯动辄酩酊大醉,而倾向于敞开心扉畅聊,文明聚餐。

    广告是白酒市场销售兴旺还是衰微的“风向标”,白酒淡出央视广告招标第一阵营,侧证白酒市场的萎缩。2014年上半年,上市酒业业绩可谓一片惨淡,仅贵州茅台、古井贡在增长。而对于我国白酒业的总体萧条,笔者并非幸灾乐祸。不可否认,白酒市场背后是巨大的就业市场及高税收,但高档白酒的背后也有酒价的泡沫以及公款腐败的支撑、不良社会风气的助推。基于此,我更乐见白酒淡出央视广告招标第一阵营。

    环视海外,在美国,到1918年年末,有四分之三以上的美国公民生活在禁酒的州或镇里。禁酒令虽已被明令废止,但时至今日,美国一些小城镇仍严格地执行禁酒令,仍滴酒不沾。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曾称,俄罗斯的酗酒问题是“国家灾难”,2010年俄罗斯政府批准了反酗酒构想。该构想指出,从2013年到2020年,要完全消除非法酒产品,俄罗斯人均饮酒量将减少55%。我国虽没有明确的“禁酒令”,但政府遏制公款吃喝,民间倡导良好的餐饮习惯,从而让白酒业在广告投放中的过度膨胀有所收敛,这也是众人期待的!

秦池酒,一个退伍军人姬长孔,来到了山东潍坊一个县城里面的秦池酒厂报道,当时这里极其不景气,每年产白酒只有1万吨。属于山东众多小酒厂里最不起眼的一个。而姬长孔可以说是90年代初的一个经营人才,他先后在几个食品公司当经理,都实现了半年扭亏为盈的目标。于是就这样,接到组织上的安排,他来到了县城里亏损大户秦池酒厂来当厂长,对于这个调令,姬长孔老大不乐意,但又有什么办法那个年代就是要服从命令听指挥。

来到秦池不久,姬长孔就把目标定在了三北市场,也就是东北华北和西北,他来到东北一开始打人情牌,但发现东北的朋友们相当的热情,从来是大包大揽,但就是说人话不干人事,后来没办法姬长孔拿出了秦池最后的家当50万元,用这笔钱进攻沈阳市场,如果这招失败,秦池基本就回天无力了。他集中在电视台密集投放短期效应广告,然后跑到大街上,免费品尝秦池酒,还去找了技术监督部门提供质量报告。还来了一手绝活,找到了大飞艇,然后不断在沈阳闹市区上空拉横幅,撒下广告单,那个年月好像还没有城管这个充满战斗力的组织,于是他竟然神奇的成功了。20天不到,秦池在沈阳热销,于是他再次利用媒体发布消息,说秦池酒沈阳脱销。这个方法显然奏效,他迅速复制,仅仅1年时间,就销售额节节攀升,但这段时间,他们把赚来的钱,全都扔进了广告里,而生活却是十分清苦。

而就在姬长孔到处推销秦池酒的这一年,央视广告部却迎来了一个叫谭希松的女人,他的任期内,央视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广告收入突破,他用了一招那就是黄金时段全国招标。把最优质的资源拿出来,价高者得!那个年月电视还是黄金媒体,而央视则是黄金中的黄金,所以消息一出,立马就是18路诸侯,排着队过来送钱。而做新闻出身的谭希松更深谙炒作之道,他决定把这个事情搞大,于是专门在梅地亚中心办了著名的招标会。1994年,也就是第一届广告招标,成为了两强争霸,一个是山东孔府宴酒,还有一个是广州太阳神,一个卖酒的一个卖药的,激烈竞争,最后孔府宴酒以3079万的价格,加冕标王。这几乎是天文数字,是孔府宴酒全年利税的三分之一,但借助央视的平台,孔府宴酒从一个地方小品牌,变成了全国知名品牌。从一个孔府家酒的模仿秀,变成了一个名酒,甚至名头还盖过了孔府家酒

当姬长孔看到这样的媒体报道,总是热血沸腾,姬长孔太清楚孔府宴酒了,很明显这也是一个小酒厂,甚至孔府家酒还起诉他是抄袭品牌。但这一次竞标会,让这样的情况完全逆转。而到了1995年,秦池的销售额达到了1亿元,在三北市场有了名气,姬长孔第一次走进了梅地亚中心,由于那个年代的企业家还都是土鳖,所以他的皮包里带来了3000万。他打算拼一把!但没想到招标会还没开始,别人就告诉他,今年你想听个响,估计得6000万起步。这让秦池人菊花一紧!

招标会开始,孔府家酒和孔府宴酒展开了对攻大战,价格上来就从6298万开始,但是没想到秦池酒斜刺里杀出,6666万,高于第二名拿下标王。结果让大家震惊,秦池是谁,他在哪?几乎没人听说过这家企业。

中央电视台的资源,果然让秦池酒大卖,1996年销售收入9.5亿,增长了5倍。这一年,秦池投入巨资拍摄唯美广告片,但却被市场吐槽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他还拿钱去维护形象,买车修房。而第二年尝到了甜头的姬长孔如约又来到梅地亚,此时的他春风得意,信誓旦旦的说下了那句名言,去年我们每天向中央台开进一辆桑塔纳,但开出的是一辆豪华奥迪,今年我们要每天开进去一辆豪华奔驰,争取开出一辆加长林肯。

但招标会的腥风血雨却远没姬长孔想的那么美好,爱多VCD上来就开价8200万,超出去年秦池1000多万。这家仅仅2岁的企业,一亮相就让大家口吐鲜血。随后的报价更是离谱,春兰空调报价1.68亿,广东乐百氏报价1.99亿。这时山东两家酒厂入局,一个是不知名的山东金贵酒厂喊出2个亿的天价,很快另外一家更不知名的山东齐民思酒厂,加价到2亿2,这时候所有人的目光转向了去年的标王,也就是姬长孔和他的秦池。最后结果出来了,秦池的投标金额达到了3亿2121万1800元。全场都傻眼了。大家问这个数字是什么黑科技,其实很简单就是姬长孔的手机号码。要知道3亿2的价格整整比第二名报价高出1亿,后来姬长孔说,这次他就是势在必得,因为他看到了去年孔府宴酒失去了标王之后,销售直线下滑,甚至销声匿迹。所以他拿出了更大的赌注。

但这个代价未免有点大,3.2亿这时秦池酒全年利润的6.4倍,秦池是不是在吹牛逼?但姬长孔算了一笔账,当时国家已经开始限制酒类广告,所以即使央视所有广告都给秦池,所能吃掉的广告价值也就2个亿,所以超过两亿的部分基本上属于流氓假仗义。不需要支付的。那么央视不知道这个事吗?当然知道,但他要演下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造势。反正钱也赚不到了,不如把声势搞大,而3亿2这个数字,给他们创造了太多做文章的机会。

但都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秦池确实有点浪催的自己作死,这么大手笔都给了央视,其他媒体能不眼红吗,收土豪的保护费本身就是媒体的专长,很快经济参考报就对秦池酒厂进行了暗访调查。一个县级小酒厂怎么可能生产处15亿元销售额的白酒呢。结果答案就是有若干家酒厂为秦池供应散酒,再加上本厂的原酒和酒精,勾兑出低度酒然后贴牌销售。这和秦池广告所宣传的,严重不符。另外记者还拿到了细节,他们的罐装线都是手工操作,根本没什么自动化。于是很快一篇报道就出来了,秦池酒用川酒勾兑而成。这下炸了窝。媒体争相转载,都准备来薅羊毛了。

而面对媒体危机的时候,秦池的应对显得格外业余。他们只想花钱撤稿,但没达到目的,老齐估计很可能是价格没谈妥。据说当时秦池只愿意花几百万,显然跟报社的预期是有差别的。在撤稿未果后,秦池便不知所措,没声音更不回应。让事件越闹越大。其实当时好的白酒都在四川,所以川酒的品质一直比山东高,用川酒来制作白酒是行业里的不宣的秘密。而勾兑白酒也恰恰是近代才有的先进技术,并不影响白酒品质。现在很多东西也都不再坚持古法,所以当时看秦池的做法也并未离谱,只是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被别人误导了。这种报道是会传染的,一发现这样的线索媒体记者从四面八方涌来,然后秦池就被炸的体无完肤。

而收了很多钱的央视,这时候提起裤子也六亲不认了。央视广告的谭希松大姐,这时候还落井下石,披露细节说秦池的防伪标识都是劣质产品。秦池在这场灾难面前,销售严重下滑,不是姬长孔预期的15亿,而是6.5亿,不但没涨反而跌了3个亿,从此一蹶不振,从大家的视野中消失了。

那么该怎么评判秦池,有人站在道德制高点,说企业应该量力而行,什么公关缺乏实力,自身发展太快造成了严重的管理问题。其实这都是事后诸葛亮,秦池当时走对了路,但却最后误入歧途,那是因为他没有把名声转化为品牌。用今天运营的思维来说,流量很大,但都是过路流量,你要想维持这个流量就不得不不断的加倍投入,早晚有拖垮你的一天,那么怎么兜住过路流量呢,光靠打广告肯定是不行的,是需要建立自己产品的美誉度,说白了产品得过硬。如果产品出了问题,流量越大反而越危险。其实秦池跟三国的袁术犯了同样的错误,那就是称帝太早。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这才是中国的商业智慧。

当然也有人说媒体不地道,但媒体本就如此,特别是在媒体爆炸的时代,你不可能通过广告摆平所有媒体,所有必须要内外兼修。在自己还有小辫子不被大众所认知之前,千万别去追求那种盛名,会被拖累死的。

后来秦池拖欠酒瓶盖供应商的货款391万,然后被告到法院,商标被拍卖。1998年姬长孔离开秦池,在这里的几年他一掷千金, 但月收入只有800元,仅相当于当年全国的平均工资的水平。

  其兴也勃,衰也忽的‘标王’成败记

  文|风马牛 (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

  2016 年 5 月 26 日,以讲授‘中国式管理学’闻名、被很多人尊为‘国学大师’的曾仕强来到曲阜,在孔庙大成殿前开讲起《论语》。‘大师’讲罢《论语》,午饭时‘摇身一变’成了听众,给他‘讲课’的是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孔子 75 代孙孔祥林。

  孔祥林院长讲的是他自己对孔府自酿酒的考证。

子曰‘沽酒市脯,不食’,就已经证明孔子时期便是自己酿酒喝,而在孔府院东侧有几间厢房,据考据是孔府自家私酿酒坊的原址。

  曾教授听得高兴,闻酒品香之余,提起笔就在孔府家酒的瓶子上签下了自己的大名。

  文化人签名加持,于企业的品牌宣传而言,实在是一件美事。用孔府家酒官网文章里的话说,这属于得到了‘殊待’。

  当然,孔府家酒受到的‘殊待’并不只有这一次。比如,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会长、孔子第 77 代孙孔德墉,在不久前,也在酒瓶上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孔府家酒官网文章里,还记录了这样一件事:

孔德墉老先生还讲起他去台湾看望他的堂哥——孔子的第77代嫡长孙孔德成时的一件事。当时孔德成从房间里拿出一瓶酒,笑问他:‘这酒你见过吗?’孔德墉一看,笑了,说:‘这酒我肯定知道,这酒是孔府家酒啊,在大陆都知道。’由此可见,孔老先生对孔府家酒寄予厚望。

  虽然,在其它的一些回忆文章里,关于‘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对孔府家酒的态度,有着截然不同的说法。不管怎么说,占了孔圣人的光,孔府家酒在‘国学复兴’的年月里,生意越做越好。

  沾了孔圣人光的,当然并不止孔府家酒。

  1975 年,也就是‘批林批孔’运动后的第二年,距离孔府 200 公里的鱼台县办起了一家国营酒场。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绝没有人敢于公然提出‘孔府’的名头。直到 1987 年,鱼台县酒厂才被允许进行市场化经营。之后,曲阜这边的酒厂打出了‘孔府家酒’的名头,鱼台县酒厂也‘经过研究,复原了孔府宴席用酒的传统酿酒法’,定名为‘孔府宴酒’。

  随后,两家就名称问题打起了官司,引得地方政府出来‘调停’,最终也不了了之。

  ‘两孔’相争,双方都想到了‘营销’。

  孔府宴酒打起了‘营销三大战役’。‘战役’的发起者是当时就任孔府宴厂长不久的江延华。

  第一战叫‘美人计’,1992 年 4 月,趁着济宁市和西安市结为经济技术协作友好互助城市的机会,江延华精心挑选了一批颀长苗条的模特,挂上‘孔府宴酒’绶带,当街请人免费品尝该酒。古有卓文君当垆卖酒,现有孔府宴当街品酒,这年孔府宴在西安市的销售额便涨了 1000 多万元。

  第二战是‘空战’,同样是济宁与武汉正在进行经济技术交流活动,活动期间,江延华租借航空飞机模型和飞艇,带着孔府宴的广告在武汉上空盘旋。效果立竿见影,孔府宴成为这一年武汉最畅销的白酒。

  第三战是‘媒体战’,为了进入东北市场,江延华直接在电视、广播、报纸上大篇幅刊登广告,长达 3 个多月的广告轰炸之后,孔府宴顺利地得到了东北消费者的认可。

  这‘三大战役’所取得的效果让本来饱受争议的江延华一下子就站稳了脚跟,喊传统和技术喊得再凶,也比不上实打实上涨的销量。

  孔府家酒则把广告做到了央视,它在央视投放了一支广告,演员王姬只说了一句‘孔府家酒,让人想家’,便让不少人记住了这家曲阜的白酒品牌。

  这给了孔府宴酒灵感。1994 年 11 月 2 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届广告段位招标会结果揭晓,‘孔府宴酒’以 3079 万元的天价夺标。启发了孔府宴的孔府家则以 700 万元之差落败。重金打造的标王,让孔府宴名气猛增,最直接的反应就是销售量迅速上涨,在登录央视广告后的短短两个月,孔府宴收入达到 2.7 亿元,1995 年全年销售收入达 10 亿元,利税高达 3.5 亿元。据孔府宴官方说法,当时的销量一举超过茅台和。

  要知道,此前一年已经算是孔府宴历史上销售额最好的一年,也不过才 3.5 亿元。一声‘标王’,一句广告词就能带来这样的效果,‘营销神话’名副其实。

  然而,孔府宴真金白银买下‘标王’,一飞冲天之后,却没有逃出跌落的命运。

  早在竞标的时候,孔府宴内部有两种声音:其一是保守派,认为此前的‘三大战役’已经在东北、西安和武汉打响了知名度,只要在这三个据点辐射经营,华北、华中包括原有的华东市场已经足够孔府宴酒消化好几年。

  其二就是江延华所代表的激进派,认为营销才是鲁酒走出山东的根本办法,三大战役的效果还是应该利用央视广告来巩固,这个广告非打不可。

  不仅如此,在三大战役之后、央视开标之前,江延华认为标王之称势必让销量大涨,于是斥资 5000 余万元,建造了两座面积超过 2 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一举把孔府宴系列增加到 11 个,开发了伏特加、白兰地等国际通常型饮料酒产品,还定下了第一个‘五年规划’:到 2000 年,销售额要在 1994 年的基础上,增加 5 倍达到 20 亿元,还得出口创收 2500 万美元。

  1995 年,孔府宴央视广告正式上马,初期确实如江延华所料,经销商拉货的车在鱼台县酒厂门口堵了个水泄不通,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光排队还不行,酒刚包装好就被抢购一空,想早点买到酒还得找关系。’

  孔府宴酒行情紧俏,几个车间连轴转也满足不了井喷的需求,趁着这一东风,国营企业鱼台酒厂转型,组建成山东孔府宴集团,包括 1 个核心层企业、 5 个紧密层企业、 300 多个半紧密层企业和 7 个松散层企业。员工数量一下子扩张到 2000 多人。

  虽然讲着孔府的故事,同时卖着白酒和洋酒,但当时谁没有怀疑,夺得‘标王’后孔府宴的未来会有什么波折,甚至于整个山东都因孔府宴的一飞冲天而流行一句话:‘当好县长,办好酒厂。’

  可惜央视没有‘ 1 年夺标、 3 年管饱’的承诺,在孔府宴酒打响标王第一枪之后,标王就像割不完的韭菜,一茬接一茬长了出来。

  1995 年,受孔府宴影响,山东另一家小型国有企业秦池酒大胆出击,以 6666 万元斩获第二届标王,次年又以 3.2 亿元的天价卫冕,此前秦池酒一年销售额还不足 2000 万元。

  ‘标王’确实是一个营销神话,但只要出的价够高、胆子够大,这个神话便可以在任何一家企业身上复制。

  孔府宴与秦池酒同属鲁酒,定位都属中低端,短短 1 年的曝光时间根本不够孔府宴酒建立起品牌效应。对普通消费者来说,甭管浓香酱香,一瓶下去,都是黄汤。

  1996 年,失去了‘标王’的声威,孔府宴酒又迎来了一个巨大的打击。在这一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有人提出要‘节约粮食、控制白酒业发展’的意见,全国白酒年产量闻风骤降,孔府宴也从前一年 3.5 万吨的高峰产量滑落至 1 万吨左右,新建的几个车间也随之停用。

  1997 年,车间投入还没回本,媒体曝光‘秦池白酒是用川酒勾兑的’。原来秦池酒年产 3000 吨原酒,却卖出上万吨‘秦池古酒’的秘密,就是其在四川收购散酒,加上本厂原酒、酒精勾兑为低度酒。

  这种被现在的人称为‘贴牌’、‘外包’的方式,在当时一经曝光便将秦池酒、乃至鲁酒的声誉炸了个精光。

  于是,质疑的声音便出来了:既然标王秦池白酒可以造假,那么,上一任标王孔府宴酒大书特书的销售神话里,销售额翻番、年产量翻番的故事同样出现了,孔府宴是否也是假酒、勾兑酒呢?

  孔府宴酒百般解释,却只是越抹越黑。

  此时,以五粮液为代表的川酒则进行了有效的内部整合,开始走上营销之路,孔府宴花了大价钱先声夺人,却不幸沦为川酒的踏脚石。

  勾兑风波之后,孔府宴筹谋几年,花了 1 亿元从德国引进特级高纯度酒精深加工设备,不料机器还没转起来,国家税务部门便宣布,‘对白酒采取从价和从量相结合的复合计税法。’换言之,孔府宴这类中端酒要么涨价丧失竞争力,要么干脆赔本赚吆喝。

  接连遇上神对手、猪队友和冷酷铁面的裁判,孔府宴酒彻底被击倒了。

  到了 2002 年,孔府宴 90% 的股份被鱼台县以 8000 万元转让给山东联达集团,此后又因为注资问题迟迟没有恢复生产,直到 2011 年广东凯利和上海舜达入场,荒废多年的厂房才又重新飘出酒香。

  此时,以五粮液为首的川酒和以茅台为首的黔酒已然牢牢占据全国白酒市场。茅台市值还一度突破 8000 亿元大关,完成了 400 多个江延华定下的‘小目标’。只不过,这热闹是他们的,孔府宴酒什么都没有。

  到了今年 6 月中旬,一则‘孔府宴酒破产拍卖,起价 1.3 亿元仅 1 人竞拍’的新闻开始在网上流传,人们想到的仍然是那句‘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没有人再能想起,孔府宴酒是不是真的如其宣传所说,‘窖香馥郁、酒质醇绵、绵柔爽口、尾子干净、余味香长。’

  在这则新闻出现 2 天后,一篇由孔府宴酒官方发出的,题为《你以为的不一定是你以为的》的回应声明忽然走红,这则回应称‘这次拍卖是为了厘清历史产权关系,主要标的在于原有老孔府宴主要土地和房屋资产,核心无形资产孔府宴商标不在其中’,‘孔府宴已经步入良性复苏发展期’。

  声明写得文采斐然,尤其是标题。的确,经历过停产、更换出资人、减员、拍卖土地和房产的孔府宴,已经不是大家所以为的那个孔府宴了。自恢复生产以来,新的孔府宴酒所主推的是一种‘荷香型’白酒。

  从 1980 年代跟着孔府家讲孔府故事开始,孔府宴就试图打造一个‘第一人文白酒品牌’,不管是‘营销三大战役’还是央视首届标王,那句‘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为其构筑了一个庞大华丽的营销梦想。

  然而孔府宴的主导人所没有意识到的是,故事和标王都可以复制,唯有真正的口味和口碑无法复制。

  当孔府宴再出发的消息传来,我们为其失落的辉煌而惋惜,也钦佩其收拾河山从头再来的决心。作为一个消费产品,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真正地‘做产品’而非绞尽脑汁‘做文章’。

  企业想要长远生存,核心竞争力哪里是一句两句广告语这么简单。

  [4]   郭珍:悲喜孔府家── 鲁酒沉浮启示录,当代经理人

  [6]   罗敏:秦池: 一杯仍值得品味的兴衰酒,科技创业

  [7]   王超:孔府宴:‘标王’沉浮启示录,沪港经济

  [8]   徐慧,高杰:山东首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颁奖 10件产品获金奖,齐鲁网

  [9]   孔府宴‘荷润浓香’系列酒三大特征——健康、生态、荷香型,孔府宴酒业官网

  [10]   你以为的不一定是你以为的——来自孔府宴酒的企业声音,齐鲁网

  [12]   杏坛重现论语声,文化传承中国礼,孔府家酒官方网站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央电视台白酒广告标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