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险保终身的怎么失效了

“险联社”专注保险领域独家报道。致力于为广大读者提供最有价值的保险资讯与产品信息。

重疾险的价值已经被越来越多人认可,但很多朋友在购买时却遇到不少选择困难症。有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是76.34岁。其中男性的平均寿命为73.64岁,女性为79.43岁。随着年龄的增大,购买重疾险自己买多久适合?定期or终身如何取舍,小编来帮你分析分析!

一、什么是定期重疾险和终身重疾险?

定期重疾险:一般是保障到一个固定的年龄,现在大部分是保障到70岁,也就是说如果购买了保障到70岁的定期重疾险,那么在70岁之前身患重疾就能得到理赔,70岁之后这份保单就失效了。

终身型重疾险:顾名思义就是保终身,在去世之前身患重疾就能得到赔付。

二、定期重疾险和终身重疾险的差别

定期重疾险的核心价值就是在特定的保障期限内转移万一的重疾风险。终身型重大疾病保险,就是为被保险人提供终身的保障。

相对来讲,定期重大疾病保险的保费因为保障时间较短,所以保费也比较便宜。在短期内性价比比较高。终身重疾险具有保障时间长,保费较高的特点。一般保费比定期重疾要高50%以上。

三、重疾买定期还是终身?

对于同一款重疾险产品说来,选择保障至70岁与保障终身之间,只有 2 个地方有差异:保障期间不同、保费不同,这是显而易见的。通过下面这张表格,对于这个问题会得到一个大致的结论: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到,在这五款重疾险中,保障至 70 岁明显要比保障终身便宜很多。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对于同一款重疾险产品来说,毫无疑问保费与风险肯定是成正比的。保障至70岁要比保障至终身便宜 35%-40%。那也就可以简单粗暴的认为,大约有35%-40%的风险,会在70岁以后才患重大疾病。

如果买保障至终身,我们多交 35%-40% 的保费又是否划算呢?先帮你算一笔账。以最新的康惠保为例,保障至70岁的保费是 4550 元/年,保障至终身的保费是 7650 元/年,它们每年保费差是 00 元,按20 年交费下来,我们可以节约的保费是 6.2 万。

如果购买康惠保保障至70岁,然后把每年节约的保费拿去理财,到70岁保单到期时,我们会有多少钱呢?当我们的年化收益率能达到3.5%的时候,在70岁时,我们节约的保费最终会变成16万元左右。

作为对比,我们购买的重疾险保额是50万。如果能确保年化收益率达到8%,肯定是购买保障至70岁划算,因为在70岁保单终止后虽然不再享有保障。但是我们有65.8万实实在在的现金拿在手上,并且现金比买的保额还高。

首先,重疾险是一次性给付型,出险后赔保额,拿到的这笔钱可用于:

① 手术费用支出:指治疗重疾实际需要花费的钱;

② 康复费用支出:重疾手术之后的营养费、护理费等;

③ 收入损失:对于有工作的人而言,重疾手术及康复期间,患者将因不能工作而带来工资损失,家人因照顾病者不能工作也会有收入损失。所以,在考虑保障多久之前,应该优先把保额做到足够。

关于保障期限,普遍存在两类人:一种:“买定投余”, 一开始用在寿险上,提倡买定期寿险(比如,保障30岁到70岁),因为价格比终身寿险便宜,省下来的钱,拿去“钱生钱”,直到保障期结束,也会是一笔不菲的收益。

这观点后来也延伸到了重疾险上。等老了,70岁之后也有一笔资金和收益可以用来养老、治病。但是,买定投余也有局限。它的关键,永远在于投余,能计算的是数字上的收益和风险,而实际你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资金的沉默成本,都没有考虑在账面上。

另外一种:就是不管怎样,就想直接保到终身,谁知道什么时候会出险?万一之后保障断了,身体差了,再也买不到重疾险怎么办?或者也有直接买返还型终身重疾的,这种既有重疾保障,又含有身故责任,反正最后都能赔。

最优的解决方案就是,根据预算进行组合搭配:终身+定期。

定期重疾可用较低的保费来锁定一定时期尤其是收入期的重疾风险,让当下拥有充足的保障,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即便预算充足,也不建议把所有保费全都投入到重疾险中。不要将风险对冲在一个保险上。有多余的预算,应该建立全面的保障体系。除了重疾险,还应该配置医疗险、意外险、寿险。

③想做高保额,预算又不超出承受范围内:

30万终身重疾保底(解决70岁后没有保障的问题)+定期保障(补充阶段性高保额需求,保额根据自己预算调整)

综合来说,保险的配置是一个逐步的过程,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经济状况,同时综合考虑整个家庭的保障配置,不能盲目的贪大求全,不然这些保障也会成为经济负担。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险联社。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东西发生着变化,但是人也越来越容易生病。医院是人们最讨厌的地方,但也是很多人不得不去的地方。同时也有很多人,即使倾家荡产也换不来“救命”的钱。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有些人会为自己或家人购买重疾险。但是,多数人对这种保险并不了解,并会产生疑问:重疾险现金价值可以取吗?

重疾险退保是退现金价值吗

投保人寿保险后,投保人可随时向保险公司提出退保,取得退保金。
办理退保时,由保户提交终止保险合同申请书、保险单和最后一次缴费收据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在收到申请后的30天内支付给保户退保金,退保金的数量等于保险单的现金价值。
人寿保险合同生效满两年后,保险单即具有一定的现金价值,或称保险单项下积存的责任准备金。这是实行均衡保险费的结果。人寿保险的保险费主要是依据死亡概率计算出来的。由于人的年龄越大,死亡的概率也越大,应该缴纳的保险费也就越多,所以一个人投保人寿保险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应该缴纳的保险费也逐年增多,到了四五十岁后,保险费急剧增加,这无疑加重了老年人的经济负担,许多老年人会由于无力负担保险费不得不退出保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保险实务中采取投保人每年缴纳相同金额的保险费,这种保险费就是均衡保险费。在保险期限的前一阶段,被保险人比较年轻,所缴的均衡保险费大于自然保险费(依据被保险人在每一年内的死亡概率计算的应在当年缴纳的保险费),多余的部分就形成了储蓄,由保险人运用其生息、增值,这部分储蓄加上其利息,就形成了保险单的现金价值,用于弥补在保险期限后一阶段,均衡保险费少于自然保险费的不足部分。保险单现金价值的计算十分复杂,需由保险精算师来计算。

终身重疾险退保现金价值

  消费型重疾险,就是没有储蓄的功能的。所以买消费型重疾险,不需要考虑现金价值,重点应该是在产品的性价比和保障上面。

返还型重疾险的保费要比消费型重疾险的保费贵许多。之所以会贵了这么多,是因为返还型重疾险除了风险保障的功能外,还具备储蓄的功能,但随着时间的增长,保费会不断积累,这样现金价值会逐渐增加,甚至可能在某时超过已交保费。但当你领取现金价值后,重疾险会随之失效。

重疾险第一年退保现金价值

重疾险市场的更新速度很快,性价比之王的位置也在不断更迭换代。

因此,有不少朋友问过小编一个问题:新产品比旧产品更好,那要不要退掉旧产品,买新产品呢?

针对这个问题,小编想说:买保险,性价比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选到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

考虑退保前,大家可以先问问自己:

1、新旧产品保障是否类似?如果类似,不建议大家退保。

2、旧产品是否存在保费倒挂等情况?如果有,建议大家先投保新产品,待新产品等待期后,再退保旧产品,避免等待期出险而没了保障。

那么,如果是买了鲲鹏1号,想退保,又能退回多少呢?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30岁的小A为自己投保了鲲鹏1号重疾险,30万保额,交30年,保障终身。

在不同的年龄,小A退保可以拿回的钱如下:

可以看到,如果小A在投保后不到一年就投保,只能拿回66块钱,而缴纳的保费却是4000多,相差甚大。

随着缴费时间的增加,现金价值也随之增加。在第40个保单年度,现金价值开始高于累计保费,这时候退保,小A才不会出现经济亏损。

由此可见,退保并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建议大家在考虑投保一款产品前,先做足功课,了解清楚,避免盲目投保。

最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鲲鹏1号重疾险的保障责任。

  定期保险具有“低保费,高保障”等特点,保险满期后,定期寿险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延长保险期限,而且投保人不需要提供任何证据。换句话说,被保险人不需要进行体检,不论任何健康状况都可以把保险单展期,每次展期保险公司都会根据被保险人的年龄提高相应的费率。其次,保险最大的作用就是转移风险、降低风险,定期寿险最大的作用就是承担家庭成员(尤其是家庭支柱)过早死亡造成的家庭经济损失。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不幸去世,家里的房贷车贷由谁来还?配偶子女由谁来照料?年长的父母由谁来赡养?这些费用又该从哪里来?这时候最好的选择就是“定期寿险”。除此之外,对于一些事业刚刚起步或收入较少的的年轻人,在责任感最重的时期,这种低保费,高保障的保险,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或微信搜索添加微信号:bx2374(点击复制微信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疾险保终身还是70岁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