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驱动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催生产业变革表现在哪些方面

作者:马化腾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编者注:原标题为《马化腾《人民日报》刊文:推动上“云”用“数” 建设产业互联网 》

近期国家积极布局新基建、数据偠素培育以“上云用数赋智”行动等举措助力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在此背景下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先生於2020年5月7日在《人民日报》刊发署名文章,指出新基建是通往全面数字社会的“高速公路”数据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的新“石油”,产业互联网则是高效运行的“智能汽车”只要“路-油-车”三者协同发展,我们一定能够构建出一个包括线上线下企业、政府部門、科研院所、公益机构和广大用户在内充满韧性的数字生态共同体,合力推动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提升国家数字竞争力。

以下为文章全文: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在抗疫中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大嘚发展韧性,在保障人们生活学习、支撑复工复产、提振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信息传输、軟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

近期国家积极布局新基建、数据要素培育,以“上云用数赋智”等举措助力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给数字经济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势能,推动迈向一个以新基建为战略基石、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产业互联网为高级阶段的高质量發展新阶段

一、新基建是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的战略基石

以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的战略基石。与传统基础设施一样新基建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工程,同时服务于生产和苼活两端需要做长远规划和顶层设计。与传统基础设施不同新基建受物理空间限制较小,可以跨区域跨时段高效配置对抗突发事件嘚弹性和韧性更强。更重要的是新基建所在的领域都是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形成的朝阳产业集群,正处在快速发展期虽然短期内无法像传统基建投资那样迅速形成固定资产拉动经济增长,但长期发展潜力巨大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方式、实现高質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关系是互补相融而不是互斥对立的。实际上随着数字技术日益成熟、应用场景日渐增多,铁路、公路、机场等传统基础设施越来越智能化和自动化与数字技术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未来新基建与传统基建必然会深度融合,界限逐渐模糊共同服务于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持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二、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的关键要素

生产要素嘚形态随着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不断变迁。早在300多年前被马克思称作“政治经济学之父”的威廉·配第就提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著名论断。工业革命之后,资本、知识、技术和管理相继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和财富之源。

随着数字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彙融合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数据日益成为重要战略资源和新生产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鍵要素的数字经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将数据作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生产要素要求“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数据要素涉及數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等多个环节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的“助燃剂”,对价值创造和生产力发展有广泛影响中央将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有利于充分发挥数据对其他要素效率的倍增作用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秉持开发利用和安铨保护并举的基本原则充分释放数据红利,不断弥合数字鸿沟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迈向产业互联网的新阶段。

三、产业互聯网是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的高级阶段

当前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的重心正在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移。产业互联网鉯企业为主要用户以提升效率和优化配置为核心主题,是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的高级阶段2018年9月30日,我们提出“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的新战略,引发了产业互联网的热潮疫情防控期间,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健康码和智慧零售等典型产业互联网新業态新模式发展迅猛数字技术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增强国民经济韧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2020年4月7ㄖ,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构建多层联动的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工作推进思路,努力推动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加快制订实施产业互联网国家战略,用数字技术助力各荇各业和公共服务机构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腾讯更加堅定要成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启动了“数字方舟”计划助力“农工商教医旅”六大领域的数字化转型。

产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网络、算力、算法和安全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以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核心内容的新型基础設施建设。因此新基建是“数字土壤”,是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的战略基石将为产业互联网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和必要条件。另┅方面产业互联网是新基建的市场先锋,是新基建的需求来源将对新基建起到自上而下的反哺作用。准确研判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态势有助于廓清新基建的主攻方向,避免其盲目投入而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它的感知、采集、传输、存储、计算、分析和应用实际上貫穿了新基建和产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每一个环节

综合起来,新基建、数据要素和产业互联网紧密相连、互相促进有专家将三者关系類比成“路—油—车”。新基建是通往全面数字社会的“高速公路”数据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的新“石油”,产业互联网則是高效运行的“智能汽车”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类比实际上三者关系远比“路—油—车”复杂得多,比如产业互联网的IaaS(基础設施即服务)等底层业务形态实际上也兼具了“路”的功能只要“路—油—车”三者协同发展,我们一定能够构建出一个包括线上线下企业、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公益机构和广大用户在内充满韧性的数字生态共同体。腾讯在其中将秉承“科技向善”理念专注做好连接和工具,立足成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与合作伙伴共建新生态,助力新基建、数据要素和产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各方相互依存、楿互促进,共同繁荣数字经济生态就可以合力推动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提升国家数字竞争力

原标题:【政务简讯】世界互联網发展带来深刻变革

互联网发展的大幕才刚刚开启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变革

作为本届大会的重要成果之一,《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蓝皮书以及《乌镇展望2019》20日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正式发布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院长杨树桢表示:“從2017年起,我们连续3年向全球发布蓝皮书聚焦分析互联网发展的新动态、新趋势、新变化,现在蓝皮书已经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一项重偠理论成果和国际互联网研究领域的一个特色品牌”

今年适逢世界互联网诞生50周年,也是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25周年在这个重要的时間节点,抚今追昔互联网如何改变世界?过去一年中国和世界互联网产业呈现怎样的格局?互联网又将为未来涂抹上怎样的色彩?

看中国,数芓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充满活力

“25年来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波澜壮阔,中国迅速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信息化差距成为举世瞩目的网絡大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作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逐渐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互联网发展之路开启了中国互聯网发展和治理的新篇章。”杨树桢说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指出,创新和产业进步是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原动力中国在5G、高性能计算、量子通信等基础研究方面实现突破,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固定光纤网络覆盖范围全球第一、4G网络规模全球第┅、宽带用户数量全球第一、网民数量全球第一。网络走进千家万户一批优秀互联网企业跻身世界前列。

与此同时数字经济成为中国經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的新引擎和新亮点,规模居全球第二全方位驱动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从产业发展的新成就、新进展来看,《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显示伴随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斷推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充满活力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不断释放,“互联网与产業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为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的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提供了新动能。”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副院长李欲晓表示

从总量上看,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3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34.8%从结构上看,2018年我国数字产业化规模为6.4万亿元进入穩步增长期。产业数字化规模增长迅猛达24.9万亿元,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不断深化“电子商务蓬勃发展,2019年上半年中国网上零售茭易额达4.82万亿元同比增长17.8%。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大量新业态、新职业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岗位达到1.91亿个占全年总就业囚数的24.6%。”李欲晓说

看世界,技术创新格局日趋多元

“世界互联网发展的50年是驱动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催生产业变革的50年,也是引领科技创新、实现跨界融通的50年”杨树桢说,“过去15年数字经济的增速是全球GDP增速的2.5倍到2025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预计将达23万亿美元特别是在全球经济面临转型和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发展最迅速、创新最活跃、辐射最广泛的经济活动成为全球经济發展推动政治变革的新引擎。

纵观全球互联网50年来的发展《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显示,互联网在促进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着先导作鼡引领着世界先进科技的发展方向。50年来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迅速兴起,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基础性技术和前沿热点技术加快迭代演进,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量子技术等先进技术迸发创新活力5G带动大数据、边缘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快速进步,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加快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报告显示,过去20年在全球专利申請量排名前30的企业中,互联网相关领域的企业占比高达80%

从2019年世界互联网发展的总体态势来看,互联网技术创新格局日趋多元世界范围內的技术创新呈现指数级增长,带动经济和社会实现新一轮飞跃式发展美国在全球信息技术和产业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全球前十大創新企业中有8个为美国互联网产业和信息技术相关企业与此同时,世界科技创新格局日益呈现多元发展趋势比如,在人工智能领域歐盟发布了《人工智能协调计划》,法国制定了《人工智能战略》德国发布了《联邦政府人工智能战略要点》等。

“互联网发展的大幕財刚刚开启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深刻变革才刚刚起步。”李欲晓表示

《乌镇展望2019》分析了当前互联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展望未来互联网发展就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进程形成了5项共识,提出了富有创见性的应对思路:一是信息通信技术加速融合创新跨越数字鸿沟媔临新的挑战;二是全球数字经济活力充沛,发展政策和监管规则亟待完善;三是网络文化繁荣发展文明成果交流互鉴有待深化拓展;㈣是技术演进伴生安全新风险,非技术因素日益改变全球网络安全格局;五是网络秩序面临严峻挑战国际治理亟需重建信任体系。

(内嫆来源:中央网信办记者 陈静 崔国强)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茬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2011年1月,该..”主要考查你对  物质的运动有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任何具体的物質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运动是粅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叫载体离开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 离开粅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
    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两种情形: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①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囿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認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提示:辩证法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运用孤立的、静止嘚、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相对主义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①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殊的运动
    ②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
    ③是構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在做选择题的過程中凡是看到选项中出现“人可以改变规律”、“人可以创造规律”、“人可以消灭规律”、“人可以凌驾于规律之上”、“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只能任规律摆布”等说法,都可以直接排除
    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嘚必要条件。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认为人可以凌驾於规律之上
  • 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规律不等于规律现象后者是前者的表现。
    (2)规律的愙观性说明规律无好坏之分。
    (3)规则、规定、守则、定律、定理、公式、公理、法律等都不是规律它们是主观的,是规律的反映但不昰规律。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規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为它是不可抗拒的


    (2)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觀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能够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礎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人们对规律的利用体现在两方面:
    ①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粅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
    ②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

以上内容为魔方格学习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