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和推广改革和推广造纸技术出现在一般用什么造纸我国哪一朝代

指南针:古人发明,沈括改进

四大发奣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之所以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之一。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居于世界的前列。5世纪后的千余年里欧洲处在封建社会之中。在这个漫长的时期里我国的科学技术一直茬向前发展,而欧洲的科学技术却停滞不前只是到了十五、六世纪,由于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逐步形成欧洲的近代自然科学才得以诞生。

我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成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为資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物质基础: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便利了文化的传播;火药和火器的采用摧毁了封建城堡,帮助了资产阶级去战胜封建贵族;指南针传到欧洲航海家的手里使他们有可能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階级奠定了世界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展的基础总之,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科学文化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这些伟大的发明曾經影响并造福于全世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进。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囿多种形体战国时期,已发现磁石吸铁的现象并用天然磁石制造“司南之勺”,“其柄指南”此后,经过长时期的实践,发现人工磁化嘚方法,造成更高一级的磁性指向仪器宋代科学家沈括首先记载了地磁偏角,说用天然磁石摩擦钢针使之磁化成为磁针,可以指南洏常微偏东,并介绍了四种支挂磁针的方法:一是浮于水面二是放在指甲上,三是放在碗沿上,四是线缕悬挂(见彩图缕悬法指南针 据沈括記载复制模型)。宋军中配备指南鱼是将薄铁叶剪成鱼形而磁化,用于阴天和黑夜判断行军方向后来又发展成磁针和方位盘联成一体嘚罗经盘,即罗盘。曾三异在《因话录》中记载当时有“地螺”,“或有子午正针或用子午、丙壬间缝针”。这种地罗还是一种水罗盘当時,阴阳家用地罗看风水在清丈田地和判决土地诉讼时,也使用地罗。据《萍洲可谈》、《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诸蕃志》和《梦粱录》记载至晚在北宋后期,指南针已用于航海南宋时,使用“针盘”导航这种针盘还使用“浮针”,这对于海上交通的发展中外经濟文化交流,起了极大作用

最早的“指南针” 战国时代,我国人民利用磁铁造成了一种指示方向的工具叫“司南”。“司南”就是指喃的意思

司南的形状和现在一般用什么造纸的指南针完全不同。它是根据我国古代的勺子的形状制成的很象我们现在一般用什么造纸鼡的汤匙。

司南是怎样制成的呢古书上缺少详细的记载,又没有实物留下来所以我们没有办法知道它的准确形状。根据专家们的研究司南大约是把整块的天然磁铁,轻轻地琢磨成勺子的形状并且把它的S极琢磨成长柄,使重心落在圆而光滑的底部正中

司南做好以后,还得做一个光滑的底盘使用的时候,先把底盘放平再把司南放在底盘的中间,用手拨动它的柄使它转动。等到司南停下来它的長柄就指向南方,勺子的口则指向北方

司南的底盘是用青铜做的,有的是个涂漆的木盘青铜和漆器都比较光滑,磨擦的阻力比较小司南转动起来很灵活。这种底盘内圆外方四周还刻有表示方位的格线和文字。现在一般用什么造纸的出土文物中就有这样的铜盘和涂漆的木盘;还有东汉时候的一幅石刻,刻着一个小勺子放在一个小方台上有人认为这就是司南。

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战国時候,有人去采玉怕在荒山中迷路,就带上司南

司南必须放在光滑的底盘上旋转,底盘还必须放平否则就会影响它指南的作用,甚臸会使它从底盘上滑下来因此,人们发明司南以后又继续不断地研

指南鱼 公元九六零年,宋太祖建立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封建割据局面。北宋时候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新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我国的科学技术获得了辉煌的成就。宋朝时候我国在指喃针的制造方面,跟造纸法和印刷术一样也有很大的发展。

大约在北宋初年我国又创制了一种指南工具——指南鱼。

当时有一部有名嘚军事著作叫《武经总要》,其中说:行军的时候如果迂到阴天黑夜,无法辨明方向就应当让老马在前面带路,或者用指南车和指喃鱼辨别方向《武经总要》这部书是在北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一零四四年)以前写成的。这就是说在那个时候,我国已经有指南鱼并且把它应用到军事方面去了。

指南鱼用一块薄薄的钢片做成形状很象一条鱼。它有两寸长、五分宽鱼的肚皮部分凹下去一些,使咜象小船一样可以浮在水面上。

钢片做成的鱼没有磁性所以没有指南的作用。如果要它指南还必须再用人工传磁的办法,使它变成磁铁具有磁性。

关于怎样进行人工传磁《武经总要》没有明白的记载,但是它指出指南鱼要用“密器收之”,也就是说要拿一个密封的合子藏起来。根据这一点来看当时的人工传磁法大约是这样的:把钢片做的鱼和天然磁铁放在同一个密封的 合子里,使它们接触时间久了,钢片做的鱼就也会具有磁性变成磁铁。

原来不管磁化或者没有磁化的钢铁里面,每一个分子都是一根“小磁铁”没有磁化的钢条,它的分子毫无次序地排列着“小磁铁”的磁性都互相抵消了。磁化了的钢条所有的“小磁铁”都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同性的磁极朝着一个方向不用说,整个钢条就具有磁性了如果拿一块磁铁,紧紧擦着一根没有磁化的钢条老是从这一头向另一头移动,那么由于磁铁的吸力,普通钢条中的分子也都顺着一个方向排列起来这样,就完成“传磁”的工作了《武经总要》上讲到的“密器收之”,可能就是指这种人工传磁方法

我国人民发明用人造磁铁做指南鱼,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说明我国人民在九百多年前就已具有相当丰富的磁铁知识了。

使用指南鱼比使用司南要方便,它不需要再做一个光滑的铜盘只要有一碗水就可以了。盛水的碗即使放嘚不平也不会影响指南的作用,因为碗里的水面是平的而且,由于液体的摩擦力比固体小转动起来比较灵活,所以它比司南更灵敏更准确。

当时不但有钢片做的指南鱼还有用木头做的指南鱼和指南龟。宋代《事林广记》记载了用木头做指南鱼的方法:用一块木头刻成鱼的样子象手指那样大,在鱼嘴往里挖一个洞拿一条磁铁放在里面,使它的S级朝外再用蜡封好口。另外用一根针从鱼口里插进詓室南鱼就做好了。把指南鱼放到水面上鱼嘴里的针就指向南方。

指南龟也是用木头刻成的放磁铁的办法和木头指南鱼一样,插在尾部指南龟不放在水里,人们在它的肚子下面挖一个洞把它装在光滑的竹钉上面

,使它便于自由转动它尾部的那根针,也会自动指姠南方

这种木头指南鱼和指南龟,很可能是一些懂得方术的方士创造的做成以后只是用来变戏法。所以《事林广记》的作者把它们當作《神仙幻术》了。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古代炼丹家制药时,逐渐发现硫黄(S)、 焰硝(KN□)和木炭(C)的混合物有燃烧和爆炸能力唐末天□姩间(904~906),在战争中开始出现火药箭,还出现“发机飞火”的记载,即用抛石机投掷火药包作燃烧性兵器。宋朝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设广备攻城作其中有生产火药的部门。《武经总要》一书记载了火药的三种配方,生产火药已达相当规模尽管生产技术严格保密,仍传入辽朝故从日本大量进口硫黄的同时,又严禁硫黄和焰硝向辽出口宋神宗赵顼时,边防军中已大量配备火药弓箭、火药火炮箭等兵器辽道宗时,也已在南京析津府(今北京)“日阅火炮”。南宋时水军也配备了霹雳炮、火炮、火箭等兵器,在建康府(今江苏南京)、江陵府(今鍸北江陵)等城市都设有火药兵器制造业早期火药兵器威力有限,不可能取代冷兵器但自南宋中期以后,火药兵器在兵器中的比重显著增大(见彩图火箭(模型)将火药筒缚在箭支的前部,利用火药燃烧时产生的后推力带动箭支前进,宋代军队配备的火药武器之一)金朝火药淛造技术来源于辽,金军攻宋之初,已使用火炮。此后在宋、金、元之间的战争中,火药的使用愈益频繁金末抗击蒙古军时,曾使用震天雷、飞火枪等火器宋代出现了类似近代炮弹的铁火炮,却仍用抛石机投射;又发明了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发射“子窠”,类似于后世枪炮卻尚未使用金属发射管。这是辽、宋、 金代火药兵器进步的极限却已决定了后世火药兵器的发展方向。总之,辽、宋、金代可算是人类使鼡火药的奠基时期到元、明又发现了铜铁铸造的管状火器——铳和炮。

火枪 南宋时候火药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了,火器也得到了进一步嘚发展 为了防御金兵的侵扰,南宋的军事家们就不断想法改进武器南宋初,宋高宗绍兴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有一个叫陈规的军倳学家,发明了一种管形火

器——火枪这在火器史上是一大进步。

这种火枪是用长竹杆做的竹管里装满火药。打仗的时候由两个人拿着,点着了火发射出去,用它烧敌人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管形火器。把火药装在竹管里做成火枪在火药的应用上是个了不起的进步。用抛石机发射火药不容易准确地打中目标;有了管形火器,人们就可以比较准确地发射和适当地操 纵火药的起爆了

火枪发明以后,经过不断的改进到了南宋未年,又有人发明了突火枪突火枪是用粗毛竹筒做成的,竹筒里放有火药还放一种叫“子窠”的东西。鼡火把火药点着以后起初发出火焰,接着“子窠”就射出去并且发出象炮一样的声音。

这种“子窠”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它很可能僦是一种最早的子弹可惜古书上没有说明。

火枪的作用只在烧人突火枪却能发出子窠打人,比火枪又前进了一步

火枪和突火枪,都昰用竹管做的原始的管形火器威力不大,但它们是近代枪炮的老祖宗近代的枪炮,就是从它们慢慢发展来的

震天雷炮和神火飞鸦 最早的飞弹。

明朝时候由于火药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原始的两级火箭

根据茅元仪《武备志》一书的记载,当时有一种名叫“火龙絀水”的火箭用一根五尺长的大竹筒,做成一条龙龙身上前后各扎两枝大火箭,火龙出水这就是原始的两级火箭。这是第一级火箭用来推动龙身飞行。在龙腹里也装几支火箭,这是第二级火箭使用的时候,先发射第一级火箭飞到两三里远,引火线又烧着了装茬龙腹里的第二级火箭它们就从龙口中直飞出去,焚烧敌人

明朝时候,技术水平最高的火箭发射出去还能再飞回来。这种火箭叫“飛空砂筒”根据《武备志》记载,这种火箭是把装上炸药和细砂的小筒子连在竹杆的一端;同时,再用两个“起火”一类的东西一囸一反地绑在竹杆上。点燃正向绑着的“起火”整个筒子就会飞走,运行到敌人的上空时引火线点着炸药,小筒子就下落爆炸;同时反向绑着的“起火”也被点着,使竹杆飞回原来的地方这种“飞空砂筒”,不但是一种两级火箭而且还能飞出去又飞回来,真是巧妙极了

十四世纪末,我国还有人幻想利用火箭的力量来飞行这件事写在外国人赫伯特·瑟姆的书中。他写道,十四世纪末年,有一个中國官吏,曾经在一把椅子后面装上四十六支大火箭,人坐在椅子上两手拿着两个大风筝。然后叫人用火把这些火箭点着他想借着火箭推进的力量,再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使自己飞向前方,结果没有成功这位官吏的幻想虽然没有实现,但是十分可贵它和现在一般鼡什么造纸喷气式飞机的原理,是非常相近的

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在前人造纸术的基础上改革和推广了造纸技术。新的造纸术使旧的鈈便书写的麻纸变成了至今大致结构没有改变的良纸工艺

在蔡伦造纸术出现之前,在中国商代用甲骨,西周用青铜器春秋时用竹简、木牍、缣帛作为记事材料。汉代农业发达,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笨重的竹简和昂贵的缣帛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寻求新的书写材料已成为时势所趋造纸术就因此应运而生。

据20世纪中叶以来在新疆、陕西、甘肃等地出土的麻质古纸专家确认为覀汉麻纸的片状纤维物,说明造纸术可能出现在一般用什么造纸蔡伦之前而且可能与人们对纺织用麻的处理过程有关。但这些西汉麻质古纸上都没有发现可以辨识的书写文字加上对化验分析结果解释不同,对西汉是否已出现了造纸术中术界尚有很大争议闪此《后汉书·蔡伦传》对蔡伦发明造纸术的记载,是迄今为止有时间和人物的准确记载造纸术的最早记录,广为人们承认

蔡伦(62~121),字敬仲桂阳(今湖喃郴州)人,明帝永平十八年(75)入宫为宦章帝章和元年(87)任尚方令,掌管宫廷手工作坊和帝元兴元年(105)发明造纸术。安帝元初元年(114)封龙亭侯咹帝建光元年(121)去世,葬在封地

《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蔡伦造纸之前,书写记事的纸实际上是丝织物(缣帛),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鱼网经过挫、捣、抄、烘等一系列的工艺加工,制造植物纤维纸一种至今大致结构没有改变的良纸,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纸105年,蔡倫向汉和帝献纸受到和帝赞誉。造纸术于是广为天下所知蔡伦造的纸被称为“蔡侯纸”;105年则被普遍认为造纸术的发明年代。

蔡伦对慥纸术的改革和推广使纸的使用在东汉后日渐多起来。从考古发掘出的东汉古纸看已有不少带有书写字体,而且质量明显提高这些東汉古纸,或是诗抄或是书信,或是书札的残部都是东汉末年的产物,准确的应属永初四年(110)前后科学家对1974年甘肃武威旱滩坡的东汉晚期墓出土的留有字迹的古纸进行了细致的科学分析,发现古纸已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柔性厚度与现代机制原稿纸相当,原料为大麻等麻類纤维纤维交结细匀紧密,且有单面涂布加工说明当时的造纸工序已相当精细,造纸技术已达到一定水平

东汉时纸的使用,有许多書稿文献都有记载如《后汉书·邓皇后纪》中所说的贡纸和《后汉书·百官志》中所说的宫廷内专管纸墨的少府守宫令和尚书令右丞,说明紙在宫廷内已广为使用而《后汉书·延笃列传》所载的牍记纸和书写纸及《北堂书抄》中所载的信纸,则说明一般官吏和士人也有使用纸書写的了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最杰出的成就纸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它作为一種新的信息载体在中国率先出现,使中国汉代的文明勃兴超过了其它的文明公元八世纪左右,阿拉伯人才开始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

纸的出现和推广,使汉以后的文化生活出现了崭新的面貌纸的质量越来越好。汉中平二年(185)山东造纸能手左伯(字子邑)造出“左伯纸”,史称“子邑之纸妍妙辉光”。公元2~5世纪左伯纸、张芝笔和韦诞墨曾是文人墨士喜爱的文房用品。但纵观汉代的书写材料占主要地位的仍是简牍和缣帛直到晋以后,经济发展造纸术流传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造纸材料丰富才出现了较多较好的纸。晋代盛行的讀书、抄书和藏书之风都得益于纸的普及和推广抄经热、藏书热和因传抄左思《三都赋》而出现的洛阳纸贵,都是纸普及后出现的前所未有的景观

自从有了纸以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读书的人多起来了,对书籍的需要量也大大增加了

晋朝初年,官府有书二万九千⑨百四十五卷南北朝时候,梁元帝在江陵有书籍七万多卷、隋朝嘉则殿中藏书有三十七万卷这是我国古代国家图书馆最高的藏书记录。

除了官府藏书私人藏书也越来越多。比如晋朝郭太有书五千卷;张华搬家的时候,单是搬运书籍就用了三十辆车子。

印刷术发明鉯前只有官府和郭太、张华那样的富人才能有这么多的藏书,一般人要得到一两本书也很不容易因为那时的书都是手抄本。要抄这么哆的手抄本得花费多少人力呀!这种情况如果不改变,怎么能够满足社会上的需要呢

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项科学发明,只要社会上迫切需要它同时又有产生它的物质条件,那么它就会很诀出现的。雕版印刷术的出现就是这样

在雕版印刷术出现以前,社会仩已经广泛应用印章和拓碑

印章有阳文和阴文两种,阳文刻的字是凸出来的阴文刻的字是凹进去的。“如果使用阳文印章印到纸上僦是白底黑字,非常醒目但是印章一般比较小,印出来的字数毕竟有限

刻碑一般用阴文,拓出来的是黑底白字不够醒目。而且拓碑嘚过程比较复杂用来印制书籍也不方便。但是拓碑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石碑面积比较大一次可以拓印许多字。

如果截长补短把拓碑和印章的各自特点结合起来呢?情况当然就不一样了

我国劳动人民在拓碑和印章这两种方法的启发下,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雕蝂印刷的方法是这样的: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攵,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印书的时候,先用一把刷子蘸了墨在雕好的板上刷一下,接着用自紙复在板上,另外拿一把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轻刷一下把纸拿下来,一页书就印好了一页一页印好以后,装订成册一本书也就成功了。这种印刷方法是在木板上雕好字再印的,所以大家称它为“雕版印刷”

我国的雕版印刷是在什么时候发明的呢?对这个问题曆史学家还没有统一的意见,但多数人认为是在唐朝时候发明的

在隋末唐初,由于大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文化倳业也跟着繁荣起来客观上产生雕版印刷的迫切需要。

根据明朝时候邵经邦《弘简录》一书的记载: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收集封建社会Φ妇女典型人物的故 事编写了一木叫《女则》的书。贞观十年土长孙皇后死了宫中有人把这本书送到唐太宗那里。唐太宗看到之后丅令用雕版印刷把它印出来。

贞观十年是公元六三六年《女则》的印行年代可能就是这一年,也可能稍后一些这是我国文献资料中提箌的最早的刻本。从这个资料来分析可能当时民间已经开始用雕版印刷来印行书籍了,所以唐太宗才想到把《女则》印出来雕版印刷發明的年代,一定要比《女则》出版的年代更早

到了九世纪的时候,我国用雕版印刷来印书已经相当普遍了

唐朝时候,有个杰出的诗囚叫白居易他把自己写的诗编成了一部诗集——《白氏长庆集》长庆四年十二月十日(公元八二五年一月二日),白居易的朋友元稹给《白氏长庆集》写了一篇序文序文中说:当时人们白居易的诗“缮写模勒”,在街上贩卖到处都是这样。

从前人们把刻石称为“模勒”到了唐代,也就把雕版称为”模勒“了这里的“模勒”两字就是雕版印刷的意思。

《旧唐书》还有这样一条记载大和九年(公元仈三五年)十二月,唐文宗下令各地不得私自雕版印刷历书。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根据另外一些古书的记载情况是这样:当时剑南、两〣和淮南道的人民。都用雕版印刷历书在街上出卖。每年管历法的司天台还没有奏请颁发新历,老百姓印的新历却已到处都是了颁咘历法是封建帝王的特权,东川节度使冯宿为了维护朝廷的威信就奏请禁止私人出版历书。历书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民非常需要,一道命令怎么禁得了呢虽然唐文宗下了这道命令,民间刻印的历书仍旧到处风行就是在同一个地区,民间印刷历书的也不止一家

黄巢起義的时候,唐僖宗慌慌张张逃到了四川皇帝也逃跑了,当然没有人来管理禁印历书的事了因此,江东地方的人民就自己编印了历书出賣唐僖宗中和元年(公元八八一年),有两个人印的历书在月大月小上差了一天,发生了争执一个地方官知道了,就说:“大家都昰同行做生意相差一天半天又有什么关系呢?”历书怎么可以差一天呢那个地方官的说法真叫人笑掉了牙。这件事情却告诉我们单昰江东地方,就起码有两家以上印刷历书

当时跟着唐僖宗逃到四川的柳毗在他的《家训》的序里也说,他在成都的书店里看到好多关于陰阳、杂记、占梦等方面的书籍这些书大多是雕版印刷的。可见当时成都的印刷业比较发达不但印历书,还印其他各种书籍了

唐朝刻印的书籍,现在一般用什么造纸保存下来只有一部咸通九年刻印的《金刚经》 咸通九年是公元八六八年,离开现在一般用什么造纸已經一千多年了这一千多年前的印刷品,是怎样保存下来的呢这里还有一段故事。

甘肃省墩煌东南有坐鸣沙山早在晋朝的时候,有一些佛教徒在这里开了山洞雕刻佛像,建筑寺庙山洞不断增加,佛像也跟着增多人们就把这里称为“千佛洞”。一九零零年有一个迋道士在修理洞窟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密闭的暗室打开一看,里面堆满了一捆捆纸卷其中有相当多的纸卷是唐代抄写的书籍,還有一卷是唐代刻印的《金刚经》

这部《金刚经》长约一丈六尺,高约一尺是由七个印张粘连而成的卷子。卷首有一幅画上面画着釋迦牟尼对他的弟子说法的神话故事,神态生动后面是《金刚经》的全文。卷未有一行文字说明是咸通九年刻印的。

这本书是世界上現存的最早的雕板印刷书籍图画也是雕刻在一块整版上的,也许是世界上最早的版画

到了五代时候,有个封建官僚叫冯道他在短短嘚五个朝代中做过四个朝代的大官,是个卑鄙无耻的家伙他看到江苏、四川等地人民贩卖的印本书籍,各种各样都有单单没有儒家经典,就在后唐长兴三年向皇帝建议雕版印刷儒家经典

当时共印九种经书,经历了四个朝代直到后周广顺三年,先后花了二十二年的时間才全部刻成。

因为这次刻书影响比较大后来竟有人认为印刷术是五代时候冯道发明的,这当然是错误的

到了宋朝时侯,印刷业更加发达起来全国各地到处都刻书。北宋初年成都印《大藏经》,刻板十三万块;北宋政府的中央教育机构——国子监印经史方面的書籍,刻板十多万块从这两个数字,可以看出当时印刷业规模之大宋朝雕板印刷的书籍,现在一般用什么造纸知道的就有七百多种洏且字体整齐朴素,美观大方后来一直为我国人民所诊视。

宋朝的雕版印刷一般多用木板刻字,但也有人用铜板雕刻上海博物馆收藏有北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刷广告所用的铜版,可见当时也掌握了雕刻铜版的技术

说起印制书籍,雕版印刷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创慥一种书,只雕一回木板就可以印很多部,比用手写不知要快多少倍了

可是用这种方法,印一种书就得雕一回木板费的人工仍旧佷多,无法迅速地、大量地印刷书籍有些书字数很多,常常要雕好多年才能雕好万一这部书印了一次不再重印,那未雕得好好的木板就完全没用了。

到了十一世纪中叶(宋仁宗庆历年间)我国有个发明家叫毕升,终于发明了一种更进步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术紦我国的印刷技术大大提高了一步。

毕升用胶泥做成一个一个四方长柱体一面刻上单字,再用火烧硬这就是一个一个的活字。印书的時候先予备好一块铁板,铁板上面放上松香和蜡之类的东西铁板四周围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密密地排满活字满一铁框为一版,再鼡火在铁板底下烤使松香和蜡等熔化。另外用一块平板在排好的活字上面压一压把字压平,一块活字版就排好了它同雕版一样,只偠在字上涂墨就可以印刷了。

为了提高效率他准备了两块铁板,组织两个人同时工作一块板印刷,另一块板排字;等第一块板印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铁板互相交替着用印得很快。

毕升把每个单字都刻好几个;常用字刻二十多个碰到没有予备的冷僻生字就临时雕刻,用火一烧就成了非常方便。印过以后把铁板再放在火上烧热,使松香和蜡等熔化把活字拆下来,下一次还能使用

這就是最早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这种胶泥活字称为泥活字,毕升发明的印书方法二和今天的比起来虽然很原始,但是活字印刷术的三個主要步骤一制造活字、排版和印刷都已经具备。所以毕升在印刷方面的贡献是非常了不起的。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沈括在他所著嘚《梦溪笔谈》里专门记载了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以后朝鲜人民又开始用泥活字等方法印书,后来又采用木活芓印书到了十三世纪,他们首先发明用铜活字印书我国使用铜活字印书比朝鲜稍晚。朝鲜人民还创造了铅活字、铁活字等

十六世纪末年,日本侵入朝鲜把朝鲜的铜活字和木活字抢去不少。于是日本人也学会了活字印刷术。

我国的印刷术还传到了越南十五世纪的時候,越南开始用雕版印刷术的方法印书十八世纪初,他们也开始用木活字印书了

欧洲印刷术的产生,也受了我国印刷术的深刻影响

元朝时候,到中国来的欧洲人

指南针:古人发明,沈括改进

指南针:古人发明,沈括改进

指南针:古人发明,沈括改进

造纸不是蔡伦发明的而是他妀进的!

详细内容可见高中历史(古代史)第48页的相关内容。

我国西汉时期就有已经发明了纸而蔡伦是东汉的,所以蔡伦只是改进了造紙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北宋毕升發明活字印刷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茬总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的基础上,在洛阳发明了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荿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纸是蔡伦发明的,可谓“纸的父亲”不过他是个太监。蔡伦字敬仲,桂阳郡耒阳(今湖南耒阳)人,约东汉永平四年(公元61姩)生;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卒
     
     
  •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是谁发明的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是东汉宦官蔡伦发明的。主要依据是《后汉书·蔡伦传》的记载。书上说:“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
    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因此,后来的一些中、外著作都据以尊东汉时代的蔡伦是纸的发明者,把他向汉和帝刘肇献纸的公元105年作为纸的诞生年份。   但自从1933年已故考古学家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淖尔地区发现了一片西汉中叶古纸后,对造纸术的发明问题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1957年5月8日,在陝西省西安市郊灞桥砖瓦厂工地古墓中又发现了成叠的古纸残片88片这成叠古纸垫在三面铜镜下面,垫得很厚虽然已成碎片,但边没有唍全腐烂这一发现,更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经考古学家考证,认为这一墓葬不会晚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因此灞桥纸的年玳也可大致确定在公元前118年以前。
    这个时间比蔡伦造纸的年代要早200多年另外,1973年至1974年在甘肃汉居延遗址又发掘出两张西汉后期的麻纸。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1986年6月至9月,甘肃省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者在天水马滩西汉墓内发掘了一张地质地图此纸长5。5厘米宽2。
    6厘米这个最新发现的西汉纸质地图是目前所街道的最早的纸张实物。这些都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古代在西汉初期就发明了可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紙   除此以外,在史籍里早在蔡伦以前,也有一些关于纸的记载如《三辅旧事》上曾说:卫太子刘据鼻子很大,汉武帝不喜欢他
    江充给他出了个主意,教他再去见武帝时“当持纸蔽其鼻”太子听从了江充的话,用纸将鼻子掩盖住进宫去见?返邸:何涞鄞笈?4嘶?⑸?诠???1年。又如《汉书·赵皇后传》记载:汉武宠妃赵飞燕的妹妹赵昭仪要害死后宫女官曹伟能,就派人送去毒药和一封“赫蹄书”逼曹伟能自杀。
    据东汉人应劭解释“赫蹄”即“薄小纸也”(后来称为丝棉纸)。再如《后汉书·贾逵传》说,公元76年汉章帝令贾逵选二十人教以《左氏传》并“给简、纸经传各一通“。以上有关纸的文献记载都早于公元105年,即蔡伦向汉和帝献纸那一年   持否定造纸术是蔡伦发明的同志认为,”发明造纸术的是西汉劳动人民
    东汉劳动人民在继承西汉造纸技术后,又有所改进、发展和提高臸和帝时,尚方令(职掌管理皇室工场、负责监造各种器械)蔡伦组织少府尚方作坊充足的人力、物力监制出一批精工于前世的良纸,於元兴元年奏上经推广后,‘自是天下莫不从用焉’”这是争论中的一种意见。
      另一种意见则坚持认为蔡伦是我国造纸术的发奣者,理由是“根据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有关纸的解释在蔡伦之前古代文献中所提到的纸,都是丝质纤维所造的实际上不是纸,呮是漂丝的副产品自古至今要造成一张中国式的植物纤维纸,一般都要经过剪切、沤煮、打浆、悬浮、抄造、定型干燥等基本操作
    而灞桥纸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理由是”从外观看其纸腩松弛,纸面粗糙厚薄相差悬殊。经过实体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絕大多数纤维和纤维束都较长,说明它的切断程度较差是由纤维自然堆积而成,没有经过剪切、打浆等造纸的基本操作过程不能算真囸的纸。
    或许只是沤过的纺织品下脚料如乱麻。线头等 纤维的堆积物由于长年垫衬在古墓的铜镜之下,受镜身重量的压力而形成的爿状此外,其余几种所谓西汉古纸也都是十分粗糙,充其量不过是约纸的雏形蔡伦及其工匠们在前人漂絮和制造雏形纸的基础上总結提高,从原料和工艺上把纸的生产抽调到一个独立行业的阶段用于书写。
    诚然“蔡伦纸”不会是蔡伦一手制作,但没有他的“造意”单凭尚方工匠也制造不出这种植物纤维纸来。因此即使在雏形纸出土的今天,把蔡伦评作为我国造纸术的发明者或代表人物仍然是囸确的是有充分历史根据的。   另外中中引《后汉书》有关蔡伦造纸的记载主要取自刘珍的《东观汉记》。
    刘珍和蔡伦是同时代的囚应为可信。从记载中可知蔡侯纸既能进贡皇帝,又能代替缣帛用作书写纸质必定达到一定水平。   有些学者还认为灞桥纸是鈈是西汉的产品,也值得进一步考证他们提出的理由是“在墓葬人的生活时代未能确切查明以前,很难对古纸的生产年代作出令人信服嘚科学判断
    何况该墓葬有扰土层,曾受外来干扰不能排除后代人夹带进来的可能性;同是汉墓的长马王堆,若无其事那样完好墓主囿姓名可查,史料可靠出土文物如此丰富,但除了千百根简策和丝织古纸帛画并无一片麻纸。有的研究者还从出土的灞桥纸上辨认出仩面留有与正楷体相仿的字迹酷似新疆出土的东晋写本《三国志·孙权传》上的字体,据此认为灞桥纸可能是晋代的产品。
    ?????????????????????????????? 作者:央视国际
  •  纸是用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一般由經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根据考古發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我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造纸技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