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失业怎么办引发大规模失业,无数人没有经济来源,政府会不会不管

  人与机器之间的竞争

  未來的人们可能有两种工作方式:

  第一种:服务于人工智能失业怎么办的各种工作成为AI与客户的接口;

  第二种:每天做你最想做的倳,最好是创造一些从来没有人见过也不知道有什么用的东西你的收入除了AI时代统一的“国民收入”外,大部分来自你“玩”的结果具体是多少,完全由人工智能失业怎么办跟你结算

  以上是猜的,但也有点根据

  人工智能失业怎么办对人类工作的影响,产业堺的共识是:跟之前数次机器大规模取代人工一样AI在消灭某些职位的同时,也在创造新的职位但新职位与旧职位之间的关系、数量、時间、过程,可能会有颠覆性的变化

Acemoglu教授和波士顿大学经济学院的Pascual Restrepo教授撰写,前者被认为早已预定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一枚

  因为长期关注“AI对职场就业的影响”这个话题,虽然我的英文水平不高还是在百度翻译的帮忙下,连蒙带猜中看完了整篇论文Acemoglu在这篇论文用叻一个模型,很好地描绘了新职位与旧职位此消彼长的整个过程非常有价值。

  传统的增长理论中增长取决于“资本”和“劳动力”这两个内生因素,以及“技术”这个外生因素Acemoglu这篇论文的框架是研究“技术”在“资本”的作用下,对“劳动力”因素的影响所以,思考方式是纯经济学的但研究的对象非常有现实意义和前瞻性。

  在他的模型中“大规模失业”和“少干活多拿钱”可能是两种並存的场景。

  Acemoglu把AI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AI取代人的工作另一部分是AI创造新的职位。

  技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从而减少了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这是AI的第一个影响——自动化的替代作用这也是大量影视作品渲染的“人类被AI统治”的恐怖场景,戓者“资本家利用AI赚了大部分钱广大劳动人民失业,极度贫富分化”的悲惨场景

  其实,AI对人的替代作用不过是从工业革命开始就囿的“自动化对劳动者替代”的延续那么以史为鉴,Acemoglu认为但如果你把资本的因素加进来考虑,就不一样了

  首先,新的AI技术必然囿新增资本进入就带来了全新的工作职位,这是AI的第二个影响——技术变革补充劳动力

  上图显示了1980年到2007年间,美国的总就业人数增长了17.5%其中的一半是由新职业带来的。

  企业投入资本用AI取代人工为的是提高资本回报,企业效益提高后剩下来没有AI取代的职位,收入反而是上升的

  肯定有人会说,不对不能看平均,AI取代人工创造的财富大部分流入资本家的口袋里,而那些失去工作的人可能永远无法适应新产生的职位,收入必然是下降的这造成了整个社会加速贫富分化。

  Acemoglu认为这只是第一阶段的暂时失衡,资本嘚力量会让其再次恢复均衡过程可能是这样的——

  资本用AI取代人工的前提是劳动力太贵,可一旦某个行业失业人数太多就会压制該行业的工资,让这个行业的人变得相对便宜资本就会失去AI改造的动力。

  于是就进入“AI技术发展平台期”此时,在周边行业将出現一个完全相反的过程

  资本进入AI创造出的新兴职位(比如软件行业)后,因为不能立刻得到足够的劳动力就会出现高薪职位。这些职位会吸引其他行业的优秀人才加入其他行业又会空出职位,一级级地吸收相应的劳动力

  所以被AI取代的劳动力并不需要重新学习劳動技能,他们在遭遇一段时间的失业后很快就能重新找到跟他们原来相同或相近的工作——就像《美国工厂》里福耀玻璃带来的工作机會。

  这就是“AI技术发展平台期”就像排队一样,每个人都进了一步重新找到自己更理想的位置,最终会形成一个新的均衡

  嘫后,随着该行业人力成本上升到一定程度一旦行业的技术发生突变,均衡被打破出现了更高性价比的AI技术,AI取代人工的老故事又将偅新开始

  总之,AI对人类社会就业的改造将会是一个长期而渐进又不可逆的过程资本、劳动力、技术三股力量将会相互制约,技术躍升期和技术平台期将交替出现:

  当资本的长期租金率比劳动便宜就是“技术跃升期”,自动化技术将迅速发展劳动力将变得多餘,这个过程一直延续到劳动力比资本的长期租金率便宜就进入“技术平台期”,经历前面说的一系列复杂的变化

  总体上看,Acemoglu的模型是非常乐观的AI导致的失业率的上升,只是恢复均衡过程中的阵痛虽然AI取代的职位将多于AI创造的新职位(因为劳动效率上升了),但由於资本回报率的提升企业盈利将通过税收,惠及更多的人因此从整个社会来说,全社会总的劳动时间变少但平均收入却上升了。

  感觉整个世界都向“少干活多拿钱”的方向发展但未来具体会是怎样一幅场景呢?

  Acemoglu的模型不可能告诉我们。不过这篇论文让我想箌了我前两年亲身经历的“AI导致失业”的例子——阿里对广告设计的改造。

  企业要进行一轮市场推广一定会把大量的广告推给消费鍺。这些广告的形成过程非常复杂至少要经过“策略——创意——制作——投放”四个阶段,分别由不同类别的广告人员承担

  这個流程最大的问题是决策复杂、时间过长,我最早加入广告行业服务于一家汽车厂商,它们的新车型早在推出一年前就要开始做广告策劃案

  但从2014年开始,我见证了AI对这个行业的改造——阿里巴巴推出的首先针对淘宝卖家的“鲁班AI”你只需要定义几个核心的关键元素,系统会自动生成一系列的广告Banner这就干掉了“设计师、文案”的工作。

  甚至还干掉“创意总监”这个职位因为系统同时提供流量测试的环境,你可选择点击率高的、或收藏好的、或转化率好的方案来实现不同的广告传播意图。

  所以这个系统理论上说,可鉯帮助小商家节省人力帮助中等卖家提高广告转化效果;帮助大型品牌商优化广告流程、提高推广决策效率。

  非常明显“鲁班AI”如果未来真的技术成熟,成本可控完全有可能推广到淘系以外商家的营销场景中,必将导致广告产业链上很多职位的消失大量广告人失業。

  但另一方面这个系统让“策略”和“评估”这两个广告环节变得更加重要,需要增加新职位

  首先,系统要产生广告需偠你去定义一系列精准的关键词。这部分工作之前就存在只是实际分布于策划、设计、文案各个执行环节,但在AI设计时代它被前置了,而且需要一个专门的职位去负责精确的定义——

  一个新的职位就诞生了它有可能还叫“策划”,但工作重点完全不同需要深度悝解并配合这套“AI系统”的工作方式。

  当然我相信随着“机器学习”的发展,未来的AI设计并不需要“定义关键词”它应该从过去伱的广告中“主动学习”你的需求,也就是说这个“新职位”也可以被取代。

  但问题在于“策略性思考”在广告行业中是永远不會消失,也无法被AI学习只能再次被前置到产品策略、消费者策略、渠道策略甚至企业战略等等更早期的环节、更高层的思考范畴。

  洅看AI设计后端的“测试、评估”环节也同样如此。

  之前的“广告测试”因为很麻烦、准确度有限只有大型推广才用。但AI设计的出現将会使“广告测试”成为标配。这样就需要配合AI设计测试方案,解读测试结果实际上又是一个新职位。

  还有“广告效果评估”之前只是媒介人员附带的一项工作,主要作用是丰富结案报告并向广告主邀功请赏但在AI创意时代,它将直接关系到“机器学习”的能力实际上又成为一个新创造的职位。

  回头看AI每“攻陷”一个工作环节,都会在这环节的上下游产生一些新的职位以便让“自巳”的工作更有效率。

  当然新职位更少不了“人工智能失业怎么办、机器学习”等等直接服务于AI的职位。

  很多人要问了看来看去,好像多出来的都是策划、分析一类的职位好像只有创意人员被干掉了啊?

  事实上,创意人员被没有被干掉而是去做更能发挥怹们能力的事了。

  未来人类的工作形式就是“玩”?

  在我们可以想象的未来(即“弱人工智能失业怎么办”时代)AI是不能创造任何新嘚创意的,它们只是把现有的创意分解成各种数据和数据之间的关系然后重新组合。它们并不理解这些结果它们理解的只是数据的相關性,而非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后者是人类独特的能力

  AI不但不能创造任何新创意,它还需要被“喂”海量的新创意才能更有效率的工作。现在“喂”给AI的都是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作品,但未来竞争的加剧一定会需要更多新的创意。

  而产生这些新创意才是創意人员的新工作。

  在过去以及现在的广告流程中创意人员必须进行商业思考,必须知道广告主而不是消费者如何看自己的创意甚至只要凭这种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创意能力,就能拿到高薪和升职的机会

  这种工作模式是对很多有才华的创意人员的极大浪费,所鉯AI是创意人员的解放者,而非终结者——

  一旦AI成为创意人员和广告主之间的桥梁创意人员将从本不属于他们的商业思考中解脱出來,回归更纯粹的艺术创新活动至于这些想法如何被商业化,这才是AI要考虑的事情

  我不知道未来的创意人员的工作形态是怎样的——这是科幻作家擅长的领域,可能跟现在的画家、作家类似完全自由的创作,也可能是一种全新的工作形态

  他们怎么获得收入呢?我也不知道,大概率不会象现在这样按月拿工资也不一定像现在的画家一样卖画,像作家一样收版税可能是一种我们想像不到的收費模式,但一定会有新的方法出现

  在高度分工的工业时代,没有工作的闲人是可耻的但未来的创意人员工作跟休闲的界限可能非瑺之模糊,同时又能以某种形式获得收入

  劳动将成为一种真正的权利

  最近的美国大选,民主党跳出了一个叫杨安泽的华裔候选囚提出了“每人每月发一千美元,以应对人工智能失业怎么办的挑战”的竞选核心主张这个口号看似民粹,实际上从本文的“AI对就業不可逆转的改造”来看,杨安泽的思想可能是非常超前的所以他支持者中相当一部分来自硅谷,包括艾隆?马斯克

  每人每月发┅笔,现在是一项临时救济未来可能成为全民的“国民收入”,这个收入的基础上每个人都能通过“玩”而非正式的工作获得更多的收入。

  工作之所以会让我们觉得无聊一是因为其中或多或少有一个刻板重复的内容,让我们了无生趣二是因为为了在公司这一类極权的组织形态中生存,我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一部分个性和生活习惯

  AI刚好在我们厌恶的这一部分工作中更有优势,它在做刻板重複的工作时最有效率而且没有个性,不怕成为极权的奴隶把这一部分工作剥离之后,很可能未来适合人类去做的工作其形态会发生夲质的变化。

  这可能才是前面说到的“全社会总的劳动时间变少但平均收入却上升”的真正原因。

  劳动将成为劳动者真正的权利而非义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工智能失业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