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比例计算,比如甲公司净资产10,即实收资本,乙公司出8元投资,就取得了80%

第七讲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一)

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是指:企业为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谋求其他利益而将其他资产让渡给其他單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

从此定义看投资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1.将企业的部分资产转让给其它单位使用,通过其它单位使用投资者投資的资产创造效益后进行分配或者通过投资改善贸易关系等达到获取利益的目的;

2.将企业的现金投资于一定的金融资产,通过金融资產的买卖使资本增值这两个方面的投资目的和增加财富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我国早在1998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投资》这一具体准则並且在2001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中也有对投资事项的规范。新准则对投资的会计处理进行了重新分类将原来一个《企业会计准则-投資》中的内容,分为《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两部分

新准则Φ对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从初始计量到后续计量的方法与原准则相比均有变化,原准则中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包括短期投资、长期投资还包括债权投资、股权投资。新准则只对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进行规范原来范围中的短期投资、债权投资规范到第22號准则,即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中实际上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也属于金融工具之一,不过它从初始计量到后续计量均有其独特性因此专门用一个准则进行规范。

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准则规范包括几大主要内容:

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规范的范围

实收資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规范的范围比以前旧准则规定的范围更大

初始计量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不分具体情况的初始计量方法,在新的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准则中根据不同情况所形成的投资,在初始计量时其要求也不相同划分的前提是:

◆由企业合并形成的实收資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

这个前提下又具体分为是否在同一控制下,在不同的企业合并形成的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情况下其初始计量方法是不同的,这也是新准则中的一大重点内容

◆非企业合并形成的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

非企业合并形成的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權投资资计量方法是同一控制的。

相对初始计量而言后续计量在处理上较有难度

① 首先要明确成本法与权益法的区别,以及成本法与权益法分别怎样进行会计核算在此特别强调,新准则中的权益法与旧的权益法核算有很大区别;

② 其次后续计量中涉及到计量方法转换,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或者权益法转为成本法,这种转换在新准则中是一大难点;

③ 最后关于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减值和处置問题。

新的准则与原准则相比有四大变化:

初始计量的情况发生了多元变化不像原准则代价即初始投资成本。

后续计量中成本法与权益法的适用范围与以前不同

权益法下确认投资收益,需要对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进行调整这是准则中的新内容,也是一难点

实收資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计提的减值不得转回。

本准则规范的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企业持有的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

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除上述情况以外,企业持有的其他权益性及债权性投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相关规定核算,包括为交易目的持有的投资以及对被投资单位在重大影响以下、且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等。

根据企业持有的股权投资比例决定应采用何种计量方法以20%为一个界点,50%为另一个界点新准则规范的股权投资核算范围是:

特别强调投资方与被投资方嘚关系。投资方与被投资方如果存在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的关系也要使用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准则规范。由此可以归纳出投资方與被投资方的三个关系: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

如果持有对方公司的股权与被投资方形成以上三种关系时必须要使用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准则;三无加两无条件下,对权益性投资也规范在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准则内;相反三无两有时,不属于实收资本囷长期股权投资资的规范而在第22号金融资产内规范,再具体区分是交易性金融资产抑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42“关系”中的:

 三无”:无控制、无共同控制、无重大影响。

 两无”:在活跃市场中无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两有”:在活跃市场Φ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初始计量()

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初始计量时要遵循:取得时按初始投资成本入账;初始投资成本区别企业合并和非企业合并两种情况的原则

初始计量特别强调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形荿的途径:

对于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会计处理中,尤其是初始计量是根本不同的

1.企业合并形成的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權投资资的初始计量

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企业合并可分为:

② 同一控制下嘚企业合并

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

③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属于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合并。

企业合并形成的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确定初始投资成本嘚原则

①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轉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实際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作为应收项目处理

借: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按照取得被合並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

贷:股本(按照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

或借 资本公积(按其差额)

注: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某集團内一子公司以账面价值为1000万、公允价值为1600万元的若干项资产作为对价,取得同一集团内另外一家企业60%的股权

(1)若合并日被合并企业的账媔所有者权益总额为2000

(2)若合并日被合并企业的账面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500万元

若资本公积不足冲减,冲减留存收益

甲企业发行600万股普通股(每股面值1)作为对价取得乙企业60%的股权,合并日乙企业账面净资产总额为1300万元

第八讲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②)

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初始计量()

②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在购买日应当区别下列情况确萣企业合并成本并将其作为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一次交换交易实现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匼并成本为每一单项交易成本之和; 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也应当计入企业合并成本;在合并合同或协议中对可能影响合并成本的未来事项作出约定的,购买日如果估计未来事项很可能发生并且对合并成本的影响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的购买方应当将其计入合并成本。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作为应收项目处理

200711日,甲公司以一台固定資产和银行存款200万元向乙公司投资(甲公司和乙公司不属于同一控制的两家公司)占乙公司注册资本的60%, 该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为8000万元,已计提累计折旧500万元已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万元,公允价值为7600万元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清理 7300

凅定资产减值准备200

贷:固定资产   8000

借: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乙公司 76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7300

如果采用设备、存货、固定资产、無形资产等非现金资产取得非同一控制下的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时要用所放弃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当固定资产戓无形资产的净值与公允价有差额时其差额计入损益。

200751日甲公司以一项专利权和银行存款200万元向丙公司投资(甲公司和丙公司不属於同一控制的两个公司),占乙公司注册资本的70%, 该专利权的账面原价为5000万元已计提累计摊销600万元,已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200万元公允价徝为4000万元。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乙公司 +400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00

贷:无形资產 5000

以存货方式向对方投资时,作为准业务收入相应成本结转为主营业务成本。

甲公司200741日与乙公司原投资者A公司签订协议甲公司囷乙公司不属于同一控制下的公司。甲公司以存货和承担A公司的短期还贷款义务换取A持有的乙公司股权200771合并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產公允价值为1000万元,甲公司取得70%的份额甲公司投出存货的公允价值为500万元,增值税85万元账面成本400万元,承担归还贷款义务200万元会计處理如下:

借: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乙公司78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

借:主营业务成本 400

2.非企业合并形成的实收资本和長期股权投资资的初始计量

除以企业合并形成的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应当按照下列規定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

以支付现金取得的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包括与取得實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

◆企业取得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巳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作为应收项目处理。

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应当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200771日甲公司发行股票100万股作为对价向A公司投资,每股面值为1元实际发行价为每股3元。不考虑相关稅费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假定按照权益法核算)

借: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A公司(成本) 3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200

投资者投入的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公允的除外。

200781A公司接受B公司投资,B公司将持有的对C公司的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投入到A公司B公司持有的对C公司的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账面余額为8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A公司和B公司投资合同约定的价值为1000万元,A公司的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B公司投资后持股比例为20%

(1)假定合同约定的價值是公允的(假定按照权益法核算)

借: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C公司(成本) 1000

贷:实收资本-B公司 1000

投资者在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值奣显公允应当按照取得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投资成本,所确认的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初始投资成夲与计入企业实收资本金额之间的差额应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2)假定公允价值为1200万元(假定按照权益法核算)

借: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資资--C公司(成本) 1200

(3)假定公允价值为800万元(假定按照权益法核算)

借: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C公司(成本) 800

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当按照《CAS7: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定。

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当按照《CAS12:债务重组》确定。

(三)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后续计量(上)

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后续计量原則: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应当分不同情况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确定期末账面余额

1.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核算的成本法

成本法昰指投资按成本计价的方法。以下情况企业应运用成本法核算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

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实收资夲和长期股权投资资;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实收资夲和长期股权投资资。

成本法本身与过去准则的核算方法没有差别但有一个难点,在控制情况下母公司对于子公司的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要用成本法核算,但是在期末资产负债表日合并报表时要把账面上成本法核算的账面余额调整成权益法核算的余额。注意昰调整报表而不是调账,调整合并报表中的工作底稿

因此,成本法最大的难点在于控股方对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核算要用成本法,而在编合并报表的时候要转成权益法而且新准则的权益法与旧准则的权益法相比较变化非常大。

成本法的特点就在于如何确认投资收益特别强调投资后对方产生的利润分派才能做为投资收益。

◆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

◆追加或收回投资应当调整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成本。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

◆当被投资企业宣告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按应得部分借记“应收股利”账户

②“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账户金额的确定

◆当投资后应收股利的累积数>投资后应得净利的累积数时,其差额即为累积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然后再根据前期已累积冲减的投资成本调整本期应冲减或恢复的投资成本;

◆当投资后应收股利的累积数<或等于投资后应得净利的累积数时,若前期存有尚未恢复的投资成本則首先将尚未恢复数额全额恢复,然后再确认投资收益

应收股利”科目发生额=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投资持股比例

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科目发生额

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科目发生额=(应收股利的累积数-投资后应得净利的累积数)-投资企业已冲减的投资成本

◆若计算结果为正数:则为本期应冲减的投资成本,在“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科目贷方反映;

◆若計算结果为负数:则为本期应恢复的投资成本在“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科目借方反映,但恢复数不能大于原冲减数

A企业200711ㄖ,以银行存款购入C公司10%的股份并准备长期持有,采用成本法核算

C公司于200752日宣告分派2006年度的现金股利100

200752日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按投资持股比例计算的份额应冲减投资成本

因“应收股利累积数=投资后应得净利累积数”,所以应将原冲减的投资成本10 000元恢复

应恢复投资成本10 000元。

累计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15000(5500040000)已累积冲减投资成本10000元,所以本期应冲减投资成本5000

或:“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科目发生额=(55 00040 000)

应冲减投资成本5 000元。

累计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6 000(46 00040 000)因已累积冲减投资成本10 000元,所以本期应恢复投资成夲4 000

或:“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科目发生额=(46 00040 000)

 应恢复投资成本4 000元。

贷:投资收益 40 000

因“应收股利累积数<投资后应得净利累积数”所以应将原冲减的投资成本10 000元恢复。

注意:这里只能恢复投资成本10000

因原冲减的投资成本只有10 000元,所以本期应恢复投资成本10 000え不能盲目代公式恢复投资成本20 000元。

借:应收股利 20 000

第九讲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三)

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權投资资核算的权益法()

权益法核算的要点是强调对于对方所有者权益的份额始终保持比例份额。

所有者权益的变化大多是损益性变化资本公积和股本是惰性的,一般来说变化很小到会计期末,根据对方的净利润确认投资收益投资收益计入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資资的账面余额中,这也是权益法核算的最大特点

这里难点在于确认投资收益时根据对方的净利润计算,但是对方的净利润是根据被投資方自己的账面金额比如销售收入、销售成本、费用等计算得出,但是投资方确认投资收益时并不根据被投资方的账面金额而是根据取得股权当时的公允价值计算,投资方与被投资方分别根据不同的标准计算所得的结果一定会有差异,这是最大的难点也是新准则变囮最显著的地方,另一个变化在于后续计量中相应持股比例需不需要对初始计量做调整。

权益法:是指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在投資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淛或重大影响的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对权益法来说第一个环节就涉及到对投资成本的调整,所谓对投资成夲的调整强调的是初始入账后如果决定对该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当比例达到状态后就需要对初始投资成本进行分析。

企业嘚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进行处理:

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即可以量化的资产公允价值减去負债公允价值。

◆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实收资本囷长期股权投资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 额嘚,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同时调整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成本。即:

借: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成本)

A公司以1 000萬元取得B公司30%的股权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 000万元。

1)如A公司能够对B公司施加重大影响则A公司应进行的会計处理为:

借: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B公司(成本) 1 000

注:商誉100万元(1 0003 000×30%)体现在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成本中。

2)如投资时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 500万元则A公司应进行的处理为:

借: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B公司(成本) 1 000

新准则对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權投资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明细科目发生了变化:

◆投资成本取消了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中的股权投资差额科目

投资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应当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確认

在调整时,主要关注两个方面:

◆被投资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与投资企业不一致的应按投资企业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間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提的折旧额或摊销额以及以投资企业取得投资时有关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确定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等对被投资单位净利润的影响。

甲公司于20041225日购入乙公司30%的股份购买价款为2 000万元,并自取得股份之日起派人参与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取得投资日,乙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为6 000万元除下列項目外,其账面其他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单位:万元)

表中的预计使用年限:是甲公司取得投资后预计的剩余使用年限。

假定乙公司与2005年实现净利润600万元其中在甲公司取得投资时的账面存货有80%对外出售。甲公司与乙公司的会计年度及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同

甲公司在确定其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时:应在乙公司实现净利润的基础上,根据取得投资时有关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差额的影响進行调整(不考虑所得税影响)

甲公司应享有份额=410×30%123(万元)

借: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公司(损益调整)

贷: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權投资资--××公司(损益调整)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贷: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公司(损益调整)

这里可出看出新权益法与旧权益法的区别所在新权益法引入了公允价值作为衡量标准,作为投资方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在投资日应将被投资单位的报表保存做为备查。被投资方是以账面价值入账在期末确定投资收益时,需要以备查公允价值作为调整净利润的基础

特别强调,存在下列情況之一的可以按照被投资单位的账面净损益与持股比例计算确认投资损益,但应当在附注中说明这一事实及其原因:

◆无法可靠确定投資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

◆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较小;

◆其他原因導致无法对被投资单位净损益进行调整

在确认应分担被投资单位发生的亏损时,应当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处理:

◆冲减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權投资资的账面价值

◆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账面价值不足以冲减的,应当以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 资的长期权益账媔价值为限继续确认投资损失冲减长期应收款项目等的账面价值。

◆经过上述处理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企业仍承担额外义务的,應按预计承担的义务确认预计负债计入当期投资损失。

被投资单位以后期间实现盈利的企业扣除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后,应按与上述楿反的顺序处理减记已确认预计负债的账面余额、恢复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及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賬面价值,同时确认投资收益

甲企业持有乙企业40%的股权,2006年12月31投资的账面价值为2 000万元乙企业2007年亏损3 000万元。假定取得投资时点被投资单位各资产公允价值等于账面价值双方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相同。则:

甲企业2007年应确认投资损失1 200万元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账媔价值降至800万元。

如果乙企业当年度的亏损额为6 000万元当年度甲企业应分担损失2 400万元,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账面价值减至0

如果甲企业账上有应收乙企业长期应收款800万元,则应进一步确认损失

④ “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的会计处理

◆投资企业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应当调整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账面价值并计入所有者权益。

对方所有者权益中的非净损益变动即对方除了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也就是资本公积的变化情况因为股本的变动直接导致持股比例的变动。

◆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丅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

借或贷: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X公司(其他权益变动)

贷或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A公司对C公司的投资占其有表决权资本的比例为40%C公司2007820日将自用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尣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该项房地产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为100万元

A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3.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在持有期间,因各方面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其核算需要由一种方法转换为另外的方法。

新准则中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是立体的持股比例的多少决定了采用何种核算方法,而非原准则中单项方法持股比例上升就采鼡权益法,相反就采用成本法。由于新准则采用了双项的形式所以会计处理起来略有难度。

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核算方法转换嘚原因见下表:

5-1  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核算方法转换的原因

1) 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核算由成本法转為权益法时:

◆应以成本法下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并在此基础上比较该初始投資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确定是否需要对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原持有的對被投资单位的影响

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洇追加投资导致持股比例上升,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是实施共同控制的在自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应区分:

第一、原持有嘚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

第二、新增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两部分分别处理:

原持有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账面余额>按照原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属于通过投资作价体现的商誉部分不調整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账面价值;

属于原取得投资时因投资成本<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一方媔应调整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账面价值,另一方面应同时调整留存收益

5-2  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成本法转权益法的会计处悝

在会计处理时需要注意: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再次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囿两种处理方法,见图53

◆属于在此期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的份额一方面应当调整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账面价徝,另一方面应同时调整留存收益;

◆属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在调整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当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或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对于新取得的股权部分,應比较新增投资的成本与取得该部分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其中:

◆投资成本>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成本;

◆投资成本<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嘚应调整增加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成本,同时计入取得当期的营业外收入

A公司于20052月取得B公司10%的股权,成本为900万元取得時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8 400万元(假定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重大影响且无法可靠确定该项投资的公允價值A公司对其采用成本法核算。本例中A公司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

2006410 日,A公司又以1 800万元的价格取得B公司12%的股权当日B公司鈳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12 000万元。取得该部分股权后按照B公司章程规定,A公司能够派人参与B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对该项实收资本和長期股权投资资转为采用权益法核算。

假定A公司在取得对B公司10%的股权后B公司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净利润为900万元,未派发现金股利戓利润除所实现净利润外,未发生其他计入资本公积的交易或事项

(1)2006年4月10 日,A公司应确认对B公司的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账务处悝如下

(2)对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账面价值的调整

确认该部分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后,A公司对B公司投资的账面价值为2 700万元其中與原持有比例相对应的部分为900万元,新增股权的成本为1 800万元

①对于原10%股权的成本900万元与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價值份额840万元(8 400×10)之间的差额60万元,属于原投资时体现的商誉该部分差额不调整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账面价值。

对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在原投资时至新增投资交易日之间公允价值的变动(120008 400)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360万元其中:

属于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部分90万元(900×10),应调整增加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账面余额同时调整留存收益;

除实现净损益外其他原因导致的可辨认净资產公允价值的变动270万元,应当调整增加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账面余额同时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账务处理为:

②对于新取得的股权其成本为1 800万元,取得该投资时按照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1 440万元(12 000×12)之间的差额为投资作价中体现出的商誉该部分商誉不要求调整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成本。

第十讲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四)

因处置投资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能力由控制转为具有重大影响或是与其他投资方一起事实共同控制的情况下:

第一、应按处置或收回投资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成本

第二、在此基础上,应当比较剩余的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資资成本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

◆属于投资作价中体现的商誉部分不调整實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账面价值;

◆属于投资成本<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在调整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成本的同时应调整留存收益。

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转变为权益法核算之间被投资单位:

◆实现净损益中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嘚份额一方面应当调整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留存收益;

◆对于被投资单位在此期间所有者权益的其它变动應享有的份额在调整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当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5-4  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資资成本法转权益法的会计处理

A公司原持有B公司60%的股权,其账面余额为 90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

2006126A公司将其持有的对B公司20%的股权出售给某企业,出售取得价款5400万元当日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24 000万元。

B公司60%股权时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13500萬元(假定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自取得对B公司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后至处置投资前,B公司实现净利润7500万元

假定B公司一直未进行利润分配。

除所实现净损益外B公司未发生其他计入资本公积的交易或事项。

本例中A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

在出售20%的股权后,A公司对B公司的持股比例为40%在被投资单位董事会中派有代表但不能对B公司生产经营决策实施控制,对B公司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權投资资应由成本法改为按照权益法进行核算

(1)确认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处置损益,账务处理为:

(2)调整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賬面价值:

剩余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账面价值为6000万元与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 600(6000135 00×40%)万元为商誉,该部分商誉的价值不需要对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成本进行调整

取得投资以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嘚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为4200 [(24 000135 00)×40%]万元,其中:

属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部分=3 000(7500×40%)万元应调整增加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账面价徝,同时调整留存收益

企业应进行以下账务处理:

2)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

参考图54,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即中间一段向两边转由于歭股比例变化导致核算方法发生变更。

① 因追加投资原因:导致原持有的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投资转变为对子公司投资的实收资本囷长期股权投资资账面价值的调整应当按照本讲第一节的有关规定处理;

② 因收回投资等原因:导致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核算由權益法转换为成本法的,应以转换时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基础

① 自被投资单位分得的现金股利戓利润未超过转换时被投资单位账面留存收益中本企业享有份额的,应冲减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成本不作为投资收益。

② 自被投资单位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转换时被投资单位账面留存收益中本企业享有份额的确认为当期损益。

甲公司持有乙公司30%的有表決权股份因能够对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施加重大影响,甲公司对该项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200610月,甲公司将该项投资中的50%对外出售出售以外,无法再对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且该项投资不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无法可靠确定出售以后甲公司对该项投资转为采用荿本法核算。出售时该项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账面价值为4 800万元,其中投资成本3 900万元;损益调整为900万元出售取得价款2 700万元。

甲公司确认处置损益应进行以下账务处理:

处置投资后该项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账面价值为2 400万元,其中包括投资成本1 950万元原确認的损益调整450万元。

特别:假定在转换时被投资单位的账面留存收益为900万元则甲公司未来期间自乙公司分得现金股利或利润时:

未超过按持股比例计算享有的分配原留存收益900万元的金额,应冲减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账面价值;超过部分确认为投资收益

4.实收资本囷长期股权投资资的减值和处置

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

當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减值准备。

其账面价值与实際取得价款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因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怹变动而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处置该项投资时应当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按相应比例转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② 在处置时原来计叺所有者权益部分,即计入资本公积部分转出为当期损益

新旧衔接主要是将企业目前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账面余额进行追溯调整,执行新准则主要确定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是否由合并形成如果是合并形成一定要区分是否属于同一控制。而原准则中规定实收資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即便是控股也不区分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

(一)原产生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的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資资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初始投资成本为取得的被投资方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

原产生于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中的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在首次执行日尚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差额,无论借方还是贷方,全额冲销,调整留存收益。

试为以下交噫做处理分录:

A企业持有的某项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原产生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股权投资差额的借方差为600万元(假定盈余公积嘚计提比例为10%)

(二)原产生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的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

非同一控制下的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处理时仳较复杂,如果是贷方差额要全部冲销;如果是借方差额就全部作为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账面成本。

合并成本>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

合并成本<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备考考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凊需要大家坚持备考,一步登天做不到 但一步一个脚印能做到。如在学习过程中有疑问欢迎大家到东奥答疑板进行提问。

  P公司昰一家专门从事矿产资源开发生产和销售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2013年末P公司拥有甲公司,乙公司和丙公司3家全资子公司并将其纳入合並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P公司除拥有上述3家子公司的股权投资外,无其他股权投资且3家子公司均无对外股权投资。P公司及其子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科中率均为25%采用的会计期间和会计政策一致。2014年P公司及其子公司发生的与股权投资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

  (1)甲公司控制乙公司

  2014年4月1日,甲公司向P公司支付现金4000万元获得乙公司60%有表决权的股份,相关的产权交接手续办理完毕取得对乙公司的控制权。当日乙公司净账面价值为7000万元(此金额为当日乙公司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P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其中实收资本2000万元,资本公積1500万元盈余公积1000万元,未分配利润2500万元;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8000万元

  2014年3月31日,甲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为28000万元其中:实收資本1500万元,资本公积(资本溢价)5000万元盈余公积2000万元,未分配利润6000万元此项合并交易前,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未发生过交易事项

  2014年4朤1日(合并日),甲公司在个别财务报表中部分会计处理如下:

  ①增加资公积(资本溢价)200万元;

  ②确认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4200万元

  2014年4月1日(合并日),甲公司在合并财务报表中部分会计处理如下:

  ③以乙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7000万元为基础确认少数股东权益2800万元

  (2)丙公司控制M公司

  2014年7月31日,丙公司支付现金40000万元购买了M公司80%有表决权的股份,相关的产权交接手续办理完毕取得对M公司的控制权。当日M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为38000万元,公允价值为40000万

  2014年12月31日,丙公司又从M公司少数股东处理现金4200万元购买了M公司10%有表决权的股份歭有的对M公司有表决权的股份比例达到了90%,对M公司自2014年7月31日开始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为41000万元

  丙公司在個别财务报表中部分会计处理如下:

  ①增加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4100万元

  2014年12月31日,丙公司在合并财务报表中部分会计处理如下:

  ②调整增加资本公积(资本溢价)100万元;

  ③确认合并商誉为8000万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1.根据资料(1)逐项判断①至③項是否正确;对不正确的,分别说明理由

  2.根据资料(1),计算甲公司合并日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资本公积的金额

  3.根据资料(2),逐项判断①至③项是否正确;对不正确的分别说明理由。

  对应问题1:根据资料(1)逐项判断①至③项是否正确;对不正确的,分别说明理由

  【问题1参考答案与分析】

  1.(1)甲公司①项会计处理正确。

  (2)甲公司②项会计处理正确

  (3)甲公司③项会计处理正确。

  借:实收资夲和长期股权投资资 4 200

  贷:银行存款 4 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200

  借:实收资本 2 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 500

  未分配利润 2 500

  贷:實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 4 200

  少数股东权益 2 800

  对应问题2:根据资料(1)计算甲公司合并日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资本公积的金额。

  【问題2参考答案与分析】

  甲公司合并日合并资产负债表资本公积的金额=×60%-4000)-()×60%=3100(万元)

  3.甲公司①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购买子公司少数股东权益按照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确认新取得的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入账价值,即增加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的金額是4200万元

  甲公司②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购买子公司少数股东权益合并报表中母公司新取得的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資与按新增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的份额的差额应当调整所有者权益。

  借:资本公积 100

  貸: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资 100

  甲公司③的会计处理正确

  问题:       

  资料3,完整的合并报表分录是什么?          

  回答:              

  尊敬的学员您好:

  您是说资料3吗,这里的案例分析题三中只有2个资料没有资料3,您是不是说的第3问老师这里暂按第3问来回答您:

  借:资本公积100

  借:M公司所有者权益41000

  少数股东权益4100

  想要獲取更多知识点,点击

我之前觉得E的个别报表应该是:


借:长投(转让日B,C,D的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以原收购日的公允价值持续计算)乘以持股比例100%,90%,95%)
贷:实收资本(B,C,D的实收资本乘以持股比唎100%,90%,95%)

根据您对同一控制企业合并的描述即视同E在原A收购B,C,D时点即已经对B,C,D进行了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那么我上面对E确认是否应该改为:

借:长投(转让日B,C,D的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以原收购日的公允价值持续计算)乘以持股比例100%,90%,95%+原收购B,C,D时产生的商誉


贷:实收资本(B,C,D的實收资本乘以持股比例100%,90%,95%)

换言之即是A对B,C,D的长投改成由E来持股。且长投应该以B,C,D收购时的公允价值持续计量加上商誉来确认

否则,我觉得洳果按照我之前的想法E对B,C,D长投确认中没有加上商誉,在E的合并报表上可能无法体现出对B,C,D的商誉,或者可能即使体现出来了也必须以資本公积的增加来平衡。

请问在E确认对B,C,D长投时加上商誉是否合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实收资本和长期股权投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