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办理甘肃省甘肃省内医保异地结算就医申报材料


















□ 邮寄 (□纸质文本 □光盘)

□ 在线平台答复


????? 申请人签名或者盖章:?????????????????????? 申请时间:








2017年甘肃省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申報表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项目主要内容及学术水平

甘政办发〔2016〕96号

各市、自治州人囻政府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

  《甘肃省“十三五”就业和社会保障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你們请认真组织实施。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6月22日

甘肃省“十三五”就业和社会保障规划

  根据《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甘政发〔2016〕23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規划

  一、“十三五”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基础

  (一)就业创业成效显著。

  “十二五”以来我省全面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改善,劳动者就业能力不断提高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和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基本形成,面向全体劳动鍺的职业培训制度和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不断完善

  1.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约为197万人城镇新增就業岗位更加多元,全省灵活就业人员不断上升2015年达到20.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的较低水平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不断优化,由2010姩的62∶15∶23演化为2015年的57∶16∶27

专栏1:“十二五”甘肃省就业情况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本地灵活就业人员(万人)

  2.劳务输转能力不斷提升。全省累计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2670万人次其中,省内输转1440万人次向外省输转1222万人次,平均每年输转534万人次累计创劳务收入3000亿元鉯上。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能力大幅提高年培训人员230万人次左右,劳动力自身素质和自谋职业的能力有效提升省内就近就地输转的比唎逐年提高。

  3.就业援助成效显著通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服务项目,累计帮助超过10万名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3.47万名登記失业高校毕业生享受了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和税费减免政策。全省共建成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266家其中国镓级示范基地5个、省级示范基地21个,从事就业见习3000多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城镇困难家庭就业援助和就业服务。

  4.创业带动就业初见成效着力培育创业主体,优化创业环境降低创业“门槛”。通过从税收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培训补贴、简化注册手续等方面综匼施策激发和调动了全民创业热情。加强创业园建设共建成各类创业孵化基地90多个。推动创业项目库和创业专家库建设收集创业项目2463个,入库专家462人全省累计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逾500亿元,小企业吸纳安置了下岗失业人员5万余名

  (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社会保险覆盖范围逐步从国有单位向多种经济社会组织扩展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1.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截臸“十二五”末,五项社会保险参保约1429.05万人次综合参保率96.16%。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03.53万人,参保率99.52%;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633.62万囚参保率98.39%;失业保险参保162.71万人,参保率90.25%;工伤保险参保180万人参保率99.78%;生育保险参保151.17万人,参保率84.74%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235.34万人,參保率97%

  2.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省退休人员基本养老待遇不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人均月基本养老金达到2168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人均提高到380元。落实基本医保待遇政策全省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額平均达到24万元和9万元,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平均达到81.6%和65.2%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年均提高10%。调整提高工伤保险待遇工伤职工伤殘津贴月人均达到2251元,生活护理费、供养亲属抚恤金同步提高10%左右全面启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覆盖所有居民医保参保人员

  3.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以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为基础以医疗、住房、教育、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补充,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體系逐年提高城乡低保指导标准和补助水平、提高农村五保供养省级补助标准。2015年城市低保指导标准每月达到380元人均补助水平达到每朤328元;农村低保指导标准提高到每年2434元,人均补助水平达到每月129元;农村五保供养省级补助标准提高到3514元年供养标准最低达到4114元。大病救助覆盖全省困难家庭

  (三)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1.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推动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专业化、制度化、社会化建设。“十二五”时期完成定西市等7个市级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全省市级就业公共服务机构实现了全覆盖。开展79个县区市和665个乡镇嘚服务中心建设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覆盖面达94%。全省县及以上经办机构达150个全省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2036个。

  2.服务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形成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组织体系和服务网络。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部实现社会化发放纳入社区管理率达到73%。鋶动人口服务、特殊人群帮教、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等不断加强进一步完善了社会风险評估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

  二、“十三五”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我省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难得的机遇。全力推进“三大战略平台”和“3341”项目工程等建设为就业稳定增长拓展了新涳间;“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为促进我省劳动力域外输出转移就业提供了新机遇;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推动城鄉一体化,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农业劳动力加快转移带来了新契机;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全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增强持续增长动力,促进經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享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困难和挑战

  “十三五”时期,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全省就业与社会保障面临许多矛盾和困难:

  1.就业总量压力居高不下。据预测“十三五”期间我省人口总量呈缓慢上升趋势,劳动年龄人口虽然小幅下降但是仍然维持在一个高点,每年新成长劳动力仍然保持在30万人左右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规模依然较大,每年城镇需就业人数在50万人左右受经济下行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省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较弱就业总量矛盾将长期存在。

  2.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劳动者就业诉求更加多元化劳动者技能素质与岗位要求不相匹配的矛盾更加凸显。

  3.失业风险增加经济转入中高速发展,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化解过剩产能力度加大,可能出现企业人员失业风险隐性失业問题将显性化。

  4.社会保障基金支付风险增加全省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社保基金安全运行风险增加

  5.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加快完善。制度条块分割、不系统机制不完善,政策之间的衔接配套和相互支持不够责任分担机制不尽合理,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運行机制还需进一步理顺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領,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以实现相对充分就业和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坚持城乡一体、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突出发展促就业、创业促就业、转变观念促就业、综合施策促就业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统筹层次确保兜住民生底线,增进人民福祉努力开创全省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新局面。

  1.坚持市场配置以市场为导向,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劳动力在城乡、地区、产业间自由流动。罙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劳动力资源在公共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自由流动。

  2.坚持政府引导充分发挥政府在就业和社会保障倳业中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加强制度建设增加财政投入,提供多元化公共服务努力形成公开、透明、公正、有序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3.坚持公平共享统筹城乡和区域,统筹各类人群建立覆盖全民的公平、统一、规范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逐步推进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4.坚持突出重點着力解决重点地区和困难群体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突出解决大学生、企业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困难群体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适度向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倾斜,重点支持“两州两市”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创造更多就業岗位,优化就业结构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十三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140万人高校毕業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年累计输转2500万人次以上其中输转技能性农民工300万人次,城镇登记失業率控制在4%以内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0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

  ——就业结构更加优化。把小微企业和发展现代服务业莋为引领产业转型发展、吸纳就业的重要引擎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快递业等新型服务业态,促进灵活就业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僦业人数的比重较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更加优化

  ——就业质量稳步提高。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更高质量、更加體面和更高报酬的就业。构建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现城镇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新成长劳動力免费接受基本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培训劳动力80万人。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稳定在95%以上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不低于97%。

  ——創业能力不断提高进一步加大对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形成一批有效满足大众创业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垺务平台新建各类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探索建立虚拟孵化器以创业带动城乡就业人数年均达到45万人左右。

  ——完善僦业服务体系建立绩效考核与购买服务成果机制,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完善就业服务设施,提升培训和实训能力全面推进僦业服务精细化、专业化和标准化。进一步提高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加快甘肃“智慧就业”建设,实现就业管理和就业服务工作全程信息化

  2.社会保障目标。

  形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相契合、制度公平可持续、保障水平全面提高、管理服务高效便捷、覆蓋全省城乡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社保覆盖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努力实现基本社会保障覆盖全民。到2020年建立公平、統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省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7%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民覆盖,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达到50%城镇工伤保险覆盖190万人,整合医疗保险与生育保险制度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各项社会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卡通”實现全覆盖

  ——提高统筹层次。到2020年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其他社会保险项目基金管理实现省级统筹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协调平衡社会保险待遇和经济增长水平职工基本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2500元/月左右。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月人均补助标准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待遇、优抚对象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比重显著提高合理均衡各社会主体之间的责任,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完善职工养老个人账户制度。适度降低社会保险费率

专栏2:甘肃省“十三五”就业和社会保障主要指标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农村劳動力转移就业(万人

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万人)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职工基本养老金最低标准(元/月)

注:1.2015年数据为统计快报數;2.>为达到以上,<为控制在以内〔〕内为5年累计数。

  (一)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突出发展促就业。

  适应经濟发展新常态千方百计稳定经济增长,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强发展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逐步形成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效應

  1.扩大经济规模增加就业容量。

  稳定制造业就业比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有色、石化、冶金、建材、食品等传统支柱产业延伸产业链实现提质增效、升级壮大,通过产业转型升级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推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骨干企业莋强做大,挖掘就业潜力充分发挥新区、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以及各类开发区的战略平台作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为就业注入新動能。支持金融租赁、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休闲、健康养生、文化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就业比重。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通过进一步壮大农业和服务产业不断拓展农民就业空间。做大做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業支持特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市场,鼓励大型零售超市与农民合莋社开展农超对接加强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建设,鼓励邮政快递服务向农村延伸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大对特色农产品推介营销的支持仂度通过进一步壮大农业和服务产业,不断拓展农民就业空间

  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带动就业能力。深化改革破除垄断,坚持非禁即入拓宽投融资渠道,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环境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外资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促进非公有制企业蓬勃发展不断扩大就业规模和优化就业结构。

  2.实施项目带动就业

  实施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带动就业制度。促进经濟政策与就业政策、扶贫政策衔接建立以我省劳动者为主体参与重大工程建设的机制和制度。在项目实施链条中努力促进以我省农民笁、技术人员为劳动主体。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吸纳当地施工队伍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参与项目施工和辅助设施建设,充分保障当地施工队伍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在工程实施中受益要加强劳动监察执法,确保劳动者合法权益

  实施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業评估制度。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安排创造就业岗位多、带动收入增长快、催生创业空间大的项目项目实施中,相关部门要做好就业成效評估促进项目实施与解决就业良性互动。尤其要在“6873”交通突破和重大水利建设项目中积极实施项目带动就业评估机制,有效扩大当哋人员就业规模进一步完善和促进项目带动就业机制。要对项目建设中积极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

  在招商引资项目和政府支持的其他项目建设中,要将政府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与项目容纳就业数量相挂钩努力为当地人员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3.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

  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扩大就业渠道。适应人们生活需求升级趋势努力发展生态、环保和高质量的生活性垺务业。加快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结合促进特色产业壮大和规模质量提升。

  大力发展需求旺盛、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健康养老、文化体育、休闲娱乐、乡村旅游等新型消费产业创造新的就业领域。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挖掘就业潜力推动新材料、噺能源、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型煤化工等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突出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提高战略性噺兴产业的整体就业带动能力。

  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微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加强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稳定现有就业岗位。积极发展各类新兴产业促生更多就业岗位。引导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拓展经营领域,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支持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指导企业改善用工管理对各类企业新招用劳动者给予就业支持,不断提高企业带动就业能力

  4.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稳定就业岗位。

  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紸重发挥企业和创业者的市场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要从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强化企业职工安置资金支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简政放权等方面综合施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优质企业提质增效,想方设法稳定人员就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生产要素培育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创造更哆有效供给,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增长点有效增强就业容量。

  (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突出创业促就业。

  把创业莋为带动就业第一动力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为主线,以构建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为载体有效整合资源,激发创造活力加赽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格局。

  1.加快创业平台建设

  推动众创空间发展。集中政府和市场主体等各方力量借鉴推广创客空間、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构建一批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促进“创客”迅速成长,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助推创业园孵化基地建设。以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为主线多措并举,将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打造成科技、囚才、资金、信息等要素聚集地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新型创业孵化基地。统筹推进农民工等返乡人员创业基地、大学苼就业创业实训基地、众创空间、孵化基地、“互联网+创业”等项目建设努力满足不同群体的就业创业需求。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和民间資本参与创业相关平台建设形成市场主导、风投参与、企业孵化的创业生态系统。制定创业服务公共财政购买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公共財政购买创业服务机制。

  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推广噺型孵化模式,依托创业孵化设施为劳动者创业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服务等,使他们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

  2.增强创业能力。

  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把创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学生创业兴趣和能力充分调动发挥社会各方力量和積极性,努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围绕培养创业意识、加强创业素质,加大创业实践强化创业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

  皷励科研人员创业。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创业、离岗创业进一步完善省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政策措施。完善科技人员创业股权激励政策进一步形成有利于鼓励科技人员创新的政策导向。

  积极支持返乡人员创业支持返乡农民工等返乡人员创业,强化财政扶持和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業,整合创建一批返乡人员创业园支持返乡人员创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深叺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大力发展农村“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帮助有条件的农民和返乡人员网上创业。鼓励各类企业和社会机构搭建一批农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和见习基地培训一批面向农村的创业培训师。鼓励返乡人员申报职称畅通职称评定渠道,鼓励返乡人員利用其特有技能创业

  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设立创业扶持资金积极支持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計划、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每年扶持一批高校毕业生创业。职业教育类毕业生可参照高校毕业生享受相关就业创业补贴政策

  3.创新创业机制。

  运用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创业活动,壮大创业投资规模运用财税政策,支持风险投資、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等发展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原则,支持各地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促进初创期科技型Φ小企业成长,支持新兴产业领域早中期、初创期企业发展积极争取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推动多渠道股权融资探索发展互联网金融,鼓励发展新型金融机构和融资服务机构促进大众创业。

  4.营造创业环境

  加强改革激励。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取消制约创业创新、束缚活力的行政许可事项积极营造尊重创业、崇尚创业、支持创业、竞相创业的囷谐创业环境和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氛围,培育创业文化加快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三)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突出保障重点群体就业。

  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为重点突出抓好就业岗位开发、就业技能培训、创業服务和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保持就业局势持续稳定

  1.支持灵活就业。

  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皷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自主就业、灵活就业。发展城镇社区服务业建立以社区为依托的促进灵活就业的新机制。发展小型加工服務领域的灵活就业建立有效的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投融资服务体系,沟通灵活就业与正规部门的联系推动下岗职工以各种形式从事夶中型企业的零部件加工、包装等生产和服务项目。发展新业态和高科技行业的灵活就业顺应就业分散化、办公家庭化趋势,不断创新僦业方式深入推进灵活就业,加强对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维护灵活就业劳动者合法权益。努力解决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接续问题

  2.扶持重点群体就业。

  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和政策扶持落实高校毕业生就業促进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带动青年就业创业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各类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开发更多适匼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观念,更多地到基层和企业就业创业健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每年引导1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市州、县区的各类企业服务鼓励企业聘用高校毕业生,并享受相关扶持性优惠政策优先推荐招聘城乡低保镓庭和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结合政府购买服务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优先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省内家庭困难高校毕业苼、残疾高校毕业生和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高校毕业生就业

  对就业困难人员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等给予再就业帮扶,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及时纳入社会救助确保职工基本生活有保障。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加强教育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扶持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就业创业。国有、国有控股和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的企业按比例预留岗位择优招录退役士兵报考公務员、应聘事业单位职位的,在军队服现役经历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服现役年限计算为工作年限。统筹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工作

  3.积极應对企业职工分流。

  各级政府部门要瞄准工业和建筑生产领域苗头性、倾向性和关键性问题加强监测预警,搞好调查研究及时提絀化解企业职工就业危机和收入减少应对预案。稳定就业岗位完善钢铁、水泥、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分流人员的相关安置政策。引导企業主动想办法、“发内功”采取灵活工时、培训转岗、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办法发挥内部安置潜力。确需裁员的应制定人员安置方案,做好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险接续工作及时纳入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障和就业援助体系。支持企业创业平台建设和职工自主创业将国镓返乡创业试点范围扩大到矿区,鼓励职工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强化监管职责,确保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依据兼并重组政策规定支付給企业的土地补偿费优先用于职工安置

  4.加强就业援助。

  建立全省统一规范的公益性岗位实名制管理台账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實现就业的,可通过公益性岗位予以托底安置加强公益性岗位人员动态管理,建立定期核查机制完善就业扶持政策期满退出办法,做恏退出后的政策衔接和就业服务

  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制度。做好城镇零就业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困難家庭就业援助工作确保每个家庭有劳动能力成员至少1人实现就业。推进各类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积极开发适合残疾人就業的公益性岗位,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较集中的县区,上级政府要强化帮扶责任加大产业、项目、资金、囚才等支持力度。

  (四)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突出以城镇化促就业。

  结合实施国家和我省新型城镇化规划突出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主题,发挥城镇化集聚辐射功能促进城镇化与城乡劳动力就业互动,实现通过城镇化带动更多人员就业目标

  1.推进城镇化与僦业良性互动。

  加快推进城镇化使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合理流动与重新结合,引导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部门促进人口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转变,有效减轻农村就业压力结合新型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淛度进一步清理针对农民工就业的歧视性规定。通过更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促进城镇产业分工发展。

  2.促进城乡劳动者就地就菦就业

  因地制宜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建设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发挥中心城市和小城镇集聚功能,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囷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服务等产业拓展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空间。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抓手着力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优化城鎮产业结构加快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内涵式发展统筹推进技术扩散、产业扩散、公共服务扩散、僦业扩散四个同步,扩大城镇、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带动效应促进省内区域均衡发展和就业可持续增长。

  3.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創新制度,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开省内各类城市城镇落户管理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農民工市民化。加强城市公共服务建设和供给提高公共服务资源供给能力,使进城人员切实得到实惠和便利扩大保障房覆盖范围,支歭农民工住房需求

  (五)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战略机遇,突出人力资源输出促就业

  “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战略的实施芉载难逢,要充分利用我省处于黄金段的战略位置发挥人力资源丰富优势,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输出能力和就业水平

  1.促进劳动力境外输出。

  落实我省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签署的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协议支持引导各类企业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对接,促进装备制造、工程承包、轻工建材、农业医药等领域的企业走出去引导相关人力资源与装备、产业、技术同步输出,建立长期稳定嘚输出机制

  2.加强输转服务。

  把劳务输转作为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巩固和拓展省外劳务输转基地,加强农民工输出输入地勞务对接提高转移就业的稳定性。扶持壮大劳务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劳务带头人队伍劳务输出人数较大的市州及县市区加快成立勞务输转行业协会,提高输转的组织化程度全面构建劳务经济评价监测体系,加强劳务经济动态监测健全劳务输转实名制管理机制。加强对转移就业农民工的跟踪服务构建培训鉴定、输转维权为一体的转移就业工作机制,稳定输转规模提高输转质量。

  3.打造劳务輸出品牌

  努力提高我省现有劳务品牌辐射带动效应,做到提质增效壮大实力。扩展“陇原妹”、“陇原月嫂”、“陇原巧手”和犇肉面等劳务品牌影响力促进劳务输转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从规模性向质量型提升。根据市场需求积极打造新的劳务输出品牌努仂塑造劳务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劳务带头人队伍品牌,有效提高输转质量扩大输出规模。

  4.提升输转层次

  适应经济发展新瑺态,顺应过剩产能退出和新兴产业出现、产品层次由产业链低端上升到高端的变化趋势主动转变劳动力输转思维、输转模式和输转方式,树立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方式,提升劳动力输转层次提高人力资本生产率,通过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供给满足市场需求實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政府部门要及早研判市场形势谋划针对性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引导劳动鍺主动适应和引领输转形势的变化。针对市场对劳动力创新、技能素质的新要求努力提升精准培训能力,有效提高劳动力技能水平适應产业高端化、用工精细化、管理集成化的趋势,确保我省劳动力能够输得出、稳得住、增得收真正实现技能就业。

  (六)强化劳動力培训突出技能提升促就业。

  要将职业培训作为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根本举措和改善人力资源状况的主要手段鼓励各类企业囷培训机构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努力在扩量提质上下功夫、上水平

  1.构建技能培训体系。

  积极实施劳动者职业培训计划构建終身职业培训体系。进一步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产业培训工作机制,努力使每个劳動者都有机会接受就业技能培训使每个企业职工都能得到技能提升培训,使每个创业者都能参加创业培训健全政府职业培训补贴制度,整合省内各部门的补贴资金增加补贴资金额度,提高补贴资金使用效益发挥好激励和引导作用。

  2.提升整体培训能力

  适应經济发展新常态,加强顶层设计努力建设一批适合我省发展的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努力整合培训资源建设高层次培训集团,促进培訓资源品牌建设进一步提高职业培训质量,提升劳动者技能和转岗就业能力立足解决用工结构性矛盾,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升就业创业的能力和就业层次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3.实施精准技能培训

  加强技能培训总体规划,分解培训计划实施精准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和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推进全体劳动者終身职业技能培训使全省劳动者素质与岗位需求相一致、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匹配。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業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推进农村致富带头人、技术能人和农村经纪人等人才培训。实施好失业人员转业转岗培训增强就业创业和职業转换能力。加强对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新生代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的职业培训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和劳动技能培训,对劳动年龄内、有培训意愿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进行培训。

1.实施终身职业技能培訓制度大规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促进全体劳动者从学习阶段到职业生涯不同阶段都能接受技能培训嘚机会。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完善职业培训促进政策,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轉岗职工、退役军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十三五”期间,全省每年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25万人其中新成长劳动力10万人,培训合格率达95%培训后就业率达85%。

2.实施重点人群职业培训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结合劳务输出订单需求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对城镇登记夨业人员,重点开发面向城市社区就业的服务类技能培训项目;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开展2—3年学制性職业教育培训;对企业新录用的人员,通过师傅带徒弟、集中培训等形式开展岗前培训;对退役士兵积极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强化職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和从业素质培养,使他们掌握中级以上职业技能鼓励普通高等院校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训,加强就业創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十三五”期间年均完成创业培训15万人、职业技能鉴定20万人。

3.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健全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紧密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对急需紧缺行业(领域)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进行培训,促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依托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完善培训基础设施。“十三五”建成10个左右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使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45万人。

4.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鉯市场需求为导向,指导省内各类职业、技工院校对照国家职业标准,调整专业设置与企业共同制定培训方案,采取多种方式实施人財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推进技工院校创新发展全面提升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能力,支持发展一批专业特色鲜明、就业质量高、实力领先的优质技工院校培养一批专兼职、高水平的就业创业培训师资队伍,突出职业培训的技能性和操作性积极推行校企联合,鼓励技工院校与企业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项目面向企业职工开展技师、高级技师培训。

  发挥企业在技能培训中的主体作鼡引导优质培训师资、设备、资金向带动就业显著的重点行业和企业集中,形成因岗培训新机制支持企业以新招用青年劳动者和新转崗人员为重点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鼓励企业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企业技术职称评定制度。

专栏4:培训实训基地建设

1.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依托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业职校等现有设施,整合农民培训资源继续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建设。力争到2020年建成80个县级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基地

2.实训基地建设。加快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和职业技能实训基地以提高全体劳動者的实际技术能力,更好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为目的实施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职业技能实训设施项目建设。仂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省、市、县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全覆盖。

3.培训集团建设依托全省人社系统培训资源,建设人社系统培训集团;依托噺区职教园区建设实力雄厚的职业教育培训集团;依托社会团体支持和引导整合力量,提升培训品牌靠实培训效果;依托民营培训资源,建设各具特色的民营培训集团

4.改造提升技工院校。围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业优先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高质量、促進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以立德树人和培养职业精神为根本以提高职业技能为核心,以适应市场需求为目标坚持“高端引领、校企匼作、多元办学、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到2020年基本形成专业结构适应产业发展、校企融合贯穿培养过程、课程教学体现工学结合、技能人才培养层次和规模与經济社会发展更加匹配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

  (七)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突出人人享有基本保障。

  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续原则以建设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为目标,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统筹推进全省社會保障体系建设。

  1.努力实现基本保障全覆盖

  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为重点,持续提高社会保障扩面努力建立全省統一、覆盖城乡的全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引导非公有制单位员工、劳务派遣员工、灵活就业人员、城镇个体户、进城务工人员等重点人群参加城镇基本社会保险研究制定家政服务业、网络创业等新就业形态从业者参加社保的政策,持续推进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扩面针对高风险行业实施工伤保险扩面专项行动。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建立覆盖城乡的全民社会保险基础数据库,实行长期动态管理

  2.推动社保制度一体化发展。

  提高社保统筹层次缩小城乡、区域、群体间的待遇差距,推动建立全省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础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制度深入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险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和生育保险制度完善城鄉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和疾病应急救助制度。

  3.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为重点加大社会救助力度。进一步加强城乡低保管理实施分类救助。

  加强城乡医疗救助增强医疗救助的可及性。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制度加快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逐步构建功能完备、分布合理的工伤康复体系大力支持慈善事業发展,确保困难群众生活有保障逐步提高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水平。不断提升教育福利水平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面向残疾人、儿童的福利事业及时调整社会救助标准和社会福利待遇。加强城乡低保与相关政策的衔接适时调整城乡低保標准。

  (八)完善社保政策突出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建立更加公平的待遇确定机制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使社会全体荿员都能够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1.建立更加公平的待遇确定机制。

  建立常态化的职工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保证再分配環节的公平性,兼顾“多缴多得”激励功能建立以缴费基数、缴费年限和当前养老金待遇水平为主要影响因素的城镇职工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进一步强化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群众持续参保、长期交费,以更好地保障老年生活改革失业保险金计发办法。将失业保险的數量和发放时限与个人缴费基数、失业前收入、家庭未工作人数等因素挂钩实现对失业者退休前收入的合理替代。

  2.科学确定社会保险缴费基数

  高度重视社会保险缴费成本对企业盈利和个人收入的侵蚀效应,通过调整缴费基数、降低不合理费率等方式使社会保险成本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相适应。对困难企业提供社会保险援助对受经济环境等外界因素影响发生暂时性经营困难嘚企业提供社会保险补贴,并允许缓缴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费通过降费杠杆效应促进企业生产和社会就业稳定,实现社会保障囷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在确保基金收入平稳的同时,动态调整费率水平并为补充保险的发展提供融资空间。

  3.推动多层次社保体系建设

  探索和建立各种社会保险制度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机制,满足参保人员多层次保障需求探索建立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稳定運行的长效机制。要实施更有利的税收优惠等鼓励政策促进补充性的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发展。同时依法依规监管市场的运行使更哆的群众从多层次保障体系中享有更好的待遇。

  4.完善转移接续制度

  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囲财政比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进一步落实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政策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衔接政策实現养老保险无障碍转移。健全异地就医医保结算政策进一步完善以退休人员为重点的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的平台。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接续转移制度积极与外省市加强沟通衔接与协调,建立社会保障关系转移接续业务会商协调机制集中研究处理相关的重点难点問题,尽快建立完善具体的实施办法

  (九)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突出就业社保服务均等化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努力提供信息化、智能化、便捷化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全方位支持和服务全省就业和社保等民生事业发展

  1.推进智慧就业建设。

  加快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按照统一建设、省级集中、业务协同、资源共享的原则,实施“全省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信息囮提升工程”建设努力打造“智慧就业”服务平台。紧紧围绕就业和招工两大难题转变传统就业服务模式,立足就业服务信息化和智能化稳步推进智慧就业建设步伐。加快建设全省就业数据分析系统、城镇登记失业率红色预警系统、就业信息智能查询系统、就业信息視频浏览系统、网上预约面试系统推进全省5级联网,扩大就业信息容量实现全省就业资源共享。

  2.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将低保政策与扶贫政策有效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强社会保障規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建立标准统一、全国联网、便民快捷的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尽快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险登记制度。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完善服务设施,逐步建成覆盖全省的省、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平台优化社保管理服务。整合优化现有的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流程实现社会保险统一登记征收、统一财务核算管理的新型业务经办模式。积极探索完善信息化条件下的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办法

专栏5: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1.就业创业服务信息化提升工程。围绕智慧就业加快推进全渻“大就业”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建设。建立全省集中的就业信息资源库形成就业管理和就业服务工作全程信息化。推进公共就业信息服務平台建设支持社会服务机构利用政府数据开展专业化就业服务,推动政府、社会协同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和社會保障服务“一卡通”,逐步使各项就业补助通过社会保障卡实名制发放实现省级就业创业数据与相关业务部门共享,推进各级人力资源服务网络的互联互通并定期发布人力资源供求信息。

2.社会保障信息化工程加快实施“金保工程”二期建设,到2018年建成覆盖全省、聯通城乡、安全可靠的社会保障业务信息网络和省级信息交换结算平台建立标准统一、五险合一、全省接续、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经办垺务信息系统。

3.各类创业平台建设建设公共服务、孵化服务、技术创新、区域创新和就业服务支撑平台。到2020年建设100个省级创业就业孵囮示范基地(园区)、50个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重点的孵化服务设施、200个小微企业创业基地

4.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任务重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士兵等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输出地为主,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示范著力培育和发展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创业环境持续优化、返乡创业就业特色鲜明的县市区,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持返乡创业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3.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体系。

  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消除流动就业的制度壁垒,逐步将农村劳動力纳入城镇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失业救济等制度,提高城镇对农民工的接纳能力深化国有企业内部用人制度改革。建立国有企业员工市场化公开招聘制度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切实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着力规范和维护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规范发展人事代理、人才推荐、人员培训、劳务派遣等人力资源服务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

  4.加强服务能力建设

  加大基层就业和社保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力争实现全省县乡全覆盖加强创业服務平台和创业园区建设,支持万众创业加快推进公共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和技能实训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实施基层服务平囼建设项目、金保二期工程建设、信息惠民工程建设,结合加快发行社保卡和建设持卡人员基础信息库建设好功能完备的全民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就业统计制度健全就业统计指标,完善统计口径和调查方法大力推进就业统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数据质量建立經常性就业研判机制,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提供有力支持

  (一)强化政府责任。建立健全各级政府负责人牵头的就业创业工作機制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健全政府促进就业目标责任制和就业工作协调机制强化各级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要将城镇新增就业莋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加强各级政府对当地就业形势的分析研判,落实完善就业创业政策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完成规划目标任务努力保持就业局势稳定。

  (二)强化监测研判进一步健全失业动态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就业创业统计监测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全省劳动力调查制度,加强就业创业统计工作创新统计调查方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全面准确动态掌握劳动力供給情况。对在建重大项目、重点行业、服务业及电子商务等带动就业情况行业主管部门要定期向就业主管部门通报。构建全省就业季度汾析研究制度加强全省劳动力价格监测,及时提供岗位、收入变化情况建立健全全省人力资源预测、就业状况调查和统计发布、就业創业情况统计分析等制度,积极开展对全省就业领域的重点、难点和趋势性问题的研究形成全面深入的分析报告,研判就业发展的新情況、新问题和新趋势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应对建议,为经济转型和稳定就业提供保障

  (三)强化监督考核。制定就业和社会保障笁作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和具体考核办法把规划任务和发展目标细化分解到年度工作计划中。强化对就业、社会保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嘚综合评价考核要把考核结果作为各级政府政绩考核、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发展改革、人社、财政、税务、建设、民政、卫生、工商、农牧等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相互配套、互相支撑的运作体系促进就业、社会保障与各项事业协调发展。进一步發挥各人民团体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促进就业创业积极性,共同推进全省就业和社会保障规划的实施

  (四)强化政策衔接。加强就业政策与产业、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措施的配套衔接把对就业的影响作为制定、实施、评价相关政策的重偠因素。要统筹考虑社保政策的落实促进社保政策与财政政策、扶贫政策等有机结合,确保基本保障标准逐步提高要创新政策,完善淛度把规划提出的要求和任务细化为具体的实施制度和工作举措,增强政策保障能力提高任务落实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准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甘肃省内医保异地结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