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两会年中国治理体系有哪些?

又是一年全国两会时。每一年的两会召开都令人瞩目,它是我国发展的方向标,是现行政策数据信号集中化释放出来的服务平台,也是全球观查我国的对话框。

2022年两会召开定为3月4日、5日于北京举办。伴随着揭幕时间的邻近,两会代表、委员会出谋划策慢慢增加,有意味着委员会明确提出有关加速补足乡村教育薄弱点、推动乡村振兴、提升个税起征点、助企qflp等层面提议,遭受不一样人群关心。

假如说2021年是极为艰苦的一年,2022年则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是世界形势的大转折,也是我国竭尽全力稳定增长的发力年,并有机会变成中国房地产业迈向良好身心健康发展的新世界。

今年两会的关键话题和热门话题会是啥?做为中国经济发展压舱石的房地产行业,其现行政策与迈向又将怎样? 我们一起来展望两会热点。

稳房子价格贯彻落实房地产业稳步发展

为新的一年房地产调控现行政策定音,是往年全国两会政府报告中的核心內容,也是市面关心的聚焦点。

中间经济会议明确指出,因城强化措施推动房地产行业稳步发展和身心健康发展。多地政府报告亦注重坚持不懈“房住不炒”“稳步发展”。

2月24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高品质发展记者招待会上,住建部部长王蒙徽表明,维持调控政策的连贯性和可靠性,提高调控政策的准确性灵活性。再次妥当执行房地产业常态化,确保住宅的刚性需求,与此同时达到有效的改进生理需求,推动房地产行业稳步发展和身心健康发展,勤奋稳土地价格、稳房子价格、稳预期。

坚定不移坚持不懈“房住不炒”精准定位,稳房子价格稳土地价格稳预期,推动房地产行业良好身心健康发展,房地产调控主旋律早已一目了然。

在全球疫情行情仍存非常大变化、我国经济发展遭遇三重工作压力状况下,总体目标为什么定、经济发展怎样稳毫无疑问是今年两会最受重视的热点话题之一。

地方两会是两会召开的缩影。从地方两会工作报告看,全国各地31个省、区、市中,较2021年下降经济发展总体目标的有26个,与2021年经济发展总体目标一样的有5个;29个省、区、市将GDP提高总体目标定在5.5%上下或以上。预估2022年全国各地GDP提高总体目标为5.5%上下。

扩内需将变成稳定增长发力关键。一方面促项目投资,关键抓手指头向新旧基本建设、保障性住房和租用房及其旧城改造;另一方面稳交易,关键着力点落在消费观念转型发展与乡村振兴上,这当中也涉及新城镇化建设下的房屋交易行业。

财政局财政政策更准确合理

稳定增长毫无疑问必须宏观经济政策进一步发力,更必须财政政策、经济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加强融洽。

中间经济会议确立定音,2022年积极主动的货币政策要提高效率,更加重视精确、可持续性,并明确提出适当超前的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因而,在稳定增长总体目标下,预估扩张合理有效项目投资将成為现在政府部门工作规划中的关键。依据地方两会发布的基础设施投资方案状况,以铁路线、道路、水利工程、飞机场等为核心的传统式基本建设和以5G通信基站、充电桩、物联网技术等为核心的新基建均有发力。

2022年财政政策的具体目的是宽个人信用,宽信用必须宽贷币相互配合。具体来说:现行政策调节促进房地产业行业(按揭贷款、开发设计借款)的个人信用修复;结构型现行政策激励下,加工制造业、高新科技及翠绿色行业个人信用再次较快扩大。

提升新市民和年轻人租房子幸福感

处理新市民和年轻人住宅一直是高层住宅更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上年还被载入政府报告中。把发展保障性住房租赁房做为“十四五”住宅建设重点项目,便是要处理新市民、年轻人没房又租不太好房的难点。

在地方两会工作报告中,2022年重点项目均加强布署保障性住房租赁房建设。“大力提升保障性住房租赁房提供”“加速发展长租房市场”被国家住建部列入2022年工作重点,并明确提出“6个贯彻落实”,包含贯彻落实好土地资源扶持现行政策、贯彻落实审核流程优化和简单化、贯彻落实中间补贴、贯彻落实税金政策优惠、贯彻落实水电费价格政策及其金融政策。

2021年两会召开,针对处理新市民年轻人住房难、加速保障性住房租赁房建设工作会有更快的布署,值得期待的。

城市发展行動“快实好”

城市发展是经济发展发展的一个全新升级突破点,承重着广大群众对的期望。2021年3月,“执行城市发展行動”初次纳入政府报告及“十四五”整体规划。这也将是2021年两会召开的关键话题之一。

从地方两会工作报告看,多地政府部门均提到执行城市发展行動。2022年全国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报告上,住建部部长王蒙徽亦表明,在我国大城市发展早已进入了城市发展的关键阶段,由以往规模性的增加量建设、新的建设,向总量的提速增效更新改造和增加量的产业结构调整并重变化,换句话说,从“是否有”向“怎么样”变化,外需发展潜力极大。

城市圈城市群携起手一起比较发达

城市群、城市圈建设很重要。我国“十四五”总体规划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区域市和城市群推动功效,建设智能化城市圈。2022年地区政府报告中,大规模均提及城市群和城市圈的建设和发展。

2月24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关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意见的审批》,这变成继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成渝地区区经济发展群、京津冀一体化协作发展以后的第五大城市群整体规划。同一天,《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圈发展整体规划》也开始获准。

2021年两会召开政府报告中提及,发展发展壮大城市群和城市圈。预估这也将变成2022年政府报告中的热门话题之一。“希望产生规模经济在城乡差距双重流动性、合理配置的布局。” 全国人大代表刘世锦提议。

防风险帮公司会果断贯彻落实

预防与解决风险性,qflp公司,是当下务必应对和关键处理的问题。防风险,主要是地区隐性债务风险性和房地产业风险性。总体看来,果断坚守不出现系统化金融的风险是防风险工作中道德底线。

在地区隐性债务风险性层面,果断抵制隐性债务增加量、妥善处理总量隐性债务、加强地区隐性债务风险预警等是工作重点。

在预防房地产行业风险性层面,当地政府规定积极主动处理问题新楼盘、妥善处理房地产开发商履行合同风险性。

乡村振兴成效会更为突显

中华民族要振兴,农村必转型发展。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是地方两会热门词汇之一,也将变成全国各地两会热点话题之一。

最近,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明确提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包含果断坚守不产生规模化贫困道德底线、对焦产业链推动农村发展、扎扎实实妥当推动农村建设、突显成效改善乡村治理等內容。

在制度自主创新上,文档还明确提出加速改革创新,探寻新式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途径,推动农村、团体营业性建设商业用地、团体山权规章制度、乡村产权年限运转买卖等各个方面改革创新示范点。

2021年两会召开将深层次布署乡村振兴这盘大棋,更值得期待的。

城镇化发展大力开展城区更好看

城镇化发展持续很多年载入两会召开政府报告,但用语各有不同。

2021年描述为:大力开展以人为因素关键的城镇化发展发展战略,加速农牧业迁移人口数量市民化,居住人口城市化率提升到65%,发展发展壮大城市群和城市圈。

2020年描述为:加强城镇化发展建设,大力提高县里公用设施和服务能力,以融入农户进一步提升的到县里工作安居要求。

2019年为:城镇化发展要随处反映以人为因素关键,提升柔性生产整治、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让大城市更为环境优美,更为宽容和人性化服务。

我国发展改革创新委前不久机构举办城镇化建设工作中时表明,2022年要大力开展以人为因素关键的城镇化发展发展战略,更集中体现促进城镇化建设高品质发展这一主题风格。一是提升城镇化发展建设品质。二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三是促进成渝地区双城区经济带建设“1 N”整体规划管理体系全面推行,不断提升双城区经济带发展布局,加速共创当代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促进产业链创新性结合发展,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

住建部部长王蒙徽明确提出,2022年大力推动“新城区建”,也就是根据智能化、数字化、智能化系统的新式城镇化建设建设。加快建设我国、省、市三级大城市信息内容实体模型基本服务平台管理体系,深入推进智能化市政工程、智慧小区、智能建造,协作发展新型市和智能网联车辆,根据打造出示范性产业基地,加速“新城区建”项目落地。

碳达峰碳排放交易会深入更改大家日常生活

碳达峰、碳排放交易是我国2022年重点项目之一,这代表着产业布局、能源结构、项目投资构造、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的深入变化。

国家住建部部长张小宏表明,城镇建设是推动碳达峰碳排放交易的一个关键行业,下一步将赶紧促进颁布城镇建设行业碳达峰实施意见,包含促进大城市翠绿色低碳环保建设,打造出翠绿色低碳环保农村等。

这种內容在地方两会工作报告中也有一定的布署。如,天津政府报告明确提出,加速电力能源翠绿色低碳环保转型发展,促进大城市翠绿色低碳环保建设,打造出翠绿色低碳环保农村,强化保障对策,科学研究创建城镇建设统计分析检测管理体系及考评评价体系。

1月20日下午,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海埂会堂召开2022年云南省两会新闻发布会·经济社会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省政府新闻发言人、会议新闻宣传组组长 彭斌主持新闻发布会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省政府新闻发言人、会议新闻宣传组组长 彭斌: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欢迎参加经济社会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这场发布会也是2022年云南省两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三场发布。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统计局联合发布,向大家介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情况,2021年的工作亮点及2022年工作展望,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岳修虎先生;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云南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启荣先生;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唐文祥先生;

云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苏建宏先生;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熊梅女士;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李国林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央驻滇、香港驻滇、云南省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

今天的发布会共有四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首先,请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岳修虎先生发布新闻。

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岳修虎发布新闻

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岳修虎:

感谢主持人给我和大家分享交流的机会,感谢媒体朋友们一直以来对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今天上午,王予波省长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回顾了2021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安排部署了2022年重点工作,成绩鼓舞人心,目标催人奋进,任务具体明确,措施扎实有力!我就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作简要补充介绍。

一、2021年全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过去的2021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办成一系列大事、喜事、难事,如期完成全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经济运行平稳,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特点:

一是经济运行保持良好态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远超预期,旅游等服务业受到较大冲击,全社会消费恢复缓慢等多重因素影响,省委、省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精心谋划16州市发展,加大经济运行调节力度,及时出台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2条措施等系列政策,着力推进“四个一百”和一大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补短板、增动力”重大项目落地开工,积极推进能源保供,开展“云集好物 年终聚惠”等专题促消费活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146.76亿元,同比增长7.3%,两年平均增长5.6%,比全国高0.5个百分点。特别是发展质量和韧性进一步增强:就业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3.31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发展效益明显提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达10.2%,农村居民收入10.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6%,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32.5%;物价保持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0.2%,粮食产量达1930.3万吨、再创历史新高,民生商品供应充足。事非经过不知难,在极为困难、特殊的发展形势下,全省上下付出了艰苦努力,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应倍加珍惜。

二是祖国西南安全稳定屏障更加稳固。全力构建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探索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相融合的体制机制,边境管控格局发生历史性、根本性变化。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边防、五级段长守边境等措施,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能力显著提升,妥善处置、动态清零65起境外输入突发疫情,精心做好边境重点地区基本民生保障,加快健全边境疫情防控应急处置体系,为全国疫情防控作出云南贡献。

三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明显加快。高原特色农业提速增效,农业投资增长37%,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8.4%、居全国第四,茶叶、鲜切花、坚果、咖啡、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全国第一。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西电东送”国家重大工程白鹤滩水电站8台机组投产,乌东德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能源产业增加值增长11.2%,绿色能源发展吸引和支撑了“中国绿色铝谷”“光伏之都”的加快建设,建成绿色铝产能538万吨、单晶硅棒和切片产能均达90GW,呈现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良好态势。旅游业加快转型升级,智慧景区加快建设,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全面启动,新增4A级景区10家,12个县市入列2021年中国县域旅游百强县市。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国务院列为申报2022年世界文化遗产唯一项目。

四是发展活力动力不断增强。省委、省政府强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水平明显改善,市场主体和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75.38万户、净增14.13%,市场主体总量达到410.97万户、增长12.7%。国企改革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断深化,列入全国首批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试点。“一带一路”重点项目、中老友谊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建成通车,磨憨铁路口岸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中缅印度洋新通道海公铁联运试运成功,对外开放新格局悄然成势。省际合作不断深化,成功举办“央企入滇”活动。创新型云南建设加快推进,获批建设非人灵长类生物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启动建设3个云南实验室,3名科技工作者入选两院院士,基础科研能力持续提升,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不断增强。

五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全覆盖,精准帮扶51.2万人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坚决兜牢不发生大规模返贫底线。加快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规划建设一批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精品示范村和美丽村庄。积极推进美丽县城和特色小镇建设,新增“云南省特色小镇”6个、“云南省美丽县城”16个。深入实施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129个县(市、区)全部达到国家卫生县城(城市)标准。

六是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向纵深推进。成功举办COP15第一阶段会议,发布《昆明宣言》,云南大象北上南归,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赢得国际赞誉。扎实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大力推进“湖泊革命”,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强高黎贡山生物生态风险防范和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领袖嘱托深入人心、扎根云南。

七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市低保、农村低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稳步提升教育质量,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30所、普通高中133所,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双减”。深入推进健康云南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设,县域内就诊率提升至91.39%。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新增老年人护理型床位14656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73%。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014个、棚户区6.14万套,有效解决城镇困难群众住房问题。体育事业取得新进步,十四届全国冬运会云南获得4金3银2铜,十四届全运会获得7金10银11铜,实现历史性突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德宏州等16个地区和单位入选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374个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全面启动。平安云南建设稳步推进,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满意度达97.6%。

二、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努力完成2022年各项目标任务

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是云南发展面临的最大不确定因素,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调结构、强动力、防风险任务紧迫而繁重,但也面临着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能源优势、人文优势、后发优势叠加释放的有利条件和重大机遇,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落细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按《政府工作报告》部署,我们重点在以下12个方面发力:一是坚持科学精准施策,毫不放松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健全防控机制,提升防控效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二是制定实施有力有效稳增长举措,加大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园区升级、城市更新等领域投资力度,促进消费加快恢复,以稳促进、以进促稳,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三是强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制定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全方位招商力度,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四是加快创新型云南建设,支持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未来产业健全创新链,健全创新生态,以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催生强大内生增长动力。五是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依托特色农业、绿色铝硅、生物资源、稀贵金属等比较优势延长产业延、重塑价值链,振兴实体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奋力打造产业强省。六是加快健全水网、新基建等基础设施网络,强化织网补网,着力提升投资效益和保障能力,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七是培育壮大经济增长极,着力“强省会”,加快副中心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县城和重点镇加快发展,推进重点园区提质增效,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八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开展田园综合体创建试点,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九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依托中老铁路等大通道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步伐。十是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着力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十一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稳定提升就业水平和质量,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十二是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守牢安全发展底线。

以上就是我今天发布的内容。

感谢岳修虎主任的发布。下面,请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云南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启荣先生发布新闻。

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云南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启荣发布新闻

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云南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启荣:

首先,感谢大家对云南经济发展给予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向大家介绍2021年云南经济运行情况。

2021年是云南经济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繁重复杂的疫情防控任务和多重困难挑战叠加的经济发展环境,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沉着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奋力拼搏、顶压前行,稳住了经济发展的基本盘,经济延续稳中加固的态势,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高质量发展步伐持续加快,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1-4季度我省地区生产总值为27146.76亿元,同比增长7.3%,两年平均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870.17亿元,同比增长8.4%,两年平均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9589.37亿元,同比增长6.1%,两年平均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3687.22亿元,同比增长7.7%,两年平均增长5.7%。

一、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农业生产全面丰收

粮食生产连续6年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1930.30万吨,比上年增加34.4万吨,增长1.8%,自1978年有历史数据以来首次跃上1900万吨大关。蔬菜产量预计完成2753.51万吨,增长9.8%,水果产量预计完成1124.32万吨,增长16.9%。

畜牧业增速创下1983年以来历史新高。全省畜牧业产值增长15.3%,拉动总产值增长5.1个百分点,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贡献为48.8%。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486.75万吨,增长17.0%,其中猪肉产量360.38万吨,增长23.6%。2021年末,生猪存栏和出栏分别增长6.4%和21.4%。

在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快速拉动下,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5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0.4%,总产值增速为1985年以来最高。其中,种植业增长8.1%、林业增长5.5%、牧业增长15.3%、渔业增长2.7%,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长10.7%。

二、工业生产平稳运行,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5.6%。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0.7%,制造业增长8.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1%。从重点行业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0.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6.3%,烟草制品业增长4.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4.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6.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9.4%,占比较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2.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3.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8.4%,占比较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从主要产品产量看,十种有色金属产量571.55万吨,增长11.9%,其中原铝增长27.8%。化肥增长12.0%,单晶硅增长10.8%,粗钢增长5.7%。

企业效益持续改善。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45.55亿元,同比增长32.5%,两年平均增长20.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7.9%,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

三、精准有序调度保障,电力生产消费平稳增长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发电量3434.2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两年平均增长3.5%。其中,水力发电量完成2716.27亿千瓦时,增长0.6%,火力发电量完成452.17亿千瓦时,增长9.5%。全社会用电量2138.25亿千瓦时,增长5.6%。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75.10亿千瓦时,增长2.5%。工业用电量1502.61亿千瓦时,增长4.7%。重点行业用电得到有序保障,单晶硅生产行业用电量增长21.1%,绿色铝生产行业用电量增长18.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用电量增长12.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用电量增长11.7%。

四、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投资结构逐步优化

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0%,两年平均增速为5.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0.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1%。民间投资连续6年稳步提高,全年增长5.3%,对全省投资的贡献率为58.0%,占全省投资比重44.0%,占比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的持续增长反映出当前市场预期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公共服务领域和高技术产业投资高速增长,农业投资增长37.0%,高于全部投资33.0个百分点;卫生投资增长34.7%,高于全部投资30.7个百分点;水利投资增长37.8%,高于全部投资增速33.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4.1%,高于全部投资20.1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2.3%,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31.2%。

五、服务业平稳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劲

2021年以来,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速。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085.04亿元,增长15.8%,比上年同期提高12.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9.3%。其中,研究和试验发展业增长94.8%,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增长86.5%。全年新增5G基站21886个,带动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增长,1-11月,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68.5%和18.2%。电子商务交易活跃促进快递需求快速增长,1-11月,全省快递业务量和快递业务收入分别增长36.6%和25.0%。

六、市场消费稳步恢复,消费升级类产品增势较好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31.80亿元,比上年增长9.6%。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9230.70亿元,增长8.6%;餐饮收入1501.09亿元,增长16.4%。基本生活消费成为重要支撑,限额以上商贸单位饮料类、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7.6%、17.4%;升级类商品消费较快增长,可穿戴智能设备、照相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86.4%、65.7%。限额以上商贸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7.0%。

消费结构持续改善。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851元,比上年增加2059元;增长12.3%,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

七、价格运行平稳,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高位回落

CPI温和上涨。202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2%。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下降3.6%,非食品价格上涨1.0%;消费品价格上涨0.2%,服务价格上涨0.2%。具体看,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居住、医疗保健分别比上年上涨3.6%、0.7%、0.2%、0.1%;食品烟酒、生活用品及服务、衣着价格分别较上年下降1.6%、0.4%、0.3%。

PPI涨幅回落。2021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10.0%。随着大宗商品价格逐步回落,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势头得到遏制,我省工业生产者价格继续回落。12月份同比上涨13.4%,涨幅比上月回落3.1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价格下降28.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下降7.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下降4.9%。

八、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66元,增长10.2%,高于经济增长2.9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97元,增长10.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905元,增长9.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88,比上年缩小0.04。

总的来看,2021年全省经济保持稳定恢复态势,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也要看到,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性,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下一步,我们要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省两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方针,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新步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感谢李启荣局长的发布。下面,请云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苏建宏先生发布新闻。

云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苏建宏发布新闻

云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苏建宏: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财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简要介绍2021年全省财政运行、改革发展情况和2022年工作思路和重点。

2021年,全省财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在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作出积极财政贡献。

第一,全省财政收支健康运行,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2021年,全省财政系统坚决克服多重压力和挑战,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78.2亿元,同比增长7.6%,顺利完成年度收入目标任务。同时,面对中央特殊一次性补助政策退出等因素影响,全省财政支出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经过不懈努力,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634.4亿元,同口径增长3.1%,顺利完成了全年支出目标任务,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第二,坚决落实疫情防控资金政策保障责任,全力支持筑牢边境疫情和安全管控防线。全省统筹安排76亿元支持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省级财政安排21亿元,支持瑞丽做好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省级财政安排31亿元,支持加快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

第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2021年,我省争取到的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规模居全国第一,加上省级财政专项资金、上海对口援助帮扶资金,资金规模超过280亿元。安排77亿元,支持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工程、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等。安排180亿元,支持实施“厕所革命”,打造美丽县城和特色小镇。加大财力下沉力度,促进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四,全力支持产业强省建设和科技创新,推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出台实施产业强省财税政策,加强财政金融协同增效,安排资金150亿元,支持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企业技术改造与创新发展等。依法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下达资金3.94亿元,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一批中小企业提质增效加快发展。安排资金39亿元,支持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安排资金6亿元支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第五,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推进“三个定位”建设取得新成效。安排资金97亿元,支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工程,打造25个边境县市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安排资金228亿元支持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安排资金10亿元支持COP15第一阶段会议成功举办。争取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首个投资类项目落地大理洱海。安排资金21亿元支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

第六,持续保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强度,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中央财政基建投资、中央车购税资金,加上省级财政专项资金,超过1900亿元,有效带动社会投资,全力支持综合交通体系、“兴水润滇”等重点项目建设。

第七,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支持教育优先发展,保持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全力支持稳就业、保就业,稳步提高困难群众救助水平,支持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落实,促进城乡医疗服务提升质量和水平,健康云南建设稳步推进。有力保障平安云南建设。

第八,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建立财政收支运行常态化监测调度机制,依法依规加强财政收支管理,防范财政收支运行风险,有力兜住基层“三保”底线。坚决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坚决堵住违规举债“后门”,依法合规开好“前门”,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489.6亿元、再融资债券792.7亿元,安排外贷资金10.6亿元,保障全省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融资需求。

第九,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提升财政治理效能。推进实施更加注重激励的省以下财政体制,建立高质量发展和转移支付奖补制度,我省财政管理工作受到财政部肯定表扬。深入推进零基预算和绩效管理改革,研究制定分行业、分领域预算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深化财政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全省财政管理工作连续两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通报表彰、被财政部连续两年评为全国10个奖励省之一。云南财政预决算公开工作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位列西南五省(区、市)第一。

2022年,省财政厅将重点支持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实施产业强省财税支持政策,激发全省各地高质量发展动力。二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三是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深入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四是兜住兜牢民生底线,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五是支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六是支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七是支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开放发展新高地。八是统筹支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九是聚焦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全力支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十是守牢安全发展底线,支持疫情防控体系和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云南。

我的发布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在催人奋进的春天里,2022年全国两会即将完成各项议程,圆满落下帷幕。

  承载历史荣光,奋力开创未来。这是一次求真务实的大会,提振信心的大会,鼓舞士气的大会。

  近5000名代表委员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积极建言献策、扎实履职尽责,奏响团结奋斗的时代乐章。

  团结是最强的力量,奋斗是最好的答卷。

  从春天出发,全国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力扬帆。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坚定迎难而上的信心——走好必由之路,用好战略性有利条件,步调一致向未来

  新的时代方位,标注新的历史坐标。

  走过党的百年华诞重大时刻,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但世界并不太平。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受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我国发展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

  “特殊年份中、复杂形势下举行的这次全国两会,开出了精气神、弘扬了正能量,营造出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的良好氛围。”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师范大学教授黄茂兴说。

  不畏风险、不惧挑战、迎难而上,信心在这里传递与升腾。

  这是华电福清海坛海峡海上风电项目首台海上风电主控系统国产化机组(右)(2021年5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这信心,来自坚强核心的掌舵领航——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回顾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鲜明提出“五个必由之路”重大论断,引起代表委员强烈反响和广泛共鸣。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安徽省审计厅厅长罗建国代表说。

  非凡十年间,奋进新时代。

  2013年,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广东省连平县顺意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谢舒雯,为了农村修好一条水泥路,在会上积极发声。如今,谢舒雯代表将关注点转向通往家乡的高铁能早日开通。

  连平地处粤北山区,谢舒雯所在的上坪镇三洞村更是偏僻。2011年底,谢舒雯辞去深圳的工作返乡创业时,村里每逢下雨道路便泥泞不堪。“村民骑着摩托车上山采茶经常打滑、摔倒,没少吃苦头。”她回忆道。

  从村路硬化到连通高速公路,小村庄经历大变迁。谢舒雯说:“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他是我们走向富裕、走向幸福的领路人。”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的医保办工作人员(右)向前来咨询药品报销问题的居民讲解相关政策(2020年11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人间展正道,壮阔奔前程。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委书记郑艺代表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再创新辉煌指明了方向。走好必由之路,是我们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

  这信心,来自实践证明的有利条件——

  “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会时,深刻阐明分析了我国发展仍具有的五个方面战略性有利条件。

  在山东省枣庄市妇幼保健院儿童ICU病房,医护人员为完成靶向治疗药物诺西那生钠的4岁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加油鼓劲(1月1日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是我国首个获批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进口药物,2019年进入中国市场时,每针价格近70万元。在2021年国家医保目录药品谈判中,以3.3万元每针的价格进入新版医保药品目录。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委员说:“发展的战略机遇不是等来的、盼来的,是靠我们坚定信心、坚持改革开放、胸怀天下、按经济规律和大国发展规律踏踏实实办好每一件事情、一步步创造出来的。”

  长于察势驭势,方能以变应变。

  “充分利用好来之不易重要战略机遇期,企业将继续加强创新投入,研发支出预计从去年80亿元左右增长到150亿元,探索如何更好与国家实验室合作。”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委员说,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们信心满满。

  “面向未来,我们最大的有利条件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这是中国人民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南湖革命纪念馆讲解员袁晶说。

  这信心,来自稳中求进的科学谋划——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引发海内外高度关注。

  这是青海省2021届高校毕业生春季校园招聘会现场(2021年3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面对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经济增长目标,政府工作报告着眼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同时亮出准备充足的政策工具箱: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强长期稳定支持……

  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

  “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城镇化和经济地理再布局潜力巨大,还有亿万憧憬美好生活并为之辛勤奋斗的人民群众,这是经济长期向好的坚实底气。”李稻葵委员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在两会“部长通道”上表示,经过两年多抗击疫情的实践,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有力应对疫情,促进经济恢复发展的机制办法越来越成熟。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很强、韧性很强,市场主体的活力和抗风险能力很强,这是实现今年预期目标的信心所在、基础所在。

  中国的信心,正在向世界传递。

  美国彭博新闻社评论称,中国雄心勃勃的经济目标处于许多经济学家给出的预测区间高位,将会提振陷入困境的世界经济。

  联调联试列车经过信丰特大桥(2021年10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2021年12月10日上午,连通赣南革命老区与深圳经济特区的赣深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新华社发(张海根 摄)

  凝聚同心协力的共识——让党心民心同频共振,让政声民意交融共鸣,万众一心向未来

  “我和总书记一个团。”

  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的全国人大代表王晓红至今难忘:2018年3月5日下午,第一次参加两会就与习近平总书记一同审议。

  2018年1月30日,内蒙古选举产生了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全票当选,王晓红同时当选。

  党的总书记与最基层的代表在同一座民主殿堂共商国是,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谛。

  这是上下贯通的全链条民主——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十次出席全国两会。2013年至2021年的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50次参加团组审议讨论,听取370多位代表委员的发言,同大家互动。

  今年,总书记参加了3次团组审议讨论,又同20位代表委员进行了交流。

  “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就当前“双碳”工作中的一些误区,强调要先立后破,而不能未立先破。

  国能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贾润安代表表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关键时刻为我们进一步指明路径”。

  把脉定向,高位谋划。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会时,围绕保障粮食安全进行了重点阐述:“如果我们端不稳自己的饭碗,就会受制于人”。

  现场聆听后,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联村党委书记余留芬委员信心坚定:“过去我们那里粮食产量低、吃不饱,现在不仅吃得饱,也吃得好了。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绝不放松农业生产,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从调研、审议、决策、实施到监督,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科学有效制度安排,使越来越多来自基层的声音直达各级决策层,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转化为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在寻求最大公约数中画出最大同心圆。

  让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是全国两会的重要职责。

  今年提请审议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将“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总则。

  从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上海考察时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系统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和实践,再到此次法律修订增加相关条款,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紧密融合在一起。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我们党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重要体现,只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相统一,各方面都会听到人民声音、体现人民意愿。”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长宁区萍聚工作室党支部书记朱国萍说。

  这是周密完整的全方位民主——

  3月7日中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广东代表团驻地,一场视频连线在这里进行。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远光投资集团董事长蔡仲光没想到,在他提出关于加大信用贷款比重、降低贷款利率等支持中小企业的建议后不到48小时,就得到了中国人民银行的连线回应。

  视频连线另一端,人民银行607会议室内,是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马贱阳及其同事。

  3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马贱阳在北京同全国人大代表蔡仲光进行网络视频连线。新华社记者 任鹏飞 摄

  屏幕那边,马贱阳详细解答。屏幕这边,蔡仲光边询问边记录,不一会儿就写满了一页纸。

  连线结束,双方意犹未尽。“我把电话号码发给您,我们今后继续沟通交流,争取有机会一起进行调研。”马贱阳说。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体现在党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全国两会是重要的民主平台、共商国是的民主殿堂。

  3月9日上午,华北宾馆一层报告厅,政协医药卫生界别举行协商会议。

  敖虎山委员正准备发言,却被徐安龙委员“抢过”话筒:“关于这个问题,我有话说。”

  争相发言,气氛热烈。不知不觉,会议规定时间已到,讨论却仍未停歇。

  “委员们提出的建议针对性、可操作性很强,而且非常及时。”参加会议的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说,大家关注的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文件已经起草,我们将结合委员们的建议进一步完善,推动尽早出台。

  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全国两会的民主作风、清新会风无处不在。

  一个个审议讨论现场,代表委员专心致志,良策越议越明,共识越聚越多。

  被称为“协商民主的讲坛”的政协大会发言,12位委员逐次登台,议政建言。政协视频会议发言席上,12位委员着眼全局,有的放矢,表达真知灼见。

  2场“代表通道”、3场“委员通道”接连开启 ,40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代表委员讲述履职故事,将基层一线心声带进人民大会堂。

  3场新闻发布会和记者会、2场“部长通道”上,热点关切得到积极回应,焦点话题得到权威解答。

  远在上海的全国政协委员倪闽景,因居家隔离原因缺席政协大会。“我对今年准备的8件提案进行了充实和打磨,已在线提交。人虽缺席,职责不能缺。”倪闽景说。

  S2沪芦高速上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海鸥门”(2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共收到代表提出的议案487件,收到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约8000件。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共收到提案5979件。内容紧扣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国务院认真研究代表们的审议意见,对政府工作报告拟作92处修改。

  3月10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这是分会场。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这是广泛参与的全覆盖民主——

  明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将任期届满,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将于2023年1月选出。

  “今年是我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走进人民大会堂的第五个年头。”来自云南的佤族代表魏金龙表示,自己倍加珍惜这沉甸甸的责任,积极为家乡群众发声,之前提交的建立脱贫摘帽后国家防止返贫政策机制的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

  “如今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告别了贫困,我们佤族同胞过上了好日子,住上了新房子,娃娃有学上,群众有事做,阿佤人民再唱新歌。”魏金龙说。

  人口再少的民族也有在国家最高议事殿堂的“代言人”,这样的民主成色十足。

  今年提请审议的关于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明确提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基层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和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的比例要比上届有所上升。

  草案同时明确,农民工代表人数要比上届有所增加,党政领导干部代表的比例要继续从严掌握,妇女代表的比例原则上要高于上届。

  在民主中聚共识,在共识中固团结。

  全国政协委员白重恩说:“全国两会把全国人民的智慧力量有效汇聚起来,形成真正的、广泛的、紧密的大团结,并将在民主进程中不断巩固团结、深化团结。”

  云南省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村民在广场上休息(2020年5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鼓足一往无前的干劲——激扬攻坚克难的精气神,汇聚开创未来的正能量,风雨无阻向未来

  3月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秘书处议案组计算机分析小组工作人员对收到的代表建议进行分类分析,形成综合分析报告,为建议的统一交办做准备。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全国两会上,一个个来自春天的消息暖意融融——

  “冬天一片叶,春天一条枝。家乡的油菜田里花开得正盛,在农业科技支撑下,今年一定会有好收成。”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临澧县四新岗镇白云村油菜种植户沈昌健说。

  “东北的春天来得晚,但车间里热火朝天。今年1月,我们的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3.7%,为完成全年经营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明忠说。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2%,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表明我国经济总体保持恢复发展态势,景气水平稳中有升。

  前2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2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外贸实现平稳开局,呈现较强韧劲。

  华夏大地,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把握时与势,应对艰与险,全国两会发出春天里的总动员——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张兆安代表表示:“今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一年、关键之年,如期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事关我们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上能否稳健前行,开创未来。”

  开创未来,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无畏气概。

  “疫情暴发以来,我参与了11个省份、20场重大社区疫情防控工作。”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浩委员说,“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未来我们将根据疫情变化动态研判,统筹生产生活,科学精准应对,力争低成本、低影响。”

  在乱云飞渡中办好自己的事,事关发展全局。

  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翻开政府工作报告,一项项正视挑战、应对变局的政策举措务实而有力。

  “去年,湖北省经济总量迈上5万亿元新台阶,取得疫后重振重要成果,实现发展动能的加速转换,交出一份浴火重生的优异答卷。今年,我们要继续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再创佳绩。”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谈民强代表说。

  开创未来,鼓起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

  郭建仁代表是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东望山乡元子河村党支部书记。在家门口举办的北京冬奥会,让村子迎来了难得发展契机。

  “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原来的穷山沟拔掉了穷根儿,全面小康后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郭建仁说。

  锚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向未来。

  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再到推动高质量发展;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到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再到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全国两会对事关发展全局的大事要事作出新的安排部署。

  郭建仁代表兴奋地说:“今年我们村将大力发展康养产业,打造精品农业园区和新能源项目,在乡村振兴路上当好排头兵。”

  开创未来,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执着。

  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闫大鹏代表带领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研发团队,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解决‘卡脖子’问题,迎头而上、攻坚克难,我们责无旁贷。”闫大鹏说。

  年内将发射2个空间站实验舱、2艘载人飞船、2艘货运飞船,首次实现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5G基站今年力争突破200万座,提前谋划部署6G……两会上传出的重磅消息,显示出中国创新突破的光明前景。

  “‘稳’有预期,‘进’有动能。”王一鸣委员说,只要我们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定将行稳致远。

  乘势而上,唯有苦干实干。

  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分公司车工王尚典代表是一位大国工匠。一次意外,让他失去了右手大拇指。经过艰苦的恢复训练,他回到了车床旁。王尚典说:“我们石油工人都长着铁人的骨头,小工种也一样响当当。”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主任李郁华表示:“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全国两会精神,敢担当、善作为,取得新的发展业绩,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迎着春风,共向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砥砺前行,一定能够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迹。

3月9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天童村村民在田间管护农作物(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胡学军 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