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支出和入账怎么算花销?

在不少同学眼里,支出,成本,费用,损失就好像是一家的四胞胎一样,怎么感觉长的都一样,左看右看,傻傻分不清楚。

主要原因,还是觉得这几个看上去都像是花钱的样子,抓着脑袋想不明白怎么花钱还搞这么多花样。 平时用起来也是张冠李戴,晕头转向。

其实这几个词的区别还是很明确的,我在这里稍微说一下

首先,支出 expenditure这个词应该算是生活当中的一个口头的俗语吧,比如说“这个月电费支出又超标了”,这里的支出指的更靠近费用expense这个意思。还有一个可能,比方说你一鼓作气,买了一辆车,一套房子,这当然也算是支出,但肯定不算是当期费用了,而应该算是资产了,我们ACCA中常叫做capital expenditures。

平时生活中也可以用支出这个词,老百姓的意思通常就是花钱,不算是会计用语。不是会计口径的说法可能性千差万别,就很难讨论了。

打掉了一个敌人,剩下的就是费用,成本和损失了。

其实啊,这三个词可不是平辈人,里面藏着一个长辈级的,谁呢? 就是广义的“费用”这个词。

注意啊,我这里强调的是广义的费用这个词哦,原因一会儿说。

费用这个家伙来头可不小,它其实是会计五大金刚之一,其他的是资产,负债,权益,收入。也有些地方说六大要素,把利润也算进去了,我个人偏爱第一种分类。

所以广义的费用就是大金刚,下面罩着它的几个手下,分别就是成本,狭义的费用和损失也就是利润表中的几个科目。

为什么要分的这么麻烦,大家要相信一点啊,会计人一向是无利不起早,分这么多类肯定有充分的原因,有可能刚开始学习时一下子理解不了,但一定要有信心,不放弃,早晚能有慧眼看透。

成本就是和产品有关的支出,拿手机举个例子,比如说做手机的材料费用,忙忙碌碌的车间工人的工资,大的吓死人的大机器的折旧,等等,只要是为了产品生产完工所发生的花费,就算是成本,没卖出去的算是存货,卖出去的就可以根据配比原则转成成本了。

而我们都知道,这年头,酒香也怕巷子深,不打广告商品怎么卖得掉,跨国经营,不请管理人才,不全球采购怎么适应竞争?还有银行和各种融资渠道,各个都要花钱,这些钱的花费就不是为了生产,而是为了更好的运营,所以这部分的花销明显和制造的花费性质不一样,我们就把这一类叫做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直接在发生当期扣除,不和产品做勾搭了。

这以上的两类啊,无论是否与产品直接有关,都是企业日常经营所必须的,但天有阴晴圆缺,企业也有个一不小心花钱的地方,万一出个事故,有个旧家具买卖之类的偶然事件,这里花费的金额,严谨的财务人可不允许混杂在正常企业活动里,混淆视听。所以针对这类非常规损失,才有了loss也就是损失科目。比如处置旧设备损失或者额外天灾人祸损失等等。

1 支出不属于会计用语

2 广义的费用包括了成本,狭义费用和损失这三种

3 成本和产品本身直接有关,平时在存货,销售才可转出

4 狭义费用和企业正常活动有关,按发生就计入损益中

而损失就是纯属意外偶然的部分了

就解释这么多了,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哦。


原创文章,部分图片转自网络。转载请于正文前显著处注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

更多文章可关注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Jennyliubai (鎏白)

孩子,不仅是家庭血脉与家风的延续,也是国家精神和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因此,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是每个家庭都需要关注的话题。

在我国,上大学可以说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目标”,毕竟只有迈进大学的门槛,才有可能通过大学生的身份进阶为硕士生、博士生等等。

不过,大学生活和义务教育及高中不同,这相当于一个“小社会”。学生面临的不仅是学业压力,还有同辈社交、上下级社交、个人兴趣爱好探索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然而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学们在处理这些压力和问题时,消费支出是免不了的,所以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消费水平普遍会比高中多好几倍。

但这就给很多家长出了一道难题。毕竟作为父母,在学生初入大学校门时,既担心给了太多生活费孩子乱花,不懂得节制,又担心生活费给得太少委屈孩子,因此往往会陷入纠结之中。不过,我们从多维度去了解大学生生活费可以帮助我们走出这种纠结。

生活费一直以来都是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

首先明确一点,作为刚刚步入大学的他们来说,还不具备自我赚钱的时间和能力,因此,孩子们最主要的经济来源还是父母的支持。

虽然也有一些学生通过校内勤工俭学岗位或者兼职获得了生活费之外的经济来源,但毕竟占少数。

此外,进入大学后孩子虽然有了更多的自由性,拥有了更多的身份,但其最主要最基本的身份仍然是学生。特别是在大一大二时,校内课程一般安排得都十分紧凑,同学们想找到合适时间的兼职工作也比较困难。

可以说,生活费是大多数大学生支出的主要来源。但你知道吗?大学生的生活费其实也有档次划分,只不过很多家长都不了解而已。

大学生的生活费等级表出炉,1500元属于啥水平?

由于家庭消费观念、所处城市等不同,大学生的生活费也各不相同,不过基本都在1000元及以上。根据金额的不同,我们将生活费分成了三个水平,那么来看看你在哪个层次吧?

●最低档次:1000元在一二线城市温饱难以保证

记得笔者上大学时,同学们的生活费基本都维持在1000元左右,这笔钱在当时对我们来说是十分足够的。

然而六、七年过去了,1000元的生活标准虽然能够度日,却也并不宽裕,尤其对于在一二线城市的大学生来说,这笔钱会花得相当拮据,甚至在没有补贴的三本院校,学生拿着最后一档的1000块钱连最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保证。

●中等水平:元基本处于“小康状态”

元的生活费在如今的大学校园基本算得上是中等水平,如果遇到需要买书籍资料或者报名参加竞赛的月份,基本花销会在1800元左右。

对于学生来说,这笔钱足够在饭后买些香瓜、哈密瓜等新鲜水果,有时候还能够外出和同学们小吃一顿,生活得十分“小康”。

●高级选手:2000+学生日子过得很滋润

一般生活费在2000元以上的学生,都属于寝室里的“大款”了,日常饮食标准也比较高,甚至略微夸张一点地说,如果大家恩格尔系数比较高,并且没有对象的话,那么这些孩子顿顿大餐也是没有问题的,小日子十分滋润。

看到这,我们可能还是比较迷茫,究竟一个月给孩子多少钱的生活费才合适呢?不要着急,我们可以考虑下面三个要素进行选择。

给学生设定生活费标准时,可以参考三个要素

【要素一】:城市本身物价情况

首先是孩子所处城市的物价水平的高低是决定生活费最基本的因素。如果城市整体物价水平高,例如北上广深,那么孩子校园内的食堂、超市、水果等的物价水平相应也不低。

同时,孩子外出聚会、玩耍的成本也相应的提高,所以家长就应当考虑到学生的整体消费水平来适当提高生活费。

【要素二】:周围同学的普遍生活费数额

另外,在孩子入学一段时间后,可以适当询问其他同学的生活费水准。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更好地融入朋友之间的交往,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孩子的生活花费平均水平,用以参考。

【要素三】:人情花销占比

此外,我们不仅要考虑孩子自身衣食住行的花费,还要考虑孩子与同学的交往支出。比如,社团聚餐,宿舍聚会,班级活动等,都是额外的人情花销。

如果孩子生性活泼,热爱聚会,那么这笔钱是一定少不了的。另外,要是学生本人交了男朋友或者女朋友,也要适当给予一些经济上的支持。

除了靠家长“救济”,大学生也可以自己尝试勤工俭学

当然了,同学们如果实在觉得生活费不够花,也不要完全“躺平”,全靠家长救济,大家也可以尝试着自己打工才行。

目前许多高校都会专门为同学们设置助学、助班、学生助理等职位,或者食堂、超市、咖啡馆等都会招聘学生兼职。

孩子们可以选择一个学业相对轻松的学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就近勤工俭学,积累工作经验,在干中学、学中干,这对于个人成长也是一种促进。

在线提问 累计解决 18092个问题


查老师 | 官方答疑老师

亲爱的学员你好,我是来自 会计学堂的老师,很高兴为你服务,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
已经收到您的问题,请填写手机号,解答成功后可以快速查看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算账算出收入和支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