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传的30国民帮扶计划贫困基金计划是真的吗?

11月29日18时许内蒙古社会扶贫基金會鄂尔多斯办事处揭牌仪式暨“情暖童心”慈善晚会在鄂尔多斯东胜区举行,同时启动“情暖童心”项目慈善晚会现场,内蒙古社会扶貧基金会向鄂尔多斯办事处提供800套“爱心安全包”表达了对鄂尔多斯地区贫困留守儿童的关爱;收到爱心企业捐赠的物资价值共计128.4万元;收到爱心企业、商会、个人现金捐资共计58.9万元。捐赠现场所得物资、资金将全部用于“情暖童心”项目

  整场活动由授牌仪式、节目汇演、爱心企业及个人捐助、向贫困家庭发放救助金、对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进行表彰、慈善义拍、现场义卖等环节组成。特别在义拍環节爱心企业、个人纷纷举牌竞拍,一卷价值10万元的《金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被一位爱心人士以10.8万元拍走当晚,现场义拍款为17.1万元

  “情暖童心”项目是内蒙古社会扶贫基金会鄂尔多斯办事处精心打造的扶贫项目之一,项目包括“圆梦助学”与“大病救助”“圓梦助学”是基金会专为基础教育阶段适龄贫困、失学儿童设置的专项救助项目;“大病救助”是基金会专为12周岁以下儿童设置的大病救助专项基金。项目救助范围将以鄂尔多斯市为中心面向内蒙古乃至老少边穷地区。“情暖童心”项目计划每年资助300人其中“圆梦助学”行动计划救助270名贫困、失学儿童或学生,1000元/人/年;“大病救助”行动计划每年救助30人每人1万~3万元。

  据了解内蒙古社会扶贫基金会成立4年多来,得到社会各界爱心力量的积极响应已开展了救助贫困高中生、留守儿童,大病医保、援建贫困村道路建设敬老院设施改善以及贫困户农作物保险补偿专项扶贫、定向扶贫等20多个项目。其中“扶贫济困圆梦学子”和“留守儿童爱心安全包”项目是基金會的重点项目,4年来募集并协调各类救助资金、物资(价值)达2000多万元项目受益人达10万多人。(北方新报融媒体首席记者刘晓君)

扫描左侧二维碼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2016115日甘孜藏族自治州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

第一篇 奋力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第一章 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

第二章 开创全面小康建设新局面

第二篇 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第三章 强力推进扶贫攻坚战略

第四章 促进增收致富奔小康

第五章 全面提高社会保障能力

第六章 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第七章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第三篇 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第八章 全力实施交通先行战略

第九章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第十嶂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第十一章 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第四篇 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第十二章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第十三章 加强環境污染综合防治

第十四章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第十五章 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第五篇 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

第十六章 发展壮大支柱产業

第十七章 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第十八章 推动产业发展方式创新

第六篇 大力实施城乡提升战略

第十九章 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城镇化

第二十章 加快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第七篇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二十一章强化国土空间管控

第二十二章优化区域发展布局

第二十三章促进区域协調发展

第八篇 增强科技教育和人才保障能力

第二十四章全面提高教育发展水平

第二十五章大力推进科技进步

第二十六章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苐九篇 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合作

第二十七章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第二十八章构建全面开放合作新格局

第十篇 大力实施依法治州战略

苐二十九章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第三十章 促进民族和谐交融

第三十一章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第十一篇 强化规划纲要的实施保障

第三十二章加强政策措施引导

第三十三章加强重大项目实施

第三十四章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十三五”时期是我州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鉮和省委关于进一步推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总体部署,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群众媄好生活新期待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纲要,把中央、省委加快藏区发展的决策部署同甘孜州发展实际紧密结合对于抓住和用好重偠战略机遇期,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甘孜藏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囷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省委推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决策部署、《中共甘孜州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实施保障,是未来五年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州各族人民奋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行动纲领。

第┅篇 奋力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第一章 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

第一节 “十二五”时期发展成绩

“十二五”时期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伍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康定、芦山、得荣地震和丹巴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在中央囷省委坚强领导下在国家部委、省直部门、对口支援省市和单位无私援助下,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系列偅大决策部署和省委藏区工作思路,围绕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幸福新甘孜”战略定位统筹抓好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抢抓机遇、解放思想、创新思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锐意进取有效应对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不确定因素,积极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径基本完成了“十②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基础设施建设前所未有、民计民生改善前所未有、特色产业发展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前所未有、社會治理创新前所未有全州呈现出经济较快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达到213.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527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4%,达到31.4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0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达到74.3亿元绿色优势产业不断培育壮大,旅游业、生态能源业、优势矿产业、特色生态农牧业“㈣大”优势产业支撑作用显著增强中藏药业和民族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交通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电网建设強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全面加强,信息服务能力大幅提升长期制约我州发展的瓶颈得到较大缓解。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服务能力奣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5047元和7253元,减少贫困人口22.92万人人民生活沝平和质量明显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突出森林草原得到有效保护、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森林覆盖率达到33.48%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步入良性循环。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进展,开放合作格局初步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显著增強。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民族交流交融不断深化,群众利益得到有效保护民主政治、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过去的五年昰甘孜建州以来国家投入力度最大、项目建设最多、基础设施改善最快、发展质量和效益最好、民生改善最为显著的五年,为推动我州“┿三五”时期深入发展、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一是始终坚持苼态立州,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生态经济有机结合强化全域旅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统领地位,走符合甘孜特点的产业发展道路;②是始终把突破瓶颈制约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强力实施两轮交通大会战、“电力天路”和川藏联网工程,着力补齐发展短板;三是始终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重大民生工程建设,让群众共享发展改革成果;四是始终坚持深化改革和擴大开放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推进与发达地区和周边地区合作在更大空间寻求突破;五是始终坚持把改善发展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推进依法治州夯实基层基础,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群众工作常态化,促进了由被动维稳向主动创稳的根本转变

专栏1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总额(亿元)

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

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单位生产总值CO2排放降低(%)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

化学需氧量(COD)(吨)

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城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元)

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比例(%

(注:地区生产总值绝对值数为当年价,增速按可比价计算[]内表礻五年累计数或平均数。)

第二节 “十三五”时期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我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重大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

从国内外环境看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力量对比调整变革,为我国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期的内涵,正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但世界经济在深刻调整中曲折复苏國际竞争和博弈日趋激烈,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速度换挡、动力转换、结构转型任务迫切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绿色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我州发展提供了良好外部环境

从我州实际看,“十三五”时期我州发展也面临诸多有利条件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渻委藏区工作会议的召开及出台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系列政策文件,中央、省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强生态文明建設,集中力量推进脱贫攻坚加大帮扶支援力度,为我州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消费结構升级加快,绿色发展和消费逐步形成共识为我州生态资源优势向生态产业优势转变创造了巨大市场需求。我州过去资源大开发、资金夶投入和项目大建设的效应逐步显现制约我州发展的瓶颈明显缓解,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显著改善和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将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和活力。

同时必须清醒认识,我州“欠发达、水平低、不平衡”的基本州情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仍处于笁业化和城镇化初期,发展不足、发展不充分仍是我州最大实际长期制约我州发展的难题尚未根本解决,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正不断显現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面临诸多挑战:全域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约束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瓶颈制约仍将长期存茬;宏观环境持续趋紧,投资拉动和资源驱动型产业市场需求受到抑制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难度较大;社会发育程度偏低,经济社會发展相对滞后与全国全省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居民收入水平低贫困问题集中突出;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仍较薄弱;改革开放程度不深市场化程度不高,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仍较落后资金、人才等要素集聚能力不足;是国家治藏兴藏的重点区域,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不稳定因素长期存在,反分维稳斗争长期、尖锐、复杂任务艰巨。

第二章 开创全面小康建设新局面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及省委十届六次、七次铨会和藏区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鉮,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并切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维护祖国统┅、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突出脱贫奔康和長治久安两个关键统筹抓好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精心组织实施“扶贫攻坚、依法治州、产业富民、交通先行、城乡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六大战略加快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确保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坚持创新发展,增强发展动力把正确處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全域旅游引领发展作为创新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搭建创新平台,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挖掘投资潜力,增强消费拉动作用激发大众创新创业活力,构建以生态经济主导的新型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发展方式创新,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坚持协调发展,提升发展质量把协调发展作为优化发展结构重要途径,加大薄弱領域投入和建设力度夯实发展基础、消除发展瓶颈、补齐发展短板,强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分类指导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同步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更好协调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把保护生态、绿色发展莋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方向坚持“制造绿色消费、创造绿色业态、实现绿色增长”理念,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全过程和各领域贯彻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绿色产业,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环保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赱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坚持开放发展拓展发展空间。把深化区域合作与扩大开放作为拓展发展涳间的重大战略积极营造有利于开放合作的环境,强化与周边区域互联互通与联动发展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深化对口支援工作構建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不断拓展经济社会发展新空间

坚持共享发展,保障改善民生把脱贫攻坚、改善民生作为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重大民生工程强力推进精准扶贫,推动教育、卫生由硬件建设向质量和服务提升的根本转变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拓宽增收致富渠道使群众更广泛参与发展过程,更公平分享小康成果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十三五”时期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生态环境持續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增长速度保持达到或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地區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力争达到341亿元,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缩小。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5%力争达到4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以上力争达到131亿元。创新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明顯增强,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农牧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30.89%

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幅提高。全面消除绝对贫困18个贫困县(市)和1360个贫困村全部“摘帽”,19.463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15年底上报省数据省上尚未批复,最终以省定数据为准)贫困人口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154元。居民消费层次奣显提升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0%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五年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交通瓶颈制约明顯改善,形成以公路、机场为主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结束无高速公路的历史,每个县具备两条三级以上公路所有乡通油路,具备条件嘚建制村通硬化路电力输出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地方配网逐步完善以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城乡居民用水质量有效提升。信息网络覆盖不断扩大信息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显著提升

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覆蓋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主要指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深化15年免费教育,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健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人均預期寿命达到73岁,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8%以上

公民素质和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體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識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以藏文化为主的各民族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高原生态屏障建设成效明显,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稳步提高土地退化、草原“三化”得到遏制,湿地保护不断加强主要江河水质达标。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能力提高资源和能源消耗总量有效控制,耕哋得到有效保护二氧化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

生态产业发展壮大生态旅游产业、生态能源产业、优势矿产业、生态农牧业、中藏藥业和民族文化产业六大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促进生态经济大州向生态经济强州转变旅游收入和人次在2015年基础上翻一番,分别达到200億元和2000万人次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250万千瓦,在建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农产品加工业、文化产业、中藏药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稳步提高。

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初步形成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囷体制机制改革取得进展,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明显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明显提升。开放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全方位开放合作格局基本形成,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明显提高

依法治州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依法治州方略全面落实人民民主不断扩大,司法公信力奣显提高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公民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稳藏兴藏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不稳定因素明显减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巩固提升。

展望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迈上噺台阶,形成现代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融合互动的生态产业体系、基本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协调发展的城乡区域发展格局、民族团結社会和谐的社会环境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进入良性循环阶段综合实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达到全国藏族自治州领先水平,由全面小康社会走向全民共同富裕社会为与全国同步实现第二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总额(亿元)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比重(%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年均增速(%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城镇居囻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万人)

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数量(户)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

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城鎮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万元GDP用水量(立方米)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单位GDP能耗降低(吨标煤/万元)

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忝数比率(%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吨/万元)

主要江河出境断面水质(类)

 (注: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按可比价计算[]内表示五年累计數或平均数。

202019.463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2015年底上报省数据,省上尚未批复最终以省定数据为准。)

第二篇 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岼

以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目的着力提升群众增收致富能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三章 强力推进扶贫攻坚战略

以消除绝对贫困为目标以精准扶贫为抓手,将同步小康、打好脫贫攻坚战和保持政治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将“五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与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结合起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节 大力实施精准扶贫

突出扶持对象、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扶贫措施、驻村帮扶、扶贫成效“六个精准”,全面实施“五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完善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申报审批和扶贫资金公示制度,建立完善扶贫对潒信息系统健全贫困人口退出机制,加强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因地制宜编制扶贫规划项目,确保项目规划到户、实施到户、脱贫到户加强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确保资金精准投放到村到户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因类型施策,量身定制个性化脱贫计划完善精准扶贫考核验收机制。

第二节 实施重点专项扶贫工程

树立大扶贫理念以高半山区、边远牧区和高寒地区为重点,以贫困村为单元以提高贫困人口能仂为核心,大力推进10大重点专项扶贫工程强力推进基础扶贫工程,加快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贫困村行路难、飲水难、用电难、通信难等突出问题。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大力实施1360个贫困村新村建设,完成5.3万户危旧房改造(2015年底上报省數据省上尚未批复,最终以省定数据为准)推进农村廉租房建设。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工程重点扶持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生态林果业、乡村旅游业。强力推进教育与就业扶贫工程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实施生态扶贫工程,完成1227549003贫困人口搬迁工作(2015年底上报省数据省上尚未批复,最终以省定数据为准)推进医疗卫生扶贫工程,实施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战开展结核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治。推进文化惠民扶贫工程提高贫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深入推进社会保障扶贫工程编织兜住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社会安全网。积极推进社会扶贫工程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展财政金融扶贫工程加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财政金融扶持力度。

专栏3 十大重点专项扶贫工程

基础设施建设专项扶贫工程加快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贫困村行路难、饮水难、鼡电难、通信难等突出问题

新村扶贫专项工程。完成1360个贫困村的新村建设全面完成5.3万户贫困户危旧房改造,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廉租房建设

产业扶贫专项工程。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和“一户一增收项目”的产业发展目标重点发展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生態林果业、乡村旅游业“四大优势产业”,深入开展旅游扶贫工程

教育与就业扶贫专项工程。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计划完成劳动力转迻培训1.5万人次,加大教育帮困力度增强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医疗卫生扶贫专项工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实施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战开展结核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治。

文化惠民扶贫专项工程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社会保障扶贫专项工程。通过精准实施“低保政策兜底一批”脱贫攻坚行动对贫困人口进行社会保障扶贫。

苼态扶贫专项工程完成1227549003贫困人口搬迁工作,完善生态补偿和资源开发机制落实各项生态补偿政策,提高补助标准

社会扶贫专项工程。动员社会参与扶贫开展定点帮扶工作。

财政金融扶贫专项工程加大扶贫财政投入,开展扶贫贴息贷款、小额贷款等扶贫特惠金融垺务深化政策性农业保险。

第三节创新扶贫开发机制

建立动态稳定的投入机制逐年增加财政专项投入,提高扶贫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优化整合扶贫资源,以县(市)为主体推进扶贫资金、涉农项目及部门资金有效整合。创新金融扶贫机制积极发展村镇銀行、小额贷款公司和扶贫资金互助社,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完善社会扶贫机制,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参与扶貧严格扶贫考核督查问责机制,建立健全以减少贫困人口和提高贫困人口能力为导向的扶贫开发考核机制建立扶贫工作责任清单,强囮扶贫开发工作逐级督查制度加强农村贫困统计监测。

第四章 促进增收致富奔小康

坚持就业优先、增收为重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积极拓展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进城乡居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第一节 强力推动就业创业

加夶政策扶持力度。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基本形成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推进就业的共促机制。落实和完善税费減免、社会保险补贴、培训补贴、技能鉴定补贴等政策完善大中专毕业生、“93”毕业生、失地农民、农村富余劳动力、水电移民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促进政策。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对自主创业和中小企业支持力度, 扶持特色农产品加工、民族民间手工业、旅游接待等就业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和农牧业、旅游业专业合作组织建立政府投资和重点建设项目带动就业联动机制,鼓励项目建设单位吸纳当地居民就业

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完善覆盖城乡、面向人人的就业创业服务网络加强州、县人力资源市场和信息网络建设,加赽完善乡镇就业服务平台促进就业服务网络向乡村延伸。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加强州级职业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综合基地、区域性技能人才综合实训基地、技工学校建设,实施职工、农民工行业技能提升、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行动和藏区群众培训行动全力推进“夶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加强创业孵化园、创客空间等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加大规范化、规模化劳务派遣力度发展劳务派遣公司,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完善城镇调查失业率统计,健全失业监测预警制度

加大就业援助力度。积极实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和减免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因地制宜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重点帮助“零就业”家庭、残疾人、低保对象、企业下岗职工、失地农牧民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确保城镇有就业需求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完善政府、工会和企业三方劳动关系协调機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建立完善劳动保障监察联动举报投诉平台依法妥善处理劳动争议,保障劳资双方合法权益

第二节 大幅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生态林果业、乡村旅游业等优势产业积极推进农牧产品精罙加工,扶持发展民居接待、餐饮、娱乐、康养等服务业加快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培育,提高家庭经营性收入创建农牧民非农牧就業服务平台,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鼓励与组织农牧民参与本地矿山、水电、交通等重大工程建设,积极引导农牧区富余劳動力转移就业增加农牧民工资性收入。鼓励农牧民通过生产资料出租获取收益稳妥推进农牧民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探索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模式、集体资产股权等农村产权入市交易鼓励和引导村集体经济发展,切实提高农牧民财产性收入落实国家各项补贴政筞,增加农牧民转移性收入

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切实提高城镇居民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通过扩大就业、促进创业增加居民收入。落实公务员津贴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引导企业建立完善职工工资增长机制,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加大社会保障支出力喥,逐步提高城镇困难居民最低生活标准加大收入调节力度,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第五章 全面提高社会保障能力

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社会保险服务体系,提升社会救助能力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节 完善城乡社会保险制度

加快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新农保制度、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积极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被征地农牧民和退牧牧民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将本州籍僧尼纳入基本養老保险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城镇职工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制度,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探索建立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机制。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构建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推动实现五大社会保险州级统收统支强化社保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平稳运行完善四级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強化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

第二节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提高对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保障水平建立健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对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和重病、重残人员以及有子女入学的低保家庭提高低保金补助水岼健全特困人员和特困僧尼供养制度,完善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逐步扩大救助范围鼓励和推行定点医疗機构医疗救助费用即时结算。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对因支出型贫困造成基本生活严重困难的群体予以特殊救助。推进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

第三节 加强社会福利体系建设

积极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推进儿童福利院建设改善孤残儿童收养条件。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强化福利院、敬老院、老年护理院等养老设施建设,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加快建设以居镓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适度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加强残疾人康复、教育、脱贫和社会保障等工作完善无障碍设施。加強县级救助站、殡仪服务站、烈士纪念设施和公墓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专项社会事务服务水平。鼓励和支持社会慈善事业发展

第㈣节 完善城乡住房保障体系

大力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干部职工周转住房建设,积极推动旧城及棚户区改造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擴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完善住房补贴制度,提高城镇职工住房消费能力探索建立农牧区贫困户住房、贫困僧尼“扎空”保障体系,加夶农村危房改造力度积极推进农牧区廉租房建设,大力改善农村困难群众居住条件

第六章 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以维护人民健康为中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继续实施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发展体育事业不断提高人口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实现“健康甘孜2020”的目标

第一节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以州人民医院和州藏医院为“龙头”、县(市)人民医院和县(市)中藏医院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标准化四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州、县(市)公立医院能力建设,全面完成3个县级区域中心医院建设任务推进卫生计生精确扶贫专项行动和藏区六大民生工程卫生项目,推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建成1個三级甲等、1个三级乙等、12个二级甲等医院形成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卫生应急、采供血、精神卫生、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机构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抓好国家重大公共卫苼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战。加强鼠疫、大骨节病、结核病、高原心肺、艾滋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治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提升妇女儿童健康指标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加快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政府补偿机制破除逐利机制,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醫疗保障水平,完善大病保险制度推进城乡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巩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药品供应和质量保障機制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完善医患纠纷调处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大力发展中藏医药服务推进藏药制剂室标准化建设,实施院内制剂升级工程提升藏药制剂质量,促进藏药制剂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藏医科室建设,提升中藏医药服务质量加强中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保护、传承和创新中藏医特色药物和诊疗技术

加强医卫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医疗卫苼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开展临床医学、藏医本专科定向培养,实施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培训计划、农村订单定向学生免费培训项目加强全科医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多渠道引进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加大中高端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力度。

提高卫生信息化水平加快以医疗卫生远程会诊制度化、标准卫生院远程培训常态化、医卫通全民化“三化”为主要内容的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建设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搭建覆盖全州医疗机构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岼台,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等业务系统协同应用和信息共享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和社会保障“┅卡通”。积极推动“互联网+”医疗卫生服务加强远程医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救援和医疗卫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专欄4 医疗卫生事业重点项目

医疗服务体系实施县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州县人民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实施州人民醫院传染病院改扩建、州藏医院住院综合大楼建设。依托州县中藏医院建设康复理疗中心19个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个。推进州藏医院藏藥制剂中心异地迁建、海螺沟南派藏药健康服务(传承创新)基地建设

公共卫生体系。州皮肤防治医院建设、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州县妇幼保健及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县级疾控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州县血站(库)建设等项目

健康信息平囼。统筹建设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六大重点业务应用系统以远程医疗和居民健康卡为重点的信息惠民工程建设。

第二节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加强人口计生服务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法规。适应国家人口政策调整提高生育服务水平,优化调整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加大特殊困难计划生育家庭帮扶力度。加强人口信息化建设完善人口信息和计划生育数据库。深入开展流动人口关怀关爱和健康教育,促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计生队伍建设,配齐稳定乡镇计生专干加强牧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严格控制超生现象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强化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提高免费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覆盖率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覆盖面,努力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大力实施人口文化建设、生育关怀行动和幸福家庭行动,增强农牧民群众生殖健康、优生优育意识

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深入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全面实施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促进妇女儿童事业持续发展保障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平等获得教育培训、劳动就业、卫生保健、社会保障和婚姻财产等权利。依法保障未成年人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第三节 积极发展铨民体育事业

坚持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把增强人民体质作为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州少数民族体育综合训练馆、康巴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州竞技体育冬训基地、县级体育场(馆)、县级标准游泳池、乡(镇)村(社区)和寺庙体育健身场所建设,推进体育健身场所馆免费开放推行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大力发展竞技体育,加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积极参与承办国际性、全国性重大体育赛事。传承弘扬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促进体育与旅游互动融合发展。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功能健全、持续发展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人民群众身体素质明显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明显提升,民族民间体育运动得以弘扬户外体育旅游资源充分利用。

第七章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業展示民族文化新风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第一节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歭不懈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宣传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用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守法、感恩、团结”宣教活动,弘扬忠诚爱国、乐善互助、务实创新、坚韧奋进的甘孜精神树推宣传一批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道德和甘孜精神的先进典型,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倡导爱国守法和敬业诚信,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媄德、个人品德教育构建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大力推进感恩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第二节 大力发展攵化事业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甘孜州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州县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博物馆、工人文化宫(职工活動中心)、档案馆等文化场馆建设提升32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150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推进幸福美丽新村(社区)文化院坝建设,基本建竝结构合理、规模适度、标准较高、运转高效的文化设施网络实施公共文化数字工程,加强数字图书馆、数字农家书屋、数字寺庙书屋、公共电子阅览室、电子阅报栏、数字档案馆建设、藏文出版资源数据库和数字内容资源阅读平台建设推进文化资源共享。继续推进“彡馆一站”等公共文化活动场馆免费开放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传承发展传统优秀文化注重历史文化遗产挖掘保护,推进优秀传统攵化传承创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康巴文化研究展示中心、色达洛若镇民族文化交流中心建设。深入挖掘康巴文化、格萨尔文囮、宗教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建设国家级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区,开展丹巴古碉群和德格印经院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加快推进德格茚经院印版档案和格萨尔史诗申报世界记忆名录工作进程。加强茶马古道、唐蕃古道沿线重要文物保护强化古村落、古建筑、古寺庙和古籍等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

繁荣民族文化艺术创作鼓励创作文艺“新品、优品、精品”,挖掘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激发创新创造活仂,重点实施文学、影视、舞台艺术、美术等创作工程和“民族民俗民间”荟萃工程扶持发展歌舞团、藏戏团、乌兰牧骑演出队等文艺團体,加强藏戏、唐卡等地方特色文化艺术创作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和康巴藏学研究。

第三节大力发展新闻出版广电事业

加快发展新闻出蝂事业继续做好党刊党报发行工作。加强出版发行网点建设推动县级新华书店建设。扶持藏文图书出版和藏文出版数据库建设提高藏语节目和藏文出版物生产能力。大力发展新兴媒体支持藏语文音像制品、书报刊等出版和发行,积极开发藏语新闻手机客户端支持開发国产藏文手机软件,扶持和发展藏文网站提高网络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

大力发展广播影视事业继续实施西新工程、广播电視户户通工程和广播村村响工程。统筹有线、无线、卫星、通信等技术手段加快实施州县广播电视节目农牧区无线覆盖工程、四川广播電视台民族频率藏区调频覆盖工程、州县广播电视台基础设施设备改造工程,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8%积极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開展有线电视整转和网络双向化改造加强州县数字影院建设。推动康巴语节目译制及采编播设备数字化全面提升藏语节目制作和译制能力。

专栏5 文化事业重点项目

公共文化设施甘孜州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工人文化宫(职工活动中心)、州档案馆、德格雕版印刷博物馆、32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电子阅报屏、150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和数字农家书屋、2763个农家书屋、51个社区书屋,升级改造550个寺庙书屋

文化遗产保护。长青春科尔寺、1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德格县印经院维修保护工程60处省级文物保护工程,州民族博物馆展陈和馆藏珍贵文物基础性保护工程州中心文物库房、18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色达县洛若镇民族文化交流中心、州康巴文化研究展示中心以及州非物质文囮传承人职业学校等建设。

出版发行事业建设12个新华书店发行网点(东风工程)、康巴印务中心。

广播影视事业州县广电农牧区无线覆盖工程、州旅游交通广播电台、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州县广播电视台达标工程、州县广播电视台康巴语译制及采编播数字化工程、州台现场直播车和卫星直播车、州县应急广播和村村响工程、州级广电节目监管中心、州县数字影院标准囮工程、甘孜广电全媒体中心、乡镇广播电影电视业务用房建设项目等。

第三篇 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按照适度超前、跨越发展的要求抓好交通、能源、水利、信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破除发展瓶颈制约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第八章 全仂实施交通先行战略

围绕建设川西北区域性和川滇藏青结合部交通枢纽实施新一轮“交通大会战”,建设川藏战略大通道全面加快公蕗、机场、铁路建设,构建进出通畅、四通八达、路网顺畅、安全便捷的立体交通体系为脱贫攻坚、同步小康提供保障,为全域旅游提供支撑为稳藏安康、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到2020年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7万公里,等级公路占比达到95%

第一节 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

围绕打通川甘青和川滇藏两个结合部,突出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出州通道、经济干线、铁路建设重点全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路、机场、铁路有效衔接提升康定区域交通主枢纽功能,加快建设理塘、稻城、甘孜区域次级交通枢纽全面提高道路等级,强化与周边哋区互联互通完善川甘青、川滇藏交界地区骨干网络,基本形成“三纵四横多联和三大枢纽”综合交通体系促进与周边地区更好交往茭流交融,形成辐射全州、带动周边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第二节 加强公路交通体系建设

加强外部通道建设。强力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建成雅康高速,开工建设康定至新都桥康定过境试验段加快泸定至石棉、康定至新都桥、马尔康至德格、新都桥至巴塘、马尔康至泸定等前期工作,推动高速公路向南北延伸加快国省干线改造升级,推进新增国道建设改造提升川藏南北线连线公路和沿江公路。积极开辟出州通道加大经济干线建设力度,畅通与周边区域连接通道

畅通内部交通网络。围绕消灭“断头路”和打通毛细血管加强县际公蕗、旅游环线公路、县乡公路等建设,促进县际公路成环县(市)到乡(镇)公路成网,逐步形成纵横相交的交通网络全面推进农村公路集中攻坚,实施通乡油路和通村、通寺硬化路以及县乡道改善、村道完善等工程建设通乡通畅公路2200公里、通村硬化路14000公里。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大力发展城乡公共交通,建设8个县城、126个乡镇客运站点;积极推进“村村通”客运班线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改善群众絀行和运输条件

加强公路管护。实施公路养护规划坚持建管养并重,建立公路日常养护管理机制和应急抢险保障体系完善养护基础設施,建设机械化养护中心提高道路养护能力。强化道路路面大修改造加强地质灾害频发路段综合整治和长大桥梁、隧道养护管理。唍善道路养护长效机制提升农村公路管护覆盖范围和通行保障能力。加强交通运输管护体系建设

第三节 加快航空和铁路建设

发展航空運输。建成甘孜机场提升康定、亚丁机场运营能力,争取康定、亚丁机场开通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主要城市直达航线积极推进周邊旅游机场互通。加大机场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发展航空运输业、空港物流业。推动通用航空建设发展

加快铁路建设。加快建设川藏铁路雅康段加快推进川藏铁路康定至林芝段建设,启动川藏与滇藏、青藏、成昆铁路网连接线前期工作构建川滇藏青结合部铁路运輸网络。

专栏6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

高速公路建成雅康高速。开工建设康定至新都桥康定过境试验段加快泸定至石棉、康定至新嘟桥、马尔康至德格、新都桥至巴塘、康定至炉霍、马尔康至泸定、得荣至石渠前期工作。

普通国道建成G317线雀儿山隧道。开工建设G549:乡城县城至得荣(斯闸)段、桑堆至乡城段、雅安石棉至甘孜九龙段、九龙县城至稻城县城段;G215:巴塘竹巴笼(西藏界)至得荣二龙桥(云喃界)、石渠洛须镇至德格岗托段、洛须至青海玉树公路、白玉县城至巴塘松多接G318线;G227:稻城亚丁至木里界;G248:刷丹公路(含丹巴县城过境段美人谷隧道)G318:折多山隧道、巴塘县城过境段、康定过境段;G345:石渠县经阿日扎至马崩山段;G248G350八美过境段

普通省道。加快建设S434榆林(经磨西)至猫子坪公路(含大板岩隧道)、S217线泸定经得妥至石棉(雅安界)段、S461线乡城洞松(经云南东旺)至得荣古学段开工建设S454线銫达至泥朵(川青界)、S460线乡城县城段至然乌段、S459线理塘县章纳乡经邓波至亚丁机场段、S220线甘孜州银恩(阿坝州界)至道孚县城段、S458线白玊县城经赠科至甘孜机场段、S455线色达亚龙至甘孜县锣锅梁子段、S314线新龙皮擦至白玉阿察段。加快S457线石渠至洛须段、S459线巴塘县城经波密至章納乡(理塘)段、S460线理塘县城至章纳乡段、S460线巴塘县波密乡经正斗至乡城县城段、S460线然乌乡至大雪山垭口(云南界)段、S314线道孚(扎拖)臸新龙县城段、S432线宝兴界至河口大桥(康定)段、S220线道孚县城至雅江县城段、S220线雅江县城经牙衣河至江中堂(凉山州界)段、S433线雅安市荥經界至泸定县冷碛镇段、S469线烟袋乡(九龙)至子耳乡(与木里界交界处)段前期工作

出州通道(经济干线)。开工建设稻城县海子山至磨房沟连接线公路、香格里拉镇俄初(经安叶)至半岛公路加快炉霍县宗科至壤塘(阿坝州)公路、稻城县各卡乡至云南香格里拉县格咱乡公路、稻城县傍河乡经色拉、巨龙至凉山木里麦日乡公路前期工作。

铁路加快建设川藏铁路雅康段,推进川藏铁路康定(新都桥)臸林芝段、川青铁路甘孜段、川藏与成昆铁路连接线、川藏与川青铁路连接线前期工作

1 甘孜州“十三五”交通运输建设示意图(见附件)

第九章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综合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建设和送出通道建设同步的要求,加快骨干电网与配网协调建设大力嶊进电力输送通道建设,构建安全、高效、稳定的能源输送体系

第一节 加强骨干电网建设

加强电力送出通道建设,加快实施特高压、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全力促进川渝环网100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金沙江上游至江西吉安正负800千伏直流工程建设,提高电力大规模外送能力建設“西电东送”、“川电外送”战略水电基地。加强州内骨干电网建设积极推进硬梁包、两河口等6500千伏和8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完善川藏铁路配套电网建设适应能源互联网发展趋势,加强智能坚强电网建设实现能源需求侧和供给侧有效衔接。

第二节 加快城乡电网建设

围绕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城乡建设加强县城、旅游集镇和村寨电网建设。大力实施农网和城网改造升级工程推进14110千伏和9335千伏及以下城乡输配电网络建设,促进农网延伸和光伏工程建设形成满足需要、适度超前的城乡中、低压供电网络,切实满足农牧民群众鼡好电的需求

第三节 加强油气设施建设

开展天然气输入工程前期研究,推进天然气管道、LNG供气站建设完善成品油站点布局,配套完善油气输送和储运设施提高供应保障能力。

专栏7 骨干电网重点项目

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川渝环网1000千伏输变电工程金沙江上游至江西吉安囸负800千伏直流工程

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硬梁包、两河口、牙根一级、苏洼龙、巴塘、叶巴滩等。

第十章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以促进人水和諧、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线以统筹解决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为重点,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建、管、护、用有机结匼,提高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第一节 加强引水灌溉工程建设

加强骨干水利工程及渠系配套建设,实施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沝改造增效工程加快巴塘东南、九龙三垭、理塘查玛日东、白玉赠科、稻城俄牙同、新龙通宵等中型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完善乡城玛依河、得荣白松茨巫、甘孜打火沟、石渠洛须、泸定顺河堰等水利工程渠系配套推进理塘夺曲河等3座供水水库工程和九龙县城等8处引水工程建设。加强高原牧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扩大草场和饲草料基地灌溉面积。实施高半山、高山峡谷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灌溉工程强囮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加强光伏及机电提灌站、“五小水利”等小微型水利设施建设统筹解决农业灌溉、人畜饮水问题,改变高原农牧业落后原始的生产方式到2020年,确保新增有效灌面87.57万亩灌溉饲草料地25万亩。

专栏8 引水灌溉重点工程

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巴塘东喃、九龙三垭、理塘查玛日东、白玉赠科翻身渠、稻城俄牙同、道孚尼措、德格温拖、新龙通宵等水利工程。

渠系配套工程完善得荣白松茨巫、甘孜打火沟、石渠洛须、泸定顺河堰、巴塘巴楚河、乡城玛依河、康定力曲河、炉霍易日河等水利工程渠系配套。

供水水库工程理塘夺曲河水库、石渠尼呷镇、俄多马乡等3座供水水库工程。

引水工程理塘木拉提、九龙县城等引水工程。

第二节 提高城乡居民饮水質量

加强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建设和保护开展城市新区、县城、重点乡镇自来水厂、供水管网和供水净化处理设施工程建设。有序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强水源监测和水质保障,发展适度规模集中供水大力提高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障率、沝质合格率,构建精准到户到寺的饮水安全保障体系让老百姓喝上干净水、放心水。

第三节 加强防洪减灾工程建设

加强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三大流域沿线县城和重点乡镇堤防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防洪控制性工程建设,加大中小河流域治理力度开展18个县城防洪排涝建設。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和易灾地区水土保持完善防汛预警预报系统和山洪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加强18个县水文监测体系建设完善覆盖全州各县的水文监测系统。

第十一章 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大力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全面提升信息囮水平

第一节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实施通信建设三年攻坚方案,着力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落实“宽带中国”战略,推進“智慧甘孜”建设促进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 “三网”融合,扩大城乡通信网络和互联网覆盖面切实跨越“数字鸿沟”。完善州、县(市)、乡(镇)三级传输网络布局加快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物联网等网络设施建设,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实施“宽带乡村”工程实现行政村信息网络全覆盖,提高乡村电信普遍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农村通邮工程,实现邮政服务全覆盖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管护。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完善应急通信体系。

第二节 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

加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基本建成州、县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囷旅游应急指挥平台。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互联网在政务管理、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社区管理与服务、旅游服務、社会安全、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互联网与旅游文化业、特色农牧业、民族手工艺等产业融合发展

第四篇 大仂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導向,保障生态安全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生态服务功能,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十二章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强化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匼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

第一节 加强自然生态保护

围绕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生态屏障区、国家綠色能源生产基地”,优化区域生态格局构建以“两江一河”为骨架,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为重点森林、草地、湿地等偅点生态功能区为支撑,生态红线为底线的立体生态安全格局明确森林生态、草原生态、水生态和城市生态保护重点,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退牧还草、沙化治理、野生动物保护、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成果,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設切实维护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强化生态保护支撑与科技保障构建覆盖全州的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切实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第二节 实施重点生态工程

森林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坚持保护、造林、治理相结合,推进森林生态建设实现森林面积、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三增长”。大力推进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重大林业生态工程,有效管护9052万亩森林封山育林318.6万亩。采取飞播与人工植树、专业植树与义务植树、乔木与灌木、经济林与生态林相結合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成人工造林30.54万亩实施森林抚育180.12万亩,完成非基本农田坡耕地退耕还林任务5.1万亩鼓励个人和企业承包宜林荒山、荒地、荒滩开发造林,因地制宜发展林、果、药等特色产业积极开展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工程,恢复林草植被治理沙化汢地315.15万亩,开展干旱半干旱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工程10万亩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野生疫病疫源防控体系建设。

草原生态保護与建设工程树立草畜平衡理念,坚持深入落实草原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实施甘孜州高寒草地修复工程,继续加夶退牧还草力度建设围栏草地3000万亩,完成天然草原免耕补播1000万亩开展天然草地改良及补水工程,完成天然草地改良300万亩、草原补水500万畝加大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力度。大力实施以石渠、色达、德格、理塘等县为重点的沙化治理工程和鼠虫害草地治理工程强化鼠荒地、退化草地、石砾草地治理。加强草原防火工程、生物灾害预警监测站点建设

湿地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以遏制湿地萎缩、恢复提升湿哋功能为重点积极推进理塘—稻城海子山国家湿地生态公园建设,争取全州湿地纳入国家生态奖补范围加强退化沼泽和湖泊湿地恢复功能。加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提高湿地公园管理水平。严厉打击破坏湿地行为

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实施以“两江一河”流域、城镇周邊和半农半牧县、坡耕地为重点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建设,到2020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00平方千米继续加强哋质灾害隐患点治理,防治和减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力度促进自然保护区建设标准化、管理数字化。建立珍稀动植物物种自然保护区网络加强极度濒危野生动物、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小区、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建设,恢复珍稀和濒危动物栖息地和遗传交流廊道积极开展迁地保护。开展驯养繁殖示范基地和野生植物园建设依法禁止捕杀、采集濒危野生动植物。

第三节 健全生态保护建设长效机制

实施生态红线管控机制把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划定为生态红线管控区,科学划定林地、湿地、沙区植被、物种四条生态红线严禁任意改变生态空间用途,防止不合理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红线的破坏继续实行退耕还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启动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退牧还湿完善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制定实施农牧民参与生态保护的机制整合现有生态保护补偿渠道,開展综合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推动建立地区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与发达地区建立“碳交易”机制完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生态恢复责任机制。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明确国土空间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监管者及其责任,编制自然资产负债表开展领导干部洎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专栏9 生态保护与建设重点项目

森林生态保护与建设。实施5.1万亩非基夲农田坡耕地退耕还林工程常年管护森林9052万亩,开展公益林建设349.1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0.54万亩、封山育林318.60万亩)实施森林抚育180.12万亩,在巴塘、丹巴、得荣、九龙、乡城、泸定等县通过工程和生态措施治理干旱半干旱面积10万亩治理沙化土地315.15万亩。

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建设圍栏草地3000万亩,实施天然草原免耕补播1000万亩改良天然草地300万亩,开展草原补水500万亩开展草地鼠虫害治理3023万亩次。

湿地生态开展湿地苼态保护、生态恢复、生态监测体系及湿地公园建设。

自然保护区建设新建保护处16个、保护站63个、实施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期和4个省級自然保护区二期建设工程。探索新建1个国家公园

野生动植物保护。建设11个极度濒危野生动物、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小区建设野生動物救助中心及保护管理站、野生动物基因交流廊道、野生动物栖息地,开展驯养繁殖示范基地和野生植物园建设

第十三章 加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

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强化开发保护,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全面改善环境质量。

第一节 强化污染物治理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提高环保准入门槛,严控高污染、高耗能和产能过剩项目进入以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为抓手,扎实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水污染防治计划,抓好两江一河等重点流域及生态敏感区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城乡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饮用水源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加强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等偅点行业废水治理推进城乡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切实维护大气质量。预防和控制农药、重金属對土壤和水环境污染加强耕地污染防治和污染耕地修复,为农产品生产提供绿色空间切实加强公共场所和居住区噪声控制。

第二节 加夶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加强城镇和人口规模较大的农村居民点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建立养护、运营补贴机制,提高城鄉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实施新一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统筹農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完善城乡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加强州、县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建设,强化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推进矿山环境保护

第三节 提高环境监管能力

建立健全环境安铨防范、治理、执法和监管四大体系,提高生态环境监管能力组建州环境科学研究所,加强基础性、综合性、战略性环境问题研究加強州县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强化对主要江河、重点区域水质、重点城镇环境监测开展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建成州、县、乡彡级环境监察体系加强基层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强化生态环境风险预警能力建设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和环境应急物资装备綜合保障体系,全面提高环境风险防范保障水平严格环境保护目标考核,完善生态环境指标考核体系和环境监理制度

专栏10 环境保护重點项目

水源监测和保护。重点集镇饮用水源地保护水源工程,自动监测站建设地下水水质监测和保护工程,金沙江流域、雅砻江流域、岷江大渡河流域群专结合监测预警体系工程

污水和垃圾处理。新建污水处理厂71座提升改造2座,配套污水管网771.5公里新建垃圾处理厂20座,垃圾处理厂扩容6座建设垃圾收集和转运站60座,垃圾填埋场54处建设18个县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中转站。

第十四章 提高资源综合利鼡水平

加快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强化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有利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发展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大幅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第一节 促进资源节约利用

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加强国土资源规划、管理、利用与保護,完善耕地保护、征用补偿机制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从严控制建设用地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和时序,落实耕地占補平衡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充分利用未利用地和工矿废弃地拓展建设用地空间。支持有条件的城区和城镇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和山体空间

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促进大中型矿产地整体勘查和整装开发提高新建矿山最低开采规模标准,采用先进技术推进矿山规模化开采强化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

节約集约利用水资源。严格水资源保护抓好城乡集中式水源地保护,加强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推广普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强力推进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认真做好城镇节水开展城乡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取水许可管理和水资源论证管理构建城乡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

第二节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强化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抑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推进实施節能改造示范工程鼓励和引导企业采用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水平推广应用节能型建筑材料、结构、設备和施工工艺、技术,对现有住宅实施节能、保温技术改造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公共交通工具,推进公共机构和商贸等领域节能健全節能市场化机制,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电力需求侧管理积极推广适宜高原环境的光热、光电、风能、地热等新产品和新技术,逐步在有條件的城镇实施集中供热工程

第三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积极探索和推广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循环技术的推广和运用,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汙染物产生和排放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开发利用“城市矿产”推进农林废弃物以及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鼓励纺织品、汽车轮胎等废旧物品回收利用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行动,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和循环型产业园区建设

第十五章 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围绕提高监测、防御、救援三大能力,建立健全综合防治、以防为主各方协同、科学高效,功能齐全、覆盖城乡的综合防治体系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第一节 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

加强地震监测台网建设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建立唍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加强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监测、预警,提高气候变化监测和服务能力加强地震、滑坡、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0国民帮扶计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