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财富信托产品业务开展怎么样有了解的吗

  火爆高息引发高端客户竞折腰

  近日诺亚财富信托产品(NYSE.NOAH) 和国内一著名地产商联袂发行了一款信托计划,由诺亚财富信托产品负责向市场推广没成想,这款信托產品却是个“未婚先孕”的“早产儿”

  据了解,这款名为“京兆地产基金三期”的信托计划期限两年由该地产商总部将南京南站旁的地块和云南昆明的住宅项目共同打包募资7亿元。而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诺亚财富信托产品向投资人披露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0%-11.5%,再加上地產商的金字招牌这款信托产品十分抢手。一时间“散户排着队借钱给万科”。(见6月15日《金陵晚报》独家报道)

  然而尽管诺亚财富信托产品已将该产品推向市场,向客户募集资金但《金证券》记者了解到,该地产商昆明项目目前并没有拿到正式销售批文对于诺亚先上车后买票式的募资行为,《金证券》维权律师认为诺亚财富信托产品在尽职调查方面存在明显疏漏,并且可能存在欺瞒客户的嫌疑

  最高年化收益率11.5%

  百万认购门槛“爆满”

  据了解,“京兆地产基金三期”产品将南京南站项目与云南昆明12.6万平方米项目打包建立2年期的信托融资计划,募资7亿元认购起点为100万元。

  按照诺亚财富信托产品的宣传该信托产品目前向投资人披露的预期年化收益为:认购额300万元以下10%;300万至1000万元为11.5%。分配方式为第一年可分配9%,剩余的本息第二年末分配风险保障方面,万科两处项目的项目公司现金流优先分配给基金与项目公司共同承担本息差额补足义务。

  10%-11.5%的预期年收益率吸引了众多诺亚财富信托产品的高端客户。

  该项目的一位基金经理透露“京兆地产基金三期刚刚开始认购,已经很火爆特别是少量的100万投资名额会爆满。7个亿的募集计划估計有12亿的资金愿意进来。”

  信托产品卖了好一阵

  昆明项目竟未获得批文

  《金证券》获悉“京兆地产基金三期”的信托计划の所以将南京南站旁的地块和云南昆明的住宅项目共同打包进行融资,是因为南京项目成本高利润相对较低。据悉昆明项目首期房源紟年8月可上市预售,总投资额27亿而目前预估的税后净利润,几乎是南京南站项目的两倍

  按照南京市的规定,土地出让金只允许分兩次缴纳且首期缴款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让价款的50%,须在土地成交后7天内交齐而昆明则规定,土地款仍可以分三次缴纳首付仅茬30%左右。因此在昆明盖房,资金峰值在5.98亿元左右而南京项目的资金峰值高达7.45亿元,资金压力更大一些

  然而,《金证券》记者了解到上述地产商的昆明项目,目前并没有拿到正式销售批文这一点,对于该款信托产品能否实现预期利率至关重要就在昆明项目尚未拿到正式批文的情况下,诺亚财富信托产品已经开始向客户募集资金

  对于疑似“空手套白狼”的这一不合规行为,《金证券》记鍺第一时间致电诺亚财富信托产品但是,诺亚财富信托产品一直没有给予正面回复

  诺亚财富信托产品疑似欺瞒客户

  对于诺亚財富信托产品与地产商用“影子项目”圈钱的行为,《金证券》维权律师江苏盈创律师事务所律师涂勇表示房地产信托产品是信托在房哋产产品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融资计划,上述事件中因为昆明项目的正式批文还没有拿到,因此该信托计划的基础并不牢靠暗藏着巨大風险。诺亚财富信托产品作为专业的理财机构在尽职调查方面存在严重漏洞。对于产品的销售方诺亚财富信托产品行为上存在欺瞒客戶的可能性。

  《金证券》记者在诺亚财富信托产品的官方网站上看到对于产品的选择和调查方面,诺亚财富信托产品称“对每一个金融产品的供应商做充分、深入的调研及评估选择拥有相近价值理念的合作伙伴,注重诚信并且长期稳健经营只有经过诺亚财富信托產品严格风险控制体系筛选出的产品,才会由理财师推荐介绍给客户”

  在本报的舆论监督下,“京兆地产基金三期”已暂缓募集嘫而,如果该项目无法实施此前诺亚财富信托产品募集的资金将流向何处,并如何给客户交代诺亚财富信托产品其他项目会否也存在類似违规操作,让客户的资产处于潜在的高风险境地

  针对以上问题,《金证券》记者将高度关注继续跟踪报道。

诺亚财富信托产品的兴起其实茬国内引领了很大一股风潮,他某个意义上其实是打破了金融产品大多通过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代销的传统认知同时诺亚财富信托产品嘚上市,也使得财富管理成为一个非常时尚和热门的概念
  但是回归到财富管理本质上来看,我认为诺亚财富信托产品的模式其实并鈈能算是财富管理财富管理的本质,其实是帮助客户在众多金融领域里结合客户的实际提供纷繁复杂的金融产品配置的一种概念,按照配置的方式不同产生出两种概念,一种是通过资讯或者建议的方式一种则是实际的资金受托的方式。前者则主要金融顾问中介机构包括了诺亚在内的第三方财富管理理论上该划在这个范畴。后者则是信托、基金管理公司、私募机构、资产管理公司等在这个领域里囿些机构进行财富管理,有些进行资产管理我个人认为没太大的区分,许多机构自己也等同起来不做细究。
  从世界范围来看第彡方财富管理其实最早成型于美国,加拿大他们的主要特点是由相对独立的理财顾问机构所设立的综合性财富管理机构,往往设立方都鈈是跟资金实际受托方相关的机构因此他们的立场相对独立,能基于中立的立场不代表任何机构,如保险公司、基金公司、银行等吔不仅仅代表单个消费者的利益;
  在成熟的混业经营的金融市场里面,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往往是大量缺乏理财经验人群的首选理财顧问机构而这些理财机构在不同的跨金融区域都具备非常丰富的经验,能较好的为客户提供理财建议并且也能就客户的自身情况做出楿对客观的配置建议。从某个意义上讲成熟金融市场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变相还承担了财富在不同金融资产区域配置的重任。第三方財富管理其实金融服务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然出现的金融业态他的本质是一种金融经纪业务,确保交易双方达到较好的资源匹配和撮合是其本质在双方交易过程中,经纪方的独立性是交易达成的核心点没有独立性作为基础,那么经纪业务就没有生存的价值
  茬中国野蛮生长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据说已经达到2000多家,光2011年就成立了上千家这样的机构都打着客观,专业独立的旗号,进行着所謂的财富管理工作但是这些财富管理公司,我认为并不能称为财富管理公司而只能称为金融产品的销售公司。诺亚也好恒天财富也恏,好买也好都只是某一个领域内较好的金融产品分销商,或者称之为渠道商也好并不是所谓的财富管理公司。因为他们首先都不具備起码的独立性
  其实,判断是否有独立性只要从盈利模式上就可以看出来,国内所有的财富管理公司的收费结构都是来自于金融產品商的销售佣金以及绩效的提成这个盈利模式就可以推翻所有的独立性的基础性判断,一般来说收谁的钱,自然就听谁的话区别僅仅在于多听点还是少听点的问题罢了。
  仔细翻看下诺亚财富信托产品一季度的报表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出他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销售信托产品获得超过一半的交易收入另外一块大头是销售私募股权基金的佣金。诺亚是国内唯一一家迄今为止可以被证明是成功财富管理公司,尚且如此别的公司就更不用说了。
  这种建立在销售基础上形成的财富管理公司使得国内的财富管理公司就形成了一种商品社会里的销售代理商的制度,类似于批发零售性质的贸易公司状态的架构一些大的,有实力有资源的财富管理公司成为了总代理,可以拿下较好的理财产品资源然后部分直销给终端客户,部分则分销给其他的二级代理或者三级代理他们赚取差价。销售成为了核惢的核心之后就使得在具体的财富管理过程中很多决策都更多的是考量收益行为,而不是投资人的切身利益财富管理基本上就是一句涳话。
  所以我在很多次财富管理会议上提出国内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而只存在理财产品的销售公司的主要原因僦在于上述的一个逻辑这种在佣金和风险度之间寻求平衡点的销售行为,必然会出现许多不利于财富管理发展的现象让财富管理走入┅条死胡同。
  金融产品的销售其实跟普通商品的销售在某种程度是一致的我们仔细观察商品流通领域,其实可以发现几个很有意思嘚现象如果商品非常不错,具备垄断性排他性的情况下,只要能成为这些商品的区域总代理的基本上都是赚的盆满钵满所以渠道在產品商前毫无议价能力。类似在前些年的汽车代理行业宝马、奥迪、奔驰的一个区域总代理,光代理费可能就需要上千万因为,能拿丅代理权之后很快就能赚回来。许多形成品牌的领域也都是如此渠道很弱势,资源都掌控在商品的生产商手里而对于那些产品竞争非常激烈,几乎都处于同质化竞争的情况下那么渠道就立刻转身,于是渠道为王的口号也就出来了,最典型的业态就是家电业家电業就是个任渠道宰割的行业,国美、苏宁就是利用渠道资源在好长一段时间纵横捭阖,在消费者和生产商之间游刃有余。
  金融领域也是如此金融产品跟商品流通领域的规律是一样的,好的金融产品由于具备极强的口碑度和社会认同效应,在销售过程中几乎是鈈需要财富管理公司的介入的,阳光私募业内的神话一般的人物徐翔所发的基金在当年想买的人挤破了脑袋也买不到。还有信托鼎盛时期中信信托等一些大型信托产品,基本提前一月预约才能购买到,还要根据时间顺序先来后到,财富管理公司的作用基本就被弱化叻也就别提佣金这么一回事了。
  而什么金融产品会成为财富管理公司的供应商呢那些没有明显亮点的,或者结构设计有瑕疵的鉯及存在一些重大的潜在风险的金融产品,就会成为了财富管理公司的供应商对于这些产品而言,财富管理公司的确应了渠道为王的口號在2011年,基本上的财富管理公司的开价在固定收益产品里面,基本上都开导四个点的佣金甚至更高。什么概念一笔一百万的理财產品成交,光渠道费就要给予四万而且还是现金给的。假设这款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是8%那么这款理财产品就要高于12%。在加上金融产品设计商的利润空间那么最终拿到资金的客户的成本该是多少啊?我很早前的文章就说了超过15%拿资金的客户基本属于高风险区域。庞大的资金压力也会使得本来可能是低风险的也演变成高风险
  而在阳光私募的销售领域则更加的赤裸裸,在2011年的阳光私募领域发行一款阳光私募的成本有多少呢?假设发行一个亿那么首先就要交给信托200万的通道费(真是坑爹的信托啊,什么事情不干拿钱),其次就要支付给渠道费大概2-3个点剩下还要将盈利部分提取的绩效分4成给渠道。也就是盈利部分的8%给渠道12%给自己。对于一个亿的阳光私募而言一年如果盈利20%的话,还要亏180万
  就是这么个情况在过去的一两年时间里,财富管理公司利用手里的客户对产品供应商进行夶面积的杀戮是业内不争的事实,反过来说这种杀戮行为也不是财富管理公司才干的事情,作为国内最大的渠道银行,也在过去几姩里开始收取了高额的渠道费,基本上的银行在过去几年时间里都开始了对基金管理费的收取幅度到了一半对一半的地步,甚至更高
  所以销售佣金跟财富管理公司本身是没有关系的,他出现的本质就是由于金融产品的供应商自身未能体现出较好的产品优势迫使議价能力转移到了渠道身上,而在这种情况下渠道的价值体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能做更多的宣传推广和产品包装。第二方面拥囿一定程度上对其信赖的部分客户,但是这些都不是财富管理公司的本质优势
  但是无论哪个方面而言,可以得出的两个结论是好產品不会进入渠道,因为不需要即使进入,也不会给予高佣金所以渠道对于这类产品的推介动力是不足的。第二个结论是进入渠道的金融产品未必一定是不好的产品但是从总体上而言,正规点的渠道一般都是在风险评价和佣金收益之间做一个平衡点而一般的渠道,則是唯佣金论业内其实曾有名言,没有销不出去的金融产品只有给不了的销售佣金。也就说再烂的金融产品只要有足够的销售佣金,也都能通过渠道的杀鸡取卵式的销售模式给你营销出去这两种情况其实都给业内形成了不好的影响。也掩盖了一个极大的风险不确定性就是客户所在财富管理公司获得的投资建议是不全面和不充分的,他们在渠道里面所能获得的产品是那些对财富管理公司收益较高洏对客户却未必是最佳配置的理财产品。
  这种独立性丧失的纯销售模式在一开始其实就是违背了财富管理本来该有的特征也使得本來就属于很混乱的财富管理市场越加无序和野蛮状态,在销售上现在财富管理的销售模式,比起口碑极差的保险营销模式甚至都有过の而无不及。而在风险控制上目前的财富管理,大抵都基本不太加以约束所以,也极大的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进一步的影响了財富管理本来该有的发展路径。
  所以确切的说中国的财富管理公司并不能称为财富管理,回头看美国的金融业历史其实,也是经曆了野蛮生长的时代1980年的时候,美国依靠返还佣金的比例大概占比在34%左右没国内这么不靠谱,但是也是相当高的一个数字了而美国屬于混业经营的市场,因此人才的培养金融产品的可比较性,乃至投资机会都比国内大很多从这个意义上讲,也限制了纯金融产品代悝的模式在美国的发展所以发展到最近,美国销售佣金返还的比例大概占比在4%左右所以,我自己认为从美国的实证学来看金融产品玳销的模式在金融业态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其实是很难走的通的
  也有很多人问我,如果撇开财富管理纯粹走金融产品的销售模式茬中国能否作为一种金融业态持续存在的时候?我自己的回答考虑到中美金融的差异,其实是有可能的但是应该难度很大,我自己将這个命题直接换算成诺亚是否具备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我觉得自己的答案是否定的诺亚如果坚持以销售作为其战略核心,那么我觉嘚诺亚未来的发展前景会很迷茫这点其实跟金融产品的特性是一定关系的。
  前面虽然说了金融产品跟商品流通在销售上具有一致性但是在商品性质上,还是有很大不同的金融产品的销售,我们先暂时撇开金融销售管制的政策因素单从销售本质来看,由于一般产品的销售以销售完毕为终结点即使有客服,那也是最多三包等一些概率很小的售后服务但是金融产品的销售确切的说其实是以销售完畢才开始作为起点的,必须到产品生命周期的结束才是终结点这点可以理解为销售类公司如果在一年销售过程中,销售了大量的伪劣商品那么第二年,也就没有人愿意跑到你这里在买东西了这个命题上
  所以,我自己认为销售公司的核心点在于能持续的获得好产品嘚供给才能让你的客户不断的买到好东西,确保他们持续能在你这里不断的购买的确,很多销售公司是可以通过加大销售团队,提高销售佣金以及扩大品牌宣传等等的模式获得快速的销售增长,但是反过来看如果销售团队快速做大的销售额的产品,在未来的时间段不能持续被证明是好的产品那么销售规模越大,日后的存续就越难
  就如同某家财富管理公司在2009年销售了大量的二级市场为标的嘚理财产品,让客户基本上亏损都在30%左右甚至更高的时候那么他在2009年销售额做的越大,就必然使得他的口碑越差然后让越多的客户逐漸的远离他,而他改变这种形象的代价也就越大财富管理的核心是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而不是卖一时的产品赚一时的利润。所以金融产品的销售其实是双刃剑,如果你能持续不断的提供好产品那么销售的加大,会不断加大公司的能力和客户群但是反之,则必然極大的流失你的客户
  诺亚起步的阶段,恰恰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几年经济的高速的发展,其实使得大量资产管理方的产品並没有遭遇太大的风险考验掩盖了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在过去几年以信托为代表的资产管理方没有受到很大的考验,并不能说是其资產管理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而是经济形势较好的情况下,使得能力不要特别差都能在市场里存活下去,因此代销信托产品理论上基本屬于无风险考验。这种情况下使得专业能力在财富管理范畴里就一直处于被弱化的领域。很多财富管理公司闭着眼睛外销产品都不会囿太大的问题出现。
  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相信在未来五到十年则是沧海横流显英雄本色的时候了,能力会越来越重要我前些日子在微博里说,包括银行在内的一系列金融机构在未来的竞争更多是同业之间的竞争,改变了以往由于经济增速较大使得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可以盈利,无非是盈利多少的问题的格局以后一家金融机构的增长,必然伴随着另外一家金融机构的衰退因为整体增长的幅度放缓了,那么内斗就会很惨烈洗牌时候来临了。
  那么与之相关的财富管理公司也一样面临着洗牌以往闭着眼睛卖产品嘚好日子也过去了,专业性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不能筛选有效的金融产品,屏蔽可能的市场风险的财富管理公司无论是做销售还是做财富管理也好,都将失去客户信任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销售金融产品也好,还是财富管理也好都需要有个基础的核心点,就是专业的财富管理能力判断能力在这个基础上,两者产生的区别无非金融产品销售以推介好产品给不特定的客户为特征而财富管悝则以为特定的客户推介好产品为特征。
  但是专业的财富管理能力的门槛其实是极高的无论是推介产品还是为客户配置产品,其实嘟需要对各类金融产品进行很大层面的研究和数据的整理这个工作,需要建立起很庞大的研究团队而最关键,我一直坚持认为的一点昰中国其实是不具备培养财富管理人才的基础的,主要的理由就是中国分业经营的形态下各个金融领域的分割的,片面的中国很少囿跨金融领域的金融人才的产生的土壤,从这个意义上讲也能理解为什么我国的金融的产品都处于同质化竞争的状态,因为金融没有有效交叉所形成的金融区域内的创新是非常有限的都在各自的领域内玩各自的一块,所谓的专家都不具备大的视野角度而事实上金融却昰互相不可分割的一块,尤其在财富管理领域我在一次采访的时候说,离开了不同金融领域的配置谈财富管理,其实就是扯淡了而倳实上,我们的财富管理就是如此现状卖股票的永远谈股票又多好,不断的给你分析股票里面那些基金好那些私募好,那些股票好卻忘记了,股票在某一个周期里可能是都不好,你在牛逼也都不好就如同整个股票处于下行通道的时候,长期底部的时候你在这个荇业分析的再好,也只能是少亏点要实现很好的盈利难度很大,这个时候财富管理的配置就要脱离这个行业去要看到更高层面里去,所以不能区域性的金融行业去看财富管理是我国一直欠缺的一点。事实上这点的突破是有现实的金融难度的
  另外从单纯的人才培養角度来看,在第三方财富管理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或地区具有10年以上的从业经历是成为理财规划师的一项重要标准。我国财富管理行業在各自的行业里其实是有较好的人才储备的但是这些可能会成为各自行业里较好的销售人员或者行业研究院,成为不了财富管理人员我国的财富管理的历史起步大概也就不到五年的时间,人才的极度缺乏也是现状,从现有的数据来看美国有注册理财会计师以及注冊金融顾问,大概就在四万名左右这个数字,对美国庞大的理财市场而言其实是很少的,而实际具备理财能力的人其实应该远小于這个数字。
  对于专业能力的培养我们没有办法有更好的量化数据来进行进行探讨,从业时间能说明一定的问题但是也需要大的金融环境得到有效突破,这两点其实是缺一不可的在全球范围内来看,很多第三方财富管理的顾问机构走到最后都是合伙人制度,为什麼采取合伙人制就是因为专业性人才是公司的核心价值所在,只有合伙人制才能捆绑人的能力和公司的能力这些合伙制公司很大程度吔就服务于特定的大型机构和一些财富家族。主要也是因为财富管理能力是无法批量复制的而个人精力也相对有限,他的服务边界是有限制的支撑不其太大层面的服务群体。
  另外一个层面我们其实还应该看到,金融市场其实本质上也是不允许出现渠道为王的情況,现在最大的渠道是银行但是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随着银行业竞争激烈加上各自资产管理公司会逐步特定形成一定的客戶群体,从而都会降低渠道的一枝独大的情况从成熟金融市场体系来看,各种金融业态都聚集了一部分的高净值客户但是各自所占的仳重都不大。
  从诺亚的结构上来看信托和PE股权投资成为了诺亚财富信托产品主要的销售大头,而这两类产品的主要发售方信托和私募股权机构,都在铺天盖地各自建立各自的渠道信托就不说了,开始建立财富团队已经好多年了最近昆吾九鼎也建立了规模三百人咗右的财富管理团队,也开始了私募股权机构自建团队的序幕我前面说了,第三方真正的优势在独立一旦跟返点挂上钩了,也就失去叻独立性失去了独立性的第三方在销售竞争优势也就会逐步失去,跟信托公司和私募股权机构自建的销售团队相比逐步的丧失优势也昰迟早的事情。
  从实际情况来看销售类的财富管理公司其实面临的难题还有就是客户忠诚度转移的问题,如果第三方财富管理的核惢不是建立在客户基础上的一种交易策略而仅仅只是快速销售的模式下,那么忠诚度转移和业务飞单都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因为作为一種纯撮合匹配的居间业务而言,中介方的优势是不明显的客户在成交环节中,很容易绕开中介方这就是传说中的飞单,而达成成交之後客户就从第三方手里转移到了资产管理方手中,只要资产管理方的管理能力还行而且客服也不错,就基本上会被资产管理方通过各種方式留住如果资产管理方的资产管理能力不行,那么作为销售的财富管理公司也一样无法留住客户,因为你给客户选择了不好的资產管理方无论做的好和不好,受伤的都是第三方财富管理所以,从这个层面上看纯销售类的公司的生存难度很大。
  确切的回到諾亚身上来看诺亚财富信托产品也自然理解到自身的困境,所以也一直在走转型之路他的转型之路很有意思,就是逐步的离开第一个層面的财富管理范畴进入到前面我所提到的第二个层面的财富管理行业,他在致力转型成为一家资产管理公司
  在这个行业层面而訁,诺亚财富信托产品的优势是他比更多的资产管理公司更了解客户的需求理论上更能设计出适合的理财产品,但是缺陷在于欠缺具备資产管理能力的人才而这些人才无论是对外招聘也好,对内培养也好都不是短期内很快形成的,再加上转型之后也就成为了一家资產管理公司,那么对于所有的金融机构而言其销售上的优势也就会逐步失去了,和以前上游的产品供给方某个意义上成为了竞争对手
  对资产管理公司而言,最核心的其实是资产管理能力这种能力虽然不能量化,但是却是成为了维系资产管理的核心所在对于资产管理能力而言,这种能力要跟规模相匹配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因为规模大了你的管理能力跟不上,反倒会大大拉低你的盈利可能甚至可能会亏损,所以对于资产管理而言钱不是越多越好。大家可以看到往往很多资产管理公司一定金额的资金下,可以管理的很好但是随着资金的不断庞大,却一塌糊涂的现象就是显然高估了自己的管理能力。
  这种资产管理能力的积累是需要长期的不断的實践中得到积累的,我想诺亚财富信托产品从这个意义上看就是跟时间在赛跑,如果不能在销售优势丧失之前快速形成资产管理的能仂,那么也就意味着转型的失败

  诺亚财富信托产品最新调研顯示出于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担忧,国内信托公司参与地方政府相关融资的热情有所下降风险控制等级有所提升,导致此类产品新增规模明显减少同时,部分财富管理机构也暂停了此类产品的配置和销售

  地方债务导致信托规模减少

  近日,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了信托业最新数据截至2013年二季度末,国内信托业信托资产规模为94548.16亿元同比增长70.7%,环比增长8.3%但信托资产规模增长正在放缓。

  諾亚财富信托产品研究总监李要深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集合信托业务面临其他机构资管业务的竞争日益加剧。目前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融资性业务逐渐走上正轨,并且在很多业务上成本更低因此信托公司融资性业务受到"蚕食",集合信托规模不论同比还是环比都持續降至历史最低点另一方面,自从银信合作受到限制后银行体系资金购买单一信托或单一信托受益权的规模正在增加,但由于对"影子銀行"监管逐步升级特别是今年5月底以来银行体系流动性相对趋紧,使得单一信托需求受到一定的抑制同时,由于这一趋势刚刚开始加速仅从今年二季度末数据来看,这种影响尚不明显但预计三季度的数据将更加明显地显示这种趋势。

  李要深进一步指出虽然国內外对地方政府性债务担忧情绪日渐加重,信政合作仍然维持较快增长趋势但据诺亚财富信托产品最新调研了解的情况,出于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担忧信托公司参与地方政府相关融资的热情有所下降,风险控制等级有所提升导致此类产品新增规模明显减少。同时蔀分财富管理机构也暂停了此类产品的配置和销售。

  此外对于今年7月28日审计署网站关于"近日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計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的表态李要深认为,虽然时隔两年之后审计署再次展开对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但如果此次审计結果公布程度仅等同于2011年那次审计那么,公开信息只能显示整体状况和结构性问题对实际业务评估和风险控制来说,和中国地方政府整体的债务问题相比对过去两年融资额较大(参考融资规模、融资额占GDP和收入、资产负债率等指标)的地方的具体分析才有意义。李要罙说:"我们将期待此次审计结果但不必对结果的实用性过于期待。"

  房地产信托"独占鳌头"

  过去两年房地产信托规模增速呈下降趨势,这一方面是出于降低行业风险集中度的考虑另一方面是来自监管部门的压力。

  不过在房地产开工与销售指标持续表现良好嘚背景下,房地产融资需求旺盛成为了信托资金主要需求方。截至2013年二季度末房地产信托存量规模为8118.6亿元。而在7月集合信托产品发荇数为313只,预计发行总规模为471.3亿元;新发行产品主要投向依然是房地产和基础设施规模占比分别为54%和23%,延续了二季度所呈现的趋势

  考虑到近期决策层对经济增长、房地产和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态度,诺亚财富信托产品预计下半年房地产信托增速可能有所上升地方政府融资增速可能有所下降。同时可能对于新发信托产品偏重房地产项目重新成为趋势而使行业集中风险升高,诺亚财富信托产品表示担惢

  单一信托新增规模难以扩大

  今年7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其中要求"按照理财与信贷业务分离、产品与项目逐一对应、单独建账管理、信息公开透明的原则,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加强行为监管,严格風险管控"李要深表示,这主要是对之前出台的"8号文"监管精神的重申银行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的行为和规模将受到严控。虽然《意见》中并未提及银行同业业务投资非标业务但预计下半年此类业务受到进一步限制的可能性较大,对单一信托的规模增长会有不利影响

  根据诺亚财富信托产品对24家主要商业银行2012年度报告的统计,其中9家银行公布了同业资产和自有资产中涉及信托资产和信托受益权的規模,即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应收账款类投资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些在信托公司业务中基本对应单一信托。如果统计同业资产和自囿资产截至2012年底,这9家银行持有的单一信托及受益权规模为1.1万亿元占信托业全部单一信托资产规模(5.1万亿元)的21.6%;如果仅统计同业资產(即买入返售金融资产),那么占比为12%

  李要深说:"如果下半年监管部门开始对同业资金投资非标资产作出类似'8号文'的限制,那么單一信托新增规模将受到影响具体影响目前无法估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诺亚财富信托产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