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香港的十大商业地产产怎么样

原标题:地产界的四大天王看馫港这四大家族的商业版图!

文章转自:中国经济周刊

原标题:香港“四大家族”的内地商业版图

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及长江实业地产囿限公司主席李嘉诚

在香港,以房地产发家的李嘉诚、郭得胜、李兆基、郑裕彤四家华资地产商被称作“四大家族”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四大家族的资产触角已经延伸到基建、零售、电信、民生等多个领域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四大家族为首的港资开始逐渐进入内地成為践行“引进来”“走出去”的先行者,为促进内地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月内地累计批准港资项目401920个,实际使用港资9383亿美元港资占内地累计吸收境外投资总额的/go/02010/

香港十大商业地产产曾一度是內地企业的追捧对象,风光无限但近一年多来零售业绩的连连爆冷,却让香港零售商及十大商业地产产运营商承受着比任何时候都要大嘚经营压力

据搜铺网统计数据显示,在已经披露2016年上半年销售业绩的香港诸多地标购物中心中多家销售业绩出现下滑趋势,最大降幅甚至将近20%

九龙仓中期业绩面临严峻挑战

据九龙仓集团最新发布的中期财报显示,上半年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2%至200.2亿港元经营利润同比增8%至80.8億港元,集团核心盈利同比增14%至59.72亿港元股东应占纯利同比降3%至67.25亿港元。其中香港投资物业总收入增长7%至港币64.47亿元,而营业盈利则增长7%臸港币56.88亿元

海港城租户销售额下跌14.7%

香港海港城作为目前堪称中国业绩表现最佳项目,2016年上半年商场收入按年增长4%至31.08亿港元出租率维持接近100%的水平,租户销售额则下跌14.7%至133亿港元跌幅比2015全年的12.1%扩大,而且也高于市场的平均水平主要是受到高端产品销售疲软影响。

为了应對目前的市场逆境海港城实行了区别化策略。

Marant及Diptyque则在海港城开设九龙区首间分店

海运大厦则欲通过增值装修工程推出多项新颖的特色項目。据悉海运大厦新扩展部分预计2017年年中开幕,将提供丰富的食肆选择吸引庞大人流量。

港威商场不仅吸引唐人馆进驻开设首间九龍分店还吸引了Adidas进驻开设旗舰店,以把握新兴的运动休闲潮流并且,港威商场将于2017年前增加7700平方呎的零售空间以迎合不断发展的最噺理念。

另据悉截至2016年6月30日,属于九仓核心资产级别的海港城估值为1631亿港元与2015年相比变动不大。

时代广场租戶销售额下跌15.7%

作为九龙仓集团旗下另一旗舰物业香港时代广场2016年上半年商场收入增长10%至港币10.87亿元,出租率维持在99%租户销售额则下跌15.7%至港币39亿元,跌幅比2015全年的12.8%洅次扩大

虽然与海港城同属九龙仓集团,但为了应对目前的市场逆境时代广场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策略,商场推行措施以提升租户组合以迎合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新引进租户包括Jimmy Choo、Max Mara、Celine、Dior、Sandro、Cole Haan(首间港岛店)、Aldo、Trussardi Jeans、Germain、Lancaster、Porter

餐饮方面则引入最新潮流食肆,提供世界各地美食借以提升顾客的饮食体验。诸如来自丹麦、以注重健康的年轻顾客为目标的Joe&The Juice,为爱好自拍人士带来先进技术概念、首进香港开店的Selfie Café,以及首度进军香港的韩国连锁店Mad For Garlic等等

此外,时代广场还在十三A楼新设“儿童天地”在九楼及十楼将部分区域改装为生活时尚集中地。

叧据悉截至2016年6月30日,属于九仓核心资产级别的时代广场的估值为545亿港元

成都国际金融中心租户销售额上升13%

至于被九龙仓集团称为“迅速成为华西地区地标”的成都国际金融中心,其2016年上半年商场收入(扣除税项)增长9%至人民币3.12亿元出租率近乎100%。租户销售额则上升13%至人民币18億元人流量亦增加14%。

太古香港主要商场上半年销售额全线下跌

根据太古地产最新公布的第二季度营运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香港主要零售物业租用率为100%各物业零售销售额均录得负增长。上半年太古广场零售销售额按年跌17%;太古城中心按年跌4.1%,东荟城名店仓亦按年跌13%

鈈过,内地零售物业的零售销售额则全部按年增长三里屯太古里、广州太古汇购物商场、颐堤港购物商场及成都远洋太古里租用率介乎91%臸99%,上半年零售销售分别增长3.7%、4%、12.8%及112.5%

希慎兴业中期业绩盈利大跌61%

希慎兴业公布截至6月底的中期业绩,盈利大跌61%至近9亿港元期内基本溢利及经常性基本溢利各为11.78亿港元,按年微升1.3%其中,截至2016年6月底希慎兴业投资物业组合重估价值增加0.3%至700.08亿港元;2016年上半年,撇除期内用于投资物业的资本开支后集团投资物业估值录得公平值亏损2.8亿港元,去年则录公平值收益11.6亿港元综合反映写字楼租赁前景乐观的同时,商铺租赁前景却充满挑战以及期内进行增值工程带来的影响。

商铺业务组合的营业额增加3.8%至9.86亿港元包括按营业额收取的租金两千八百萬港元。商铺出租率为99%

按各项目表现来看,希慎广场继续吸引时尚的年轻族群加入了多间健康及体育用品商店,包括更多以男士为目標顾客的店铺2016年上半年的人流较2015年同期增加约5%。

利园一期受惠于本地忠诚顾客群客流保持稳定。以儿童商品著称的利园二期则继续提供优质产品令利园二期的人流较2015年上半年增加约10%。

以利舞台广场为中心的商铺组群汇聚都会生活品味商品今年上半年的人流较2015年上半姩增加约15%。这方面的表现有赖商铺的吸引力驱动其中包括利舞台广场低层的人气旗舰店,以及礼顿中心以销售中低价优质运动商品为主嘚街铺

恒隆地产香港零售坚挺 租金同比增长13%

7月28日,恒隆地产公布的半年度财报显示与内地的八座恒隆广场零售租金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7%相比,香港项目表现明显比内地更为坚挺财报显示,恒隆地产香港商铺组合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下录得13%的租金收入增长至港币10.84亿元。租出率也上升2个基点至99%

期内,包括恒隆中心、旺角家乐坊、雅兰中心、康怡广场等多个项目均开启了业态调整诸如,2016年5月adidas占地14586平方呎的旗舰店在恒隆中心开业,为体育爱好者提供购物及训练兼备的独特体验2016年1月,占地54000平方呎的H&M全新概念旗舰店在旺角家乐坊开业成為旺角区内的潮流集中地。Quiksilver/Roxy占地6900平方呎的旗舰店进驻则为雅兰中心增添了活力。

而位于九龙东的社区购物商场——淘大商场通过优化場内分区,包括建立一个云集各式潮流品牌的运动区域提升了整体购物氛围。

从各项目租金收入表现来看铜锣湾及旺角商铺组合的租金收入分别增长20%及17%,主要受惠于资产优化工程后租金显著调升中环商铺组合录得7%的租金收入增长。康怡广场及淘大商场的租金收入分别增长11%及5%(据搜铺网)

感谢你的反馈,我们会做得更好!

香港房地产市场高度集中前十夶地产商形成垄断之势。

香港土地资源稀缺单价值较高的特点形成了香港房地产行业高度集中的局面

经过香港数次房地产周期,香港房地产业通过不断并购整合最终形成了十家规模庞大、资金实力雄厚的房地产企业

其中郭德胜创办的新鸿基、李嘉诚创办的长实集团、鄭裕彤创办的新世界发展及李兆基创办的恒基地产稳居排行榜前4,成为香港地产界的四大家族

从总资产集中度来看,四大家族资产规模占到港交所上市房企(主要业务在内地或非香港地区的除外)总资产规模45%前十大房企占72%;营收进一步向头部集中,四大家族营收占比接菦60%前十大房企占比77%。

香港房地产行业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在年代中期。

二战结束后大量人口回归香港带来大量的住房需求,一度引发了房荒

50年代中期“分层出售、分期付款”的售楼方式大大降低开发与购房的门槛,香港房地产行业迎来大发展时代

随着香港经济的发展,大量游资涌入香港带来了股市繁荣

房地产企业借机挂牌上市,筹集资金通过并购整合与大规模拿地扩大业务规模房地產市场迎来繁荣时期。

中英谈判到香港回归的过渡时期经过激烈竞争和收购兼并,中小型房地产企业逐步淘汰十数个大型房地产企业荿为市场的主导力量。

回归以后房企开始进军中国内地市场,进行跨区域布局

1. 年:大量小型房企成立

战后香港经济复苏,人口急剧膨脹住房矛盾突出。1945年香港人口为100万1950年已经超过200万,至1967年接近400万

一方面战争对住房造成严重的损毁,住房供给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居民住房需求只能通过廉价劣质的租房解决。

在这个阶段地价与租金不断上涨,住房矛盾不断积累

为缓解住房矛盾,政府放开限价条唎、鼓励建房

战后人口的急剧增长使居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大量人口居住在临时搭建的木屋之中影响治安的同时也造成了火灾等严偅安全隐患

为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政府1955年修改建筑条例鼓励新建筑物向高空发展,楼宇建造高度不再受1903年起实施的普通民房高度以5层為限的规定所限制新条例准许建筑物的高度为街道宽度的1.41倍,每层的高度也由3.66米减至2.74米

“分层出售、分期付款”的制度创新,大大降低房企资金实力要求

50年代中期,新兴房企推出了“分层出售、分期付款”的售楼制度再此之前,地产商经营模式以整层出售或建成出租为主经过1-2年的建筑期和6-7年的收租期才可以回本,对地产商的资金实力要求高且限制居民购买力。

而创新售楼制度推出后一方面建樓周期缩短,地产公司通过抵押地皮按揭贷款的规模可达到土地价格的6-7成;另一方面对居民购买力的要求也大大降低

大量小型房企成立,行业进入草莽发展时代

根据估计,1956年-1957年的繁荣时期香港的房地产公司包括兼营地产业务的企业大约有500多家。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约有150镓1000万以上的约有10家,其余都是体量极小的个人经营地产公司

2. 年:利用上市融资,拿地、并购实现规模三级跳

经济高速增长带来年股市、楼市大繁荣

1968年香港从银行信贷收紧带来的地产危机的阴影中走出,经济迅速开始复苏年间GDP的CAGR可达10%。

同时香港工业化进程日趋完成逐渐开始第三转型,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确立吸引海外资金投资于股市和地产市场,香港迎来股市楼市大繁荣

地产公司利用仩市融资,通过并购重组迅速扩大规模

在这个阶段,大批房地产企业上市利用股市公开发售新股、配股、股权质押等手段,筹集大量資金去拓展业务或者在股市中兼并收购,迅速扩大资本规模实力作三级跳。

香港老牌房企包括长实集团、新鸿基、新世界发展和恒基集团这些房企早期在香港楼市危机中低价吸纳大量的土地,并在楼市复苏时期进行多个物业项目的开发因此奠定了强大的行业地位和市场声誉。

3. 年行业走向垄断,标杆房企开始多元化探索

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友好的政治环境、经济的高速增长、宽松的利率政策囲同促成了香港房地产长达13年的牛市。

80年代香港房地产业在70年代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1990年,港岛区的房价比1981年上升了一倍以上银荇整体住宅按揭贷款规模从1979年87亿元增加至1989年1100亿元,10年间增长了13.6倍年均增长率近30%。1998年高达5897亿元比1989年再增加4.4倍,年均增长率超过20%

小型地產公司逐渐退出,形成前十大房企垄断发展局面

随着市区旧楼重建的完成,小幅地皮大大减少再加上地价不断上涨,新建楼宇对房地產商资金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型房企逐渐失去拿地能力,市场集中度不断向龙头集中

10家地产集团的开发量约占香港总开发量的80%咗右,最终形成了由前十家房企占据超过80%市场份额的垄断发展局面

住宅开发业务放缓+十大商业地产产勃兴,房企逐步从纯开发向租售混匼经营转型

70年代末期,香港适龄购房人口数不断下降并与2000年到达顶峰,开发业务天花板隐隐显现

香港经济结构转型和城市发展促成叻十大商业地产产的兴起。

80年代香港产业结构升级不断进行逐步形成贸易物流、金融服务、专业服务和旅游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2017年行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22.2%、17.6%、12.4%和5%支柱产业带动了商场、写字楼需求。

香港写字楼租赁需求中接近60%来自金融服务业,零售贸易及运输物流占比超过20%而香港购物天堂的地位毫无疑问也增加了旅游业对零售物业的贡献度。

对于写字楼及零售业楼宇的需求也带动了租金价格的上漲1987年香港私人甲级写字楼租金回报率8.5%、乙级写字楼租金回报率9.5%、零售业楼宇8.9%。

大量房企在这一阶段由纯开发开始转型十大商业地产产掀起了商业楼宇建筑的热潮。

新鸿基为例新鸿基1981年开始试水十大商业地产产,启动了沙田新城市广场等大型项目但随之而来的地产低谷让新鸿基打乱十大商业地产产扩张结构。

1988年当新鸿基“在营运资本规模不变情况下的净经营现金流”首次超过20亿港元这一年公司正式启动了租售混合经营的集中转型,明确提出将在未来三年集中拓展投资物业使投资物业面积从当时的680万平方英尺(430万平方英尺的落成媔积和250万平方英尺的待建面积)增加到1500万平方英尺,租金收入则从4.8亿港元增加到16亿港元

经过s期间长达20-25年的集中转型,香港房企完成了从住宅开发为主到开发与租赁混合经营的业务模式的蜕变

目前香港前十大房企通过不断摸索打造了成熟的产品线,在核心地区拥有高价优質物业2018年香港前十大房企共持有写字楼418万方,市占率达到35%;零售业楼宇338万方市占率达30%。

由于成长于土地资源稀缺的香港港资房企形荿了重利润、精开发、稳财务的业务模式。

由于土地的稀缺香港房企希望充分挖掘每一个项目价值,重视项目盈利能力为提高利润率,香港房企一般有两大手段:

1. 高端产品线通过精细化、个性化开发,提升项目溢价率

2. 拉长项目开发周期,等待增值后再出手吃透土哋溢价。

拉长项目周期势必会造成大量资金沉淀考验企业资金链,而稳健的财务为企业提供良好保障

港资房企重视内部现金流平衡,將负债率控制在较低崇尚现金为王。

1. 专注地产主业采取租售混合经营的业务模式

香港房地产主要有地产开发和地产投资类两类公司。

港交所对房地产行业二级子行业分为地产开发商、地产投资、地产代理和房地产投资信托4个大类

剔除主要业务在内地或其他非香港地区公司,港交所地产行业总市值约为2.2万亿其中地产开发类公司占比46.0%,地产投资类的53.9%而其他两类公司市值不足0.1%。

香港前十大房企专注地产主业采取租售混合经营模式。

除了新世界发展的基建、服务业务对营收贡献占比较大外其他房企收入来源70%以上来自于地产主业。

物业開发类企业也会20-30%收入来源于物业租赁物业租赁类房企稳定收入来源于物业租金,但也会保留一定的开发业务但销售收入受开盘进度影響,不同年份波动较大

2. 定位高端产品线,精耕细作打造精品

香港房企定位高端物业从拿地、设计、开发、运营全程操刀、精雕细琢。恒隆、新鸿基、九龙仓、太古等均是精细化运营的代表

(1) 拿地环节:地段是核心

在项目布局上,香港房企立足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

香港房企1990年前后开始北上,发展十大商业地产产业务由于时间早、运营管理经验充足的先发优势,恒隆、新鸿基、九龙仓等港资地产商项目主要分布于一线及高等级二线城市核心地段并培育了较为成熟的物业。成都太古里、上海港汇广场、上海IFC等等均为城市地标式商圈

在選址上,港企偏向于在成熟核心区域拿地沿地铁线布局。

香港房企在拿地开发之前一般会进行精确的商圈核算基本商圈原则就是:20分鍾商圈之内的客源要做80%的生意

(2) 设计、开发环节

在设计环节港企重前期调研与规划,前期软性投资占项目总投资10%左右

为了实现后期嘚良好运营,香港房企前期项目规划上会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市场调研、商业规划、建筑管理、招商运作等前期软性投资一般占系项目總投资10%。

在业态上香港开发商擅长城市综合体开发,通过不同物业之间的互补吸引人流

香港房企很少开发单一商业项目,在进行物业設计时一般遵循“金三角原则”即混合开发商场、写字楼、酒店、住宅等不同类型物业,利用不同类型物业之间的互补吸引人流、一站式的购物体验锁住需求

如写字楼、住宅为十大商业地产产带来更大的人流,商业可以带动住宅写字楼的销售同时出售性物业对于持有型物业在现金流上也能起到平衡混合回款的作用。

香港的十大商业地产产一般都被地产商作为长期增值物业持有因此在物业的招租与运營上,业主拥有较高的自主权注重项目整体性。

在招租过程中香港地产商注重整体性、商户的互补性和实现零售的均衡。

根据对于太古广场、海港城、时代广场、又一城等核心商场的统计商场商户一般由服饰配饰鞋帽、美食、珠宝精品、美容美发个人护理等四个部分組成,并且每种商业类型比例一般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面积占比最高的为美食占比25%、其次是百货、服装鞋帽等累计占比超过40%。

同时为了保证商场的竞争力商场设淘汰机制,对业态持续提升调整

商场与承租商户的租约一般在2-3年期左右,但对于经营不善的商户商场会保歭每年一定的淘汰率,通过对商户不断的调整优化保证商场竞争力

3. 项目周期长,充分挖掘土地价值

与精细化模式对应的是港资开发商较低的周转率

香港地产商除部分开发类企业总资产周转率高于0.1外,大部分物业投资类企业仅为0.05均值不足美国房企1/10,也远低于内地房企

為了提高项目利润,吃透土地增值溢价港资地产商会采取主动拉长开发周期的策略。

港资房企普遍采取逆周期拿地、顺周期开发的策略通过对市场周期精准的把握,在市场不好的时候低成本拿地等到市场回暖在出售或出租,吃透土地溢价提升项目利润率。

新鸿基為例其香港ICC项目从拿地到商户入驻用了8年时间,上海ICC从拿地到第一期写字楼招租耗费5年目前仍在持续开发中,成都ICC从2007年拿地到目前僅开发A、B住宅项目,C商业物业部分仍未建成

4. 低负债运营,现金为王、重视利润

在低周转的运营模式下香港房企为保持企业抗风险能力,主要依靠内部融资负债率低、资产结构优。

香港房企普遍采用租售混合经营的业务模式注重业务间内部现金流的平衡,对外部资金依赖程度相对较低

香港前十大房企资产负债率均值为24%,其中最高的新世界发展资产负债率也不到50%;从净负债率情况看房企均值在14%左右,其中最高的新世界发展为30%最低的信和置业不到1%。在部分年份房企净负债率为负数,现金资产可以完全覆盖有息负债企业靠内部资金滚动经营。

租赁业务带来稳定现金流香港地产商资金实力雄厚。

香港前十大房企中租赁收入贡献占比平均为40%,为房企带来稳定的现金流

2018年,新世界发展、长实集团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规模超过500亿港元现金在流动资产中占比平均为30%,而希慎兴业现金在流动资产中占仳更超过60%

现金可覆盖短期债务,资金链稳固

稳定而充裕的现金流为企业的偿债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香港房企除恒基地产外现金及等价物基本可以覆盖短期有息负债部分房企在售资金甚至达到短期有息负债30倍,偿债能力无忧

一方面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为房企提供了多渠道、低成本的融资能力,另一方面房企良好的财务状况也降低了其融资成本

对比内地物业租赁业务发展较好的房企,港资房企平均融资成本3.3%其中九龙仓、嘉里建设、新鸿基不到3%;而内地房企平均融资成本6.6%,是香港的2倍

前十大房企持有优质租赁资产,租金回報率远超香港市场平均水平

近年来,由于房价上涨等因素香港十大商业地产产租金回报率不断走低,近5年租金回报率均值降为2.7%而前┿大地产商凭借优质的资产与出众的运营能力跑赢大市,租金回报率均值4.9%接近市场水平的2倍其中嘉里建设更高达6.6%。

港资房企所持内地物業盈利能力也远超本土房企

从规模上看,由于港资房企近几年保守策略和内地房企的迅速扩张内地房企在十大商业地产产的规模已超過港资房企。

但从租金效率看港资房企仍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太古地产、新鸿基地产单位月租金均超过200元/平/月而内地除大悦城具有一萣优势外,近年在十大商业地产产领域大力扩张的龙湖地产和新城控股单位月租均在百元左右徘徊太古地产每平物业创收达新城控股三倍

涛哥房企人力资源总监,著有多篇地产职场10万+热文关注地产行业趋势,解答职业发展困惑公众号:涛哥杂谈,微信:taogezatan02欢迎交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大商业地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