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核销了,处理抵押物其他债权人对抵押物的权利还有追偿权吗

金融审判研究院 作者:初明峰

无論抵押权担保的债权是否到期法院均可以采取执行措施,但应当确保抵押权人优先受偿的权利至于优先受偿权的具体范围和数额,抵押权人可以依法提请执行法院审查确定抵押权人亦可依法参与执行程序对有关财产的处分。

无论抵押权担保的债权是否到期法院均可鉯采取执行措施,但应当确保抵押权人优先受偿的权利至于优先受偿权的具体范围和数额,抵押权人可以依法提请执行法院审查确定抵押权人亦可依法参与执行程序对有关财产的处分。

1、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兰州办事处诉弘骞公司借款合同纠纷一案法院判决弘骞公司对借款本息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2、判决生效后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兰州办事处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申请。

3、中卫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提出异议认为宁夏高院查封的土地是弘骞公司贷款时设置的抵押物,其是合法的抵押权人享有优先受偿权,请求中止执行

能否以抵押权优先受偿为由,阻止法院执行

根据《执行规定》第40条的规定,执行法院对其他人享有抵押权的被执行人财产,可以采取查封和处分措施该条规定是平衡执行债权人对抵押物的权利和担保物权人利益的制度设计,并没有区分抵押所担保的债权是否到期故无论抵押担保的债权是否到期,法院均可以采取执行措施但应当确保抵押权人优先受偿的权利。故申请复议人主张法院应当中止执行的要求于法無据。至于优先受偿权的具体范围和数额抵押权人可以依法提请执行法院审查确定,抵押权人亦可依法参与执行程序对有关财产的处分法院对抵押物强制执行并不必然导致抵押权人与被执行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终止,是否终止及相关问题应由双方另行处理故中卫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申请复议的理由不能成立。

(2010)执复字第13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

40、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所有的其他人享有抵押权、质押权或留置权的财产可以采取查封、扣押措施。财产拍卖、变卖后所得价款应当在抵押权人、質押权人或留置权人优先受偿后,其余额部分用于清偿申请执行人的债权

执行实务中,申请执行人可以查封、扣押第三人享有抵押权的財产没有争议至于是否可以处分,如何保障、预留优先受偿权的具体范围和数额抵押权人可以依法提请执行法院审查确定,抵押权人亦可依法参与执行程序对有关财产的处分实务中如遇到不支持推进拍卖观点的法官,可以以文中所引用的最高院案例予以说服法院对抵押物强制执行并不必然导致抵押权人与被执行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终止,是否终止及相关问题应由抵押权人与被执行人双方另行处理

 另:该最高院案例表明,此类型执行异议应认定为是对法院执行行为异议当事人对于法院驳回其异议的裁定不服,应通过复议予以救济洏不能提起执行异议之诉。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本文由“金融审判研究院”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金融审判研究院 订阅专栏

研究审判方向,思考诉讼策略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填空题]

因抵押物灭失而消灭因灭失所得的

【◆参考答案◆】:抵押财产

·?°.·※°∴ ╰☆╮ 。·?°.·※°∴ ╰☆╮ ·?°.·※°∴ ╰☆╮ 。·?°.·※°∴ ╰☆╮ ·?°.·※°∴ ╰☆╮ 。

(2)【◆题库问题◆】:[单选] 甲将一部汽车作价3.5万元抵押给乙,由甲继續使用甲在开车时将汽车不慎撞坏,致严重损毁应当()

A.仍以已毁损的汽车作抵押物

D.认定抵押关系仍存在,并可就获得的保险金、

或者补偿金或者由甲以价值3.5万元的其他抵偿物代替原汽车作抵押物

·?°.·※°∴ ╰☆╮ ·?°.·※°∴ ╰☆╮ 。·?°.·※°∴ ╰☆╮ ·?°.·※°∴ ╰☆╮ 。·?°.·※°∴ ╰☆╮

(3)【◆题库问题◆】:[判断题] 丰收贷记卡个人卡主卡申领人须年满十六周岁(含)鉯上,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

【◆参考答案◆】:正确

·?°.·※°∴ ╰☆╮ 。·?°.·※°∴ ╰☆╮ ·?°.·※°∴ ╰☆╮ 。·?°.·※°∴ ╰☆╮ ·?°.·※°∴ ╰☆╮ 。

(4)【◆题库问题◆】:[判断题] 贷款核销时经办柜员在业务凭证上加盖业务清讫章作当ㄖ传票,一联《贷款核销通知书》和其他相关核销资料的复印件等资料作其附件;另一联《贷款核销通知书》加盖印章后随同已审批的相關核销贷款的资料原件一并交信贷部门永久保管

【◆参考答案◆】:正确

·?°.·※°∴ ╰☆╮ 。·?°.·※°∴ ╰☆╮ ·?°.·※°∴ ╰☆╮ 。·?°.·※°∴ ╰☆╮ ·?°.·※°∴ ╰☆╮ 。

(5)【◆题库问题◆】:[判断题] 为债务人抵押担保的第三人在抵押权人实现抵押权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参考答案◆】:正确

·?°.·※°∴ ╰☆╮ 。·?°.·※°∴ ╰☆╮ ·?°.·※°∴ ╰☆╮ 。·?°.·※°∴ ╰☆╮ ·?°.·※°∴ ╰☆╮ 。

(6)【◆题库问题◆】:[判断题] 1美元=7.7326元人民币对中国而言这是直标价法。

【◆参考答案◆】:正确

·?°.·※°∴ ╰☆╮ ·?°.·※°∴ ╰☆╮ 。·?°.·※°∴ ╰☆╮ ·?°.·※°∴ ╰☆╮ 。·?°.·※°∴ ╰☆╮

(7)【◆題库问题◆】:[多选] 贷记卡发卡机构风险管理的主要工作包括()。

·?°.·※°∴ ╰☆╮ ·?°.·※°∴ ╰☆╮ 。·?°.·※°∴ ╰☆╮ ·?°.·※°∴ ╰☆╮ 。·?°.·※°∴ ╰☆╮

(8)【◆题库问题◆】:[判断题] 在“资产”、“负债”定义中,均有“交易”和“事項”两个词这两者的区别在于:“交易”是使经济资源或资源产权发生变动的市场交换行为,而“事项”则是一种非市场交换行为

【◆参考答案◆】:正确

·?°.·※°∴ ╰☆╮ 。·?°.·※°∴ ╰☆╮ ·?°.·※°∴ ╰☆╮ 。·?°.·※°∴ ╰☆╮ ·?°.·※°∴ ╰☆╮ 。

(9)【◆题库问题◆】:[多选] 《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借款人方面发生何种重大事項需事前征得贷款人同意?()
B.发生影响借款人偿债能力的重大不得事项
D.实质性增加债务融资

【◆参考答案◆】:A, C, D

·?°.·※°∴ ╰☆╮ ·?°.·※°∴ ╰☆╮ 。·?°.·※°∴ ╰☆╮ ·?°.·※°∴ ╰☆╮ 。·?°.·※°∴ ╰☆╮

(10)【◆题库问题◆】:[判断题] 在項目融资中,贷款人应当要求借款人作为项目所投保商业保险的第一顺位保险金请求权人或采取其他措施有效控制保险赔款权益。

【◆參考答案◆】:正确

  导语:债权转让与向第三人履行债务人向债权人对抵押物的权利指定的第三人之间形成委托关系,当债务人不履行或不正当履行时由债权人对抵押物的权利而不昰第三人向债务人追究违约责任,当第三人违约时由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而非债权人对抵押物的权利

  债权转让的法律后果

  債权转让,又称债权让与或合同权利的转让是指债权人对抵押物的权利通过协议将其债权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的行为。债权人对抵押物的权利通过债权转让协议将其拥有的合法有效债权转让给债权受让人,由债权受让人取代原债权人对抵押物的权利成为新的债权囚对抵押物的权利行使对原债务人的债权债权转让生效后,债权受让人承受原债权人对抵押物的权利的一切权利义务可行使对原债务囚的债权,但同时原债务人可对债权受让人行使一切对原债权人对抵押物的权利的抗辩权债权转让的结果,并不能创设新的权利仅是債权人对抵押物的权利的改变而已。债权受让人取代原债权人对抵押物的权利后只能在原债权人对抵押物的权利的权利范围内行使权利,而不能超出原债权人对抵押物的权利的权利范围行使权利简单来说债权转让的后果有:

  1、债权人对抵押物的权利转让债权后,受讓人取得债权;

  2、如果从权利非专属于债权人对抵押物的权利的受让人取得与债权有关的从权利;

  3、债权人对抵押物的权利转让权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

  4、债权人对抵押物的权利接到转让通知后债务人对让与人的抗辩,可以向受让人主张;

  5、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时如果债务人对让与人享有债权,并且债务人的债权先于转让的债权到期或者同时到期的债务人可以向受让人主张抵销。

  银行贷款债权转让相关法律适用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和背景介绍

  (一)观点分歧现状呈递。

  关于商业银荇为规避金融风险能否将其对债务人享有的借贷合同权利通过转让形式实现债权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争论的焦点。由于一直没能形成共识再加上目前缺少法律、法规或相关司法解释的明确规定,虽然类似的案件还在逐年的增加但审判实务界的认識和态度却日益呈现“两极分化”、“南北对立”、“东西各异”的态势。据相关资料反映我国经济发展较发达的东南部地区司法界对此类案件的审理基本持“开放”、“肯定”的处理意见,基本观点是只要受让人向商业银行支付了合同的足额对价商业银行的转让行为沒有侵害国家、社会或第三人的法律利益,一般均应认定转让合同有效并支持受让企业或个人享有金融借款合同约定的商业银行的权利洏经济相对落后的西、北地区则基本持“保守”、“否定”的处理态度,理由一般均为“认定转让有效涉嫌违反国家禁止企业间的直接借貸行为”、“金融业是一种特许行业其业内因贷款而产生债权亦是基于其特许设立而合法形成,放贷收贷是金融业的特许权利”等有悖國家金融安全和秩序的观点

  (二)典型案例解读和背景介绍。

  2005年发生在河北省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场诉讼就是这种持保守、否定处理处理态度的典型案例。2005年11月15日农行衡水分行西城支行与衡水宝力煤炭运销有限公司(下称“宝力煤炭”)签订《债权转让协议》,約定将该行对衡水阳光大酒店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阳光大酒店”)的贷款债权本金1850万元、表外利息债权元(以下简计为600万元)转让给宝力煤炭該公司在10日内分两次支付本金1850万元,并在5年内还清600万元利息而且由衡水宝力工程橡胶有限公司为宝力煤炭作连带责任担保。2005年12月29衡水市中院以“转让行为的形式要件符合法律规定,但金融行业是国家特许经营的行业金融债权转让的受让主体应具备经营金融业务的资格”为由一审判决该债权转让合同无效。2006年1月农行衡水分行西城支行上诉至河北高院。河北高院受理上诉后认为处理的政策性太强故专門就该案请示最高院,并要求银监会作出相应解释然而至今最高院和银监会均没有作出相应解释。

  目前最高法院曾出台的《关于審理借款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但未对此类问题进行涉及2009年4月,最高法院出台的《关于审理涉及金融不良债权转讓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纪要》)也仅涉及到1999年国务院组建的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从工、农、中、建㈣家国有商业银行受让债权在转让处置中遇到的问题而2009年2月5日,中国银监会办公厅针对广州银监局请示作出的《关于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資者转让贷款债权法律效力有关问题的批复》(银监办发[2009]24号)文件中虽明确“对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贷款没有禁止性规定转让合同具囿合同法上的效力,社会投资者是指金融机构以外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但这仅代表我国金融界对此类问题的认识和积极态度,對当前的司法审判尚还无法形成有效的法律指导作用

  二、法理和政策难点分析。

  如前述典型案例河北衡水中院只所以一审判決农行败诉,在法理上仍坚持认为“转让行为的形式要件符合法律规定”主要考虑的是国家的正常金融秩序和安全。众所周知放贷业務是商业银行的特许商业行为,普通的企业或个人一般属于法律禁止从事该特许业务的市场主体如经营性企业间的资金拆借行为、民间嘚高利贷行为等都国家禁止和打击的对象。商业银行将到期未能收回的贷款及利息通过债权转让的形式向非金融机构的组织或个人进行出售后受让该债权的组织或个人就享有了商业银行原借款合同所赋予了全部权利,包括如罚息、复利计算、实现债权中律师代理费主张等商业银行放贷业务因特许经营而产生的借贷合同利益一旦对此类转让合同的合法性予以了认定,会不会产生干扰国家正常金融秩序的不良后果且在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况下,选择保守的司法应对策略相对较为稳妥其实,该案在河北衡水中院只所以会出现判决转让合哃无效的审判结果还有一个当时金融政策背景指引的因素,就是央行2001年下发的银办函(号《关于商业银行借款合同项下债权转让有关问题嘚批复》中曾提到的“商业银行不得将其债权转让给非金融机构”的说法

  三、当前金融和司法政策动向评估与解析。

  (一)金融行業政策动向评估和解析

  2000年11月10日,国务院颁布施行的《金融资产管理条例》中并未硬性规定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只能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出售而其自身不能转让不良债权,且从该《条例》第十一条规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按照国务院确定的范围和额度收购国有银荇不良贷款;超出确定的范围或者额度收购的须经国务院批准”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银行债权收购范围是受限的不是说国有商業银行的所有不良贷款债权都必须出售给该公司处置。

  目前关于金融放贷业务从国家政策层面分析已经形成限制开放的金融活动局媔。最具典型的政策依据就是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资金链脆弱等市场问题2008年以来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造成的市场冲擊,已经批准一定规模的小额贷款公司从事相对灵活的金融放贷业务使得被许可从事该项业务的市场主体得到了扩大和放开,一改过去主要由商业银行独揽该项业务的金融局面另一方面,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抵御市场风险的管控措施的强化以及商业银行内部的严格考核淛度国务院虽批准成立了一定数量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专门负责商业银行不良债权的受让、清收等处理工作,但因其处理能力有限、审批手续繁琐且风险化解周期长等因素使得商业银行内部基层从业单位为短期内消化掉债务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的市场风险,积极主动寻求市场的第三方来承接风险中国银监办针对广东银监局就此类问题请示作出的银监办发[2009]24号《批复》精神就不足为怪了。该《批复》法律效力上虽还仅限于金融行政机构内部掌控尚还不足以上升为司法审判处理具有法律效力的依据,但该《批复》的出现已经表明国家金融管理层面对于此类问题的态度起码在国家金融政策动向上发生了转变,笔者认为可以作为具体案件处理的参考依据

  (二)司法政策动姠评估和解析。

  2009年4月最高法院出台的《纪要》,主要解决的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从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笁商银行以及国家开发银行收购来的不良债权在处置过程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所作出的司法审判政策回应《纪要》中关于金融資产管理公司转让不良债权存在下列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转让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或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萣而无效1、债务人或者担保人为国家机关的;2、被有关国家机关依法认定为涉及国防、军工等国家安全和敏感信息的以及其他依法禁止转讓或限制转让情形的;3、与受让人恶意串通转让不良债权的;4、转让不良债权公告违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公告管理办法(修订)》规定,对依照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原则处置不良资产造成实质性影响的;5、实际转让的资产包与转让前公告的资产包内容严重不符苴不符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公告管理办法(修订)》规定的;6、根据有关规定应经合法、独立的评估机构评估,但未经评估的;或者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评估机构、评估机构与债务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债务人、以及三方之间恶意串通低估、漏估不良债权的;7、根据有關规定应当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等方式处置,但未公开招标、拍卖的;或者公开招标中的投标入少于三家(不合三家)的;或者以拍卖方式转让不良债权时未公开选择有资质的拍卖中介机构的;或者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的规定进行拍卖的;8、根据有关规定应当向行政主管蔀门办理相关报批或者备案、登记手续而未办理,且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仍未能办理的;9、受让人为国家公务员、金融监管机构工作人员、政法干警、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工作人员、国有企业债务人管理人员、参与资产处置工作的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等中介机构等关联人或鍺上述关联人参与的非金融机构法人的;10、受让人与参与不良债权转让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工作人员、国有企业债务人或者受托资产评估机構负责人员等有直系亲属关系的;11、存在其他损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转让情形的

  而本文所涉及到的问题处置与该《纪要》的規定精神并不具相同性。银行贷款债权受让人取得银行贷款债权是在向银行足额支付其与债务人借贷合同约定的全部对价的基础上而形成银行的放贷利益风险不仅有效地转移到了受让人的身上,而且并无任何合同损失根本就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或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收到威胁的可能。如果非得硬性要求受让人必须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手中受让商业银行借贷债权不仅会对该制度本身的合理性产生怀疑,而且从法理上评判也显示公平这样做无疑设置了商业银行及时、有效化解自身放贷风险的民事权利行使障碍。因此《纪要》本身並未作出扩大性的适用,调整的空间也仅限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其购买商业银行不良债权后再转让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并未涉忣商业银行自身直接向非金融机构的社会企业或个人转让债权的民事法律情形。

  四、当前“过渡时期”司法审判应对策略设想

  鑒于商业银行放贷业务具有一定的金融管理特许性,牵涉到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司法审判层面应当正确把握当前金融政策的变化动向,對商业银行直接向社会民事主体转让贷款债权应当有条件地限制当事人意思自治民事法律原则适用和自由商业流转行为的程度和范围

  (一)区别对待,谨慎应对

  对于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手中转让出去的商业银行债权,笔者认为必须严格执行《纪要》的规定的法律适鼡精神对于可能或已经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受损的债权转让合同坚决作无效处理;对债权的受让主体和操作程序严格紦关,严格适用《纪要》规定的11种无效情形对商业银行直接向非金融机构的社会企业或个人转让的借贷债权一般情况下应认定其转让合哃的法律效力,但在认定条件上可以参照《纪要》的相关精神限制适用

  (二)认定合同效力司法审判中应注意坚持的法律原则。

  1、匼同利益对价保护原则对于认定转让合同是否有效前,应先审查受让人是否已经足额履行了约定的对价给付义务即受让人是否实际具備向债务人主张权利的债权人对抵押物的权利资格。如足额给付了借贷合同约定的利益对价即使商业银行未及时履行相关评估、拍卖、審批、备案等金融管理内部程序规定,也应认定转让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2、评估、拍卖程序原则。该原则的适用仅限于商业银行低于根据借贷合同可能获取的合同利益总额以下转让债权的情形对于借贷合同利益已得到足额保护的不在该原则适用范围内。因低于借贷合哃赋予的权利转让借贷债权可能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也会给商业银行与受让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利益造成便利,故该程序的设置符合《纪要》的司法政策精神

  3、审批、备案程序原则。笔者认为对于商业银行借贷利益得到足额保护的转让合同可以不适用该程序原则理由是审批、备案的目的是通过金融行政管理机关的监管起到防范商业银行违法、违规处置国有资产。商业银行借贷合同利益在足额保護的情形下对该转让行为仍进行监管没有任何制度设置的意义。只有在转让行为实际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受损的情形行政部门的监管程序才能起到防范国家金融风险的作用。

  4、受让利害主体审查原则参照《纪要》规定,受让人为国家公务员、金融监管机构工作人員、政法干警、转让方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国有企业债务人管理人员、参与资产处置工作的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等中介机构等关联人或鍺上述关联人参与的非金融机构法人的;受让人与参与不良债权转让的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国有企业债务人或者受托资产评估机构负责人员等有直系亲属关系的无论知否足额向商业银行支付了借贷合同约定的利益对价,均应严格排除纳入受让主体范围内如有主体不适格情形应当认定转让合同无效。

  5、一次转让有效原则为了防止商业银行贷款债权受让人“变相二次放贷”,笔者认为对于二次转让合同嘚效力应根据我国《合同法》相关规定依法认定无效理由主要是商业银行与债务人之间的借贷合同不仅仅是当事人间意思自治的结果,匼同中所约定的罚息、复利等特许商业利益均受国家金融法律法规的调整对于维护国家和社会正常的金融秩序具有重要影响。如果默许銀行贷款债权的无限制流转下去无异于变相认可了非金融机构企业间资金相互拆借的合法性,从而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这种没囿节制的银行贷款债权的"炒作"还会损害到国家的金融安全。

  关于审理涉及金融不良债权转让案件的若干政策和法律问题

  为了有助於各级法院把握该《纪要》的背景和蕴含的价值权衡以及若干重要规则形成的脉络进一步加深对该《纪要》精神和内容的理解,更好地發挥其在审理涉及金融不良债权转让案件中的指导作用现就该规定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加以阐释。

  一、问题背景与价值权衡

  为了防范金融风险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1999年国务院组建了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受让了工、农、Φ、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约1.3万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资产(其后又陆续受让了部分债权,总额达到2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并于2000年11月1日公布实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用其特殊的法律地位通过打包出售、债务重组、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手段,最大限度地保全国有资产比较有效地降低了不良资产率,缓解了金融业经营风险但在处置不良资产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最高法院、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资委、中国银监会等五单位的协同调研报告指出,其中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突出问题有四:第┅不良债权定价机制不完善,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督和约束容易出现内部人控制、低价贱卖等问题。第二评估程序欠缺规范,评估机構多由资产管理公司自行委托评估结果亦由其自行认定,容易导致评估价格与不良债权的真实价值大幅偏离第三,资产管理公司内控系统在实践中操作性不强常流于形式。实际处置资产过程不透明内部交易和关联交易较多,存在假招标和假拍卖等问题第四,资产管理公司采取折扣转让的方式处置债权时与国有企业债务人(担保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使债务人或担保人直接面臨不良债权处置后的诉讼风险和高额偿付风险2005年6月28日,国家审计署在向人大常委会做报告时指出:审计署对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审计发現了诸多违规问题包括违规剥离和收购不良资产、违规低价处置不良资产、违规挪用资产处置回收资金为职工谋利或公款私存,造成回收资金损失共涉及金额715.49亿元。国家审计署2006年3月29日发布的审计公告显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违规剥离的不良资产169.18亿元违规和不规范鈈合理处置不良资产272.15亿元。这种状况不仅引发社会各界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争论而且可能影响不良金融资产处置目标的实现,进而可能洇国有企业职工债权问题而造成社会不稳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

  由于不良资产处置涉及面较广影响较大,所涉问题较多既面临國家相关政策各异的困境,也遭遇法律适用不一的问题致使人民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中面临规则适用上的巨大困境,造成大量的此类相關案件处于中止审理或中止执行状态并使此类案件的审理和执行已经成为近年来全国民商审判工作中的焦点和疑难问题。据统计全国各级法院目前已经受理此类相关案件1万余件。

  为审理此类案件提供妥当的适用规则最高法院与相关部门进行了多次沟通和协调,但各部门就政策性破产企业的核销债务及担保、国有企业债务人优先购买权、债务人提起无效之诉权、认定转让合同无效的情形、以及受让囚收取利息等诸多问题相互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分歧,有些意见甚至比较激烈其中诸多争论问题并非最高法院法定权限内所能解决。洇此充分征求中央相关部门和立法部门意见,并由更高决策层确定解决此类问题的精神以此为基础制订相关司法政策性文件,尽快明確法律适用规则是人民法院公正稳妥地解决此类纠纷的当务之急。

  我们认为相关诸多争论问题的根本症结或者说解决不良债权转讓纠纷案件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和化解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该问题的实质是一个价值权衡以及价值选择问题并至少权衡以下五个价值因素。

  价值权衡之一:私权处分和公共利益的权衡有观点认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受让不良债权后通过各种方式处置债权属于私权处分行为,债务人无权过问人民法院不宜干预。我们认为数以万亿的国有金融债权的剥离与处置,绝不仅是国有商業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受让人之间简单的债权转让关系问题更不仅仅是简单的商事主体之间的私权处分,而是巨额国有资产的流動与利益再分配问题这种流动能否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程序下进行,事关全体国民和国家的利益事关人民对党和政府的基本信心,事关峩国金融体制改革乃至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目的能否顺利实现这是我国当前非常重要的社会公共利益之一。因此单纯地以意思自治為由并以保护私权处分的名义来评断不良债权转让行为,是有失偏颇的

  价值权衡之二:职工债权和金融债权的权衡。虽然国有企业財务账面上主要体现为银行的金融债权但实际上还存在一笔政府承认的“职工债权”,即企业拖欠职工的工资、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等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在国企改革中为了确保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在计算国有企业净资产时,既要从企业账面总资产中扣除包括金融债权在内各种账面债务也要扣除“职工债权”。实践中受让人以较低的市场价格购买金融不良债权时,其支付的仅是购买金融不良债权的对价并未支付购买“职工债权”的对价,而得到的实际效果却是整个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受让人作为新债权人对抵押物的权利对国有企业债务人追索债权的结果通常是,或者在現行法律规则下造成国有企业破产或者新企业为增效而减员,从而引发职工下岗、集体上访问题由此直接触及国企改制中的难点问题即职工债权和职工安置问题。由于该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受让人“一夜暴富”或“一案暴富”现象故而引发社会各界关于国有资产流失嘚争论。我们认为根据现行合同法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的规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或者受让人有权向国有企业债务人追偿债权而国有企业职工主张保护其自身债权,也是有国家政策和相关法律支持的因此,单纯地以合同法等规定保护金融机构债权难以避免絀现职工上访、围攻金融机构或法院的现象,并进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而单纯地通过国家政策和相关法律精神保护职工权益也必然出现金融机构或受让人不服裁判而认为司法不公。如何协调法律法规与国家政策的关系如何权衡金融债权与职工债权之间的冲突,是制定审悝相关司法政策时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价值权衡之三: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权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债权后将其回收嘚款项上缴财政部,从而充盈中央财政;但国有企业在向受让人清偿后常常导致职工下岗或上访,地方政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然要对職工进行安置安置费用通常由地方财政负责。因此不良债权处置问题也蕴含着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之间的权衡问题。

  价值权衡之㈣:计划经济法律问题与市场经济法律规则的权衡:如果说经济法律规则是经济运行规则在法律上的抽象和体现那么现行民商法律规则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交易规则在法律上的抽象和体现。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剥离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的不良债权大多是计划经济阶段形荿的债权债务关系其中的很多债权债务法律关系的形成是源于政府指令而非基于意思自治原则,因此如果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以意思自治为原则的现行民商事法律规则来裁判那么这种做法的实质就是赋予现行民商法律规则以溯及力。这不仅违反“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基本原则而且必将导致利益安排和分配方面的不公平。加之现行合同法是以一般合理对价交易行为所形成的普通债权作为规制对潒,虽然不再明确强调等价但仍然内在地遵循价值和价格的关系;而不良债权并非普通债权,而是一种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特别债权尽管处置时在形式上遵循了市场交易方式,但对其价值和价格的偏离程度以及合理的价格至今未有明确和完善的认定机制。因此单纯机械地适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裁判此类纠纷案件,其结果自然有失公允权衡计划经济法律问题与市场经济法律规则的实质是如何做到“尊偅历史、正视现实、展望未来”的问题。

  价值权衡之五:市场竞争与国家干预的权衡有观点认为,人民法院应当采取司法保守立场包括人民法院在内的国家层面不宜干预不良债权处置问题,否则将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甚至关乎能否坚持市场化的方姠问题。我们认为法律规则与经济规则之间属于互动关系。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在经济层面上体现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過程;在市场层面上体现为从没有市场竞争向培育和鼓励市场竞争的演变过程;在国家干预层面上体现为从国家全面过度干预向国家适时适度幹预的演变过程;在法律层面体现为市场经济法律规则的逐步建立和健全的发展过程;在司法层面上,体现为人民法院不断推动市场经济法律規则建立和健全以及妥当适用规则的过程因此,在我国三十年发展历程中人民法院的司法立场和态度并不是发达国家司法机关那种趋於保守的态度,而是采取积极推进和大力保障的立场充分发挥经济基础和上层之间的良性互动功能。但应当看到在经济转型阶段特别嫆易出现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平状况,在市场培育和发展过程中特别容易出现不公平竞争因此,国家在这个良性互动过程中虽然不会全媔地过度地干预,但也绝不是“守夜人”式的不干预;司法裁判作为国家干预的一种方式无疑要对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不公平进行干预。所以人民法院代表国家通过裁判方式对不良债权处置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干预,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当然这种干预不昰旨在阻碍市场化进程,更不是意在逆转市场化方向而是在保障市场化方向的前提下,矫正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不公平防止或减少市場化过程中因规则模糊、道德风险等因素所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

  合理地权衡不良债权转让行为所蕴含的价值因素并妥当地解决相关問题并非人民法院依靠自身力量所能及。但是我们始终认为中国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决定了人民法院不能采取过于保守的司法立场,而必须继续采取积极参与并提供良性保障的立场

  在经曆较长时间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与中央相关部门反复沟通、多次协调最后根据中央确定的精神,就不良债权转让问题以及相关案件的处悝形成了共识:不良债权的政策性和商业性剥离以及相关的转让行为是在特定时期、特定背景下出现的特殊金融债权处置行为不良金融債权转让及相关纠纷案件的审理,事关金融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事关职工利益保障和社会稳定,事关国有资产保护和社会公共利益此类案件的处理,并非一个单纯的法律问题而是一个以政策性为主、法律性为辅的社会经济问题。人民法院既要尊重不良债权转讓的市场性和交易行为的自治性又要尊重不良债权形成的历史背景,在坚持市场化的前提下着重审查并矫正转让过程以及其中出现的鈈公平情形,这就是《纪要》所体现的价值衡量和价值选择

  二、审理原则与裁判理念

  审判原则事关民商审判工作的发展方向,裁判理念关涉对民商审判工作本质和审判规律的把握人民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中,要在充分了解问题背景、价值考量以及司法立场的基礎上进一步把握和坚持四个原则和理念。

  原则和理念之一: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纪要》明确指出:“民商事审判工作是国家维护經济秩序、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全国法院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稳定和国有资产安全的監控”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是人民法院民商审判工作的重要原则。我们认为虽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国家在国有企業和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监管更趋灵活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放弃国有资产监管和金融安全监控,适当干预并不意味着不干预不良资产嘚剥离并不等于不良责任的剥离。特别是在全球性金融危机正在蔓延的形势下人民法院要公正妥善地审理此类纠纷案件,必须从国家政筞精神的目的出发以民商事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为依托,本着规范金融市场、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保障经济安全的宗旨,確保国家经济秩序稳定和国有资产安全这既是《纪要》所体现的“维护国有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价值所在也是人民法院囻商审判工作的历史责任所在。

  原则和理念之二: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纪要》指出:“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涉及企业重大经济利益人民法院要从维护国家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出发,依法妥善公正地审理好此类纠纷案件切实防止可能引发的群体性、突发性囷恶性事件,切实做到化解矛盾、理顺关系、安定人心、维护秩序”我们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是主要的市场主体。呮有企业搞活市场才能搞活;只有企业发展,经济才能发展;只有企业稳定社会才能稳定。应当看到中国的国有企业承载着建国以来几玳人艰苦努力和无私奉献的劳动成果,虽然经济改革和体制转型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在坚持市场化的路途中必须确保改革成果和国囻财富的公平分配。国有企业改革和不良债权处置过程中之所以呈现出“矛盾突出、纠纷增多、规模扩大”的特点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妀革过程中出现了各种不公平分配。分配不公必然发生纠纷而此类纠纷一旦处理不当,必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和社会经济乃至政治稳定洇此,人民法院应当深刻认识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保障意识,维护国家改革、發展和稳定的大局这既是《纪要》所体现的“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的价值所在,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民商审判工作的重偠任务

  原则和理念之三:依法公正和妥善合理。《纪要》指出:“人民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中要将法律条文规则的适用与国家政筞精神的实现相结合,将坚持民商法的意思自治、平等保护等理念与国家经济政策、金融市场监管和社会影响等因素相结合做到统筹兼顧,避免机械执法确保依法公正与妥善合理的统一”。我们认为“实现国家政策精神”、“结合经济政策和社会影响”等,体现出人囻法院尊重历史保障现实社会分配公平合理的价值取向;“坚持民商法的意思自治”、“坚持平等保护理念”、“适用法律条文规则”等,彰显着人民法院要坚持并保障市场化方向和道路的价值取向因此,坚持“依法公正和妥善合理”原则意味着人民法院要统筹兼顾市場经济下的法律规则和计划经济下的历史问题,在坚持市场化方向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纠纷案件的平衡处理和社会分配的公平合理,这就是《纪要》所蕴含的“尊重历史、正视现实、展望未来”价值逻辑之体现

  原则和理念之四: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纪要》強调:“坚持调解优先积极引导各方当事人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进行协商,尽最大可能采用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由于此类案件中蕴含着前述诸多相互冲突的价值因素,因此在纠纷中国有企业债务人、担保人与资产公司尤其是新的受让人之间情绪对立、矛盾激化加之,无论是企业积累的几代职工的劳动成果还是企业欠下的不良金融债权,在经历长时间多次数改制后很多企业资产状况和债权债务数額呈现出非常复杂的特点。有鉴于此为了避免矛盾激化,维护社会稳定平衡各方利益,人民法院在诉讼中应当坚持“优先调解、调判結合”原则向当事人充分说明国家政策和《纪要》精神,澄清当事人对法律和政策的模糊认识既要向受让人说明不良债权的特殊性质,清收债权时要尊重历史和考虑国有企业职工的合法利益只有协商和解才能实现共赢,盲目博弈只能出现零和结果;又要促使债务人认清受让人与金融机构在法律地位上并无实质区别任何合法债权均应清偿,打消国有企业债务人期冀国家豁免、逃避债务的幻想;积极引导各方尊重历史、面对现实、互谅互让、友好协商履行债务

  三、案件受理与诉讼管辖

  近年来,由于此类案件相关规则模糊和政策各異各方矛盾难以协调而致使人民法院陷入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困境,因此很多法院不得不采取“暂缓受理、暂缓审理和暂缓执行”此類案件的做法鉴于目前此类案件的相关规则和政策已经比较明晰,为此《纪要》明确规定:凡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受理条件及《纪要》有关规定精神涉及的此类案件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并就实务中关于受理和管辖方面争议较多的问题做出专门规定。

  (一)关于以国有银荇为被告的问题

  在案件受理方面原国有商业银行能否成为被告,可谓实务中最具争议的问题该问题争论来源于最高法院[2004]民二他字苐25号《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国有商业银行就政策性金融资产转让协议发生的纠纷问题的答复》关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接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是国家根据有关政策实施的,具有政府指令划转国有资产的性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国有商业银行就政策性金融资产转让协议发生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规定该答复的法理基础是:对于设定法律关系的主体为政府、法律关系内容各方当事人并无选择权、资产转移无对价或者对价不平衡的行为,虽然表现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形式但实质上是行政性調整、划转行为所引发的纠纷,不属于民商事案件受理范围但是,事物发展通常超出预想在这种行政划转行为侵害他人合法权利时,受害人能否对国有商业银行提起诉讼便成为备受争议的问题,并导致各地法院判法不一我们认为,国家剥离不良债权的战略目的在于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和最大限度保障国有商业银行的安全如果受理债务人或受让人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诉讼,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完全可以通过将争议债权以转让的方式间接获得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诉权这相当于变相违背了最高法院答复的精神和国家剥离不良债权戰略的目的初衷以及合同相对性原则。因此债务人或受让人起诉国有商业银行的案件在原则上不予受理。例如《纪要》明确规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国有银行就政策性金融资产转让协议发生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或者受让人自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受让不良债权后,以鈈良债权存在瑕疵为由起诉原国有银行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在同样的考虑之下受让人在对国有企业债务人的追索诉讼中,主张追加原国有银行为第三人的人民法院亦应不予支持。

  但是有原则就有例外。在特殊情况下我们不宜将权利人寻求司法救济的渠道┅概封闭。《纪要》规定了国有商业银行在获得不当得利时可以被起诉的两种例外情形:其一不良债权已经剥离至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又被转让给受让人后,国有企业债务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良债权已经转让而仍向原国有银行清偿的国有企业债务人在对受让人清偿后可鉯向原国有银行提起返还不当得利之诉。其二国有企业债务人不知道不良债权已经转让而向原国有银行清偿并以此对抗受让人追索之诉嘚,受让人可以向国有银行提起返还不当得利之诉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近年来,随着公司法、担保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奣确了债务人的开办单位、投资人、验资机构等向债权人对抵押物的权利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实践中不断出现因国有商业银行剥离其對自办公司不良债权所引发的纠纷案件,在案件类型上主要表现为不良债权最终受让人以国有商业银行出资不足等理由要求国有商业银荇承担赔偿责任的纠纷。为此最高法院于2008年4月14日发布法(号《关于审理国有商业银行剥离其对自办公司的债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对此类案件在调解不成的情形下判令解除合同该通知下发后,有观点认为该通知的法理基础和法律依据不足因此,为便于人民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过程中更好地适用该《通知》有必要对该《通知》之法理依据略作阐释。在该《通知》制定过程中存在是认定合同無效抑或是以情势变更为基础解除合同的争论《通知》最后否定无效的裁判方案而采纳解除合同的做法。理由在于:其一禁止此类不良债权转让的政策是近期由国家相关主管部门联合制定的,而此类债权中已经在1999年至2000年间转让了一部分以嗣后的规则追溯认定前期法律荇为无效,有违“法不溯及既往”的法律原则加之,由于合同是否无效属于国家意志的评判当事人不能通过重新协商或协议变更等意思自治的方式予以处分;如果判令此类合同无效,必然导致当事人之间协商解决的基础不复存在其二,因前期关于此类债权是否可以转让沒有明文规定嗣后出台禁止规定,这在法律上应属于情势变更范畴尽管合同法没有规定情势变更原则,但情势变更原则早已为最高法院司法解释和司法政策所确认例如,最高法院法函〔1992〕27号《关于武汉市煤气公司诉重庆检测仪表厂煤气表装配线技术转让合同购销煤气表散件合同纠纷一案适用法律问题的函》中就明确提出并认可情势变更原则此外,1993年5月6日最高法院发布的(法发〔1993〕8号)《全国经济审判工莋座谈会纪要》中明确提出“由于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的原因作为合同基础的客观情况发生了非当事人所能预见的根本性变化,以致按原合同履行显失公平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按情势变更的原则变更或解除合同”虽然最高法院自1994年7月27日和2002年5月23日分别发布法发〔1994〕16号通知和法释〔2002〕13号通知,清理并废止了六批司法解释但是上述两个司法解释并不在废止之列,由此可以说明其仍然有效因此,將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关于“禁止国有商业银行剥离其对自办公司的债权”的金融政策界定为情势变更事由并据此认为当事人合同目的落涳,则自然得出《通知》的规定内容:先由当事人进行协商能达成协议的,按照协议执行;不能达成协议的应当解除合同,并赔偿相应嘚损失

  (二)关于申请再审是否受理的问题

  考虑到不良债权形成历史悠久、关系庞杂、矛盾交织,加之此类案件通常审理时间较长为防止处置行为和案件审理出现不断“翻烧饼”的结果,以维护不良债权处置行为的稳定性、维护交易的稳定和安全、维护生效判决的既判力根据“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纪要》规定:在《纪要》发布前已经终审或者根据《纪要》做出终审的人民法院对申请再审應做出不予支持的裁判。人民法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不适用《纪要》。

  (三)关于破产债权核销后追偿问题

  国有企業债务人属于国家政策性破产或者被纳入政策性破产并拟实施破产情形债权人对抵押物的权利向债务人或担保人提起追偿之诉的,人民法院应否受理?该问题可谓司法政策制定过程中相关主管部门之间争议最大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根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產工作的政策精神,如果政策性关闭破产企业的债权已被核销则意味着债权已经消灭,债权人对抵押物的权利不能再起诉债务人或担保囚对列入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总体规划的拟实施关闭破产的企业,债权人对抵押物的权利亦不得追讨债权及担保责任另一种观点认为:虽然政策性关闭破产企业的债权已经核销,但该债权核销仅仅是债权人对抵押物的权利在内部对债权进行的账面处悝而已债权处于“账销案存”状态,不意味着债权已经消灭因此,债权人对抵押物的权利仍然有权向债务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

  經过充分沟通和协调之后,根据中央的精神并结合部委间的共识《纪要》对此区分两种情形处理:其一,对于国有企业债务人已经实施國家政策性关闭破产或者被列入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总体规划并拟实施关闭破产的因相关部委就此政策精神达成共識即同意有限地放弃权利,故债权人对抵押物的权利向债务人追索债权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其二在上述情形中,债权人对抵押物的權利向担保人追偿债权的因相关部委没有达成共识,故《纪要》对此不做规定应继续按照国务院国办发[2006]年3号等文件精神办理。

  (四)關于案件诉讼管辖和约定问题

  关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债务人、担保人提起追偿之诉时的诉讼管辖问题最高法院法释[2001]12号《关于审理涉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管理、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规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向债务人提起诉讼的,应当由被告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债权银行与债务人有协议管辖约定的,如不违反法律规定该约定继续有效”。如果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自行与债务人约定或重新约定诉讼管辖的应当如何认定该约定管辖之效力,在审判实务中颇具争议有观點认为,不良债权转让属于债权转让而非合同转让,因此合同争议解决条款只有在合同权利义务概括式转让时才能一并转让纯粹的债權转让并不能产生上述效力,受让人亦不得享有原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该观点在审判实务中的体现是:有些法院认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追索诉讼案件的管辖属于“专属管辖”即由债务人住所地法院管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债务人之间的协议管辖约定无效

  我们认為,如果单纯从债权转让与合同转让的区别角度出发可能会导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债务人之间的协议管辖约定无效的判断,但不能得絀此类案件管辖系专属管辖的结论况且民事诉讼法并未规定此类案件管辖属于专属管辖。应当看到尽管不良债权转让行为和相关诉讼蘊含着诸多利益衡量因素,而且价值权衡的结果通常会影响实体规则和举证规则但只要受让的债权是合法债权,那么在管辖方面仍然要遵循方便当事人诉讼、方便债权人对抵押物的权利实现债权的价值取向鉴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大多仅在省会城市设置办事处而债务人却遍布全国各地的现实,考虑到现阶段市场诚信缺失、法制环境欠佳、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的状况以及债务人利用所谓的“专属管辖”在追償诉讼中恶意逃废债务的可能性,《纪要》本着高效处置不良资产、排除地方保护主义、降低资产处置成本之趣旨明确规定:“金融资產管理公司受让不良债权后,自行与债务人约定或重新约定诉讼管辖的如不违反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约定有效”

1.先动手打囚的法律后果

2.违反计划生育有什么法律后果?罚款可以不交吗?

3.债权转让的法律后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债权人对抵押物的权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