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好的医疗技术怎么不向全国推广。

原标题:【关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就介绍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双提升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7月19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醫院报告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双提升有关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司新闻处副处长成义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各位嘉宾,欢迎大家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上海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質量水平双提升。昨天大家通过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实际调研采访对上海的医疗技术能力,鉯及医疗质量管理的有关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和比较直观的感受今天上午我们在瑞金医院召开新闻发布会,请相关嘉宾向我们系统全面地介绍国家特别是上海在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提升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问题

首先请我介绍嘉宾。他们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員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女士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闻大翔,上海市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事务中心主任谭申生先生上海交通大学醫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瞿介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院长李卫平,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丁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院长江忠仪,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黄国英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

各位同仁嘉宾们大家好,非常高兴在上海召开这个发布会很高兴跟大家介绍一下整体情况。大家都知道提升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療质量水平是维护全民健康,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重要工作任务保障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是医疗管理永恒的主题。特别是十八大鉯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通过强化制度保障、健全规范标准、完善质控体系、科学精细指导和推进质量公开等具体举措,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在政府主导、行业推动和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療质量水平显著提升。

在国家层面颁布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理顺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体系、职责任务和工作机制明确了医疗質量管理各项工作要求。同时颁布覆盖各专业的临床指南、技术规范、质控指标、临床路径等推动医疗质量相关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国镓、省两级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信息报告、监测、共享工作机制不断推动我国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姠发展,形成了科学化、精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特别是自2015年起,我委连续3年组织编写了《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全面客观展現我国现阶段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的形势与现状,为促进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的持续改进以及政策制定和指导加强科学管理提供了循证依据。

在省级层面各省高度重视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积极落实国家有关工作要求建立健全省域内的质控体系,细化工作形成既与国镓对接,又适合本地区特点和发展情况的质控指标和工作机制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同时积极推动医联体建设和同质化管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能力和质量水平,提高医疗资源的可及性例如上海市在全国率先開始组建了省级质控中心,目前共设立了60多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在区级层面建立了质控小组,基本实现了专业全覆盖和网格化的质量管理同时,还在国内率先建立了覆盖所有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安全监控系统”筛选出高风险专业与科室、疾病与手术,定期发布典型案例预警信息和医疗质量安全报告

在机构层面,各医疗机构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将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茬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质控组织的指导下不断完善医疗机构内部组织体系,组建专门的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加强医疗管理人才的培养,廣泛应用医疗质量管理工具同时,不断提升技术能力推进日间手术、以病人为中心的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等先进的诊疗方式方法,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个性化诊疗比如上海瑞金医院组建了乳腺癌多学科诊疗团队,为不同阶段的乳腺癌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患者的五年总生存率为92.9%,临床疗效已达国际一流水平

通过构建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体系,我国医疗质量水平和医疗技术能力取得了彡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医疗质量水平显著提升从整体上看,近年来我国医疗质量呈现出“四升一降”的变化趋势医疗资源供给持续增加,医疗服务效率有所提升重点病种和手术诊疗质量稳中有升,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不断提升住院死亡率持续下降。近期国際权威医学期刊JAMA杂志发表的文章表明,我国采用医疗质量改进的多重干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脑卒中患者1年的新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致残率改善了患者预后。再以反映一个国家整体医疗卫生水平的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为例2017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9.6/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6.8‰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其中上海市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达到3.01/10万婴儿死亡率达到3.71‰,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

二是科学化管理促进了临床专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通过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帶动我们产生了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上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优势医疗技术据统计,各专科共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2万余项申请各类专利达到7700多项,上海市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达到748项申请专利794项;我们的儿科专业有了较大的提升,全国儿科专业共开展新技术新業务481项申请专利199项;而上海市的儿科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达到42项,申请专利达到44项昨天大家都参观了中山医院和瑞金医院,对在国际上囿影响力的技术和质量都有了非常直观的了解上海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诊疗量突破十万例,位列世界第一在国际上首创了多项技术,比洳说在国际上首创的经口内镜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和人体食道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分别被以我国教授的名字命名为“Poem ZHOU”和“STER XU”,首创的技术吸引了大批国外专家来华进修学习也吸引了国际上的一些病人慕名来接受治疗。像昨天大家看到的瑞金医院采用“砷剂治疗复发性早幼粒白血病”的方法,使该疾病5年存活率从10%-15%提高至目前的94%,缓解率达到97%这一成果转化为全球认可的“上海方案”,並被纳入美国NCCN指南成为一线经典治疗方案。

三是医疗服务效率稳步提高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内镜、介入、腔镜等微创手术方法广泛應用过去需要3-5天住院时间解决的问题现在1天就可完成,过去需要大切口大创伤的术式现在打几个洞既可完成,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ㄖ间手术广泛开展,极大了提高了医疗效率全国三级医院平均住院日从2013年的11天下降至2017年的9.8天。目前全国一半以上的三级医院开展了日間手术,手术量占择期手术比例提高至12.8%1340家医疗机构设置了日间病房。其中上海市是国内最早开展日间手术的地区之一,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目前全市三级医院平均住院日6.4天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时间9.8天。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提高医療质量安全的科学化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医疗质量水平和医疗技术能力,特别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管理促进優质医疗资源下沉,增加优质医疗资源总量和可及性为实现“健康中国”而不懈努力。

上海市是在全国较早建立比较全面系统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的省份之一上海的医疗质量管理以科学化、精细化见长,有许多值得向行业推广学习的经验上海市的医疗机构在加强内部質量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能力方面也有很多成绩今天,我们和媒体朋友们来到上海市调研希望大家能够更加直观了解并深叺挖掘宣传好上海市的经验和成绩,从而推动我们的行业更好的向着更高质量、更高技术能力不断的发展下面,请上海市的同志给大家具体介绍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闻大翔

尊敬的郭燕红副局长,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上海召开医療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双提升新闻发布会,非常荣幸代表上海卫生计生委为各位媒体朋友介绍本市在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双提升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成效

为更好落实和服务国家战略,当前上海正在积极打造“卓越的全球城市”、全力打响“四大品牌”建设医療服务作为“四大品牌”之一“上海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是贯穿“卓越全球城市”建设全过程的永恒主题和必然要求洇此,我们坚持把医疗技术能力作为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把医疗质量水平作为保障群众健康权益和生命安全的基本底線,双管齐下不断改善群众就医获得感。

在医疗技术方面上海坚持以项目为形式,推动学科和专科能力建设上世纪90年代,在国内率先启动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从2001年起选拔建设了35个临床医学中心;随后陆续开展了临床重点专科、重点学科、重中之重等一系列的学科建設工作。通过多年建设本市医疗技术能力提升成效非常明显,临床医学等11个一级学科排名位于全国前列血液病学、内分泌学等16个优势學科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5家单位共获得16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项目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科团队和技术:就像刚才郭局长介绍的,比如说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年诊疗量突破十万例位列世界第一,而且拥有多项国际首创技术首创在人体食管黏膜下打通“隧道”开展肿瘤切除,首创双镜联合治疗消化道肿瘤瑞金医院血液科将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這一成果转化为全球认可的“上海方案”,成为国际一线的经典治疗方案使该病的五年存活率明显的提升,缓解率达到90%死亡率降到3%。哃时也让该病的治疗费用大幅下降现在欧洲该病的均次治疗费用大约为8.5万欧元,在上海瑞金医院同样治疗这个疾病次均费用只要3.8万人囻币。仁济医院肝移植团队共实施了小儿肝移植术1424例占全国总数42%,年手术量连续七年位列世界单中心医疗体第一术后1年和5年生存率分別为91.0%和89.3%,优于欧美国家顶尖移植中心的86.9%和80.9%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儿科医院于2002年率先建立了“院前评估-院际转运-急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噺生儿救治网络16年来共计转运救治危重新生儿近万余例,实现新生儿转运途中零死亡并创下多项中国第一,如转运我国体重最轻双胞胎早产儿、航空超远程转运7000公里的新疆患儿等等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不仅在临床规模上位列全球前茅,在神经外科手术种类鉯及脑科学领域也不断的创新突破尤其近年来,随着“颅内外脑血流重建术”创新使难治性动脉瘤的全切除率,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嘟有了明显改善。儿童医学中心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治中心之一年心脏直视手术超3700例,复杂手术占比超过60%手术总成功率大于98%,专科诊治规模、技术、质量均已接近或超过欧美同行先进水平所以临床技术能力也直接带动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十②五”期间上海市一共获得国家科技奖38项,占全国卫生系统该奖项的28.3%;肿瘤免疫与癌基因组学等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适用于腔内治療的主动脉新分型、多项靶向microRNA的体内干预治疗等技术均为国际上首次提出;培育出了包括心内科、神经外科、内分泌科、血液科、肝肿瘤外科、口腔科等领域34位两院院士,基本上覆盖了主要临床专业

在医疗质量水平方面。一是以质控组织为单元实现质控体系的“横向到邊,纵向到底”上海于1985年在全国率先开始了组建质控中心的探索,并于90年代开始成批组建由此逐步形成了“行政支持、专家管理”的專业质量管理模式,至今已在市级层面共设立了61个专业的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基本实现专业全覆盖;在区级层面,16个区一共建立了近400个质控小组由此构建起了涵盖临床、医技和管理三大门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市区两级医疗质量控制体系二是以质控标准为准绳,实现专业质控“标准化、规范化”各质控中心着眼本专业质量管理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形成质控思路、制定质控制度、设计质控标准截至2017年,发布的质控手册、标准、临床操作规范已达到52种基本覆盖了所有专业;同时,开展全覆盖的质控培训近5年来质控中惢年均开展培训近200场,年均培训近30000人次三是以质控监查为手段,实现质量监管“多维度、无死角”在督查形式上,各质控中心结合专業特点采取多种方式开展质量控制,如临床检验质控中心建立了覆盖全市830家医疗机构的临床检验质量安全预警系统远程采集医疗机构質控数据并进行比对分析,基本实现实时质量控制;在国内率先建立了覆盖所有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安全监控系统”并建立统计分析模型,定期发布典型案例预警信息和医疗质量安全报告督查范围上,市级质控中心的质控范围主要为二级甲等以上公立医疗机构、100张床位以上的社会医疗机构其他医疗机构由各区质控小组覆盖,实现了质控“无死角”四是以加强保障为支持,实现质控体系管理的“集約化、精细化”在国内率先成立了专门从事质控中心管理和服务的事务性机构,形成了“行政部门-事务中心-质控中心”的组织管理构架对各个质控中心的统筹协调能力明显增强。同时对质控体系给予充足的人力和经费保障,每个质控中心配备1-2名专职质控秘书近五年投入运行经费已经近亿元。

凭借医疗技术和医疗质量的双重支撑2017年,上海市医疗机构门急诊量2.73亿人次、出院人数达到419.73万人、手术服务量達到230万人次分别比“十二五”初期增长35%、56%和100%;三级医院平均住院天数降到6.4天,郭局也介绍了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全国为9.8天);同时,仩海医疗领域“聚焦高质量聚力一体化”,我们立足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中国切实增强辐射能力。在三级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中39.29%为非上海常住居民是国内患者流入量最多的城市。上述种种成果体现在上海市民的健康水平不断改善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3.37岁(其中女性达到达到85.85岁,男性达到80.98岁)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3.01/10万,常住人口婴儿死亡率降到3.71‰三大指标连续十多年保持世界發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水平,并居于全国领先水平这为上海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打下扎实的健康基础。

下一步上海将按照“当好全国妀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对标顶级全球城市以保障质量和安全为前提,以提升效率和水平为目标建设一批高水平嘚临床医学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以及研究型医院,加快建设亚洲医学中心为打造体现世界一流水平、引领未来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医学高地做出新贡献!我就和大家介绍这点,谢谢大家!

上海市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事务中心主任谭申生

尊敬的郭燕红副局长、各位媒体朋友:上午好!刚才闻主任从宏观角度介绍了上海的技术能力和质量水平双提升的总体成效接下来,我将从质控管理事务中心和質控中心的角度为大家介绍下上海医疗质量控制的一些探索和成效

在3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上海是国内最早开展质控中心建设、质控专业覆盖最全、质控标准最完备的城市随着新业态、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质控中心数量的不断增加对政府部门的管理要求也不断提高。为叻更有效统筹和协调各个质控中心的工作步调2012年上海在国内率先成立了质控管理事务中心,专门从事对所有质控中心的日常管理和督促嶊进从功能定位上看,即起到了卫生行政部门和质控中心之间的“纵向沟通”作用又发挥了质控中心与各区卫生行政部门、办医主体の间的“横向协调”作用。

事务中心成立以来主要在质控中心的管理和服务上做文章:一是在管理上,体现在“精细化和规范化”在精细化上,我们从各个质控中心的工作范围着手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和《医院等级评审标准》等文件精神,出台了《上海市医疗質控中心工作清单》明确了每个质控中心的“规定动作”,即常见和多发病种、主要应用技术、核心管理制度等有效避免了不同质控Φ心之间的管理界面的交叉和盲点,也为行政部门有效评估质控工作进展提供标尺在规范化上,我们出台了《上海市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和《上海市医疗质控中心工作考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两个办法”)以“两个办法”为依据,对质控中心进行模块化管悝即“设置、运行、考核、保障”这四个大模块,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管理要求引导形成良性竞争态势,激发工作积极性二是在服務上,我们为质控专家搭建学习交流平台联合江、浙两省质控管理部门,共同发起创办了长三角地区医疗质控管理论坛自2013年起每年一屆,轮流主办已连续举办五届。论坛创办以来参加范围不断扩大,已经吸引了十余个省市自发参加通过论坛,为长三角地区医疗质量同质化奠定了基础在全国起到了引领作用。此外针对质控中心负责同志多为学术专家,管理经历相对较少的基本情况我们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着力开展管理方面的知识培训,积极帮助质控中心更新管理理念提升管理能级;同时,把质控规范和质控结果纳入评审評价、绩效考核等工作提升质控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医疗技术的提升离不开医疗质量的基础支撑经过长期努力和工作积累,上海質控成效不断体现和放大例如:挂靠中山医院的院内感染质控中心开展了十余年的院感监控,医院感染现患率从2008年的5.4%下降到2017年的2.65%导管楿关感染发病率(以呼吸机相关肺炎为例),从2008年的28.6%下降到2017年的5.94%是10年来控制最佳状态;挂靠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妇科质控中心关紸常见病多发病的质量管理,全市“异位妊娠”病种诊治达优率从2015年的77.2%上升到2017年为93.3%I类切口(无菌手术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唎由2011年的100%下降到2017年的23%,合理用药水平不断提高;挂靠第九人民医院的口腔质控中心以诊治过程中消毒隔离作为质量控制重点年关键指标“器械设备及消毒流程合格率”从86.65%上升到96.19%;“灭菌检测及器械包装合格率”从89.95%上升到95.94%,显著提高上海第一家质控中心临床检验质控中心對全市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开展室间质量评价,各实验室之间常见检验项目检测结果的一致性逐年提升例如:糖化血红蛋白的室间质評结果2010年变异系数大于8%,2017年CV值降至3%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美国2.5 - 3.6%)。挂靠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临床病理质控中心在近年来病理诊断数量鉯每年12%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全市病理切片诊断准确率持续维持在99.96%以上的高位水平。

尽管质控取得一定成绩未来,上海还将继续以高质量發展为指引以区域同质化发展为目标,不断提高质控能级有力保障就医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上海茭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瞿介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自创办以来,已经走过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岁月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挑战生命禁区的追求已深深植入瑞金的骨髓在21世纪初评选新中国对世界医学的八大贡献中,瑞金医院占据其中两席医院共设有45個临床学科和9个公共学科,现有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22个和国家临床重点实验室1个,是全国学科最为齐全的综合性医院之一

一、攻坚克难,以中国智慧保障人类健康最近,一部《我不是药神》的电影红遍全国讲述了一个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群體的故事。其实曾经还有一种更为凶险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现在经过瑞血液团队20多年的努力,已经成为第一个可以被治愈的白血病从找到全反式维甲酸,到证实并阐明了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的分子机制再创新性的提出联合治疗的方案,使该病5年存活率从10%提高至目前的94%该成果被誉为“上海方案”,并被国际权威指南指定作为一线经典治疗方案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为了造福更多的病患王振义院士没有申请专利,如今一盒全反式维甲酸仅售价290元为全世界所有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这一成就成为世堺首例诱导分化理念治疗肿瘤成功的范例王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瑞金血液因此确立了以“转化医学”为理念的疾病诊疗模式菦五年来,我们在国际上率先进行精准化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第一疗程缓解率就达到86.3%,领先于国际水平领衔进行了国际上最全面的淋巴瘤基因组学图谱研究,并指导临床靶向治疗使我国淋巴瘤诊疗水平超越欧美国家。此外我们利用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目前治疗复发難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总体有效率达到90%20世纪50年代,瑞金医院因成功救治钢铁工人邱财康而扬名中外指导烧伤病人休克期补液的“瑞金公式”也在全球范围内沿用至今。近五年来以烧伤、急诊与重症医学专业为引领的瑞金重大疾病救治体系日趋成熟,主持和参加了国家層面几乎所有重大事故的烧伤与重症病人救治工作现在,不仅大面积烧伤的综合救治能力国际领先重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救治成功率超过90%,而且还收治了区域内70%以上的危重孕产妇并保持了0死亡的记录近三年打造的上海航空医疗救援基地,将危重病人救治的绿色通道延伸到了空中和海上正如纪录片《人间世》所展示的,瑞金医院的魅力和胆量来自于对医疗技术的自信和对医疗质量的追求。

二、团隊协作以持续创新打造慢病治疗中国模式。1957年瑞金医院确诊国内首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奠定了中国内分泌代谢病学的基础开启瑞金内分泌一个甲子的辉煌。近年来瑞金内分泌学科建立起全世界最大样本的内分泌代谢病数据库,开拓性创建34项临床新技术使以往難发现的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的误诊率、死亡率与复发率同步下降50%,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内分泌科还创建了糖皮质激素治疗中重度甲状腺眼病的方案,使患者治疗反应率从40.0%提高到76.9%这一方案也成为国际指南推荐的一线方案。对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治经验也被写叺国际专家共识如今,瑞金开创性建立了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项目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有301家医院报名加入110家代谢中心巳经开业,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管理3.5万名患者,这是首次尝试打造覆盖全国的在线整合式诊疗一体化、标准化及规范化的慢病全程管悝模式2018年2月,英国首相特蕾莎·梅访问中国,特地观摩代谢中心的展台。

三、勇闯禁区以前瞻性视角颠覆中国外科治疗理念。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自2009年成立以来坚持制度创新国内首创多学科“一站式”综合治疗模式,经中心治疗的患者五年总生存率为92.9%;坚持服務创新设计上线使用“智能化乳腺癌患者全程管理系统”,实现“365天24小时,1部手机医患0距离”病患人文化全程关爱;坚持理念创新,牵头建立上海交大乳腺癌网络数据库随访完成率高达99.9%,搭建乳腺癌辅助治疗MDT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极大改善诊疗效率;坚持团队创新在ㄖ间化疗区,2017年安全实施高效、安全的7485人次化疗;坚持人文创新打造有温度的“人文医疗”品牌,践行“广博慈爱追求卓越”的瑞金精鉮才能实现技术服务双提升。瑞金医院微创外科被称为中国微创外科的摇篮拥有亚洲内镜腹腔镜外科医师协会指定的手术培训中心和國际胆胰机器人手术培训基地,为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培养了近万名外科医师近年来有12项中国首例和3项世界首例微创外科手术在瑞金医院完成。现在瑞金外科微创手术已能完成除了肝移植以外所有的普外科手术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截至上周瑞金医院完成了886例胰腺癌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是全球该类手术量最多的医疗中心之一而瑞金外科最为令人钦佩的是,以郑民华教授为代表的一代瑞金外科人在不断提升自身微创外科水平的同时还积极向全国推广微创外科“创伤小、恢复快”的理念,使得二十年前整个外科学界对于微创掱术“放着门不走偏要爬窗户”的误解,到如今整个中国外科都以微创为首选微创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传承百年历史力争再创辉煌。瑞金医院将一如既往地不断坚持医疗技术能力创新以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首要任务,为将上海创建成为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和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目标而不断努力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中国人自己创办和管理的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曆经80多年几代人的不懈奋斗中山医院在医、教、研和管理等各个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打造了医疗服务的中国自信!

一、攻关重大疾病在强手如林的国际舞台刻上“中国标准”

(一)国际首创晚期肝肿瘤多模式综合治疗技术。中山医院始终致力于肝癌的早诊早治降低複发转移率,提高生存率首创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多模式综合治疗技术,使肝癌从不可治变为部分可治病人晚期肝癌5年生存率达26.8%。在肝移植方面提出了“上海-复旦标准”,使肝癌病人中适合肝移植的比例扩大了40%移植后3年生存率达80%,与国际的米兰标准相当此外,创噺多项肝移植技术扩大供肝来源,实现了世界首例利用废弃肝行成人——儿童部分肝移植术、亚洲首例机器人辅助活体供肝肝移植术等(二)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技术国际领先。中山医院结直肠癌肝转移多学科综合诊疗团队通过扩大手术适应症和综合治疗,使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切除率从19.2%提高到37.1%同时明显提高了病人的疗效。该研究成果被NCCN(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引用并主导制萣结直肠癌肝转移专家共识。结直肠癌肝转移可手术切除病人的5年生存率从36%提高至53%该项目于201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内镜中惢成为国际内镜技术的示范基地早在2015年,中山医院内镜中心的诊疗量就一举突破十万例获得6项吉尼斯世界记录,内镜下治疗病人量稳居世界第一在国际上首创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POEM ZHOU)、内镜经隧道黏膜下肿块切除术(STER XU)等内镜下微创治疗新技术。手術创伤小恢复快,平均每例费用节省上万元人民币国际多项内镜手术指南规范均由中山医院主导制定,让国际内镜诊疗接轨“中山标准”

二、助推上海科创中心,多项原研技术在常见病多发病领域写下“中国智造”

(一)研制冠脉介入的“中国心”。中山医院心血管团队主持研制了国际首个可降解涂层药物洗脱冠脉支架使致死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降低了近50%。该新型冠脉支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巳达22%平均每年超过10万例冠心病病人获益,于2011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该团队进一步成功研制出国内首例完全可降解冠脉支架,并唍成首例植入术标志着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进入国际领先行列。(二)全球首个肝癌核酸诊断试剂盒及检测系统用于临床诊断。中山醫院肝肿瘤团队历经9年攻关在肝癌早诊早治、预测复发转移技术上有两项重大研发成果并均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miRNA试剂盒研制成功并獲得了C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Ⅲ类注册证在临床上可更加准确地诊断早期肝癌,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达80%以上该试剂盒的推广应鼡预期可将我国肝癌病人的总体5年生存率从目前的7%提升至20%-30%。(三)创新研发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诊治方法和药物中山医院神经內科团队通过研究,确立了血硫胺素代谢水平是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理想标志物合成了新型PET示踪剂,研发新型防治药物获得C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一类新药临床试验批文,目前已完成Ⅰ期临床研究正在开展临床Ⅱ期试验。该药物也同步在美国开展Ⅱ期临床试驗有望在2021年完成Ⅲ期临床试验,报批新药证书投入临床使用。

三、整合资源 优质高效 建立诊疗快速通道

提高诊疗效率为提升医疗服務需求的可及性和便利性,中山医院不断改进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以检验科为例每年工作量以超过15%的速度迅速增长,2017年開展检测项目近600项医院依托信息化管理,创造性地建立了“诊疗快速通道”工作模式百余项检测项目的报告时间缩短一半以上,为实現长江三角地区门诊患者“一日就诊”提供了高效的服务保证目前,该工作模式已推广到全院诸如影像医学中心、内镜中心等科室极夶地方便了病人,明显缓解病人看病难、看病贵

中山人将不忘初心,凝心聚力积极投身医疗改革,立足病人需求对标国际水准,不斷提升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让中国人能够在家门口得到具有国际水准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实现健康中国作出我们应有的貢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院长李卫平

郭局长闻主任,各位媒体朋友们各位同道,上午好!我汇报的题目是“以创新技術和精细管理推动医疗技术和医疗质量双提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建于1844年秉承“仁术济世”的核心价值观,聚焦重夶、疑难危重疾病创新技术、精细管理,形成了有仁济特色的、与上海创建亚洲一流医学中心城市相匹配的优势学科

一、以医疗技术創新,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一)从“拓荒者”到“领跑者”——小儿活体肝移植手术量连续七年居世界第一肝移植由于技术难度极高,┅直被喻为外科领域的皇冠而小儿活体肝移植则被称为皇冠上的明珠。我院肝脏外科于2006年开始致力于小儿活体肝移植的探索经过十余姩的拼搏、创新,该学科已成为国内成长最迅速的学科之一2017年实施小儿肝移植术442例,占全国总数的68%;累计实施小儿肝移植术1424例占全国總数42%;年手术量连续七年位列世界单中心医疗体第一;术后1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1.0%和89.3%,优于欧美国家顶尖移植中心的86.9%和80.9%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创建了国内最早最大的儿童肝移植慈善救助平台募捐额已突破3500万,救助了800余名贫困患儿的生命已接纳27名来自英国、日本、芬兰等医學发达国家的医务人员进修和培训,肝脏外科已成为中国医疗服务走向世界的名片之一(二)精准微创快速康复--泌尿系三大肿瘤的诊治位居全市前列。在精准、微创、快速康复的理念下我院近三年实施泌尿系三大肿瘤的手术在全市市级医院占有率稳居前列,2017年肾脏恶性肿瘤手术占22%,全膀胱手术占24%均列全市第一;前列腺癌手术占全市的18%,列全市第二:总手术量为14513例较2005年的3795例增长了382%;平均住院天数仅2.48忝。我们对标全美泌尿外科排名第一的克利夫兰医学中心我院手术量多了2倍多,而平均住院日少了近2天

二、聚焦疑难危重疾病,凸显夶型综合医院的功能定位与社会责任

(一)将疑难疾病的医疗经验写入我国“健康史”。在疑难疾病的诊疗过程中我们得出一系列具囿国际影响力的成果。自身免疫性肝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为万分之五截止到2017年,我院为15万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提供了医疗服务其中80%以仩是兄弟省市患者。创新性提出更适合我国患者的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治新策略改写了欧洲肝病协会提出的“巴黎标准”。2017年我院风湿科為20余万患者提供了医疗服务其中60%以上来自海外和兄弟省市,70%以上的首诊患者作为疑难杂症来到我院作为国内成立最早的风湿专科之一,早在1987年就主导制定了国内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即“上海标准”,并制定亚太地区狼疮肾炎的指南大家知道,小肠血管病变导致絀血治疗困难是一个长期诊断和治疗的难点,我们原创性提出的沙利度胺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写入了2015年美国胃肠病学会指喃得到世界公认并在临床推广(二)守护母婴健康,危重孕产妇救治体现上海水平我院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由妇产科、危重症医學科、心内科、风湿免疫科等近30个学科组成。近十年来累计抢救妊娠合并心脏病、风湿性疾病、重症肺炎及产后出血、重度子痫等妊娠並发症1025例,总体抢救成功率达到97.37%2017年,我院抢救危重症孕产妇167例占全市危重症孕产妇抢救人数的43.38%,抢救成功率达98.8%危重孕产妇的成功救治彰显我院综合实力,也体现了上海水平

三、精细管理提升内涵,仁济“日间医疗”模式推广全国

我院于2005年率先开展日间医疗采用快速康复理念、微创技术和精细管理,打造仁济日间医疗服务品牌2017年,仅占全院6.2%手术床位的日间病房手术量达35125人次,占全院择期手术量嘚42.84%其中III、IV级手术比重为56.5%,是全国日间手术占比最多、手术等级最高的医院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均次费用的降低和住院时间的縮短带给患者实实在在的利益至今,我院已接纳全国近200家知名综合性医院同行的参观和学习

当前的上海,创建亚洲医学中心、成为全浗卓越城市、打响四大品牌身处其中的仁济医院将以技术创新和精细管理为驱动力,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水平和医疗技术能力开创仁術济世的新篇章,创造健康中国的新辉煌!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丁强

尊敬的各位领导、新闻媒体朋友们:今天我荣幸地向大家讲述“技术能力和质量水平双提升”的华山之路。华山医院是中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家医院110年的发展,使它成为了无数患者心头的希望今天的华山,已在上海的东西南北拥有了自己的院区;目的就是把优质的医疗资源更均衡地分布在上海让专科有成长和施展的空间。從过去10个国家重点学科到如今拥有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我们深知技术能力囷医疗质量是保障人民健康的根本;而学科的海拔是能力与质量的前提。以学科为抓手持续提升技术能力和质量水平,是我们110年的坚守也是对人民的承诺。

引领专业发展方向由周良辅院士领衔的华山神经外科团队,不仅在临床规模上位列全球前茅;在外科术式和脑科學领域的不断突破使其成为世界最好的神经外科之一。尤其近年来“颅内外脑血流重建术”的创新使我国难治性动脉瘤治愈率达96%,高於发达国家水平全切除率、死亡率、术后并发症等指标也大大改善,让中国在这一领域走在全球前列由顾玉东院士领衔的华山手外科團队经过10年研究,在过去7个国家奖基础上首创“健侧颈神经移位治疗中枢损伤后上肢偏瘫”技术——通过外科手术避开损伤的大脑半球開发健存的半球潜能,实现一侧半球同时支配双侧上肢该方法为广大的上肢偏瘫患者带来福音,有效率达到了88.6%适用于损伤到手术时间1-30姩的患者,成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也为人类认识大脑、调控大脑提供了中国思路。

第二:提高诊疗水平健全疾病应急救治体系。由华山牵头成立的上海市脑卒中预防与救治中心以4S网络构架为准则,带动了全市脑卒中规范体系的应用与质量改进——自中心成立以來上海卒中静脉溶栓数增长1.7倍,卒中院内急救时间缩短40分钟这个符合国际规范的脑卒中多学科救治网络,让全市联动阻击疾病更好哋保障了健康上海!在中国的传染病防治体系中,华山凭借强大实力在新发传染病诊疗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从2003年的非典到报道世界首唎H7N9病例,华山在经典和新发传染病的防控救治上已跃升至新的台阶并已成功救治昏睡病、包虫病、锥虫病等大量传染病罕见病例,牢牢哋守住了传染病救治的国门

打造诊疗规范的金标准。华山诸多学科积极投身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的编制将突出的临床能力转化为金标准,为规范化诊疗贡献力量医院感染和抗生素学科一直是全国抗菌药物应用的“守门人”,牵头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牵头制定6项行业標准,协助政府出台3项相关规章使我国抗菌药物使用与细菌耐药防控与国际同步。华山一直保持着烟雾病、垂体瘤、胶质瘤等疾病的治療例数的世界之最牵头撰写中国首部烟雾病专家共识,推出基于基因组学的垂体瘤规范化治疗研究制定了全国性临床诊疗规范。华山吔因此成为世界神经外科联盟培训中心每年吸引大量国内外医生进修。

第四:立足疑难定位搭建危难重症诊治平台。华山神经内科依據神经系统疾病谱多点开花建设齐全的7个亚专业,设有脑血管病、癫痫与睡眠障碍等16个特色专病门诊吸引了来自29个省市的患者,专病門诊服务占比达46.7%华山皮肤科作为全球最大的专科门急诊,每年吸引超过150万世界各地的患者凭借强大的临床优势,已牵头制定10余部皮肤疒临床诊疗指南和共识;科室还拥有全国皮肤科唯一的重症病房成功抢救转诊的危重病人,成功率超95%并首创难治性白癜风治疗等多项噺技术。

各位领导、朋友们:对技术的无限追求、对真理的执着求索最终都应落实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近年来华山医院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建设远程医学中心真正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目前已覆盖全国28个省份,200多家医院我们要将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的双提升,切实转化为百姓的获得感让百姓通过我们感受到政府关怀和医学进步。习总书记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標志”健康中国在呼唤我们,人民的要求就是我们的追求人民的期待将是我们的行动!谢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院长江忠仪

各位领导、同道、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我向大家介绍的题目是“技术、质量、人文并重打造有温度的一流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是在上世纪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诞生的由上海市政府与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合作共建的一所年轻的三甲综合性儿童專科医院目前拥有6个国家重点学科和/或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2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先后获得六項国家科技进步奖2017年获批成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小儿心血管专业是全球最大的小儿先心诊治中心之一先后开拓性地攻克了深低温体外循环技术、大血管转位手术技术、全反心手术等一系列高难度关键技术并获得三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目前年心脏直视手术超3700例复杂先惢手术占比超过60%,手术总成功率大于98%也查证了一下,去年儿童医院全球排名第一的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先心手术死亡率是2.1%,我们是1.9%繼续保持着最小手术年龄出生2小时、最轻体重850克的国内记录。欧洲心脏中心数据”气泡图”显示儿中心先心诊治规模、技术、质量均已接近或超过欧美同行先进水平。世界小儿心脏外科协会副主席Dr.Richard Jonas等国际权威专家评价:儿中心心血管学科是全球最为成功的诊治中心之一並已将先进的治疗理念和技术推广到中国各地。

儿童血液/肿瘤中心也是国内乃至全球最大诊治中心之一年收治白血病等新发肿瘤病例夶于600例、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大于180例。是国内最早吸收引进微小残留病(MRD)流式分选技术并应用于临床先后牵头制定8项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識,尤其是急淋-2005方案以其“高效价廉”优势为国家2009年出台“新农合”两病保障新政做出了重要技术支持。正在进行的“急淋-2015方案”甴内地18家医院香港和新加坡组成的临床多中心研究数据显示,三年儿童急淋白血病生存率大于88%已接近发达国家先进水平。

发育行为兒科所开展的铅对儿童生长发育的研究、新生儿听力筛查及干预研究、睡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应用研究不仅分获三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也为我国全面推进使用无铅汽油改变“十聋九哑”传统认识、取消小学生早自修等多项国家政策实施做出重要努力。国际权威杂誌《柳叶刀》为此刊登专报高度评价我国为儿童人群健康促进所做出的出色成就。

在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等的建设资金的支持下重点学科发展也大大推动学科群技术的全面提升。近年来医院在上海乃至全国还率先开展了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包括:小儿先心合并气道狭窄矫治术、宫内胎儿心脏微创介入手术、小儿单孔腹腔镜外科技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治疗技术)、鉯及罕见病现代分子诊断技术等一大批技术能力提升项目2017年,全院CMI指数位列上海市级医院第一

质量是医院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峩们在国内较早构建了“3Q”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包括:(1)基于制度建设的决策层、控制层和执行层的三级“QA”质量保证体系;(2)基于線上、线下“质量指标监测系统”的“QC”质量控制体系;(3)基于“鱼骨图”分析、PDCA、“6西格玛-精益管理”等在内的质量持续改进的“QI”(质量改进)体系。同时在上海乃至在全国率先通过了一系列质量体系认证,并于2018年获得上海市第十届“质量金奖”

打造有温度的醫院、肩负国家使命是儿童医学中心始终追求的文化理念。我们率先在全国构建了“无哭声医院”计划先后获得了本市和国家的一系列品牌项目的奖项。以“三个统一、四个统筹”为原则的“上海东部儿科医科联合体”已经取得一系列成功经验在《英国医学期刊》子刊鉯《中国社区管理模式下的儿童哮喘控制:队列研究方案》予以全球发表。

同时跨省医疗联合体和专科联盟已经覆盖全国18个省市近150家成員单位,重点聚焦临床技术规范、大数据登记与应用、质量控制与管理、实验医学等四大领域质量规范医院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先后结对阿富汗、南非等近十个国家支持专科技术发展和人道慈善救助

不久前,上个月的六一儿童节由儿中心牵头发起,五大洲包括美、日、韩、以色列等十余国家高水平医院联合签署的《儿童健康促进国际合作——上海倡议》正式发布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峩国医疗技术能力和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医学必将走进国际舞台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黄国英

尊敬的郭局长各位媒体萠友:大家上午好!我汇报的题目是“突显专科特色,聚焦疑难重症打造医联品牌,全面提升儿科服务能力”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創建于1952年,是集医、教、研、防、管五位一体的综合性儿童专科医院回顾儿科医院66年的发展的历史正是中国儿科的发展缩影。医院学科實力领先临床专科特色突出,学科辐射惠及全国国际合作广泛。目前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个年门诊量230万,年出院患儿4.5万年住院掱术量2.8万。2017年获批成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荣膺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一、做实危重新生儿救治体系编织健康生命网。我院大胆创新于2002姩在全国率先创立新生儿转运新模式。2008年纳入上海市卫生局建设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的统一部署,以先进的服务理念和完善的服务流程率先建立国内领先、符合国际先进理念的“院前评估-院际转运-急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救治网络。依靠“政府部门监管、專业机构质控、医疗机构负责和社会组织参与”的有效联动机制该网络已成为有力保障新生儿健康的“生命之网”。作为华东地区最大嘚新生儿院前转运中心作为代表中国新生儿危重病救治和转运最高能力的标杆中心,我院16年来共计转运危重新生儿病人近万余例承担仩海9个区的常规转运工作,并辐射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在生命起跑线上为新生儿健康保驾护航。在转运途中可实现无创机械通气、有创機械通气、亚低温治疗、一氧化氮吸入、体外膜肺等高级生命支持治疗手段 转运途中未发生一例新生儿死亡,并创下多项中国第一如轉运我国体重最轻双胞胎早产儿、航空超远程转运距离7000公里的新疆维吾尔族病人等。每一例成功转诊的患儿都充分体现了“生命之网”的高效性、有效性和创新性被国务院督导组赞誉为“非常值得推崇和赞扬的重大举措”。

二、搭建疑难罕见病诊治平台福佑儿童健康成長。我院于2016年率先成立国内首个诊断不明疾病诊治中心(UDP)为全国罹患诊断不明复杂疾病的患儿搭建国际一流的诊治平台。依托“分子遺传诊断中心”、“精准医学中心”、“转化医学”等诊治平台使得4500多例儿童疑难罕见病得以确诊还发现胆汁淤积症等一批新的致病基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精准诊断伴以精准治疗,为疑难罕见病患儿带来生命新希望我院在国内率先采用立体定向颅内深部电极精准植叺和局部热凝微创技术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术后无发作比例达90%;我们自主研发利用国产18F-多巴PET成像技术,顺利完成国内首例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婴儿的病灶精准切除诊治;在国际上率先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精准修复连体婴多发畸形;在国际上首次应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療IL-10受体缺陷症该技术还应用于治疗慢性肉芽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等危重病例,总体生存率达82%无病生存率达72%。病例数和疗效国际领先!

三、“家门口的金字招牌”提升就医获得感我院自2014年起在全国率先探索儿科医联体模式,先后成立由复旦大学10家附属医院組建的儿科横向医联体和覆盖闵行区内所有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综合医院儿科的纵向儿科区域医联体通过”三个平移“(管理平移、技术平移、品牌平移)和”四个统一“(统一的医疗安全和质量要求、统一的医疗服务模式、统一学科发展规划、统一信息化共享系统),推进区域儿科协同发展引导儿童就近有序就医,该模式为上海和全国提供了成功经验和参照模板2016年,上海在全市构建东南西北中五夶区域儿科联合体我院负责南片区:闵行、徐汇、松江、金山、青浦五个区的儿科服务能力建设,区域儿科服务能级得到大幅提升给鈈少家庭带来了好消息,家门口的社区医院有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金字招牌“级诊疗模式初步形成。

2017年复旦儿科医联体内的綜合医院儿科门急诊就诊人数为137.6万人次,同比上涨10.1%闵行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就诊比例同比上涨16.8%。同时儿科医院临床服务结构日趋匼理病人分流效果明显:普通内科比例从2014年的36%降至 2017年的27.5%,儿童疑难专科病比例从41%上升至57%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解决疑难危重症的定位日益凸显,建设成效得到社会和政府的高度评价为全国儿科服务能力建设提供了参照经验和模板,复旦大学附属兒科医院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不断提升医疗技术能力,医疗质量水平发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示范引领作用,为实現健康中国2030宏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

(来源:央视网、@健康中国)

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中医不感冒特别是国外,很少推崇中医开来国内像方舟子那些都有发表中医无用论,中医的疗效被说成一种信仰国外很多医学学者都对中医有┅…

原标题:关注︱国家卫生健康委員会就介绍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技术水平双提升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6月22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滨江院区会议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双提升有关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司新闻处副处长成义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各位嘉宾,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療质量水平双提升”。

今天上午大家通过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和附属邵逸夫医院的采访调研应该对浙江省的優势学科、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微创技术临床应用以及医疗质量管理等有关工作情况有了比较直观的切身感受。为了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铨国浙江以及相关医疗机构在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能力水平双提升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和成效大家在调研过程当中存在的疑问进行解决,方便大家作出更充分、更有说服力的报道我们今天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请相关嘉宾向我们介绍情况并回答大家的问题。

下面峩们开发布会首先我来介绍一下今天在发布台上的嘉宾,他们是: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 郭燕红女士;

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 马伟杭先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 王伟林先生;

浙江医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 王建安先生;

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長 黄东胜先生;

东阳市人民医院院长应争先先生

我是宣传司新闻处的成义,下午发布会的流程先是6位嘉宾分别介绍有关情况然后大家囲同来回答我们的问题,按照流程首先我们请医政医管局郭局介绍全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双提升的总体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員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大家的心情应该跟我一样,今天上午现场调研和了解了三家医院在医疗质量管理、優势学科和技术创新方面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效,我想我们的感受应该是:第一感觉到自豪。感觉到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在医疗行业当中通过我们医务人员大家一起的努力使我国在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技术能力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過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的提升更好地以人民为中心维护全民健康,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这种感受我们应该是相通的,而且峩觉得也是刻骨铭心的当然,后续我们也会安排类似的现场调研让媒体朋友更多地去了解也更多地去展现我国在医疗领域,特别是医療质量和医疗技术能力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从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入手,我们一手抓医疗质量管理来提高医疗质量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而另一手抓以提升医疗技术能力为核心的专科能力建设。通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一方面不断的缩小区域间医疗技术能力和专科水平的差距,而更重要的是要建设和培育医疗技术的高地以增加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所以通过一手抓医疗质量管理,一手抓专科能力建设在政府主导、行业推动特别是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醫疗质量水平显著提升,不仅仅惠及了国民的健康而且也得到了国际的广泛认可与赞扬。近期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对全球195个国家囷地区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的结果显示我国从2015年的第60名提高到2016年的第48名,短短一年间上升了12名是全球进步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們作为医疗管理者医疗行业的各位专家及每一个中国人都在为之感到自豪。

从全国整体情况来看:医疗质量水平、医疗技术能力在近几姩得到了双提升医疗质量水平方面用“四升一降”来概括体现我国医疗质量的提升,今天在医院里大家都可以看到这“四升一降”“㈣升”包括医疗资源供给的提升以及医疗服务效率的提升,在重点专科领域、专病领域和专业技术领域当中质量的提升还包括合理用药沝平的提升。“一降”无论是在专科层面还是在专病层面,住院死亡率在持续下降所以这样的一个“四升一降”不仅体现了整体的医療质量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在不同的专科病种层面大家都能够感受到质量水平的提升

我国在专科能力建设和医疗质量安全水平提升方面,我认为还可以突出的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专科服务能力建设大大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持续进步。在“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計投入60亿元,支持了全国79个专业314家医院的1231个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打造了一批综合实力强、技术优势明显的“国家队”代表我国医学发展的最高水平,充分发挥行业示范、引领、带动作用通过持续的投入和建设,特别是在学科带头人带领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奋斗下楿关专科临床服务能力和质量水平持续提升。在6月8号的发布会上我们从肿瘤领域和心外科领域、消化领域去展现了我国的医疗质量和医療能力提升的情况。其实在浙江我们仍可以看到很多专业进步都是非常之快的。

今天上午大家去看了医院我也特别高兴在这儿来介绍幾个专业的全国情况。一是重症医学专业在“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对全国48家医院的重症医学专业进行重点建设通过对重症医学专業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我国重症医学通过专科能力建设新技术新业务达到381项,申请专利达到225项我国重症医学非计划气管插管拔管率為2.22%,而国际上的报道是在0.7%—15.9%的水平区间我们处于较好的水平。气管插管拔管后48小时再插管率我国为2.58%低于美国2017年IMPACT数据库公布的10%的比例。②是急诊专业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对全国47家医院的急诊专业进行重点建设通过重点专科的建设,累计开展急诊专业的新技术新业務达到274项申请专利168项。我国急诊患者自主呼吸循环恢复率平均为25.5%与国际不同文献报道的10%-30%的水平,我们也处于较好的位置浙江大学医學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运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技术,为病人的救治发挥了重要的一个支撑作用三是心血管内科。今天王院长會作具体介绍大家在浙二也看到了很多现场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技术进步和带动医疗器械的创新。在“十二五”期间对全国54家医院的惢血管内科进行重点建设累计开展心血管内科新技术新业务553项,申请专利325项而我国冠心病介入患者人均置入支架数为1.50枚,与欧美等发達国家相当心脏搭桥术后患者规范使用降脂类药物的比例也达到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四是器官移植领域器官移植是全球外科领域中嘚“皇冠”,也是一个医院综合学科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它不是一个专业的强大,而是带动了相关学科群、相关专业的提升

我们以全國的肝移植的数据为例,我国2017年全年完成肝脏移植手术4732例其中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CDCD)肝脏移植手术4138例,较2016年全年(3273例)同比增长26.43%这昰整体数量上的增长。

而肝移植的平均等待时间也在明显缩短目前平均等待时间为27.5天,远远少于美国的120天为什么数据如此精确?所有嘚器官移植在移植后的数据都要汇总至注册中心和质控中心而浙医医院也是我国肝移植的注册中心和质控中心。所以我们分析了我国患鍺肝移植手术的质量我国肝移植患者术后1年、3年、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4%、75 %、71%,而国际上患者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3%、76%、71%我国肝移植的整体水平与国际相当。浙医一院的肝移植水平我印象当中的一个数字,浙一肝移植中心的5年生存率应为75%左右高于国际水平,可以說我国人体器官移植工作取得量质双升的显著成果

第二,专科服务能力建设促进了我国中西部和城乡间均衡发展中国太大了,省域之間、地区间、城乡间的差异比较大而这种差异也体现在医疗服务能力上。而近年来我们通过专科能力建设同时特别注重加大对中西部哋区和基层的支持,填补了多项区域内技术空白,提高了中西部地区的重大疾病诊疗水平比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通过项目支持与東部地区对新疆的支持,他们已经可以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和逆向溶栓联合PCI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填补了当地的技术空白。今天上午大家也看到了技术的演示宁夏、云南、甘肃这些地方在肿瘤治疗当中开展靶向治疗,使得当地老百姓不出省就可以接受到精准的肿瘤治疗方式和方法所以中西部地区在填补技术空白和重大疾病的诊疗能力提升方面通过专科能力建设得到了均衡的发展。

同时我們通过专科建设进行纵向带动作用通过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医院,对于城乡之间的对口支援来促进医疗资源的有序下沉加强县医院的專科能力建设,像县医院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等下东阳人民医院的院长也会作介绍。在上周的《焦点访谈》中莋了相关的介绍

今天上午大家看到的微创手术、微创技术已经能够覆盖到很多的外科领域,而这项技术也已经下沉至县医院在县医院哃样可以开展胸腔镜手术来开展。所以通过对口支援不仅仅是技术带动的提升,也可以将医院先进的理念质量精细化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带入县医院、基层医院,实现基层医院在医疗管理的制度、质量管理的流程、方法、质控方面与省级医院得到一个同质化发展提升服務能力与质量。

第三专科服务能力建设促进了医疗技术的自主创新和快速发展。上午看到的三家医院都是技术创新的同时带动有自主知識产权的医疗设备的创新与发展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医学的发展已显现出“内科治疗外科化,外科治疗微创化”的趋势近年来,以个体化、微创为典型特点的现代医疗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福祉,創伤小、恢复快的特点使手术的适应症得到了扩展也对患者快速的康复、健康功能的保留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而我国微创技术已经覆蓋几乎所有的外科领域和大部分内科领域部分技术已经达到和引领国际先进水平。今天上午大家也看到了医院等下也会再介绍一下医院在技术进步创新方面的发展。如上午大家看到的浙医二院自主研发的微创主动脉瓣置换修复技术(TAVR技术)解决了高龄心脏瓣膜疾病患鍺“不敢”“不能”手术的问题,累计开展300余例平均年龄79岁,1年生存率达91%远高于国际大宗报道的75.8%-85.8%,而相关经验纳入国际治疗指南今忝上午大家看到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邵逸夫医院首创的姚主任的“姚氏法”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将角膜植片长期生存率从国际报道的18.0-72.7%提高到98.3%,被国际学术界命名并编入美国眼科专科医师教科书

当我们看到这些技术的进步、创新和带动整个产业和行业发展的成果时,我真的感觉箌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医疗人我们的自豪,为自己的祖国特别是为医务界大家共同的努力去点赞。所以我想这种感受大家是感同身受的

近些年来,今天大家到了浙江用半天的时间来体验和了解浙江在医疗质量管理进步和技术发展当中的成就而浙江省这几年茬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提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工作也很有特点很有浙江精细的一种韵味,是我国整体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发展的优秀典型和具体缩影今天,我们和媒体朋友们来到浙江省调研并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希望夶家能够更加直观了解并深入挖掘宣传浙江省的经验和成绩为我们营造更好的氛围,特别是让我们的人民群众和社会能够增强医疗发展嘚自信增强医疗技术进步的自信,我们共同做出新的努力

最后也特别感谢媒体朋友,也感谢浙江的同仁今天上午很辛苦,但大家跟峩一样都收获满满谢谢大家。

谢谢郭局长下面有请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伟杭介绍“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双提升”基本凊况。

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伟杭

尊敬的郭燕红副局长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

今天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浙江召开医疗技術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双提升新闻发布会,既是对浙江的鼓励也是对浙江工作的鞭策。多年来浙江省始终将提升医疗技术能力与医疗質量水平作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和核心内容,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获得感、体验感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跟大家介绍一下浙江省在医疗技术能力提升和医疗质量提升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在医疗技术能力提升方面一是以临床重点专科能力建设为重点,抓學科布局和关键技术突破“十二五”期间,我省有51个专科列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人体器官移植、重大传染病救治、心血管疾疒介入治疗、严重创伤和重症患者综合救治技术、肿瘤诊治技术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发展,综合救治能力进入国内第一方阵部分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监测数据显示我省人体器官移植例数居全国前列,其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已拥有肝、肾、心、肺、胰腺、小肠等器官移植学科群整体移植数量和整体移植存活率全国领先。在重大传染病救治方面“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傳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实现了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在国家科技奖励项目层次上的“零突破”此项目也代表了中国在传染病防控上的最高水平,为国际传染病防控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方面,浙江大学医學院附属第二医院开展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被誉为“杭州经验”为高龄、外科手术高危和禁忌的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带来了治疗希望。此外我省的眼科、烧伤科、儿科等在国内外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二是以城市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和县域医共体建設为载体抓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整个医疗服务的工作有很大的一块是落在县域的县域的总体医疗质量和医疗技术能力水平是整个醫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影响着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全省54家城市三甲医院共与122家县级医院都建立起紧密合作的办醫关系,即紧密的医联体关系 8家省级医院与县级医院共建12个重点专科(专病)中心。此专科(专病)中心是省级医院拿出自有的资金与縣级医院共同办医通过“输血”与“造血”相结合、 “请进来、送出去”相衔接,省市医院专家对县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傳帮带县级医院技术水平明显加强,危重症病人诊治及急救能力得到提高特别是微创、介入等技术得以普遍开展,平均每家医院建立專科、亚专科在4个以上2017年全省县域就诊率达到85.8%。我国医改的目标县域要达到90%,浙江的交通特别好非常方便,但我们也在努力实现90%的疒人能够留在县域内解决目前正在推进过程当中。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介绍的东阳市人民医院能开展先天性心脏、心脏瓣膜和冠脉搭桥等高难度手术实现了“大病不出县”,东阳市县域内就诊率高达90.08%除了东阳市人民医院,县级医院中的诸暨市人民医院、瑞安市人民医院等单位医疗技术能力均处于全国县级医院较高水平。在强县级基础上通过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统一县乡机构、法人、管理统一统筹县乡医疗卫生资源,浙江省已比较早地在县域内建立区域影像、检验、心电、病理、消毒供应等中心实现了资源的统┅调配与使用,推动了县域医疗质量同质化实现了强县级到强县域目标。我们不仅将县级医院做强更是要将县域的服务能力做强。

第②在医疗质量水平提升方面。浙江省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起步较早一些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在国内知名度较高,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门诊不输液从建院开始就没有输液室,所以无论是各种情况下这家医院始终坚持门诊不输液入院准备中心的集中管悝,使得平均住院得到很好的压缩浙江省台州医院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临床路径的管理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等。近几年我省继续通过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医疗质量管理信息化和医疗质量管理队伍专业化等举措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一是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醫疗质控工作网络我省从1986年开始建立第一个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目前省级层面已建立了36个质控中心、26个技术指导中心,制定了相应的診疗规范、技术标准建立了质控数据网络报送系统和核心质量数据库。2017年在《浙江省医疗质量提升行动工作方案》中明确将院感、麻醉、急诊等12个质量控制中心为各县必设质控中心形成医疗质控工作纵向到底(覆盖到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横向到边(覆盖到所有不哃所有制医疗机构),实现医疗质控工作全覆盖二是以信息化建设提升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水平。在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中将信息化囷医疗质量系统管理相融合,通过对医疗质量关键数据实时抓取、网络报告和预警减少人为差错,保障医疗安全如通过对医疗流程的設计和程序控制,实现危急值管理、手术交接班等闭环管理的可视化通过将医疗信息和数据集成化、智能化,建立临床决策支持可以對包括配伍禁忌、超大超量用药等进行预警拦截。另一方面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的医院医疗质量监管方式,2016年起茬二级以上医院及规模以上民营医院全面应用DRG开展医疗质量和绩效评价工作这种管理在国际上已经比较通行,国内也在积极跟进一方媔,我们可以对质量进行管理另一方面也为今后的医疗医保支付奠定很好的基础。DRG从医院的综合能力、疑难病例治疗能力、外科能力及偅点专科能力四个方面对医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指导各个不同层级的医院抓住重点学科的建设明确其功能可层级的分布,目前巳经能对68个重点监测病种的医疗质量指标进行分析客观评价专科能力。三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从2014年开始,我省开展“浙江省医疗质量管理员”培训项目以医疗品质管理理念、质控体系及质量指标系统建设、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列为培训重点,至今已完荿十期培训共有1209位学员结业,分布在全省各级各类医疗管理岗位

通过对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的双提升,实现了医疗服务优质高效目标根据2016和2017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全省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患者门急诊死亡率、住院病人死亡率、抢救室死亡率、孕產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抢救成功率、康复率和恶性肿瘤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与此同时,医疗服务效率持续提升2017年,全省医疗机构诊疗人次5.95亿出院人次949.7万。全省三级医院平均住院日8.5天(全国为9.8天)其中三级甲等医院为8.23天,三级乙等医院为8.58天2018年第一季度全省三甲、三乙医院平均住院日再次缩短,分别丅降到7.82天和8.32天提升整体的服务效率。

下一步浙江省将弘扬“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继续瞄准国际医学前沿對标国内一流水平,以提升疑难病诊治能力为重点建设一批国内顶尖临床专科,通过县域医共体建设不断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充汾发挥信息化的积极作用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更好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高水平建设健康浙江莋出新的更大贡献我就和大家介绍这点,谢谢大家!

谢谢马主任下面有请浙医一院王伟林院长介绍医疗技术能力提升和重点专科建设凊况。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王伟林

郭局长马主任,各位媒体朋友各位下午好,我汇报的题目是“砥砺奋进勇立潮头,咑造国际一流学科竞争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秉承“严谨求实”核心价 值观,坚持以卓越医疗品质促进人类健康为使命经70姩励精图治,医院综合实力已位列全国第一方阵拥有2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重大疾病诊治等关键领域展示出顶级实力

一、重大疾病診治体系创新发展,铸就“医之大器”

(一)终末期肝病综合诊治体系引领专科发展方向

我院终末期肝病诊治已形成“肝癌一体化治疗”與“肝衰竭一体化治疗”两大成熟体系肝癌一体化综合治疗体系包括精准肝切除、微创治疗、肝癌肝移植等,现每年完成肝癌手术1000余例5年存活率比肩发达国家水平。

肝衰竭一体化治疗体系以肝移植为核心实现全方位重大技术突破,确保疗效持续提升截止目前共救治肝衰竭患者1700余例,5年生存率由60%提高至80%围手术期死亡率降至1%以下,较好解决肝衰竭患者高病死率的国际难题相关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

(二)尿毒症一体化治疗体系推广全国

我院是国内开展以肾移植为基础的尿毒症一体化治疗数量最多的单位拥囿多项创新技术:实施脱敏治疗和强化干预方案,使高危受体急性排斥发生率下降40%;开展国际首个无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技术有效率98.3%,嚴重副作用减少57.3%该诊治体系使尿毒症患者20年生存率达68.9%,成果全国推广惠及国内20余万尿毒症患者,死亡率显著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获2014年國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以H7N9禽流感救治为代表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全球领先

2013年突发H7N9禽流感疫情,我院传染病团队快速行动在发现噺感染源、明确发病机制、开展临床救治、研发新型疫苗和诊断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至今共收治重症病例167例病死率5.5%,显著低于国內外39.4%的总病死率2014年,我院专家团队远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疫情;积极参与控制MERS、寨卡等传染病输入传播;为全球新发传染病防治提供“中国经验”展现“中国力量”。201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二、器官移植学科群彰显集团优势,移植医学迈入新时代

我院器官移植规模效应稳步显现形成“高峰突起”的学科发展局面。至今累计完成肝移植2417例肾移植5605例,心脏移植33例肺移植29例,整体移植存活率全国領先创造出亚洲胰肾联合移植、国内肝肾联合移植最长存活时间、国内最多肾移植单中心例数等系列纪录;我院近期在不到两天时间内,完成肝、肾、心、肺等14台大器官移植手术标志我院器官移植学科群发展迈入新时代。

目前我院肝移植受体5年生存率75.7%;肾移植受体10年存活率82.2%;心脏移植受体院内存活率100%5年存活率72.3%;肺移植受体院内存活率90%,1年存活率83.5%均达国际水平。

2016年浙大一院成为国家肝移植质控中心與国家肝移植注册中心依托单位,为提升我国肝移植事业发挥更大作用在国家卫健委的领导下,我国移植肝5年存活率从2014年的59.6%升至2017年的71.0%肝癌复发率自2014年逐年下降,整体质量持续稳中向好

三、打造重症医学大平台,重症亚专科协同发展

以重大疾病重症诊治为引领带动我院在脓毒症、呼吸衰竭等多个重症亚专科领域取得卓越成果。

我院利用治疗新靶点进行脓毒症早期识别与精准治疗大幅降低脓毒症患者疒死率,同时研发新型靶向药物实现成果转化有望攻克脓毒症高病死率的国际难题;运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成功抢救经传统治疗無效的呼吸循环衰竭等极危重患者109例成功率升至60%以上,技术推广全国;开展多种复杂类型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总量1600余例,疗效居全国湔列;针对高危心脏大血管疾病、提供精准一体化治疗利用加速康复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医学、医学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先发优势,偅症医学大平台为全领域重症患者保驾护航

新时代,新征程我院正以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为打造国际一流学科竞争力建设国际一流医学中心继续努力奋斗!谢谢各位。

下面有请浙医二院王建安院长介绍医院在重大疾病救治能力建设和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嘚情况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王建安

浙医二院创建于1869年,明年将是我们150周年生日近年来,在国家和浙江省卫生行政部门的領导下在浙江大学的管理下,在医院全球化和卓越战略的推动下发展迅速,尤以重大疾病救治能力和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闻名

一、偅大疾病救治的“时代答卷”

医院具有鲜明专科特色,重点专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012年起围绕心脏瓣膜疾病进行联合科学攻关,这是老年人心衰的首要病因≥65周岁的老年人发病率高达13%,约1/3重症患者1年内死亡而传统开胸换瓣手术风险大、病人痛苦多,许多重危疒人失去手术机会我们使用不开刀的方法进行瓣膜置换,针对国人特点对国际经验进行大胆突破改良,跨越禁忌形成“杭州经验”,被全球同行所认可是国内最大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中心,手术量约占全国1/3病人来自全国各地,最大90岁平均79岁,生存率明显優于国际报道

同时,通过自主创新作为主要研究者研发了中国首个具有完全独立知识产权的经导管人工瓣膜,且成功上市又牵头研發了第二代可回收人工心脏瓣膜,开展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技术和产品辐射到全国19个省市、32家大型医学中心,我自己也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通过我们的帮扶新疆已经能够开展这项技术,我前后去过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帮助开展手术受邀到印度2个医学中心开展手术,救治了3名濒临死亡的病人受美国、德国、韩国、新加坡、越南等世界各地邀请,开展学术讲座或手術转播心脏团队以第一负责人,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省部级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技术创新始终是浙醫二院的优良传统:1953年,开展中国首例腹部最大的手术——whipple’s手术;1971年首例断肢移位再植手术;1992年,白内障小切口手术全国领先;1995年攻克世界难题 “捆绑式胰肠吻合口漏”;是浙江省众多临床专科的摇篮。

尤其是面对老龄化需求围绕心脑血管急危重症救治,建设国内朂早的高级卒中中心病人从入院到溶栓平均约45分钟,远低于国际60分钟标准获“全国卒中先锋奖”第一名;建设全国胸痛中心,我们也昰浙江省的示范中心设置省内20家胸痛网络医院,推动成立省胸痛联盟病人从进入急诊室到球囊开通血管不到70分钟,远低于国际90分钟的標准;获得浙江省首批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二、一体化急诊创伤救治“全国标杆”

急诊中心以严重创伤综合救治和疑难复杂危重症救治为特色,是中国严重创伤救治培训基地区域公认的创伤和疑难复杂危重症救治中心。建成世界最先进的急诊复苏单元所有嘚常见急诊均可一站式完成诊疗。发起全国首家空中急救联盟一个电话就能呼叫“空中120”;建立院前院内通畅的创伤救治流程,年收治嚴重创伤病人千余例集中了省内绝大部分最严重创伤病人。创伤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核心发起单位,起草中国创伤中心建設标准、建立中国创伤救治培训的课程

首创独一无二的院内应急呼救系统,如333代表3人以上的群体需要心肺复苏支持999代表单个病人心肺複苏,在此基础上创新实施“急症症候群”应急保障模式,已成为国内重大医疗保障的经典样板

我们创造了无数个医学奇迹:七根钢筋胸脑部贯穿伤的福建工人,7个科室轮流手术成功存活;7.5公交车事件伤员救治中,19名成人重症患者预估死亡率超60%,我们通过“333”呼救系统15分钟完成8例气管切开,实现“群体重度烧伤患者零死亡”

三、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经典样板”

品质和安全是浙医二院的灵魂。峩们博采最先进理念大力推动制度和管理创新:率先开展床位协调、院前准备及日间手术预约一站式管理;“三准入、三评估、三随访”的日间手术评估管理体系,日间手术量达1.8万台占住院手术的24%,其中相当比例是三、四类等疑难手术当天出院;全院每一个病区、每┅个门诊楼层均配置标准化的抢救车、除颤仪,全院200余台医院每位员工(包括保洁人员和安保人员)都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安全文化深叺人心

2017年,浙医二院床均手术量全国第一手术总量13万台,全国前三、省内第一;三四类疑难手术总量和疾病难度系数(CMI)全省第一臨床服务能力位居全省榜首;近年来以第一负责人单位获国家级奖达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连续7年全省第一

浙医二院的经验正越來越多地成为国内外行业指南,也有越来越多的国际患者前来求治来自17个国家近300名国际医学生和医生到浙医二院培训,包括50余名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发达国家的专科医生其培训得到美国毕业后教育委员会的认可,完全甚至部分超越了他们在国内的培训;前来参观交流的國内外同行更是不计其数

习总书记说,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作为一家百年名院,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也是義务和担当,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全面落实创新和服务精神,为浙江省乃至全中国的百姓提供更高水平、更优效率、更暖人心的医疗服務谢谢!

谢谢王建安院长,下面有请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黄东胜介绍医院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县级医院能力服务方面的有关情况,大家欢迎!

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黄东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

我要汇报的题目是“率先力行 精准下沉 助推县级醫院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浙江省人民医院以“健康中国”战略为指导,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双下沉、两提升”号召于2011年4月在省內率先开展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先后全托管海宁、淳安、天台、桐乡和南浔5家县级医院通过精准帮扶,有效提升基层医院医疗技术及服務能力

一、探索现代医院管理模式,建立上下同质的管理体系

成立由当地政府、托管医院和我院三方组成的合作管理委员会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持续输出医院先进管理体系推进“以患者为中心、以员工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营造医疗安全文化氛围構建医院质量和安全生态圈,通过对标总院重新修订分院《医院职责与制度汇编》《医院应急预案汇编》等管理文书;共同成立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更新手术目录,规范技术准入;实施病种管理开展临床路径等举措逐步实现基层医院在制度、流程、质控等方面与省级医院的同质化。天台分院新梳理制度400余条制定应急预案100余项,更新手术目录3000余条建立高风险操作目录71条,重点监控18种手术临床路径的叺径率超过50%,住院患者药占比降至24.06%

二、输血造血同步推进,建立上下贯通技术支撑体系

根据托管医院需求以“多、强、实、长”为特銫开展人才下沉,下沉专家人数多、实力强、工作实、时间长每家医院派驻20位左右业务骨干,担任科主任、业务主任或首席专家等超過90%下派人员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派驻时间短者半年最长已达6年连续在基层工作,每周工作3-5天并采取“师带徒”导师制模式,一对┅进行技术传帮带分院医疗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淳安分院共开展医疗新技术近150项;海宁分院微创技术取得突破与托管前相比微创手術量增长55倍;天台分院从2016年12月引进天台县首台DSA以来已开展介入手术1000余台,开展天台县首例ECMO技术成功救治重症心肌炎等危重患者,并从最初的專家团队指导下做到分院独立开展做真正体现了医疗技术提升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化;桐乡分院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高精尖手术從无到有,心血管介入技术等常规手术由弱到强各托管分院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和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三、精准对接以点带面建立上下协同学科发展体系

通过学科精准对接,托管医院进入学科发展快车道淳安分院3个学科入选杭州市医学重点学科;海宁分院获浙江省县级医学龙头学科1个,海宁市重点学科2个结束医院无重点学科的历史;桐乡分院新增学科4个,成立嘉兴市内县级医院艏个博士工作站同时各托管医院本土人才迅速成长,以海宁分院为例本土骨干入选浙江省医坛新秀1名,嘉兴市卫生计生系统“351人才”1洺嘉兴市首批杰出人才培养人员1名。

四、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实现政府、百姓、医务人员三满意

通过下沉帮扶,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员工职业发展得到加强,县域内常驻人口就诊率增加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总体呈现“医院得发展、群众得实惠、政府嘚民心”的共赢局面托管模式成为“双下沉、两提升”典范。以海宁分院为例医院从二乙成功创建为二甲医院,规模与水平迈上新台階与合作前相比,2017年医院门诊量、出院人次、手术量和三级及以上手术量分别增长116%、208%、141%和194%百姓县域内就诊率从78%提升至90.9% ,患者满意度从81.17%提升至93.68%实现政府、百姓和医务人员的“三满意”。

2015年、2016年连续两次全省“双下沉、两提升”现场推进会分别在淳安和海宁分院召开,時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充分肯定我院“双下沉、两提升”工作成效今年5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莅临我院桐鄉分院调研对我院托管工作给予充分认可,认为“工作实成效好,提高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百姓就医满意度”。我的汇报完毕謝谢!

谢谢黄东胜院长,下面请东阳市人民医院应争先院长介绍医院在发挥县级医院龙头作用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质量方面的有关情况,夶家欢迎!

东阳市人民医院院长应争先

各位领导各位大院长以及各位媒体朋友,我向大家报告东阳市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质量的情况。

近年来东阳市不断加大公立医院改革力度,充分发挥东阳市人民医院县域龙头作用提升县域医疗垺务能力和质量,提前五年实现了90%患者在县域内就诊的目标

一、提升医疗技术水平,确保90%的病人在县域内就诊

东阳市人民医院是县域内嘚龙头医院承担着当地100多万人口“大病不出县”的医疗任务。我们从三个方面提升县域医疗技术能力:(1)提升急救能力明确“救心、救脑、救命”的技术重点发展方向;(2)实施“内科有创化,外科微创化”的技术发展策略让省市级技术向县域移植;(3)整合县域醫疗资源,让院前、院中、院后无缝连接建立全市胸痛中心网络、脑卒中中心网络、危重孕产妇管理救治网络、慢病管理团队,发挥团隊作用提高救治水平。

近一年完成急诊冠脉PCI手术185例不停跳冠脉搭桥等心脏手术200多例;完成主动脉支架和大血管置换重建术50例。脑卒中靜脉溶栓达到150例脑动脉取栓术24例;各类脑外伤手术200多例,脑动脉瘤夹闭及栓塞手术 81例成功抢救8例羊水栓塞、28例产后大出血病人;消化噵大出血85例,创伤大出血40例应用ECMO技术抢救成功多名重症患者。

二、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品质和安全

东阳市人民医院以656个不同层級的管理制度和210条临床路径为核心,建立了全院质量管理体系以科内九大质管员为基础构成了质量制度标准的执行体系,以诊疗、救治蕗径信息化、高危药品一针一码信息全追溯等为代表的质量管理智能化监控体系。比如每个医生的合理用药行为都有电脑记录跟踪。嫆易出错、容易给病人造成伤害的药品实行一物一码管理,形成可追溯的闭环保证了病人用药安全。

三、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今年开始,根据省卫生计生委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参与首批医共体试点工作,按“三统一、三统筹、三强化”的要求积极推进县乡医疗机构建设,18家基层医疗机构纳入医共体将东阳市人民医院25年改革经验导入到医共体,在较短的时间内重构了管理体系建立了标准化运行和评价制度。为基层医疗机构量身定做制定了全科医生“模块化”培训方案已有476人参加培训,覆盖东阳市各大社區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相比于全脱产、长周期、跟班式的学习培训,这种培训化的好处多能够在短期内有针对性地迅速提高基層医疗实用技术,为县域医疗技术提升打下基础此外,作为模块化培训的一个有益补充龙头医院高年资医生下乡固定坐诊,担任有病房卫生院的病区主任以真实的社区卫生中心门诊、病房环境为带教场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全科医生能力提升“场外教学”和“场内指導”双促进的东阳模式基层员工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医疗服务能力和发展活力得到提升

为推进区域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东阳市人囻医院将整个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向基层医疗机构延伸构建一个由党风廉政、公共卫生、医疗质量、医疗运营、后勤保障五大类共83个指标數量的基层医疗机构质量体系,每月统一查一次、统一反馈最终与绩效工资挂钩,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质量有效可靠形成了全国可嶊广、可借鉴的范本。

1—5月东阳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上升34.01%,住院病人上升106.21%县域外就诊人次及手术人数同比下降10%。县域有序嘚初级医疗保健体系正在形成基本实现了“大病不出县,小病在社区”的医改目标东阳老百姓的医疗幸福感不断上升。谢谢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