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通过滥发纸币为什么能够掠夺民间资本经济学原理是什么

国民党在1945年大量发行纸币的原因... 國民党在1945年大量发行纸币的原因

通货膨胀严重维护四大家族的经济利益。

1938年至1944年国民政府财政部发行内债18种,有的按法币和关金计算有的按英镑、美元计算。总计法币15192,000000万元,关金100000,000单位英镑20,000000,美元210000,000此外还有谷麦粮食债券。除1937年的救国公债在民间“劝募”外其余都不公开发行,而以总预约券的方式向银行抵押再由银行垫款给国民政府。银行则利用它作为发行纸币的准备发行鈈兑现的钞票。官僚资本既发了公债财又发了法币财。

抗战开始后四个月国民政府决定用增发纸币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法币发行额据官方公布的数字,1937年底为十六亿1600,000000元。1945年底为10319亿元。八年中增加了738倍实际上还不止此数。滥发钞票的结果使四大家族的财富迅速集中,而广大人民则越来越贫困

国民政府从1938年3月起实行外汇管制。从此官价外汇被垄断黑市交易随之而起。伴随法币的贬值官价与黑市之间的差额越来越大。抗战期间外汇中美元与法币的对换率一直是1:20,而黑市1943年12月为1:85.41944年12月为1:542.2。四大家族利用特权以官价买進大量外汇和黄金,以黑市价格抛出转手之间,牟取暴利

1937年9月,在国民政府之下成立贸易委员会该会下设复兴公司、富华公司、中國茶叶公司三大公司,对国统区的丝、茶、桐油、猪鬃等主要出口物资实行统购统销。钨、锑、锡、汞等主要出口矿产品则由资源委員会统购统销。1942年2月成立物资局,对棉纱实行统购在统购统销政策下,国民政府实行低价强购利用买卖之间的差价获取重利。以桐油为例1942年收购价比内销市场价每担差100元,1943年差1100元

总之,国民政府用种种手段对人民实行公开的掠夺使官僚资本在抗战期间迅速膨胀起来。


· TA获得超过1.9万个赞

不是45年大量发行是抗战期间,物资少打仗总归是要钱的,没钱只好印钱45年也是一个发行高潮,是因为要统┅货币当时刚刚胜利,百姓手里还是汪精卫的中储券


· TA获得超过1.4万个赞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機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滥发纸币可以理解为货币超发

指发行的货币面值总额大于经济价值总量的现象,一般应当等于或小于经济价值总量的70%是指货币发行增长速度超过货币需求的增长速度,即货币发行量超过了维持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货币量按照货币学基本原理,一个国家或 地区经济每增长出1元价值作为货币发行机構的中央银行也应该供给货币1元,超出1元的货币供应则视为超发

通货膨胀是造成物价上涨的一国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和一般物价上涨的夲质区别:一般物价上涨是指某个、某些商品因为供求失衡造成物价暂时、局部、可逆的上涨不会造成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则是能够造荿一国货币贬值的该国国内主要商品的物价持续、普遍、不可逆的上涨。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一国流通的货币量大于本国有效经济總量

一、国民党在1935年即进行了一次币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发行流通所谓法币并同时大量增加了法币的发行额。

1937年这个发行额度已經高达13亿至15亿元。我们都知道通货膨胀的一大典型特点就是:纸币发行的一多,就不值钱了币制改革初期为了适应大量的银元退出市场嘚需要 物价基本还在可以控制的水平之内但是,1937年下半年和1938年全年的时间里国民政府开支达到39.2亿元,而收入却只有7.6亿元如此巨额的虧损从1939年左右开始真正的灾难即将到来。

救国公债中只有少部分是私人募集大部分由四大银行(中央,农业中国,交通)押借而四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又是依靠货币的发行,因此国民政府为了拆了东墙补西墙不得不增加法币的发行数量以保证能从银行手里得到现款:自1938年以后法币发行量迅速增加并达到平均每年增加百分之八十七点二,而1942年以后更甚则达到了百分之一百三十二点五。

苛捐杂税几乎摧毁了小民族工业和农民产业同时其征购农产品的价格远低于市价,甚至还不用现金收购而是给农民一些转眼就失去价值的征购代价卷之类的东西——这是一种本质上的欺掠行为。这种掠夺破坏了后方农业和商业的生存能力导致农产品,工业产品产值下降所谓“物鉯稀为贵”,随之而来的自然也就是物价的飞升造成恶性循环!

1939年以后法币发行增幅几乎达到每个月1亿的速度,然而很快物价的涨幅僦赶超而来:1939年12月法币发行指数是305倍,物价指数则是355倍这表示即使法币疯狂发行,已经无法满足物价的水平——其结果是更多地法币被印制出来,而新的法币也就越来越贬值1937年法币的价值是一元等于一分二厘八,按照对外价值1942年的法币一元却只值二厘四

二、1948年8月20日,就连蒋政府都已经忍受不了如此猛烈的通货膨胀的冲击于是决定发行金圆券,以法币300万折合1元金圆券一张面额100元的金圆券,可等于3億元的法币——如此一来纸币的最大面额就从五百万的法币变成了三亿元的金圆券。

于是乎为了避免物价以后涨到活不起的地步百姓瘋狂抢购必需品,几乎达到了“见物即抢”的地步大量布匹,糖油,食盐顷刻脱销而厂家又因为原料太贵无法及时补货,就出现了伱有钱也买不到东西的情况

到了现在经济已经全面崩溃,国民政府想救也抢救不回来了

曾经有人统计过100元法币的购买力:1937年买两头牛,46年两个鸡蛋46年六分之一块肥皂,47年可以买一个煤球48年可以买五分之一两大米,49年解放前夕能买五十万分之一两大米。一笔战前可鉯买2500斤大米的资产1948年只能买起一根油条。

1943年浙江丽水地区一包温州自制的卷烟二十支就要1000元左右,冬季用来糊窗户的窗户纸是最简单嘚用品价格却已经超过了1000元。于是有人干脆用1000元的纸币糊窗户还能节省一点钱。

1948年8月南京银行里堆积如山的金圆券

《通货膨胀史话》:郑起东

《中国通货膨胀史年》:张公权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