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登记只在某些特殊行业、企业会计业务使用 这句话对吗?


推荐于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事业、机关、团体及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计算、控制、分析、报告,以提供财务和管理信息的工作。会计的职能主要是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过程,保证会计信息的合法、真实、准确和完整,为管理经济提供必要的财务资料,并参与决策,谋求最佳的经济效益。
  主要有:设置帐户和帐簿,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复式记账,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和检查、考核、分析会计资料等。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资金运动包括特定主体的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等过程。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一)会计要素及其内容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主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二)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的主要特征有:

  (1)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制造行为或者其他交易或事项。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形成资产。

  (2)资产是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

  (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

  资产按流动性分类,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无形资产、开发支出等。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的主要特征有:

  (1)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按流动性分类,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应予以清偿、或者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的负债。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

  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其中,资本公积包括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合称为留存收益。

  (三)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

  就会计原理或基础工作规范而言,各类单位基本相同,但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事业活动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而不是权责发生制,由此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的设置及其定义与企业单位有所区别。行政事业单位为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类似企业的利润表)设置了五项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在会计要素的定义上,以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的定义为例,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负债是指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付的债务,包括借入款项、应付款项、应缴款项等;净资产是指事业单位的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等;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及其他收入;支出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和其他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及损失以及用于基本建设项目的开支,包括拨出经费、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

  同时,在具体会计确认和计量原则上,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还有些区别。比如,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一、按照国家财务制度的规定,认真编制并严格执行财务计划、预算,遵守各项收入制度,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分清资金渠道,合理使用资金,保证完成财政上缴任务。

  二、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记帐、算帐、报帐,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帐目清楚,日清月结,按期报帐。

  三、按照银行制度的规定,合理使用贷款,加强现金管理,做好结算工作。

  四、按照经济核算原则,定期检查,分析财务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挖掘增收节支的潜力,考核资金使用效果,揭露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及时向领导提出建议。

  五、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妥善保管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等档案资料。

  六、遵守宣传、维护国家财政制度和财政纪律,向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会计信息系统论:认为会计本质是一个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这种观点认为,会计目标是提供经济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会计职能是反映(包括分析、预测)和控制(包括计划、监督、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的处理对象是关于价值运动的信息。即认为会计(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是采用一系列程序和方法,处理和控制价值运动信息的完整系统。“会计信息系统论”承认会计的社会性和技术性,但更强调技术性,认为会计在企、出经营管理中只处于参谋或顾问的地位,并不直接履行管理职能。我国“会计信息系统论”的代表人是葛家澍、余绪缨教授等。其主要观点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会计本质的认识较为一致。
  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按其使用单位的经营性质,会计准则可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按其所起的作用,可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

  基本准则是概括组织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前提和基本要求,是说明会计核算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依据、主要规则和一般程序。企业会计的帐务处理程序、方法等都必须符合基本准则的要求。基本会计准则还是制定具体准则的主要依据和指导原则。具体准则涉及到会计核算的具体业务,它必须体现基本准则的要求才能保证各具体准则之间的协调性、严密性及科学性。

  我国1992年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属于营利组织的基本准则。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总则部分说明了企业会计准则的性质、制定的依据、适用范围、会计工作的前提条件以及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要求等等。

  总则中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核算工作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是企业设计和选择会计方法的重要依据。本书§1.3详细介绍了这些基本前提。

  (2)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把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筛选出12条,定名为“一般原则”,要求企业会计工作遵照执行。它们已在本书§1.4中列出。

  这些原则是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是我国会计核算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般原则”不仅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注册会计师审计会计报告公允性的一个参照标准。

  会计要素的相关准则规定了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对各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时应当遵循的基本要求。

  要注意的是1992年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要素的定义已在2000年的《会计办公条例》中进行了修正。§1.2介绍的是修正后的定义。

  (4) 会计报表体系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会计报表除满足企业主管机关和财政、税务机关等国家政府部门的需要外,还应该满足企业各方面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上投资者的需要,要能够向他们提供反映经营状况、产权关系、偿债能力和利益分配的各种会计信息。针对上述要求,会计准则对全国范围内的企业会计报表作了统一规定,规定企业必须编制和对外报送三种主要会计报表。在1998年规定用现金流量表替代财务状况变动表后,这三张报表是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这样的会计报表体系不仅大大改变了传统会计报表体系种类过多、主次难分的缺点,突出了主要报表的地位,而且与国际通行的会计报表体系也是一致的,有利于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会计信息。

  具体会计准则是按照基本准则的内容要求,针对各种经济业务作出的具体规定。它的特点是操作性强,可以根据其直接组织该项业务的核算。例如;固定资产会计、投资会计、借款会计的准则等等。根据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的具体准则可以考虑包括通用业务准则(主要是基本准则的具体化)、特殊业务准则(如物价变动会计准则和破产清算会计准则)、特殊行业会计准则和特殊经营方式会计准则。

  目前我国在世界银行的支持下正在积极创建我国的具体会计准则。迄今为止,已颁布了关联方交易、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债务重组、收入、投资、建造合同、会计政策会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非货币性交易、或有事项等等具体准则。财政部计划制定30个具体会计准则。鉴于目前我国会计法规正处于大变更时期,为了贯彻先立后破的原则,保证新旧办法的有序交替,使实际工作做到时时有法可依,避免出现“法规真空”,财政部在颁布基本会计准则和积极制定具体会计准则的同时,作为过渡时期的措施,在1992年制定和公布了各大行业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这是一项分行业会计制度向具体会计准则逐步靠拢的过渡性措施。 经过8年的实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财政部又将分行业的会计制度在2001年月1日合并成了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如无特别说明,本书以下所称的“企业会计制度”均指的是最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而非1992年的各行业的企业会计制度)。但是这种会计制度仍然是一种具体会计准则完全制定之前的过度性质的措施。当我国的具体准则完善之后,这种会计制度就会被具体准则所代替。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企业的资产来源于所有者的投入资本和债权人的借入资金,以及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效益的积累,资产来源于权益(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归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资产与权益必然相等。

  在某个特定的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存在平衡关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

  (二)收入-费用=利润

  企业一定时期的收入扣除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后的净额,经过调整后等于利润。在不考虑调整因素(如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的情况下,收入减去费用等于利润,即,收入-费用=利润。

  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一)会计科目的分类

  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

  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会计科目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等科目。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1.合法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相关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

  3.实用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

  同会计科目的分类相对应,账户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账户(简称总账账户或总账)和明细分类账户(简称明细账);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等。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账户分为左方(记账符号为“借”)、右方(记账符号为“贷”)两个方向,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

  账户中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称为本期减少发生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余额,余额按照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其基本关系如下: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对于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货方发生额

  对于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货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账户的内容具体包括账户名称、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所依据记账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三)账户记录的试算平衡

  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可以采用两种试算平衡方法,即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

  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它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发生额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公式为: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2.余额试算平衡法。它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根据余额时间不同,又分为期初余额平衡与期末余额平衡两类。期初余额平衡是期初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相等,期末余额平衡是期末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相等。公式为: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货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货方期末余额合计

  实际工作中,余额试算平衡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方式进行。

  (四)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1.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

  总分类账户对明细分类账户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分类账户对总分类账户具有补充说明作用。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在总金额上应当相等。

  2.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平行登记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事项,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方法。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要求做到:所依据会计凭证相同、借贷方向相同、所属会计期间相同、计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与计入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合计金额相等。

  (五)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项目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两者的区别是: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往往不同与管理会计,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他们所服务的决策者有所不同. 财务会计为股东,供应商, 银行和政府机构等外部决策者服务, 而管理会计则为组织的高层领导,部门负责经理,学院院长,医院院长和组织内部的其他各级管理者服务.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在企业,会计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时行监督。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1.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存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发挥的是(C)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支付手段职能D、货币贮藏职能

    2.信用最基本的特征是(B)

    A.收益性B.偿还性

    C.安全性D.流动性

    3.商业信用最典型的做法是(D)

    A.商品批发B.商品零售

    C.商品代销D.商品赊销

    4.由非官方的行业自律组织规定并对组织成员有一定约束力的利率是(C)

    A.市场利率B.优惠利率

    C.公定利率,D.基准利率

    5.能够创造存款货币的机构是(B)

    A.中央银行B.商业银行

    C.投资银行D.政策性银行

    6.我国1994年金融机构改革贯彻的原则是(D)

    A.混业经营、混业管理

    B.分业经营、混业管理

    C.混业经营、分业管理

    D.分业经营、分业管理

    1.自货币产生以来,货币形态经历了以下哪些阶段(BCE)

    A.电子货币B.金属货币

    C.商品货币D.代用货币

    2.货币最基本职能包括(AB)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

    C.货币贮藏D.支付手段E.世界货币

    3.以下属于货币的职能的有(ABCE)

    A.价值尺度B.支付手段

    C.贮藏手段D.世界货币E.流通手段

    4.下列属于货币支付手段的有(ABCDE)

    A.财政支出B.银行发放贷款

    C.银行吸收存款D.工资的支付

    E.各种劳动报酬的支付

    5.我国流通中使用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它属于信用货币类型,其具体形态有(AB)

    A.现金B.银行存款

    C.信用卡D.存款货币

    6.下列关于人民币的说法正确的是(ABDE)

    A.人民币是一种货币符号

    B.人民币是由国家强制发行的

    C.人民币是可以兑现的银行券

    D.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货币

    E、人民币是一种信用货币

    7,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下列可能引起汇价波动的因素有(ABCDE)

    A.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

    B.货币政策的调整

    C.外汇管理政策的调整

    D.利率水平的调整

    E.政局发生动荡

    8.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形成的“一国三币”是指(ACD)

    9.人民币货币发行包括(ADE )

    A.信用发行B.银行发行

    C.金融发行D.经济发行

    10.目前在国际结算、支付中使用最多的货币是(ABCD)

    A.美元B.德国马克

    C.日元D.欧元

    11.在世界上行使货币职能的不兑现信用货币所具有的广泛接受性表现为(CDE)

    A.是由主权国家发行的货币

    B.经济实力较强国家的货币

    C.在国际结算、支付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D.是一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

    E.可作为国际储备资产

    1、复式记账法 2、 会计凭证 3、 先进先出法

    某企业2008年1月银行存款日记账20日至月末的所记经济业务如下:

    (1)20日开出支票#09478,支付购入材料的贷款1400元

    (2)21日存入销货款转账支票2400元

    (3)24日开出支票#09479,支付购料运杂费700元

    (4)26日开出支票#09480,支付下季度的房租1600元

    (5)27日收到销货转账支票9700元

    (6)30日开出支票#09481,支付日常零星费用200元

    (7)30日收到应收账款3000元,已存入银行

    (8)31日开出支票支取现金6000元,支票号为#09482

    (9)31日银行存款日记账金额30808元

    银行对账单所列20日至月末经济业务如下:

    (1) 20日结算银行存款利息792元

    (2) 22日收到企业开出支票#09478,金额1400元

    (3) 24日收到销售款转账支票2400元

    (4) 26日银行为企业代付水电费1320元

    (5) 27日收到企业开出支票#09479.金额为700元

    (6) 30代收外地企业汇来汇款1400元

    (7) 30日,支付付款600元

    (8) 31日,收到外地汇来款,已收妥入账35000

    (9) 31日,银行对账单余额为61180元

    要求: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1、 答: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所产生的数量关系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合计;总分类账户期末(初)余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期末(初)余额合计。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要点如下:(一)登记的依据相同; (二)登记的方向相同;(三)登记的期间相同;(四)登记的金额相等。

    2、答:在记账凭证会计核算形式下,对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的步骤一般可归纳如下:1.经济业务发生以后,根据有关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填制各种专用记账凭证(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2.根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3.根据记账凭证、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逐笔登记明细分类账;4.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5.月末,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各明细分类账的余额与总分类账中相应账户的余额进行核对;6.月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记账凭证会计核算形式的优点包括1.简单明了、易于掌握。2.账户对应关系明确。3.经济业务反映详细。记账凭证会计核算形式的缺点包括1.工作量比较大;2.账页耗用多,预留账页难以把握。记账凭证会计核算形式一般只适用于经营规模较小、经济业务较少、会计凭证不多的单位。

    某企业2008年10月份发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 1日,收到投资者追加的投资1000000元存入银行

    (2) 10日,从银行提取现金15000元备用

    (3) 12日,用现金支付上个月应付的工资1000元

    (4) 13日,通过银行转账,收回赊销的货款30000元

    (5) 15日,购入下列材料:甲材料100吨,每吨400元,乙材料300吨,每吨100元,货款未付;用现金支付两种材料的运杂费共计700元。(运杂费根据材料数量进行分配)

    (6) 16日,结转上述材料的采购成本

    (7) 17日,仓库发出材料7000元,其中5000元用于产品生产,2000元用于行政管理部门耗用

    (8) 19日,银行存款支付企业管理部门的办公费2500元

    (9) 19日,用银行存款1200元预付下年书报费

    (10)20日,企业因违反,按规定以银行存款支付1000元的罚款

    (11)21向中华公司发出预收货款的货物,价值110000元,冲销原预收的货款并且收到中华公司补交的10000元,存入银行

    要求:编制会计分录

    1、根据以下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红光公司2007年8月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应缴税费 13600

    贷:银行存款 93600

    (2)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42000

    制造费用 10000

    管理费用 11000

    贷:原材料 93000

    贷:银行存款 40000

    (4) 借:应付职工薪酬 40000

    贷:库存现金 40000

    制造费用 1700

    管理费用 33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40000

    (6) 借:销售费用 600

    贷:银行存款 6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50000

    应缴税费 25500

    管理费用 5500

    贷:累计折旧 15500

    2、某企业2007年12月31日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为56000元,银行转来对账单的余额为74000元,经过逐笔核对有如下未达账项:

    (1)企业收销贷款2000元,已记银行存款增加,银行尚未记增加

    (2)企业付购料款18000元,已记银行存款减少,银行尚未记减少

    (3)接到上海甲工厂汇来购货款10000元,银行已登记增加,企业尚未记增加

    (4)银行代企业支付购料款8000元,银行已登记减少,企业尚未记减少

    根据以上资料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2007年12月31日 单位:元

    项目 金额 项目 金额

    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 56000 银行对账单余额 74000

    调节后的存款余额 58000 调节后的存款余额 58000

    《基础会计》真题参考答案(2)

    一、 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1、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是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2、 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

    3、 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指根据先入库先发出的原则,对于发出的存货以先入库存货的单价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2007年12月31日 单位:元

    项目 金额 项目 金额

    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 30808 银行对账单余额 61180

    调节后的存款余额 66080 调节后的存款余额 66080

    某企业2008年10月份发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借:银行存款 1000000

    贷:实收资本 1000000

    2、 借:库存现金 15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

    3、借:应付职工薪酬 1000

    贷:库存现金 1000

    4、 借:银行存款 30000

    贷:应收账款 30000

    5、 借:在途物资----甲材料 40175

    贷:应付账款 70000

    库存现金 700

    6、 借:原材料----甲材料 40175

    贷:在途物资----甲材料 40175

    7、 借:生产成本 5000

    管理费用 2000

    贷:原材料 7000

    8、 借:管理费用 2500

    贷:银行存款 2500

    9、 借:预付账款(待摊费用) 1200

    贷:银行存款 1200

    10、 借:营业外支出 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11、借:预收账款 100000

    银行存款 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100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会计业务的基本流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