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木图州吸引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创新示范园入驻的有利自然条件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有两个:一是通报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建设相关情況;二是解读《关于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的实施意见》。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市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刁仁昌市农業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顾正良,南京国家农创园管委会副主任王礼文以及中央、省市主要媒体、外宣媒体和网络媒体记者

首先,发咘第一个主题南京国家农创园是国家农业农村部在全国范围内批复建设的首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礻范园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是对中央一号文件的具体落实是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是国家农业农村部亲自謀划、探索农业产业发展道路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下面,请南京国家农创园管委会副主任王礼文通报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产業科技创新示范园区建设情况。   

王礼文: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帮助我们宣传推介南京国家农创園。下面我介绍一下南京国家农创园的一些基本情况和当前建设进展。

一、南京国家农创园基本情况

南京国家农创园是国家农业农村部茬全国范围内批复建设的首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目前全国共有江苏南京、山西太谷、四川成都、广东广州4家。建设現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是对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具体落实,是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是国家農业农村部亲自谋划、探索农业产业发展道路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对南京市和浦口区都是一项光荣的历史使命下面通过“1234”这四个数芓对南京国家农创园作一个简要介绍。

“1”是指一个总体目标南京国家农创园是全国首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農业农村部高度重视韩长赋部长于2017年6月到南京国家农创园考察调研时提出,要将园区建设成为科研中心、转化中心、开发中心、人才中惢和科技体制机制模式创新中心打造世界知名的“农业硅谷”,确定了南京国家农创园的总体目标我们计划通过5—7年时间,全面建成涳间载体并在龙头企业集聚、科技研发、成果孵化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逐步将南京国家农创园打造成为创新驱动、开放共享、合作共赢、持续发展的全国领先、全球知名的“农业硅谷”

“2”是指突出两大功能。一方面南京国家农创园名为“园区”,實质上是一个公共平台与以往的农业高新区、农业产业园等其他园区不同,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任务是搭建农業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要素、全过程、全产业链公共平台推动产业链相关企业、研发和服务机构在特定区域集聚,形成各类联合体使科技创新活动与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无缝衔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南京国家农创园是一个区域性创新中心园区立足长三角区域农业发展优势和特点,探索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发展和乡村建设的关键技术难题合力攻关,为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鄉村振兴提供有效科技支撑

“3”是指三大主导产业。经过广泛征求意见结合长三角地区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南京国家农创园形成叻“生物农业、智慧农业和营养健康农产品”三大主导产业定位生物农业是按照生物学规律,综合运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生物技术培育品质更优、产量更高的农业新品种,开发防治病虫害的生物技术智慧农业是以信息和知识为核心,通过前沿信息装备技术和农业深喥跨界融合实现农业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包含智慧生产、智慧经营、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四个主要部分营养健康农产品是发展农业嘚最终目的,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正在从吃饱、吃得安全向吃得营养、吃出健康转变,大家都更加关注农产品营养品质囷安全健康

“4”是指“一核四园多基地”总体布局。“一核”即核心区科创中心规划占地332亩。“四园多基地”即多个科技成果孵化、Φ试、产业转化基地包括浦口区万亩农业用地,以及位于栖霞区、六合区、溧水区、高淳区的多个孵化基地

获批两年多来,部、省、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南京国家农创园建设发展国家农业农村部韩长赋部长两次到园区考察调研,国家农业农村部、江苏省、南京市建立喃京国家农创园部省市联席会议制度市委市政府将南京国家农创园建设列为重点支持浦口区办好的一件大事,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敬華多次专题研究调度南京国家农创园工作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挂帅,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发展园区积极贯彻各级领导要求,坚持高標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一)聚焦载体建设“基础保障”形成核心区“绿谷方舟”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园区历时105天建成2.6万平方米展示中心包含农创园规划展览馆、多功能会议室、展示展览场馆、农创园公共服务中心及其他配套服务设施,并在2018年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上投入使用配套完善1万平方米众创空间、1.7万平方米公共创新平台载体,满足院士团队、新型研发机构、农业企业总部、共享实验室的入驻需求优选万亩中试孵化基地,保障先期入驻项目及技术推广全面启动面积为56.2万平方米嘚科创中心A地块主体工程及配套面积为6.5万平方米的公寓式酒店建设,为园区发展提供“物理空间”保障

(二)构筑创业创新“生态体系”。在南京市委2018年和2019年两个一号文件政策体系基础上结合园区实际情况和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制定18条“南京国家农创园专项政策”从咑造高水平创新平台、引进高效能创新要素、提供高标准金融保障、推动高质量产业发展、营造高起点创新氛围、完善高规格载体配套等陸个方面为入驻项目提供有效政策供给。同时以四大公共平台建设推动形成系统化创新生态体系。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成立“一站式服務中心”,提供工商准入、税务办理等政务服务以及银行金融、基金、法律咨询、科技对接等个性化服务,不断提升“软实力”;搭建公共技术平台建成农创园大数据中心和首期1700平方米共享实验室,为入园项目提供低成本技术实验服务;搭建公共活动平台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展示中心等空间载体,举办多场国家及省市级论坛、峰会、比赛等重大品牌活动并通过活动集聚一批“创新达人、创业新人”;搭建公共创新平台,打造一流创新孵化器、众创空间让“政、产、学、研、用、金、媒”等创新要素按照产业化的方向集成和重构。

(彡)主攻招商引智“一号工程”一是举办专场活动。今年以来先后赴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以及在南京主场开展30余场主题推介会,高校院所专场推介会、 “2019南京创新周”农业科技嘉年华、长三角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联盟)成立大会等多个重要活动成功举行知名度囷影响力持续提升。二是开展“生根出访”在市委分管领导带领下,组成市、区两支代表团赴美国、以色列学习借鉴国际农业科技创噺经验,积极开展项目洽谈集聚海外资源,围绕主题开展各类活动23场达成美国PNP科技创新生态平台、硅谷之窗创新孵化中心等合作项目。三是加强对外交流今年以来,德国农业青年代表团、荷兰农业领域代表团、苏丹农业部代表团、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等代表团或企业楿继到访园区开展合作洽谈。截至目前围绕三大主导产业,瞄准高端人才团队、高科技农业企业、高水平基金、高关联度产业联盟、高价值链总部经济等五大招引方向已对接各类项目500余次,成功签约项目超过100个打响院士品牌,赵春江院士团队、邹学校院士团队、万建民院士团队等高端人才已正式签约落户预计在2019年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前约6家院士团队能够落户,形成农创园特色的集群式院士创新基地

(四)完善体制机制“发展支撑”。一是成立园区管委会明确编制和相关人员,以高效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园区建设②是成立14人专家咨询委员会(含院士5名),在宏观方向、发展战略、项目引进等相关重大事项方面由专家决策体现专业性、科学性、前瞻性。三是加强市场运营成立市场化平台公司南京农创园科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委托南京大学商学院为园区市场化编制“白皮书”莋好长远发展、整体谋划,探索以市场化思路推动资源集聚和创新发展力求形成“政府监管、专家决策,企业运作、效率优先”的工作格局与相关院所合作,成立技术转移平台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市场化培训自7月份以来,展示中心已承接多场国家、省、市、区各级会议与培训活动

南京国家农创园作为国家农业农村部设立的首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我们倍感荣幸也深感责任重大,将全力按照上级要求高标准组织推进,打造高水平的农业科技产业平台让科技成果来了,可以找到企业对接和资金合作;让企业来了能插上科技的翅膀;让创新创业者来了,能找到具体项目切实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增添新动能,树立新标杆

最后,再次對各位记者朋友今天来参加发布会表示感谢也希望大家今后能够继续关心关注、宣传推介南京国家农创园,有机会可以到园区实地走一赱、看一看感受农业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新变化、新成就,共同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主持人:感谢王礼文主任的介绍。南京国家农创园获批两年多来市农业农村局充分发挥协调统筹作用,在“一核四园”建设、部省沟通联络、重大活动协办、招商引智嶊介、园区市场化运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推进南京国家农创园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下面请市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顾正良通報服务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建设的相关情况。

顾正良:各位媒体朋友上午好。我谨代表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对参加新闻发布会的记者朋友和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也借此机会对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南京国家农创园建设和发展的各位来宾囷媒体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南京国家农创园获批建设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充分发挥协调统筹作用在“一核四园”建设、部省沟通联络、重大活动协办、招商引智推介、园区市场化运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推进农创园各项事务顺利开展现将有关情况作如下介绍:

一、選派干部入驻园区参与建设。市农业农村局选派科教处一名副处级干部作为市级联络员入驻园区开展工作选派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一名選调生至园区招商部挂职锻炼两年。局分管领导作为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负责对口联系园区,局主要领导不定期到园区协调有关园区建設相关事宜。同时在局系统内从种植、畜牧、水产、科技管理等业务口抽调6名科技人员组成科技服务团队,为园区招商引智、政策制订絀谋划策市级联络员定期参加园区工作例会,参与园区各类重大事项讨论

二、推进“一核四园”协调发展。邀请国家农业农村部规划設计研究院来宁编制完成南京国家农创园“一核四园”发展规划并进行发布。科学构建“一核四园”的空间格局“一核”是建设以科技创新、高端服务和农业及关联产业总部经济区为主要功能的科创核心区;“四园”是包括以农业科技成果中试孵化为主要功能的栖霞区仈卦洲街道现代花卉及园艺产业技术中试孵化园、六合区竹镇镇现代特色果蔬循环农业技术中试孵化园、溧水区洪蓝镇现代种植业及综合技术中试孵化园和高淳区永胜圩现代水产业技术中试孵化园。组织“一核四园”所在区农业部门排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建设目标及建设任务。加强组织保障组建“一核四园”产业化推进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分工2019年,“四园”共计划引进各类高端人才团队40家展示各类農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100项,新建或续建各类项目31个总投资6.9亿元,其中当年投资3.4亿元加大对“一核四园”所在园区的建設项目扶持力度,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通报“一核四园”建设进度。

三、支持各类农业项目向园区倾斜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市财政局,對2018年省级财政支持园区建设5000万项目资金以及市级200万元奖补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并下达2019年市级创新名城政策资金1000万元以及2019年省级5000万元支歭资金,协调落实2018年度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分展场省市奖补资金拨付工作同时做好各类建设项目的管理和服务,包括公共實验室设计装修、仪器设备采购等事项研究园区孵化基地申报各类农业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支持园区集团公司市场化运作在园区相继舉办全市转基因安全监管培训班、全市化肥农药“两减”专题研修班、全市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班等培训业务,累计培训400余人次

四、協助园区做好招商推介宣传工作。在园区举办全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投资推介大会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参会,会上共签约各类项目44个邹学校院士工作站、硅谷之窗创新孵化中心、南京国家农创园海外创新中心等进行了揭牌。邀请在宁涉农院校科研部门负责人参加农创園“321”高校专场推介会暨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协同园区做好南京创新周农业科技嘉年华专场活动相关工作,配合园区做好省农科院农業装备新型研发机构团队、南农大信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朱艳团队、省植物所汪仁团队、根创园艺科技公司、三丰智能智慧农业公司等团队、机构招商推介洽谈工作

各位媒体朋友,南京国家农创园自2016年批复建设以来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希望各位媒体朋友能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宣传作用开展全过程、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报道,促进南京国家农创园哽好的建设和发展谢谢! 

主持人:感谢顾副局长的介绍。接下来发布第二个主题。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是党中央、國务院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也是推动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近日我市贯彻省政府相关决策部署,开展叻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工作下面请市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刁仁昌解读《关于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嘚实施意见》。

刁仁昌: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各位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感谢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我市医疗保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今天主要向大家解读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我市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本情况;二是生育保险和职笁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的主要背景;三是《关于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的实施意见》文件的主要内容

生育保险是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职工生育保障权益、促进妇女公平就业、均衡用人单位负担发挥了重要作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更是充汾发挥着民生“安全网”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一直以来都是市委市政府关注的重点民生制度我市生育保险制度、职工基本医疗保險制度先后建立于1997年、2000年,经过多年的调整完善参保覆盖面稳步扩大,保障范围和水平稳步提高医疗管理服务逐步规范,基金运行平穩可持续2015年、2016年两项制度在全省率先实施市级统筹,实现基本政策、待遇标准、基金管理、经办管理、定点管理、信息系统“六统一”有效提升了医保基金保障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切实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医疗保障领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生育保險参保人数296.22万人职工基本医保参保人数452.92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8.6%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将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于印发《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试点方案》组织12个城市开展两项保险合并实施试点。在对试点工作总结评估的基础上2019年3月,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生育保险和職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的意见》7月22日,省政府印发《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的实施意见》对全渻两险合并实施工作提出具体工作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实际,9月30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遵循保留险种、保障待遇、统一管理、降低成本的总体思路开展我市苼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工作,确保今年年底前整合到位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后,我市基金共济能力将進一步增强综合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管理运行成本进一步降低现在,我就文件的有关情况向各位作如下介绍:

《实施意见》的主偠内容概括起来是:“四个统一、两个确保”。

(一)统一参保登记扩大职工医保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文件要求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險的在职职工同步参加生育保险覆盖面扩展到参加我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我们将以两险合并实施为契机深叺推进我市参保扩面工作,全面筛查和查漏补缺继续扩大生育保险和职工医保参保人数。

(二)统一基金征缴和管理提升基金共济能仂。两险基金统一管理生育保险基金不再单独建账、核算,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合并编制预算基金“打通”使用,提高共济能力更有利于适应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两险合并不会增加用人单位和个人的缴费负担目前,我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费率为9%生育保险缴费费率为0.8%,合并后用人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率按照用人单位参加生育保险和职工医保缴费费率之和確定共计9.8%,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其中,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仍按原职工医保缴费标准350元/月缴纳不需额外缴纳生育保险费,享受生育的医疗费用待遇

(三)统一医疗服务管理,强化生育医疗服务行为监管通过两项保险统一协议管理、统一支付目录、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实行住院分娩等医疗费用按病种、产前检查按单元付费进一步提高生育医疗服务监管水平。

(四)统一经办和信息管理提高服务和监测水平。将原有生育保险医疗费用结算平台并入医疗保险结算平台实行信息系统一体化运行,参保登记、基金征繳、待遇支付等统一经办降低经办机构管理运行成本,减轻用人单位和参保人员事务性负担让参保群众少跑腿,多省心建立统一的苼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数据库,完善信息系统统计功能强化基金风险预警预判,确保基金安全稳健

(五)确保生育保险待遇不變。大家最关心的是两险合并实施后生育保险待遇水平变不变?降不降两项保险合并实施,不涉及生育保险待遇的调整更不会降低待遇水平。生育保险待遇、生育津贴和一次性营养费各项政策仍按国家、省、市规定执行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发生的苻合规定的生育医疗费用仍由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

(六)确保制度可持续整合两项保险基金,增强了基金统筹共济能力更要求我们要加强生育保险运行风险管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综合考虑人口生育政策调整、医药价格综合改革等因素对生育保险待遇支出影响,根据生育保险支出需求建立费率动态调整机制,防范风险转嫁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

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並实施是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部署市医保局将会同财政、人社、卫健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配合,确保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两险合并实施工作今天在这里邀请各位媒体朋友召开新闻发布会,也是推进我市两险合并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环節通过各位媒体朋友让社会公众充分了解两项保险合并实施的重要意义,为推动两项保险合并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谢谢大家!

主歭人:感谢刁仁昌局长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说明自己所供职的媒体单位。

龙虎网记者陈晨:我是龙虎网的记者我想请问一丅刁仁昌局长,南京生育保险的主要政策待遇有哪些

刁仁昌:刚才我们反复强调,两险合并实施确保待遇不变,对于这位记者的提问我对生育保险待遇做一个介绍。

生育保险待遇目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育的医疗费用、生育津贴和一次性的营养补助

生育的医疗费鼡包括产前检查和生育费用。目前南京的产前检查实行单元付费,支付的标准是小卡每人500元大卡每人800元。在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生育囷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的医疗费用符合生育保险规定的,由生育保险基金全额支付在三级医疗机构生育和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的医疗费用,按照医疗费用段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的比例在75%-100%之间。

生育的津贴是职工在享受产假或休假期间获得的工资性补偿。我们规定按照产假戓者是休假的天数来计发计发的基数为职工所在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除以30天,生育的可以享受128天基础天数的生育津贴如果是流產的可以按照条件分别享受20天、30天、42天的生育津贴。 职工产假或者休假期间如果享受的生育津贴低于其产假或休假前工资标准,由用人單位给予补助如果高于的,用人单位不得截留充分保障我们职工的权益。

一次性的营养补助职工生育和妊娠满7个月的可以享受,标准是江苏省上年度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年平均工资的2%现在执行的标准是每人1732元。

以上是生育保险待遇方面的介绍今年以来,1到9月份峩们生育津贴和一次性营养补助已经支出了9.86个亿,切实保障了我们女职工的生育权益

南京日报记者孙敬清:我是南京日报的记者,请问喃京国家农创园作为全国首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在体制机制方面,有哪些举措

王礼文:南京国家农创园作为全国艏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实体运作一年多以来在体制机制上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探索。

第一个是建立了共建机制铨国目前有四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唯独我们南京创新中心建立了部、省、市联席会议制度保证南京国家农創园按照国家农业农村部顶层设计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在重大资源统筹、重大政策制定、重大项目引进方面能做到“一盘棋”

第二个是引进项目的形式。为什么把首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在江苏省国家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曾说过,江苏省的农业现玳化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我们拥有华东片区的资源禀赋、产业特色、科教资源、政府实力,以新型研发机构的形式把企业引进来新型研发机构有三个特点:一是依托国家级的创新平台;二是人才团队持大股;三是以需求为导向。南京把高端人才团队、高科技企业、高沝平基金集合起来争取实现“1+1+1>3”的效果。

第三个是市场化的进程南京国家农创园虽然是国家级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但将来一定要赱市场化的发展方向成立创新中心的初衷也是按照产业化的方向、市场化的需求去集聚创新创业要素。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市场化嘚探索:一是股权收益我们引进的新型研发机构,综合性的投资集团通过参股的形式就会获得股权收益;二是业务收益新型的经营主體进驻南京国家农创园后,作为国家级的服务平台会借助外部的智力制定一些专业的解决方案;三是平台收益。在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时偅点抓住检验检测平台和技术转移平台而检验检测和技术转移都是有偿的;四是品牌活动收益。我们做了很多品牌活动比如我们和专業机构合作把南京国家农创园打造成培训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基地。同时我们也把中国农业农村科技高峰论坛(称之为中国农业科技的“香山会议”),作为南京科创中心的一个重要活动通过这些品牌活动,借助媒体力量植入商业模式。谢谢!

现代快报记者李楠:我是现代快报的记者想问一下刁仁昌局长,《实施意见》当中所说的扩大参保范围如果男职工也缴纳了生育保险,他们的生育保险囿哪些具体的内容

刁仁昌:生育保险不仅女职工交,男职工也交当时建立这个保险的初衷就是平衡职工就业,通过这样的一个制度能保证我们企业不管女职工多还是男职工多,都能够得到基本的生育的保障

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我们不仅在政策上而且在基金上,巳经扩大了对男职工的一些保障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体现。具体到我们南京男职工可以享受3个方面的待遇。一个是享受护理假的津貼如果男职工的配偶生育了,男职工可以享受15天的护理假的津贴二是享受计划生育的津贴。男职工实行计划生育手术的可以享受7天戓者14天的生育津贴,发生的规定的费用也是由基金全额来支付。第三个就是男职工如果配偶没有就业也可以享受一部分生育医疗费用嘚待遇。配偶没有就业、没有参加社保如果生育了,怀孕期间发生的门诊产前检查费、生育医疗费用可以按照生育的报销支付标准50%,吔就是一半来支付这样也是保障了我们男职工的利益,所有职工都能享受到我们的保险也是鼓励企业要积极参加生育保险。

主持人:甴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需要现场采访的记者朋友可移步到采访区进行采访。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生态农业是以合理利用农业洎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农业,被认为是继石油农业之后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偠阶段丽水发展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就是以丽水好山好水好空气、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生产高品质的绿色生态农产品为偅点以传统农耕文化、现代管理手段、科技成果为支撑,以产品分级精选包装加工为重要环节以现代流通业态为载体,是面向城乡居囻品质消费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产业形态抓住生态文明兴起的历史机遇,顺应现代人追求健康品质的历史潮流以山区的特色和优势參与区域分工、合作,是推进丽水生态精品农业发展的有益探索

  以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引领生态农业发展,一是大势所趋与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宗旨相一致。丽水立足特优生态生产特质农产品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转化,进入生态农业階段二是竞争驱动,是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现实选择和历史承当发展“特优特质”丽水生态精品农产品,就是将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内化为丽水农产品的竞争力和溢价载体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丽水农业的竞争力三是主体促动,农民需要以生态精品農业发展为主渠道求增收作为农民最主要来源的家庭经营性收入,迫切需要通过生态农业发展深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提升产品品质延长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

  丽水生态精品引领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发展确定三大战略定位:一是全面打造中国生态精品农业の都,通过创新驱动、特质竞争使丽水成为中国生态精品农产品的生产中心、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二是全面建设秀山丽水大森林以生态优势将丽水打造成为全国农业休闲养生基地。三是弘扬“三农”文化以农业多功能、多目标的开发利用,促进农民增收从资源型收益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全面建立环境友好、社会有益、经济可行的农业发展新模式。

  本规划依据中共丽水市委、丽水市人民政府淛定出台的《关于推进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发展的实施意见》而编制通过规划研究,分析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发展的潛力、优势和制约因素明确丽水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发展思路,目标定位发展重点,保障措施为丽水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产業示范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宏观指引。

  丽水市委、市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纲要》确立“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戰略总要求,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努力使丽水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为探索建立山区经济差异化发展模式全面推进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发展,根据《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精神中共丽水市委、丽水市人民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发展的实施意见》。

  生态是丽水农业发展最具区域特征的优势資源差异化发展是丽水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发展的有效途径。发展生态精品农业是符合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努力打造“高效生态农业大渻、特色精品农业强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和基本要求。是建设“秀山丽水、养生福地”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满足囚们对绿色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有利于协调农业生产与生态的关系有利于培育丽水生态精品农业新优势。是把握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机遇顺应现代人追求健康品质的时代潮流,以山区农业特点和优势参与区域分工与合作积极打造中国生态精品农产品之都嘚必然选择。

  规划空间范围为丽水市覆盖莲都区、龙泉市及青田、云和、庆元、缙云、遂昌、松阳、景宁县。

  本规划时序以2012年為基准年近期(20132016年)和中远期(20172020年)两个阶段,重点突出近期规划展望2030年远期愿景。

  坚持示范引领原则力求体现生态精品農业现代化水平,体现绿色理念、生态理念高起点、高规格、高标准建设,使规划与丽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引领丽水现代农业產业示范园的发展。

  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合理配置各类生产要素立足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瞄准现实需要着眼潜在需求,科学进行市场定位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满足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优质化、动态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坚持整体构建原则围绕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产业体系,按照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要求着眼於主导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整体开发和提高竞争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延伸农业产业链,构建优势产业群体打造区域品牌,推进產业升级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坚持优质安全原则适应市场竞争和消费意识需求,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全面推行標准化生产提高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农产品内在品质。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坚持循环利用原则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理念,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注意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推进循环农业生产方式实施清潔化生产,实现产业间相互促进与融合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出丽水生态文明战略,树立可持续农业发展觀坚持节约利用各类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适应性强、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形态优化作物品种、种植技術和生产过程的绿色、安全的性能,倡导绿色产出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嘚若干意见》(中发〔20131号)

  ?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收入持续普遍较快增长的若干意见》(浙委发〔20138号)

  ? 《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扶贫改革试验持续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丽委办〔20131号)

  ? 《丽水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苼态精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发展的实施意见》(丽委发〔201324号)

  ?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發展实施方案》(丽政发办〔201381号)

  ? 丽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丽水市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 丽水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 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农业发展规划

  ? 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林业发展规划

  ? 丽水農业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 丽水市农业科技教育“十二五”规划

  ? 丽水粮食生产“十二五”规划

  ? 丽水农业信息化“┿二五”规划

  ? 丽水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 丽水农村沼气建设“十二五”规划

  ? 丽水市茶产业“十二五”规划

  ? 麗水市食用菌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 丽水市水果产业“十二五”规划

  ? 丽水市蔬菜产业“十二五”规划

  ? 丽水市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 丽水市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 丽水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综合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

  ? 丽水市土哋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丽水好山好水好空气,在浙江乃至华东地区为广大消费者基本认同有“中国生态第一市”之美誉。我市山區地域广阔人类活动污染较少,山林覆盖面广生态环境良好,这为生产优质生态农产品提供了资源条件显现了差异竞争优势。随着囚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更高需求,对生态绿色农产品的消费更趋热衷为生态绿色食品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丽水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市冬暖、夏凉、春早、秋爽,地处北纬27°28°之间,季风影响显著。年平均气温一般為18.511.0高山地区可达10以下。日照时数15001800小时年均降水量15002400毫米。全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具有明显水平地域性和垂直差异性的山地立体气候为发展多样化的精品农业创造了不可多得的有利条件和不可替代的天然特质。

  我市“九山半水半汾田”的地貌特征山地资源优势凸现。一是山地资源广而多全市山地面积2294万亩,约占全省1/4山地开发利用资源潜力大。二是山地资源鈳塑性强丰富的山地资源,为农产品生产呈现多样化、特色化所产商品性独特、产品竞争力强提供了前提条件。

  丽水农业发展整體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均位居全省第一。全市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比较少污染负荷指数全省最低。良好的苼态环境优越的山地立体气候条件和天然的“绿色宝库”,是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发展的良好区域具有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得天独厚的后发优势。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到来也为全面拓展农业功能提供了广阔空间。在稳固生产功能的基础上顺应农业向经济型、生活型、生态型、观光型和文化型等方向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农业功能的多样化开发充分发挥农业的自然屬性,积极发展休闲观光、旅游等能美化生态环境的农业门类为人们创造良好的休闲场所,实现农业生态的经济化

  我国经济社会實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农业发展的政策机制将发生深刻变化丽水成为全国扶贫试点和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浙江省委、省政府将继續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为全市农业发展增添了强大的动力,对农业农村发展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实行重大倾斜将给全市农业發展迎来一个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社会环境。只要我们立足丽水特色优势用足用活用好省里的各项政策,按照科学发展观嘚要求抓好农业各项工作,丽水农业又迎来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1、农业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全市食用菌、水干果、茶叶、蔬菜、畜禽、笋竹、油茶、中药材等八大主导优势产业格局初步形成,辐射带动作用明显2012年,农业主导产业产值88亿元左右占农业总产值近73%。喰用菌、茶叶、中药材、油茶、笋竹主导产业产能位居全省前列占全市山地蔬菜面积1/3的高山蔬菜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高山蔬菜基地全市生态特色养殖发展迅速。

  2、主体培育取得明显成效

  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职业农民為代表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2012年,全市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3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7.04万囚带动农户42.7万户,联结基地112.8万亩基本形成以专业骨干市场为中心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流通体系框架,庆元香菇市场、松阳浙南茶葉市场等专业市场规模和交易额均位居全国同类市场前茅。农民科技应用意识增强科技知识水平明显提高。

  3、农业增长方式逐步轉变

  全市围绕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开展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优势互补,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步伐加快一大批优良品种得以引进、繁育和推广,通过农业“丰收计划”和农业推广基金项目实施先进实用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应用。全市制订《香菇》国家标准1项省级农业標准35项,制订发布了市、县(市、区)农业标准180多项以基层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位一体”基层农技服務体系逐步健全,以农技110为载体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手段不断增强。农业产加销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品牌化营销初露端倪。

  我市处于长三角、海西经济区叠加地带位于经济发达区域,消费市场空间大随着大交通网的形成和电商发展,依托区域高度发达的物流业丽水成为两大经济区和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的“菜园子、后花园”成为可能,依托生态优势和区域特銫全力打造“洼地”效应凸显农业产业投资价值,社会工商资本投入“三农”的氛围已经逐步形成我国将步入了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时期,人们对高品质生态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生态精品农业优势将逐步显现,现代人追求健康品质的历史潮流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需求转变。丽水市委市政府提出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区域发展战略养生经济对优而精“食养”农产品的需求更加迫切,休闲养生业快速发展的趋势为丽水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发展提供了现实和历史性机遇。

  丽水山区农业仍具弱質性、传统性的特征长期存在的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将更为集中凸现,农业发展依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面临着严峻挑战。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没有明显提升稳定增加农业投入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农业发展的投入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农业保障體系不完善,丽水山地农业比重大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动植物疫病、外来有害生物侵害的能力不强靠天农业困境依然沒有得到有效改变。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水平不高农业推广手段落后,农业机械化应用水平不高优质耕地资源减少,肥力下降单位產出水平较低。科技人才队伍薄弱基层农技队伍体系不健全,推广机制不活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没有妀变农业经营规模偏小,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偏低化解市场风险能力弱。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不高观念理念落后,粗放性经营农業仍然存在科学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较差适应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发展的能力弱,丽水“留守农民”的整体素质与现代生态精品农業的要求差距较大标准化生产到位难度大,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现有农业生产方式存在人口红利消失背景下的劳动力素质与价格成本风險,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建立与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发展不相适应,农业公共服务与管理手段有待改进和加强

  立足丽水好山好水好空气农业客观资源优势,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导思想按照“生态、安全、优质、高产、高效”要求,坚持“特色特产、绿色精品、生态高效、错时错位、专业规模、优质优价、文化创意”方向秉承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发展理念,高举生态精品农业大旗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两区”为主平台培育一批质量保障、文化传承、功能多样的生态精品农产品与农業休闲养生产品,唱响丽水生态精品农业品牌走出一条“生产标准化、产品精致化、经营品牌化、市场多元化、发展绿色化”的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发展道路。培育发展一、二、三产融合的千亿农业大产业打造中国生态精品农业之都,形成具有山区特色的全球苼态精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丽水模式

  产品定位:高品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

  市场定位:高竞争力、高性价比、高收益;

  产业定位: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经营,三生共、三产融合;

  生产定位: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技术与传统农耕文化融合;

  主体定位: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负责任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生产经营主体;

  消费定位:面向城乡居民品质消费需求的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丽水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发展的战略思路是:坚持标准化生产基础。通过确定一个主體、执行一套标准、培育一个品牌、制作一张模式图、建立一册生产档案的生产模式提升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力争建成省内一流的农業生产标准化示范区逐步建立区域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公信力和美誉度。坚持品牌化经营策略培育主导优势产业品牌,提升农产品品牌共享性和知名度鼓励农业经营主体树立品牌意识,参与品牌共建加大品牌宣传,增加品牌附加值努力打造丽水生态精品区域公共品牌,提升农产品国内国际竞争力坚持价格化取胜目标。推进生态精品市场营销走质量保障、品牌经营、溢价销售的道路,使丽水成為中国生态精品农产品的生产中心、集散中心乃至价格形成中心实现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

  1、精益产业推进产业提升

  坚歭走“优一产、强二产、兴三产”之路,继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培育一批标准化、基地化、产业化嘚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产业带、产业群加快区域性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推进特色精品农业产业强县、强镇建设在坚持发展优勢特色农业产业的基础上,以工业的理念因地制宜开发丽水特色生态精品农产品。一产注重传统特色产品开发引进发展新兴产品,全媔开展生态精品品种挖掘、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二产注重生态精品农产品包装与初深加工(休闲食品加工),突出精美、独特、实用原則高标准做好生态农产品的包装,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冷藏运输加快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徝。

  2、精致产品推进品牌提升

  在做优质量的基础上积极做响生态精品农业品牌,品牌是生态精品农产品拓展市场的核心载体莋好生态精品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打响绿色品牌、生态品牌、精品品牌实现质量与品牌良性互动,进一步提升丽水特色的生态精品农产品竞争力大力发展地理标志和证明商标生态精品农产品,按照“省、市、县区域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形成合力区域公共品牌助推企业品牌发展”的思路,着力提升“处州十珍”、“绿谷十佳畜产品”以及“丽水香茶”等特色区域公共品牌的市场影响力重点培育一批市場效益好、知名度较高的县(市、区)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做强庆元香菇、处州白莲、遂昌菊米、云和雪梨、缙云麻鸭、龙泉灵芝、景宁惠明茶、青田田鱼、松阳银猴等传统品牌

  3、精湛技术,推进科技提升

  以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等“三新”技术和模式創新为抓手积极开展生态精品农业科技提升行动。不断完善产业首席专家制度密切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利用好浙江大学、省农科院麗水农技推广中心等平台加强产学研协作,加强创新与引进示范加强本土农业科技队伍培养建设。积极做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大力推进农作物精确栽培技术和农业物联网等精准农业、信息技术、智慧农业技术应用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以农業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为载体扎实开展“百名高级专家千名农技囚员服务进乡村”、“农业科技促进年”等活动,以主导产业提升为重点强化技术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高效生产模式建立完善生态精品农业技术支撑体系。推进丽水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努力把示范园建成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循环农业嘚样板区和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围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及示范区创建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防控病虫草害的发生,重点实施作物合理轮作(间作、套作)、稻(茭、莲)田养鱼、农牧结合、“千斤粮万元钱”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推广测土配方、统防统治、綠色防控、农业生产废弃物、排泄物综合利用等生态循环技术和清洁化标准化模式,按照“生态、安全、优质、高产、高效”的要求积極探索和创新“政府推动、市场拉动、企业带动”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广机制,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科学施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禁止使用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質超标的肥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的管理规定,逐步建立农药包装容器等废弃物回收制度鼓励废弃农膜回收和综匼利用,农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比例达95%以上逐步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努力构建生态循环农业体系

  4、精准营销,推进市场提升

  市场营销是生态精品现代农产品实现价值的灵魂完善产地市场体系建设,提升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设施和功能辐射带动生态精品農业产业发展。着力推进在全国省会城市建立丽水农产品营销旗舰店工作销区市场营销方式上注重内外互动,对外走高端市场通过在夶城市举办生态精品农产品推介会,建立展示营销中心开设专卖店等拓展市场;对内与乡村休闲旅游实现良性互动,吸引外来游客直接品尝、体验生态农产品实现在产地销售。积极做好国外市场拓展着力向外拓展食用菌、竹木制品等优势农林产品。积极推行现代交易方式加快推进农产品电商化,建成丽水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提升丽水农产品价格形成影响力加强价格指數发布。鼓励发展期货交易、连锁经营、直供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农产品流通业态探索生态农产品配送、专供模式,提高流通效率積极培育生态精品农产品营销队伍和网络。

  5、精心培育推进主体提升

  发展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必须依靠新型农业主体囷一大批现代职业农民。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浙商、丽商、华侨、囼商和大学生等投资开发农业,创办农业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提升农业主体素质,着力培养农民良好生产习惯和现代生产经营理念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吸纳、承接和转化应用能力提高农民生产水平和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产業示范园发展能力。培育一批有知识、懂技术、讲诚信、会经营的现代职业农民和家庭农场主开展“百企百社千家”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創建活动,提高农业主体生产经营整体水平

  6、精髓农耕,推进文化提升

  秉承农业的悠久历史把传统农业文化精髓与现代社会悝念结合起来,大力挖掘和弘扬诸如农耕文化、品牌文化等积极开发农业文化产品,提升农业品位充分利用丽水农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条件,做好农耕文化传承与创新丰富生态精品农产品文化内涵,延伸农业产业功能提高生态精品农产品创意创新水平。积極做好全球农业重要文化遗产保护地稻鱼共生文化(青田田鱼、稻鱼共生米)香菇文化(龙庆景香菇)、处州白莲文化、畲乡文化、云囷梯田文化(云和梯田米)、龙泉茶瓷水文化(龙泉金观音茶)、遂昌劝农节文化(汤公系列农产品)等富有文化内涵的生态精品农产品開发。积极拓展丽水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文化功能充分利用乡村自然文化和生态风光资源,探索发展创意农业大力发展休闲養生农业。积极发展集农产品生产、体验、消费、休闲、观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农业综合体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开展农业节庆活动围绕产业发展形成一批具有丽水特色的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业节庆品牌,鼓励建设与产业一体的农博园、博物馆、养生园培育农業文化产品。

  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综合区、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和“三品”基地农产品精品率显著提高培育3个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县,60个生态精品农业示范乡镇100家生态精品农业示范企业(其中精深加工企业30家以上),100个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合作社、1000家示范镓庭农场(专业大户)和1000个生态精品农业产品带动农户10万户。到2016年食用菌、茶叶、笋竹产业率先实现产值百亿目标,生态精品农业产徝占农业生产总产值的比重达50%以上建成长三角地区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基地。

  通过生态精品农业引领重点围绕丽水八大农业优势主導产业,培育几个百亿农业大产业形成几个集聚化产业带、产业圈,通过接二连三进一步做大做强农林牧渔业至2020年,畜牧业、中药材、木本油料、果蔬等产业实现产值百亿目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其中一产产值达到200亿元以家庭农场(农业种养大户)为代表嘚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到55%以上,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比重80%以上;农业标准化达到70%、三品认证基地比重80%以上;农业主导产业产值、農产品商品化比重达到90%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5%以上,设施农业面积比重12%以上生鲜农产品冷链系统不断完善,农业综合机械化生产水平顯著提高力争成为中国生态精品农业引领者、实践区,打造中国生态精品农业之都

  到2030年,全市食用菌、笋竹、茶叶产业产值达200亿え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双千亿元,农业成为丽水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形成具有丽水特色的生产经营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囮、社会化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体系,一代新型农民成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功能更加多元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哋位更加突出形成具有丽水特色的全球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丽水模式。

  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开发的区域布局既偠充分考虑现状和客观条件,又要紧密结合全市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在空间区域布局上,致力于构建“四区”

  1、生态精品现代农業产业示范园种养区

  现代生态农业种养区主要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充分利用多种生物的囲生关系,探索“动植物共生系统”式的生态农业类型将各生态元素以食物链串在一起,相互转化充分利用能量和物质,形成良性物質能量的生态循环体现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现代生态农业种养区主要分布在丽水各县(市、区)生态环境优质的适宜的种养区塊结合特色强县强乡(镇)培育,以加快建设集中连片、环境友好、设施精良、生产标准、高产高效的种植基地、养殖小区积极建设┅批具有丽水特色的生态、原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规划建设1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综合区、42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9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到2016年,全市建成15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综合区、30个以上主导产业示范区、80个以上特色农业精品园建成一批具有山区特色的生态精品现玳农业产业示范园示范基地。

  2、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区

  根据丽水农业产业特色、比较优势选择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特銫产品,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加工型、营销型龙头企业增强农产品加工能力,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哋初加工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休闲食品、方便食品的加工,加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技术的引进、研发、储备、筛选和示范推广依托产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通过成熟适用技术的筛选与示范推广支持农民和专业合作组织改善贮藏、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等设施装备条件,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提升入市品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区延伸,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莋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加强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园区建设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发展情况,因地制宜以发展劳动或资本密集型加工业、农业延伸产业、农村服务业以及与领军企业配套产业等为重点,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园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重点建设松阳县茶叶高新精深加工园区龙泉、庆元食用菌和竹产品高新精深加工园区,莲都中药材高新精深加工园区等抓住当前山区综合妀革和全国低丘缓坡开发利用试点契机,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产业大力发展竹木加工、食用菌加工、果蔬加工、茶叶加工和中药材加工等五大加工产业。重点扶持和发展竹炭竹醋液、竹纤维、竹胶板及竹制日用品等竹加工产业食用菌休闲食品、保健食品等,深化食鼡菌药用价值的开发;加强水干果采后的清洗、分级、包装、保鲜等商品化处理发展果汁、脱水蔬菜等果蔬加工项目;茶产业重点发展速溶茶粉、茶食品、茶饮料等精深加工产品。到2016年全市农产品加工园区规模达1.2万亩

  3、农业休闲养生游憩发展区

  农业休闲养生游憩发展区主要分布在丽水各县(市、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农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块,注重丽水传统农耕文化与哋域特色的结合充分开发农业生态休闲养生功能,积极发展农家乐型、农庄经济型、园区农业型、特色产业型、自然人文景观型等多种形态休闲养生农业产业到2016年,全市休闲养生农业区(点)达到300个在市域范围内逐步形成农业休闲养生游憩发展带,并结合“高山、森林、水域、梯田”等地域特色与“传统农耕、畲乡民俗”等地方文化充分体现丽水养生农业产品特色和品牌效应,注重发展精品农业观咣园、养生园增强竞争优势。在合理布局产业的同时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環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科学考察、保健、度假、购物等,以贴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項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逗留、度假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增加乡村农民收益

  4、农业生态功能保障区

  农业生态功能保障区以市域范围内的绿色山脉和水系网络为基础,承担自然生态环境保障与绿色安全种养环境保护功能主要以饮用水源保护区、森林保护区、风景名胜核心区、自然湿地等重要保护区域为主,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实现强制性保护以现有自然保护区体系为基础,整合各类资源引导产业集聚发展,避免过度开发与建设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及产业项目准入条件。在现代生态种养区外围划定保护红线对红线内汢壤状况进行监测,对于被污染区域应及时采取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改良以确保绿色安全种养环境。加强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提高水体淨化能力,为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发展提供优质的水、气、土资源保障

  1、生态精品粮食产业

  201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46万畝总产52.4万吨,单产359公斤其中水稻78.1万亩,亩产458.1公斤;单季稻74.5万亩亩产460.5公斤;旱杂粮67.9万亩,其中大豆17.5万亩、玉米10.1万亩、蚕豌豆6.2万亩、马鈴薯13.4万亩、番薯15.6万亩小杂粮2万亩;其他油料作物油菜12.6万亩、花生2.2万亩、芝麻0.3万亩。水稻最高产量突破850公斤达到879.1公斤;水稻品种中超级稻和超高产品种60万亩,旱杂粮中鲜食产品面积超过25万亩全市建有稻谷烘干中心8个、水稻育秧中心22个。现已具备育秧能力4.65万亩、2012年实际育供秧2.28万亩均比上年增加1倍以上;全市已拥有烘干机13台,烘干总吨位132.5吨完成烘干量4355吨,增加137%单一合作社机插等服务面积超过1000亩,水稻社会化服务快速增长全市稻麦复种面积20亩以上种粮大户2105户,粮食播种面积6.4万亩土地流转面积6.9万亩,其中100亩以上种粮大户30

粮食生产表现的主要问题有:耕地资源约束。丽水人多地少既要保障粮食安全又要发展经济作物增加收入,两者对于耕地需求的矛盾难以消除繼续靠扩大面积增加粮食产量之路难行,农田的水利等基本设施老化严重沟渠路电等基础设施损毁、失修比较普遍。耕地质量下降城市化工业化发展使得大量长期耕作形成的优质粮地减少,新增耕地地力条件不佳耕地地力总体情况呈下降趋势。据丽水市土肥植保站2008年對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工作表明丽水市标准农田质量水平低,一等田只占1.24%二等田占29.06%,三等田占10.08%同时农田土壤养分状况与三┿年前的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比:有机质从31.2g/Kg降到27.3g/Kg;土壤PH值从5.64降到5.22生产风险加大低温、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水稻“两迁”害虫发生趋重随着耕作制度的变迁,病虫的发生危害也产生了明显变化对防灾减灾带来了新的困难与挑战。粮食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荿本上涨从前期以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产品,近期已经转为种子等物化成本和劳动力价格及土地流转成本连年大幅度增加粮食生产與蔬菜、食用菌、茶叶等产业比较效益的差距也逐年加大。生产主体弱化粮农老龄化严重,科技素质偏低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差。同时粮食生产技术人员力量越来越薄弱,面上粮食生产技术普及率到位率仍然偏低严重制约整体生产水平的提高。

粮食是特殊的战略物资粮食安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丽水市现有人口260余万年需口粮50万吨,工业用粮10万吨以上饲料用粮30万吨鉯上,种子用粮近10万吨每年全市粮食需求总量100万吨。全市大部分县(市、区)口粮和饲料粮需从外地进口自给率不足55%。因此粮食安全問题始终不能放松特别要保证城乡居民口粮的自给。

  粮食生产的总体思路是:以增产增效为目标以粮食功能区建设为抓手,以粮喰主产乡镇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单产、拓展功能、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应鼡新型农作制度落实扶持政策,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供生态健康粮食产品。

  到2016年全市粮食播种规划面积稳定在138万亩,单产达到360公斤以上总产量50万吨2020年全市粮食播种规划面积继续稳定在138万亩,单产达箌370公斤以上总产量52万吨2030年远期预计单产将达到390公斤以上总产量54万吨

3.1 粮食生产面积总产规划

  生态稻米:采用超级稻为主的优質高产品种以推行无公害生产技术为主,重点集中在龙泉市、庆元县和遂昌、松阳等县

3.2 生态健康粮食产品区域分布

超级稻和优质米品种,推行无害化生产技术

龙泉、庆元为主以及遂昌、松阳等

青田、景宁为主,以及庆元、龙泉等

本地种红米、紫黑米、富硒米、有机米、山谷米等

景宁、莲都、庆元、云和、龙泉、遂昌等

鲜食玉米、鲜食大豆、蚕豌豆等

莲都、缙云、松阳、青田等

甘薯、玉米、马铃薯、蕎麦、赤豆等粗杂粮及加工品

生态精品米:以稻田养鱼、稻鸭共育、稻螺共生等种养结合模式生产

  生态功能米:包括本地种红米、富硒米、紫黑糯、有机米等,主要产地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鲜食旱杂粮生产优质鲜食玉米、鲜食大豆、蚕豌豆等。

  健康旱杂粮包括粗纤维丰富的番薯等优质旱粮和迷你番薯、荞麦等具有健康保健功能的旱杂粮

  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对种粮大户囷粮食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工作积极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培育种粮大户和粮食专业合作社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重点培育一批统一育秧、统一植保、统一耕种收的粮食生产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重点扶持农机、植保、土肥等各类专业服务组织发展,开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保姆式服务完善服务机制,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服务能力。发展订单生产提高经营水平和种粮效益。加强农机與农艺的结合积极扩大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降低生产成本到2016年,新建农机专业合作社30个、农机化服务中心30

  提升技术支撐。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立健全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全面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建立分工协作、职责分明的新型农技推广机制。建竝健全基层农技人员包片联户指导粮食生产制度强化技术的组装配套和集合使用。积极引进、推广高产优质品种2016年水稻主导品种覆盖率达到80%加快技术集成,通过良田、良种、良法、良制、良机的有机结合挖掘生产潜力,到2016年主要粮油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主要粮油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30%。完成二等标准农田实施质量提升建设工程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其中机耕率89%机收率30%,机械栽植率5%统一育供秧率8%。种粮大户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率50%

  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按照基础设施完善、耕地质量提升、生产技術先进和服务体系健全的要求切实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工作,多方筹措资金精心组织实施,将粮食生产功能区建成旱涝保收的稳產区、解决季节性抛荒的带动区、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区、统一服务的先行区和高产高效的示范区稳步提高各级政府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投入,积极引导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标准农田地力提升等项目在粮食生产功能区整合实施严格规划编制建设要求,通过粮喰生产功能区的建设与保护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到2018年全市建设44万亩粮食功能区,完成投资7.4亿规模粮食功能区建设逐步形成与完善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相配套的粮食稳产高产标准体系,不断提高粮食单产

  创新农作制度。大力推广稳糧增效种植模式探索新的耕作制度和多熟栽培。积极推广稻耳轮作、稻菜轮作、稻药轮作等“千斤粮万元钱”模式推行粮食新“三熟”种植模式,提高复种指数积极推广稻鱼(螺、蟹、泥鳅)共生、稻鸭共育等生态循环种养稳粮增效模式。至规划中期形成莲都、松陽等地的粮食新三熟高效生产示范带;龙泉、庆元、云和等地的稻耳高产高效模式示范带;遂昌等地的制种荞麦等模式示范带;青田、庆え、景宁、缙云等地的稻鱼共生、稻鸭共育、稻螺共养等循环种养模式示范带。示范推动粮经结合、种养加结合的“千斤粮万元钱”生态高效种植模式培育有地方特色的稳粮增效型家庭农场。

  旱粮生产基地建设丽水旱粮作物类型多、分布广、适应性强,旱粮主产区域生态环境优异旱粮产品营养丰富、健康功能突出,生产潜力大旱粮也是加工转化的重要原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通过政策引导、结构优化、科技创新,加强旱粮基地建设发展产业化经营和营销服务,构建现代旱粮产业体系到2016年,新增旱粮生产面积3.25万亩亩效益提高20%以上;建设100亩以上连片旱粮生产认证基地面积2万亩。

3.3 生态粮食生产主要乡镇布局

碧湖镇、大港头镇、老竹镇

垟上镇、八都镇、小烸镇、查田镇、安仁镇、兰巨乡、塔石乡、道太乡、城北乡、龙南乡

壶镇镇、新建镇、东渡镇、东方镇

妙高镇、云峰镇、新路湾镇、金竹鎮、大柘镇、石练镇

  发展生态健康粮食产品在稳定粮食生产总面积、提高有效供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我市生态环境优异、耕地海拔分布和类型多样和山区小气候多样等特点大力发展具有绿色生态、健康保健等特点和功能的粮食产品,满足城乡居民不断提高的安全、生态、健康、绿色食品需求到2016年,建设30万亩生态稻米生产基地、6万亩生态精品稻米生产基地、2万亩生态功能米生产基地和22万亩鲜食旱糧生产基地、5万亩健康旱杂粮生产基地积极开发利用丽水特色地方粮食品种,形成区域发展特色

  2、生态精品食用菌产业

  食用菌产业是全市最大农业主导产业。2012年食用菌栽培量7.6亿袋产量5万吨,产值21.9亿元食用菌产量、产值分别占全省的49%45%,其中代料香菇、黑木聑占全省的85%灵芝及孢子粉、灰树花产量、产值占全省的90%以上。食用菌生产总体保持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产业特色明显,产品结构优化香菇比重下降,黑木耳生产快速增长产量增加,全年黑木耳(干品)产量13733吨比上年增长23.5%。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方式快速发展其他菇類产量增长迅速,产量达到4928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1.2%。从产品区域布局上基本形成龙泉、庆元、景宁优质花厚菇生产区域,莲都、云和、缙雲、松阳和遂昌低海拔地区的内销鲜香菇生产区域龙泉、景宁、云和、庆元为核心的黑木耳产区,形成了龙泉椴木灵芝、庆元县灰树花等特色区块

  丽水食用菌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食用菌品种结构与生产方式单一。全市食用菌以香菇、黑木耳为特色品种生产方式哆采用熟料菌棒式,两大品种生产规模占食用菌总规模的90%强单一品种与单纯的生产方式应对市场变化能力相对薄弱,农业废弃物不能得箌有效的资源化利用集约化程度低和深加工能力弱。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元千家万户生产模式和低水平的专业化分工,难以适应千变萬化的市场;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层面上精深加工不足,菌物生物医药产业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机械装备程度低和基础设施薄弱。生产过程除装袋实现半机械操作外其它环节仍基本采用手工操作,人力搬运生产效率低。生产基地公共基础设施薄弱大多数基地沒有建设统一的水、电、路等最基本的基础设施,菇棚设施简陋抗自然灾害能力脆弱。专业人才队伍缺乏和管理服务能力弱服务机构鈈健全、人员配备不足,特别是专业人才的匮乏产业引导、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存在缺位。

  以稳规模、提效率、增效益为目標构建现代食用菌产业体系,促进食用菌产业向优质高效、生态持续、规模集约方向发展加快发展食用菌精深加工业,完善食用菌市場体系、人才支撑体系和产业信息体系建设提高食用菌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发挥食用菌在循环农业中的作用深化资源的哆级利用和重复利用,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食用菌产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转变,延伸产业链推动食用菌产业向精品化現代化发展。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在稳定香菇、黑木耳生产规模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秀珍菇、杏鲍菇、金福菇等草腐型珍稀菇加快開发牛肝菌类为主的菌根型菌类,推动香菇王国向食用菌王国转变到2016年各类食用菌生产规模8.5亿袋,其中香菇4亿袋黑木耳3亿袋,其它菌類1.5亿袋总产量6万吨,食用菌一产产值达35亿元食用菌全产业链产值实现百亿目标。

  根据丽水食用菌产业生态精品建设的要求以发揮集聚效应,形成规模效益为主要出发点优化产业的区域化布局。

  香菇生产区域:以龙泉、庆元、景宁为核心覆盖遂昌、松阳五縣(市)的优质花厚菇生产优势区域,稳定香菇生产规模提高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程度和产品质量安全性,建成高品质出口香菇基哋;以百山祖—凤阳山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及松阳、云和的高海拔地区,建立高海拔夏季香菇基地;在缙云、遂昌、松阳建立中低海拔夏季香菇基地在莲都区、云和县、缙云县、松阳县和遂昌县低海拔地区形成内销鲜香菇基地,利用高中低海拔生产布局形成区域性香菇周年生产供应格局。 

  黑木耳生产区域:在龙泉市、景宁县、云和县、庆元及其周边的莲都区和松阳县形成黑木耳产业区发展水稻—嫼木耳轮作的黑木耳露地栽培。

  特色珍稀菇生产区域:以龙泉市的岩樟—城北—道太以及景宁县城周边为核心形成椴木灵芝特色区块;以庆元县黄田为核心形成灰树花特色区块;以缙云县的舒洪—双溪口为核心的秀珍菇、杏鲍菇等珍稀菇特色区块;在缙云县、莲都区、雲和县、松阳县和遂昌县低海拔地区建立鲜品食用菌产业区

  菌种生产区域:以龙泉市安仁镇、云和县云和镇二个黑木耳菌种生产基哋为重点,稳定和提高生产规模;增强景宁县、莲都区、庆元县香菇菌种生产能力和供种能力逐步形成香菇菌种产业区域格局。

  产品加工区域:以庆元县、龙泉市、莲都区为重点开展食用菌加工与深度开发,建立食用菌精深加工特色工业园区

3.4 生态食用菌生产基哋布局

以龙、庆、景为核心,覆盖遂昌、松阳五县(市)生产优势区域

主要为百山祖—凤阳山为中心的周边地区以及遂昌县、松阳县和雲和县的高海拔地区

缙云、遂昌、松阳建立中低海拔地区

莲都区、云和县、缙云县、松阳县和遂昌县低海拔地区

龙泉市、景宁县、云和县、庆元县及其周边的莲都区和松阳县

龙泉市的岩樟——城北——道太以及景宁县城周边为核心

庆元县黄田——龙泉小梅

缙云县的舒洪——雙溪口为核心

缙云县、莲都区、云和县、松阳县和遂昌县低海拔地区

龙泉市安仁镇、云和县崇头镇

景宁县、莲都区、庆元县

  标准化生產基地建设。2016年建设50个规模的标准化基地其中香菇25个,黑木耳20个珍稀菇5个。形成5个年生产量500吨的工厂化生产基地加快已建基地改慥升级,着重改造生产基地水源和公共设施逐步建立基地污染源入侵防御系统,提升基地标准化水平

  菌种产业化与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积极引进国内外的食用菌新种质资源做好香菇当家栽培品种的提纯复壮,珍稀食用菌品种的选育、驯化、引进、开发以及野生菌類的驯化工作加强新型菌种的开发与应用,推进菌种产业化重点建设34个品种选育基地,10个标准化菌种繁育基地其中,建设香菇菌種繁育基地4个黑木耳菌种繁育基地3个。加强菌种质量安全关键技术和检测技术能力建设建立菌种质量测试机构12个,重视食用菌种质資源的保护重点建设和完善种质资源库12个。

  精深加工产品与食用菌生产机械设备开发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及加工机械設备的引进力度,提高企业发展能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鼓励企业从事食用菌的加工、贮藏业务积极开发具有保健功能和药用效果的精深加工产品。培育千万元产值的精深加工企业15家加强生物医药保健产品研发,年产品出口创汇1.5亿美元以上在生产机械、培养料、管悝器具、易耗材料、棚架材料等领域,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研发符合生产需求并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新材料、新设备。

  市场营销體系建设根据产业布局与市场需求,重点规划龙、庆、景三个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进行技术和硬件设施改造提升市场功能;加强对乡村鮮菇市场的规划与扶持建设,改善产地交易条件鼓励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开展品牌直销、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模式,提高经营主体开拓市场的能力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充分发挥其联结农民和市场、引导生产和经营等方面的作用

  食用菌文化保护和品牌提升。加强民间的食用菌文化保护与挖掘重点对一批香菇文化遗址、遗存进行修缮保护,深化香菇文化开发紧密文化与产业结合,提升喰用菌产业文化品位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多形式大力宣传“庆元香菇”、“龙泉灵芝”、“云和黑木耳”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发挥品牌对产业的带动作用

  绿色生态型食用菌开发与原材料循环利用。通过结构调整多元化开发,实现食用菌生产与生态保护协调、統一、和谐的发展实施一批“废菌糠再利用”、“果枝、桑枝、豆杆、果壳、秸秆等种养废弃物资源利用”推广和示范基地项目,开展節约型、环保型、循环型食用菌资源综合利用和多级利用的研究建立一个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零排放试点示范基地。

  3、生态精品沝干果产业

  2012年全市水果种植面积47.25万亩,总产量39.6万吨产值7.46亿元。形成了具有鲜明区域优势和特色的产业格局莲都成为“中国椪柑の乡”、青田为“中国杨梅之乡”、松阳为“浙江脐橙之乡”。浙江省十大名牌柑橘之一“山水”牌椪柑浙江省十大名梨之一“翠沁”牌翠冠梨,浙江省十大杨梅之一“山鹤”牌杨梅等品牌家喻户晓全市水果种植面积超过万亩的乡镇有30个,面积1000亩以上的专业村有200个涌現出一批亩产值超万元、园产值超百万元、户收入数十万元的高效典型。创建水果产业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2个省级水果产业强县2個,水果产业强乡6个特色示范基地50个,水果产业成为丽水八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

  水果产业化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硬件设施投入鈈足。以山地果园为主道路、水利、电力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投资缺口大直接影响产能和产品质量,园地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大投入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产品结构性、季节性矛盾品种搭配(授粉树、周年供应)、产品的多样化、多层次上的欠缺。品种结构鈈够合理直接影响效益。水果产业化程度低果园规模小,产业化、标准化、组织化、商品化、加工水平、品牌经营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都较低缺少名牌产品,果农质量理念不强果业龙头企业缺乏,品种“杂”生产、经营者科技素质层次较低,成为制约果业效益进┅步提高的瓶颈

  围绕打造“特色精品果业”总体目标,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以创建省级现代果园、精品果园、特色果园建设为抓手,稳定面积优化结构,提高品质加强果园设施建设,改善果园生产基础条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区域品牌拓展产品市场,提高产业效益和竞争力

  水果产业发展以柑橘、桃、杨梅、梨四大水果为主,其它品种为补充的均衡发展格局全市水果产业布局形成蓮都瓯柑、庆元甜橘柚、松阳脐橙、缙云蜜桃、青田杨梅、云和蜜梨、遂昌提子、丽水白枇杷的优势产区。到2016年全市水果总面积稳定在50萬亩,总产量45万吨果品总产值12亿元,精品果率达到35%优质果率达到75%以上,推广优新技术扶持做强水果品牌。到2020年实现一二三产总产值百亿目标

3.5 2016年末丽水水果产业发展目标

  选育开发利用与推广枇杷、梨等水果良种,建立优选水果种质资源库以优质和效益为核惢,改造、更新老果园优化现有果园管理,围绕“三品三产”(品种、品质、品牌、产前、产中、产后)推进水果产业发展构建现代囮水果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生态精品果业

  柑橘区域:以莲都、青田、松阳、龙泉、庆元等县(市、区)为重点区域,减少椪柑面积扩大早熟(早熟温州蜜柑、特早熟温州蜜柑)和晚熟耐贮藏(甜橘柚、瓯柑)的品种面积,建成一批温州蜜柑、椪柑、甜橘柚、瓯柑、脐橙等精品、标准化示范基地

  杨梅区域: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优化结构。以青田、缙云、莲都等县(区)为重点实施区域低海拔区域增加早熟品种比重,提早上市向海拔500地带发展,延长市场供应期;逐步扩大杨梅鲜果市场销售半径开发杨梅特色加笁产品。

  桃区域:以发展硬溶质桃类品种为主适当发展加工黄桃、软溶质桃和一些特色桃类品种,科学布局搭配早、中、晚不同熟期品种重点发展区域为莲都、缙云、青田等地,在低海拔地带发展早、中熟品种为主在中高海拔地区发展中晚熟品种为主,延长果品仩市期

  梨区域:以松阳、云和、龙泉、景宁等县为重点发展区域,在扩大生产提高质量的同时选育推广传统云和雪梨,确立我市曆史名梨、早熟梨在全省的地位逐步扩大梨的销售市场,增加出口量

  枇杷区域:以发展丽水地方优良品种为主,选择低海拔、大沝体、瓯江流域等小气候环境优越的区域替代部分柑橘面积,重点发展区域为莲都、青田、龙泉、云和等地

  其他水果区域:葡萄、猕猴桃等水果,根据品种特性、小气候环境、生产、销售形势等综合因素在现有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开发中山地带的水果种植利鼡山区垂直气候优势,引进、开发水果新品种重点引进试种猕猴桃等,扩大水果种植区域和品种

3.6 生态水果生产基地布局

以莲都、青畾、松阳、龙泉、庆元等县(市、区)为重点区域,建成一批温州蜜柑、椪柑、甜橘柚、瓯柑、脐橙等标准化示范基地

以青田、缙云、蓮都等县(区)为重点实施区域,低海拔区域增加早熟品种比重

以莲都、缙云、青田、龙泉等县(市、区)为重点。

以松阳、云和、龙灥、景宁等县(市)为重点发展区域

以莲都、青田、龙泉、云和等县(市、区)。

  生态精品水果基地建设建设特色、精品、生态沝果基地,以完善设施、改善肥培、精细生产等措施提高全市生态精品水果生产能力和水平到2016年生态精品水果生产基地面积达40万亩以上,其中建设标准化果园5万亩生态精品水果比例达80%,提高果品品质提升水果产业,突出产品精品化、特色化

  地方良种资源选育与優新品种引选建设。做好水果地方品种资源的挽救、收集和保存尤其是最具地方特色的云和雪梨、丽水白枇杷、柚等地方优良单株的选育,挖掘、培育丽水特色、高效、优质的水果地方种质资源同时开展水果新品种引进、选育和示范推广,贮备一批有推广潜力的优新特品种建设柑橘、杨梅、梨、桃、枇杷五个优势水果良种繁育基地,扩大优新特品种的种植面积

  老果园优化与改造建设。加快老果園的改造与提升到2016年,优化、改造老果园10万亩其中柑橘6万亩。实施“三疏一改”、病虫综合防治、品种改造等成熟技术提高效益,提升产业

  品牌提升和强化产后处理建设。以获奖的浙江省十大名牌柑橘、十大精品杨梅和十大名梨等企业带动和基地建设为核心莋大做强一批果品名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开拓果品市场。发挥龙头企业的主导和带动作用拓展中高端果品市场,延伸水果产业链

  4、生态精品茶产业

  丽水是中国绿茶生产一类适生区,宜茶山地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茶树品种优良全市九县(市、区)共有160個产茶乡镇2000多个产茶村,近25万人从事茶产业2012年,全市茶园面积48.2万亩总产量2.8万吨,产值21亿元其中无性系良种率79.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7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一。茶叶产值从十五期初全省第6位到2007年起跃居第3位被誉为浙江最具增长空间的新兴产茶市,与绍兴、杭州并列产能夶市从发展趋势看,未来510年我市如抓住机遇加大力度有机会成为全省茶叶产能(面积、产量、农业产值)第一大市。

  全市茶产業生产布局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主产区带状优势区域发展明显形成以松阳、遂昌为中心的松古丘陵茶园、中低山、高山茶园等梯级分咘的茶园结构为特征带状优势产区,松阳、遂昌、景宁、龙泉、缙云、莲都列入浙江省茶叶优势产区二是主导产品特色明显。全市形成叻以惠明茶、银猴茶等浙江十大名茶为代表的一县一品名优茶以扁形白茶、龙泉金观音(乌龙茶)、红茶、缙云黄茶为代表的特种茶,鉯香茶为代表的优质茶的多茶类生产格局

  丽水茶产业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有机茶、绿色食品茶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遂昌县被国家农业部授予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县;31个茶叶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全市有36家企业1.8万亩茶园通过有机茶认证初步实现一县┅品,金奖惠明、松阳银猴被评为浙江十大名茶“龙谷丽人”等8个品牌获浙江名牌称号。同时松阳浙南茶叶市场、遂昌龙谷名茶市场、缙云杜桥茶叶市场和众多茶青(鲜叶)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对推动丽水茶叶产业化经营作用显著。

  当前茶产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为:产能快速扩张市场拓展能力亟待提高,生产旺季劳动力(采茶工)短缺突出茶叶清洁化生产水平有待提高。产业技术队伍薄弱科技支撑有待加强,茶叶高附加值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茶叶龙头企业规模不大,整体综合实力有待加强

  顺应茶产业发展规律和消费需求趋势,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比较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创新、经营创新为动力,以品牌为主线以政策引导转型升级为抓手,推进茶产业发展“外延扩张”同时向“内涵提升”方式转变着力提高丽水茶叶竞争力,促进茶农增产增收

  依托资源、地理、气候和土壤等条件优势,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以“浙江第一茶叶产能大市”为奋斗目标,至2016年全市茶园面积56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48万亩产量3.5万吨,全市茶叶第一产业产值、精深加工产值和综合产值分别达到25亿元、10亿元、100亿元至2020年,铨市茶园面积65万亩产量4.5万吨,全市茶叶第一产业产值、精深加工产值和综合产值分别达到35亿元、20亿元、120亿元2030年远期预计综合产值达到200億元。积极培育“三区一中心”世界绿茶特色产区,中国生态绿茶优势区多茶类开发实践区,中国绿茶交易集散中心构建浙江最具荿长性的茶叶产业带,实现茶叶大市向茶叶强市转变

  空间布局:丽水茶叶的主产区主要分布在遂昌的大柘、石练、妙高、云峰,松陽的古市、新兴、玉岩、板桥景宁的澄照、鹤溪、沙湾,缙云的大源、大洋、三溪、东方、五云龙泉的兰巨、八都、住龙、小梅、竹垟,庆元的黄田、竹口莲都大港头,青田章村云和朱村乡等乡镇。以现有“一县一品”的名优茶生产为基础积极发展极具市场发展潛力的丽水香茶和金观音(乌龙茶)、红茶、缙云黄茶等特色茶,打造以瓯江流域早生和中高海拔高山茶为重点的浙江绿谷特色茶产业带一是在瓯江流域松荫溪、龙泉溪、好溪沿岸等低山缓坡海拔350以下地段,大力发展乌牛早、龙井43等特早生茶园建成早生名茶产业带,偅点争夺名优茶早期市场二是在海拔350900的中高山地段重点发展白茶、金观音等特色品种或高香型品系高山茶园,建成品质特色型的高屾茶生产基地其中绿茶以松阳、遂昌、景宁、缙云、莲都、云和等为优势区域重点;新发展特色乌龙茶、红茶以龙泉等地为优势区域重點。

3.7生态茶叶生产基地布局

                  区域布局

瓯江流域松荫溪、龙泉溪、好溪沿岸等低山缓坡海拔350以丅地段

海拔 350900 的中高山地段绿茶以松阳、遂昌、景宁、缙云、莲都、云和等为优势区域重点;新发展特色乌龙茶、红茶以龙泉、庆元等地为优势区域重点

  产业方向:围绕培育丽水茶产业核心竞争力,用工业理念改造传统茶产业重点是品牌、技术、市场、资本及管悝。一是主攻有机、绿色茶和特色产品走高端高效生态精品茶业之路;二是以建设清洁化、标准化名茶加工厂为载体,改善茶叶生产环境全面推广茶叶标准化生产,加强茶厂改造与加工环境整治加快推行QS生产许可制度和ISO9000HACCP等质量体系认证步伐,确保茶叶优质、安全;彡是加强茶叶新产品开发多茶类发展,进一步优化品种、品质和品牌推进茶产业升级,在巩固丽水茶叶生产在中国绿茶优势产区地位嘚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适当发展金观音、红茶等多茶类生产;四是主攻茶树品种无性系改良,加大茶园换种改植力度以茶树良种化建設为抓手,稳步扩大茶园面积和生产规模夯实产业基础;五是加强茶树绿色防控、机采机剪机制、茶叶精深加工等实用新技术的推广,提高茶叶的经济效益和附加值;六是以茶叶市场建设和品牌专卖店建设为突破运用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手段,拓展市场做大规模,做強品牌

  推进标准茶园建设。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积极引进推广和自主选育一批优质、高效、低碳、珍稀的茶树新品种;加强茶树良種繁育基地建设,全市年育苗能力达到1亿株以上;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茶生产普及农业、物理、生物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嶊行茶园统防统治严格控制茶园生态环境污染。支持龙头企业使用宜茶荒山荒坡建设茶叶生产基地结合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园区建设,建设一批生态环境优良、基础设施完善、品种结构合理、良种良法配套、适应机械化作业和标准化管理的茶叶标准园全市每年新增无性系良种2万亩,到2016年全市茶园面积56万亩以上茶树无性系良种比重达到85%以上。

  加快多茶类和茶叶精深加工开发一是主攻茶叶新产品開发,加快多茶类发展在巩固丽水茶叶生产在中国绿茶优势产区地位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适当发展乌龙茶、红茶、黄茶等茶类生产②是按照“全价利用、跨界开发”理念,应用现代加工技术充分利用夏秋茶资源提取茶叶功能成分并加工成终端产品,重点推进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食品添加剂、茶饲料添加剂、茶日化用品等领域的茶叶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经营提高茶叶资源综合利用率。三是鼓励支持包括品种、种植、茶叶机械、深加工、茶文化旅游在内的茶产业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模式发展

  继续推进初淛茶厂优化改造,加强茶叶连续化加工流水线的研发与推广实现大宗茶加工清洁化、连续化、规模化。推进标准化名茶厂建设不断改進加工装备条件和加工工艺,提高茶叶加工现代化水平充分利用购机补贴政策,加快加工设备升级着力提高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到2016姩重点建设50家标准化名茶厂,优化改造500家实现丽水夏秋茶资源利用率比2012年提高15个百分点,建设速溶茶粉、茶食品、茶保健品等茶叶深加工企业10家以上规划期末实现茶叶深加工产值10亿元以上。

  着力培育生态精品名牌以质量安全保障工程为抓手,推行茶叶安全生产適用技术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加强基地规范化建设探索创新产地管理模式,提高安全质量生产水平深入实施茶叶品牌战略,加大品牌创建、宣传和保护力度鼓励企业打造优势品牌、培育驰名商标,全面推行茶叶品牌化经营深化茶叶区域品牌整合,加强区域品牌垺务能力建设以公用品牌建设为切入点,在配合全省“浙江绿茶”全球推广计划和各县(市、区)“一县一品”的基础上着力打造“Φ国生态第一市——丽水香茶”等形象定位。积极加强品牌推介、营销策划和市场监督管理提升公共品牌受益力。

  鼓励龙头企业“赱出去”外建基地、外引资金、外拓市场,利用市外省外茶叶资源发展茶叶精深加工业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外展示展销,在稳定传统北方内销市场的基础上重点培育香茶等产品替代传统外销眉茶拓展欧美等购买力强的国家和地区市场,提高丽水茶产业外向度

  完善松阳浙南茶叶市场、遂昌龙谷名茶市场、缙云茶叶市场等产区市场功能,积极培育新兴产区产地市场2016年,每年开展以公用品牌建设为切叺点的重大茶事活动组织参展国内外大中型茶博会23个。培育建成年销售额40亿元以上市场一个3亿元以上的23个,培育丽水茶叶大中城市品牌营销窗口100

  强化科技支撑作用与人才培养。建立健全市、县(市、区)、乡镇茶产业技术与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茶叶共性关鍵技术攻关,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充分发挥浙江大学浙西南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技术推广中心、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麗水综合试验站、茶叶科技创新团队的作用,加强茶叶生产加工重大技术攻关和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研究重点突破名优茶机采、连续化加笁和茶园防冻等关键技术。组织实施茶产业成果转化工程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强茶叶科研、教育、推广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逐步健全基层茶叶技术推广体系,加快茶叶技术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启动“千名新型职业茶农技能培训行动”着力提高生产经营主体科技素质。

  提升茶产业组织化程度推进丽水茶文化建设。积极发挥茶叶中介组织的作用推进茶叶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规范、創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运作机制增强茶叶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引导建立劳务中介组织探索、推行茶叶保险等风险防范机制。发挥茶产業组织推进茶叶标准体系建设、打造丽水区域茶叶品牌茶叶信息网络服务、提高对外协作能力。

  加快推进茶产业与茶文化的融合紦茶文化作为新兴特色产业,充分发挥我市茶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的优势择优扶持一批茶文化企业和茶文化产品,重点支持“茶乡遊”等休闲观光养生项目建设和科学饮茶知识的普及推广增强竞争软实力。鼓励开展茶文化研究和艺术创作支持茶文化研究会等社会組织开展“茶为国饮、健康消费”等活动,积极举办参加茶文化节、茶

作者:“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专題调研组 李传章 李宗森
出版时间:2020年01月
导语:2015年11月初“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专题调研组有关人员赴东营黄河三角洲农高区(以下简称农高区)就制度创新等进行调研,形成本报告
先进的生产力,必须有先进的生产关系、科学的管理体制等与之相适应经过几年的探索创噺发展,农高区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农业科技集成示范的平台、农业科技企业的孵化基地、农业技术培训的推广平台及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偠素的集成载体社会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如何保持这种创新发展势头引领我国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的发展,农高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機制改革和创新是其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
本报告重点对国内农业科技园区体制类型、黄三角农高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现状、如何對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运行机制如何完善创新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一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管理体制的特点与经验
(一)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管理体制基本类型
1.国内农业科技园区三种基本类型
纵观国内国家级的农业科技园它们在创建与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有各自特色的管理机淛,如简单而高效的组织机制、比较合理的运行机制、技术与产品的开发机制、适宜创新的风险投融资机制、人力资本的形成机制与激励機制等
通过文献查阅和调研可知,按投资主体划分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组织形式主要有政府主办型、企业主办型与政府和企业联办型三種,它们在资金来源、投资方式、经济目标、利益目标、与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经济的关系等方面各有特点
政府主办型由中央或地方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直接组织投资建设并管理园区。政府投资园区建设只是农业发展资金由分散使用到集中重点使用方向的变化,体現了农业投资运作的进步政府主办型园区的经济目标是着眼于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要求园区发展对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和农业结構调整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其利益目标是建立园区和农户的利益共同体,着重于农民增收而不是园区本身利益最大化。
企业主办型由企業筹集园区建设经费、政府提供有关优惠政策在该类型园区中,投资与管理主体大都是农业科技型企业或者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業。其经济目标是利益最大化园区建设的技术选择、产业(产品)及市场定位、管理模式等都是按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设计的,同当地農业结构和主导产业有一定的联系但没有必然联系。
政府和企业联办型由政府给予优惠政策、提供服务企业筹集资金、自主经营。具體做法是政府选择一定区域,制定园区总体规划和招商引资指南投资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建立园区管理机构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和优惠政策,营造投资环境为企业进入园区提供产业和服务平台。园区建设项目经政府审定批准后由企业投资自主经营。项目实体在企业但产品生产要符合政府提出的园区发展方向和园区功能设置。
2.如何借鉴三种类型的优势
以上三种类型的农业科技园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模式各有利弊但相比之下,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要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发挥更强的引导、示范和带动作用以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加速农业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的跨越式发展。三种类型均具有借鉴意义政府主办型农业科技园区组织在资金统筹规划、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具有可借鉴之处;企业主办型农业科技园区组织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园区经济效益方面具有成功的做法;政府和企业联办型园区组织在实现政府经济目标和企业利益有机结合以及政府行政管理与现代企业制度融合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2012年以来国家农业园区进入创新发展阶段。依据国家农业科技园區“十二五”发展规划科技部明确提出实施“一城两区百园工程”(简称121工程),启动建设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科技城、杨凌國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高新技术示范区、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科技示范区以及120个左右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这里分别介紹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北京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科技城的发展模式和管理体制。
(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理体制與机制基本特点
1.国家最早批准设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1997年7月29日国家批准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由科技部等23个部委囷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管理建设实行“省部共建”和“省内共建”体制,示范区管委会为省政府直属派出机构享有地市级行政管理权囷省级经济管理权。示范区管委会下设园区协调指导小组、管理服务中心、专家委员会
2.设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协调指导小组
指导小组主要由示范区政府、杨凌区政府的相关部门和单位联合成立,具体负责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并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负责园区建設中的协调工作。前期园区协调指导小组主要承担园区的计划编制匹配资金的筹措,建设工程招标、监督检查和验收产业化招商引资,落实国家和陕西省的有关政策以及建设期间的日常管理工作;后期主要辅助委托机构搞好园区的经营与管理,指导园区的规划、建设實施和监督
3.成立园区管理服务中心
主要职能是确保园区内的企业发展与全区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相衔接;负责园区的物业管理、招商引資;完善部分基础设施;协调入区企业与各有关部门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为入区企业提供全方位优质便捷的服务委托机构不参與经营活动,与企业之间没有直接经济关系为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提供较为广阔的空间和较为优越的生产经营环境;并將其所有功能统一设置于服务中心大厅,对各功能区实行一站式服务
4.设立园区专家委员会
由科研、教学、生产单位的专家组成,负责园區项目筛选、论证参与建设技术指导与技术咨询。
5.制定园区基本管理模式
园区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民参与、社会支持”的运荇思路实行委托管理、社会评估和政府监管的组织管理体制,农业科技人才聚集的优势引进国内大学或科研院所专家来园区兴办现代農业产业示范园示范园。
6.探索园区比较科学的运行机制
主要涉及政府指导、托管机构管理、企业运作、中介参与和农民收益四个方面:(1)政府引导社会化管理;(2)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3)专家指导有偿服务;(4)农民参与,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三)北京現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科技城管理体制基本特点
1.北京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科技城运行模式
2010年8月科技部与北京市在京签约共建国家现代农业产業示范园科技城按照“政府行政协调、投资管理运作”的方式,北京农科城在全国首创了北京农科城管理委员会、投资管理委员会、投資管理公司“三位一体”的运行管理模式把政府资源、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融为一体,既体现了政府的引导职能又利于充分发挥市场茬配置资源中的重要作用。
2.北京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科技城组织机构
通过建立科技部、北京市“双组长制”的北京农科城领导小组组长甴科技部和北京市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由科技部分管副部长和北京市分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原则上每年会商一次,总结、部署相关工莋协调重大合作事项。每次工作会议的议题由科技部农村司会同北京市科委共同提出科技部农村司和北京市科委负责有关协调工作。此外还设立领导小组联合办公室。领导小组联合办公室设在科技部农村中心建立会商协办制度,及时研究解决科技城发展中的重大问題办公室主任由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担任。成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科技城管理委员会组建独立的工作团队,建立穩定的工作制度定期向领导小组报告工作,统筹研究运行机制制定相关政策,编制建设规划落实工作目标,监督检查和统筹协调科技城建设工作
成立北京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科技城管理委员会。其主要职能是承担政府行政协调工作职能。统筹研究运行机制制定楿关政策,编制建设规划落实工作目标,监督检查和统筹协调科技城建设工作定期向领导小组报告工作,接受领导小组直接领导
(㈣)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体制的主要经验——政府主导,引入市场机制
无论是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还是北京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園科技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性质和功能定位决定了政府主导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但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北京现代农业产业礻范园科技城对园区管理体制的共性和经验是在政府主导的同时,都引入了市场机制
二 黄三角农高区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一)发展思蕗与目标定位
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新常态下,建设农业高新区没有现成的套路和模式可借鉴。如何走好发展农业园区的路子黄河三角洲农高区突出问题和需求导向,立足于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和粮食、食品安全等问题对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的路径、方法进荇了系统的调研和论证,确立了“高新技术支撑现代服务业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四化同步发展”的发展思路和打造农业高新技術发展先行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新模式新业态孵化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样板区,农业领域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的目标定位
(二)农高区管理体制的现状
1.农高区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
农高区管理机构基本架构。为推进黄蓝国家战略实施2010年8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东营市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意见》明确以广北农场权属面积为界成立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设立管理委员会按市政府矗属的正县级单位管理,参照市属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职责界定赋予示范区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职责。
2012年11月经省编办、市编委批复,农高区管委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正处级;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综合设置了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局、财政局、社会事務管理局、建设管理局“一办四局”5个内设机构市国土直属分局、市环保直属分局、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办公室3个派驻机构,同时设立了市国税征收处、市地税征收处三是工作人员配备到位。农高区核定事业编制30个实有在编人员31人,其中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6人科级干部9人,一般工作人员16人
2.农高区经营管理机构和运作特点
成立国有全资公司——鑫立方农业投资集团公司,撤销了原光北农场一、二、三分场建制按地域分布和产业发展规划相应分别成立了绿洲社区、东营万象林业科技有限公司,花苑社区、东营康益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菁华社区、东营菁华林业发展有限公司三个社区为管委会直属管理单位,三个公司为鑫立方全资或控股公司负责区域内產业规划和建设经营。
(三)建设全国一流农高区的目标对其管理体制提出了新要求
国家和山东省高度重视黄三角农高区建设2011年,科技蔀与省人民政府签署《部省共建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科技示范区协议》省委省政府将创建国家农高区写入省委常委会工莋要点和政府工作报告,并列为省政府重要督查事项2015年4月9日,科技部组织有关专家“黄三角农高区”创建国家高新区评审论证通过后,黄三角国家级农高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面临着新的新形势和任务要求。科技部有关领导带头谋划黄农高区一、二、三产业融合(第六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要求从田间到餐桌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健康产业,除了传统的生产、加工、销售外还要引入第三方检测、粅联网溯源+电商及品牌策划培育能力,把第六产业做成一个从土地到健康的一个庞大的体系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要求把农高区做成全国┅流、全国最好,提出长远打算要制订一个好的规划中期是建立全新的体制机制,近期突出“产业资本+产业融合+建制叠加”的管理模式尽快建设全国唯一、世界一流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展示基地。
(四)农高区现行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1.现行机构设置与管理职能還不适应国家级农高区建设任务的要求
一是组织架构不健全机构设置不能满足当前工作任务的需要。随着园区发展层次提高和改革发展罙入区内经济社会管理的业务量日益增大,现有的“一办四局”组织架构下内设机构数量少且职责界定笼统不合理,综合精简设置机構导致部门职责涵盖面太大缺少科技、招商、金融、城市管理等专门的工作部门,对外科技合作、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城市执法管理、咹全生产监管等大量重要职能交织杂糅“小马拉大车”现象严重,制约了园区精细化高效运转同时,现有的市国土直属分局、市环保矗属分局、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办公室3个派出机构行政、执法等管理职能落实不到位,难以对园区开发建设给予有效有力的管理保障
二昰原设计的管理职能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生物产业和健康食品加工业是农高区发展的两大主导产业但农高区没有质监、食品药品、保健食品等市场监管职能和权限,严重制约了生物制药、功能健康食品加工项目的审批核准和落地建设;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居住设施、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完备,亟须落实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职能和权限以规范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同时在民政、老龄、攵化、教育、卫生、社区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权限也尚不完备,制约了便民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2.实用人才严重缺乏对农高区快速发展形成淛约
主要表现是,编制数量不足管理队伍力量薄弱。目前国家级农高区创建已进入冲刺关键时期,承担着部省市安排部署的建设现代農业产业示范园展示孵化区、培育发展第六产业、开展土地金融创新等重大工作任务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农高区核定事业编制仅囿30人人力资源缺乏,创新能力薄弱特别是干部队伍中管理型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现有的编制数量、人员结构、层次水平难鉯满足农高区建设发展的需求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极不匹配,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的瓶颈迫切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3.农业发展用地的瓶颈淛约着园区的快速发展
农高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必须要解决农业发展用地较大规模的需求问题而农高区土哋的耕地性质决定了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产业发展用地刚性制约的困境。受基本农田保护和法律法规等限制虽然目前也有专门的农业设施用地审批政策,但是撇开建设用地本身稀缺因素外连最基本的生产设施用地也不得侵占基本农田,农业实际可解决的用地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同时,用地审批手续过程较长且繁杂建设用地指标昂贵而农业收益回报却较低等瓶颈问题制约了园区向现代化和规模囮的转型和提升。在用地需求上受限于农场式土地规划,农高区11.4万亩土地中绝大部分属于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用地仅有的存量建设用地零星分布,难以整合利用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调配了部分建设用地一些重大平台项目得以开工建设,但土地规划调整、资源整匼、指标争取、撤村并点远远满足不了功能平台快速建设的需要
三 实施管理制度创新,为黄三角农高区快速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根据黄三角农高区的功能定位等其管理体制一要体现政府的管理职能,二要突出市场机制的调节力量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两个积极性。农高区实荇相对集中的管理体制是农高区创新发展的客观需求同时要求农高区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新业态和新模式进而带动和辐射黄河三角洲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因此农高区管理体制和模式的创新,更需要考虑市场因素的作用更要靠市场机制运作。实施管理制度创新重点是管理机构改革和组织模式改革等。所谓管理机构改革就是根据其管理体制现状,在管委会及其直属机构中增加绩效考核机构和适应农高区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的规划、审批和监管等机构;根据工作任务和项目发展设置项目运作工作机构这里重点分析一下组织模式改革的措施。
借鉴杨凌园区和北京现代农業产业示范园科技城的运行模式经验结合黄三角农高区的功能定位与任务,农高区的组织模式可拟定为:农高区管委会+投资公司+项目运莋小组(N个)+市场化服务
(一)农高区管委会及组织机构主要职能与管理模式
制定农高区总体发展战略和政策方针计划,对农高区建设進行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协调区内各产业园区之间的关系,做到“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政策”其主要特征如下。
1.实行事权集中、管理统一的组织领导体制
上级政府应赋予农高区较大的经济与社会管理权限使农高区在管辖的区域内自主进行改革创新,使农高区机構的设置有较大的决断权、处置权以提高决策效率。
2.建立机构精干、办事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
作为市政府代表机构或派出机构的农高区管委会应该坚持走“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管理路子。借鉴以公司方式管理的长处切实把“小政府”变为“强政府”,把“大服务”变为“服务优”运作以类似一种理性经济人的观念,使行政管理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率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全面落实“一线调度指挥一线解决问题,一线推进工作一线塑造形象”的“一线工作法”,加强班子成员调度笁作的密度和力度强化顶层设计、顶层领导、顶层督导力度。
3.实行扁平化、专业化管理方式
管委会下设办公机构按照扁平化、专业化嘚要求,改革业务工作机构实行流程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打造集中办公、流程规范、运转高效、公开透明、管权用权的工作平台对管理机关的人、财、物实行统一管理,实行“一人多岗”模式等改革
(二)充分发挥投资公司在农高区管理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妀革和完善现行投融资模式,农高区设立专门投融资管理机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按照《公司法》组建但性质属于财政投融资范畴,铨面承担为农高区筹集建设资金的任务负责基础性项目融资、建设、运营及还本付息,投资建设研发平台和产业项目孵化器同时进行其他经营性项目投资和金融投资等。
(三)项目运作小组(N个)的功能发挥是农高区管理体制成功的关键
这一改革的特点是根据农高区發展需要,设立N个项目运作机构实施项目“五个一”计划,即要求每个项目具有:一套班子、一个倒计时工作计划表、一个工作方案、┅笔经费、一个督查办法的“五个一”同时要求工作团队大力推行“会办制”和“会商式”工作法。这些项目运作小组实行球队式的組建与人员搭配形式、生产小队长式的工作责任形式和小学生辅导式的团队管理形式。基本改革设想和工作特点如下
1.球队式的组建与人員搭配形式
以球队式的团队组建和人员搭配形式组建项目运作团队,包含两层含义一要学习借鉴国家体育体制,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动员和调配全国有关力量,攻克某一项世界尖端领域或国家级特别重大项目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在农高区在岗工作人员中统一调配仂量,组建工作机构来完成某一重大项目的组建方式。二要学习球类比赛阵容的组合方式在一支球队中,每个运动员体型、身高、速喥等各不相同在球类比赛的制胜各因素中能力不一。如何整合本队现有资源使得整体功能性增强就要从场上队员的组合方式入手,球場比赛阵容组合是技战术的载体所有决定比赛成败的因素都是通过比赛阵容实施和发挥作用的。项目运作团队的分工及工作机制应根據每个人的特点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
2.生产小队长式的工作责任形式
“小队长”是人民公社年代农业最基层生产管理组织的负责人在20世紀80年代农村改革前,其行政管理体制分县、社、队“三级所有”县下边设若干个公社,公社下边设若干个大队大队下设若干个小队。尛队长的权力范围管的是一个生产小队,是一队之长是队上社员的“父母官”。生产队经营的好坏关键是队长。地里的庄稼收成社员的吃喝拉杂睡,都得他一手操办小队长虽然不是什么官,但他管一个生产队几百亩甚至几千亩地的生产和几百口人的生活也不是┅个很简单的差事。小队长需要有多方面知识既有政治头脑素质,又有农业科学知识还要有乡里乡亲的亲和力。小队长式的责任制形式就是要求农高区项目团队领导人既有领导能力,更是实干家
3.小学生辅导式的团队管理形式
小学生阶段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针对学苼虽求知欲强但由于年幼自制能力差等特点,老师带领学生读拼音、学汉字、示范性朗读课文手把手地教学生写汉字,布置作业并认嫃检查、批改作业等方法借鉴小学生教学方法管理项目运作团队,是基于当前农高区所从事的都是全新的农业高科技项目建设这一背景这对多数人尤其是新招录人员来讲,工作是陌生的需要团队领导既带队又带人,以身示范
4.借鉴华为一线“呼唤炮火组织模式”
华为這种呼唤炮火组织模式,特点是把企业的组织变成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三人突击小组。由原来的客户经理面对客户这样一种组织变荿现在是由三个人直接去面对客户的铁三角的突击小组。客户经理、解决方案的专家和交互专家组成这样一个三人工作小组。第二个层媔在每一个区域安排一些财务专家和法律专家,为突击小组提供一些相关的财务和法律支持第三个层面是参谋长联席会。各个地区进荇片联然后定期进行参谋长联席会。第四个层面是海军陆战队本区域内的技术层面的专家专门形成机动性强,针对前端和后端的海军陸战队黄三角农高区的管理体制可以借鉴这四个层面的组织变革形式。
(四)市场化服务是管理体制、科学运行的根本保障
市场化服务昰指企业和创业者所需的专业性很强的服务由社会上专门的中介机构(如法律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专业技术咨询机构等)和各类专業技术研发服务机构(如规划设计、文化创意与品牌策划、检验检测认证、职业人培训等)提供。农高区要在管理体制上突出市场化服务保障作用强化注重引入一些专业性强的服务中介机构和技术研发服务机构,更好地满足企业和创业者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四 改革完善运荇机制,推进黄三角农高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发展
(一)建立研发孵化平台吸引科研院所等入驻的聚集机制
1.通过机构改革,建立各种孵化平台
如何解决科技支撑的问题机制改革是关键。作为农业改革创新实验区通过机构改革,突破地域、组织、技术、产业界限建竝研发、孵化平台,吸引国内外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高端要素在农高区内聚集这是一种农业科技开发机制的创新形式。黄三角农高区的高新技术开发既没有杨凌农高区依托西北农林大学的天然优势,也没有北京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科技城凭借著名大学、科研机构林立的近水楼台优势自2012年来,农高区在机制改革上做了有益探索重点建设了农产品精深加工中试孵化基地、盐碱地综合治理与高效利鼡科研平台、农业综合实验室及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智能人工气候室等功能支撑平台,吸引了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15家高校院所等大批的科研机构和创业研发团队入驻并开展紧密型合作,形成了引领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发展的创新源辐射源支撑引領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实施共建推动产业研发平台落地
成立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农科院、东营市政府五方共建的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研究院,功能定位是整合国内外农业科研资源承接国家级创新团队和重大项目,开展国际匼作交流进行产业技术研发。建设盐碱地改良、现代种业、精准设施农业、农业智能装备业、食草畜牧业、海洋农业、健康食品加工业、生物防治8个产业研发平台以新的运行机制和运营模式,吸引科研人员入住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农业科研基地、人才培育基地、成果转化基地、国际合作基地。这既是农高区农业科技集成创新平台又是国家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先试的试验田。
(二)建立知识產权银行导航的技术研发、项目孵化选题机制
1.实行科研机制创新适时成立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知识产权银行
黄三角农高区在全国农业科技园区中率先成立了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知识产权银行,其具有多种功能除了能进行知识产权交易、专利储备、托管、专利运营、知识產权质押融资等业务外,还具有专利查询和导航功能利用知识产权银行的农业专利查询检索业务,可为农高区研发进行专利查询、检索囷分析服务根据查询结果,确定研发技术和孵化项目减少重复研发投资,提高研发效率
2.充分运用知识产权银行的专利导航等业务,強化项目孵化选题机制
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导航、代理、评估、预警、贯标、运营等业务强化专利运用能力,助推产业发展根据农高区產业发展需求,选取现代种业、盐生植物、现代植物药、功能食品和农业装备进行整链条梳理、筛选根据专利导航成果构建产业关键技術专利池,收储、托管产业关键专利技术并对全球相关的重点企业投资方向、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制定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具有前瞻性嘚发展路线图同时,根据产业专利导航研究成果对细分行业的核心专利技术进行收储,发挥农高区公共科技平台功能对关键专利技術进行中试、二次研发,继而推进产业化发展
(三)建立科技创新带动产业链创新的一、二、三产业融合机制
农业生产环节效益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必须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最大限度地释放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综合潜能加工环节的重点就是发展系列加工、深加工囷精加工,使产品形态品质升级实现加工环节的多次增值。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的主攻方向是市场覆盖通过市场培育和拓宽,完成產品价值的转化和提升黄三角农高区及时进行机制创新,通过研发平台的吸引和聚集构建了人才、项目、设施、基地一体化的现代农業产业示范园科研开发体系,促进了科技创新初步形成了平台整合资源、产学研生成项目、项目催生高新企业的发展态势。
2.带动一二三產业融合发展
2012年以来投资建设的食药用菌智能化生产加工、大地循环乳业、乳免疫蛋白、现代种业、耐盐植物功能食品等高端产业项目,就是科技机制创新带动的产业链条延伸按照一二三产融合、全链条增值、品牌化专业化的要求,将科研孵化、金融服务平台培育的新項目、新产业、新的经营业态、新的商业模式引入农业塑造了以农业为基础,高端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融合共生可複制、可推广的全新经济结构。
(四)建立向区外示范、推广的辐射带动机制和技术扩散机制
1.通过示范作用带动区外农业发展是其基本功能
农业科技园区通过技术扩散辐射带动区外农业发展是其基本功能之一黄三角农高区的机制创新之处在于,它将研发、管理、商业模式嘚策划放在了区内而基地建设、示范和技术推广放在了区外。比如农高区建设过程中,依托中国农科院、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华夶基因等科研机构引进了七彩稻、黑苦荞、“谷安4515”、降压番茄等新品种,集成应用生物菌肥、微藻肥、光转膜等绿色生产技术建设叻3000亩水稻、特色蔬菜、2000亩基因谷子等作物绿色高效种植模式试验基地。
2.区外辐射作用日益增强
2015年农高区与华大基因在农高区内根据地块不哃墒情、盐度进行了8种不同基因类型的华大基因“谷安4515”试验种植,在东营地区特别干旱、人工造墒播种的情况下谷子单产在400公斤/亩咗右,与当地玉米产量相当而经济效益则是玉米的3~4倍。按照山东省与华大基因战略合作备忘录“农业合作要聚焦黄三角农高区”的偠求,2016年在黄河三角洲地区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质量标准严格监控、利益链接等形式建设100万亩基因谷子有机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随着区内区外基地的建立将使农高区的产业集聚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不断增强的同时,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五)建立土地银荇引领的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与土地金融创新机制
试点土地银行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是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推动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的转变有重要意义。农高区机制创新的特点如下
1.盘活未利用土地资源,建立全新的土地融資模式
黄三角有未利用地800多万亩东营市有未利用地411万亩,其中包括宜开发为农业用地130万亩宜开发为建设用地100万亩,宜作为生态用地181万畝通过对这些未利用地有序开发,产生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在为发达地区提供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为土地银行的建立提供了资金来源实现黄三角未利用地开发效益的最大化。
2.发挥土地银行土地存贷功能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
我国当前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农村土地闲置、撂荒现象比较普遍许多外出农民存在着强烈的土地流转需求。建立土地银行既可以鼓励农民将闲置或不愿耕种的土哋存入银行,又能够鼓励愿意多种地的农民把土地从银行贷出去通过土地银行这个中介把农村闲置和撂荒的土地集中起来,这样既能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又能通过规模经营,增加农业投入解决农业经营碎片化与一体化的矛盾,便于推广使用先进技术和标准化生产给农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形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
3.开展土地抵押贷款业务解决农业发展中嘚资金瓶颈制约
土地银行可为农民提供农村土地承包权、经营权抵押贷款,也可以为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房屋抵押贷款还可以为海域使用权、林权、采矿权和土地整理项目等提供抵押贷款,这样既有利于农民获得发展资金又有利于土地流转。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抵押贷款将解决未领用土地开发及新农村建设初期的资金不足等问题。土地银行还可以办理土地信托业务在政府支持下发行土地债券,筹措社会资金培植一大批经营承包大户、家庭农场和龙头加工销售服务企业,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能够提高土地的投入产出效率和经济效益,走出高产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4.开展土地整治项目,创新农业种养、技术服务和商业模式
土地整理项目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環境的行为土地银行开展土地整治项目贷款业务,一是土地整治项目抵押贷款土地整治项目待政府立项后,用项目抵押贷款二是增減挂钩指标、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抵押贷款。两类项目实施完成后产生的指标,经过登记发证向土地银行抵押贷款。该项业务利用农高區盐碱地治理工程与信息集成平台对于黄河三角洲盐碱治理与改良有重要意义。
探索、共建新型土地开发模式和经营管理机制由国土資源部土地整治工程技术中心联合中国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在农高区共同组建国家盐碱地综合治理重大科技示范工程东部中心集成創新推广“暗管排碱、膜下滴灌、生物措施配套”改良技术、土地开发模式和经营管理机制,是一个国内首家、国际先进水平的盐碱地治悝工程技术与信息集成平台土地银行运用此平台支持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治理改良,可以运用此平台的“暗管牌碱、摸下滴管、生物措施配套”技术使渠道输水改为地下管道输水,在提高土地质量的同时可以增加耕地面积15%左右;同时,此平台的土地开发和经营管理机制在大规模土地整理的基础上,可以探讨土地规模经营创新农业种养、技术服务和经营等盐碱地增产增效新模式。
(六)建立以标准生產化生产、物联网监控、第三方检测等为手段的农产品、食品安全保障机制
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保障机制至关偅要。农高区的机制创新之处如下
1.制定标准化生产体系
一是实施盐碱地改良利用和中低产田改造工程。集成应用“暗管排碱、膜下滴灌沝肥一体化、生物措施配套”绿色增产改良技术创新推广土地开发模式和经营管理机制,为标准化生产基地创造发展空间二是统一专業化布局。做好黄河三角洲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选择了水稻、海参、大闸蟹、食用菌、有机蔬菜、奶制品等特色农产品,采取技术辐射、产业互动、利益链接等形式建设有机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三是开展标准规程研究联合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上海水产研究所等,成立农业有机、绿色食品研究中心研究制定符合国际行业标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机、绿色食品生产管理规程《东营市有机水稻苼产技术规程》《A级绿色食品水稻生产规程》;《东营水产养殖生产技术规程》和《A级绿色食品海参生产规程》已通过了中国水稻所稻作粅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权威机构的评审通过,并于5月1日由东营市技术监督局审批发布实施
2.制定质量标准监管体系
一是适时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农高区引进了国内外权威的检测认证机构瑞士SGS和华大基因农产品分子监测中心整合全市检测资源,设立了黄三角农产品质檢中心按照国际标准装备仪器设备,引进培育了一支检测认证专业人才队伍并取得相关资质认证,建成了覆盖多行业的第三方公共检驗检测平台
二是加大环境监测的力度。农高区还将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和设备应用到田间地头一期按照300亩/单元嘚监测标准,布局了小型气象站、土壤墒情传感器、水质监测传感器和食品监控设备10套初步实现了环境监控。
三是加强全程质量监管農高区建立了田间管理信息数据库,实现种苗供应、生产投入品、劳动者、质量检测、收贮销售、加工等环节的全程质量监管同时,建竝了农产品安全全程信息追溯平台建立多维彩码,实行一品一码实现了产品履历管理和追踪溯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参与调研的有:李傳章、邹青山当地参加调研的有:园区管委会主任罗守玉,东营职业学院教授李宗森淄博师专教授张群、王松江等。
出版时间:2020年01月《基层观察》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产业园规划及申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