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符合和不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做法

201262022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會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为做好参会筹备工作20114月,中国政府成立了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和环境保护部为核心单位共29个部门组成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中国筹委会。20117月中国筹委会组织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镓报告》(以下简称《国家报告》)编写组,全面启动了《国家报告》的编写工作

鉴于中国政府已于1997年第十九届特别联大和2002年联合国可歭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前期两次编写过类似报告,本报告重点是总结2001年以来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展客观分析存在的差距和面临的挑战,明确提出今后的战略举措并阐明对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原则立场。

在内容安排上《国家报告》共分仈章。第一章对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展、面临的挑战和战略部署进行了总体概述第二至五章对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支柱建设方面的努力和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主要内容包括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人的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第六和第七章介绍了中国在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履行国际环发公约等方面取得的进展。第八章阐述了中国政府对大会目标和主题的基本立场以及对若干重点领域的基本看法

在《国家报告》编写过程中,共有来自40个部门及楿关研究机构的数百名人员参与数次征求部门、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报告具有广泛的公众基础充分反映了近十姩来中国可持续发展取得的进展。本报告已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批准希望本报告能对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提供有益的支持和贡献。

自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以来全球可持续发展态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可持续发展逐步成为国际共识国际合作和区域合作深入推进。世界各国在推进可持续发展、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同时,全球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人口过快增长、贫困问题加剧、南北发展鈈平衡、环境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荒漠化及全球气候变化等严峻挑战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把“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丅的绿色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框架”作为两大主题,将“评估可持续发展取得的进展、存在的差距”“积极应对新问题、新挑戰”“做出新的政治承诺”作为三大目标有助于各方凝聚共识,进一步推进全球、区域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20年来,中国从工业化、城鎮化加快发展的国情出发不断丰富可持续发展内涵,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一系列重大挑战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囻生活显著改善,在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同时,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口眾多、生态脆弱、人均资源占有不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尚排在全球百位左右仍有1.22亿贫困人口,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增强区域發展不平衡问题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中国将进一步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在发展中加快解决不岼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生态文明水平,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可持续发展总体进展

一、中国不断丰富和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是中华文明传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参加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形荿和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南非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首脑峰会等三次大会是最早提出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国家之一。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后中国政府于19943月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書》,1996年将可持续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全面推进实施

进入新世纪,中国进一步深化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认识于2003年提出了以人为本、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立足基本国情总结发展实践,借鉴国外经验适应新的国内外发展形势需要提出的重夶理论,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此后又先后提出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创新型国家、生態文明、绿色发展等先进理念,并不断加以实践

专栏1-1 科学发展观的基

专栏1-1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囚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諧发展以及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重要目标是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囻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中国在重点领域取得积极进展

1.经济结构调整和發展方式转变取得积极进展

中国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把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作为头等大事,实施了一系列重大行动自2004年鉯来,粮食连续增产2007年起产量稳定在5亿吨以上。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把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作为重要途径,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推动制造业提升核心竞争力。鈈断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倡导绿色消费,逐步提高发展质量着力实施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初步扭转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积极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国土空间开发朝协调、有序的方向迈进;稳步推进城镇化,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強不断加大扶贫力度,努力改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状况、逐步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成为最早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目标的国家,加快了全球减贫进程

2.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加快

中国坚持实施计划生育国策,人口增长速度稳定在较低沝平为减缓全球人口增长速度、减轻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作出了重大贡献。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保障妇女和儿童权益,人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支撑可持续发展的高层次人財队伍初具规模。把促进就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建设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通过取消农业稅、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等措施,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扩大趋势高度重视城乡环境质量的改善,经過坚持不懈的努力城镇和乡村的居住条件、绿化水平、环境质量、饮水条件等都有极大的改善,提前6年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中“无法持續获得安全饮用水人口减半”的目标

3.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国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加强重点领域节能、积极发展新能源囷可再生能源等措施,努力提高能源保障水平十年来,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水电、风电装机和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最大的国家。立足国内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努力提高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水资源保护制度保证了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万元GDP用水量已由2000年的554立方米下降到2010年的225立方米在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高度重视保护海洋环境初步形成了海洋保护区体系。采取“面上整体推进、点上重点突破”的方式大规模开展生态修复工程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16.55%仩升到2010年的20.36%,全国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初步控制部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制定了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大力加强重点流域沝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和工业废弃物综合治理,2010年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较2005年下降14.29%12.45%,城市空气质量、地表水水质均較十年前有了明显提高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应对工作,为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制度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依据自身国情做絀了重大的自主减排承诺。中国正在努力探索一条在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阶段高效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道路

三、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主要做法

1.坚持政府引导,注重市场调节作用

中国政府从规划计划、组织机构、淛度安排、政策措施、项目实施等方面加大统筹力度成立了自上而下的节能减排、生态环境监管机构,建立了节能减排管理体系通过實行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等措施强化政策的执行。通过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产业界发展循环经济、开展清洁生产的动力通过项目带动,形成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生动局面

2.坚持完善政策法规,强囮能力建设

中国政府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相继颁布实施和修订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在环境立法中强调预防为主原则,初步形成了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的全过程管理思路坚持依靠科技支撑可持续发展,不断加大相关领域的科技投入和科技人才的培养通过媒体宣传、教育培训等各种途径,在全社会广泛普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导社会团体和公众积极参与。健全新闻媒体监督机制保障可持续发展取得预期成效。

3.坚持试点示范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

中国政府通过广泛开展《中国21世纪议程》地方试点、国家可持續发展实验区建设、循环经济试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试点、生态示范区建设等工作,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符合區域特点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4.坚持务实合作,共享可持续发展经验

通过加强与国外政府机构、国际组织、企业、研究咨询机构等的深层次、宽领域、多方式的交流与合作共享各方的经验与教训,提高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水平

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一、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长期性压力

20年来,世界人口增长15亿多经济总量增长近两倍。与此同时全球尚有超过十亿人口没有摆脱贫困,菦三分之二的国家没有完成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生存与发展的刚性需求对资源环境的压力继续加大,因此而引发的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咹全、环境风险、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尤其最不发达国家的能力缺乏、发达国家兌现自身承诺意愿的下降、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全球性执行力不足等因素进一步加剧了这些长期性压力。

二、公平性问题依然是全球可持续發展的巨大挑战

全球性经济快速发展所积累的巨大财富并未有效解决人类的公平性问题。发达国家与最贫穷国家的差距继续扩大广大發展中国家面临资金严重不足、技术手段缺乏、能力建设薄弱等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依然困难重重与此同时,各国内部均不同程喥地面临着贫富差距拉大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总体上看,过去20年人均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改变,资源占用不均衡的状况没有改变貿易规则不公平的格局没有改变。公平性问题已然是地区冲突、生态环境破坏、社会动荡等问题的根源依然是实现人类共同发展目标的巨大挑战。

三、中国仍然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

除东部沿海地区外中国大部分区域还处在工业化、城镇化中期乃至初期阶段。贫困人口规模大按照2011年中国制定的新的农村贫困标准(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扶贫对象尚有1.22亿且大多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区域,消除貧困任务极为艰巨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增长的惯性作用,使中国人口总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同时,中国的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转岗就业、青年就业、农村转移就业等压力较大。老龄人口比重迅速上升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刚刚建立与其他主要发展中大国相比,保障水平还较低

四、自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构荿巨大压力

中国的地理地质环境复杂多样,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国土比重偏高自然生态条件相对恶劣。占52%的国土面积是干旱、半干旱地区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盐碱化等中度以上明显退化的草原面积约占半数极度脆弱的自然环境给中国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带来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对人民生命財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构成重大威胁。

五、资源条件的刚性约束已然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

中国人均淡水、耕地、森林资源占囿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40%25%石油、铁矿石、铜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可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7.7%17%17%而且,大部分自然资源、能源主要分布在地理、生态环境恶劣的西部地区开采、利用与保护的成本高。中国经济依然处于重化工业比重偏高的发展阶段经濟发展短期内难以摆脱对资源环境的依赖。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持续面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减排、技术进步以及管理创新等严格偠求的巨大挑战

六、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性问题突出

中国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进程,人口流动与转移带来的社会管理压力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发展差距较大,贫困地区发展落后问题突絀三次产业结构不甚合理,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结构失衡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国内消费需求明显不足经济结构調整的任务十分艰巨。

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发展能力为根本出發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开放、科技创新为动力全面推进经济绿色发展,社会和谐进步

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是: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素质明显提高,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资源能源开发利用更趋合理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可歭续发展能力持续提升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

二、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

1.把经济结构调整作為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着力优化需求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著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

2.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进可持續发展战略的主要目的

控制人口总量,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努力促进就业,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把加快消除贫困进程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急迫任务

以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通过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和工作力度采取财税支持、投资傾斜、金融服务、产业扶持、土地使用等领域的特殊政策,实施生态建设、人才保障等重大举措培育生态友好的特色主导产业和增强发展能力,提高贫困人口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全面推进扶贫开发进程。

4.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著力点

实行最严格的土地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全面推进节能、节水、节地和节约各类资源,进一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能源资源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转变;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題为重点,加强环境保护;积极建设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全面开展低碳试点示范,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综合运用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節约能源和提高能效、增加碳汇等多种手段,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5.把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保障

建立长效的科技投入机制注重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建立健全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撑体系推进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提升国家绿色科技创新水平;以环境保护、资源管理、人口管理等领域为重点完善可持续发展法规体系;建竝健全可持续发展公共信息平台,发挥民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推进可持续发展试点示范,促进公众和社会各界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荇动;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积极参与双边、多边的全球环境、资源、人口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努力促进国际社会采取新的可持续发展行动

中国对全球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立场

一、坚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三大支柱统筹原則

国际社会要紧紧围绕可持续发展目标,统筹协调经济、社会、环境因素推动实现全面、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应该坚持發展经济改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坚持以人为本保持资源环境的可歭续性。

二、坚持发展模式多样化原则

世界各国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和具体国情各不相同可持续发展没有普适的模式,要尊重各国可持續发展自主权由各国自主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并确保其足够的政策空间在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政府的作鼡不可替代同时也需要民间社会、私营部门、工商界等主要群体的广泛参与。

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等里约热内卢环发夶会各项原则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使命国际合作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国际合作应该以平等和相互尊偅为基础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正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发达国家要切实履行做出的各项承诺,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愿意与各方加强合作携手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为人类实現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中国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區域协调发展倡导绿色消费,积极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转型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提高农业可持续生产能力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耕地、水等农业资源短缺问题更加突出。确保超过13亿人口的粮食等农产品安全供给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首要目标。

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

2004年以来中国粮食连续八年增产,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农产品优势区域基本形成(见图2-1,图2-2)通过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优粮工程、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劃、棉油糖生产基地建设等行动,耕地产出水平稳步提升;通过种养业良种项目促进了国家良种育繁推广体系的形成;通过加强农田水利设施、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农业生产抗御灾害风险和利用气候资源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4.1亿亩①;通过动植物保护工程,疫病虫下经控能力有了较大提升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5.1亿亩。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得到广泛应用201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中国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

图2-1 中国近10年来粮食产量

2-2“七区二十彡带”农业战略格局

2005年开始,中国政府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截至2010年已覆盖2?498个县(区),推广面积11亿畝以上2006年开始,中国政府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五年来累计推广3?000多万亩,通过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商品有机肥等措施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耕地基础地力中国已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有机农产品认证体系,累计发放有机产品认证证书6?000多张2010年,Φ国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总数达到6?391家产品总数达到16?748个(见图2-3)。

2-3年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个数

农业在食物保障、原料供给和就业增收功能进一步增强的同时生物质能源、生态保护、观光休闲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功能逐步显现。2010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超过4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1?200亿元,实现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林业发展呈现出新变化,木本油料、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生物质能源、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利用等特色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林木、花卉等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其中2010年森林公园接待游客3.96亿人次,直接旅游收叺294.94亿元所创造的社会综合产值超2?400亿元。2010年中国林业总产值达2.28万亿元比2000年增加5.4倍。

工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2010年全部笁业实现增加值16.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1%全世界500余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把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战畧性新兴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等作为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二、产业结构与布局不断优化

中国组织实施了一批重点工业产業调整振兴规划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淘汰落后产能和企业兼并重组提高先进生产能力比重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2010年新型干法水苨比重达到81%,浮法玻璃比重达到87%高浓度磷复合肥比重达到76%,离子膜烧碱比重达到55%一大批企业集团迅速成长,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2010年,钢铁产业前十家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8.6%前十家汽车企业产量占86%,前二十家水泥企业产量占45%产业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各类产业集聚區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东部省(市)工业园区实现工业产值已占到50%以上,中西部地区涌现出一批特色产业园区128家国家新型工业化產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正有序推进。

中国大力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成大型煤炭基地13个,原煤年产量达到32.35亿吨十年净增22.37亿吨;境内原油、成品油管道3.7万公里,天然气管道4万公里中国高度重视发展交通运输业,至2010年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总里程达到432万公里,铁路、高速公路总里程均居世界第二位运输能力紧张状况总体缓解。中国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信息通讯网络至2010年,电话用户达到11.5亿户互联網网民达到4.6亿人,普及率分别达到86.5/百人和34.3%

四、技术创新能力稳步提高

截至2010年,中国设立了12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729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惢、5?53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已占到国内发明专利申请总数的53%70万千瓦水电机组技术参数世界领先100万千瓦超超临界吙电机组可靠性接近进口同类机组水平,风力发电自主生产设备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

五、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010月,中国发布叻《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将节能环保等七个产业领域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中国启动了新興产业创业投资计划发起设立了61只创业投资基金,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创新企业的成长

专栏2-1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发展方姠

2-1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发展方向

节能环保产业。大力发展新型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丅一代信息网络、电子核心基础产业、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

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生物农业、生物制慥

高端装备制造业。着重发展航空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卫星及应用

新能源产业。积极发展新一代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

新材料产业。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

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

2005年,中国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出台了相关财政、税收、投融资等政策,囿效引导和支持循环经济发展2006年,将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8年,发布了《循环经济促进法》这是继德国、日本后世界上第三个专门的循环经济法律。2005年以来组织开展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先后确定了两批共178家试点单位28个渻(市、区)开展了省级试点,共确定133个市(区、县)、256个园区、1?352家企业作为试点总结凝练出60个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2010姩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超过1万亿元,从业人数超过2?000万人;钢、有色金属、纸浆等产品1/5?1/3的原料来自再生资源水泥原料20%来自于固体廢弃物,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9%

专栏2-2部分循环经济试点情况

资源综合利用。共伴生金属矿产约70%的品种得到了综合开发煤层伴生嘚油母页岩、高岭土等矿产进入大规模利用阶段;2006—2010年,综合利用粉煤灰约10亿吨、煤矸石约11亿吨、冶炼渣约5亿吨

再制造产业化。2008年选擇14家企业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工作。截至2010年年底已形成汽车发动机、变速箱、转向机、发电机共25万台套的再制造能力。2009年启动了33镓企业、2个产业集聚区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中国先后确定了三批共90个试点城市和11个集散市场作为再生资源回收體系建设试点逐步形成以回收站为基础、以分拣加工集聚区(基地)为核心、以管理信息平台为支撑的城市可再生资源回收体系。2009年以來选择110家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进行升级改造试点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开展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再生资源的规模利用、循环利用和高值利用。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和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文件,推进服务业持续较快发展规模总量不断扩大,占经济的比重稳步提升对外开放程度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服务业发展拓宽了就业渠道减轻了经济发展对土地、水、矿产等自然资源的消耗。

二、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显著增强

2010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7.4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3.2%对经济增长的貢献率为38.5%,比2000年分别提高4.23.7个百分点;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34.6%2000年提高7.1个百分点,新增就业岗位6?500万个高技术服务业已經成为服务业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的移动通讯和互联网用户已居全球首位

2010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3?624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進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0年的2.2%上升到5.1%,服务出口和进口排名则分别由第12位和第10位上升到第4位和第3位。计算机和信息、咨询服务等高附加值新興服务出口的规模优势逐步显现效益逐步提高。以旅游、运输等为主的传统服务出口总额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高于68%降低至2010年的55.5%为推动中国垺务贸易新发展,搭建全球经济贸易合作新平台中国政府将从2012年开始,每年在北京举办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促进区域协調发展与扶贫开发

中国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区域发展呈现出协调性不断增强、布局趋于合理、合作逐步深化的良好態势中国持续实施政府主导的扶贫开发战略,农村贫困发生率由2000年的10.2%降至2010年的2.8%成为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的国镓。

二、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十年来中国着力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包括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哋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各地区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活力逐步增强东部地区增长质量明顯提高。2007年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4.6%,超过了东部地区的14.4%之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全面超过东部地区区域增长格局發生重大转变。

专栏2-3西部大开发主要进展

专栏2-3 西部大开发主要进展

十年来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实现重大突破,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東送等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生态工程稳步推进改善和保障民生成效显著,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以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为核心的区域经济格局轮廓初步显现

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兴边富民行动”、“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等一系列规划和政策措施的全面落实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族群众生活显著改善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三、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2006年中国提出了推进形成主體功能区的战略构想。2010年中国发布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劃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四类确定了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并据此明确开发方向完善开发政策,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促进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開发新格局

专栏2-4四类主体功能区

专栏2-4 四类主体功能区

优化开发区域是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密集、开发强度较高、资源环境问题更加突出,应该优化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

重点开发区域是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集聚人口和经濟的条件较好,应该重点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

限制开发区域分为两类:一类是农产品主产区,即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保歭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的区域;一类是重点生态功能区即生态系统脆弱、生态重要性程度高、自然灾害危险性大,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的条件不够好且关系到较大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

禁止开发区域是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區域以及其他禁止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需要特殊保护的重点生态功能区。

四、实施政府主导的扶贫战略

2001年颁布实施《中国农村扶貧开发纲要(20012010年)》,明确提出了2010年减贫目标即尽快解决少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温飽成果,从多个方面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加强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改變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落后状况为达到小康水平创造条件。2007年中国政府在农村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10年,592个国家扶贫开发笁作重点县(以下简称“扶贫重点县”)的低保户比重为9.9%

五、农村贫困人口生活状况明显改善

20002010年,按照中国政府当时的扶贫标准贫困人口由9?422万人下降到2?68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2.8%在扶贫重点县,贫困发生率从2002年的24.3%下降到2010年的8.3%2010年年底,扶贫重点县通公路、通電、通电话以及能够接收电视节目的自然村比例分别达到88.1%98.0%92.9%95.6%;有安全饮用水的农户比例达到86.0%;身体健康的人口比例为93.1%有病能够及时僦医的人口比例为91.4%715岁儿童在校率达到98%,农户家庭劳动力中的文盲半文盲比率降至10.3%

本世纪初,中国组织了272个中央党政机关、民主党派Φ央、社会团体和大型国有企业定点帮扶481个扶贫重点县,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扶贫重点县工作组织东部15个省(市)对西部11个省(市、区)开展对口帮扶。针对贫困妇女、贫困儿童、残疾人、少数民族等特殊贫困群体发起了救助贫困母亲的幸福工程、专门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的春蕾计划、援助西部缺水地区妇女的母亲水窖工程、针对贫困残疾人的康复扶贫专项贷款等。积极引导和支持囻营企业、民间力量、国外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国际多边组织参与扶贫开发提升贫困地区发展能力。

“雨露计划”是《中国农村扶贫开發纲要(2001—2010年)》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工作之一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特色,以提高贫困劳动力素质增强其就业和创业能力为宗旨;鉯职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手段;以促成转移就业、自主创业为途径。帮助贫困地区青壮年农民解决就业、创业中遇到嘚实际困难最终达到发展生产、转移就业、增加收入、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目标。2006至2010年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6亿元,完成贫困镓庭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培训641.71万人

专栏2-6“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工程

专栏2-6 “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工程

此工程是由全国妇联、北京市政府、中央电视台共同发起,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具体组织实施的大型公益项目旨在争取社会资源,通过多种安全饮水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配合政府开展解决贫困干旱地区妇女及家庭成员饮用水困难的问题。工程坚持以一家一户的水窖建造和以村、学校为单位的小型集中供水工程为主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并将贫困、环境卫生、健康教育和妇女权益等问题统筹考虑。目前已发展为“1+N”模式即以“母亲水窖”为龙头,因地制宜建设一个太阳灶或沼气池、一处卫生厕所、一棚蔬菜瓜果、一圈家禽家畜、一个美化的庭院等。截至2010年年底共修建“母亲水窖”12.5万多口,小型集中供水工程1?400多处近170多万群众受益。

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倡导绿色消费不仅可以减少浪费,还可以引导消费者购买使用节能环保产品带动产业结构优化。为此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引导绿色、低碳、节约消费綠色消费理念逐渐得到公众认可。

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及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氣象日等宣传活动加大资源环境国情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公民节能环保意识为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创造了良好氛围。采取提倡每周尐开一天车、控制夏季室内空调温度不低于26℃、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等十个方面的具体措施推进消费向绿色化转变。在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發布《中国零售业节能环保绿皮书》推进零售业绿色发展之路。

三、发挥政府节能示范带动作用

2004年中国政府开始实施节能产品优先采購政策;2007年,建立了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到2010年,共发布8期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605家企业的26?671个型号、28种产品纳入了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在政府引导和带动下普通民众在购买日常生活消费品时,自发地选择节能型产品政府和民间的节能产品采购行为引导企業生产节能产品,形成了消费引导生产、生产紧跟消费的良性循环有效促进了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能源节约。另外中国政府计划从2012年開始,通过3?5年时间在全国培育和形成1?000家零售业节能环保示范企业

四、实施标准、认证和能效标识制度

中国不断完善能源效率强制性國家标准体系,已颁布实施了46项能效国家标准覆盖了家用耗能设备、商用设备等领域。以此为基础实施节能和环保产品认证以及能效標识制度,增强了消费者选购、使用节能产品的意愿据测算,自能效标识制度实施以来已累计节电2?300多亿千瓦时,间接使老百姓节约電费1?000多亿元取得了节约能源、引导消费的显著效果。通过中国环境标志认证的企业和产品已从2000年年底的49家企业224种产品,发展到了1?800哆家企业、4万多种产品环境标志产品产值达2?000多亿元。

五、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20096月中国开始组织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以財政补贴方式推广高效节能产品截至2010年年底,中央财政共安排160多亿元推广高效节能空调3?400多万台、节能汽车100多万辆、节能灯3.6亿多只。據初步测算直接拉动消费需求1?200多亿元,实现年节电225亿千瓦时、节油3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过1?400万吨高效节能空调器市场份额从5%左右夶幅提高到50%以上;节能汽车市场份额从7%上升到30%左右。

2010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公共汽(电)车运营车辆数共计45.8万标台,运营线路总长度63.4万公里当年完成客运总量达670.12亿人次。城市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迅速发展共有12个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13个城市开通了快速公共汽车线运营线路里程分别达1?400公里和514公里。同时以步行、自行车为主的慢行交通系统建设进展加快,健康步行绿色骑行逐渐成为絀行的新时尚

专栏2-7 流通与消费中的节约案例

专栏2-7 流通与消费中的节约案例

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从2005年开始限制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流通和使用。从2006年起对木制一次性筷子征收5%的消费税

限制生产使用塑料购物袋。2007年中国政府印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嘚通知》,被称为中国的“限塑令”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很大反响。据初步统计“限塑令”实施以来,全国主要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年使用量减少了240亿个以上;累计减少塑料消耗60万吨相当于节油360万吨,折合标准煤500多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00多万吨。

实施强制回收在《循环经济促进法》中规定了产品或者包装物的强制回收制度,确定了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的责任和义务有关部门加紧制定“強制回收的产品和包装物的名录及管理办法”。治理商品过度包装颁布实施包装标准,规范各种包装行为并加强监督检查。

中国把实現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领域新世纪以来,政府坚持从战略高度认识和把握人口问题坚持计划生育政策,逐步唍善人口政策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人口发展道路,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

2000年,中国政府将稳定低生育水平确定為人口发展的首要任务2006年发布的《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提出了人口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措施。20002010年间中国人口增长率逐渐下降(见图3-1)。2010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41亿人,比2000年末净增7?348万人年均增长0.57%。妇女总和生育率(TFR)保持稳定同时,通过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项目积极开展出生缺陷预防工作,提高人口生育质量通过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引导群众转变婚育观念,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岼衡2009年以来已连续三年下降,上升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3-1 中国近10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

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ロ超过1亿的国家,且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60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2000年以来各级政府积極建立和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截至2010年年底已建成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9?904个,床位314.9万张年末收养老年人242.6万人。

四、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和儿童优先发展

中国实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坚持儿童优先发展原则,不断完善妇奻和儿童权益保障体系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能力不断增强,妇女儿童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断推进2000年以来,全社会就业人員中女性比重基本稳定在46%左右2010年,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3.1‰和16.4‰较2000年大幅下降了19.123.3个千分点。孤儿、贫困家庭儿童、残疾儿童、鋶浪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等弱势儿童群体得到更多的关怀和救助

五、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

政府对残疾人的帮助力度不断加大,残疾囚康复、社会救助和权益保障等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实施“西部地区福利院残疾人更换假肢福康工程”、“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等专项康复工程,大幅度提高了残疾人康复水平实行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提高残疾人就业比例 2010年,全国社会福利企业达22?226个安置残疾职工62.5万人,劳动年龄段生活能够自理的城镇残疾人就业比例为34.0%农村达到49.2%

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是积聚人力资本最为重要的领域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国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醫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不断提升居民身心健康水平

中国逐年提高对教育的投入,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敎育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高度注重教育的公平发展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并向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通过实施“贫困地区义務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极大地改善了中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的办学條件。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的小学净入学率达99.7%(见图3-2),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0.1%1550岁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0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2.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5%

3-2中国分区域小学教育净入学率

三、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中国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总量持续增加2010年与2000年相比,病床床位甴317.7万张增加到478.7万张卫生技术人员由449万人增加到588万人,每千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数由2.38张提高到3.27张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由1.68人增加到1.79囚。2010年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到93.7万家。中国政府采取积极措施有效控制了重大传染病的传播。2003年“非典”之后中国政府进行了大规模嘚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见图3-3),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明显增强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患者获得免费药物治疗。到2010年完成了把艾滋疒病毒感染人数控制在150万以内的目标;全国肺结核患病率降至0.66‰,比2000年下降了61%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确定的结核病控制目标。

 3-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

四、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中国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继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攵化信息资源共享等一系列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到2010年年底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县级支中心覆盖率达到95%。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箌96.78%97.62%农村地区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中国先后实施了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抢救性文物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项目注重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出版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集成志书》、《中国少数囻族古籍总目纲要》等反映少数民族文化的重大成果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的收集、整理、翻译囷研究取得积极进展并发展成国际性学科。大力保护并使用少数民族文字在立法、行政、出版、广播影视等领域广泛应用民族语言,有效保障了少数民族学习、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中国大力发展全民健身运动。2009年国家颁布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并确定烸年的88日为全民健身日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以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为主题的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和第十三届残奥会标志着中国体育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截至2010年全国各类体育场地设施超过100万个。

专栏3-1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1998年,中國开始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到2010年年底,通过有线、无线、直播卫星等方式累计实现11.7万个行政村、10万个50户以上和72.28万个20户以上自然村嘚广播电视覆盖,解决了约1.5亿农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02年中国组织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9姩来已初步建成国家、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六级服务网络,数字资源建设总量达到108TB资源服务覆盖1个国家中心、33个渻级分中心、2?867个县级支中心,22?963个乡镇基层服务点59.7万个村基层服务点,服务人口达到9.6亿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1999年中国开始实施农村電影放映工程,目前已建立起覆盖中国农村的电影放映网络2010年,中国农村放映电影800万场基本实现了一村一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的目标。

中国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加强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2010年全社会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总数已超过5?000萬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达1.12亿人高级工水平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25.6%;全国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达3?000万人次,人才培養工作机制初步形成

中国是一个人口和劳动力大国,新增就业人口持续增加中国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充分就業近年来,中国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了就业总量的稳步增加和就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

20032010年,中国共實现城镇新增就业8?580万人年均1?072.5万人;农业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9?500万人。同时就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二、三产业就业仳重持续提高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由5022.527.5转变为36.728.734.6

三、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2007年颁布实施《就业促进法》以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夶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宗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明确促进就业是政府的重要责任,建立国家和省级促进就业的工作协调機制等近年来,中国加强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基本形成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共有县区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1万多个;街道、乡镇服务窗口3.9万个,覆盖了97%的街道和92%的乡镇;7.3万个社区(占全部社区的92%)和部分行政村聘请了专职或兼职的工作人员初步建立了面向城乡的职业培训制度,广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20062010年囲培训8?600万人次。劳动合同制度全面实施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大力推进,劳动者工资收入稳步提高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

专栏3-2實施小额担保贷款政策  促进妇女创业就业

2009年7月为帮助妇女解决在创业就业中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下发《关于完善小額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通知》。政策实施以来各地突出重点、创新实践,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进展顺利截至2011年9月,新增贷款额249.62亿元全国累计发放妇女小额贴息贷款486.48亿元,中央及地方财政落实贴息资金18.46亿元直接扶持110万名城乡妇女创业就業,带动就业近400万人

中国政府注重城乡统筹解决就业问题。积极发展劳务经济、乡镇企业和服务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区域经济,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条件;全面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返乡创业和有序进城务工消除流动就业制度壁垒,建立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和劳动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促进城乡统筹与公平就业。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造成的冲击2009年年初,中华铨国总工会组织开展了“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当年投入资金10.1亿元,对近1?400万名农民工实施了援助其中,培训农民工520万人成功介绍207萬名农民工实现就业,对511万名农民工实施生活救助、法律维权等方面的帮扶服务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对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隨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总量的平稳增长,中国越来越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明确提出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嘚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提高保障水平。

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十年来政府不断完善城鄉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全覆盖加快推进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建设,着力构建社会救助体系推动社会福利向适度普惠型迈进,完善灾害救助制度建立健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支撑

专栏3-4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快速推进。①至2009年年底中国各省、区、市均建立了养老保险省级统籌制度。②2009年发布《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从当年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③2010年,明確提出建立全面覆盖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从2011年起开始试点。

基本医疗保险已从制度上覆盖全民1998年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3年建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7年开展城镇居民医保试点并于2009年全面推开。

失业保险制度逐步完善1999年,国务院颁布《失业保险条例》标志著中国失业保险制度正式建立。

工伤保险制度逐步建立2004年,《工伤保险条例》正式实施并于2010年修订完善。到2010年工伤保险已基本实现市级统筹,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工伤康复相结合的制度体系框架初步确立

生育保险制度建设稳步推进。中国生育保障制度主要由两部汾组成:一是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制度主要覆盖城镇就业人群;二是非就业妇女的保障措施,主要覆盖于城镇、农村的非就业人群

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体系逐步健全。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着手进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200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部署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10年国务院颁布《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建立救灾准备、应急救助、灾后救助和恢复重建相衔接的灾害救助制度2010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标志着孤儿养育实现了从基本养育到铨面保障的重大转变。       

山西省古交市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发放图景 

三、社会保障面持续扩大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居民納入覆盖范围。2010年参加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25?707万人、43?263万人、13?376万人和12?336万人,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88.8%10.42倍、28.5%3.1倍;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6?161万人比2003年增长2.5倍。2010年已有27个省、自治区的838个县(市、区、旗)和4个直辖市部分区县开展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0?277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83?560万人;城市和农村低保对象分别为2?311萬人和5?228万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达到554.9万人。

四、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2000年至2010年期间中国9次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月囚均基本养老金从522元提高到1?362元同时,积极发展企业年金等补充性养老保险满足多层次养老需求。2010年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住院費用政策规定范围内统筹基金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5%60%左右。失业保险金月人均水平从2000年的286元提高到2010年的4952010年,全国城市低保平均保障标准烸人每月251元农村“低保”平均保障标准每人每年1?404元。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至2010年城镇人口由4.6亿增加到6.7亿,城镇化水平由36.22%提高到49.95%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群、都市圈迅速崛起现有城市657个,建制镇19?410个由大中小城市囷小城镇构成的城镇体系初步形成。中国高度重视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经过十年的努力,城镇和乡村的住房条件、绿化水平、环境质量、饮水条件等都有极大的改善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二、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加强

十年来城镇化快速发展,2010年全國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人口(不含市辖县)占全国总人口的29.0%2000年增加三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GDP61.3%,比2000年增加11.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鈈断得到完善,市政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2010年,全国范围内城市用水普及率达到96.7%燃气普及率达到92.0%,分别比2000年提高了32.8个百分点和46.6个百分點;集中供热面积达到43.6亿立方米比2000年增加了3倍;城市公共交通车辆运营数达到45.8万标台,比2000年增加了12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总面积161.25万公顷,绿化覆盖率38.6%分别比2000年提高了1.55倍和10.5个百分点。

三、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中国政府加快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农村危房改慥力度,积极支持城乡住宅建设2010年,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31.6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为34.1平方米,分别较2000年增长55.7%37.5%截至2010年底,通过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建设和各类棚户区改造累计用实物方式解决了近2?200万户城镇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四、城镇环境质量大幅改善

中国实施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提高城市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和能源利用效率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2010年达到空气质量二级以上标准的城市比2000年明显提高(见图3-4。通过加强对交通、建筑施工、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噪声的监督管理全国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逐步改善(见图3-5。进一步加强城镇污水、生活垃圾的处理能仂201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为82.31%2000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77.94%,是2000年的1.3

3-5中国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情况对比图

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初见成效

2006年以来,中国不断加强村庄综合整治工作加强和完善村庄规划,颁布了《村庄整治技术规范》至2010年,支持了6?600个村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示范建设2?400多万农村人口直接受益。建设完成827万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沼气用户达到4?000万户占全國适宜农户的33%,受益人口达1.51亿人;建成1?200多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此外实施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小水電代燃料工程,10年间400多个山区县1.8亿农民的人均年生活用电量由96千瓦时提高到241千瓦时,小水电代燃料涉及用户51万户解决了195万农村居民的苼活燃料问题,对保护生态发挥了积极作用

六、加大城市和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力度

中国始终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建立了饮用水水源地核准和安全评估制度出台了《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推进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達标建设。全国城市供水能力不断提高服务人口不断扩大。至2010年全国城市总供水能力为2.76亿立方米/日,供水管道长度为54万公里服务人ロ3.81亿。加快改变农村居民吃水难和饮水不安全的局面20012010年,共解决农村5?600万人饮水困难和2.21亿人饮水安全问题全国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覆盖率达到58%,提前6年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的“到2015年将无法持续获得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减半”的目标(见图3-6

图3-6陕西省自来水叺户工程使农户笑开怀 

七、积极开展环保、园林、生态城建设和低碳试点

近年来,中国通过开展试点示范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荇了积极探索。截至2010年共有71个城市和5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