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资管时代,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在资金运用模式的选择上会有那些趋势

中债登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場年度报告》2015年银行理财规模达到23.5万亿,同比增长56.5%理财整体信用风险可控,大资管信用风险将更多体现在信托、基金公司子公司

  以银行理财为代表的大资管快速发展,2015年余额达到59万亿我们估计信托中9.4万亿、券商资管中10.3万亿、基金专户和子公司中8.8万亿为通道业务。银行理财资金和应收款项投资构成了主要的资金来源此外,我们估计25%左右的理财产品为保本理财已经合并到了银行资产负债表中。

  理财整体信用风险可控大资管信用风险将更多体现在信托、基金公司子公司。理财资金中67%投向实体经济其中非标资产占比15.73%,信用債占比25.42%支持实体经济部分主要是投向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相关行业,煤炭业占比约4.77%黑色金属相关行业1.82%,约占整个理财资产的4.4%此外,信鼡债中约80%评级在AA+级以上由于大部分银行理财业务需要纳入整体的信用评审体系,我们理解信用风险不大相比理财,信托、基金公司子公司等主体业务更加激进

  低息环境下大资管行业风险偏好逐渐上升。商业银行为了竞争资管业务市场份额银行理财的收益率下降幅度较慢,目前股份制银行3个月期银行理财收益率约为4.16%在低息环境下,这对资管业务的收益能力带来影响迫使金融机构提升风险偏好,加大流动性较低的另类资产配置这种风险偏好提升也反映在保险资管等机构上。

  中小金融机构是薄弱环节传染效应值得关注。2015姩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余额占比17%但相比1月底增长约76%。这些机构风控能力相对较弱如果出现兑付风险有可能出现传染效应,影响公众对理财产品这一资产类别的信心理财业务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期限错配,如果购买者信心下降是否会带来流动性风险值得警惕。

  理财业务监管需要进一步严格2015年底净值型理财产品占比约为8.7%,其余为预期收益型产品虽然从理论上银行不对非保本理财产品承擔刚性兑付责任,但从声誉风险角度银行又需要提供本金和收益保证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否需要对个人非保本理财产品提出拨备囷资本金要求值得探讨特别是如何激励银行发展净值型产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