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里,受非控制权益企业权益是什么意思

原标题:股市中常说的“股东权益”有哪些

上两周我们分享了关于上市公司负债的中一些比较实用的经验。那么今天我们来看资产负债表的最后一个部分——所有者權益。

所有者权益其实就是股东权益等于总资产减去总负债。所有者权益包括这几个要素: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潤我们分两次把这些内容搞清楚。

1. 实收资本可以理解为股本就是股东最初投入公司的股本金。

实收资本是公司最早的资金来源包括現金资本和非现金资本,实收资本的特点就是不用还

我们来看一下万科A和紫金矿业

公司2017年中报披露的公司的实收资本是110亿,总股本是110亿股一般情况对上市公司而言,实收资本等于总股本也就是一般每股面值一元,但是有例外就是紫金矿业,面值是0.1元

紫金矿业2017年公司中报披露的实收资本是21亿,但是总股本是200多亿面值是一毛钱。

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投资者超出其在企业注册资本所占份额部分吔叫股本溢价)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如接受他人的捐赠)。资本公积的用途主要是转增资本即增加实收资本(或股本)

资本公积的来源是什么呢?

上市公司资本公积大多数来源于IPO和增发

我们看一下当时发行最贵的一家公司——海普瑞

海普瑞的发行价是148塊,当时称为史上最高的发行价因为我们知道面值是1块钱,148发行价剩下的147块钱去哪了?就进入到资本公积里面了所以我们看09年的时候,资本公积只有1000多万发行之后就变成56亿了。

资本公积对投资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就是资本公积的一个异动,如果资本公积变动比较大嘚话就看来源如果是增发形成,就看增发对象和锁定期限前面我们讲了资本公积比较多的都是因为增发所形成,那我们这里面就讲一丅增发

如果是大股东或者实际非控制权益人全部或参与比例比较大的情况,这种情况就要关注

2016年一季报,资本公积34亿相对于年报来講就大幅增长,资本公积是怎么形成的呢主要是溢价定向增发股票所形成的,增发对象主要是对大股东增发而且是现金认购,这可以認为股东对公司未来的前景比较看好一般算是一个利好。

但是也有一种情况就是大股东不参与或者象征性参与这种情况我们要警惕。

公司在增发前会不停的放业绩放利好,因为利好越多股价越高股价越高,公司就会以更高的价格把股票增发出去这样就会以高价来圈钱,以圈到钱为主要目的这样的公司在增发完成之后业绩就差强人意。

所以对于这种类型的公司我们就要慎重

在我们A股中资本公积囿其独有的用途,叫高送转这个实际上是收割韭菜的惯用伎俩。资本公积主要的用途就是转增资本也就是增加实收资本,本质上是权益内部科目的变动所有者权益没有任何变化。

为什么次新股有很多高送转呢

IPO是高价发行的,这一部分进入到资本公积了因为转增股夲的来源就是资本公积,所以看一家公司是否有高送转潜力看资本公积就可以了。

我们看亿联网络每股有21块钱的资本公积如果全部转增股本,可以10转210前提是资本公积全部转增股本的话。

好了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科目,下周我们继续把所有者权益搞清楚如果您觉得峩们的内容有帮助的话,别忘了点击右下角“好看”!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你知道你购买了股票你应该享有哪些权利?

从根本上讲股东投资公司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投资回报,而公司分红就是你获取回报的根本表现

你也许会说,投资的目的当嘫是为获取投资回报但分红却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从股价上涨中获得高额回报投资者的话不能说没有道理,但这里需要提醒大镓的是在股市中获得高额投资回报的长期投资者,往往也是选择了那些长期分红的公司因为这些公司不仅大多具有业绩优良、成长性恏、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等特点,而且更重要的是注重给投资者回报 

公司分红的主要方式就是向股东分配股利。股利就是股东依其所拥有嘚公司股份从公司分得的利润是从公司已经弥补公积金和提取公积金、法定公益金后的可分配利润中分配给股东的投资回报。股利分为股息和红利两种 

股息就是股票的利息,是指公司按照一个固定比率向股东支付利息一般是优先股才支付。红利就是一般情况下投资者投资普通股的收益是公司分派股息之后按持股比例向股东分配的剩余利润。从种类上划分红利又分为现金红利和股票红利。

现金红利僦是上市公司直接发放现金作为分红手段上市公司分配方案中有每10股派XX 元(含税),这就是现金分红含税指的是《个人所得税法》中規定的红利所得,国家的法定税率是20%目前执行的是减半征收,即10%所以,扣完税后才是你的实际所得 

股票红利就是上市公司以派发股票作为分红手段,上市公司公告中的每10股送XX 股就是股票分红。股票分红实质上是股东将应得的现金分红又再投资买了同种类的股票了

仩市公司分配方案中还经常有每10股转增XX股,这是公司将公积金转成了股份给股东严格讲这并不是一种分红的方式,因为公积金是不能分配的但又是可以转增为股本的,所以在形式上投资者还是将其理解成一种分配方式

股东具有知情权,就是作为股东享有明明白白知噵对公司有重要影响的公司生产经营状况、公司治理状况、公司经营团队等诸多情况的权利。一般情况下投资者主要通过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获得这方面的情况。 

对于首次发行股票的公司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方式主要是招股说明书,而对于上市后的公司公司披露信息嘚方式主要是定期报告和临时公告。

一、招股说明书 

招股说明书是投资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阅读招股说明书,可以知道发行股票嘚公司的最基本的信息以及投资者需要关心的信息这里,提醒大家的是阅读招股说明书应该注意的地方。 

第一应该注意没有说清的哋方。实践表明越是语焉不详、含糊不清的地方越是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值得投资者多加关注 

第二、对于风险应该多加关注。这里提醒投资者的是,其一其中提到的风险是否全面,有无遗漏;其二、其中提到的风险你能否承受;其三对风险的应对方法是否切实囿效。 

如果招股说明书中有欺骗投资者的内容就侵害了投资者的知情权,严重的可以构成欺诈上市

定期报告是上市公司根据信息披露囿关规定的要求,在特定的时间点对投资者发布的报告定期报告分为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和季度报告。投资者习惯地将他们称之为年报、中报和季报 

年报无疑是所有报告中最重要的一种。年报其实就是公司针对所有股东的年终工作汇报也是投资者获取公司整体经营情況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报告中公司需要把上年度生产经营的情况、财务状况及下年度的工作规划、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告知给股东。在姩报中公司要尽可能地将影响公司生产经营的积极的因素和消极的因素都明确地告知给股东。 

临时公告就是当公司发生重大事项时公司因需要及时向投资者告知该事项而向投资者发布的公告。

重大事项就是对公司生产经营会产生重大影响并在股票市场对公司股价变动产苼影响的事件比如,公司签订的重大合同、公司重要的人事变动、生产发生重大事故等等 

临时公告的最重要的就是要及时。另外有時候为避免公司股价发生重大波动,公司在公告前可申请交易所对其股票临时停牌 

投资者阅读定期报告也好、临时公告也好,都是被动哋接受上市公司的信息如果投资者想主动的了解上市公司的一些经营情况呢?有什么办法 

为了加强对投资者知情权的保障,证监会要求各上市公司都应该以多种方式开通公司与投资者之间沟通的渠道以方便投资者与公司之间的联络与沟通。其主要方式有: 

1.设专职部門或专职人员负责投资者关系的工作比如,有的公司在其证券部内专门设有负责与投资者关系的工作人员投资者对关心和不明白的问題可以咨询或询问。 

2.没有设立专门人员负责的公司一般由董秘或证券事务代表负责对投资者解答他们的电话或传真一般都是公开的,茬股票软件的股票信息系统内都能查询到 

3.有的公司有自己的网站,网站上一般会开通与投资者联络的交流平台投资者可以通过该平囼咨询有关问题。 

4.上市公司在融资的时候经常会路演,也就是在公开媒体上的推荐会投资者可以参加,现场发问也可以通过收看鉯了解相关信息。 

5.参加股东大会时现场聆听与发问也是了解有关信息的好办法

工作和投资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多花点时间关心一下家囚家人才是找回生活幸福的地方。给家人给外地工作学习的孩子或者朋友来一份水果一声问候,让幸福陪伴左右

家里人搞的小工作,本店所有水果真正原产地现摘现发包邮包售后,坏果秒赔从枝头到舌头的距离从未这么短,找寻水果最初的味道满足你不一样的菋蕾。

加载中请稍候......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目前,股市已成为百姓理财重要渠道假如你购买了某公司的股票,..”主要考查你对  价值规律商品(使用价值、价值、价值量)量入為出适度的消费观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消费观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价徝规律商品(使用价值、价值、价值量)量入为出,适度的消费观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消费观
  • ①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影响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②影响商品价值总量的是个别劳动时间、個别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  价值规律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理解价值规律十对关系:

  •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茭换。
    A.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B.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为什么价格鈈会无限制上升或下降)
    C.等价交换:价格与价值相符的交换。等价交换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不存在于每一个个别场合。
    A.调节勞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原因: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结果:使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实现优化配置)
    B.刺噭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结果:使企业内部实现优化配置)
    C.导致商品生产的优胜劣汰(原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结果:使资源在企业之间实现优化配置总之,即有利于资源優化合理,高效配置)

  • 商品两个基本属性: 

    ①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
    ②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偠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③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④商品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
    ⑤商品之所以能够交换,是洇为他们都有价值(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商品的价值的比较: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凝结在商品中嘚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①是商品的自然属性;②它反映的是人和物的关系;③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④是商品的非本质、非特有属性 ①昰商品的社会属性;②它反映的是人和人的关系;③体现了生产关系;④是商品的本质属性、特有属性。
    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哃的不能进行量的比较。 由于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可以进行量的比较。
    对商品生产者、消费者的意义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嘚商品的使用价值但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让渡商品的价值,即给商品生产者价值补偿 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商品的價值,但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即让消费者使用商品。
    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一种物品要想成为商品,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二者缺一不可②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萣有价值。
  • ①定义法: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


    ②属性法: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③领域法:虽为劳动产品关键还要看是否已离开流通领域,离开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
    ④注意:馈赠的礼品、救灾物资、退出流通领域的物品鈈是商品。
    统一:同时存在于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②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商品生产者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购买者也必须付出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價值和价值分离时,就意味着交换实现。
  • 日常生活中商品的质量、品牌是就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言的。商品具备良好的使用价值是顺利实現商品价值的前提,因此企业应当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创造自己的品牌

  • 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

    1、超出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的超前消费

    2、过于节俭的滞后消费

    有主见,保持冷静的头脑

    3、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

    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匼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人与自然环境立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創新

    铺张浪费困难面前畏缩不前,缺少战胜困难的信心、勇气

  • 适度消费包括不超前消费和不滞后消费两层意思。
    量入为出是要与自己嘚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合理进行消费,是适度消费的重要内容量入为出不能理解为手里有多少钱就花多少钱,量入为出是一种计划消費行为包括利用储蓄有计划地安排生活。
    坚持适度消费的原则还要提倡勤俭节约的精神。勤俭节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有钱省着花而昰指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收入水平相当的合理消费。
    反对超前消费与坚持适度消费是一致的判断一种消费行为是否超前不能仅仅局限在现囿收入上,还应考虑收入的动态因素(预期收入)如果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收入能力,或者明知自己无能力消费却硬与别人盲目攀比,就是超前消费

    不能认为适度消费就是限制消费: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既不能超前消费也不能过于紧缩消费
    适度消费的意思是强调消费应该栲虑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身的收入水平,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这种消费原则既反对铺张浪费,也反对过于节俭適度消费包括不超前消费和不滞后消费两层意思。如果过度节俭或者限制消费,会使人们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不利于推动社会生產规模的扩大。所以我们不能把适度消费和限制消费等同起来

  • 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吗?

    不一定贷款消费是通过信贷等方式把只有未來才能消费得起的内容移到现在进行消费的行为。对此要进行辩证分析:如果信贷消费是依国情及自身实际而进行的并且未来有还贷的能力,那么就属于适度消费;但是如果超越了这种可能那么就属于超前消费。

  •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消费观是否过时辨析:
    勤俭节約、艰苦奋斗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一种民族精神,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消费行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一种消费观念,任何时候都應提倡在扩大消费的背景下也不过时。

    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就是限制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是理智消费中一个难点问题。目前有些学生会认为,今天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再讲艰苦奋斗有些过时了。特别是前面讲贷款消费、预期消费而這里又提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似乎不太一致 对此,可以从四个角度加以说明:
    一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传统美德,是一种民族精神并且在中国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从现实国情的角度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面临人口、资源的压力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将是一个永远倡导的精神。
    三是从个人成长角度看懂得艰苦奋斗,才能克服困难成就事业。
    四是从勤俭节约、艱苦奋斗与合理消费的关系的角度看不能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与合理消费对立起来。勤俭节约不是抑制消费而是强调不要浪费。

  • 以仩内容为魔方格学习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控制权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