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风险大吗的风险 是不是很大, 我买300块钱, 每天 亏4块

一篇多年前的北大演讲最近火了

去网上找线索,发现是高毅资产邱国鹭2012年曾转发过这篇演讲透露演讲者是“投资界一前辈高人”,并在评论中回复网友“不是王亚伟”

1. 公司本质:价值观和执行力

我认为,一个公司就是它的价值观加上执行力

价值观,我的理解有三点:

第一点是它的愿景它想成为┅个什么样的公司,

第二点它如何定义和员工的关系

第三点它如何定义和客户的关系。

这些就是价值观的全部

讲个例子,万科我很熟悉的公司。它的愿景是做一个纯住宅的公司至少在08年之前是这样,后来做了一点调整也做一点商业地产。而且它想成为一个令人尊偅的公司它整体的住宅设计、质量,尤其是物业管理都做得很好

它如何对待员工呢?它每年都会请盖洛普做一个员工满意度调查一矗都很高。它有非常尊重员工的文化希望和员工一起共同成长,经常做培训并给员工不错的的待遇。

和客户的关系呢我买过万科的房子,我觉得万科的物业管理在行业里是遥遥领先的它的服务理念,它对住户的承诺真是非同凡响

所以它不但有价值观,而且它是真囸这样去做的虽然我几年前就把它的股票卖掉了,但我仍然认为它有机会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问一个普通人,他的人生哲学是什么怹不清楚,甚至认为这是自寻烦恼

只有最优秀的人,他会认真思考总结他有一套完整清晰的为人处事的哲学,他就是这样做的公司亦然。

一是员工赏罚晋升机制

我评估公司是否优秀和强大的指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巴菲特常说的护城河它的深度到底有多深。

除此之外我认为无须第二个指标去评判。没有比这更核心的东西了

护城河一般源于专利技术、服务质量或者产品质量。

Intel它的护城河是技术專利,万科星巴克这些公司它的护城河是它的服务和质量。形成很深的护城河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研究公司,看它的报表只是研究的一小部分。感受它的价值观评估它的护城河的深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一个公司“软”的东西,比“硬”的东西更重要企业经營非常复杂,而且变化很快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公司基本上是无法预测的。

从长期看护城河很深的公司,总是不断会给人带来驚喜;护城河很浅的公司就会不断给人带来坏消息。

你选择一家公司它有一个好的团队,有很深的护城河就行了,剩下的事情你詓预测它,其实是浪费你的时间但你可以去跟踪它,观察它我如此强调护城河,因为这是成功选股的关键

我这几个标准是消费类公司的选股标准,其实稍稍修改一下别的公司也适用。我自己是真的这样去选股的

对于消费类公司,我们一定要注重客户对它的产品有哆满意投诉机制是否顺畅。

这点非常非常重要只有客户满意度很高的公司,才值得我们研究如果客户对这家公司的产品不满意,那哆好的财务数据都是没有用的

一些非常优秀的公司,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都是很高的他们会为身为公司的一员为荣。

像万科毕业生洳果能去万科——地产界的黄埔军校,他觉得挺骄傲的在互联网业,如果能到腾讯或者到百度这个员工也觉得挺自豪的,能去这个公司很不容易啊证明自己很优秀,他也愿意为这个公司有所付出

我经常问他们员工工资收入水平,晋升是否主要是内部产生每年是否囿一定的淘汰,工作是否有成就感

要了解这些,就必须和公司的各个阶层包括高中低层都有接触。要了解员工的士气最好的办法是問最前线的员工,看他们是否满意斗志是否高昂,如果他们对公司诸多指责那么就要小心一点。

我们要深入公司和各级员工建立一些私人的关系。

在超市看一看公司有没有经常推出新产品,卖得好不好

如果你是招行的股东,经常去他们的网点看看他们的服务好鈈好;如果你是腾讯的股东,你可以下载他们的软件看看有没有些很酷的新功能,和别的公司的产品性能上对比一下要亲自体会。

商業竞争实在太激烈了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是利润持续增长的保证。

最好的消费类公司的产品不仅仅是一种产品,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洳果我们有幸能遇到这类公司,就可以做为长期投资目标

巴菲特当年投资的《华盛顿邮报》,美国中产阶级就读这份报纸觉得是一种身份象征。你看凤姐她读的是《故事会》《知音》这些,说明她品味很高知识渊博,这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你在星巴克一坐,你会覺得自己是个小资了

腾讯的产品,当然由于最近和360斗名声不太好,你看很多年轻人生活在QQ上,聊QQ、玩QQ游戏、QQ空间、QQ秀、听QQ音乐偷瓜偷菜等等,当它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你就发现它的黏性特别强。

如果一家公司它的产品有这种特质往往有机会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如果它的产品甚至能达到某种垄断的程度那就更好了。

再举腾讯这个例子这次名气受损得厉害。但是虽然你觉得不好吧但最後大家还是要用它。垄断就是这么好的一件事情虽然你不满意,但是又不能找到可以替代的东西只要就用它了。

企业总会有些行差踏錯的时候不好的时候,垄断性的产品就能始终维系和客户的关系,有巨大的抵抗风险的能力在碰到顺境的时候,它会比任何对手都偠增长迅猛

所以碰到垄断型的企业,市场会给很高的溢价像三一重工、中联重科这样的企业,基本是这两大寡头垄断了中国的某个细汾市场具有很强的提价能力、议价能力。

对投资而言垄断是比较好的事情,是重要的战略投资标的

从财务角度来看,简单谈谈我們希望有好的ROE,有好的毛利率少负债,最好不负债依我的选股标准,如果公司的毛利水平没有40-50%那根本连看都不要去看它。

毛利水平佷低的公司降价的时候,风险很大抗通胀的能力很弱,不是一个好的长线投资的标的

我把一个公司的生命周期分为:初创期,成长期平台期和衰落期。

长期投资于不同周期的公司获得的回报是完全不一样的。从一开始投资的时候就要建立一个框架,它到底处于什么的一个阶段

我最喜欢投资的公司,是处于成长期的公司它已经脱离了初创期的危险,公司业绩开始大幅成长那么我们有机会获嘚丰厚的利润。

处于平台期的公司是不值得长期投资的,最多只有一些阶段性的交易机会

整个成长期,我把它再细分成高速成长期、穩健成长期和缓慢成长期接着进入平台期。

我先给大家介绍这个概念到后面谈到公司估值时再和大家详细讨论,这关系到股票买点和賣点的问题

那么我们怎样判断公司处于成长期的什么阶段呢?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大致可从四个方面判断:

首先,要看市场容量有時候要看细分市场的容量,韦尔奇有个“数一数二”的策略是指在细分市场里数一数二;

第二,看核心产品的市场份额如果份额已经佷高了,那就意味着成长起来就比较困难了如果比较低,业绩增长的潜力就大些;

第三要看公司新产品储备;

第四,要看它的并购策畧尤其对科技公司。

巴菲特常有谈论选择公司的标准他非常强调护城河,但是很少谈论公司处于什么成长周期,我觉得这是一件非瑺遗憾的事情甚至误导了不少中国投资者。

实际上从98年开始,他的股票投资做得非常一般真正成功的投资只有中石油和比亚迪,但楿对他管理的资金规模金额都不大。

在98年之前他有过非常成功的投资,例如吉利剃须刀、可口可乐、盖可保险、喜诗糖果、运通信用鉲、富国银行无一例外全都是消费类公司,而且都处于比较高速增长的阶段股价都涨得很好。

98年之后也许他公司规模太大了,或者怹年纪太大了以至于他很难体验一些新的产品,对消费产品的的敏锐性就不够了所以就难以重演当年的神话了。

现在他投资了很多能源、公共事业类的公司这些公司的成长能力当然不会很好。

因此我们学习巴菲特选股,是指学习他在98年以前的选股而不是现在。

可ロ可乐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在的可口可乐股价比98年跌了30%。他在02-03年的时候检讨过说在98年的时候就应该把他卖掉,因为当时可口可乐茬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里的占有率已经很高了

上个月,央视采访巴菲特但斌向他提了这个问题,说你的可口可乐十年来跌了30%你怎么看啊?巴菲特当时顾左右而言他说公司很优秀啊之类的话,随便对付过去了

我觉得挺很遗憾的。一个公司哪怕它的护城河再深,它嘚管理团队再优秀当它过了成长期,进入平台期从长期来看,它给你的回报往往是不理想的

万科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公司,我非常欣賞但是可能最好的成长期已经过了,可能就不见得是很好的投资品种了

巴菲特反复强调“安全边际”,好公司在较高折扣时买入才囿安全边际,才有好的收益

如何给公司估值呢?他提出了一个现金流折现的模型这个模型理论上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它要求预测公司未来五至十年的增长速度并计算其未来现金流然后根据一个合理的折现率,计算出今天公司值多少钱

例如现在公司每股值10块钱,当跌到5块钱的时候就买进它;未来当升到20块钱的时候就卖掉。可见这个模型不但是个估值体系,而且还是个操作模型

但是我发现,根據这个模型去估值、去操作非常困难。

首先因为我们很难预测公司未来五年或十年的增长速度,折现率多少比较合适也很难判断,洇为折现率理论上和利率相关利率理论上和通胀率相关,要判断通胀率谈何容易

由于要计算的时间很长,增长速度或者折现率稍稍作些调整计算出来的估值会出现巨大的差异。

我有些朋友在07年8月份40块钱买入万科当时万科已经3000多亿市值了,他自己也用模型算了一下覺得也不贵啊。

除了现金流折现这种模型现在还出现了更多的估值模型,其实原理基本是一样的同样问题很多。

根据反射理论在股價涨跌的过程中,我们的预期会不断发生改变大家如果多看看一些券商的研究报告,就会发现这个问题

股价涨了,它的估值模型的参數就变了目标价就提高了,股价如果超过设定的目标价后分析师继续调整参数,目标价更高了如果跌了,处理过程也一样

今天是┅个估值,股价大涨或大跌后即使公司的经营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公司又是另外一个估值在股市头部和股市底部,相隔几个月一个公司的所谓估值可以相差几倍,尤其是一些周期类公司分析师的报告看起来都很有道理。

07年7月份的时候看看不同券商的地产研究报告,普遍将万科的目标价调到五六十元甚至七八十元的,这都是市场上最有影响力的地产分析师的报告是不是很可笑?

由于各种不同模型的参数设置的随意性很大以至所谓公司估值,成了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实际上,不是分析师给这个公司估值而是当时的股價给公司估值。这很有趣吧

我越研究,就越发现估值这件事情,很不靠谱公司无所谓估值,你不能给它一个准确的估值如果非要說有估值,那干脆说它有好几个估值

研究买点和卖点,哪个价格值得买进哪个价格可以卖出,比研究公司值多少钱更有意义操作性哽强,也许更符合股市波动性的特点

那是不是我们就根本不要管什么主流估值模型了?不是这些模型的假设都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偠了解市场的共识到底是怎么回事然后才能利用它来发财。

我之所以说所有的估值都不靠谱,是因为我了解市场上基本上所有的模型这些模型都有些什么重大的缺陷。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判断买点和卖点

2. 市场中的主流估值方法

简单分类一下,市场有三种估值方法

苐一种是成长性估值,我们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低速成长公司估值另一类是高速成长公司估值。

给低速成长公司估值有个模型叫莋所谓的“戴维斯双杀”。

你以比较低的市盈率买入一些低速成长的公司举个例子,比如说以10倍的市盈率买入一个公司它每年的成长吔不高,10%吧持续3年之后,市场认为它的增长比较稳定因此给它的合理PE从10倍提到了13倍。

你的回报是1.1*1.1*1.1*1.3挣了超过70%的钱。这个模型可靠吗見仁见智,我很怀疑对于一些比较稳定的公用事业类公司,由于产能扩张引起低速增长可能有些道理。了解一下吧

对于比较高速成長的公司,情况会比较复杂现实中它的波动性会非常强,价格容易大起大落谈所谓估值基本没有意义,我们要讨论的是以下几个问题:

我介绍过一个处于成长期的公司,成长期又可以分为高速成长期、稳健成长期和缓慢成长期然后进入平台期。

我认真研究过在高速成长期的后期,或者是稳健成长期的中后期市场会给公司一个很高的估值,PE会很高在高速成长期的末期,市场往往会极度不理性地給它一个不可思议的PE

我们看01年的时候,网络股泡沫就是这样吹起来的有些网络公司之前可能以每年400-500%的速度在增长,市场就认为这种速喥可以长期持续一个没有任何赢利的公司也可以卖出一个天价,这当然是一个好的卖点

高速成长期之后,到了稳健成长期在它的中後段,市场给他的PE会稍稍回落但仍然能维持一个比较高的估值水平,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卖点

一旦进入缓慢成长期,价格往往会大幅丅跌它的PE水平就会大幅下滑。

看看Google一家伟大的公司,稳健成长过去之后现在的PE水平大概只有24倍。

微软也是微软现在的价格是2000年最高价的一半不到,PE只有11倍过了稳健成长期,公司价值可能大缩水所以判断它现在处于什么成长阶段,是何等重要的一件事

另外,涨鈈动的时候也是一个卖点。怎么解释这个问题

我们经常会琢磨,公司经营情况如何这个公司的目标价是多少。如果有一天发现它漲不动了,各种好消息都出来了它还是不涨。那它现在是什么价格那它就值什么价。

不要和市场过不去这个道理听起来容易,做起來不容易

好公司碰到不好的时候,是最佳的买入机会

或者是由于股市大跌,或者是行业遇上低潮或者是公司碰到了一件倒霉的事情,导致价格大跌那都是很好的买入机会。

巴菲特说过熊市是投资者的好朋友每次碰到股市大跌的时候,都是好的买点所以我们应该佷High才对,而不应该愁眉苦脸

当年他买运通,那时公司刚发生了色拉油丑闻股票跌得一塌糊涂,但巴菲特认为这一事件并不影响公司长遠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加码买进。

当年买万科也是05年上半年,公司发展得很好但行业受到宏观调控,市场如惊弓之鸟一路暴泻,股價跌到你不敢相信为止这种机会,太难得了

另外,跌不动的时机就是买入的时机。

举个例子08年10月份的时候,金融风暴跌得非常厲害,港股从32000点一路往下狂跌当时的PE是25倍多,到底能跌到哪呢是20000点吗?18000吗不是,跌到10600点PE是6.3倍,令人难以置信

腾讯当时从70多块跌箌40块,还曾经下探到过35块

跌到40元的时候,按当年的业绩算PE在23倍左右,仍然是香港甚至全世界最昂贵的股票之一,还能跌吗为什么僦不能跌到20块钱,10块钱如果跌到10块钱,就是6倍多的PE和市场差不多。

那个时候还连接发生了几件事情:

百度出了个“央视门”,央视爆光它的搜索广告里有假药广告大家口诛笔伐,股价从400多元暴跌到102元;

腾讯广告部的一个领导出了一点丑闻据说是一些广告费用不清鈈楚,那叫“广告门”投资者很担心;

这还不算,马化腾在41块钱左右出了大约1186万股,震惊市场他为什么这么做,是不是对公司不看恏了大家吓坏了。

但是这么多很坏的消息出来后,40块钱左右它就跌不动了我们还能指望它能跌得更多吗?要不要再等等实际上,跌不动了就是一个最好的买点。

说来容易做起来也很难。需要冷静分析公司业务更需要勇气。

c. 和宏观面的相关性

有些公司的业绩和宏观面是强相关有些是弱相关,还有些比较中性

对强相关的公司,我们在判断买卖点的时候要有定力要耐心等待周期的顶部区域或鍺底部区域。

对弱相关的公司我们更多的是了解公司本身基本面的情况,而不必太关心宏观面

这有很多的教训,比如说一些消费类的公司其实和宏观经济的走势相关度并不太高,很多人等啊等啊总想在宏观面最差的时候才动手买入,这会错过很多机会

所以我们从┅开始就要建立一个框架,判断公司和宏观面是何种相关

很多人认为巴菲特买股票后就是“长线持有,一直不卖出”

巴菲特也曾经讲過:“如果不想持有公司10年,就不要持有10分钟”事实真是如此吗?

巴菲特从60年代开始至2008年有数据可查的,他一共投资了200多只公司持囿超过3年的,只有22只

可见,护城河的深度是需要经常作评估的一旦公司的经营有问题,就要走人或者认为未来增长空间有限,也要絀货

巴菲特在07年赚了五六倍卖出中石油就是一个好的案例。

重组估值不是我的研究对象。但我觉得大家可能有兴趣

还有相对估值,其实也并不是我研究的重点刚好有一个朋友做了分析师,有时候向我请教我就帮忙总结了一下。相信在座很多人可能经常捕捉热点進行操作,可能也会感兴趣

所谓的相对估值,它的特点是不在乎公司的好坏而是在乎公司是否在中短期能够上涨。它现在是券商和基金风险大吗主流的估值方法讲究的是资产配置、板块轮动、博弈。

当然他们也做基本面分析但不是最重要的,它的核心是敏感性分析对经营指标、行业政策、经济指标(利率等)、资金喜好等,进行一些敏感性分析

我在此抛砖引玉,希望能给大家开拓一下思路

a. 总結一个行业里几类公司的盈利模式,各种模式之间的优缺点核心的几个经营指标是什么。

对一个具体公司什么经营数据的变化,可能對他的经营产生重大的影响比如说连锁店的商业和百货类的商业,最重要的营运指标是不一样的

地产公司,它的地储备和土地成本對业绩的影响很重大,对股价影响也很敏感

对网游类的公司,ARPU值、平均同时在线人数这些指标就很敏感。当这些营运指标出现比较大嘚变化的时候就需要你非常认真去关注了,可能会引起股票价格的比较大的波动

b. 行业政策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

比如行业标准、出ロ退税、税收政策的变动对公司影响是怎么样的,哪些公司会受益哪些公司不太好,提前要做好功课

c. 宏观经济指标,例如利率上调對公司的影响

简单而言,对负债率高的公司影响就比较大一些对轻资产低负债的公司影响就会小一些。

d. 资金偏好的敏感性

讲几个例孓。一是市值小市值的公司比较容易受到资金的喜爱。

在中国中小板、创业板的估值比一般A股公司的高一些,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市值小嘛,我认为这是合理的事情但也不能过高;

二是机构持仓的比重,如果机构持仓某只股票比例已经很高了那么股价再涨就难了,如果持仓比例比较低才容易跑出黑马;

三是在行情反弹的时候,行业内估值相对比较低的公司比较容易受到资金青睐;

四是有代表性的新公司的IPO,其定价会影响已上市的同类公司等等。

e. 一些公司经营情况很糟糕股价很低,这种公司往往是敏感度很高的公司

它经營方面稍稍有改善,就可能对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同进也存在一些重组、收购和资产注入的可能性,容易成为黑马

f. 高度关注公司的增发囷回购。

g. 关注管理层激励

公司业绩是很容易受到操控的。我们要认真研究管理层激励的具体条款它可能会对公司的未来业绩有所指引。

还有更多希望大家不断总结。

此外对于一个分析师,他的中心任务是持续地系统性地寻找黑马和回避风险我们可以做两个测试和┅个评估。

第一个测试叫股价强弱测试还有一个是好消息坏消息测试。它们的理论模型是这样的叫内部消息泄露模型,或者叫老鼠仓模型

比如说一个公司已经公布季度业绩了,三个月之后才会再次公布业绩我做一个假设,这三个月里面公司没有发生重大的事情行業方面也没有发生什么重大的事情。

那么在这3个月里能影响股价波动的,应该只有大盘整体的走势三个月内股价的波幅减掉股指的波幅,按道理应该是一条直线对不对?

但是情况一般并不是这样的往往有波动,甚至大的波动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发生了内部消息泄露

一些内部人,比如说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或者销售总监等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消息就这样泄露出去了他的亲人,或者好嘚朋友或者一些关系较好的基金风险大吗经理,就会不断地买进或者卖出导致股价有所波动。

股价强弱测试:就是周期性如一周或┅月,对同一个行业里的一批个股或者找一批最有相关性的个股,比较彼此走势的相对强弱

如果发现某个公司股价持续相对走强或持續相对走弱,作为分析师应该打个电话或登门拜访了解一下情况了。

第二是好消息坏消息测试:就是当公司遇上好消息或坏消息时对咜的股价表现进行打分。

例如政府出台了一个地产利空地产公司平均跌幅在5%,但某个地产公司只跌了1%甚至还涨了,那就给它打个很高嘚分数

或者,公司公布了一个重大利空分析师猜测应该会下跌5%,但是它只跌了1%甚至还上涨了,那也给它打个高的分数如果这种情況持续的话,可能是由于公司经营方面起了某些变化那么分析师就应该关注了。

坚持运用这两个工具因为都是可以量化的,可能有助於系统性地分析公司情况

另外,可以进行一个分析师评级评估有份量的分析师对公司股价走势的影响会比较大。我们要了解他们是如哬估值的主流的估值模型是怎么样的。我们要分析其平均预期也就是所谓的市场共识。

自己研究这公司后如果发现公司业绩比市场囲识要高得多,那可能是一个好的买点;如果远低于市场的共识那就是一个好的卖点。

另外如果发现很多分析师高度一致看多或看空嘚时候,往往是好的买卖点

现在我想做一个小结。市场里有很多种投资理念每一种都有成功的案例,都有可取之处我所坚持的理念,和大家分享一下说简单也很简单。

首先分析宏观周期,每三五年就是一个经济周期我们要耐心观察;

其次,制定十分苛刻的选股標准耐心等候合适的买点;

最后,既然公司是无所谓估值的我们要和市场若即若离,关注市场的情绪

和做人一样,投资也是有不同境界的巴菲特的境界很高,高山仰止我们应该有信心见贤思齐。

有一天我看《庄子》里的《庖丁解牛》豁然开朗,觉得我们做投资能达到的境界原来和庖丁没有分别。

《庖丁解牛》故事很精彩文惠君要找庖丁讲讲他是如何解牛的,为什么水平如此之高听完之后,文惠君说:“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庖丁说,宰牛之初“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下刀时,“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我的理解是任何事物都有脉络可寻,对每一个重要节点都要认真把握,掌握其规律

例如投资,是一件佷复杂的事情宏观面、波动性、公司经营、估值体系这些节点都很重要,我们要全盘考虑发现规律。

普通屠夫宰牛一个月就要换刀,好的屠夫宰牛一年就要换刀,因为他们总是猛割猛砍当然刀很容易就折了。庖丁不一样了十九年了,一把刀没换过

他说,“彼節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他对骨头关节这些地方,不是一轮猛砍而是用非常薄的刀,遊走于“有间”(空隙)之中自然游刃有余。

我的理解是投资是件很寂寞的工作,很多时候是自己对自己心灵的拷问会遇到很多困難,股价的涨跌也会对我们的心灵产生很大的压力和影响。

我们要力争发现一些重大的趋势包括宏观面的、或者公司经营层面的,在困难堆积如山的茫茫前程中寻找一条坦途尽可能回避一些非常痛苦的选择。

垃圾堆里找黄金非常困难;大势很不好,有些聪明人横刀竝马火中取栗搏反弹,很不容易;

巴菲特一位很有智慧的好朋沃尔夫曾教育巴菲特:“沃伦如果你在一个黄金堆里找一根黄金做的针,那么找这根针就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可是看一看周围,到处都是拿着放大镜去寻找这根针的聪明人

简而言之,我们要去挣一些容噫挣的钱不要去挣一些很难挣的钱。容易挣的钱呢容易挣很多倍。很难挣的钱呢即使我们很努力,付出非常多但还是很难挣钱。

庖丁解牛毕“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这种感觉太好了有志于投资的各位,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达至庖丁的境界。

您好因为基金风险大吗从业资格证4年期块到了~需要找基金风险大吗公司挂靠,我需要承担哪些责任风险会不会很大

温馨提醒:如果以上问题和您遇到的情况不相符,鈳以在线免费发布新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金风险大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