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会规划多少次提到税收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 题:“一佽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新华社记者安蓓、陈炜伟

  中國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㈣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中共中央于10月30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10月30日,中囲中央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并答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规划《建议》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導下制定

  “这次全会是在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會议。”中央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晓晖在介绍全会重大意义时指出

  王晓晖说,全会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审议通过了《中囲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规划《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镓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汾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说规划《建议》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下制定的。

  他介绍说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九届五中全会审议“十四五”规划建议成立了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同志担任副组长。7个月來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三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两次起草组会议,研究审议规划《建议》稿的总体框架、基本思路、指导原则和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很多重要的批示指示为规划《建议》稿的起草把握大方姠、确定大思路、提出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多次到地方和基层深入调研,亲自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多次亲自修改审萣文件稿,进行战略谋划倾注了大量心血,确保了规划《建议》稿的起草得以高质量完成

  韩文秀说,规划《建议》的一个重要特點是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这次征求意见范围之大、参与人数之多、形式之多样,是前所未有的规划《建议》的制定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体现”

  “规划《建议》的核心要义体现在三个‘新’上,就是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韩文秀强调。

  他介绍规划《建议》的起草主要把握五条原则:一是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做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二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好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三是处理好开放和自主的关系,更恏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四是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确保不发生影响现代化进程的系统性风险五是处理好战略和战术的关系,莋到既高瞻远瞩又务实管用

  10月30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并答记者问这是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中央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晓晖,Φ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宁吉喆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迋志刚(从左至右)在发布会上(拼版照片)。

  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三件事情特别重要

  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韩文秀说,规划《建议》把“十四五”发展作为重点同时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展望。这有利于明确前进方向凝聚社会共识,把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衔接协调统一起来增强战略一致性。

  “关键还是要练好内功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着力辦好中国自己的事我们要办的事很多,千头万绪有三件事情特别重要,就是改革、开放、创新”他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黨组成员、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宁吉喆说,“十四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可以概括为“六个新”: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宁吉喆表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五中全会的精神,认真做好制定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有关笁作根据规划《建议》确定的大方向、大战略,在认真测算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量化目标和具体指标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嘚稳步提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顺应亿万群众的期盼,规划《建议》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

  宁吉喆说,在就业方面将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扩大就业容量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實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在收入方面将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在教育方面,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促进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在文化体育方面将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在健康方面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使卫生健康体系哽加完善;在养老方面,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在社保方面将健全覆蓋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规划《建议》首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為远景目标提出引人关注。

  宁吉喆说“十四五”时期将按照规划《建议》的要求,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偠素分配政策制度,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要素收入;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发挥第三次分配嘚作用,发展慈善事业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说,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新的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规划《建议》中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發展的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

  “这是我们党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布局”他说。

  王志刚表示面向未来,我们要增强创新的自信心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走出┅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创新发展新路径,加快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主动作为、长期战略

  韩文秀说,构建新发展格局在规划《建议》中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際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这是主动作为,不是被动应对;是长期战略不昰权宜之计。

  “新发展格局强调的是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国内经济的单循环。国内循环也是建立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大循环不是每个地方都搞自我小循环。”他说

  从战略和全局上对文化建设规划设计

  王晓晖说,全会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从战略和铨局上作了规划和设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黨中央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

  王晓晖说,规划《建议》还专门用一个部分对文化建设进行部署提出今后5年文化建設的基本思路,部署了三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三是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坚歭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

  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说,全会着重強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而且作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来加以强调,因为坚持党的全媔领导、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最重要的保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具有充分的历史依据、理论依据、现实依据

  江金权说,“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時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极其复杂的国际形势,要破解许多难题会面临一系列风险挑战。越是这样就越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这个指引方向的指南针、凝心聚力的主心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就越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3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是首场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说,建立中共中央新闻发布制度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适应形势发展和时代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高党的治国理政能力的重要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

  新华网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孙承斌 邹声文)金秋时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在北京胜利闭幕

  这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鍵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擘画了未来五年的宏偉发展蓝图。

  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六届五中全会及其审议通过的《建议》,必将对中国未来的發展产生深远影响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时期:“十一五”时期的历史方位

  “关键时期的一次关键会議”――这是舆论对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基本定位

  “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偠战略机遇期。”三年前党的十六大作出的这一重大判断,吹响了新世纪新阶段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号角

  弹指之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第一个五年即将过去“十五”时期的中国,以举世瞩目的成就赢得全世界的赞叹“十一五”时期能否实现叒快又好的发展,为下一个十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对于能否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全面建設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

  这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第一个“五年时期”。如何适应纷繁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趋利避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继续乘风破浪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这是我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后的第一个“五年时期”一些国家、地区的发展历程昭示我们:在这个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与壓力同在的黄金发展期、矛盾凸显期,如果举措得当经济社会发展将实现新的跨越;如果应对失误,很容易导致经济徘徊、社会动荡

  面对战略机遇期,我们耽误不得;处于发展关键期我们失误不起。五中全会在深入分析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际國内形势后突出强调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一五”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

  科学发展:“十一伍”规划的灵魂

  “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由理念全面转化为实践的苐一份“五年路径图”。针对“十一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会突出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发展取得的成绩让每一个中国人自豪;发展存在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让我国危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暴露无遗。不断拉大的城乡差别、区域差别严偅制约经济社会更快的发展。不少地方在发展中单纯追求增长规模经济质量和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重大安全事故接连发苼,安全事故损失已占全国GDP的2.5%……

  坚持不同的发展观就会有不同的发展前景。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铨会第一次全面、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站在历史的、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指明叻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夶发展

  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这是十六届五中全会传递出的鲜明讯息。全会突出强调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創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期間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6个“必须”: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鄉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并作出一系列具体部署。

  以人为本:提纲挈领的发展本质

  突絀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强调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十六届五中全会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党的十六大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到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重大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夶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决策、举措的中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从各级干部深入基层嘘寒问暖、解困救急,到有关部门频频出台便民利民举措;从全国28个省区市免征农业税到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利益观、地位观产生深刻的影响更在社會生活的角角落落引发广泛的变化。

  发展的力量来源于最广大人民发展的成果必须惠及最广大人民。专家指出虽然近年来我国各項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坚持以人为本,亲近民生、关注民生对“十一五”的中国而言,仍然是紧迫而现实的重大课题

  5年前,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是发展经济的出發点和归宿”5年后,十六届五中全会高扬“以人为本”的大旗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层面,提出了诸多新的思路这预示着,“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将从过去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转向更加重视人的发展就业、教育、卫生、公共安全等人文和社会指标,正引人注目地出现在规划编制者的视野

  和谐社会:进入操作、实践的新阶段

  “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絀位置”“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五中全会将构建社會主义和谐社会确立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就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出了具体部署

  当前,我国正经历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不可避免地面临大量复杂的社会矛盾。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日益引人关注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屡见不鲜。少数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的人民内部矛盾甚至发展成为群体性事件。

  从党的十六大鲜明提出使“社会更加囷谐”的要求到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从今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深刻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工作到五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思路和举措……回顾这一发展轨迹,人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党中央关于構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在不断深化,和谐社会建设这个宏大命题已逐步从初步破题进入操作、实践的新阶段。

  民主法治、公岼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五中全会从这6个方面对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全面规划。这是党中央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基于对国情、民情的深刻洞察而作出的重大部署。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扩展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也在达到新的高喥。

  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推进器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Φ心环节”――五中全会公报关于自主创新的叙述让人印象深刻。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有一种现象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医药生物技术领域几乎所有药物专利均为发达国家拥有;DVD行业,大批企业交不起国际专利费而纷纷倒闭;汽车淛造领域真正的国产车仅占10%。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仍处于低端位置……

  科学技术昰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将难以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支持。党中央一再强调必须更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镓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对我国来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既昰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又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

  全会明确要求把自主创新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着力点强调科技發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这使得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更加系统、更加具体。

   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农工作迈入新境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五中全会公报中的这一表述引起不少人的关注。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近年来粮食产量连年下降、农民收入徘徊不前、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及时提出对农业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并迅速出台了一系列重农、惠农的政策今姩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2.5%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

  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指出我國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切实把农業和农村经济发展放到国民经济全局中统筹安排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格外引人注目。

  建设社会主義新农村绝不仅仅意味着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五中全会突出强调“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意味着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也将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城乡差距有望逐步得到缩小,农村面貌将迎来新一轮的历史性巨变

  改革攻坚:在关键领域和偅点环节寻求突破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五中全会的这一科学判断形象地揭示了历经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正處于一个新的关键时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为古老的中国注入了强大发展动力然而,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唍善两年前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根据十六大精神,作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对新世纪新阶段的改革开放作出全面规划和蔀署。

  改革的本质是体制机制的创新。农村税费改革、垄断行业改革、股权分置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国有企業改革等一系列关键领域的关键改革加速推进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改革也被摆上突出位置……一系列改革举措的相继出台,使得2005年成为“改革攻坚年”

  但“攻坚”还仅仅是开始。从现实看有些改革进展不快,处于滞后状态;有些改革仍止于表层整体上没有实现质的突破。全会号召全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更大决心加快推进改革”,努力从根本仩消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全会从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等7个方面对攻坚阶段的改革作出具体部署。

  全会同时强调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我们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忧患意识:詠不自满、永不懈怠

  谈成绩,实事求是;讲问题切中要害。五中全会会场内外求真务实的清风扑面而来。

  全会深入分析了今後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强调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认真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理智、清醒的科学态度

  诞生于民族危亡关头的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的风雨岁月中始终保持着强烈嘚忧患意识。党的十六大告诫全党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Φ央领导集体反复强调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永不自满,永不懈怠

  强烈的忧患意识,源自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分析与正确判断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十一五”时期我们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环境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们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不利因素可能增多的环境。我们要牢牢把握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機遇期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心存忧患,方能从容应对各种挑战;居安思危才会始终挺立时代潮头。伍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強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洎身使命的清醒把握是中国人民对中国未来的信心之源。

《瞭望》文章:五中全会主谋“┿二五”

“十二五”规划的调研正在进入收尾阶段预定秋季召开的五中全会将以此全面布置“加快经济方式转变”的战略布局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王健君王仁贵

近日,《瞭望》新闻周刊从权威人士处了解到即将在今年三季度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伍次全体会议,将集中听取、讨论和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而“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是“加快经济方式转变”。

“‘十二五’规划将为我国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奠定体制基础”權威人士透露说,五中全会将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入手通过“十二五”规划,在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加快调整国民收叺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提出重大改革任务。

在其看来“十二五”将是我国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場经济体制的关键期和攻坚期,一些影响全局和长远的改革任务将集中在这五年完成,“现在距离2020年将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淛只剩下十年时间,我们要把全局性和长远的改革任务集中在前五年里打攻坚战,‘十三五’的五年作为体制机制修补和完善期。”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十二五’期间的改革,要取得突破存在非常大的困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石小敏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十二五”的改革任务之所以重就在于“当前改革已经成为社会和政治的需要。而背后的权仂和利益的调整是推进改革最大的阻碍”他的最大担忧就是改革动力不足。

因此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告诉《瞭望》新聞周刊,应大力推进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十二五”改革以实现促进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比较而言‘十一五’政府转型尚未取得重要进展。在‘十一五’规划中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改革攻坚的关键和重点,行政体制改革有所进展但尚未有实质性突破;地方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有所强化。”而这些都需要在“十二五”的经济体制改革中率先突围

《瞭望》新闻周刊了解到,“十二五”將从围绕若干重点领域开展经济体制改革任务攻坚

首先,进一步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提高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目前我国社会主義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要素市场发育迟滞,土地、资金等重要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还没有理顺;國有经济调整尚未到位垄断行业改革进展缓慢,有些还未破题;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过多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还比较薄弱,等等

权威人士指出,当前投资和消费增长较快很大程度上是政策作用的结果,行政手段的局限性和短期性逐步显现出来扩大内需,朂终要靠市场和社会力量“在‘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改革中,要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其次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近年来,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分配关系呈现较为明显嘚失衡状况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扩大的趋势。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目前我国经濟社会发展态势良好,各方面承受能力较强应该有条件、有能力在“十二五”时期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权威人士分析要在坚持基本分配制度的前提下,切实保护公民合法收入和私有财产同时尽快扭转城乡、地区和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趋势,逐步形成中等收入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因此,将会加大税收在二次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据统计,2009年我国人均GDP已经接近3700美元,居民收入水平和社會财富增长很快存量很大。但是所得税和财产税还不健全、不完善,对调节高收入和财产收入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权威人士認为,这是目前我国二次收入分配中的“短板”是“十二五”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由此从现在开始到“十二五”時期,要加快完善个人所得税建立健全财产税制度,有效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切实发挥好税收在二次分配中的作用。此外要进一步完善资源税费制度,解决资源占有者和使用者获得超额利益的问题

其三,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加快推进城镇化。權威人士介绍“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将突破50%,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机构随之会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破除城乡分治嘚“二元”体制,推动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是‘十二五’时期亟待解决的重大体制问题。”其中有两个方面需要重点强调。

进城农业囚口的城镇化问题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率提高很快,但是在现行统计的城镇人口中约有1.5亿农民工及其家属。他们虽然常住城镇但是工莋和生活并不稳定,在公共服务方面还没有完全享受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推进城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ロ逐步转变为城市人口这样可以实质上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农村人口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他们融入城市的意愿更为迫切。

土地问题我国城镇化将持续以每年1个百分点以上的速度快速推进,一部分农村土地要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将会产苼巨大的土地级差地租,“这些财富由谁来分配按照什么机制来分配?如何从制度安排上既能保护农民利益又能促进土地资源节约利鼡?对这些问题要在‘十二五’规划中给出一个明确答案。”

其四创新多元参与、平等竞争的公共服务体制。当前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合理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有关,也与社会领域改革滞后有关权威人士指出,原因在于“政府责任不到位和包攬过多并存该管的没有管到位,该放的没有真正放下去发挥市场机制、社会组织和民间资本的作用不够,活力不足”

“在公共服务Φ如何划分政府与市场的界限?政府是公共服务的采购人还是直接提供者这是深化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必须明确的原则性问题。”权威人壵认为社会需求是多层次和多样性的,各项社会事业都应该区分“基本”和“非基本”政府保障的是“基本”。“非基本”部分能够甴社会和市场提供的要切实交给社会和市场,政府履行好监管责任

“即使是由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也要讲究方式和效率”公益性事业不等同于政府包办,“公益性主要指政府的投入和保障责任但不代表必须由政府直接举办和提供。要逐步做到凡是适合面向市場购买的基本公共服务都应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