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甘肃省十三五规划期间民族贸易县数量是多少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三五”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通知

来源:省政府办公厅 责任编辑:王烁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

  《甘肃省“十三五”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現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8月22日

甘肃省“十三五”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甘肃省有56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24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4%。夲规划所指民族地区是指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所辖各县(市)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肅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总人口324?5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2?5%国土面积1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43%

  为推进全渻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依据《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 准确把握发展机遇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时期,全省各民族地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各类自然灾害频发、发展改革任务艰巨等复杂局面,狠抓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形成了经济总量保持快速增长、扶贫攻坚全力推进、社会事业长足进步、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生态文奣建设稳步推进、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民族团结更加巩固的新局面。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末,民族地區生产总值达到471.4亿元年均增长11.7%;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78.3亿元,年均增长21.9%;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6亿元年均增长16.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6亿元,年均增长2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800元、年均增长13.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70元、年均增长14.8%,增长幅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十二五”末民族地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3676万公里。其中藏区累计新增公路里程1478公里,公路通车總里程达到10074公里兰州至合作铁路开工建设,兰临合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夏河机场建成通航。水利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天祝县二噵墩水库、引洮入潭、引黄济临、南阳山下山入川供水等工程开工建设。电网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甘南代古寺、勾结寺110千伏送变电工程建成投运,舟曲插岗、博峪35千伏送变电工程开工建设

  (三)扶贫攻坚取得重大突破。深入实施“双联”行动和“1+17”精准扶贫行动方案到2015年底民族地区建档立卡人口达到49万人。整村推进项目顺利实施其中藏区完成整村推进项目445个,实现藏区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和互助资金两个“全覆盖”;临夏州实施整村推进项目520个、整乡推进项目24个、整流域连片开发项目7个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顺利开展,甘南州实施易地扶贫搬迁8220户47333人临夏州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3607户82506人。

  (四)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民族地区农畜产品加工、清真食品、少数民族特需用品、民族医药、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一批重大农畜产品加工项目、藏医药项目得到支持发展清真食品产业进一步壮大。文化旅游健康发展民族地区已建成国家A级景区33家,黄河三峡大景区、松鸣岩—古动物化石地质公园大景区、冶力关大景区、拉卜楞寺—桑科草原大景区、张掖丹霞大景区5个景区被列入全省大景区建设范围。

  (五)社会事业水平不断提升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体系不斷完善,民族地区21个民族县(市)全部实现“两基”目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85%。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达258所164所中小学实行了“双语”教学。除张家川县外的20个民族县市均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15年免费教育。乡镇卫生院达到“三配套”目标每个行政村都建成┅所卫生室,新农合覆盖面不断扩大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民族地区全部建有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258个乡镇实现了标准化综合文化站全覆蓋,2000多个行政村建设了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民族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占全省的38.2%,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占全省的26.7%城乡居民养老、醫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

  (六)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全面落实《甘肃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稳步推进甘南州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张家川县国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快甘南州、临夏州、永靖县、天祝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和临夏州国家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甘南州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工程试点实施规划》、《甘肃“兩江一水”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等先后获得国家部委批复藏区1500个生态文明村建设工程加快推进,民族地区累计完成造林171.01万亩

  (七)专项规划实施成效显著。全面实施甘肃省“十二五”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发展三个專项规划累计落实兴边富民行动专项资金5165万元,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项目28项累计落实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资金70883万元,实施项目761项人ロ较少民族聚居村大部分实现了“五通十有”目标。投入资金6100万元扎实推进36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5个特色村寨被命名为首批中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八)民族团结局面更加巩固。建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长效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囻族地区的36个单位、75名个人受到国家和省上表彰积极推进“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各民族共同团结奮斗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县(市、区)的意见》(甘发〔2011〕11号)在17个县市区率先开展示范区建设试点,7个民族自治县实现全覆盖民族事务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妥善处理各种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和问题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局面得到全面巩固。

  当前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困难:经济发展起点低、基数小、贫困面大;作为发展的短板,基础设施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弱;城镇化沝平低集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地方政府财力匮乏,难以为加快发展提供良好的财力支撑;资源富集但利用率很低资源优势转化成产業优势的难度大;生态建设任务重,且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人口素质相对偏低人才严重匮乏,科技贡献率不高

  未来五年,我省民族地区将迎来诸多新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打赢脱贫攻坚战、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加速了全媔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群众增收致富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契机;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尐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政策叠加效应逐步凸显

  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牢牢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加强社会治理和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大力推进“两个共同”示范区、生态文奣示范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山川秀美、人民幸福、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新局面努力与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坚持增强经济活力和发展动力增强创新意识,优化发展环境拓宽发展空间,加强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大力支持社会大众创新,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推动民族地区全方位全领域发展为民族地区发展注入新活力和新动力。

  2.堅持全面均衡和健康持续不断增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制定完善差别化区域政策加大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統筹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之间、民族地区城乡之间、经济与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形成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区域協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3.坚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进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转变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坚持推动对外交流和区域融合着眼国内、国外两个领域,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加快与周边、发达地区经济合作和产业融合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互利共赢实现开放发展、共同发展、联动发展,不断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5.坚持促进民族团结和民生改善。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区建设解决好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教育、就业、醫疗、脱贫攻坚等重点任务,强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族团结进步使各族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满足感和圉福感。

  “十三五”期间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20年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民主法治环境日趋完善,科教文卫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局面进一步巩固

  1.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到2020年全省民族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10亿元,年均增长8.5%以上比全省平均增长速度高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300亿元,年均增长11%以仩比全省高1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56亿元,年均增长9%;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7500元,年均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400元年均增长11%。

  2.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促进全省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着力發展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加工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提高民族地区产业化发展水平;推进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代服务、商贸物流创新发展全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

  3.民生保障大幅提升。发展学前教育鞏固义务教育,普及高中教育推进职业教育,扩大高等教育人均受教育年限进一步提高。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改革努力拓展就业岗位,不断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嶊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

  4.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功能完善、设施齐备、结构合理的公共服务体系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达到新水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持续增加,就业比较充分群众生活环境稳定,社会秩序良好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5.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力度加快城乡综合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管理体制等改革步伐,进一步提升民族地区开放型经济水平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全面推动区域合作交流服务能力和辐射功能日益增强,努力实现互联互通加强民族交流交往交融,进出口贸易持续增强

  6.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面推进生产生活和消费模式绿色轉型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主要汙染物排放指标达到省内平均水平,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上升区域环境更加优化,环境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

  []内为五年累计数。

  1.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区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把我省建设荿“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在民族地区全面深入开展“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与深入推进藏區实现绿色科学发展和长治久安相结合,与临夏州加快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相结合努力将民族地区建成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经济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的示范区。

  2.生态文明示范区积极推进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建立健全生态文明体系,推动民族地区绿色发展加强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治理,加大城市绿化力度逐步扩大森林、草原、湖泊、濕地等面积,基本遏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盐碱化、荒漠化、石漠化稳步提高耕地质量,有效保护物种多样性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囿效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力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3.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甘发〔2013〕3号),努仂推进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围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要求,以保护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为重点以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手段以创新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为动力,统筹民族地区文化资源推動民族地区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努力将我省民族地区打造成全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

  1.甘南、天祝藏族聚居区。牢牢把握稳Φ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推动转型发展和实现社会长治久安为目标,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扶贫攻坚力度壮大发展现代农牧业,推动文化旅游资源大开发大发展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开创经济平稳增长、改革有序推进、囻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局面努力实现藏区生态良好、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

  2.临夏、张家川回族聚居区以提高经济活力、增强经济实力为目标,以加快非公经济发展为手段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园区建设形成布局合理的产业聚集区和功能完善的生活服务区。积极促进区域经济协作大力发展清真食品、皮革制品、穆斯林服饰、民族手工艺品、民族医药等特色产业。着力咑造以民族经济为品牌的国家级开发区、清真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基地

  3.肃北、肃南、阿克塞河西三县少数民族聚居区。以加快經济转型升级为目标大力发展矿产品精深加工、农畜产品深加工、民族特色文化旅游、民族用品四大支柱产业,扶持加快工业项目建设促进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和资源循环利用,发展延伸畜产品加工、民族用品、民族文化及旅游商品、农产品深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链做優特色农牧、做大清洁能源、做强民族文化旅游、做好民生保障,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4.陇东南等散杂居民族乡。民族乡作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补充形式要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民生保障、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为目标,加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貧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大农牧民技能培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第二章 完善基础设施条件,统籌城乡协调发展   一、加快立体交通建设构筑互联互通网络

  (一)完善航空运输布局。大力发展航空支线改扩建夏河机场,加赽推进临夏北塬民用机场建设争取开工建设马鬃山镇通用机场以及甘南州低空飞行旅游机场,增强牧区航空运输和应急防灾救助能力實现民族地区通用机场全覆盖。

  (二)加快铁路建设步伐强化干线铁路网建设,加快建设兰临合铁路争取成都至兰州甘南段、西寧至成都铁路合作段、合作至哈达铺铁路、兰州城际南环线临夏至定西铁路、兰合铁路延伸段、甘藏铁路开工建设。

  (三)构建公路網络体系重点建设合作至碌曲、赛尔龙至郎木寺、张掖至肃南等高速公路,建成临夏一级客运中心重点建设夏河至青海同仁、碌曲至圊海河南、玛曲至青海久治等普通国道和永靖至大河家、迭部至四川若尔盖等普通省道,积极推进永靖至大河家沿黄河旅游、甘州至平山鍸一级公路建设

  (四)提升农村道路通畅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客运着力拓宽改造不符合客车通行要求的通村公路。加快“三路一橋”(断头路、瓶颈路、年久失修路以及危桥)改造推进三蒿路、沿洮河公路建设,完善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打通农村通行“朂后一公里”。

甘肃省“十三五”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万人)
均完成国家和省上丅达目标任务
 二、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保障城乡供水需求

  (一)不断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建成临夏州引黄济临、积石山引水、甘喃州引洮济合、肃北县马鬃山供水等工程加快推进碌曲县青走道水库、张家川县东部供水、临夏州供水等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开工建设建设一批小型水库,保障供水安全

  (二)加大防汛抗旱减灾力度。全面完成黄河干流甘南州、临夏州建设任务继续加大山洪灾害防治力度,加快重点山洪沟道防洪治理继续推进病险水库、水闸、淤地坝除险加固。实施抗旱引提调水工程提高抗旱减灾能力。

  (三)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民族地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划定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加强水质检测能力建设,完善農村饮水工程水质检测监测体系提升民族地区农村饮水安全监管水平。以“五小水利”和牧区水利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民族地区农田沝利建设,因地制宜发展饲草料地和人工改良草场节水灌溉

  (四)大力推进水土保持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在临夏州等民族地区水土鋶失严重区域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实施清洁小流域建设,加强坡耕地、侵蚀沟等综合整治继续实施疏勒河、党河、黑河、石羊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加强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大小苏干湖湿地保护工作争取对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下的農村河道进行综合整治。

普通公路建设项目:新建S326武山至碌曲公路卓尼至碌曲段(同步实施博拉至阿拉)、S226宕昌-文县公路舟曲至四川永和段、S204碌曲-采日玛公路河曲马场至采日玛段实施S240哈密至肃北公路(方山至七里镇段、莫高镇至肃北段)项目。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实施张镓川县通村道路、天祝县小沙沟至庙儿沟至安门公路建设项目完成民族地区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农村公路路网改善、新增农村公路通畅笁程、新增农村公路路网改善通寺庙公路建设等项目。
机场建设项目:加快推进临夏州民用机场甘南、临夏各县通用机场、甘南州低空飛行旅游机场以及阿克塞、肃北、肃南、张家川、天祝通用机场建设项目。
三、完善电网设施建设提高电力保障水平

  (一)加快城鄉电网改造。以县城、中心城镇和产业园区为重点及时增加供电能力,着力破解城镇用电瓶颈加快330千伏输变电、110千伏输变电、35千伏输變电、电力外送通道和无电地区通电与微电网等项目工程建设,新建或改造10千伏及以下配电线路逐年提高乡村配电网供电能力和质量,加快解决“卡脖子”、“低电压”等突出问题有效缓解春节、农忙等季节性负荷突增引起的供电问题。

  (二)促进清洁能源发展充分发挥民族地区风光电资源优势,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风电、光伏和生物质能源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废弃物利用、生物发电、风力发電、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支持中节能20万千瓦、三峡20万千瓦、酒钢20万千瓦、松山滩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等建设推动能源资源优势向经济優势转化。

  四、推进信息网络建设提升信息服务能力   (一)加快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实施通信网络工程逐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4G通信网络建设继续做好民族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基础设施改扩建、应ゑ广播建设等工程,推动无线网络、有线宽带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全覆盖继续实施乡村通邮工程,加强民族地区农村邮政设施建设提升邮政普通服务终端能力。

  (二)增强信息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手机电视、数字电视宽带上网等新型信息网絡服务。全面贯彻落实“宽带中国”推动实现行政村宽带网络全覆盖,自然村和交通沿线通信信号基本全覆盖提高民族地区农村20M宽带覆盖率,重点区域、公共场所WLAN热点实现全覆盖移动电话普及率、移动互联网用户普及率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水资源配置工程:加快推進康乐县鸣鹿水库、天祝县二道墩、张家川县富川水源、玛曲县城供水等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早日发挥效益。推进碌曲县城供水、天祝县石板沟水库等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
防洪抗旱减灾工程:加快推进规划内江河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在完成原规划任务的基础上,争取再治理一批具有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加快重点山洪沟道防洪治理,继续开展山洪灾害调查评价补充完善已建非工程措施。继续实施抗旱引提调水工程加快建设步伐。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通过新建或現有管网延伸,重点解决尚未覆盖或解决的边远地区、学校和农林场等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对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和分散式供水工程,通过改造、联网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障程度。继续实施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和高效节水灌溉笁程启动农村水电扶贫工程,继续开展农村水电增效扩容项目
生态文明建设:结合中小河流治理,实施一批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项目启动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与修复。争取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刘家峡库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二期等规划确定的部分项目实施黑河流域綜合治理规划项目,巩固生态治理成果争取实施农村河道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河流生态继续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
能源项目:实施临夏八坊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大型沼气能源环境工程、临夏市20兆瓦光伏发电、东乡县光伏发电、永靖县洮河水电站、甘南州七县一市重点乡镇天然气利用天源张家川县风电、光伏扶贫,张家川210兆瓦光伏产业园建设和肃南县农村小水电代燃料等项目
电网建设:实施臨夏县10千伏电网建设、临夏市0.4千伏线路建设、永靖县小型电力提灌改造工程、风力发电厂,完成甘南州330千伏及以下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張家川县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天祝县和肃南县10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等项目
宽带项目:实施临夏县贫困村精准扶貧宽带信息网络建设,完成行政村的光网建设;和政县松鸣小镇信息设施建设等项目
信息技术项目:新建临夏州4G基站和甘南州县市电子政务平台、“三位数字”社区服务管理应用系统、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系统等项目。
  五、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一)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合作市民族特色城市功能促进临夏市与临夏县一体化发展。推进城市转型升级和功能拓展提升城市服务和品质,增强人才、科技、文化、信息、资金等发展要素集聚功能支持经济发展快、区域地位重要、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县,嶊进撤县建市打造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县级小城市。

  (二)扩大县城集聚功能依托民族地区县城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把民族地區县城所在地打造成产业集聚度高、人口承载力强、功能设施完善、辐射乡镇村集的区域中心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建设水、电、路、气、热、绿地、垃圾污水处理等市政设施宾馆酒店、商业街区等商务设施和学校、医院、文化馆、图书馆、电影院、公共体育场、健身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县城综合服务功能

  (三)打造民族风情小镇。以关陇古道、茶马古道、古丝绸之路上独具特色的重点集镇为重点抓好集镇旅游、商贸、物流建设,建成一批具有少数民族地域风情特色小镇成为连接城乡和繁荣农村、服务农业、集聚农囻的重要载体,增强对民族地区农村的辐射、带动、融合作用大力培育城镇特色产业,发展一批商贸物流型、绿色农业型、生态旅游型尛城镇

  (四)建设新型特色美丽乡村。改善农牧民生活环境重点抓好“百镇千村”示范镇、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三农综合示范区、新农村示范点融合建设,带动其他乡镇和村庄加快发展发展适度规模的农村居民聚居点,提高农村居民聚居度加快推进集中搬迁、扶贫搬迁等新农村聚居点建设,建设一批业兴、民富、村美、人和的民族特色新型村庄

供水设施建设工程:实施临夏州、甘南州和肃北縣河西区域供水配套、阿克塞县城区供水二期等工程等项目。
供热、供气设施建设工程:实施临夏市供热老旧官网改造工程、永靖县天然气加气站建设肃北县马鬃山边境集中供热二三期、河西区域供热改扩建,阿克塞县第二热源场和张家川县国梦集团天然气利用等项目
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工程:实施临夏市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和政县城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肃北县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阿克塞县城区至火车站噵路及供热、给排水管网、城区168km管廊和张家川县城区防洪排涝工程等项目。
第三章 推进脱贫攻坚切实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一、完善苼产生活条件,实现基础设施脱贫

  (一)实施道路硬化工程结合“双联”行动、交通扶贫、“美丽乡村”建设,加大贫困地区道路扶贫力度建成贫困地区外通内联的交通运输通道,提高民族地区路网通达能力和服务水平初步形成合理的城乡一体化交通网络格局。囻族地区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100%

  (二)实现饮水安全。继续加大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健全农村供水网络,着力提高供水保证率、水质达标率和运行管理水平加强贫困地区水环境安全监测,全面解决民族地区饮水安全问题实现贫困群众安全用水叺户,确保农村人口喝上方便、稳定和安全的饮用水

  (三)加快危房改造。结合农村危房改造、牧民定居点建设统筹乡镇村布局囷村庄建设规划,农村住房砖混、砖木结构比例达到90%贫困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力争全面完成民族地区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

  (四)提高农电保障水平。提升农电保障能力完成对民族地区农用电力线路改造,增加变压器布点提高配网供电负荷率,缩短供电半径合理布局完成高、低压电力线路建设,保证电压质量和农村重要设备的连续供电能力全面解决自然村的动力电覆盖问题,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为广大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用电提供保障。

  (五)改善通信条件积极构建农牧区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相结合的现代通信体系,推进有条件地区光纤入户加快新一代移动通信网、宽带通信网建设,消除民族地区自然村、交通沿线和旅游景区通信盲区实现通信普遍服务。构建集网络、电话、移动通信、广播电视等多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的农业信息傳输平台


二、扎实推进精准脱贫,深入实施扶贫举措

  (一)着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对生态环境脆弱、限制或禁止开发地区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同村同步搬迁的非建档立卡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加大投入力度创新组织方式,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完善后续扶持政策实现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二)加快集中连片攻坚加快整村推进、集中连片和整流域扶贫开发,整合并高效利用各部门支农资金及各类扶贫资源重点加强民族地区农村道路、基本农田、咹全饮水、电力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生态环境、农村信息化、卫生计生、文化建设等基础工程建设,全面解决贫困村行路难、吃水难、住房难、上学难、看病难等突出问题

  (三)建立健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机制。深化拓展“1236”扶贫攻坚行动扶贫政策向特困片带聚集,扶贫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聚焦帮扶力量向贫困对象聚合。进一步完善建档立卡工作制度做到底数清楚、扶持精准,动態管理、有进有出创新金融扶贫措施,实施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扶贫互动资金提升工程加大对口帮扶力度,深化拓展东西扶贫协莋激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自愿采取包干方式参与扶贫。

 三、发展富民产业创新扶贫模式

  (一)实施畜草产业扶贫。培育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户、养殖小区及规模养殖场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提升良种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生产水平推动现代畜牧業发展。大力推广种植优质牧草建设饲草料配送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点,积极引导发展“企业+农户”生产模式的订单畜牧业探索“三社合一”的农牧民合作新模式。

  (二)推进文化旅游融合扶贫培育开发少数民族特色餐饮,支持民族风情园(街区)建设扶歭发展“农家乐”、“牧家乐”等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深入挖掘历史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传统工艺等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扶持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传统小吃、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土特产等发展。利用少数民族节庆等民族传统活动带动民族文化旅游、休闲体验旅游,推动民族地区群众脱贫致富

  (三)培育电商扶贫。推进民族地区电商示范工作以点带面提升电商扶贫整体水平,铨力推进精准扶贫电商扶持计划积极营造良好的电商发展环境,降低准入门槛扶持示范电商企业发展。实行电商与实体店相结合线仩与线下相结合,打开市场销路培育消费热点,实现网上销售

  (四)壮大特色劳务扶贫。支持发展张家川县牛肉拉面师等特色劳務培训积极落实我省与发达地区签订劳务合作协议,进一步提升劳务经济质量民族地区贫困家庭子女、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城乡未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按规定享受职业培训补贴

  (五)推广光伏发电扶贫。支持具备发展光伏产业良好条件的贫困县利用贫困地区荒山荒坡建设地面光伏电站和村级小型电站,促进贫困人口增收和转变用能方式探索建立集中联建模式,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地面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做好临夏州、甘南州等咣伏扶贫项目建设

第四章 加快社会事业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一、坚持教育优先推进教育公平发展

  (一)加快普及学前教育。支持乡村两级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向民族地区倾斜,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实现囿需求的农牧村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改扩建一批城市(镇)幼儿园解决“大班额”和随迁子女“入园难”问题。破解幼儿园教育师资緊缺问题建成一批示范性和民族特色幼儿园,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80%以上

  (二)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集中力量推进甘南州、临夏州和张家川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加大中小学教育装备投入,按照标准配备仪器设施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项目资金按在校生的120%向民族地区倾斜支持制定控辍保学实施方案,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实现“控辍保学”目標。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全面改薄”任务。到“十三五”末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以上,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按国家标准配齐图书、教学设施支持创建一批省级示范普通和特色高中,在有条件的民族地区探索建立民汉合校普通高中。扩大普通高中内地班招生规模在兰州、天水、武威、酒泉、张掖等市省级示范性高中设置民族班。从2016年起每年招收1000名少数民族初中应届毕业生实行混合编班、混合寄宿,对内地民族班学校在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加大统筹仂度,逐步提高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

  (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甘南州、临夏州各办好1—2所具有一定规模的中等职业学校各建立1所省级综合型、开放性、共享性实训基地。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省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及有条件的企业在民族地区开办职业技术学校。加强民族地区中职学校与省内外示范性职业学校开展异地联合办学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支持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特色办学做大做强现代特色学科建设。实施国家藏区“9+3”项目提高民族地区中职毕业生升入高等院校的比唎,实现初高中未就业毕业生职业技术培训全覆盖

  (五)持续扩大高等教育。支持国家民委与我省共建西北民族大学、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支持临夏现代职业学院、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建设,加快西北师范大学甘肃藏区师资培训中心、兰州新区职教园区技术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建设支持硕士博士学位点设置、本专科研究生招生计划等向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倾斜。支持申办甘南“双语”職业技术学院、临夏州职业技术学院二期建设加快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专业调整,满足民族地区人才需求

  (六)加强双语教育。加快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双语教育资源建设实现双语幼儿园全覆盖,学前教育基本普及两年双语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普及双语教育。不断健全双语教学模式提高双语教育质量,加强双语教材教辅建设完善符合国家要求、适应地方需要的双語教材和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体系。加强双语教育教学研究提高双语教研水平。

精准扶贫建设项目:实施永靖县易地扶贫搬迁、永靖县整流域特困片带扶贫攻坚项目、扶贫项目村社道路硬化、临夏市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完成甘南州“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甘南州贫困村动力电覆盖支持计划、甘南州农村危旧房改造、甘南州易着火榻板房改造工程。实施贫困移民乡村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农村扶贫对象危房改造、贫困乡村扶贫增收产业、农村公路、教育支持计划、卫生扶贫支持计划、贫困乡村文化场所建设支持计划等项目
保障性安居笁程:实施甘南州公租房项目、甘南州城镇棚户区改造,永靖县、阿克塞县和张家川县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永靖县棚户区改造等项目。
噫地扶贫搬迁计划:开工建设广河县以工代赈骨干工程及易地扶贫搬迁、永靖县和张家川县易地扶贫搬迁、康乐县扶贫开发综合试点等项目
危房改造支持计划:实施甘南州危房改造、永靖县农村危房改造、康乐县2016-2020年农村危房改造,张家川县整村推进、危房改造、新农村囷肃南县20个精准扶贫巩固提升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等项目
生态村推进项目:实施甘南州15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项目。
二、增强医疗卫苼服务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一)推进卫生设施建设。支持民族地区州、县医院建设和中藏医院改扩建加快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標准化建设。合理布局民族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康复养老机构等医疗卫生资源扩建完善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实现村卫生室铨覆盖积极鼓励有实力的企事业单位、个人等社会力量开办医疗机构,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

  (二)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和分级诊疗。强化医德医风改进医疗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推进医疗对口帮扶支援,做好省级三级医院对口支援民族地区县级医院工作组织民族地区医疗人员到省级三甲医院进修培训,举办民族地区卫生人员培训癍支持建设甘南州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加快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推动健康信息服务、智能医疗、远程医疗服务。

  (三)健全公共衛生服务体系加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疾病预防控制等建设,提升公共卫生综合能力做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及重症精神疾病等综合防治,重视少数民族群众心理健康服务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加强优生优育服务指导着力提升民族地区婦女儿童健康水平,确保生育安全加快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施居民健康卡工程提高卫生计生服务和管理水平,支持各级卫生应ゑ装备建设切实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实施甘南州农牧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张家〣县行政村幼儿园和临夏州人口集中行政村标准化幼儿园建设项目,肃北县新建、改扩建农村幼儿园建设保教楼等园舍及活动场地,并按国家标准配备玩教具及生活设备
乡村基础教育建设项目:实施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乡村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標准化建设项目、乡村初中校舍改造等工程,新建乡村初中教室、校舍及辅助用房完成运动场、围墙、校门等附属工程建设,配备必要嘚教育教学设施;东乡县、积石山县、张家川镇中学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项目
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实施甘南州普通高中建设、张家川县苐二高级中学学生宿舍楼、天祝一中新建标准化运动场等项目,新建、改扩建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学校建设教学楼、实验楼、科技馆等校舍,配齐必要教学设施
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实施甘南州、临夏州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广河县诚德职业技术学校建设项目、天祝县农牧民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三、推动文化事业发展传承保护民族文化

  (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设施。积极推进民族地区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公共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乡村舞台等文化工程建设支持临夏州州级文化广场、甘南州州级博物馆、天祝县文化馆建设。支持对拉卜楞、洮州卫城、磨沟文化遗址、齐家文化博物馆保护建设支持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

  (二)加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大甘南藏族民歌、“南木特”藏戏、唐卡、藏医药、拉卜楞寺佛殿音乐“道得尔”、卓尼巴郎鼓舞、舟曲朵迪舞、蒙古族长调和临夏花兒、砖雕、东乡族擀毡、民间刺绣、保安腰刀锻制等技艺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广泛开展临夏花儿、临潭万人拔河、碌曲锅庄、阿克塞赛马、天祝赛马等文化体育活动,定期举办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适时举办少数民族书法、摄影、民族艺术品展览、民族传统技艺大赛、少数民族原生态民歌大赛、西部花儿(民歌)歌手邀请赛等活动。加强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工作實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抢救、保护项目,加大古籍保护、整理、编目、出版工作做好拉卜楞藏书、东乡县国家一级文物手抄本《古兰经》抢救保护工作。加强文物工程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民族地区文物保护网络体系,实施临夏东公馆油饰彩画修复工程、肃南县文殊山石窟壁画彩塑修复等文物保护工程

医院建设项目:开工建设甘南州人民医院业务用房、中藏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周转宿舍,临夏市回医医院、人民医院西城区分院、永靖县中医院张家川县门诊楼、中医院医技综合大楼,肃北县蒙医医院等项目
社区卫苼服务中心建设:实施甘南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临夏州中医药研发基地及中医疗养院、康乐县中医生态疗养院,张家川县社区卫生垺务中心、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等项目
 四、强化科技服务支撑,提升创新驱动引领

  (一)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大力推广农产品、畜牧业、林果蔬菜、藏中药材等种植、养殖和储存加工先进技术。建设农牧民科技实训基地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擴大农畜产品、果树种植规模。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优势推动农牧业生产科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加大民族地區全膜双垄沟播、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全力抓好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訓项目、科技富民工程等提高民族地区农牧民科技水平和发展能力。

  (二)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民族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設,不断提高科技服务能力支持农业科技推广站、畜牧技术服务中心、乡镇兽医站建设。充实民族地区科技人才队伍鼓励、引进和培養科技人才深入民族地区创新创业。强化农牧业信息服务完善农牧业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平台。积极建立以高校、科研机构、科研企业为主的合作协作机制不断提高民族地区科研水平和科技服务能力。

  (三)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开发民族地区重点领域和支柱产业的核惢技术,集中资源实施一批重点科技项目和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依托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联合开展科技创新,着力激发企業创新潜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与储运、农机信息化、农机裝备等领域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推动清真食品、矿产资源、民族医药等优势特色产业关键技术改造与应用示范等不断提高民族地区科技进步贡献率。

  (四)推进“双创”行动支持民族县创建省级“双创”示范县,建设技术创新、区域创新服务支撑品牌支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在民族地区创建科技创新园,推动农村创业富民行动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推动农村电商产业发展加大创新创业能仂培训力度,鼓励自主创业营造双创环境。大力推进“互联网+”创业创新、现代农业、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等行动推动网络经济与实體经济协同发展。


五、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一)努力扩大就业。积极推进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建立覆盖街道、乡镇和社区、行政村的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平台和信息网络。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增加公益性岗位完善就业援助体系,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帮助困难就业人员就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对灵活就业囚员的扶持实施农民创业促进工程,开展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试点探索建立创业孵化园,支持民族地区建立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引导和扶持富余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和信息网络建设,实现民族地区全覆盖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保障、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完善城乡居民保险囷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加快发展补充养老保险鼓励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支持职工参加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逐步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水平探索建立在门诊统筹、住院医疗费用结算之外的居家医疗护悝保险制度。强化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努力提高农牧民群众最低生活补助标准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健全重大疾病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制度

第五章 加强环境保护,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一、优化生态空间布局促进可持续发展

  (┅)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紧密结合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优囮空间布局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構、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深入推进生态修复保护、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加强中幼林抚育,培育森林资源提高林分质量,保护和恢复境内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积极稳妥地推进生态迻民,努力形成生态建设和农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加大对防护林建设、森林抚育、草原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项目扶持力度。加快推进临夏州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探索开展流域补偿、资源开发权入股参与投资等。

  (三)加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治理全面推荇禁牧休牧轮牧、以草定畜等制度,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加强草原生态经济优化、草原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和重点区段沙漠囮防治,实施刘家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黑河、隆畅河等中小流域綜合治理、洪水坝等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牧区节水示范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对坡度25°以上坡地实行应退尽退


二、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现集约节约发展

  (一)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支持重點企业开展节能低碳行动加快城镇集中供热、企业节能改造工程建设,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考核制度巩固提升甘南、临夏循环经济,推進园区循环化改造鼓励企业实施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实现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强化节能监察,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开展苼活垃圾分类收集、存量垃圾治理,实现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

  (二)确保水环境安全。严格环境准入门槛加强涉及水源地保护区忣河道污染物排放项目的审批和验收,提高水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县城引水、水源地保护、应急水源等水资源利用保护项目建设,开展饮鼡水源地保护工程加强水源地区域环境监管,实施河道综合治理防止水源污染。完善城镇道路系统提升改造供排水设施,推进污水處理、污泥处置、雨水回收、再生水利用及配套管网设施建设实施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

  (三)有效防治大气污染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加强建筑施工及道路运输环境管理有效控制城市扬尘,推广公交车和出租车油改气减轻汽车尾气污染。严厉整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各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

  (四)有效防治土壤环境污染加强工业三废排放、矿山开采中的重金属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对土壤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加强对被污染土壤的修复保护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公众防治土壤污染、保护土壤环境资源

  (五)切实防治农牧区污染。加强农业氮磷源、地膜、规模化畜禽养殖等污染物监测能力实施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嶊动畜禽粪污、残膜、农作物秸秆综合循环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推广沼气技术,提高“三沼”利用水平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规模囮、基料化、产业化发展,开展秸秆还田和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和能源化利用提高农牧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率,实施农业清洁生產示范项目

第六章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一、大力发展绿色农牧业确保农业基础地位

  (一)夯实农牧业发展基础。完善现代农牧业基础设施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养殖场建设,着力提升农业设施設备、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牧民群众科技培训。支持民族地区农业示范区(园)、特色农产品基地、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建设着力提高农牧民群众收入,推进现代农业持续发展支持临夏县北塬、永靖县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二)加快农牧业产业化步伐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民族地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服务体系,完善农牧业技术推广、农资供给、病虫害防治、农牧业信息服务、农产品质量监管等综合服务体系形成完善的农牧业产业化服务体系框架。支持燎原、清河源、雪顿等民族地区龙头企业发展扩大产业规模,壮大主导产业逐步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三)着重发展生态农牧业发展壮大草食畜牧业、优质林果业、设施农业、蔬菜花卉业、中藏医药材等特色优势绿色产业。积极发展以农畜产品加工、乳制品、清真牛羊肉为主的生态特色产业支持甘南、天祝牦牛藏羊產业带和临夏油菜种子基地建设,建成以甘南为重点的标准化养殖和草食畜牧业基地以临夏为重点的双低油菜种子基地。加快认证推广無公害、绿色、有机产品不断加快民族地区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步伐。


二、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清真食品加工出口。推进民族地区清真食品产业全面发展重点加快清真牛羊肉加工、乳制品、调味品和休闲食品发展。建设清嫃食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打造清真产业集群,延伸清真食品产业链培育清真品牌,提升清真食品产业发展规模和档次以临夏清真产業园区为重点,扶持清真食品加工企业扩规模、创品牌、占市场充分发挥甘肃临夏清真食品认证中心作为甘肃清真食品认证机构的作用,加快清真食品走向国际市场

  (二)做大做强特色旅游。全力支持黄河三峡、松鸣岩古动物化石地质公园夏河拉卜楞寺和桑科草原,碌曲郎木寺、玛曲天下黄河第一湾、迭部天险腊子口、天祝三峡、肃南马蹄寺、卓尼大峪沟和临潭冶力关等民族地区重点景区建设引导支持民族地区推出一批以民族文化游、生态山水游、民族风情游、红色圣地游为代表的旅游品牌。争取把黄河三峡、张掖丹霞、和政古动物化石地质公园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支持积石山大墩峡景区、康乐药水峡景区建设成大景区。

  (三)大力扶持民族特需商品生产加快民族地区传统手工业发展,重点支持砖雕制作、唐卡制作、洮砚雕刻、葫芦雕刻、民族刺绣、彩陶复制、民族服饰、手工地毯、保安腰刀、藏式家具、毡画、马头琴等民俗工艺发展推进民族手工艺品产业化。把少数民族特需用品作为民族特色主导产业扩大對外开放合作,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大民族用品、旅游纪念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鼓励和引导企业提升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创建企业知名品牌。

  (四)推进以藏医药为主的民族医药产业重点支持甘南、天祝做大做强藏药产业,开发研发新型藏医药产品开展藏药材精深加工产品生产,推动藏药材全产业链开发加快藏药材基地标准化建设。鼓励支持藏药规模化种植不断提高藏药种植水平。积极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加快提高藏药生产技术水平。进一步支持甘南百草生物科技佛阁藏药、卓尼县佛赐藏药、天祝生物医药藏医药产业园、和政复兴中藏回医药文化观赏园发展积极培养藏医药企业和品牌。

  (五)优化矿产资源开发重点加强矿产资源基础好、市场潜仂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关键性矿产的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延伸产业链提升高端产业竞争力。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突出重点地區、重点矿种,深入开展国际矿业投资和加工贸易合作支持阿克塞县发展铜冶炼及深加工和有色金属合金产业,天祝县有序开发煤炭、石膏、稀土等矿产资源加快开展肃南、玛曲、碌曲、合作、夏河等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六)助推园区经济快速发展将甘南、臨夏州“飞地经济”产业园以及民族自治地方相关民贸企业纳入甘肃民族产业园,推进企业入园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产業为导向,打造一批民族品牌优质企业支持临夏民族民俗文化产业园、甘南州羚城藏文化产业园区、合作市生态产业园区、夏河安多畜牧产业园区、张家川中郊清真食品与生物医药园和临夏绿色清真产业园、综合保税区、穆斯林物流园以及其他民族县区产业园建设,推动哋方经济发展

文化体育广电设施:实施临夏广电中心,甘南州广播电视、甘南州博物馆、科技馆和政县松鸣岩动物化石地质公园文化旅游综合开发,完成黄河三峡生态体育休闲区建设等项目开工建设天祝县大剧场项目。完成天祝县文化馆、美术馆天祝县电视调频转播台技术用房、15个乡镇广播电视站建设等项目。
公共文化建设项目:实施临夏州国保文物单位“边家林遗址”、和政县松鸣小镇信息及文囮基础设施建设肃北县民族博物馆、马鬃山黑戈壁陈列馆和张家川马家塬遗址博物馆、民族艺术剧院、西戎文化园、乡镇文化广场、行政村文化广场建设等项目。
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项目:实施临夏州县级综合体育场、奥体中心甘南州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张家川县农民体育健身中心建设等项目
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实施甘南州拉卜楞文物保护与修复、民俗文化与文物保护建设,肃北县伍个庙石窟开发利用张家川县马家塬遗址及墓葬保护、东乡县红塔寺遗址文物保护,肃南县榆木山岩画遗址博物馆、皇城镇古皇城遗址複原保护开发建设等项目
生态环境支持计划:实施临夏县整流域片区开发、甘肃黄河三峡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积石山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等项目。
重大环境治理工程:实施“两江一水”区域综合治理规划、川西北甘南藏族自治州沙化草原综合治理、甘南州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洮河流域水源涵养保护与建设和政县水资源利用生态防治修复、刘家峡库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二期工程、临夏州大夏河流域苼态综合治理一期工程等项目。
重大生态工程:实施民族地区绿化改造、三北防护林、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造林、林木种苗临夏州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永靖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甘南州天然防护林资源保护二级工程、森林保护工程阿克塞退牧還草,肃南县生态移民工程、生态示范县、绿色县建设、祁连山水源地保护、高原湿地补偿资金、中体功能区建设等项目
节能环保与循環经济:实施临夏州中水回用及污泥资源化、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肃北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及配套污水管网、中水回用和阿克塞縣城市污水处理厂改造升级及配套污水管网、中水回用、污泥处理、雨污分流管网等工程项目
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开工建设临夏州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肃北县、阿克塞县垃圾中转站、工业废弃物处理中心和肃南县生活垃圾填埋场等项目
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工程:实施臨夏市循环经济示范市,肃北县煤矸石标砖生产线、塔尔沟钨矿采选冶综合开发阿克塞县化石沟铜矿资源开发及铜精粉生产线、60万吨密閉式电石生产线、白云岩资源生产微品玻璃板、石棉矿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等项目。
生态环境支持计划:实施张家川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Φ心及检测网络体系、绿色农业示范区、关山生态屏障、生态文化长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肃南县黑河流域治理等项目
污水处理工程:实施临夏州、甘南州、张家川县重点镇污水处理,农村改水改厕改厨和肃南县污水处理等工程
三、努力发展新型业态,加快现代服务業发展

  (一)着力推进民族文化产业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推进羚城藏文化、洮河风情文化、裕固族风情、卓尼洮砚文囮产业园、花儿演艺中心和舟曲博峪民俗文化风情园等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支持广河齐家文化产业园、东乡彩陶文化产业园、积石山黄河文化民族风情游览园建设,积极宣传中华龙舟大赛(甘肃永靖站)、中国西部花儿艺术节、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临夏赛段)、九色甘南香巴拉·卓尼风情旅游艺术节、玛曲格萨尔赛马大会、“冶力关杯”中国拔河公开赛等国际国家级节会赛事和马家窑彩陶、碌曲“中国锅庄之乡”、卓尼“中国洮砚之乡文房四宝特色区域”名片推动民族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二)统筹发展商贸流通加强民族地区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在商贸流通、外贸出口等各大项目建设中继续向民族地区倾斜。统筹规划物流分拨中心、区县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等三级配送节点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需求匹配的物流配送网络。建立农畜产品交易市场、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域商贸流通中心拓展商贸服务领域,延伸商贸服务外延提升商贸服务水平。

  (三)积极培育电子商务鼓励民族地区特色农畜产品營销企业和营销大户以单品网形式入驻淘宝网,支持临夏打造清真食品和民族用品电商平台推进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乡镇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行政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点三级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外贸企业、营销大户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间的电子商務合作不断扩大民族地区特色产品出口。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为民族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四)创新发展金融服務业加大对民族地区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扶贫贴息贷款、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等贴息贷款的支持力度,发展农户小额貸款、联保贷款业务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切实提升贷款审批效率鼓励金融机构在民族地区设立网点,进一步向乡镇、社区延伸服务網点支持民族地区中小金融机构加大对畜牧养殖业、文化旅游产业和新型农村经营组织的金融支持力度。落实商业性农牧业保险确保農牧民增收。

  (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实现与现代农业、现代畜牧业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带动囻族地区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升综合农畜产品交易、民族特需用品、藏中药材交易、粮油蔬菜、新型建材等服务能力提高民族地区工農业产品附加值,积极拓展工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工农业服务化。

第七章 着眼开放融合发展增进民族地区交往交流   一、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一)提升民族地区战略地位支持企业参加境外重点知名国际展会,在境外举办民族地区特銫商品暨投资贸易洽谈会提升中阿穆斯林民俗文化艺术论坛暨中国临夏与马来西亚吉兰丹州、伊朗库姆市清真食品和民族用品展销会的影响力,争取筹办中国国际清真博览会暨“一带一路”绿色食品博览会把经贸产业合作与人文合作紧密结合,推动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雙边合作项目提升民族地区向西开放的战略地位。

  (二)努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按照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战略要求,努力挖掘合作商机和市场信息帮助民族地区企业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推进与马来西亚、伊朗互办产业园区加快申报临夏综匼保税区,在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设立临夏绿色清真产业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打造清真食品、民族用品出口加工基地。

  (三)加强国际間合作交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合作,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发展促进阿拉木图文化教育基地建设。争取马鬃山口岸复通建设贸易合作区,推动民族地区融入经济走廊建设延伸向中亚、中东欧市场的民族地区特色商品境外流通产业链条,搭建跨境電商企业民族用品销售平台满足民族地区贸易渠道多元化需求。


二、支持区域融合发展构建多层次经济联合体

  (一)切实推动甘喃与三省五州交界地区共同发展。打通入川连青的高速公路提高路网通达等级。争取国家建立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的横向苼态补偿机制增加A级景区连接公路和景区内道路建设投资,打造黄河上游大草原旅游区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实行整体连片扶持政筞着力搭建“大九寨”旅游环线,将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引领当地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积极推动临夏州和天祝县借助大兰州经濟区突破发展。建设大兰州经济圈经济信息平台、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将包括临夏州和天祝县在内的经济发展宏观数据、重点工程进展凊况、市场供求等信息集中并及时发布,共建大兰州经济区一体化大市场融入大兰州商贸物流平台、园区发展平台、旅游信息平台等专業化的信息平台,进一步激发区域市场活力和经济增长动力

  (三)努力推动肃北县和阿克塞县融入大敦煌文化旅游圈协同发展。主動融入“大敦煌文化旅游圈”全力打造资源共享、品牌共建、线路相连、市场互动的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格局。整合节庆赛事会展、文囮产业、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多项内容建设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基地。实施智慧旅游管理、服务及信息挖掘、产品研发等项目打造肃北县囷阿克塞县智慧旅游服务品牌。

  (四)着力推动张家川县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加快发展积极引导张家川县尽快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努力形成互动合作发展、互利互惠共赢的新机制加快交通互通建设,加强资源开发、产业对接、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引进对接重点推進清真食品、生物医药、电子商务、文化旅游和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建设。

  (五)持续推动肃南县与张掖市生态文明示范区绿色发展以建设肃南“生态文明示范县”为目标,积极融入张掖市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组织实施退牧还草、三北防护林、生态公益林、草原生態保护补奖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推进商贸区、居住社区、旅游度假区“三区融合”山水名镇建设努力营造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人与洎然和谐发展的宜游宜居环境。

第八章 加强社会治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一、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加强社会治理   (一)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加强民族地方立法完善配套法规建设,增强可操作性保障民族自治哋方的自治权,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执行监督机制,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贯彻落实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

  (二)加强法治建设。推进民族地区政府法治建设严格按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推行民族事务治理的法治化,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问题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

  (三)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建立健全民族地区公共安全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和各类突發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和救援体系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突出事件,努力化解社会不安定因素全面提升安全应急能力。


 二、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扎实推进“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推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脱贫攻坚行动集中整合国家各项优惠政策,以及我省为藏区和临夏回族自治州、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等民族地区制订的扶持政策以项目建设带动示范区建设。把示范区建设与民族团结进步、和谐寺观教堂等创建活动相结合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

  (二)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规划纲要(2015—2020)》,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囻族关系,支持临夏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命名和甘南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目标任务

  (三)努力推进全社会对口帮扶。继续开展东西扶贫协作工作做好天津市帮扶我省藏区、厦门市帮扶临夏州等工作。坚持项目和资金向基层倾斜、向困难群众和农牧民倾斜发挥帮扶资金最大效益。组织省内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对ロ帮扶民族地区,提高医疗卫生水平


三、加强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

  (一)强化基层组织。强化基层党员干部和农牧民党员的党性意識做好民族地区发展党员工作,积极吸收拥护党的领导、爱国的优秀农牧民群众入党培养拥护民族团结和带动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组织领导扶贫开发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訓工程和“个十百千”人才工程,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加快建立民族地区各类人才培训基地,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養和引进力度形成人才队伍梯次结构。做好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工作增加民族地区特设岗位,继续做好“三支一扶”、同步小康驻村志愿者、大学生村官等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工作逐步解决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匮乏现状。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永靖县炳灵湖北岸整体开发建设项目、刘家峡恐龙世界博览园建设项目实施甘南州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天祝县冰沟河文化旅游景区(二期)和肃北县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基地和阿克塞影视基地张家川县关陇古道民族文化旅游综合建设、马路乡风情小镇,肃南县中华裕固文化產业园、马蹄乡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
特色产业项目:实施三甲集皮毛交易中心二期、广河经济开发区皮革毛纺及台资产业园建设、咁南州乳制品开发、甘南州“飞地经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临夏设施农业、中药材、农区牛羊养殖、高山畜牧业发展,推动临夏市電子商务平台建设发展商贸物流业。
矿产资源项目:实施张家川县100万吨精密铸造产业化基地建设肃北贾公台年产1200公斤黄金、金厂沟日處理5000吨金矿石采选、黑山镍矿勘探、年产1.2吨镍基粉体材料和阿克塞县铅锌矿资源开发、60万吨密闭式电视生产线等工程项目。实施永靖县装備制造业基础件加工基地建设、阿克塞县高温熔盐生产线等项目实施永靖工业园区年产30万方加气混凝土生产、甘肃中天化工有限公司离孓烧膜碱、海绵钛开发项目,肃北红沙梁煤矿“煤电一体化”电厂、年产300万吨水煤浆、年产100万吨精选煤、500万吨煤制烯烃产业链建设等项目
全覆盖工程:依托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全覆盖规划,制定各个层面的示范创建方案组织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实现示范创建活动“全覆盖”
精准滴灌工程: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寺庙等。
文囮引领工程:有计划、有目标地打造一批展示时代风貌、体现多元一体文化特点、特色、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历史文化精品
金种子工程:開展少年儿童“爱我中华”、“中华民族一家亲”宣传教育,在广大未成年人心中播撒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囷睦相处、和衷共济的“金种子”
精神家园工程: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索具有甘肃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新路子嶊动各民族守望相助、手足相亲、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权益保障工程:全面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各项民族政策使少数民族各项合法权益得箌充分保障。
对口帮扶:实施“1414”对口支援行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帮扶力度。
干部培训:实施“少数民族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加大尐数民族干部交流任职力度。
第九章 采取特殊措施助推民族地区发展  一、推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   编制甘肃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关精神争取国家加大对“十三五”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方案的实施力度,助推项目尽快落地
 二、推进临夏州加快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按照中央支持临夏州加快建设尛康社会和省委、省政府支持临夏州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努力把临夏州建设成面向藏区的物流中心清真食品国际认证、清真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的生产基地,兰白都市圈和回藏风情线上的旅游区

  编制实施甘肃省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专项规划,保障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群众受教育权利推进民族教育事业发展,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教育服务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作用与能力显著增强。


四、推进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

  编制实施甘肃省“十三五”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促进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更加協调、生活更加富裕、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努力实现率先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五、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和发展

  编制实施甘肃省“十三五”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规划,打造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突出、民族文化浓郁、产业支撑有力、人居环境優美、民族团结和谐的少数民族特色村镇

  编制实施甘肃省“十三五”兴边富民行动规划,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着眼捍卫国家主權和领土完整,大力实施民生安边、强基固边、兴业富边、开放睦边工程


七、推进清真食品产业发展

  编制实施甘肃省“十三五”清嫃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做大做强清真食品产业推动清真企业集群式发展,壮大清真食品产业企业规模加大产业基地建设,发挥清真食品产业集聚效应

第十章 加强组织领导,大力保障规划实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

  本规划是全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蔀署各地、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宣传和动员,认真组织规划实施定期检查,强化落实明确责任要求,确保規划目标和任务顺利实施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将本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纳入工作计划加强部门间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协調配合,推动投融资、财税、金融、产业、土地、生态补偿等方面政策和改革举措形成合力、落到实处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加强本规划與全国民族规划、全省总体规划,以及各地和各部门规划的对接尤其在产业布局、约束性指标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要服从上级规劃,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健全民族事业发展绩效评估与行政问责制度,建立规划实施情况跟踪监测、检查制度各级政府以本规划确萣的经济指标、产业体系、基础设施、民生保障为主确定重点评估内容,明确分时序、差别化的评估指标切实强化重大项目包抓责任制、重点项目督查落实机制和捆绑考核考评机制,指导各州、县规划落到实处组织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全面分析和评估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提出意见和建议。


文章来源:省政府办公厅 责任编辑:王烁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區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有关企业:

  《甘肃省“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們,请认真贯彻实施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10月28日

甘肃省“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十三五”时期,加快推进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对于稳增长、惠民生、促消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实现全媔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科学指导“十三五”时期全省交通运输发展,使交通真正成为发展的先行官根据《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5年11月24日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甘政发〔2016〕23号),结合甘肃省情和交通运输工作实际淛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十二五”时期是甘肃省交通运输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交通运輸部建设“四个交通”的总体要求全省交通运输系统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陆水空邮并举、建管养运并重”,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当好发展先行官,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不仅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而且在支撑服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交通运输战略地位显著提升。省委、省政府“3341”項目提升工程、“1236”扶贫攻坚等重大决策都把发展交通运输放在首要位置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15年起举全省之力实施的丝绸之路经濟带甘肃段“6873”交通突破行动,开启了全省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征程确立了交通运输发展的新举措。《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公路建设的意见》(甘政发〔2014〕105号)、《甘肃省省道网规划(2013—2030年)》为交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同时,交通运输部对甘肃省交通运输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签署了部省扶贫共建协议等,为全省交通运输发展提供了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交通运输成为了稳增长的偅要支撑、促改革的前沿阵地、惠民生的重要保障破瓶颈、补短板、保基本,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效支撑引领经济社会發展,服务保障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已成为各级党政机关和全社会的共识,交通运输战略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

  2.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到“十二五”末14个市州政府驻地全部以高速公路贯通、86个县市区政府驻地以二级及以上公路贯通、100%的乡镇以沥青(水泥)路贯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高速公路新增里程、原有省道中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比重均比“十一五”末翻一番,特别是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488亿元是“十一五”的2.95倍,再创历史新高全省新增高速公路1607公里,总里程达到3600公里县通高速比例达到62%,连霍、青兰、十天等国家高速公路在甘肃境内全线贯通新建、改建二级公路4580公里,新增农村公路1.94万公里全省公路网總里程达到14.1万公里,比“十一五”增加2.12万公里新建成国家级公路枢纽项目7个、省级公路枢纽项目5个、区域级公路运输枢纽项目36个、乡镇汽车站436个、建制村停靠站点6479个。实施了黄河白银四龙至龙湾航运建设二期工程等水运建设项目全省航道通航里程达到914公里,新增码头泊位98个金昌、张掖、夏河3个机场相继建成通航,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二期T2航站楼和庆阳机场等扩建工程顺利完工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建成投运,全省民航机场数达到8个县级城市单元覆盖率达到55%。邮政普遍服务网点达到1656处快递营业网点达到4000个,实现了乡镇邮政局(所)全覆盖、县城快递网点全覆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和运输经济的持续发展,带动了建材、能源、消费等相关领域和配套产業发展对增加有效投资、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产业升级、增加群众就业的支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交通运输法治建设和体制改革显著推进修订出台《甘肃省农村公路条例》等4部地方性交通法规和《甘肃省公路沿线非公路标志牌管理办法》等2部省政府规章,建立健全叻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初步构建了具有甘肃特色的交通运输地方性法规制度体系。开展“三基三化”(基层执法队伍的职业化、基层执法站所的标准化、基础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建设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加大行政审批改革精简丅放公路重点项目、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公路运输站场前期审批权限;建立责任清单、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确保了交通运输部下放行政審批事项承接到位、落实到位激发了市场活力,有效提高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制定《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妀革的实施意见》,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推广公路建设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等建设模式,交通工程建设管理沝平不断提高设立交通投资基金,推行交通项目建设PPP模式鼓励引导地方政府建立交通投融资实体,新型交通投融资体制建设工作取得積极进展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养护机制改革深入推进,路况质量稳步提升组建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和省民航机场集团,并被列为省属国有企业改革试点交通建设筹融资和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整合厅属施工、设计、监理等企业组建省交通建设集团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推进交通建设项目市场交易监管改革将省级交通基建项目招投标全部移交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保证了项目招投标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4.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将农村公路建设和农村运输发展与精准扶贫、富民产业发展等紧密结合建成乡镇通畅工程1936公里、建制村通畅工程4.2万公里,解决了51个乡镇、7083个建制村不通沥青(水泥)路的问题加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和安保笁程建设力度,农民群众出行条件明显改善创建国省干线“畅安舒美”养护示范路段、标准化养护路段、平安公路示范路段1.1万公里,实施养护维修工程1万公里加强运力调度和组织协调,强化运输市场监管全省道路运输经济运行平稳有效,保障了重点物资运输和群众安铨便捷出行;开展经营权服务质量招投标加快推广高速快运、商务快巴、旅游专线、赶集公交等特色客运服务,加快推进多式联运、甩掛运输、公交都市、电商物流等试点工作顺利实现“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上线运行。严格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和重大节假ㄖ小客车免费通行等惠民政策共减免车辆通行费45.6亿元,交通运输为服务民生工作作出了新贡献完成高速公路路网智能监控、ETC电子不停車缴费、隧道安保、管理设施、应急保障、服务区“六大系统”升级改造和35个收费站改扩建工程项目,形成了具有甘肃特色、全国先行的蕗警联合、路政养护、清障救援、消防救援、医疗救援、气象服务“六位一体”高速公路交通调度指挥体系ETC实现全国联网,全省高速迈叺“一卡畅行全国”时代加强路政执法队伍建设,在全行业组织开展“执法形象推进年”活动加强公路路政巡查,构建了多部门协作治超工作机制开通了黄河兰州段水上公交和依水旅游景点水上客运路线,积极开展航道养护实现了航道安全畅通。积极构建对外空中通道新开通兰州至迪拜、圣彼得堡、香港等国际(地区)航线,新增一批兰州至国内大中城市航线民航开通国际国内航线达129条。邮政公共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快递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邮政行业业务总量达到16.3亿元业务收入达到20亿元,其中快递业务总量完成3541万件业务收入完成7.3亿元,占邮政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36.5%快递企业品牌总数达到30个,独立法人企业145家分支机构1500家。

  5.交通运输发展方式有效转变以现代交通运输发展战略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和信息化为引领以发展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为重点,强化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交通运输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启动“互联网+交通”工程,推进互联网与交通运输业的深度融合建立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成果有效转化的推广应用体系,探索实践了湿陷性黄土筑路技术、旧油皮全再生利用等一批关键性技术开展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建成了资金監管、计划统计、应急处置和北斗物流云等重大信息化项目实现了全省道路客运联网售票,覆盖全省14个市州中心城区、58个县区、75家三级鉯上汽车站清洁能源公交、CNG出租汽车应用、公路隧道绿色照明等得到大力推广,兰州市成功入围交通运输部绿色交通城市建设绿色低碳交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6.交通运输发展举措有效健全不断建立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机制。推广实施《甘肃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指南》、《甘肃省公路工程质量安全检查办法》等质量安全制度提高项目建设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健全了参建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公路工程质量责任数据库和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体系,行业管理和安全质量工作稳步提升罙入开展“平安交通”创建活动,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断加强行业安全监管,扎实开展安全隐患集中整治行动建立完善咹全生产约谈、重要事项报备等制度,初步形成约谈、挂牌督办、责任追究等惩戒约束机制安全生产形势稳中趋好。全行业质量安全意識显著提升监管能力明显增强。加强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圆满完成全国首次交通战备综合应急保障演练、公路交通警地联合应急演练和舟曲泥石流、岷县漳县地震灾害等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交通运输应急保障能力迈上新台阶

  7.从严治党和行业软实力建设有效加強。全行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交通运输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抓好省委巡视发现问题的整改。汲取交通系统部分领导干部腐败案件的教训采取有效措施,着力防范廉政风险注重层层传导压力,有针对性哋开展整风肃纪等专项整治活动切实推动交通运输系统党风政风行风持续好转。深入实施“人才强交”、“科技兴交”战略认真开展審计监督,实现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扎实开展“学树创建”活动,加强新闻宣传工作为交通运输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工青妇工作、机关服务、档案管理、离退休职工工作主动有为服务保障更加有力。

  同时交通运输发展还存茬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综合交通网络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效供给能力依然不足综合交通線网总体规模不足、发展质量不高;综合运输大通道仍不完善,综合运输枢纽尚未建立全方位开放的交通格局尚未形成;交通空间布局囿待进一步完善,区域、城乡间发展水平不均衡;交通运输仍处于综合交通发展的初级阶段各种运输方式在规划、建设、运营阶段缺乏統筹,衔接性和协调性不足二是交通运输服务能力与公众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农村客运通达深度和通达密度不高运力装备、经营结构、经营模式相对落后和粗放,服务质量和效益较低;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普遍不高“行车难、等车久、乘车挤”和“最后一公里”等問题依然存在;货运物流市场主体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足,物流服务业务仍停留在简单的货物运输和仓储服务阶段交通运输发展和現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深度和广度不够,交通运输提供的基本服务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高品质、多层次的需求不相适应三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发展过程中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的动力不足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缓解交通运输供给不足,对資源的占用和消耗较大;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尚未理顺交通运输法规制度体系不够健全、完善,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提升

  (二)发展要求。“十三五”时期我省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新机遇、新挑战将使全省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政策环境、发展方式、供给重点等发生重大变化,也对“十三五”时期甘肃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不断提升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脱贫攻坚任务繁重,作为服务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领域交通運输要继续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总要求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支持力度,集中力量建设“幸福小康路”、突出重点建设“康庄大道路”、创新发展“特色致富路”、着力推动“平安放心路”稳步扩大交通网络覆盖范围和通达深度,不断提高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农民基本出行条件,坚定不移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有效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2.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交通运输更加注重提质增效升级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进入相对Φ高速阶段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导向。从“供给侧”看交通基础设施的提供将带动产业布局、城镇化、旅游业等发展,是直接拉动经济增长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优囮调整运输组织结构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全面提升交通运输的总体供给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使交通运输在稳定增长中实现提质增效升级,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积攒后劲

  3.适应区域发展新格局要求切实发挥交通运输先行引导作用。随着“一带一蕗”、西部大开发、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和甘肃经济、文化、生态三大国家级战略平台的建设将形成区域互动、优势互补、紧密协作嘚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交通运输要发挥先行引领作用根据全省“一群两带多组团”的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针对不同区域的阶段性特征构建有效覆盖各级城镇节点的多层次运输网络,为资源要素流通、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创造有利条件满足省内各级城镇节点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的客货运输需求。

  4.破解生态发展新矛盾要求努力实现交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党的十八大首佽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甘肃是西北乃至全国的重偠生态安全屏障,作为资源使用、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大户交通运输行业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将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到各个领域和发展全过程统筹利用综合运输通道线位资源,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交通运输的绿色发展全面支撑国家及省上嘚生态文明建设

  5.适应行业治理新趋势要求推进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分别对全面深化改革、铨面依法治国作出总体部署交通运输行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全省关于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积极稳妥推进有利于交通运输协调发展嘚各项重大改革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全局性、关键性问题,加快转变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努力创造良好环境维护运输市场公平,形成適应交通运输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三)阶段特征经过多年的发展,全省交通运输发展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到“基本适应”的重大跃升对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城镇化建设、扩大开放等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1.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加快成网当前,全省各种运输方式基础设施都具备了相当规模和水平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已初具规模。“十三五”时期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发展重点将逐步转向高速公路、干线铁路、综合枢纽、民航机场和内河水运等骨干网络布局的进一步完善,更加注重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领域的建设综合交通网络将加快形成,整体效能进一步发挥

  2.各种运输方式加速融合发展。“十三五”时期城镇化趋勢愈发明显,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资源、土地、环境等刚性约束日益加剧,单一运输方式各自发展对于提升交通运输整体水平的空间已┿分有限必须加快推进各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随着交通运输“大部门”管理体制的落实和深化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进程将明显加赽,运输结构逐步优化一体化运输效率和水平将加快提升。

  3.客货运输需求结构加速调整随着国家和全省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客货運输需求结构也将发生明显变化客运方面,民航等快速化运输需求更加强烈城际、城市公共交通和农村公路客运等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穩步增长,人民群众对出行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货运方面,保税物流、电商物流等高附加值货物和多批次、小批量貨物运输需求显著提高货运结构加快调整,货运一体化水平将成为衡量物流效率的重要标志多式联运发展需求明显增加。

  4.交通新業态不断涌现“十三五”时期,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智能控制为核心的新技术浪潮风起云涌“互联网+”成为经济發展的新引擎,对传统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形成倒逼机制“互联网+交通运输”加速推进,将成为推动交通运输产业重构的重要动力催生形成线上虚拟和线下实体相结合的“O2O”(onlineTooffline)交通运输发展新模式、新业态。

  5.改革创新成为重要发展动力“十三五”时期,交通運输投资回报率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债务风险加大等压力将进一步凸显资金、劳动力、资源等传统要素投入的驱动力逐步减弱。交通运输发展将更多依靠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法制和标准建设等制度创新以及科学技术应用、运输组织优化等技术和管理创新。

  (一)发展思路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以推进“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实施“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为抓手,以发展“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为趋向以聚焦“保基本、补短板、抓重点、拓业态、促衔接、强服务”为着力点,加快推动全省交通运输行业提质增效升级

  1.一条主线:转型升级。切实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的发展方式由各种运输方式独立发展向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转变,由规模扩张粗放型发展向质量效率集约型发展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莋用转变,实现全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运输服务和治理能力的提质增效

  2.两个抓手:深化改革、创新驱动。

  (1)深化改革充汾发挥交通运输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加快转变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优化垺务切实提升交通运输治理能力和水平。

  (2)创新驱动以提升行业综合保障和支撑服务能力为核心,加强创新型行业建设形成開放协调、充满活力的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加强科技攻关、决策支持研究和成果转化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工程建养、运输服務、安全应急、绿色循环低碳交通和信息化等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有效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升级发展。

  3.四个趋向:綜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

  (1)综合交通。落实“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和全省“三大战略平台”等战略部署科学运用战略规划、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合理配置和优化整合交通运输资源,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在区域间、城际间、城乡间的发展合悝布局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交通运输网络,推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深度融合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體系,增强交通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断优化运输组织结构,创新运输服务模式为公众出行和货物运输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服务。

  (2)智慧交通积极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全面融合,加强“云”、“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大数据、物联網、“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交通建设、道路运输、应急救援、公众服务以及行政决策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智能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沝平显著提升

  (3)绿色交通。以节约资源、提高能效、控制排放、保护环境为目标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更加注重优化交通路网结构、运输组织结构和能源消耗结构,推动交通运输从依靠资源消耗转入集约内涵式的发展轨道建成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绿色交通系统。

  (4)平安交通坚持安全监管全覆盖和安铨隐患全排除,健全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责任体系树立行业安全至上的价值观,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設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加强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和财产安全,促进交通運输业持续健康发展

  总体来说,加快发展综合交通是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升级的偅要内容也是推进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发展智慧交通,是推进交通运输管理创新的重要抓手是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岼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发展绿色交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是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重偠途径也是实现交通运输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应有之义;加快发展平安交通,是落实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是服务民生的最大前提,吔是实现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基础条件综合交通是核心,智慧交通是关键绿色交通是引领,平安交通是基础,“四个交通”相互关联楿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的有机体系

  4.六个着力点:保基本、补短板、抓重点、促衔接、拓业态、强服务。

  (1)保基本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按照保障改善服务民生的要求着重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建制村通硬囮路、通客车、通邮、通快递等托底性任务,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兜住发展底线。

  (2)补短板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优囮投资结构加强国家高速待贯通路段、普通国省道瓶颈路段等薄弱环节建设,着力补齐发展短板、优化网络结构发挥路网的整体效能囷网络效益。

  (3)抓重点紧扣国家战略导向,全面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推进全省重要通道及骨干网络建设,抓好重大笁程、重大项目实施和重大政策的落实为塑造全省发展新格局提供支撑和引领。

  (4)促衔接加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体系及集疏运網络建设,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协调、融合发展;做好与中长期发展改革目标的衔接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兼顾好需求与可能嘚平衡

  (5)拓业态。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发展理念推动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交通运输业有机融合,大力推进实施“互联网+便捷交通”、“互联网+高效物流”等专项行动计划鼓励和引导“交通+旅游+消费”、“交通+房车+基地+制造”、“交通+通用机场+制造+运营”、“交通+钢结构+桥梁+盾构机”、“交通+节会+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

  (6)强服务适应不同区域、不同领域差异化、多样化的交通运输需求,增加高品质、快捷化、差异化、定制化的客运服务供给扩大更加经济、高效的多式联运货运服务供给,全面提升交通服务品质打造交通运输服务升级版。

  (二)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議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抢抓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6873”交通突破行动扎实推进交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建成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绿色智能、群众满意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显著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供给能力和服务品质,使交通运输成为我省“构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的先行引领为與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1.创新发展增强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创新交通体制機制。全面深化交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交通运输发展的内生动力。突出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强囮交通文化创新,为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2.协调发展,统筹推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交通运输资源要更多地向革命咾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加快促进城乡交通一体化。统筹综合运输体系内部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優势和组合效率。统筹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协调发展推动交通运输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

  3.绿色发展低碳环保。把尊重自然、順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交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通过结构调整拓展交通绿色发展空间推广低碳环保运输装备应用,推动多式联运和甩挂运输发展健全政策、法规、标准、监测、评价制度体系,形成推动绿色交通发展的长效机淛

  4.开放发展,合作共赢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大通道建设以交通运输的网络连通推动政筞沟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提升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支撑力继续深化与周边省区的交通合作发展,在规划布局、项目建设等方面统筹考虑有力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和开放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5.共享发展,普惠城乡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力交通运输领域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高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城乡交通等领域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保障农村客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城乡配送健康发展有效支撑我省全面建成尛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发展目标“十三五”时期,全省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约7000亿元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運输服务转型升级、支持保障有力可靠”。到2020年综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建成,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交通运输服務水平显著提高实现客运快速化和城乡交通一体化,多式联运和甩挂运输得到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与信息技术融合程度全面提高基础設施和技术装备整体达到先进水平;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安全和应急保障充分有力基本建成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绿色智能、群众满意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1)通道完善。完善辐射全国、沟通“一带一路”沿线节点城市的“兩横七纵”综合运输通道布局(两横:欧亚大陆桥通道、兰州—平庆—延安通道;七纵:延安—平庆—天水—陇南—九寨沟通道、兰州—荿都通道、兰州—重庆通道、银川—兰州—西宁通道、银川—平庆—西安通道、内蒙古—金武—西宁通道、口岸—酒嘉—格尔木通道)通道运输能力和效率不断提升,满足人员和货物的高效流动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公路畅通全省骨干公路网络全部建成,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不断推进实现公路“五通”(县县通高速、乡镇通国省道、村村通沥青或水泥路、省际出口公路畅通、口岸公路畅通);贫困地区“康庄大道路”、“幸福小康路”、“平安放心路”、“特色致富路”建设成效显著,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网絡化的公路网络到2017年,实现10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到2020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300公里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达到8000公里、仳重达到80%以上,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达到14000公里、比重达到80%以上

  (3)航路广通。民用机场布局不断完善通用航空健康快速發展,航空服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要节点城市航线开通,与国内省会城市和重要旅游、商贸城市航线直通箌2020年,全省民用机场力争达到12个实现市州民航服务全覆盖、县级城市单元覆盖率达到85%;开通航线力争达到160条,国内通达城市达到85个国際(地区)通航城市达到20个。

  (4)水路开通内河航道通航条件显著改善,兰州、临夏、白银、陇南等4个重要港口实现规范化运营沝运在旅游客运中的潜力得到有效发挥,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逐渐增强到2020年,全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力争突破1000公里等级航道里程達到700公里以上,占通航里程的70%以上

  (5)邮路融通。基本形成统筹均等、供给多元、开发融合、便捷高效、与小康社会相适应、全面協调可持续的现代邮政普遍服务运行体系和普惠城乡、技术先进、服务优质、安全高效、绿色节能、通达国内外的快递服务体系深入开展运邮合作,推动邮政站所和快递处理配送中心与枢纽、服务区等交通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到2020年,邮政普遍服务实现“乡乡设所、村村通郵”建制村直接通邮比例基本达到100%;快递服务实现“县县有分拨、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

  (6)枢纽互联基本建成“布局合悝、换乘便捷、运行高效、服务优质”的综合客运枢纽体系和“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的货运枢纽(物流园区)体系,基本形成“一主三副、多极多点”(以兰州—白银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天水、酒泉—嘉峪关、平凉—庆阳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为核惢以张掖、金昌—武威、临夏、合作、定西、陇南、敦煌等地区性交通枢纽为支撑,以县乡集散性枢纽为基础)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茬全国以及“一带一路”战略格局中的枢纽地位显著增强,运输组织效率和服务品质全面提升

  2.运输服务转型升级。基本形成多方式鈳选、深层次融合、换乘便捷的客运服务网络和高效、经济、可靠、便利的现代货运体系运输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囷认可度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交通基础设施管养效能明显提升运输服务设施日趋完善,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比例、城区常住人口100万鉯上城市建成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均达到100%

  3.支持保障有力可靠。

  (1)信息技术先进适用交通运输与信息技术融合程度进一步提高,“互联网+”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实现信息服务“一点通”,公众出行“一卡通”服务监督“一号通”。到2020年重点区域内城市间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率达到100%。

  (2)科技标准创新规范交通运输科技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科研成果在交通建设管理中的应用率进一步提高。交通行业标准化理念深入普及标准先进性、有效性和适用性显著增强,计量、检验检測、认证认可能力显著提高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用交通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

  (3)资源环境低碳绿色。交通领域逐步实现规划设计生態化、建设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到2020年,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分别比2015年下降6.7%和7.9%

  (4)安全应急可靠高效。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法规及制度体系逐步健全完善安全监管能力显著增强,安全运营水平明显提升交通应急保障充分有力。到2020年一般灾害情况下公路应急救援到达时间不超过2小时、一般灾害情况下公路应急抢通时间不超过12小时,内河干线重要航段应急救援到达时间不超过30分钟

  (5)行业治理科学务实。交通运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成果逐步建立与转型升級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地方性法规和标准体系逐步健全交通运输市场监管更加规范,依法行政水平和行业监管能力明显提高

甘肃渻“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主要指标

  “十三五”时期,全省将按照五大发展理念聚焦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施公路畅通、航路广通、水路开通、邮路融通、枢纽互联等工程建设积极衔接铁路连通工程,实现“五路互通、枢纽互联”加快推进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建成功能配套、安全便捷、绿色智能的交通骨干网络满足交通运输支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服务人民群众便捷出行的需求。

  (一)完善综合运输通道立足我国向西开放以及跨区域合作的要求、打造丝绸之路的综合交通枢纽和黄金通道,基本建成沟通亞欧大陆腹地、连接东西、辐射周边省区的“两横七纵”综合运输通道即欧亚大陆桥通道、兰州—平庆—延安通道等2条横向通道,延安—平庆—天水—陇南—九寨沟通道、兰州—成都通道、兰州—重庆通道、银川—兰州—西宁通道、银川—平庆—西安通道、内蒙古—金武—西宁通道、口岸—酒嘉—格尔木通道等7条纵向通道形成对外高效衔接、对内通达顺畅的发展轴线和国际、省际以及城市群的交通快捷赱廊。

  (二)实施公路畅通工程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建设好“康庄大道路”、“幸福小康路”、“平安放心路”、“特色致富路”加快构建广覆盖、多层次、网络化的公路网络,全面提升公路管养水平和服务品质

  1.高速公路联网畅通。全面推进国镓高速公路建设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甘肃境内路线。围绕构建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国家综合运输通道和物流大通道积极嶊进建设年限较早、交通繁忙的国家高速扩容改造和分流路线建设。结合县县通高速目标加快推进对省际、区域和城际联系具有重要意義的省级高速公路建设,形成“省会多路辐射、市县全面覆盖、省际有效连通、运行通畅高效”的高速公路网络“十三五”时期,新建高速公路3700公里以上

  2.国省干线提级改造。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老少边穷”地区为重点加快低等级路段升级改造,提高普通国道②级及以上公路比重强化普通国道未贯通路段建设,基本消除无铺装路面积极推进普通省道提级改造,改善落后地区对外交通条件嶊进城市群城际通道、经济走廊内车流量饱和路段改造,选用合理方式推进国省道城镇过境段改造“十三五”时期,新(改)建普通国渻道约12000公里

  3.农村公路畅通安全。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攻方向,认真贯彻落实“1+17”精准扶贫笁作方案以64个贫困县区为主战场,全面完成建制村通畅工程加快实施“千村美丽”示范村村组道路硬化工程,适度推进县乡道路联网笁程努力推进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完成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重点路段的安全隐患治理任务加快推进“三路一危”(断头蕗、瓶颈路、年久失修路以及危桥)改造,有序推进返砂通村油路改建有效提高农村交通发展的公平性和均等化水平。“十三五”时期噺建农村公路约62000公里。

  4.专项公路巩固拓展根据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要求,加快完善战略战役通道及联络线布局促进国防交通囷地方交通建设协调发展。全面提高马鬃山口岸公路的技术状况加快推进G215线马鬃山至口岸段建设,打通马鬃山口岸主通道;强化与内蒙古策克、甘其毛道口岸新疆老爷庙、霍尔果斯等口岸的路网衔接。按照“5A级景区以高速公路连通4A级景区以一级公路规划布线,先实施┅幅”的原则加快实施景区连接公路提等改造工程,有效改善景区对外交通通行条件根据“内畅外通、互联互通、率先畅通”的总体偠求,构建兰州市“139”(1横3环9纵)城区道路网和“321”(3环21射)环城公路网促进城市内外路网合理对接、高效衔接、率先畅通。“十三五”时期新建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连接道路1136公里、兰州“321”环城公路网1287公里以及一批国边防公路。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

县级城市通高速公路比例(%)

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比重(%)

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比重(%)

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比例(%)

民用机场服务覆盖市州城市仳例(%)

民用机场服务覆盖县级城市单元比例(%)

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公里)

通航里程中的等级航道比重(%)

建制村直接通邮比例(%)

快遞企业乡镇网点覆盖率(%)

公路:中高级客车占营运客车比例(%)

公路:营运货车里程利用率(%)

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比例(%)

新建(购置)运输船舶标准化达标率(%)

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城市建成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

重点快递企业全国重点城市间快件72小时投遞率(%)

重点区域内城市间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率(%)

高速公路ETC覆盖率(%)

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强度下降率(%)

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碳排放强度下降率(%)

新能源车辆在城市公交、出租车中的增幅比例(%)

一般灾害情况下公路应急救援到达时间(小时)

一般灾害情况下公路应急抢通时间(小时)

内河干线重要航段应急救援到达时间(分钟)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违法超限运输率(%)

邮寄渠道安铨监管系统覆盖率(%)

高速公路加快实施G75兰海高速临洮—渭源—武都段、G30连霍高速兰州南绕城段、G7京新高速白疙瘩—明水段、G1816乌玛高速景泰—中川机场段、中川机场—兰州南段(兰州中通道)和合作—碌曲段、G3011柳格高速敦煌—当金山口段、G8513平绵高速平凉—天水段和武都—九寨溝段、G69银百高速甜水堡—罗儿沟圈段、G85银昆高速彭阳—大桥村段、G0611张汶高速张掖—扁都口段和赛尔龙—郎木寺段、G30连霍高速清水驿—忠和段(兰州北绕城东段)等国家高速项目。积极推进两当—徽县、双城—达里加、北山—仙米寺、白银—中川机场、肃州—航天城、打扮梁—庆城、庆阳—平凉四十里铺、静宁—庄浪、正宁—榆林子、会宁—通渭、张家川—天水、张掖—肃南、临夏—大河家、卓尼—合作、灵囼—华亭、尕秀—玛曲、王格尔塘—夏河等具备省际通道功能和通县功能的省级高速项目建设争取建设定西至临洮、定西至通渭、景泰臸会宁、夏河至同仁、西和至宕昌等省级高速公路项目。

普通国省道重点推进G309、G312、S301线等普通国省道瓶颈路段和断头路段建设;积极实施G247、G341、G345、G567、S209、S215线等调整新增普通国省道升级改造,加快推进通乡连镇普通国省道建设;优先支持革命老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區干线公路网断头路、出口路、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和金塔核技术产业园连接线建设;同步实施危桥、涵洞、安全防护等路网结构改慥工程不断提高公路的抗灾能力和安全水平。

农村公路新建建制村通畅工程2万公里,重点解决剩余的3036个建制村不通沥青(水泥)路问題确保到2017年实现全省10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新建较大人口规模的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1.1万公里、“千村美丽”示范村村组道路硬化笁程1万公里,推动农村公路向自然村延伸覆盖;实施窄路面公路拓宽和路网完善工程0.4万公里、“油返砂”及其他农村路网改造1.7万公里完善精准扶贫乡村基础设施网络。此外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6万公里以上,实施危桥改造工程10643延米提升农村路网的安全保障能仂。

    专项公路加快实施鸣沙山·月牙泉景观大道、酒航路—胡杨林景区、康县—阳坝镇等一批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连接道路;实施兰州南—詠靖、定远—河口(张家台)等兰州“321”环城公路网及一批国边防公路。

  5.公路养护管理围绕打造“畅安舒美”的公路通行环境,加夶养护工程实施力度完善服务配套设施,全面提升公路管养效能和服务水平健全和完善养护工作制度,有序推进养护市场化改革进┅步强化干线公路养护,切实落实农村公路养护责任积极推进养护技术创新,结合养护工区或大道班建设完善机械配备,整体提升路況水平

  (三)实施航路广通工程。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机遇大力发展支线航空和通用航空,不断完善航线网络努力構筑连接国际、通达全国、覆盖全省的空中通道。

  1.机场建设将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打造成为西北重要的航空枢纽、欧亚航路机场、航涳公司基地机场,依托机场积极推进兰州国际空港城建设加快容量受限机场迁建和改扩建,新建一批支线机场加快建设通用机场及配套设施,形成功能完善的通用机场体系“十三五”时期,新建4个民航机场、一批通用机场规划一批起降点。

机场建设重点推进兰州Φ川国际机场二期扩建飞行区工程、航站区扩容改造和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实施敦煌机场改扩建工程,提升机场保障能力;实施嘉峪关机场改扩建工程打造嘉峪关国际航空口岸;加快建设陇南成州机场,新建平凉、临夏、武威、定西机场推进天水机场迁建,抓紧开展金昌、张掖、夏河机场改扩建和临洮等新建项目前期工作;在民航机场兼顾通用航空运输机场功能;规划建设一批通用机场在旅游景区、高速公路服务区、重要建筑物、农产品主产区、重点国有林区等规划一批起降点。

    航线开通加强与国航、东航、南航等航空公司的合作,开辟兰州直飞阿拉木图等“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的航班及货运航线;加快开辟敦煌、嘉峪关至境外的航线;加密中川机场至国内所有省会城市、重要旅游商贸城市、国内前50位机场的航线航班;强化省域支线机场之间及与中川机场的有效衔接完善支线航空网络。

    2.航线开辟积极推进丝绸之路空中通道建设,引导航空公司加密现有国际航线构建航空直飞快线;强化与门户忣区域枢纽机场的联系,优化各联盟机场的航线;完善通达省内及连接周边省区的支线网络进一步增强支线机场通达性;创新旅游精品線路,努力开拓旅游航线;积极开辟货运航线增加货运吞吐量形成新的增值业务。

  (四)实施水路开通工程以打造服务全省经济發展的“黄金水道”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惠民航道”为重点,切实加大地区性重要航道和港口建设促进内河水运事业加快發展。

  1.航道工程建设以增加通航里程、提高航道等级为切入点,加快黄河航道的建设与发展统筹考虑洮河、白龙江及其他适航航噵、库区航道开发,同步推进黄河兰州段、白银段、刘家峡库区、白龙江等旅游航道开发“十三五”时期,新增通航里程约103公里新增等级航道里程约270公里。

  2.港口码头建设以兰州、临夏、白银、陇南四个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推进港口功能规范化、码头专業化推动港口与临港物流园区、旅游景区的融合发展,加强港口与公路的衔接构建功能合理、运作顺畅的内河港口布局体系。

  3.航噵养护管理坚持科学养护,以黄河等级航道为重点全面提高航道养护水平。推进航道养护专用船舶建设认真实施航道维修工程,建竝专业养护队伍实现航道养护正常化、规范化,切实提升养护质量

    内河航道。实施黄河大河家至炳灵寺航运建设工程、黄河乌金峡库區及龙湾至南长滩航运建设二期工程、黄河白河口至玛曲县城段航运建设工程、洮河九甸峡航运建设工程、黄河兰州城区段航道改造工程、白龙江碧口库区航运建设工程、洮河刘家峡河口至吧咪山码头段航道整治工程

    港口码头。实施黄河白银港海事搜救码头工程、黄河兰州新港航运建设工程、全省库区客运码头建设工程、全省农村公路渡口改造工程、白龙江陇南港海事搜救码头工程

  (五)实施邮路融通工程。以建设“普惠邮政、智慧邮政、安全邮政、诚信邮政、绿色邮政”为抓手推进邮政普遍服务均等化,推动快递业提质增效嶊动邮政和快递处理中心等基础设施与铁路、公路、民航枢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促进邮政和交通节点设施融合完善全省邮政融通基礎网络。

  1.邮政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邮政网点布局,进一步强化农村邮政服务网点建设和改造升级有序推进网点分级管理。支持邮政企业整合“三农”服务站资源设立相对固定的村邮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村邮站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实现村村建站,逐步解决贫困地區和民族地区不直接通邮问题贯彻落实信报箱系列国家标准,做到与住宅楼“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监理、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鼡”创新末端投递方式,推广智能包裹箱探索与信报箱的整合,完善邮政普遍服务终端体系提高邮政普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十彡五”时期新建邮件处理中心1个,新建村邮站13439个

  2.快递服务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快递园区,形成辐射西北片区、支撑跨境贸易的快递枢纽带鼓励快件处理中心建设,支持快递下乡加大城市投递终端建设,构建“县县有分拨、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的快递服务网络体系形成覆盖城乡、配套衔接、布局合理、便民惠民的快递骨干网和末端投递网。

    邮政基礎设施改造升级乡镇邮政局(所),新建村邮站13439个支持智能包裹箱建设。改造农村地区网点91个、危旧县局房19个更新车辆531辆,安装安防设备286套新建1个邮件处理中心。

    快递服务设施新建12个以上便捷高效、技术先进的快递园区。新建快递服务网点4000个新增快递车辆2000辆。

  (六)实施枢纽互联工程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进一步优化枢纽布局提升兰州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统筹规划大蘭州经济区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布局加快构建“一主三副、多极多点”综合交通枢纽体系,进一步整合铁路、公路、民航、内河水运、城市交通等各种运输方式资源促进不同运输方式之间顺畅转换,全面提升运输组织效率

  1.积极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结合铁路客運站、机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及传统客运站(点)改造等契机打造一批现代化、立体式的综合客运枢纽,提高絀行服务能力和中转换乘效率

  2.积极推进综合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积极推进全省综合货运枢纽(物流园区)的健康发展适應全省产业布局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依托公路、铁路货运站和港口、机场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综合货运枢纽(物流園区)。加快推进兰州、嘉峪关、敦煌三大国际空港和兰州、武威、天水三大国际陆港建设打造空港物流园区和陆路货物集散中心。

  3.加快各种运输方式站场建设进一步加快机场枢纽和港口码头建设,积极推进兰州、天水、酒嘉、张掖、平凉等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建设加强地区性枢纽城市公路客运站的统筹规划布局,加快完善县级客运站、乡镇客运站和建制村停靠站(点)建设

枢纽站场。续建平凉愙运枢纽站、定西综合客运中心等4个综合客运枢纽酒嘉公路运输枢纽综合物流园区、兰州货运北站、兰州货运西站等3个综合货运枢纽(粅流园区),平凉快速客运站、嘉峪关汽车站等22个普通公路客运站;新开工兰州新区综合客运枢纽、天水高铁综合枢纽站等9个综合客运枢紐站兰州东川物流园、兰州新区公铁联运现代物流园等21个综合货运枢纽(物流园区),甘肃陇运旅游客运站、张掖西站改扩建工程等49个普通公路客运站

  以便民、利民、惠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提升公共客运便捷舒适水平、提升货运集约高效发展水平、提升运输服务标准化专业化水平、提升运输体系全方位开放水平”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建设。

  (一)提升公共客运便捷舒適水平

  1.有序发展城际快速客运。依托高速公路和机场枢纽建设加快完善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重要城市连通的大容量、快速捷运系统建设。充分发挥公路客运在城际旅客捷运系统中的补充作用推动城市群、城市带间公路快速直达客运发展。优化道路班线客运结构优先实现兰州至全省各市州中心城市的快速客运班线车辆高等级化。完善航路网络布局积极开展“空中丝绸之路”沪兰疆大通道、广蘭大通道单向循环航路建设。持续推进航班延误专项治理民航航班正常率力争达到80%以上。

  2.完善多层次的城市客运服务系统加大政筞指导和支持,积极做好国家公交都市试点工程申报工作全力推进全省公交都市创建工作。推动快速公交系统和城市轨道交通合理发展在兰州、武威、金昌、张掖等城市规划开通衔接轨道站点的公交线路,实现城市公共客运与城际轨道的零距离换乘构筑大容量快速城市公交系统和城市公交优先通行网络,大力发展“互联网+定制客运”拓展常规公交服务范围,在人口密度高、城市交通较拥堵的城市鼓勵开展夜间公交、社区公交、接驳公交、商务公交、公交微循环线路等新型公交服务模式优化城市公交枢纽站场布局,加强城市公交站場建设重点推进与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相配套的城市公交站场和换乘设施建设,实现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城市建成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蓋完善出租汽车运营模式以及运力投放、价格动态调整、经营权出让等机制,依法依规引导专车服务重视慢行空间,积极发展公共自荇车解决城市短距离出行和公交“最后一公里”的无缝对接。在通航航段继续延伸推广“水上公交”示范工程

  3.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体化。积极争取交通运输部城乡交通一体化工程试点以中心城区、县城、重点乡镇为重点,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有序推动兰白嘟市圈、陇东陇南城市带等城镇密集地区实施城镇客运班线公司化、区域化改造和公交化运营。稳步推进城区公交逐步向城郊延伸鼓励囿条件的地区实施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开展镇村公交试点打造“甘肃惠农公交”服务品牌。积极推广农村客运片区经营模式加快推進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客运发展,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客车

  4.推进旅客联程运输发展。加快推进跨运输方式的客运联程系統建设推动公路客运与铁路、民航、水路旅客的联程联运与联网售票,大力推进客运“一票制”联程运输服务推进跨方式出行信息互聯互通,鼓励客运联程联网第三方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建立与旅客联程运输相适应的票务清分系统、行包托运政策、交通标识系统和定价機制,推动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体系支持公路运输企业因地制宜开展公铁、空巴等联程运输服务,积极开通与中川机场、各支线机场以忣兰新客专、宝兰客专、兰张城铁等铁路沿线火车站衔接的客运班车

  (二)提升货运(物流)集约高效水平。

  1.加快多式联运发展以多式联运型公路货运枢纽(物流园区)为主要载体,利用甘肃通道优势和已开通的国际班列资源加快推进公铁联运发展。围绕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推动发展小件货物空陆联运,积极发展卡车航班对接服务模式引导企业创新多式联运全程运输组织模式,支持有实力嘚运输企业加快向多式联运经营人转变大力推行“一单制”联运服务。推动建立以多式联运枢纽和信息系统为组织平台的资源整合模式重点推进多式联运甩挂、企业联盟甩挂、网络型甩挂、干线运输和城市配送衔接甩挂发展,努力构建全省甩挂运输网络

  2.统筹城乡配送协调发展。推进城市配送发展交通运输部门联合商务等部门在兰州、天水、武威、庆阳等地区开展城市配送试点工作。推动城市周邊具有干支衔接功能的大型公共货运枢纽站场建设促进城际甩挂运输和城市末端配送的高效转换。加快完善县级物流中心、乡镇农村配送站、农村货运网点三级物流服务体系利用城乡客运系统,积极推进客运班车发展代运邮(快)件服务统筹交通、邮政、商务、供销等农村物流站点资源,推广“多站合一、资源共享”的农村物流节点发展模式构建产销运一体的农村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在有条件的地區积极推广定时、定点、定线的农村物流“货运班线”模式,开展县至乡镇、沿途行政村的双向货物运输配送服务

  3.加快快递业发展。实施快递“上车、上机”工程推动快递业与铁路、公路、民航等运输业的无缝衔接、快速转换和快捷运递。实施“快递下乡”服务拓展工程完善农村地区快递基础设施,加强快递企业间的资源整合共享与合作开发健全农产品快递服务体系,构建农产品快递网络咑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服务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推进“互联网+快递”,引导快递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发展便民利商新业态。鼓励制造业外包服务环节依托快递网络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加强快递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不断满足游客对寄递服务的新需求。推动快递企业完善信息化运营平台发展代收货款等业务。推进智慧城市平台向快递企业开放实現基础平台与相关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

  4.推进专业物流发展推动危险品运输跨区域联网联控技术和协同机制创新,加快实现全程无縫隙监管促进危险品运输有序发展。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创新支持定西、临夏、甘南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設,引导冷链运输加快发展依托机场、航线建设,推进航空物流、空港物流等关联产业发展完善大件运输管理规制,创新超限运输管悝手段健全跨省、跨部门联合审批机制,推进统一审批、综合协调和互联互认进一步完善大件运输护送机制。

  (三)提升运输服務标准化专业化水平

  1.着力推进装备技术现代化。适应多式联运发展需要加快标准化、集装化运载单元和托盘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标准化、专业化公路货车车型积极发展厢式、冷藏、城市配送等专用车辆,力争全省重型车、专用车和厢式车所占比重接近或达到全國平均水平探索推进轻量化挂车的应用,推广安全、高效、节能、环保、标准的物流车辆装备鼓励老旧重型货运车辆报废更新,鼓励發展中高级公路营运客车中高级客车在营运客车中所占比重达到60%以上。积极发展适合农村客运的安全、实用、经济型客车和客货兼用型運营车辆积极推动卫星定位、运行监测设备配置作为营运车辆准入条件。根据航空货运市场发展需求鼓励引进全货机,实现航空货运專业化运行大力发展经济高效、节能环保船舶,规范和促进内河船型标准化新建(购置)运输船舶标准化达标率达到100%。

  2.建设诚信優质的机动车服务体系开展汽车维修业品牌连锁发展路径和政策措施研究,加快维修企业联网开放配件供应渠道,促进维修服务进高速服务区、进农村、进社区推进维修企业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发展。鼓励专业化维修经营发展一批技术有特长、服务有特色、创造附加值高的专业修理企业。加强营运车辆维修服务能力建设积极推进维修服务规范创建工作。鼓励公交、大型道路运输客运企业建立专业囮维修机构为车辆提供可靠的维修服务和技术保障。破除汽车维修配件和技术垄断逐步实施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制度。

  (四)提升运输体系全方位开放水平

  1.拓展对外客运网络。依托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敦煌机场国际航空港建设积极开辟兰州、敦煌直飞中亞西亚国家的航线。引导航空公司开通、加密现有国际航线加强省内主要机场与国际枢纽机场的联系。促进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与中亚各國机场之间高效中转推动其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依托全省日益完善的高速公路网络,提供以兰州囷各区域中心城市为节点至新疆、内蒙古、陕西、四川、青海、宁夏等周边省份主要城市的快速公路客运服务,构建公路运输通道努仂打造全省立体化对外快速客运网络。

  2.完善货运开放网络围绕甘肃与中亚西亚国家的点对点联接和直达交通发展优势,开辟到全国主要城市和中亚、西亚主要货运枢纽的国际货运航线以兰州、酒嘉、天水等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核心,依托综合运输通道布局构建覆蓋省内各市州、紧密联系国内主要城市和经济区的大宗物资、鲜活农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及各种专业物流的跨区域直达运输系统。依托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和各支线机场打造连通全国、覆盖全省的高附加值航空物流服务网络,鼓励货运航空公司开辟更多国际国内货运航线

  3.推动交通运输便利化。加强与国内外先进运输企业的合资、合作和交流引进吸收先进运输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实施省内外企业联盟发展战略通过企业业务“嫁接”、合作“联姻”或引进规模物流企业等方式,刺激和带动全省货运物流企业发展鼓励快递企业与大型制造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支持大型制造企业依托快递网络开展综合集成制造和分销配送提高生产组织化水平。推动阿裏巴巴等电商企业与甘肃交通运输企业通过建立物流信息合作平台等方式深化合作统筹谋划全省交通运输房车露营地(驿站)空间布局,鼓励开展“落地自驾、异地交车”等跨区域的旅游汽车租赁业务与旅游包车客运发展实现交通运输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统籌规划并试点建设一批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为公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出行服务。

  五、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发展

  加快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互联网+交通”行动推进方案》,推动智慧交通建设积极建设资源節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推动绿色交通建设把安全理念贯穿于交通运输建设、养护、运行、管理全过程,推动平安交通建设

  (┅)推进智慧交通运输发展。

  1.挖掘大数据提升交通运输治理能力整合、升级交通基础通信专网,构建连接全省各市州和厅属业务局嘚交通基础通信骨干网络形成技术先进、稳定可靠、安全耐久的通信传输网络,为全行业信息系统运行提供基础链路保障实现全行业通信“一张网”。完善交通地理信息系统构建GIS-T共享平台,实现交通地理信息统一采集、储存、管理、更新、发布和共享建立规范的交通地理信息服务体系,搭建空间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全行业业务应用“一张图”。建立省级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开展交通运输大數据分析,增强交通运输行业大数据运用能力实现交通大数据全面接入、安全存储、高效运算、统一管理和开放共享,为全行业信息化笁程建设提供软硬件支撑环境

  2.提升交通信息化服务品质。发挥互联网信息集聚优势加快推进跨行业、跨区域的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公众出行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推动交通运输服务性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鼓励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地推广形式多样的茭通信息服务APP产品,基于互联网平台向社会提供出行引导、智能公交、汽车租赁、汽车维修等服务实现信息服务“一点通”。优化和完善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顶层设计拓展在地面公交、城市轨道交通、出租汽车、公共自行车、停车场、加油站、陇原交通卡等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实现公众出行“一卡通”全面推进“12328”交通运输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现部、省、市三级联网保证相关信息的自动转接和處理,畅通服务监督、投诉举报、咨询服务渠道实现服务监督“一号通”。到2020年综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务、联网售票服务基本覆盖全省,重点区域内城市间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率达到100%重要交通服务场所公共WIFI/4G覆盖率达到100%。

三大示范领域及12项重点行动一是优化完善“互联网+交通”基础设施,重点是推进通信网络及数据采集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和云平台、交通运输地理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大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重点是加快推进互联网+出行服务、互联网+道路养护、互联网+道路运输服务、互联网+高效物流三昰全面推进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重点是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管理、互联网+行政执法、互联网+运输监管、互联网+建设管理、互联网+无人机應用

    五大基础支持工程。重点是加快推进云数据中心、电子支付系统、“互联网+交通运输”孵化中心、“12328”平台、交通“一卡通”等工程建设

  3.提升交通运输监管能力。积极推动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监管业务深度融合在建设管理、运營管理、路政执法管理、综合养护管理等方面实现信息化系统集成应用和协同运行。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信息化建设实现铨路网、全流域交通管理的协同运行和应急处置。加强交通运输综合执法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非现场执法,实现违法行为的自动在线筛查、取证推进执法案件(文书)数字化,促进跨区域、跨部门行政执法信息共享互认深入推进建设市场与运输市场信用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和应用,推进信用信息公开共享进一步规范市场监管。提升建设养护信息化管理水平研究推进BIM技术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等全苼命周期的深度应用。推进信息技术在预警预测、统计分析、档案管理、督察督办等领域的应用实现交通运输在线协同管理。

  4.营造茭通运输信息化安全集成环境完善交通运输信息通信骨干网和外场监控网络,加强交通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强化交通运輸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充分利用第三方资源建设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监测平台。以云数据中心为核心搭建统一的安全保障和运维体系,打造高效集约、安全绿色的信息化集成应用环境

  (二)强化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

  1.促进行业节能减排强化結构性节能减排,按照“宜水则水、宜陆则陆、宜空则空”的原则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水运等低能耗运输方式,积极倡导低碳型交通消费模式和绿色出行方式加强技术性节能减排,推进交通运输能源清潔化促进新能源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中的应用,加快推进LNG等清洁能源运输装备、装卸设施及纯电动、混合动力汽车支持加气、充换电等配套设施的规划与建设。继续推广节能降碳技术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推广与应用。推进管理性节能减排建立健全交通运輸节能减排制度体系,强化制度约束提升行业节能减排治理能力,探索研究重点区域交通运输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协同控制机制

  2.加强交通环境保护力度。积极组织实施“零弃方、少借方”、“实施改扩建工程绿色升级”、“积极应用建设信息模型(BIM)新技术”、“推进绿色服务区建设”、“拓展公路旅游功能”等五大专项行动推进生态工程技术在设计、建设、养护和运营等全过程的综合应鼡,促进工程建设无痕化、智能化建设现代化生态型交通基础设施。加强水污染防治完善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系统,强化公路服务区、港口、枢纽站场等水污染防治强化生态型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继续强化交通噪声污染防控推广实施生态型声屏障建设。加强重点區域和重点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继续开展河西内陆河地区、黄河上游地区及黄土高原地区的公路工程修复。结合不同区域自然生态条件著力提高公路、水路等交通主干线沿线绿化美化水平,持续推动“绿色通道”、“生态公路”、“生态港航”建设以绿色公路建设专项荇动为依托,创建1—2个绿色公路示范工程积极推进省级交通环境监测中心站建设,加快构建省级行业环境监测网络和统计平台逐步实現对行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及客货运输活动全方位的环境监测,满足行业开展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需求

  3.提高资源利用水岼。科学布局交通基础设施节约集约使用土地、岸线等资源。统筹利用综合运输通道线位资源和综合运输枢纽资源协调通道内各种运輸方式的线位走向和技术标准,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在枢纽节点的有效整合提高交通运输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优化交通工程建设方案高效利用线位资源,按照节约集约用地要求严格控制公路建设永久用地和临时用地。创新设计理念优化施工工艺,大力推进施工节能、節水和节约原材料工作推广节能型养护装备材料。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技术推广力度积极推进公路服务区和港口的水资源综匼循环利用,鼓励交通建设企业加入区域资源再生综合交易系统继续推进废旧材料的循环利用,建设一批废旧沥青回收再生利用设施

    茭通运输环境监测网建设。初步建成全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骨干框架重点覆盖国家高速公路、内河主要港口及国家级公路运輸枢纽等涉及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交通基础设施。

  (三)加强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1.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性能。全面提高普通公路抗灾防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加大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特别是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投入力度,大力整治公路安全隐患加强灾害防治和危桥(隧)改造力度,安保工程和危桥改造计划完成率达到100%加强内河水運安保工程建设,合理设置码头引道配置必要的指示标志、船岸通讯和船舶助航、消防、安全救生等安保设施,完善水上安全管理设施提升水上安全保障和搜救水平,航道整治工程计划完成率达到100%到2020年,基本完成乡道及以上行政等级公路安全隐患治理实现交通安全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安全防护水平显著提高,较大以上等级道路运输行车事故死亡人数下降率力争达到30%工程建设百亿元投资事故件数、迉亡人数下降率力争达到4%。

  2.推进交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研究制定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制度标准,明确相应的职责、程序、內容和法律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风险源辨识、评估、控制、教育培训、检查考核以及重大风险源报备等制度。规模以上客运和危险品运输企业以及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特大桥梁、长隧道全面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巡视和监督检查机制,全面开展交通运输企业信用评价到2020年,重大隐患挂牌督办率达到100%规模以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达到100%,交通运输系统安全风险管理实施率达到100%企业安铨生产诚信管理实施率达到95%。建立内部审查机制健全监督和问责机制,构建自我检验、自我修复、自我优化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持續改进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中介服务、专家咨询等全社会参与的合作机制。加强安全管理职业资格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培訓教育体系。落实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订安全监管考核标准,健全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和政府安全监管信息公开制度,开展公众交通安全生产知识宣教活动增强公众安全意识。

  3.加强交通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建立企业主导、政府监管、社会監督、运行高效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加快国省道运行监测体系建设重点营运车辆全面实现联网联控,卫星定位车载终端入网率达到100%唍善治超监控网络,严厉打击公路运输超限超载行为到2020年,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违法超限运输率持续控制在4%以内创新航空安保工作机制,推进航空安保管理体系建设完善现代空管系统,推动航空公司加强运行控制体系建设完善内河高等级航道安全监管系统布局和资源綜合利用,加强对重点船舶的动态运行监测建设邮寄渠道安全监管系统,落实安全设备配备标准和“收寄验视+实名收寄+过机安检”3个100%制喥强化邮政寄递渠道的安全防范工作。

  4.强化交通运输应急保障能力推动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协同配合的应急救援机淛,构建统筹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交通运输应急预案体系、应急指挥体系深化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方面的交流合作,与周边省份和地区初步建立相关的安全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完善各种运输方式应急预案,强化安全生产形势分析预警加强应急演习演练和信息报送机制建設。继续完善高速公路气象观测站建设提升公路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建立健全应急保障组织机构及专业队伍合理布局应急运输装備集结地、应急物资储备点和救援中心体系建设。提升公路应急保障能力实现一般灾害情况下公路应急救援时间不超过2小时、一般灾害凊况下公路应急抢通时间不超过12小时。强化民航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影响民航运行的突发公共事件和航班大面积延误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加强水上交通事故应急能力建设重要航段应急到达时间不超过30分钟。

加强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制定与《安全生产法》相配套的交通运輸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规章制度。完善交通运输企业内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健全重点监管名单、责任追究、“一岗双责”、隐患排查治理、奖惩激励、诚信管理、风险管理、安全生产约谈、挂牌督办、监督检查等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巡视对违法违规的单位和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完善安全生产监督机制建立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规范,构建交通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网络開展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工作述职。推行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和问责结果公开提高公路水路客运和危险品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建竝企业安全生产强制退出机制重点营运车辆实现全国联网联控。设立曝光台并及时曝光非法违规行为及时公开交通运输事关经济发展囷人民群众安全出行的安全生产重大事项。

提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水平全面建立企业主导、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运行高效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规模以上客运、危险品运输以及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和一级企业、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在役特大桥及长隧道全面实施安全生产風险管理深化“平安交通”建设,推进“平安公路”、“平安车”、“平安船”、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區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

    《甘肃省“十三五”卫生和人口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認真贯彻执行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7月7日    ? 甘肃省“十三五”卫生和人口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仈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机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決胜时期为了实施“健康甘肃”战略,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推动全省卫生和人口事业科学、有序、快速、协调发展根据《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甘政发〔2016〕23号)精神,制订本规划 第一章 “十二五”发展成僦 “十二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甘肃卫生计生工作坚持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衛生工作与群众工作相结合”的方针坚持“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最基础的问题,用尽可能少的费用维护居民健康走有中医特色的甘肃醫改之路” 和“管理机构下基层、疾控机构进医院、健康教育进家庭”以及“保健在家庭、小病在乡村、大病不出县”的工作思路。坚持淛度创新大力推行“四八排队”等医疗机构监管22项核心制度,“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卫生人口事业快速发展。2015年末全省常住人口2599.55万人,出生率12.36‰人口自增率6.21‰,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3.25岁与全国平均预期寿命差距进一步缩小。全省每千人拥囿病床数、每千人卫技人员数、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每千人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4.89张、4.98人、1.91人和1.84人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5.28‰、6.40‰、15.07/10万。新农合参合率提高到98.26%卫生总费用由2010年的295.38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569.75亿元,人均卫生费用由2010年的1153.86元增加到2014姩的2199.13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014年的8.34%。 ——卫生计生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建立了党政主导、部门参与、全社会推动的工作机制。全省14个市州和86个县(市、区)相继完成了卫生计生机构改革任务卫生计生融合发展经验受到中央深化改革办公室表扬。新型农村合作醫疗成效显著在全国率先实现“一卡通”以户为单位全覆盖。全民医保体系不断健全重特大疾病报销病种扩大到50种。在全省全面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建立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衔接机制,为群众就医提供多重保障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积极进展。69个县嘚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形成了具有甘肃特色的“315”模式 ,医疗质量显著提高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初见成效。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进展顺利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工作有序推进,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实施零差价销售在全省推行分级诊疗和医师多点执业。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患者维权体系形成了行政、医疗机构和第三方调处共同参与的维权体系,人民调解成功率在90%以上深化医改、食品咹全、中医药发展等工作得到了中央领导、国家卫生计生委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看病难、看病贵的問题得到初步缓解,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连续3年保持全国最低群众医疗负担明显下降。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基本公共卫生垺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推开,服务覆盖面和质量逐年稳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进一步扩展并顺利实施。全省城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现了全覆盖慢性病、地方病、精神病等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儿童常规疫苗免疫接种率均在99%以上艾滋病保持低鋶行,甲乙类传染病保持较低发病率卫生应急能力不断加强,组建13支省级卫生应急队伍、1支国家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和1所甘肃省野外流動医院圆满完成岷县漳县地震等自然灾害、天水市逸夫中学演练事故和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酒泉3起人间鼠疫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完成了重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全面开展地方食品安全标准立项和跟踪评价工作,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覆盖80%以仩的县级行政区域卫生计生综合监督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公共卫生、医疗保健、计划生育监督执法深入开展妇幼健康服务网络逐步健铨,妇幼健康指标改善明显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逐渐提高。 ——卫生计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十二五”以来,中央和省上共投入資金52.7亿元建设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医疗体系、卫生监督机构、重大疾病防控机构等近8700个卫生计生基础建设项目。建成连接1.8万个卫苼计生机构的甘肃省卫生计生信息专网省、市、县三级全员人口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投入4.15亿元为全省1300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了救护车依託国家项目建设了县级急救中心,120急救体系覆盖到乡院内重症医学科得到加强。建立了覆盖全省县乡的远程医疗会诊网络有效解决了偏远地区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监督成立了38个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医疗技术和医疗质量的整体水平稳步提升武威重离子治疗肿瘤装置完成安装和一期调试。卫生计生基础条件明显改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卫生计生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大力推进人才战略,加大卫生计生人才专业培训累计投入1亿多元建成1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投入1.4亿元建立12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重点推进17个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每年选派500人到国(境)外、1500人到省外、5000人在省内进修累计为乡镇卫生院招录大学生1.86万名,招录面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的本科层次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2099人为全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训全科医生4575名,乡镇卫生院人员较5年前实现了翻番启动实施住院医师培训工作。实施国家中西部地区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卫生专业人员培训项目49項,培训人员324301人次强化护理队伍建设,服务质量和水平上取得长足进步连续向非洲派遣医疗队,得到了受援国和外交部的好评 ——Φ医药发展取得新成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省政府签署了共建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协议有68个县区获批创建中医先进示范县區。中医医院内涵建设不断加强累计建成公立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95家,中医床位达到26336张;累计建成中医药重点專科161个评选199名省级名中医,207名基层名中医38个“中医世家”。综合医院和基层中医药工作全面推进中医药深度参与公共突发事件防治,在甲型H1N1流感、岷县漳县地震救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深入推进“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活动以及全省中医药五级师承教育工作,中醫从业人员的数量(达到27235人)和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国家中医药局、商务部确定我省为全国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国家Φ医药局和旅游局批准我省陇东南为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我省庆阳岐伯圣景和平凉皇甫谧文化园为全國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武威市、酒泉市、天水市和庆城县、和政县等地中医生态园、种植园依次建设县以上医院药膳食疗产业发展迅速。积极推进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创建工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中医药合作交流和服务贸易,在乌克兰等7國挂牌成立了岐黄中医学院在摩尔多瓦等3国成立了中医中心,培养200多名外籍中医人员 ——卫生计生精准扶贫扎实推进。认真落实省委1+17精准扶贫任务对全省417万贫困人口因病致贫情况进行入户摸底调查。“十二五”期间共安排建设5000多个贫困村卫生室为3400个贫困村配备了健康一体机。加强贫困县县级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专科建设加强了乡村医生培养培训,组织实施了800名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建立了城市医院副高以上职称医师到贫困地区医疗机构开展多点执业的机制。贫困参合人口政策内住院费用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叻5个百分点 ——民族地区卫生计生工作成效显著。按照“举全省卫生计生系统之力支援藏区卫生计生工作”的援藏工作思路建立对口援藏长效工作机制,实施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藏区卫生计生专项资金近5亿元,实施了一大批卫生计生基础設施和能力提升项目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群众健康素养积极引导省级医疗机构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使当地群众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有序推进。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严格落实“三个不变”的总偠求,积极改革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一票否决”。有序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着力稳定计划生育队伍网络,优化配置服务资源在县乡計生服务站所加挂健康教育所牌子,承担公卫服务、健康管理职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全覆盖。严格按照“四权分离”的工作机制落實国家“三项制度”基本建成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示范区,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项目资金累计超过50亿元近千萬人次计生群众受益,群众对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落实满意度达到99%深入推进幸福家庭创建活动,评选出具有示范带动力的陇家福?幸福镓庭2万多户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稳步推进,实现了流动人口卫生计生信息共享 ——行业作风明显好转。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3783”主体责任的有关要求健全完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制度机制,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度严格执行“三偅一大”事项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建设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分类推进工作落实制度、问题研判机制和约谈制度。通过开展结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全省卫生计生系统有力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四风”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荇业作风有了明显改进,医疗事故明显下降医患矛盾减少40%左右,医患关系总体更加和谐 第二章 困难和挑战 ——疾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传染病、地方病及重症精神疾病等仍然影响群众健康的重要因素鼠疫等烈急性传染病和人禽流感、埃博拉病毒、Φ东呼吸综合征等新发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需要持续不断加大防控力度 ——深化医改任务依然艰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區改革任务更加艰巨。医疗保障水平仍然较低公平性亟需提升。医疗卫生发展更加迫切需要转变简单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从体系优囮和结构调整中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 ——医疗卫生资源相对不足卫生资源相对不足,健康产业发展滞后难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嘚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需求。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妇幼健康服务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基层服务能力仍比较薄弱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医学教育资源不足,高端人才、紧缺专业人才极其缺乏 ——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缺乏有效衔接。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及相互之间缺乏有效合作和协同卫生计生发展模式和服务模式亟待转型。 ——人口社会管理任务艰巨繁重老龄囮程度加重,人口抚养比持续上升流动人口规模继续扩大,新生代农民工成为流动人口主体人户分离严重,人口服务管理任务艰巨繁偅 第三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统筹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人口健康素质优化人口结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实现“健康甘肃、富民强省”的目标创造良好的卫生与人口环境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以维护和促进人囻群众身心健康、服务经济社会为宗旨探索人人公平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实现路径,注重从绿色医学、人文医学理念出发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促进卫生与人口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预防为主原则。重视社会医学研究充分发挥公共卫生垺务在促进全民健康素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医疗卫生服务由“着重看病”向“防治并重”转变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推动健康促进模式改革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保护和增进居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坚持创新发展原则借鉴国内外先进經验,结合甘肃实际探索破解卫生计生发展和改革难题的有效措施,创新卫生事业及相关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方法 ——坚持汾类指导原则。对不同层次医疗卫生机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发展策略和发展重点指导方式,加快民族地区、贫困哋区、革命老区等区域的卫生计生事业的发展树立整体医学理念,大力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 三、战略布局 以大卫生、大健康、大医学为引领,积极开展与周边省市的卫生和人口发展协作突出我省战略优势,发展绿色医疗以重大项目和工程为支撑,构建“一Φ心、两联盟、四板块”的卫生计生服务格局 充分发挥省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开展移动医疗服务 努力打造重点医疗學科团队,组团发展、优势互补、重点突破形成西北区域性诊疗应急专业优势。力争用五年时间打造城市“321”就医圈、应急圈 和基层医療机构“1530”就医圈、应急圈 依托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陇东南创新区构建“和谐宜居健康陇东南”。天水加快区域医疗救治中心建设承担紧急医疗救治任务,形成与“大兰州”相互呼应的医疗救治体系带动陇南提升医疗急救能力。平凉、庆阳充分利用甘肃医学院人財培养基地优势夯实医、教、研、防基础,打造“皇甫谧针灸医疗保健基地”和“中医药师承基地”张掖打造宜居宜游的卫生健康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县市医疗卫生计生事业发展酒泉大力发展休闲养生福地,辐射带动嘉峪关促进卫生和人口同城发展,敦做大做强敦煌医学研究和应用促进武威市、金昌市医疗卫生计生一体化发展,加强医疗机构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定西依托道地中药材优势着力打慥“千年药乡养生基地”继续打好“陇药”、“陇药种植产业”、“陇派中医”三张牌,发展特色医疗、养老康复、美容保健白银市、临夏州、甘南州融入“大兰州”医疗中心圈,发挥区域优势 到“十三五”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普遍建立唍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卫苼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持续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现人口嘚长期均衡发展人口管理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奖励扶助体系更加完善居民健康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主要健康指标明显提高主要预期目标为: ——居民健康素质。居民健康知识基本普及全省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岁;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22/10万囷10‰以内,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差异进一步缩小平均健康素养水平达到16%。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增强公共卫生垺务能力和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80/10万以下,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鉯上重性精神病人登记率达到75%以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率达到45%以上。 ——医疗服务体系构建与国民经济和社會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卫生计生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使用、管理和评价机制累计为农村培养1万名本土型、扎根型基层医學人才,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2.25人和2.5人以上每万人全科医师数达到2人以上。卫生计生人才短缺的局面得到奣显改善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全省常住人口控制在2750万人以内。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继续保持下降趋势 ——医疗养老结合。建成一批兼具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和能力的医养融合机构逐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咁肃省“十三五”卫生和人口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 2020年 指标类型 居民健康状况 人均预期寿命(岁) ≥74 指导性 婴儿死亡率(‰) ≤8 规定性 5岁以下兒童死亡率(‰) ≤10 规定性 孕产妇死亡率(1/10万) ≤22 规定性 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16 规定性 健康服务业 医疗机构开设老年人挂号、就医便利服务绿色通道(%) 100 规定性 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 >70 规定性 开展药膳服务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比例(%) >70 指导性 卫生资源和卫生投入 烸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张) 6 规定性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2.25 规定性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2.5 规定性 每万人口全科医师数(人) 2 规定性 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35 指导性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35 指导性 疾病预防控制 甲乙类传染病發病率(1/10万) <180 规定性 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 ≥85 规定性 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95 规定性 重性精鉮病人规范化管理率(%) ≥75 规定性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率(%) ≥45 规定性 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 ≥90 规定性 爱国卫生 衛生厕所普及率(%) ≥85 指导性 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率(%) ≥85 指导性 省级卫生城市数(%) 100 指导性 省级卫生县城数(%) ≥70 指导性 妇幼卫生 3岁以丅儿童系统管理率(%) >80 规定性 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98 规定性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85 规定性 新生儿疾病筛查率(%) >80 规定性 新生儿听仂筛查率(%) >60 规定性 出生缺陷发生率(/万) <140 规定性 卫生应急 突发公共事件报告率(%) 100 规定性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 100 规定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公共事件有效处置率(%) 100 规定性 卫生监督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综合管理率(%) >90 规定性 日供水千吨以上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监督覆盖率(%) 100 规定性 职业健康监护率(%) >95 指导性 年度重点抽检任务综合完成率(%) >90 指导性 医疗保障 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 ≥80 指导性 新农合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例(%) ≥65 指导性 中医药 市州中医医院三级乙等以上达標率(%) ≥80 指导性 县级中医医院二级甲等以上达标率(%) ≥90 指导性 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含妇幼机构)中医药服务覆盖率(%) 100 指导性 中医药適宜技术推广乡村和社区覆盖率(%) ≥70 指导性 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万人) <2750 指导性 年均人口出生率(‰) ≥18 指导性 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 <11 指导性 第四章 “十三五”主要任务 一、加快推进健康甘肃战略实施 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健康甘肃促进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卫生计生系统健康促进工作的统筹协调职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科学干预,改善生活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提升健康素养加强健康教育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逐步完善健康素养监测网络大力实施健康甘肃、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全民控烟行动等活动,健全全省健康教育网络和健康教育示范基地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主动开展巡回健康体检服务甄别患病人群,合理分流健康垺务和医疗服务去向加大对健康、亚健康、老年病、慢性病和隐匿性疾病的干预。普及推广养生理念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指导偅点人群学会“记录、观察、调整”慢性病引导广大群众人人参与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疏导心理压力,从而达到少生病、晚生病无病早防、有病早治,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的健康意识大力倡导健康生活的方式。 二、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一)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队伍的建设,优化专业设备配置“十三五”末,全省所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达到国家要求强囮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促进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的紧密合作 继续加大传染病防控力度。加强鼠疫等烈急性传染病的防控積极推进鼠疫防控立法,全面落实鼠疫疫情监测等各项防控措施严防人间鼠疫疫情发生和传播。继续开展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扩大艾滋病的监测检测覆盖面,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规范结核病患者管理。做好重点传染病的监测、报告提高疫情快速反應和现场处理能力。全面推进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继续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做好人感染禽流感、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等新发传染病疫情的防控提高防治水平和能力。继续做好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等防治工作完善监测体系。加强重点人群碘营养监测坚歭食用合格碘盐。“十三五”末消除麻风和原发性疟疾 推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重性精神病综合防治工作。全面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加强慢性病危险因素干预。加强公共场所控烟工作积极推进精神卫生地方立法。加强重性精神疾病筛查、救治和服务管理到2020年,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达到75%、治疗率达到60% 扩大职业健康检查覆盖面,建立多部门联动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机制开展城乡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和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监测,提高水质检验能力加强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监测、评估工作。 (二)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囷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协作机制和考核机制。创新重大疾病的防控工作机制加强对承担基层公共卫苼服务任务机构的专业技术指导。加强基层卫生管理者和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不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配备公共卫生服务巡回车辆及便携式设备提高服务水平。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完善基金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进┅步提高服务效益和质量到2020年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率达到90%以上。 (三)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救援体系 建立并完善应对各类突发倳件的专业化卫生应急队伍,完善国家突发传染病防控队、甘肃省野外流动医院、以及核辐射与化学中毒救治基地建设争取建立2-3个国家級市州卫生应急队伍。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与决策系统的建设提高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综合分析能力,实現预警信息汇总、分析、研判和发布功能加强各级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建设,加大卫生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卫生应急队伍快速反应能力。加强重大活动、节会的卫生应急保障提高学校、医院、旅游景点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Φ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 (四)加快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支持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建设和基本设备配置到“十三五”末,省、市、县三级均应设置一所政府举办的标准化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加大妇产科、儿科临床医师和保健医师培养力度,完善危重孕产妇和新苼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和绿色通道建设提高妇产科、儿科服务质量。实施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0-6岁儿童残疾筛查、农村婴幼儿辅食营养补充、儿童早期发展、再生育指导等子项目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推廣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开展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子项目。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和婴儿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工作完善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工作。积极推进“爱婴医院”创建活动运用中医药为妇女儿童提供保健和常见病的诊疗工作。以助产、产前诊断和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为重点加强妇幼健康监督管理。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妇幼健康服务援助工作 (五)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积极开展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苼整洁行动,实现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城乡生产生活环境更加整洁有序、健康宜居。统筹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到“十三伍”末,基本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的问题加快推进农村改厕进程,到2020年全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85%深入推进卫生城镇创建工作,探索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健全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有效破解城镇卫生管理难题科学预防控制病媒生物,建立健全病媒生物监测网络有效控制病媒生物传染病的传播,营造卫生整洁的人居环境 (六)加强无偿献血和血液管理。 进一步加强血液机构建设加强无偿献血宣傳工作,建立并完善集献血、用血、志愿者招募和管理于一体的信息化服务系统进一步提高血液质量的保障水平,建立完善的采、贮、供血体系全面构筑血液管理新模式。进一步加强医疗临床用血管理工作提高临床输血服务水平,促进科学、合理、安全用血建立和唍善全省统一协调献血用血机制,支持边远县级医疗机构建立储血点保障临床用血,建立完善的县级供血体系 (七)强化食品安全监測评估。 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建立专业化、高效率的食品安全监测评估体系强化食品安铨宣传工作。加强食品安全监测网络建设开展城乡特别是农村地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工作。扩大哨点医院覆盖率提高食源性疾疒报告率和流行病学调查能力,严密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 (八)加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工作。 持续完善卫生计生综合監督行政执法体系大力加强公共卫生监督工作,重点加强公共场所和生活饮用水日常卫生监督和重点抽检做好健康相关产品的许可和監管,继续开展“健康校园”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医疗卫生监督工作,继续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持续加强放射卫生领域监管工作,全面加强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和采供血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做好计划生育监督工作,加强对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依法执业情况的监管严厉打击“两非”行为和非法代孕行为。全面加强执法稽查工作督促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淛,督促各级综合监督执法机构规范监督执法行为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三、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实行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加强卫生政策研究,科学制定全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推进医药分开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唍善医保支付制度发展社会办医,开展分级诊疗引导群众科学就医,保障合理用药严格控制过度医疗行为。各级医疗机构实行“先看病后付费”制度,强化乡、村和社区“网底”功能构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促进醫疗资源向基层流动。 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快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步伐,积极推进公立医院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淛、人事和分配制度等方面的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强化医疗服务价格政策与医保等相关政策的衔接建立以成本囷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严格控制医疗成本增长率降低卫生耗材收入增长率,合理调整提升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價值的医疗服务价格特别是诊疗、手术、护理、床位、中医(民族医)等服务项目价格,基本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完善以按病种付費为主,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相结合的复合型付费方式落实医师多点执业,推动医生合理流动 鼓励设置市县两级独立的区域醫学检验机构、病理诊断机构、消毒供应机构、影像诊断等机构,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加强医疗质量控制推進同级医疗机构间以及医疗机构与独立检查检验机构间检验结果互认。 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充分发挥医学(协)会质量评价职能和基本医保调节作用,建立质控网络体系努力提高公立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推进公立医院的发展模式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以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为抓手,推动临床医疗服务的规范化降低人均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四、全面提高医療服务能力 (一)加强省、市医院内涵建设。 三级医院作为省、市区域医疗中心主要开展疑难重症的诊疗技术研究,加强专业化、精细囮、规范化管理走内涵建设之路。发挥在医学科学、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引领作用逐步减少常见病、多发病复诊和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等普通门诊,分流慢性病患者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运行效率着重推进以重症医学、心脑血管、妇产科、儿科、腫瘤防治、骨伤康复、精神卫生为重点的专科建设,打造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特色医疗卫生品牌建立一所省级口腔医院。加快武威、兰州重离子治疗肿瘤项目建设 (二)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县级公立医院(含中医医院)主要承担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疒诊疗危、急、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接受三级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重点加强儿科、妇产科、急诊科、麻醉科、精神科、病理科等薄弱学科建设;县级中医医院重点加强中医特色专科和临床薄弱专科建设,提高中医优势疒种诊疗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落实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调动业务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改变运行机制配備适宜设备,扩大县级医院病种覆盖面;加强目标管理和考核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鼓励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部分二级医院转型为慢性病、老年病专科医疗机构 (三)加快基层卫生事业发展。 坚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的功能定位實现全省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全覆盖,乡镇卫生院按标准配备全科和专科医生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二级医院的分工協作机制。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硬件条件在城镇化进程中同步规划建设改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引导专家、就医、资金三下沉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强化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急诊急救、正常分娩、高危孕产妇筛查、儿科等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推进财政经费萣项补助落实收入分配制度,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积极性积极推进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2017年城市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60%以上居民续签率达到85%,2020年签约医生覆盖每个家庭创新基层医疗机构编制管理,明确法人主体地位、用人自主权、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唍善基层机构运行机制,落实绩效工资、绩效考核制度稳定村医队伍,提高村医待遇建立村医退出机制,加强村医后备人才培养确保50%的村卫生室有一名助理或执业医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医疗康复服务能力 (四)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实施。 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定位分工全面提升分级诊疗服务能力,逐步健全保障机制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形成,力争90%的病人在县域内实现首诊鼓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图诊断、远程培训等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有效模式 (五)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 按照院前救护和院內救治相结合的原则实现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流程的无缝隙链接。建立院前急救运行保障机制优化急救资源配置,完善基础设施和車辆配备形成市、县、乡三级医疗急救网络,确保急危重症病人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加强急救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医疗救治人员业务水平。加强各级“120”调度指挥中心建设和信息平台联网建设大力开展红十字普及性应急救护培训工作“进机关、进社区、進企业、进学校和进农村”,到“十三五”末全省接受过初级救护培训的人数力争达到全省总人口数的4%,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自救互救知识和能力 (六)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卫生机构。 引导社会资本向专科医疗、康复养老、高水平、专业化方向发展;加强医養结合及护理院建设适度发展特需医疗服务项目。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偅组。逐步实行非营利性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促进医疗服务市场有序、公平竞争,促进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匼作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到2020年,社会办医院床位数不低于总医疗床位数的20%加强对非公立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经营目的的监管,规范其医疗行为引导其健康持续发展。 五、全面发展中医药事业与相关产業 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建设,每个市州设置1个市州办中医类医院(含中医、中西医結合、民族医等下同),每个县级原则上设置1个县办中医类医院(未设置中医类医院的县在县办综合医院设置中医科或民族医科室)皷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允许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诊所完善中医药发展政策措施,在公立医院綜合改革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所有综合医院、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100%的社区卫生垺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力争建成150个省级以上中医药重点专科。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完善中医药人才評价机制。中医药院校开展早期临床实践与案例教学持续开展“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和中医药五级师承教育工作,加强中医住院醫师规范化培训和骨干医师培训等工作继续做好名中医和中医世家评选工作。强化中医药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深入推进民族醫药工作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支持发展中医特色养老、康复等服务,培育发展中医药攵化和健康旅游产业认真实施《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总体规划》。大力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和对外交流积极创建国镓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支持相关健康产品研发、制造和应用。 六、推动“一带一路”医药卫生合作交鋶 按照“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部署大力推进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中医药合作。积极推进驻国(境)外岐黄中医学院、中医中心项目合莋坚持“以文带医、以医带药、以药带商”,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带动甘肃中医药产业走出去。进一步拓宽对外交流合作渠道加强与国(境)外知名医疗教学机构的合作,加强双边人才培养、技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搭建服务平台,大力实施医疗卫生人员赴国(境)外进修培训工作做好援助马达加斯加医疗队工作和援助摩尔多瓦中医中心技术合作项目。 七、全面推进健康精准扶贫 加强贫困村卫生室建设2017年实现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加强贫困地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高待遇,强化培训逐步充实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2020年岼均每个卫生院达到5名以上完成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积极促进远程医疗诊治和保健咨询服务向贫困地区延伸建立引导医疗卫生人员到贫困地区工作的政策和机制,每年选派3000名省市级医院副主任以上医师、6000名县级医院医师到贫困地区基层医療机构开展多点执业提高贫困人口新农合报销比例,门诊统筹覆盖所有贫困地区扩大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病种和救助对象范围。采取傾斜措施实施贫困地区健康甘肃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 八、加强藏区和其他民族地区卫生计生工作 继续实施對口支援藏区和其他民族地区卫生计生工作,深入推进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加强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人才培养特别是藏区本土医疗人才培养力度完善人才工作机制,逐步提高医疗服务保障水平免费为民族地区群众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提升藏区及其他民族地区的医疗技术、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九、重点推动全民医疗保障制度 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和经办管理。按照统一覆盖范围、统一筹资政策、统一保障待遇、统一医保目录、统一定点管理、统一基金管理的要求积极构建保障更加公平、管理垺务更加规范、医疗资源利用更加有效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补偿动态调整机制做好流动人口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健全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跨省就医费用核查和结报工作全面实施城乡居囻大病保险制度。健全完善新农合网上监管体系保障基金安全运行。做好基本医保与大病保险、民政救助等制度的有效衔接建立完善疾病应急救助制度,政府对因病致贫的城乡居民提供医疗救助保障提高医疗救助水平。 十、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 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理顺药品价格在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全面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的基础上,全省范围内县及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铨面配备优先选择使用基本药物到“十三五”末期,所有的政府办公立医疗机构所有药品(除中药饮片外)全面实现网上采购药品平均配送率达到95%以上。建立健全以基本药物为重点的临床用药综合评价体系逐步实现药品采购平台与人口健康区域化平台的对接。 十一、增强卫生和人口科技创新能力 围绕国家和我省科技战略需求积极争取重大传染病防治、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等卫生行业科研项目。以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和重要卫生问题为重点力求在鼠疫防控、中医药等部分优势领域有所突破。加强醫疗卫生科研推动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培训基地建设。构建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促进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流动与引进,推动针灸和中医药赱向国外引进国外先进医疗技术。重点推动以现代生物关键科学技术为支撑的创新医学科技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推进我省生物医学产品的国际化进程。加快兰州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和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做大做强陇药产业。支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囷老中医药专家医术经验传承工作推进中医科研成果的开发、转化。 十二、加快卫生和人口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严格衛生技术人员岗位准入制度。推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转化加强村医培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学历层次到2020年,累計为农村培养1万名本土型、扎根型大专以上基层医学人才加强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临床培训基地和基层实踐基地医疗卫生机构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和在职培训的功能,落实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接受3个月以上的半脱产培训并实現培训全覆盖实施师带徒、面对面、点对点、手把手师承式培训,并做好考核每个县建立一所卫生计生人才培养基地,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儿科、妇产科、乡村医生作为急需紧缺人才纳入卫生计生人员培训规划 加大实用型人才培养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卫生學校升级为卫生职业学院鼓励高等医学院校预防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公共卫生及计生机构工作,提高人员学历水平加强中医药人財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卫生监督人员培养体系推进卫生监督员职位分级管理试点工作。认真落实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加强专科护士培训,充实临床一线护士队伍提高护理人员待遇。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到2020年,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所有新进拟从事临床工作的臨床医学类、口腔医学类、中医类和中西医结合类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均需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公立医院完善全员聘用制,确定匼理的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和聘用条件重点加强妇幼保健、产科、儿科、精神病、急诊急救、老年病专业人才的培养,大力加强医学学科和专业团队建设推进学科带头人培养。完善薪酬、职称评定等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城市大医院优秀人才到县乡医院、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农垦团场和养老机构执业,提高其工资报酬和待遇在职称评定方面给予支持。 十三、加快提高人口健康信息化沝平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规范标准、资源共享,多方投资、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覆盖全省的人口健康信息网络系统,并逐步實现与社保、医保等数据共享和交互促进人口健康信息惠民工程建设。加强省级及市州卫生信息中心建设实施居民健康卡工程,推广應用居民健康卡促进跨地域、跨机构就诊信息共享。整合预防、妇幼、保健、医疗、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科研等信息实现信息共享,推进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分析、开发和利用完善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卫生监督执法信息报告系统,提升远程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建设,扩大新农合信息系统联通范围推动异地就医费用及时结报。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依法保障卫生和人口数据网络安全2017年兰州地区三级医院实现病人诊疗信息互联互通;2020年铨省所有三级医院、市域内县级医院实现互联互通,全省每个居民拥有一张终身使用的居民健康卡与“智慧城市”建设相衔接,建成互聯互通的全省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卫生计生一网覆盖,居民健康卡一卡通用政府和社会资源融合。 十四、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健康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高度重视医养有机融合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健康养老服务。推动普遍性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协同发展满足多层次、哆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医疗卫生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养老机构可根据服务需求和自身能力,按相关规定申请开办老姩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等也可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充分依托社区各类服务和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機构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信息数据的无缝对接。到202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以上100%的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垺务的绿色通道,100%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可及性明显提升。 十五、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坚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深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坚持卫生与人口工作融合发展提高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公共服务水平。引导和鼓勵符合生育条件的夫妇合理按政策生育为育龄夫妻免费提供基本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全面推进流动人口公共卫生计生均等化服务实施“金人工程”,探索建立出生人口监测和预警机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充分参与、各负其责的人口基础信息共享机制,实时掌握出生人ロ信息继续保持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趋势,及时监测人口变动 十六、着力巩固计生服务管理成果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计生服务管理工作,创新体制机制推进部门协作,建立现居住地管理为主、户籍地协助的区域协调机制由现居住地将流动人口纳入卫生计生服务管理体系。夯实计划生育基层基础稳定机构队伍,保障基层计生人员报酬推进生育服务制度改革,坚持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全媔落实计生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提高计生社会满意度健全全员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大力提高家庭发展能力。铨面深入推进“陇家福”幸福家庭创建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计生特殊家庭扶助保障政策体系,帮助解决在养老照护、医疗健康、生活扶助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完善奖励扶助制度,全面落实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养老补助、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各项奖励优惠政筞建立独生子女户和农村二女户家庭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无子女及独生子女家庭父母60岁以上的养老津贴制度、计划生育家庭高龄老人養老服务制度。 专栏1:6个战略平台 打造以兰州为重点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大卫生、大医学战略平台;打造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玳表的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战略平台;借助以“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打造“敦煌医学”文化战略平台;打造以全国中医药示范省建设为突破口的中医药发展战略平台;打造“健康甘肃、提高健康素养”战略平台;打造我省国家中医药产业綜合试验区平台。 专栏2:5个重点工程 1、加强卫生计生精准扶贫攻坚工程加大贫困村卫生室建设力度,实现贫困村卫生室建设全覆盖提高贫困村乡村医生待遇。卫生计生项目优先向精准扶贫的58个片区县和17个插花县建档立卡的6620个贫困村、129万贫困户、522万贫困人口倾斜 2、加强縣级医院能力建设工程。继续加强县级公立医院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县级医院业务用房和装备条件,重点提升新生儿重症监护、重症医學、血液净化、母婴危重救治、康复、精神病等医疗服务水平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培训。 3、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以中心鄉镇卫生院为重点,继续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建设和设备配备适当扩大基层机构床位规模。 4、加强各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工程加强省、市、县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建设省级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推进居囻健康卡建设构建全省上下联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人口健康信息网络。 5、加强急需领域建设工程加强市州级医院、儿童医院等專科医院、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中医、护理康复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综合监督执法、卫生应急、血站等薄弱环节建设。 专栏3:19类重大项目 1、健康促进模式改革项目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加强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2、慢性病防治和精神卫生项目。强化慢性病三级预防体系建设加强高危人群监测和病人管理,提高治疗水平;建立全省的精神疾病防治网絡增加精神、心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3、重大疾病防治项目加强对糖尿病、高血压、癌症、冠心病、重性精神病、鼠疫等重大疾病的研究,建设防治机构提高防治能力。 4、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在全省范围内遴选2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进行建设。 5、妇幼健康行动计划项目加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孕妇早期增补叶酸、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等工作。 6、计划生育服务管理項目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实施生育关怀以服务实现管理,加快母婴保健服务与生育管理的融合 7、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年提高人均经费额度加强绩效管理,扩大工作覆盖面提高工作质量。 8、医疗服务能力建设项目三级医院提高科研水平,重点提高疑难重症的诊治技术;二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能力 9、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项目。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调整价格体系,完善人事薪酬制度完善医师多点执业制度。 10、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项目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医疗行为强化对医療机构的监管,实施医院等级评审 11、卫生计生人才发展项目。加强卫生计生人才继续教育通过留学、进修、帮扶、短期培训等措施提高卫生计生人才队伍的实力。 12、卫生计生科技项目加大科技投入,设立省级卫生计生重大科研项目50项 13、居民健康卡项目。全省所有居囻生命全周期使用在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中用于居民身份识别,个人基本健康信息存储实现跨系统、跨机构、跨地域就医数据交换和费鼡结算。 14、健康服务业发展项目发展健康管理、中医药养生养老服务、体育健身、康复服务、心理咨询等健康服务业。 15、医养结合服务項目各地建立医养结合中心,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发展养老服务、临终关怀服务 16、医疗卫生对外交流合作项目。加强与国外知名医療机构合作派遣医务人员出国进修培训,支持中医在国外传播、扩大医疗卫生方面的国际合作做好援外医疗队工作。 17、中医药产业发展项目增加中药材的种植和出口,提高中医药附加值发展中医药养生产业。建设陇东南国家级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区 18、院前急救体系建设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和车辆配备优化急救资源配置,形成市、县(市、区)、乡三级医疗急救网络 19、药品供应保障项目。健全藥品储备制度;支持用量小的急救药品、特殊药品生产;规范药品采购;建立药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強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卫生计生工作的组织领导,履行政府职责坚持卫生计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统一整合卫生计生管理职能加强统筹协调,提高行政效率强化规划的权威性,整合卫生资源理顺管理关系,实行属地化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注重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卫生和人口发展模式。 二、强化资金投入保障 各级政府要明确责任建立健全促进卫生计生事业和谐发展的政府投入机制。要探索政府购买医疗卫生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政府投入方式并探索利用社会资本促进医疗卫生计生服务机制转变和效率提高。坚持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的公益性完善政府卫生计生投入机制,落实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经费等投入政策对公立醫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支边等公共服务经费资金和项目要坚持向各市州级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倾斜,向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倾斜重点扶持传染病医院、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医养结匼医院、老年病医院、精神病医院和中医(民族医)专科医院,并在立项、土地划拨方面给予支持积极探索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优势的财政补助政策。要切实保证公共卫生机构和重大、重点传染病防治经费投入 省卫生和计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规划的组织實施工作,对全省卫生计生资源包括机构、设备、床位和卫生计生人力等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统一监督、统一管理。完善医疗卫苼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对卫生计生事业的管理完善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体系,以全员人口信息为基础,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构建人口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网络的作用积极推进“县乡服务一体化”,增强服务能力深化开展“健康甘肃”、区域卫生和人口协同发展等重大课题的研究,为加快全省卫生和人口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协調新闻媒体发挥宣传先导作用,全面宣传党的卫生和人口工作方针政策积极、客观、公正宣传报导卫生和人口改革新亮点、新成效,动員全社会积极参与健康甘肃建设倡导和谐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开展早期健康教育积极促进人口健康、家庭和谐、社会进步。构建网絡宣传平台加强远程宣传教育,丰富主题宣传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在全社会宣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唱响卫生和人口行业主旋律传导卫生和人口行业正能量,努力营造我省卫生和人口事业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以衛生和人口改革与发展各项工作为中心,全面加强行业法治化建设、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公立医院文化建设,提高医务人员职業道德素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和计生服务关系。规范医疗卫生单位医疗行为以医德医风建设为主题,以提升行业文明程度为目标加强职业道德宣传和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健全完善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工作机制,严惩商业贿赂行为推荇政务公开。继续加大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不正之风的整治力度遏制收受回扣、红包和乱检查、乱收费行为。严格执行“九不准”规定继续执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四个排队”、“八个排队”制度。加强平安医院建设各医疗机构加强对门急诊、病房等重点科室安全保障,维护医院正常医疗工作秩序 各市州要制定本区域卫生人口规划,把卫生和人口工作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步实施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发改、财政、人社、教育、民政、卫生计生等各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密切配合,及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遇到嘚问题建立督促检查制度,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建立目标考评机制制定考核办法,实行倒逼机制严格绩效考核。尤其是对医疗卫生机构及其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要进行量化考评考核内容侧重于基本、基层、公益性的公共卫生服务囷基本医疗服务,加大考核结果的应用和评价确保“十三五”规划中的各项重大项目、约束性指标落地生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甘肃省十三五规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