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离诗》一诗被解释为“闵宗周也”,其中“宗周”是指()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鳥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至德二载(757)杜甫为左拾遗时房琯罢相,他上书援救触怒肃宗,被放还鄜州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南)探家《羌村三首》就是这次还家所作。三首诗蝉联而下构成┅组还家“三部曲”。
  第一首写刚到家时合家悲喜交集的情景
  前四句叙写在夕阳西下时分抵达羌村的情况。迎接落日的是满天崢嵘万状、重崖叠嶂似的赤云这?烂的景色,自会唤起“归客”亲切的记忆而为之激动“日脚”是指透过云缝照射下来的光柱,象是太陽的脚“日脚下平地”一句,既融入口语又颇有拟人化色彩似乎太阳经过一天奔劳,也急于跨入地底休息而此时诗人恰巧也结束漫長行程,到家了“白头拾遗徒步归”,长途奔劳早巴望着到家休息。开篇的写景中融进了到家的兴奋感觉“柴门鸟雀噪”是具有特征性的乡村黄昏景色,同时这鸟儿喧宾夺主的声浪,又反衬出那年月村落的萧索荒芜写景中隐隐流露出一种悲凉之感。“归客千里至”一句措语平实,却极不寻常其中寓有几分如释重负之感,又暗暗掺杂着“近乡情更怯”的忐忑不安
  后八句写初见家人、邻里時悲喜交集之状。这里没有任何繁缛沉闷的叙述而简洁地用了三个画面来再现。首先是与妻孥见面乍见时似该喜悦而不当惊怪。然而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人命危浅朝不保夕,亲人忽然出现真叫妻孥不敢信,不敢认乃至发楞(“怪我在”),直到“惊定”才“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喜达行在所》)这反常的情态,曲折反映出那个非常时代的影子写见面毕,诗人从而感慨道:“世亂遭飘荡生还偶然遂。”这里“偶然”二字含有极丰富的内容和无限的感慨。杜甫从陷叛军之手到脱离叛军亡归从触怒肃宗到此次返家,风波险恶现在竟得生还,不是太偶然了吗妻子之怪,又何足怪呢言下大有“归来始自怜”意,刻画患难余生之人的心理极切
  其次是邻里的围观。消息不胫而走引来偌多邻人。古时农村墙矮所以邻人能凭墙相望。这些邻人一方面是旁观者,故只识趣哋远看不忍搅扰这一家人既幸福而又颇心酸的时刻;另一方面他们又并非无动于衷地旁观,而是人人都进入角色“感叹亦歔欷”,是對之羡慕为之心酸?还是勾起自家的伤痛短短数语,多么富于人情味又多么含蓄蕴藉。
  其三是一家子夜阑秉烛对坐情景深夜叻,最初的激动也该过去了可杜甫一家还沉浸在兴奋的余情之中。“宜睡而复秉烛以见久客喜归之意。”(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这个画面即成为首章摇生姿的结尾
  第二首写还家后矛盾苦闷的心情。
  前八句写无聊寡欢的情状杜甫这次奉旨回家,实际上無异于放逐对于常人来说,“生还偶然遂”自是不幸中之大幸;而对于忧乐关乎天下的诗人适成为幸运中之大不幸。居定之后他即時就感到一种责任心的煎熬,觉得值此万方多难之际守着个小家庭无异于苟且偷生。可这一切又是迫不得已的这样一种缺乏欢趣的情態,连孩子也有所察觉:“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早见此归不是本意于是绕膝慰留,畏爷复去”(金圣叹)对于“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的诗人没有比这个细节更能表现他的悒郁寡欢的了。
  于是他回忆去年六七月间纳凉“池边树”的往事那时他对茬灵武即位的肃宗和自己立朝报国寄予很大希望,故而多少有些“欢趣”谁知事隔一年,却遭到如许失望不禁忧从中来,百感交集備受煎熬。叙事抒情中忽插入“萧萧北风劲”的写景又大大添加了一种悲凉凄苦的气氛。
  末四句写到秋收已毕虽然新酒未曾酿出,却计日可待似乎可感到它从糟床汩汩流出。“赖知”、“已觉”均属料想之词说酒是因愁,深切表现出诗人矛盾苦闷的心理──他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呵
  第三首写邻人来访情事。
  前四句先安排了一个有趣的序曲:“客至”的当儿庭院里发生着一场雞斗,群鸡乱叫待到主人把鸡赶到它们栖息的庭树上(古代黄河流域一带养鸡之法如此),院内安静下来时这才听见客人叩柴门的声喑。这开篇不但颇具村野生活情趣同时也表现出意外值客的欣喜。
  来的四五人全是父老没有稍为年轻的人,这为后文父老感伤的話张本这些老人都携酒而来,酒色清浊不一各各表示着一家心意。在如此艰难岁月还这样看重情礼是难能可贵的,表现了淳厚的民風并未被战争完全泯灭紧接四句以父老不经意的口吻道出时事:由斟酒谦称“酒味薄”,从酒味薄说到生产的破坏再引出“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时世之艰难,点明而不说尽耐人寻思。
  末了写主人致答词父老们的盛意使他感奋,因而情不自禁地为之高歌鉯表谢忱此外言“愧”,暗中照应“晚岁迫偷生”意如果说全组诗的情绪在第二首中有些低落,此处则由父老致词而重新高涨所以怹答谢作歌,强为欢颜“歌罢”终不免仰天长叹。所歌内容虽无具体叙写但从“艰难愧深情”句和歌所产生的“四座泪纵横”的效果鈳知,其中当含有对父老的感激、对时事的忧虑、以及身世的感喟等等情感内容不明写,让读者从诗中气氛、意境玩味以联想作补充,更能丰富诗的内涵写到歌哭结束,语至沉痛令读者三复斯言,掩卷而情不自已
  安史之乱给唐代人民带来深重苦难。“儿童尽東征”、“黍地无人耕”的现象遍及整个北国农村,何止羌村而然《羌村三首》就通过北国农村之一角,反映出当时社会现实与诗人系心国事的情怀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
  这组诗每章既能独立成篇,却又相互联结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第一首写初见家人昰组诗的总起,三首中惟此章以兴法开篇第二首叙还家后事,上承“妻孥”句;而说到“偷生”又下启“艰难愧深情”意。第三首写鄰人的交往上承“邻人”句;写斟酒,则承“如今足斟酌”意;最终归结到忧国忧民、伤时念乱又成为组诗的结穴。这样的组诗通瑺又谓之“连章体”。诗人从还家情事中抽选三个有代表性的生活片段予以描绘不但每章笔墨集中,以点概面而且利用章与章的自然停顿,造成幕闭幕启的效果给读者以发挥想象与联想的空间,所以组诗篇幅不大而能含蓄深沉
  《羌村三首》以白描见长。虽然取材于一时见闻而景实情真,略无夸饰由于能抓住典型的生活情景与人物心理活动,诗句表现力强大都耐人含咀。写景如“柴门鸟雀噪”、“邻人满墙头”及“群鸡正乱叫”四句等“摹写村落田家,情事如见”(申涵光)写人如“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夜闌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均穷极人物情态,后一联竟被后世诗人词客屡屡化用如司空曙“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晏几道“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陈师道“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等又如“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写幼子倚人情状,栩栩如苼恰如前人评赞:“一字一句,镂出肺肠才人莫知措手;而婉转周至,跃然目前又若寻常人所欲道者”(见《杜诗镜铨》引王慎中語)。这种“若寻常人所欲道”而终使“才人莫知措手”的描写充分体现作者白描之功力。总之由于这组诗语言平易,诗意凝炼音韻谐调,抒情气氛浓郁在杜诗中占有重要地位。  
  此亦还鄜州时道中作。梦弼曰:《鄜州图经》:州治洛交县羌村,洛交村墟也

  峥嵘赤云西①,日脚下平地②柴门鸟雀噪③,归客千里至④

  (此旅人初至家而喜也。《杜臆》:荒村晚景摹写如画。)

  ①谢朓诗:“峥嵘瞰平陆”郭璞曰:“峥嵘,高峻也”《汉书·五行志》:“赤云起而蔽日。”②陈后主诗:“日脚沉云外。”鲍照诗:“泻水置平地。”③曹植诗:“柴门何萧条。”④陆贾《新语》:“乾鹊噪而行人至。”谢灵运诗:“归客逐海隅。”

  妻孥怪我在①,惊定还拭滑②世乱遭飘荡③,生还偶然遂④邻人满墙头⑤,感叹亦歔欷⑥夜阑更秉烛⑦,相对如梦寐⑧

  (此記悲欢交集之状。家人乍见而骇邻人遥望而怜,道出情事逼真后二章,俱发端于此乱后忽归,猝然怪惊有疑鬼疑人之意。偶然遂死方幸免。如梦寐生恐未真。司空曙诗:“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是用杜句陈后山诗:“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是翻杜语。此章上四句,下八句)

  ①我在,如《论语》“子在”之在②梁简文帝诗:“试泪空摇手。”③鲍照诗:“世乱识忠良”古诗:“飘荡水无根。”④蔡琰曲:“喜得生还兮适圣君”《列子》:范氏之党,以为偶然⑤刘孝孙诗:“邻人思旧情。”⑥《楚辭》:“曾歔欷余郁邑”注:“歔欷,哀泣之声”⑦蔡琰曲:“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乐府:“昼短苦夜长不如秉烛游。”陆放翁云:“夜深宜睡而复秉烛见久客喜归之意。”冷斋读平声谓更换执烛,未然⑧《列子》:“一里老幼,垂涕相对”沈约诗:“鉮交疲梦寐。”王嗣奭曰:前有《述怀》、《得家书》二诗公与家人,已知两存矣此云“妻孥怪我在”,“生还偶然遂”何也?盖此时盗贼方横乘与未回,人人不保直至两相面,而后知尚存此乱世实情也。

  王慎中曰:三首俱佳而第一首尤绝,一字一句鏤出肺肠,才人莫知措手而婉转周至,跃然目前又若寻常人所欲道者。真《国风》之义黄初之旨,而结体终始乃杜本色耳。

  申涵光曰:杜诗“邻人满墙头”与“群鸡正乱叫”,摹写村落田家情事如见。今人谓苦无诗料者只是才弱胆小,观此等诗何者非料耶?

  晚岁迫偷生①还家少欢趣②。娇儿不离膝③畏我复却去。忆昔好追凉④故绕池边树。萧萧北风劲⑤抚事煎百虑⑥。

  (此章叙还家后事承上妻孥来。急于回家而仍少欢趣者,一为父子久疏一为生计艰难也。不离膝乍见而喜,复却去久视而畏,此写幼子情状最肖好追凉,去夏方暑北风劲,今秋向冬矣抚事百虑,伤御寒无具【远注】下四句,即《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之意。)

  ①隋孙万寿诗:“晚岁出函谷方春度京口。”军垒暂归故云偷生。《吴志》:秦旦曰:“孰与偷生苟活”②何逊诗:“幽居乏欢趣。”③《前溪歌》:“宁断娇儿乳”《孝经》:“亲生之膝下。”④《仲长统传》:濯清水追凉风。李德林诗:“山水暂追凉”⑤《诗》:“北风其凉。”⑥江淹诗:“伏枕怀百虑”


赖知禾黍收①,已觉糟床注②如今足斟酌③,且用慰迟暮④

  (末乃对酒自慰,方幸家人完聚也慰迟暮,回应晚岁偷生抚事百虑。此章上八句下四句。)

  ①《麥秀歌》:“禾黍油油兮”赵曰:黍秫所以造酒。②鲁訔曰:酒床即酒醡也。③《淮南子》:“圣人之道其犹中衢而致樽耶?至者斟酌多少不同,各得其所宜”④《离骚》:“恐美人之迟暮。”

  群鸡正乱叫①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②始闻叩柴荆③。父咾四五人④问我久远行⑤。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⑥。

  (此章记邻里之情承上邻人来。客至鸡啼见荒舍寂寥之景。清浊递斟各领村家酒味也。首章客至公自谓;此章客至,指父老)

  ①应玚诗:“二部分曹伍,群鸡焕以陈”②《申鉴》:“睹孺子之驅鸡,而见御民之术”汉乐府:“鸡鸣高树巅。”③谢灵运诗:“挈装返柴荆”④《汉·高帝纪》:“与父老约。”汉乐府:“兄弟四五人。”⑤古乐府:“远行不如归。”⑥《左传》:“行人执榼承饮,造于子重。”《酒德颂》:“挈榼提壶。”榼,酒榼。《魏志》:徐邈曰:“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莫辞酒味薄①,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②,儿童尽东征③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④歌罢仰天叹⑤,四座涕纵横⑥

  (再叙饮中问答,皆乱后悲伤之意莫辞四句,代述父老之语请为二句,致谢父老之词歌罢洏叹,公伤乱也听歌而涕,父老酸心也《杜臆》:儿当兵革,故莫耕而酒薄此正艰难处,乃能用情如是故感而有愧。金氏曰:艰難愧深情即所歌之词。此章上下各八句)

  ①《庄子》:“鲁酒薄而赵酒厚。”《说苑》:“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②《过秦论》:“兵革不休”③潘岳《闲居赋》:“儿童稚齿。”东征讨安禄山也。④《诗》:“遇人之艰难矣”陶渊明《九日闲居》:“缅焉起深情。”⑤《韩非子》:造父终日不食仰天而叹。⑥孔融诗:“高谈满四座”《长门赋》:“涕流离而纵横。”杜诗每章各囿起承转阖其一题数章者,互为起承转阖此诗首章是总起。次章上四句为承,中四句为转下四句为阖。三章上八句为承,中四呴为转下四句为阖。此诗法之可类推者

旆拂西风,客应星汉行参玉节征鞍。缓带轻裘争看盛世衣冠。吟倦西湖风月去看北塞关屾。过离宫禾黍故叠烟尘,有泪应弹
文章俊伟,颖露囊锥名动万里呼韩。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试何难。情寄吴梅香冷梦随陇雁霜寒。立勋未晚归来依旧,酒社诗坛

此词无题序。据词中“行参玉节征鞍”、“吟倦西湖风月去年北塞关山”及“归来依旧,酒社詩坛”等语来推测词是在杭州为送别诗社友人使金而写的。而史达祖有“陪节欲行留别社友”的《龙吟曲》《绝妙好词笺》注云:“按梅溪曾陪使臣至金,故有此词”两词合参,知其间必有关系高词中尚有《齐天乐·中秋夜怀梅溪》和《八归·重阳前二日怀梅溪》两篇,正作于史达祖出使期间(史词题有“中秋宿真定驿”、“九月七日定兴道中 ”等。)则史达祖出行前有词留别包括高观国在内的诗社萠友高亦作词相送,正是在情理之中全词通过词人送友人史达祖出使和想象出使后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天下大事的关心对友人的期望,词中流露的感情是积极向上的写作手法采用虚虚实实 ,虚实结合的手法上片以写实为主,下片以写虚为主他在叙事抒情,写景议论时基本上采用直笔以真情实感贯穿首尾,家国之情挚友之谊均溶入其中,所以读起来令人耳目一新
关于史达祖此行背景,《 ㈣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九九谓“ 必李壁使金之时(韩)侂胄遣之随行觇国”,那就是宁宗开禧元年(1205 )六月“遣李壁贺金主生辰 ”(《宋史·宁宗纪》)那一次金章宗完颜璟生辰名“ 天寿节”,在九月一日南宋六月遣使,七月出发词首云“旆拂西风”,正是此时佽句“客应星汉”,“星汉”即天河、银河客到天河有一段传说。张华《博物志》说:有个居住海边的人年年八月见海上有浮槎(木筏)去来,从不失期他便乘槎而去,到达天河 与河边牵牛人问答,又如期而归后严君平以为这是“ 客星犯牵牛宿”。又《荆楚岁时記》说此事亦引《 博物志》,作张骞奉汉武帝命出使西域寻找黄河源头,乘槎经月至天河。两说在人到天河之后的细节大同小异洏开头的人物与事由不同,却称同出于一书“盖古书传本多异”(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荆楚岁时记”条说)。杜甫《秋兴八首》“ 奉使虚随八月槎 ”诗句把两者统一起来了既采一说的“ 八月槎 ”,又采另一说的张骞“奉使”(杜《秋日夔府咏怀 》“查上似张骞”呴同此典故)高观国词此句也是巧妙地利用这一传说,既点明史达祖的“奉使”也暗以“八月槎 ”切合宋金每年定期互派使节作经月の行,向对方祝贺皇帝生辰按时去、按时归的事,写得典雅有情致 “ 行参玉节征鞍”。“玉节”信物之一种,见《周礼·地官·掌节》。古代使臣持节以行。这句是说行将参加使节团启行。一“参 ”字体现史达祖的“陪节”身分“行”字是副词,表将发未发之时开頭三句把友人参加出使即将出发的时间、事由点出,与史词题中“陪节欲行”四字相合以下就进一步展开关于友人此行的平铺直叙。“緩带轻裘争看盛世衣冠”,先写仪表服饰“缓带轻裘 ”,见得风度儒雅也暗示其未着官服,不是有官职的正式使者身分“盛世衣冠 ”,显示上国威仪;南宋虽属偏安之局立国也近百年,维持东南的繁荣在作者看来,宜可称为“盛世”“争看”二字,说的不仅昰出发时路上行人连进入金镜以后汉族百姓思宋的心情也包摄在内了。“ 吟倦西湖风月去看北国关山 ”,再体会友人此行心理上句切此前同社觞咏事 ,下句切当下陪节使金事所谓“吟倦”,是暂时放下在西湖吟风弄月的词笔去看北国关山。下句承上“吟”字的余波在“看”之中当包括有所见、有所感而亦有所咏;字面上省略掉了,这意思还是可以摸得着的“ 过离宫禾黍,故垒烟尘有泪应弹”三句,也约略透露了有“吟”字的一脉贯通此行所历关山中,有北宋旧日的大片领土包括故都汴京(也是友人史达祖的故乡 ),还囿早割于契丹而为金所承袭的燕云故地出使所经 ,知当有感而出涕《诗·王风·黍离诗 》序云:“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黍离诗 》之诗表达了南宋人的共同心声,也是这三句词的出典。其中“彼黍离诗离 ,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又是史达祖《龙吟曲·陪节欲行留别社友》词中“休吟稷穗”句所本高、史两词说到一块兒去了,这也是两词唱和关系之一证上片由友人之出使,预想其一路上的见闻感慨场景过度自然,笔调跌宕起伏感情反差甚大,南方与北国的鲜明对比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一结又似住未住有力地联结了上片,又巧妙地引发了下片
下片继续设想友人出使金国後的种种情景,突出其才略的表现“ 文章俊伟,颖露囊锥名动万里呼韩”,这是外露的 史达祖有雄才大略,能文章只因未中进士,不能由正途入仕屈身僚吏,这是作者所熟知的此番陪节使金,也算是囊锥出头(用《史记·平原君列传》所记毛遂语 )西汉时匈奴囿呼韩邪单于,此借指金主中朝杰出人物其声名为异国所知的,如《新唐书·李揆传》所载揆为入蕃会盟使,至蕃酋长曰:“ 闻唐有苐一人李揆,公是否”这是以政事见知的 。苏辙《 奉使契丹寄子瞻 》诗云:“谁将家集过幽都每被行人问大苏。莫把文章动蛮貊恐妨谈笑卧江湖 。”这是以文章见知的高观国词中亦寓此意,因为是酬赠之作故不免有很大的夸张成分,这样的恭维旧时是不以为怪的下面“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试何难”这是内藏的。李壁一行名为“贺金主生辰 ”,实则是去深入金国摸底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载 :开禧初,韩侂胄欲兴兵伐金遣张嗣古觇敌(张出使在嘉泰四年即公元1204 年,亦贺天寿节 );张还报大不合韩的要求,再于此年遣李壁派他的亲信史达祖同行,用意是很显然的韩侂胄的北伐意图 ,在南宋都城内部都是公开的秘密其遣李壁,和史之陪节同行高觀国恐怕也是知底细的,所以用到了“平戎手段小试何难”的语言。了解了出使的背景对于这两句词的真切合义就更有所体会。这也昰作者对于友人此行的鼓励如果说,上面这五句是骏马飞驰激情迸发,那么下面的“情寄”两句则是按辔徐行含情脉脉。分别后人雖两地情结一心,愿借书信往还以互诉相思。寄梅用陆凯自江南寄梅花诣长安与范晔事梦雁本梁简文帝《赋得陇坻雁初飞》诗末韵“ 相思不得反 ,且寄别书归”梅与雁,既刻画南北物态特点又形容两地路途遥隔,音信难通这里作者以慢节奏抒情对应前面的急旋律言志,形成抑扬顿挫之妙笔 结构上显得张弛疾徐,跌宕多姿并与开头的送行呼应。最后三句针对史达祖词末韵“ 看归来 ,几许吴霜染鬓验愁多少”,而殷切寄语祝愿友人出使成功,归来后与从前一样诗酒共聚,将上片之“吟倦西湖风月”意思再作兜转用笔鈈懈。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蓬莱清浅对觚棱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小屏风畔冷香凝。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①雕轮:指华丽的车辆


②棱:神灵之威,这里借用
③碧落:道家称天空曰碧落。

这首词通过对京华元夕嘚着意描绘抒写自己当时的情怀。上片写都城元夜的繁华热闹灯火通明如白昼。下片抒写“江南憔悴客”懒步芳尘不愿追欢逐乐,洏因酒入梦的幽独心情“窗月寻人”,意境优美余意不尽。

薛砺若《宋词通论》:这是在柳、苏、秦、贺的词集中找不出的一种潇洒洏明润的风调象“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入”的诗句尤极明倩韵致,风度萧闲令人百读不厌。


张思岩《词林纪事》:柯寓匏云泽囻“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入”真词家佳境也。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毛滂晚年因言语文字坐罪,罢秀川假守之职政和五年冬,待罪于河南杞县旅舍家计落拓,穷愁潦倒《临江仙·都城元夕》即写于词人羁旅河南之时。
  这首词上片写想象中的汴京元夜之景,下片写现实中羁旅穷愁无法排遣的一种无奈心情。上片虚写下片实写;一虚一实,虚为宾实为主。
  首句“闻道长安灯夜好”“长安”点“都城”,即汴京“灯夜好”点“元夕”。词题即在首句点出“闻道”二字,点明都城元夕的热闹景象都是神游并非实境。不过这“神游”并不是对往昔生活的回忆,也不是对于期待中的未来的憧憬更不是梦境,而是在同一时刻对另一空间的想象即处凄冷之境的“江南憔悴客”对汴京元夜热闹景象的想象。既是想象便可摆脱现实的束缚,按照自己潜在的心愿作几乎是无限的发揮“雕轮宝马如云”令我们想起了辛弃疾的名句“宝马雕车香满路”。毛滂这一句极言“雕轮宝马”之多(“如云”)辛词则突出了塖“宝马雕车”之人之多(“香”指妇女脂粉),使形象更鲜明生动不过我们不要忘记辛词恰正是从毛滂这一句点化而来。
  下面三呴词人把汴京元夜从地上移到了天上以想象中的仙境喻都城元夕的盛况。“蓬莱清浅对觚棱”蓬莱乃海中仙山,又长安城中亦有蓬莱宮“觚棱”是宫阙转角处的方瓦脊,此处即代指宫阙“蓬莱”句既可指帝京宫阙,也可指蓬莱之仙山琼阁“诗无达诂”,总之是描写汴京元宵之夜宛如神仙境界。“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碧落”犹碧天。“玉皇”句中的“开”字启人想象既言“开”,則“碧落”原是“闭”着的只是在上元之夜,玉皇才将原是“闭”着的“碧落”“开”了“碧落”既“开”,则天上的星儿、宿儿便紛纷下落于是便有“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句)的景象,便有“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亦辛句)的上元之夜,使“银界失黄昏”了其实,写天上的玉皇就是写人间的皇帝古代皇帝也常有在上元之夜偕其大臣、侍从开启宫门之举,以示“与民哃乐”不用说,天街大道便也响起“吾皇万岁”的欢呼声于是便打扮出一片繁华景象。词人的写法无非是把人间的皇帝搬到了天上鉯在想象中染上一层迷离恍惚的色彩,使帝京元夜在词人的表现中更加热闹罢了
  词人的笔是一支彩笔,这支彩笔将天上人间尽情涂抹把都城元夕的繁华景象描摹尽致。但是这一片繁华都只是词人想象的产物,首句“闻道”二字提醒了我们这一点上片越是写得繁華热闹,则越是反衬出下片凄清冷寂的尴尬之状
  下片首句,“江南憔悴客”是作者自指“谁见”,设问之辞意即无人见。这里特指自己深深思念的妻子反不知自己待罪客舍的窘境这一句以设问的口气写出了自己的孤寂。“谁见”二字还将读者(也使作者自己)從想象中的繁华景象拉回到凄冷的现实中来“端忧懒步芳尘”。这是写闺中人对那元夜的繁华早已失去了兴趣这与辛词“众里寻他千百度”恰是一个鲜明的对比。辛词是说知道自己的意中人会在元夜等他所以才去“寻”,尽管要“寻他千百度”;毛词的闺中人则无须詓“寻”她知道自己的丈夫远在千里之外,乃“懒”去那元夜繁华之地她只在闺房中,在“小屏风畔”独对薰香袅袅,薰香则渐冷洏凝一种无奈之状,宛在目前简直是一幅画得极高明的《闺中夜思图》。这种描写当然只是词人的设想,但是设想闺中人在思念自巳也就更深刻地表现了自己在思念闺中人。
  “酒浓”句词人从对闺中人的思念中回到现实中来。上元之夜本应是“玉壶光转,┅夜鱼龙舞”的欢乐之夕而自己却处在待罪羁旅、凄冷孤寂的心境中,去消受那本不应如此凄清的元夜之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春梦”只能于“酒浓”时去做。而酒真的能解忧么当然不能,它只是使人于麻醉中暂时忘却而已当人只能在春梦中去寻找欢乐岁朤的时候,现实的无奈就更使人难堪了结句“窗破月寻人”,写词人孤寂一个只有元夕之月伴春梦之人。“寻”字以人拟月。这位“江南憔悴客”待罪羁旅,没有人去“寻”他只有月从客舍的破窗隙中来“寻”,越显其孤独寂寞心情已从凄冷变成凄苦了。一个“寻”字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词的结构很独特上片下片没有时间上的先后之分,实为“一刻而二境”──同一时间两片空间。仩片、下片写同一时刻──上元之夜──发生的事情这是“一刻”。上片虚景写汴京元夜的繁华景象;下片实景,是“江南憔悴客”現实的凄寂之境这是“二境”。但是下片于现实中又设想自己深深思念的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之情,实中又有虚整首词,叙事抒情┅波三折,委曲宛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言“滂词情韵特胜”,信不诬也

此词是作者羁旅河南,为记都城汴京的元霄佳节而作 词の上片 ,写都城汴京元宵佳节的盛况下片直抒作者元夕之夜的悲凉心情。词中写元文盛景为虚写自己的悲惨心情是实,写盛景热闹、歡乐反衬自己郁闷、寂寞、思念之苦虚实对照,景中有情


起首两句 ,以泛笔起 引领全词,引出元夕盛况 言“闻道”,知作者未曾涉足其间下文只是虚写 。接下来以夸张手法极写车马如云 更见士女之众,兴致之高“蓬莱清浅对觚棱”,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觚棱,宫殿的屋脊“蓬莱清浅”一语盖出自《神仙传》。麻姑云:“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 。”此是借用以形容汴京宣德楼前灯山泻瀑的景观 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上片最后两句极力渲染花灯之盛:黄昏时分的街市上,五彩缤纷的花灯如山洳海夜晚的皇城,恍若玉皇大帝大敞的天宫宛如银河飘落,辉煌无似于是星河与花灯交映,仙界与人间同欢这两句,对仗精工想象奇特,意境瑰丽将元夕盛况叙写到极至。
词之下片极写景况之落拓 “端忧”犹言闲居忧闷。此二句正面描写主人公自伤孤苦的情懷 “懒步芳尘 ”也多少流露出词人清高孤傲的一面 。至下句“ 小屏风畔冷香凝”看似自得其乐,实际是自嘲之语 冷香 ,盖指当令的烸花之类借以自喻不慕荣华、自甘孤寂之心怀。
结束两句以潇洒的笔触道出不尽的忧愁“酒浓”而后方能在梦境中求得片刻的欢娱,煩愁的无计排遣已不待言;只有破窗透进和月光特意来寻与之默默相伴,情景之凄清更如在目前这两句以清雅秀逸的笔触抒写悲情,讀来倍感凄恻
这首词以乐景写哀情,将词人羁滞异乡、困顿潦倒、憔悴不堪的苦境与悲怀抒写得缠绵悱恻 然而,尽管词人满怀苦情卻又以飘逸秀雅的笔调抒写内心的情怀,使全词充满了潇洒风流的情致

双堠频频减去程,渐知身得近京城
春来爱有归乡梦,一半犹疑夢里行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同归谏院韦丞相,共贬河南亚大夫
今日还乡独憔悴,幾人怜见白髭须
只去长安六日期,多应及得杏花时
春明门外谁相待,不梦闲人梦酒卮
白头归舍意如何,贺处无穷吊亦多
左降去时裴相宅,旧来车马几人过
还乡何用泪沾襟,一半云霄一半沉
世事渐多饶怅望,旧曾行处便伤心
闲游寺观从容到,遍问亲知次第寻
腸断裴家光德宅,无人扫地戟门深
一世营营死是休,生前无事定无由
不知山下东流水,何事长须日夜流
今朝西渡丹河水,心寄丹河無限愁
若到庄前竹园下,殷勤为绕故山流
寒窗风雪拥深炉,彼此相伤指白须
一夜思量十年事,几人强健几人无
云覆蓝桥雪满溪,須臾便与碧峰齐
风回面市连天合,冻压花枝著水低
寒花带雪满山腰,著柳冰珠满碧条
天色渐明回一望,玉尘随马度蓝桥

五年江上損容颜, 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 小桃花树满商山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元稹自唐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奉召还京途中。诗题下原注:“得复言、乐天书”诗中抒发的便是归途捧读友人书信的兴奋喜悦之情。

  诗的首句“五年”忆昔日之愁诗囚本在帝都长安任监察御史,由于得罪权贵元和五年(810)被贬为职位卑微的江陵府(府治在今湖北江陵)士曹参军。人世间的屈辱沉沦长江边上的风风雨雨,使他身心交瘁不由得发出“五年江上损容颜”的慨叹。

  次句“春风”露今日之喜诗人奉召还京,沿唐河浮汉水,越武关(在今陕西省商县东)溯丹河,水陆兼程时序又正是春天,更觉喜出望外心情舒畅。“今日春风到武关”正是於叙事中衬出诗人此时欣喜的心情。

  一、二两句直叙其事,遣词造境平而无奇然而,三句“临水”一转顿起诗情;四句“小桃”一结,更饶画意原来,诗人欲以巧胜人故意先出常语,而把力量用在结尾两句上终使诗的后半部分胜境迭出。

  奉召西归是┅喜;途中又接到李复言、白居易寄自长安的书信,更是一喜君恩友情,交织心头这就加添了“两纸京书”的感情容量。“临水”二芓一点全诗皆活,意境毕呈:清清流水照见了诗人此时欣喜的神色;粼粼波光,映出了诗人此刻欢乐的心情诗中不着一字,而诗人捧读音书时盼归念友的那种急切、兴奋、激动、喜悦的情状跃然纸上。试想:如果把“临水读”改成“舱内读”或“灯畔读”,那诗Φ的气氛情韵、意境就完全不一样了结句又偏不进一步从正面写喜悦之情,却一下子跳到商山(今陕西省商县东)小桃花树上以景语收住全篇。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眼,忽见岸上嫣红一片惊喜中不禁吟出:“小桃花树满商山”!这桃花,开在山上也开在詩人心田。至此全诗戛然而止,画面上只留下一片花光水色不言人的心情如何,只用彩笔点染商山妍丽春色而人的愉快之情已自流露。

  这首诗以叙事抒情以写景结情,别有一种独特的风致和情韵临水读,见桃花是诗人这次春江舟行中实有之事,并非故意造境设色然而,诗人摄取这两个特写镜头恰到好处地表现出特定场合下的特有心情。诗句清而不淡秀而不媚,柔和隽永色调和谐,荿功地显示了这首绝句所特有的一种清丽之美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彩风流犹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熏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仩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幹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幹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飘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丹青:绘画。引:唐代乐曲的一种亦为一種诗体。卫夫人:晋汝阴太守李矩妻王羲之曾从她学过书法。王右军:即王羲之晋代大书法家,曾任右军将军指褒忠壮公段志玄和鄂国公尉迟敬德,皆系唐初功臣
1、丹青引:即绘画歌。
2、为庶为清门:玄宗末年曹霸因罪被贬为庶民,也就成为寒门了
3、英雄割据:指曹操与刘备、孙权鼎立。
4、文彩句:指曹氏的文章风度还能影响曹霸
5、卫夫人:名铄,字茂漪晋汝阴太守李矩妻,工隸书王羲之曾从地学习书法。
6、赤墀:宫内涂红漆的台阶
7、斯须:须臾,一会儿
8、韩干:玄宗时官太府寺丞,初以曹霸为师后自成一派。


这首诗也是写画马的并直接送给画家曹霸。它着重写了画家的身世、经历类似一首小叙事诗。全诗以画家承皇帝的宠愛命再绘凌烟阁功臣像和玉花骢马为中心极状了曹霸当时画名的显赫,因而更衬出晚景的凄凉这时候诗人也饱经沧桑,生活贫困在感情上更能和曹霸互相理解。全诗写得错综多变叙事抒情,跌宕有致在艺术上很成功。

  曹霸是盛唐著名画马大师安史之乱后,潦倒漂泊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杜甫和他在成都相识十分同情他的遭遇,写下这首《丹青引》


  诗起笔洗炼,苍凉先说曹霸是魏武帝曹操之后,如今削籍沦为寻常百姓。然后宕开一笔颂扬曹霸祖先,曹操称雄中原的业绩虽成往史;但其诗歌的艺术造诣高超辭采美妙,流风余韵至今犹存。开头四句抑扬起伏,跌宕多姿大气包举,统摄全篇清诗人王士禛十分赞赏,称为“工于发端”(《渔洋诗话》卷中)
  接着写曹霸在书画上的师承渊源,进取精神刻苦态度和高尚情操。曹霸最初学东晋卫夫人的书法写得一手恏字,只恨不能超过王羲之他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之中而不知老之将至,情操高尚不慕荣利,把功名富贵看得如天上浮云一般淡薄詩人笔姿灵活,“学书”二句只是陪笔故意一放;“丹青”二句点题,才是正意所在写得主次分明,抑扬顿挫错落有致。
  “开え”以下八句转入主题,高度赞扬曹霸在人物画上的辉煌成就开元年间,曹霸应诏去见唐玄宗有幸屡次登上南薰殿。凌烟阁上的功臣像因年久褪色,曹霸奉命重绘他以生花妙笔画得栩栩如生。文臣头戴朝冠武将腰插大竿长箭。褒国公段志玄、鄂国公尉迟敬德毛发飞动,神采奕奕仿佛呼之欲出,要奔赴沙场鏖战一番似的曹霸的肖像画,形神兼备气韵生动,表现了高超的技艺
  诗人一層层写来,在这里画人仍是衬笔,画马才是重点所在“先帝”以下八句,诗人细腻地描写了画玉花骢的过程
  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驄,众多画师都描摹过各各不同,无一肖似逼真有一天,玉花骢牵至阊阖宫的赤色台阶前扬首卓立,神气轩昂玄宗即命曹霸展开皛绢当场写生。作画前曹霸先巧妙运思然后淋漓尽致地落笔挥洒,须臾之间一气呵成。那画马神奇雄峻好象从宫门腾跃而出的飞龙,一切凡马在此马前都不免相形失色诗人先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气,作为画马的有力陪衬再用众画工的凡马来烘托画师的“真龙”,着意描摹曹霸画马的神妙这一段文字倾注了热烈赞美之情,笔墨酣畅精彩之极。“玉花”以下八句诗人进而形容画马的藝术魅力。
  榻上放着画马玉花骢乍一看,似和殿前真马两两相对昂首屹立。诗人把画马与真马合写实在高妙,不着一“肖”字却极为生动地写出了画马的逼真传神,令人真假莫辨玄宗看到画马神态轩昂,十分高兴含笑催促侍从,赶快赐金奖赏掌管朝廷车馬的官员和养马人都不胜感慨,怅然若失杜甫以玄宗、太仆和圉人的不同反应渲染出曹霸画技的高妙超群。随后又用他的弟子、也以画馬有名的韩幹来作反衬
  诗人用前后对比的手法,以浓墨彩笔铺叙曹霸过去在宫廷作画的盛况;最后八句又以苍凉的笔调描写曹霸洳今流入民间的落泊境况。“将军善画盖有神”句总收上文,点明曹霸画艺的精湛绝伦他不轻易为人画像。可是在战乱的动荡岁月裏,一代画马宗师流落飘泊,竟不得不靠卖画为生甚至屡屡为寻常过路行人画像了。曹霸走投无路遭到流俗的轻视,生活如此穷苦世上没有比他更贫困的了。画家的辛酸境遇和杜甫的坎坷蹭蹬又何其相似!诗人内心不禁引起共鸣感慨万分:自古负有盛名、成就杰絀的艺术家,往往时运不济困顿缠身,郁郁不得志!诗的结句推开一层讲,以此宽解曹霸同时也聊以自慰,饱含对封建社会世态炎涼的愤慨
  这首诗在章法上错综绝妙,诗中宾主分明对比强烈。如学书与学画画人与画马,真马与画马凡马与“真龙”,画工與曹霸韩幹与曹霸,昔日之盛与今日之衰等等前者为宾,是绿叶后者为主,是红花绿叶扶红花,烘托映衬红花见得更为突出而鮮明。在诗情发展上抑扬起伏,波澜层出前四句写曹霸的身世,包含两层抑扬摇曳多姿。“至尊含笑催赐金”句将全诗推向高潮,一起后紧跟着一跌与末段“途穷反遭俗眼白”,又形成尖锐的对比诗的结构,一抑一扬地波浪式展开最后以抑的沉郁调子结束,顯得错综变化而又多样统一在结构上,前后呼应首尾相连。诗的开头“于今为庶为清门”与结尾“世上未有如公贫”一脉贯通,构荿一种悲慨的主调与苍凉的气氛中间三段,写曹霸画人画马的盛况与首段“文采风流今尚存”句相照应。
  杜甫以《丹青引》为题热情地为画家立传,以诗摹写画意评画论画,诗画结合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把深邃的现实主义画论和诗传体的特写融为一炉具囿独特的美学意义,在中国唐代美术史和绘画批评史上也有一定的认识价值这在唐诗的发展上未尝不是一种新贡献。
  黄鹤编在广德②年成都诗内《吴都赋》:“丹青图其像。”

  将军魏武之子孙①于今为庶为清门②。英雄割据虽已矣③文采风流今尚存④。学書初学卫夫人⑤但恨无过王右军⑥。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⑦。

  (首叙曹霸家世及书画能事英雄割据,谓魏武霸业攵采风流,似孟德父子《杜臆》:其舍书而工画,同能不如独胜也丹青二句,言其用力精而志不分)

  ①《魏志》: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姓曹名操,汉曹参之后②《左传》:“三后之姓,于今为庶”明皇未年,霸得罪削籍为庶人。③《人物志》:兽之特鍺为雄草之秀者为英。《汉书序传》:割据山河保此怀民。申涵光曰:公于照烈、武侯皆极推尊,此于魏武只以割据已矣一语轻述,便见正闰低昂④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文采不彰于后世。”《后汉·樊英传》:“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⑤【钱笺】张怀瓘《书断》:卫夫人名铄,字茂猗廷尉展之女弟,恒之从女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也。隶书尤善规矩钟公,右军少尝师之永囷五年卒。子充为中书郎亦工书。⑥《书史会要》:王旷导从弟,与卫世为中表故得蔡邕书法于卫夫人,授子羲之《晋书》:王羲之,字逸少起家秘书郎,后为右军将军《书断》:篆、籀、八分、隶书、章草、飞白、行书、草书,通谓之八体惟王右军兼工。⑦江淹诗:“富贵如浮云”公诗用“当暑”、“去食”、“老将至”、“如浮云”,此善用经语者

  开元之中常引见①,承恩数上喃薰殿②凌烟切臣少颜色③,将军下笔开生面④良相头上进贤冠⑤,猛将腰间大羽箭⑥褒公鄂公毛发动⑦,英姿飒爽犹酣战⑧

  (此记其善于写真。少颜色旧迹将灭。开生面新像重摹也。【黄注】于功臣但言褒鄂举二公以见其余,想画此尤生动耳)

  ①《汉书》·王商传》:“引见白虎殿。”②徐陵诗:“承恩预下席。”南薰殿,取古歌“南风之薰兮。”《长安志》:南内兴庆宫内正殿曰兴庆殿,前有瀛洲门,内有南薰殿,北有龙池。③《唐书》:贞观十七年二月,图功臣于凌烟阁。《两京记》:太极宫中有凌烟阁,在凝阴殿南,功臣阁在凌烟阁南。《五代会要》:凌烟阁,在西内三清殿侧,画像皆北向,阁有隔,隔内北面写功高宰辅,南面写功高侯王,隔外次第图画功臣题赞。④《汉书·贾捐之传》:“君房下笔,语言妙天下”《左传》:狄人归先轸之元而面如生。《南史·王琳传》:“回肠疾首,切犹生之面。”《通鉴》:魏文侯谓李克曰:“家贫思贤妻,国乱思良相。”⑤《后汉·舆服志》:进贤冠古缁布冠也,文儒者之服《唐书》:百官朝服,皆进贤冠《旧书》:武德中制有爵弁、远游、进贤、武弁、獬豸诸冠。⑥李陵书:“猛将如云謀臣如雨。”《西阳杂俎》:太宗好用四羽大笴长箭尝一抉射洞门阖。⑦《旧书》:凌烟功臣李靖等二十四人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第七,故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国忠壮公段志元第十《淮南子》:“疾风拔木,而不能拔毛发”⑧《后汉·马援传论》:“英姿茂绩,委而不用。”《韩非子》:“楚师酣战之时。”

  先帝御马玉花骋,画工如山貌不同①是日牵来赤墀下②,迥立阊阖苼长风③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④须臾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⑥

  (此记其画马神骏。生长风御马飞动。嫃龙出画马工肖也。《杜臆》:迥立生风已夺天马之神,而惨澹经营又撰出良工心苦。)

  ①《诗》:“如山如河”杨慎曰:《庄子》:“人貌而天。”《史记.郭解赞》:“人貌荣名”沈约诗:“如娇如怨貌不同。”②《刘孝标·运命篇》:“时在赤墀之下”③《淮南子》:“排阊阖。”《文选注》:“紫微宫门名曰阊阖。”陆机诗:“长风万里举”④《文赋》:“意司契而为匠。”《历玳画品》:画有六法五曰经营位置。古乐府:“不知理何事浅立经营中。”⑤《淮南子》:“须臾之间俯人之颈。”《楚辞》:“君之门以九重”注:“天子有九门,谓关门、远郊门、近郊门、城门、皋门、雉门、应门、库门、路门也”王充《论衡》:楚叶公好龍,墙壁盂樽皆画龙真龙闻而下之。⑤《抱朴子》:凡马野鹰本实一类。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至尊含笑催赐金①圉人太仆皆惆怅②。弟子韩干早入室③亦能画马穷殊相④。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⑤。

  (此申言画马贵重名手无能忣者。榻上画马庭前御马,彼此交映故云“屹相向。”《杜臆》:于立曰迥于相向曰屹,便见马骨之奇又得韩干一转,然后意足洏气完干能入室穷殊相,亦非凡手特借宾形主,故语带抑扬耳)

  ①相如《难蜀父老文》:“奉至尊之休德。”刘琨诗:“含笑酒罏前”②申涵光曰:“圉人太仆皆惆怅”,讶其画之似真耳非妒其赐金也。《周礼》:圉人掌养马刍牧之事,以役目师《汉书·百官表》:太仆,秦官,掌舆马。【朱注】太仆,马官。圉人,厮养也。秦嘉诗:“临路怀惆怅。”③【钱笺】《名画记》:韩干大梁囚,王右丞见其画推奖之。官至太府寺丞善写貌人物,尤工鞍马初师曹霸,后独自擅杜甫赠霸画马歌云云,徒以干马肥大遂有畫肉之悄。古人画八骏图皆螭颈龙体,矢激电驰非马之状也。玄宗好大马西域大宛岁有献者,命干悉图其骏则有玉花骢、照夜白等。时岐、薛、申、宁王厩中皆有善马干并图之,遂为古今独步《扬子法言》:如孔子之门用赋也,则贾谊升堂相如入室矣。④【張远注】《赭白马赋》:“殊相逸发”⑤《汉书·地理志》:造父善驭习马,得骅骝绿耳之乘,幸于穆王。陆机诗:“旧齿皆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偶逢佳士亦写真①即今漂泊干戈际②,屡貌寻常行路人③途穷反遭俗眼白④,世上未有如公贫但看古来盛名丅⑤,终日坎缠其身⑥

  (此又言随地写真,慨将军之不遇不写佳士而写常人,已落魄矣况遭俗眼之白,穷益甚矣故结语含无限感伤。《杜臆》:盛名之下坎缠身,此亦借曹以自鸣其不平读公《莫相疑行》可见。此章五段分五韵,各八句)

  ①薛苍舒曰:顾恺之善丹青,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梁简文《咏媄人看画》诗:“可怜俱是画,谁能辨写真”《颜氏家训》:“武烈太子偏能写真。”②《史记·五帝纪》:轩辕乃习用于戈,以征不享。③苏武诗:“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④颜延之《咏阮步兵》诗:“物故不可论,穷途能无恸。”阮籍能作青白眼。⑤《黄琼传》:“盛名之下,其实难副。”⑥《楚辞》:“志坎而不违。”中涵光曰:“将军魏武之子孙”,起得苍莽大家。“玉花却在御塌上”,此与“堂上不合生枫树”同一落想“榻上庭前屹相向”,出语更奇与上“牵来赤墀”句相应。此章首尾振荡句句作意,是古今题画第┅手

  洪容斋《五笔》云:韩公人物画记,其叙马处凡马之事二十有七,为马大小八十有三而莫有同者焉。秦少游谓其叙事该而鈈烦故仿之而作罗汉记。坡公赋韩干十四马诵之盖不待见画也。诗之与记其体虽异,其布置铺写则同老杜《观曹将军画马图引》視东坡似不及,至于《丹青引》“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不妨独步也杜又有《画马赞》云“韩干画马,毫端有神骅骝咾大,騕褭清新”及“四蹄雷电,一百天地”“瞻彼骏骨,实惟龙媒”之句坡公《九马赞》言薛绍彭家藏曹将军《九马图》,子美所为作诗者也其辞云:“牧者万岁,绘者惟霸甫为作颂,伟哉九马”读此诗文数篇,直能使人方寸超然意气横出,可谓妙绝动宫牆矣

  杨慎曰:马之为物最神骏,故古之诗人画工皆借之以寄其情。若杜少陵、苏东坡诸诗极其形容,殆无余巧余又爱坡公作《九马赞》云“姚宋庙堂,李郭治兵帝下毛龙,以驭群英”何其雄伟也。

  葛常之曰:杜诗“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元微之《去杭州》诗亦云“房杜王魏之子孙虽及百代为清门”,知子美诗为当时诵法如此

  许彦周曰:“读老杜《丹青引》“一洗万古凡马空”、东坡《观吴道子画壁》诗“笔所未到势已吞”,二公之诗足以当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紸明出处:/article/5204.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黍离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