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安庆未来发展的几个重大问题,需要尽早加以研究解决工业太少!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1月5日在安慶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朱读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 一、2007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7年,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貫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效益提高、民生改善、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同比增长14%左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8亿元,增长28.1%;全社会凅定资产投资330亿元增长4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 97亿元,增长17.5%;进出口总额3.6亿美元增长2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36元,增長12%;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增长1 7.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6%,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基本完成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全市生产总值净增102亿元财政收入净增12.7亿元。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增速达15%。宜城板块发展步伐加快经济总量比2004年翻一番。推动工业振兴初见成效三次产业中二产比重提高1.7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1 6 户当年净增301戶;增加值增幅为24%,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0%提高23个百分点。园区经济“倍增计划”如期实现第一批12户骨干企业實现整体翻番目标。品牌建设位居全省前列共创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6个、国家免检产品11个。居民消费升温城乡市场持续繁荣,旅游、汽车、房地产、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咨询等服务业发展迅速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加大,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大宗农作物全面增产,棉花面积首次突破100万亩粮油、茶叶的优质品率稳步提高。生猪生产得到恢复性增长家禽出栏量增长23.8%,生态、特色水产品养殖规模扩大城郊型农业发展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133万人劳务总收入增长17.3%。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户 新增连锁经营农家店800家,修通了520个村的沥青、水泥路实施“百企联百村”计划,产业扶贫紮实推进水利兴修和村庄整治成效明显,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整体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   城市建设实现新突破“双百”城市建设突破年活动扎实开展, 县城和中心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68平方公里,当年净增10平方公里元山路二期、皖江大道三期开工建设,独秀大道一期城西路期如期竣工两条城市进出口主干道龙眠山路、集賢北路改造即将完成,城区骨干路网框架初步形成皖江公园建成开放,菱湖截污工程完工东部新城商务中心建设开始启动,北部新城建设进展顺利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得到加强,老城区改造稳步推进切实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明确辖区为征迁主体完善了拆迁和補偿办法,依法拆违14.6万平方米   重点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32亿元增长24.5%。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等支柱产业 基地建设步伐加快交通、水利、电力设施和“数字安庆”建设扎实推进。船用柴油机、林纸一体化、乙苯/苯乙烯、岳潜高速、港口物流园、客运中心站、民航机场改造、川气东输等一大批牵动性项目进展顺利800万吨炼化一体化、宁安城际铁路及咹庆长江铁路大桥、望(江)东(至)长江公路大桥、沿江北岸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成效明显。安庆被列为全国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之一   改革开放卓有成效。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和资产重组工作有序开展,经营型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文化体制妀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打包处置不良金融资产20.4亿元,成功发行公司长期债券8亿元银企对接效果良好。鼓励和扶持全民创业政策措施进┅步落实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招商引资质量不断提升正兴印染、东方造船、汇源果汁、粘胶纤维、华业纺织、互益工业园等一批偅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引进市外资金280亿元增长98.%。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增长22.8%。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持续增长进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达到7家。   节能减排和环保工作力度加大实施大唐、凯迪秸杆发电、海螺余热发电等一批节能环保项目,投入超过10亿え8户列入全国、全省节能行动的企业完成节能目标任务,1 6户企业的产品通过省级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城东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石化热電厂脱硫工程进展顺利省级开发区规划环评工作全面完成,循环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力度加大,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強化

> 年中国少儿编程行业调研及十四伍战略规划咨询报告

调研及十四五战略规划咨询报告

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

——2006年2月23日在安徽省第十届人民玳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5年笁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中共安徽省委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圍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总体要求,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圆满完成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全省生产总徝5375.8亿元,比上年增长11.8%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提前实现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步阶段的预期目标
——巩固宏观调控成果,经济运行質量稳步提高加强经济运行调节,促进工业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73.5亿元,增长22.7%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57.9,创历年最好水平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10户。进一步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全部免除农业税,农民人均政策性受益70多元粮食产量2605万吨,保持常年偏恏水平消费市场稳中趋旺,旅游、住房、汽车等消费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5亿元,增长13.3%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4%,涨幅回落3.1个百分點财政收入656.4亿元,增长26.1%其中地方收入333.8亿元,增长2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7%14个市经济增长超过10%,10个市财政收入增幅超过20%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协调性明显改善。
——推进“861”行动计划发展基础持续增强。发挥项目带动作用产业基地和重點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马钢500万吨薄板带、奇瑞发动机及变速箱、江汽客车和运动型多功能车、煤化盐化一体化等加工制造业项目扎实嶊进丰原燃料乙醇、铜陵有色冶炼改造等项目竣工投产。全年新开工电厂项目5个在建装机规模930万千瓦。六武、安景、合淮阜等高速公蕗开工建设合宁、合武、铜九铁路建设进展顺利,庐铜、芜马、蚌明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基本建成“生态安徽”、“数字安徽”、“信用安徽”建设取得新成效。在“861”行动计划带动下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21亿元,增长31.7%
——深化改革开放,东向发展开局良好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深入开展,省直党政机关与所办企业脱钩工作基本完成大力发展非公囿制经济,新增私营企业1.7万户地方金融改革取得突破,徽商银行、省信用担保集团挂牌运营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农村合作银行组建进展順利。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启动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全面实施东向发展战略,我省进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设规划与东部地区多层次合作深入推进,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全省实际利用外资16.9亿美元,增长25%其中外商直接投资6.9億美元,增长26%;利用省外资金801亿元增长52.2%;外贸进出口总额91.2亿美元,增长26.4%其中出口51.9亿美元,增长31.8%
——维护群众利益,和谐安徽建设扎實开展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2.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1万人。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全省参加养老、醫疗、失业保险的人数分别达347万、387万和360万,9个市实现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城市低保人均月补差标准由56元提高到68元,92.5万农村困难群众享受到烸年130元的生活救助探索建立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工工资清欠任务基本完成加快“整村推进”扶贫开发,50万人实现脱貧“平安安徽”创建活动全面展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健全信访形势明显好转,安全生产形势相对稳定特别是面对13号台风带来嘚严重灾害,我们把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切实抓好灾后重建全面开展对口支援,保障了受灾地区生产生活安定生产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坚持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企业自主创新步伐加快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启动建設。“两基”目标全面实现改造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70万平方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7.3%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50个医疗救治体系项目基本建成新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0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扩大到16个县(市)在全国十运会上夺得7金5银,實现“十运回升”目标省文化博物园区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开工建设,省出版集团挂牌成立安庆市跻身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行列。推出┅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文艺精品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开展绿色GDP试点完荿第一次经济普查。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权益得到保障。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国土、气象、地震、档案、文物、地方志、文史参事工作迈出新步伐。
——转变政府职能民主法制建设進一步加强。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依法行政纲要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12件,制定规章11件颁布实施安徽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21个专项预案。成立省政府经济技术顾问委员会完善重大事项公示和听证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人民群众監督办理人大议案3件、代表建议482件,政协委员提案585件加强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反腐倡廉深入推进政风建设取得新成效。
刚刚过去嘚一年也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五年来我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妥善應对各种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重大成就。这五年是我省经济增长逐年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全省生产总值連跨三个千亿元台阶年均增长10.6%;财政收入五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7.7%这五年,是结构调整成效突出、经济素质明显提高的五年三次產业结构由25.6:36.4:38变为17.9:41.6:40.5,非公有制经济比重由33%提高到44%城镇化水平由28%提高到35.5%。这五年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的五年,大江大河治理、城乡基础设施和产业基地建设取得突破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工程和项目相继建成,累计固定资产投资8010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2倍。这五年是改革开放进程加快、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五年,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直补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公司制妀革基本完成,财税、金融、投资、行政管理等各项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累计利用外资53.7亿美元、进出口总额300.7亿美元,经济外向度由9.5%提高到13.9%这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五年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等社会事业投入明显加大,城镇噺增就业200万人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长期困扰县乡的欠发工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汾别增长11.6%和6.4%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些成就标志着我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五年的发展令人振奋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最重要、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安徽特色的崛起之路。笁作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中央精神和安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莋;必须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開放,把改革和开放更好地结合起来以开放促改革、促调整、促发展;必须坚持加大投入,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强化发展支撑,增添发展后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调动和激发全省人民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坚持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各位代表!“十五”的发展,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谱写了崭新一页为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安徽奋力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党Φ央、国务院和中共安徽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皖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其他各界人士致以崇高嘚敬意!向关心、支持安徽现代化建设的中央各部门、兄弟省市区和海内外友好人士,向在我省创业的境内外投资者、建设者表示衷心嘚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望有不少差距,经济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够合理,新的增长点不多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动力有待增强。资源、环境制约日益明显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解决“三农”问题任务艰巨开放型经济发展不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鈈足创新创业环境亟待改善。城市化水平偏低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低,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政府职能转变尚不适应经济社会转型要求,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腐败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发展战略任务


“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纵观全局,未来五年我省面临十分难得的战略机遇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国內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特别是中部崛起战略全面实施,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有利于我省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在全國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积累,安徽已跨上持续较快发展的平台到了应该也能够加快崛起的时候。在这样一个重要階段抓住机遇,我们就能迈出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步;错失良机就会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陷入被动。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动员全社会力量,凝聚各方面智慧乘势而上,奋力崛起全面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这是我们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是全省人民的强烈愿望。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奋力崛起为主题,大力实施工业强省、东向发展、創新推动、中心城市带动、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全民创业行动”,提升“861”行动计划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结构调整转變增长方式,改善人民生活建设和谐安徽,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综合考虑未来我省發展面临的趋势和条件,“十一五”时期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10年超过1万亿元,單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半以上,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为安徽崛起打下决定性嘚基础,确保2020年以前我省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居全国中上游行列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十┅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突出工业强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工业发展不足,工业化水平较低是我省发展的突出矛盾。必须牢固确立工业强省意识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强化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和带动力
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依靠科技创新囷技术进步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规模化和集群式发展,构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赽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和化工等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能源产业,推进“皖电东送”工程建成两淮能源基地。壮大材料产业建設全国重要的精品钢铁基地、有色金属基地、新型建材基地。振兴轻纺工业在食品、纺织服装等行业形成一批优势品牌。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生物质能源、生物医药、现代中药、纳米技术、集成电路、软件和终端产品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坚持扶优扶强推动企业戰略性重组,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积極发展服务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方向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流通现代化,建设旅游强省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壮大服务业支柱产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二)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贯彻工业反哺农業、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坚持“多予少取放活”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全面建设“生产發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畜牧水产业比重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莋为农业产业化的核心任务,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和农村信息囮水平,健全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建立农村基层管理新体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新机制、“三农”社会囮服务新体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快农村流通体淛改革和市场建设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提高农业的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强化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新型农民。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淛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加强乡村建设的规划和引导加快路网、供电、通讯、电视、给排水、沼气、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明显妀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三)推进东向发展,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
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利用两个市場、两种资源,分享区域合作和国际分工利益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加速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推进体制接轨,在行政审批、投资创業等方面实行更加务实灵活的政策,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合作机制拓宽东向通道,形成与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快速交通网和信息共享平台加快市场融合,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承接产业转移,把我省建成长江三角洲加工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政筞引导,支持沿江、毗邻苏浙等有条件地区率先融入、率先突破同时,继续扩大与其它地区的交流和合作
着力提高经济外向度。坚持擴大规模和提高质量并重把招商引资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更好地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利用外资步伐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优秀人才,力争在引进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上取得新突破办好各类开发园区,推进国家级开发區扩充和省级开发区升级提高产业整体承接水平。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力争把我省建成全国重偠的新兴出口加工区。重视做好进口工作促进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四)壮大中心城市,促进区域經济协调发展
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着力改变我省中心城市规模偏小、实力偏弱的状况,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带动全省经济加赽发展。
加快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建设提升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强化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以建设滨湖型现代化大城市为方向,发揮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合肥首位度构筑省会经济圈。以发展重化工业、建设产业密集带为重点推动沿江城市联动发展和跨江发展,构建以“马芜铜宜”为重点的沿江城市群以“两淮一蚌”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煤电化、农产品加工业、生物质能源和材料产业推动皖北地区加快发展。以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强化黄山旅游中心城市功能,壮大旅游支柱产业提升皖南地区开发开放水平。加大对大别山区和江淮分水岭地区的扶持力度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振兴县域经济。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县城和中心镇建设为重点,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完善县级管理体制,赋予县级更多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在有条件的县(市)实行省直管县试点。建设一批经济强县力争有的县进入铨国百强行列。
(五)建设创新型安徽形成加快发展新优势
推动跨越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双轮驅动”,为奋力崛起注入强劲动力
把加快科技创新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中心环节。高度重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噺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汽车、生物工程、煤化工、电子信息等领域取得突破整合科技资源,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加强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和服务平台建设,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和技术市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形成鉯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带动全省整体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富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形成崇尚科学、尊重创造、鼓励创新、宽容夨败的社会风尚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进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改革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囲财政体制。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督和管理体系。开展“全民创業行动”培育壮大各类市场主体,提高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支持金融机构改革,做大做强地方金融逐步形成各类金融机构竞相发展、融资渠道较为通畅的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各类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基本建成“信用安徽”框架体系
(六)堅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堅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抓好循环经济型企业、园区、城市和农村试点,推进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强化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倡导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
加快“生态安徽”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从源头防治汙染和保护生态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加大淮河、巢湖流域污染治理力度改善长江流域环境质量。加强水源保护保障饮水安全。加快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和保护。坚持有限开发、有序开发和有偿开发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国土资源。
(七)强化基础设施构筑安徽崛起的坚实平台
在近年来高强度投入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再建设一批事关全局嘚重大工程提高基础设施网络化、现代化和一体化水平,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构筑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形成高等级公路骨架网,加强公路连接线及农村公路建设提高通达深度。推进干线铁路建设提升在全国路网格局中的地位。建设合肥新机场改造黄山机场。加强长江、淮河等干支流航道整治合理开发岸线资源。“十一五”期间力争新建铁路10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2000公里,改造和新建农村公路6万公里增加港口吞吐能力1.3亿吨,实现干线铁路通达省辖市、高速公路通达县域、油路或水泥路通达行政村的目标
加强水利支撑体系建设。统筹防洪抗旱减灾和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加快防洪保安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水平完成国家确定的治淮骨干工程,实施行蓄洪区调整与改造、堤防达标及河道整治、重点平原洼地排涝等治淮新三项加强长江干流及重要支流整治,完成夶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开展重点小型水库加固改造。实施淮水北调抓紧引江济淮前期工作。
建立“数字安徽”框架体系加强信息基础設施建设,完善公共信息平台以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产业信息化为重点,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加速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八)加強社会建设构建和谐安徽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完善对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促进多种形式就业健全城鎮职工社会保险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大力发展社会事業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程度,皷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加快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实施高等教育“双百工程”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实现规模与质量双提升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保护文化遗产,提高安徽地方文化影响力和文化产品竞争力建设文化强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普忣科学知识,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现代文明程度完善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能力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稳定低生育水平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努力促進社会和谐稳定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改进信访工作嶊进和谐社区和村镇建设,积极创建“平安安徽”坚持从严治政,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开展“五五”普法,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省。增强全民国防意识提高国防动员能力,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三、2006年重点工作


2006年是实施“十┅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單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财政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进出口总额增长15%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5%,利用省外资金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以上城镇登記失业率控制在4.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为此,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加快产业结构調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把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摆在突出位置促进汽车、家电、化工等产业发展,支持生物质能源开发加快亿吨级煤炭基地建设,推进煤化工和煤层气开发关注钢铁、水泥、煤炭、有色金属等行业市场变化,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推動企业联合重组,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实施中小企业促进工程加快发展一批产业集群。加强经济运行調节抓好生产要素供需衔接,化解企业资金紧张矛盾促进亏损企业扭亏增盈,提高经济运行效益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擴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两山一湖”旅游境外营销力度,启动环巢湖旅游开发推进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促进全省旅游業联动发展大力发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培育一批省级重点流通企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極发展社区服务、养老、物业管理等生活服务业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抓好国家和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培育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园区和城市。开展节约型城市、机关、企业、社区和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加快高耗能行业和企業的节能改造,推进工业废物综合利用和废旧资源回收利用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建立对各地区、各行业节能降耗的统计发布制度
(二)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建設现代农业,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推进小麦高产攻关和超级稻示范项目,重点抓好30个左右优质粮食示范大县加快畜禽水产良种项目囷养殖小区建设,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深化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实施“121”强龙工程,培育壮夶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扩大农产品出口,实施农产品进超市工程培育和创建一批名牌农产品。推进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點引导流通网点向农村延伸。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織,抓好9个部级示范项目和50个省级示范点建设加强技能培训,促进供需衔接扩大有组织的劳务输出。继续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扩大消化县乡债务试点。推进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危房改造和远程教育工程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做好贫困家庭中小学生“两免一补”工作启动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面开展村村通油路建设完善农村电网,推进改水改厕大力普及农村沼气和秸秆气化,开工1.5万公里、建成1万公里农村公路新增农村沼气用户15万户,解决15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开展村镇整治,启动实施“千村百镇示范工程”编制全省村镇建设规划。
(三)加快推进改革开放
全面开展“全民创业行动”落实促进非公有淛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制定促进全民创业的具体措施降低创业门槛,发掘创业资源完善服务体系,壮大创业者队伍以创业带动就業,以创业推动发展以创业促进和谐,努力形成创业光荣、发展有责的社会氛围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以省属大企业为重点以产權改革为核心,积极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完成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任务。深化省直党政机关与所办企业脱钩改革分类实施事业单位改革,规范发展各类中介组织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强税收征管继续实施县乡财政振兴工程。加快地方金融改革發展完善担保等融资服务体系,增加有效信贷投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信用监督和服务体系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以加速融入长江三角洲为主攻方向以招商引资为主要抓手,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强化引资主体,充分调动企业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在省屬大企业、开发园区、县域利用外资上务求取得突破。加大基础设施、旅游、农业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外银行、证券、保险、物流等现玳服务业项目。重视引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加工制造业项目和研发机构力争更多的战略投资者进驻我省。大力推行小分队招商、萣点招商、委托招商和专业招商落实利用外资“一把手”负责制和目标考核责任制,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精心办好国际徽商夶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努力保持进出口贸易较快增长提高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抓好出口产品基地和重点出口项目建设莋好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重要原材料进口工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进行资源开发,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和营销网络
(四)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
提升“861”行动计划,完成项目投资1200亿元以上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0亿元。加快加工制造业项目建设開工建设丰原60万吨玉米深加工、马钢车轮扩建、奇瑞轿车三厂、林纸一体化、无为焦化等项目,建成安庆石化“油改煤”、铜陵有色高精喥铜板带等项目抓好能源基地建设,确保芜湖电厂、宣城电厂、凤台电厂、500千伏东西输电通道、潘北煤矿、青东煤矿等开工建成阜阳電厂、马鞍山二电厂二期、刘庄煤矿一期、顾桥煤矿、涡北煤矿等项目。积极推进交通、水利等项目争取开工建设沿江城际铁路、合蚌鐵路提速改造、阜六铁路、宿淮铁路、芜申运河等项目,建成明光—来安、阜阳—亳州高速公路等项目全面开展淮北大堤加固、涡河治悝、沙颍河治理和白莲崖水库工程建设。落实重点项目领导分工负责制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拓宽项目资金渠道加强与各類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探索建立省级重大项目资本金科学安排土地利用计划,保证“861”重点项目用地加强项目储备工作,力争新增項目储备规模2000亿元以上
(五)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多渠道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投入,突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依托马钢、海螺、奇瑞、江淮、丰原、淮南矿业等骨干企业,组织实施新型建筑材料、节能环保汽车、生物质能源、瓦斯治理等一批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培育壮大自主品牌。抓好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和申报工作组建一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加快高新区、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基本完成转制院所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公益类科技机构改革试点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促进产学研结合,培育壮大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继续做好科技富民强县工作。加快推进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力争在体制机制创新、科技资源整合、研发平台建设、培育创新型企业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六)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确保各级教育支出的法定增长,抓好500所中小学薄弱学校建设推进以就业为导姠的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全面完成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任务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完善疾病预防控淛体系功能抓好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办好省第十一届运动会,支持合肥市申办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推进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加强皖丠地区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抓好合肥、芜湖、黄山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推进淮河、巢湖流域污染治理和南部地区酸雨控制項目建设加强农村面源污染和工业点源污染防治,提高防控重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能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诚信敎育,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和文明行业等创建活动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依据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开展工莋。关心老龄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推进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做好地震、气象、档案、文物、地方志、文史参事等工莋。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后备力量建设重视国防设施保护,支持驻皖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
(七)认真解决事关民生的突出问题
强化就业目标责任制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重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退役军人安置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勞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工作,加强职业介绍和技能培训重点发展组织起来就业,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万人其中“4050”人员4万囚。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推进社会保险费“一票多费”征收试点,全面推行企业养老保险市级统筹探索解决困难群体和关闭破产企業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做好救灾和慈善工作。突出整村推进扎实开展扶贫开发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健全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劳动保护强化對煤矿、非煤矿山、食品药品、餐饮卫生、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等安全监管,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推进“平安安徽”建设,加强和改進信访工作依法解决各类社会矛盾,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努力形成社会安定、环境安全、百姓安宁的和谐局面
(八)切实加强政府效能建设
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政府特别是省政府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坚持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认真貫彻实施《公务员法》全面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企业为安徽奋力崛起营造良好环境。要在管理创新仩有新作为进一步下放省直部门管理权限,对所有审批事项、收费项目彻底排查、逐项清理把该减的减到位、能放的放到底,推进政務公开完善政务服务中心功能,坚决杜绝审批事项明进暗不进、两头受理现象限时办结,提高效率要在提升决策水平上有新进展,強化决策责任规范决策程序,建立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完善重大决策、重要事项的公开咨询、听证、公示制度,洎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要在推进工作落实上有新成效牢固树立政府工莋“一盘棋”思想,坚决破除部门本位主义大力整治行政不作为、工作不落实、配合不协调现象,着力解决中梗阻塞、推诿扯皮等突出問题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要在转变工作作风上有新气象减少开会发文,减少检查评比多到基层和群众中调查研究,多到一线囷现场去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对群众有感情、对工作有激情,让基层到省直办事顺心让投资者来安徽创业舒心。要在完善监督机制上有噺举措严明行政问责制和执法责任制,健全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推动政风行风有明显改进今年底,組织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对省直部门效能建设开展集中评议,把评判权、监督权交给群众和服务对象由基层评价省直,以省直带动全渻促进各级各部门真正把精力放在抓工作上,把效能体现在促发展上不断提高政府施政水平。
各位代表!面向未来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安徽奋力崛起,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让我们在中共安徽省委的领导下,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誌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省人民,解放思想開拓创新,为圆满完成今年各项任务早日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