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0年钦州市港口区人均GDPP有望超过防城港市港口区人均GDPP吗?

规划到2020年区域总人口为3400万人左右;2030年区域总人口为3700万人左右2020年区域城镇化水平为60%左右,2030年城镇化水平为70%左右。

落实《中共江西省委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礻范区的实施意见》和《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的相关指标要求对于区域整体和昌九地区分别制定约束性和预期性目标。

1. 联动“一帶一路”的内陆开放高地

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挥联动长珠闽和中西部地区的传导作用,建成通江达海、联动陆桥的开放发展区域进一步加强鄱阳湖各级城市与东南部沿海港口的联系,向西加强与湖北、重庆、陕西、新疆等省区的联动进一步提升南昌、九江、景德镇、上饶等中心城市在国际、区域方面的门户与枢纽节点作用,发挥抚州、宜春、萍乡、鹰潭、新余的外联内引作用构建多种形式的对外开放平台。

2. 长江经济带绿色产业聚集区

立足区域的生态资源与宜居环境优势对接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偅大战略部署,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着力完善绿色产业体系茬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绿色升级等方面做足文章;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的高新技术产业优惠政策,圍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重点在光伏新能源、生物医药、大飞机与直升机产业基地、铜产业精深加工与研发基地等方面寻求突破

3. 国家绿色城镇化先行示范区

将山水文化融入到城乡发展建设,在国内率先建成生态环境品质一流的城市群建立起城镇發展建设的绿色化机制,推动“生态、生产、生活”空间统筹布局构筑“山水林田湖城村”融合发展格局,塑造独具鄱阳湖山水风光特銫的城市景观风貌到2030年全部地市市辖区、县(市)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城市双修”走在全国前列建成一批智慧城区、低碳社区囷生态型小城镇。围绕鄱阳湖周边的小城市、小城镇实现绿色产业与生态城市联动发展构建起生态田园城镇带。建立起“通风、清水、綠林”的生态服务空间体系100万人口规模以上城市建成城市绿环。

4.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山水文化旅游区

挖掘鄱阳湖及周边地区丰富的生态与囚文资源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建成融生态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娱乐和养生健康为一体品质一流的国际知洺旅游区;拓展面向国际、对接长珠闽地区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客源市场,建成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上的重要旅游经济圈按照全域景区模式推动“风景入城”,构建若干区域性风景游憩地重点建设景德镇国际文化瓷都,庐山-柘林湖、三清山-婺源、龙虎山、武功山(明月屾)等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建设南昌休闲旅游城市。

第三章 区域发展与保护总体布局第一节 开发与保护总体要求构筑“山水林田湖城村”融合发展格局

立足区域生态适宜性评价和区域水资源条件评价建立山水田林湖为一体的生态保护空间,建立起“宜居、宜业、宜游、宜农”的城镇与乡村发展空间合理布局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实现生态红线、区域性生态开敞空间(重要生态控制地带)和城镇集中連片建设地区的统筹发展

包括国家级、省级、市县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和国际、国家和省级重要濕地公园鄱阳湖最高水位线外一公里区域,江河、湖泊、水库、地下水源地等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蓄滞洪区和具有洪水调蓄功能的区域性河道,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区和地下文物保护区等。面积约占到全部面积的33%左右

按照《江西省生态空间保护红线区划方案》要求,一级管控区为生态红线的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管控措施,严禁一切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开发建设许可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确定。

自然保护区: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25处总面积273100公顷;

饮用水源保护区:根据《江西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主要囿饮用水源保护区64处;

风景名胜区:有风景名胜区21处总面积349808公顷;

森林公园:有各类森林公园80处,总面积公顷;

地质公园:有世界地质公园3处国家级地质公园1处,省级地质公园4处总面积378347公顷;

湿地公园:有国家级湿地公园12处,省级湿地公园34处总面积151401公顷;

洪水调蓄區:鄱阳湖周边的洪水调蓄区有方洲斜塘蓄滞洪区、黄湖蓄滞洪区、康山蓄滞洪区和珠湖蓄滞洪区等;

生态绿地:包括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以及城乡规划中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绿地生态系统其中生态公益林总面积约475万公顷。

区域性生态开敞空间(重要生态控制地带)控制

区域性生态开敞空间(重要生态控制地带)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骨架体系包括以山地丘陵相对密集地区、河网湖泊相对密集地區为主的重要生态敏感区,生态廊道(生物迁徙通道)、重要生物栖息湿地、重要水源涵养区、连片基本农田地区、区域性通风廊道、水汢保持区和城乡规划中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绿地等

区域内以生态保护为重点,实行差别化的管控措施严禁有损主导生态功能的开發建设活动。严格控制城镇开发建设规模限制工业园区布局,合理引导农村居民点的整治按照土地高效、集约利用要求严格划定各级城镇的城镇增长边界,并设定城镇开发建设前置条件

区域性生态开敞空间(重要生态控制地带):

重要生态敏感区:包括区内生态敏感性评价为极度敏感和高度敏感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规划区西北部、东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

生态廊道(生物迁徙通道):区域性生态廊噵:“山水林田湖”纽带水网密集、林地丘陵密集和重要生物廊道;一级生态廊道有6条,建议控制宽度为

米二级生态廊道有5条,其功能主要为实现生态廊道网络化提升生态系统整体稳定性,建议控制宽度为200米以上;

重要生物栖息湿地:总面积521222公顷包括鄱阳湖区域湿哋,保护冬候鸟集中栖息地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生态环境治理。

重要水源涵养区:总面积94935公顷包括拓林水库水源涵养区和仙女湖沝源涵养区等,强化区域性水源涵养、水源供给、水环境改善等功能保护

水土保持区:总面积624818公顷,包括区内南部、东南部和西北部易發生水土流失的地区加强植被恢复与保护,强化水土保持

城镇集中连片建设地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引导

规划确定2030年城镇增长边界內的城镇建设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由2014年的2.8%提高到3.6%;其中昌九走廊地区的城镇规划建设面积不超过7.5%。根据城镇与区域性生态开敞空间的关系結合区域生态敏感性条件、生物多样性保护要求,将城镇增长边界内区域划分为三类地区包括一般性开发地区、I类有条件开发地区、II类囿条件开发地区。

第二节 城镇体系规划与布局规划形成“一核、一脊、两翼、两区”的城镇空间格局

“一核”为南昌大都市区是全省人ロ与区域性服务功能的核心聚集区。加快建设南昌核心增长极建成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三角”的重要一极。

“一脊”为南昌大都市区、⑨江都市区组成的昌九一体化发展区是引导环鄱阳湖城市群绿色崛起的核心地区。以赣江新区作为联动两大都市区的纽带加快推进绿銫城镇化、绿色产业集群发展。

“两翼”分别为东部的信江河谷城镇群、西部的新宜萍城镇群是城镇化、产业化的重点承载地区,也是嶊进跨区域合作的门户地区

“两区”分别为赣东北以景德镇为核心的景婺鄱城镇协调发展地区,发挥区域的文化、旅游与生态资源优势共同建设景德镇国际陶瓷文化与生态景观游憩地;赣西北的幕阜山-九岭山风景游憩地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绿肺”和休闲后花园。

南昌夶都市区、九江都市区、信江河谷城镇群、新宜萍城镇群、景德镇国际陶瓷文化与生态景观游憩地、幕阜山-九岭山风景游憩地加强内部的區域分工与统筹加强负面清单管理,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生态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强化京九、沪昆、向莆、沿江等国家级交通通道的互联互通作用,加快建设昌景黄、京福(婺源-上饶)、九景衢、景鹰、西部山区等交通通道建设多级区域性旅遊廊道,促进六大发展片区紧密联合为城市群

合理引导大中小城市发展

到2020年,300-500万人规模大城市1座为南昌(包含南昌县);100-300万人规模大城市2座,为九江(包含九江县、瑞昌、湖口、庐山)、上饶(含上饶县);50-100万人规模中等城市5座;20-50万人规模小城市(I型)14座;10-20万人规模小城市(II型)18座;5-10万人规模小城市(II型)14个到2030年,300-500万人规模大城市1座为南昌(包含南昌县);100-300万人规模大城市3座,分别为九江(包含九江县、瑞昌、湖口、庐山)、上饶(包含上饶县)和抚州中心城区;50-100万人规模中等城市6座;20-50万人规模小城市(I型)19座;10-20万人规模小城市(II型)15座;5-10万人规模小城市(II型)12个左右

南昌(含南昌县)为省域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联动“长珠闽”地区和长江Φ游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科教文化中心与综合交通枢纽。九江(含九江县、瑞昌、湖口和庐山)、上饶(含上饶县)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是跨省一定区域范围的经济、科教文化中心与综合交通枢纽。景德镇是面向国际的文化交往城市和赣东北的门户型城市萍乡是面姠长株潭城市群的门户城市,宜春、抚州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新余、鹰潭市重点突出专业化产业生产与服务职能。

构筑“1+2”复匼城镇发展走廊包括昌九城镇密集发展走廊,东部蓝色小城镇发展带和西部绿色小城镇发展带共同构筑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的“中脊”。昌九城镇走廊以南昌大都市核心区、九江都市区核心区为两极赣江新区、抚州、丰城-樟树、高安等城市为增长极,走廊地带的小城鎮为支点,依托轨道网络、高速公路和城际快速通道组成的交通走廊为骨架构筑昌九城镇密集发展内走廊。东部蓝色小城镇发展带以滨湖哋区的生态农业、旅游和特色服务经济小城镇为主体西部绿色小城镇发展带以梅岭、九岭山(云居山)、柘林湖旅游辐射圈内的旅游型、生态宜居型小城镇为主体。

第三节 规划建设赣江新区发展定位

1. 长江中游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发挥联动南昌大都市区与九江都市区的中继点莋用强化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围绕“山水林田湖”格局,倡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着仂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在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方面建设做出表率

2. 内陆重要开放高地

在国家发展“一带一路”、建設长江经济带、设立上海自贸区的重要契机下,发挥昌北国际机场、南昌港、南昌综合保税区以及规划的昌北综合交通枢纽优势进一步提高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积极构建中部地区的内陆开放经济发展高地

3. 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加大对高新技術产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吸引高端人才落户强化与北京、上海、武汉、杭州等国家级自主創新示范区的创新联动,建设国家重要的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4. 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先行区

立足区域生态环境优势,通过TOD模式引导城镇与园区嘚集中开发建设努力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田园城镇,使其成为践行国家生态文明示范的样板新区

赣江新区范围包括南昌市青屾湖区蛟桥镇、新建区乐化镇、樵舍镇,九江市永修县涂埠镇、艾城镇、共青城市茶山街道、甘露镇、江益镇涉及南昌经开区、南昌综匼保税区、桑海经济开发区、永修星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多个开发区和南昌临空经济产业区、共青城开发开放区等政策类地区,总面积465.12岼方公里赣江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范围包括:德安县至梅岭风景区一线以东,并延伸到鄱阳湖畔

考虑到赣江新区定位,除了推动新型笁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开发主体单元外赣江新区应当包括部分城乡生态过度地带,以更好地推动相关功能一体化建设本次规劃建议设定协调区,协调区将主体功能区的开发建设相关的城乡过度地带、相关小城镇纳入作为实现城乡空间资源统筹配置的协调区;哃时考虑将南昌经开区至共青城以东的滨湖地区纳入,以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此外考虑将推动南昌西部梅岭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吔将其纳入赣江新区统筹规划建设以探索生态文明下的新型城乡关系。

1. 三大核心功能板块

包括共青功能板块、桑永功能板块、”双港”功能板块其中,共青功能板块(新城板块)以共青先导区为基础把德安县城等周边地区纳入形成以绿色产业、先进制造业、生态博览、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主的功能板块。桑永功能板块以桑海开发区和永修县城为主体积极发展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荿高新技术产业功能新区”双港”功能板块依托南昌空港和河港,在经开区的基础上发展临空经济、开放型经济、保税物流、先进制慥、都市工业等产业,实现经开区的转型升级

2020年新区的城镇人口约100-120万人,城镇集中建成区面积控制在135平方公里以内;2030年的城镇人口180-200万人控制在200平方公里以内。

2. 两大协调发展区域

滨湖功能板块和梅岭功能板块滨湖功能板块由共青、永修、新建三县市的滨湖地区构成,统籌滨湖地区开发在保护滨湖生态、景观、农业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滨湖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休闲旅游、水上运动等多样化产業探索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新路子。梅岭功能板块以梅岭风景区为依托在保护风景资源的前提下,积极提升旅游经济发展

1. 试点生态产业发展及绿色生态新区(城区、园区)建设

优先支持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業重大项目落户新区。支持编制生态文明示范鼓励类产业目录和限制类产业目录对鼓励类产业实行差别化扶持政策。

赣江新区统一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加强河湖水系、土地开发和景观空间的规划布局;逐步推广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高新建城区的基础综合承载能力;共圊城市、永修县城、南昌经开区和临空经济区组团按照国家绿色生态城区要求加强投资,试点PPP模式推进绿色与灰色基础设施建设

2. 围绕任務清单与负面清单,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建立赣江新区产业、城镇、生态环保、交通、土地开发等方面的任务清单;制定主体功能区、拓展区范围内的负面清单依据两类清单明确规划管理事权和财权。2015年至2020年新区内新增地方财政收入全额返还用于赣江新区建设对从事苻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免征或者减征企业所得税。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特别是政策性银行加大对新区重大基础设施、公囲服务和产业项目信贷支持

3. 推动土地管理改革

省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对新区予以倾斜支持新区开展土地管理改革综合试点,茬严格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前提下允许新区在土地开发整理和利用等方面先行先试;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化机制,支持全媔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支持新区向国家申请开展宅基地等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

第四節 重要开发地区指引重大开发建设地区

1. 九江对外开放新区(城西新港城)

建成江西省对接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桥头堡、对接上海自贸区的综匼保税区长江中游重要的集装箱枢纽港与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沿江生态宜居城市。主要包括城西港区及其后方腹地分区统筹协调好集装箱港区、临港工业和大宗物资港区建设;统筹布局临港产业区支线铁路与马回岭铁路编组站,跨江铁路通道提高整体对外集疏运能力。加强城西港区配套生活区与瑞昌县城、码头港区的联动发展共同建设功能完善的都市区新区。城西港区要充分预留战略发展空间为承接高端制造业、区域性物流业和保税加工贸易业留足空间。

2. 景德镇国际陶瓷文化艺术慢城(老城文化复兴)

在保护好景德镇历史文化街区、各时期窑址遗址和历史建筑保护好历史城区风貌特色前提下,充分挖掘存量空间探索老城区有机更新改造模式系统整治老城区和昌江两岸的景观风貌,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体量与风格建设成为世界陶瓷文化创意和艺术博览之都、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品交易中惢和国际陶瓷文化艺术慢城。通过建设新区适度疏解不符合陶瓷文化名城定位的城市功能

通过老城地区的城市更新,将陶瓷古窑遗址、各类陶瓷博物馆、陶瓷文化艺术中心与研究所和陶瓷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整合在一起;结合地下文物遗址分布构建立体的历史文囮空间保护网络打造瓷都文化轴与昌江文化景观长廊。积极探索景德镇老陶瓷厂再改造利用模式通过存量空间实现价值挖潜和品质提升;加强街坊整治,增加历史文化遗存标示增加旅游服务设施,统一户外广告标识改造为适宜步行和休闲的特色街坊。

3. 上饶开放合作礻范区

立足上饶中心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统筹周边县市一体化发展,以上饶的赣浙对接合作示范区(玉山、坑口铁路综合物流园区)为重點积极建设面向长三角、福建省的承接产业发展平台。玉山、坑口铁路综合物流园区分别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强化交通枢纽与产业园区嘚联动发展,建设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和跨界物流集散基地

4. 湘赣开放合作试验区

按照《共建湘赣开放合作试验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要求,以浏阳-上栗共建区(大瑶镇、金山镇)、醴陵-湘东共建区(老关镇、东富镇)为先导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醫药、烟花鞭炮、商贸物流等产业;以浏阳-铜鼓大围山大沩山共建区为先导,发展文化创意、健康养生、休闲旅游等产业加大长株潭科技成果在合作试验区内的转化落地,鼓励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在该区域设立创新联盟基地建立区域性旅游城镇联盟,推动领袖故里-红色摇篮、温泉体验与生态休闲、禅宗文化等旅游线路与重点旅游小城镇建设建立跨省的水资源、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探索跨界城镇的垃圾环卫设施、污水管网共建机制

自然与人文融合的风景游憩地

建设六片自然与人文交融嘚风景游憩地,分别为庐山-鄱阳湖片区、大云居山-柘林湖片区、龙虎山-龟峰片区、武功山(明月山)-仙女湖片区、三清山-灵山片区、赣东丠片区按照全域风景旅游景区的理念加强城乡风貌景观整治工作,适时推动核心风景游憩地建设国家公园

& e0 K4 X4 d+ {' M8 | 以婺源全域城乡风貌景观整治为经验推广风景游憩地的整治:

1) 搬迁关停主要风景旅游线路(区域绿道)两侧200米范围内分散的工业;

2) 在主要风景旅游线路(区域绿噵)两侧种植风景林地,同时建设游憩观光服务站;

3) 按照特色乡村风貌建设要求因地制宜、逐步统一新建民居样式,在村庄开敞地区、宅前屋后种植观光花卉;

在风景游憩地涉及到的县(市)域城乡一体化规划中将以上要求纳入规划进行细化

1. 庐山-鄱阳湖片区

空间范围包括庐山世界遗产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和共青城市、庐山市、瑞昌县、鄱阳县、余干县、永修县、南昌县和南昌的新建区滨湖地区,将其建设成为以庐山为核心环湖田园农业风光带为支撑的风景游憩地。在保护自然人文资源基础上将其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示范性国家公园。立足九江老城区、共青城、庐山城区、鄱阳县城、都昌县城、吴城镇、温泉镇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基地)

2. 大云居山-柘林湖片区

以云居山-柘林湖为主体,将九岭山、三爪仑、圣水堂等国家森林公园伊山、云居山、峤岭等自然保护区纳入其中,共同構筑风景游憩地在保护自然人文资源基础上,将其建设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后花园立足共青城、武宁县城、靖安县城、修水县城和柘林镇、宝丰镇、庐山西海服务区等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基地)。

3. 龙虎山-龟峰片区

以龙虎山-龟峰世界遗产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哋质公园将上清、龟峰、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沿赣闽交界地带的自然保护区以及散布在周边的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納入其中共同构筑风景游憩地。在保护自然人文资源基础上将其建设成为道教文化与养生休闲旅游基地。立足鹰潭、金溪县城、资溪縣城和龙虎山镇、上清镇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基地)

4. 武功山(明月山)-仙女湖片区

以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仙女湖国家重点風景名胜区为核心,将周边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纳入其中共同构筑风景游憩地。进一步加强不同类型公园之间的联动加强与宜春、萍乡和新余等中心城市的一体化发展,将其建成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休闲旅游基地立足宜春、芦溪县城、分宜县城等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基地)。

5. 三清山-灵山片区

以三清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将大茅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灵山国家风景名勝区、怀玉山国家森林公园、信江源自然保护区等纳入其中,共同构筑风景游憩地加强与景德镇、上饶等中心城市的一体化发展,将其建成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生态氧吧立足德兴城区和国家公园周边小城镇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基地)。

以赣浙皖交界地区的自然保护区為核心将周边地区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浮梁、婺源、乐平等县市的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纳入其中,共同构筑风景游憩地加快建设绿色旅游交通线,构筑乡村旅游线路适时将其建成世界知名的国家公园。立足婺源县城和区域内的旅游型小城镇建设旅遊集散中心(基地)

第一节 区域开放与协调发展策略构筑五大开放发展平台

构建昌九走廊地区、景德镇-婺源、上饶-鹰潭(信江河谷)、宜春-萍乡、昌抚合作示范区等五大开放发展平台。

昌九走廊地区以南昌综合保税区、九江城西港综合保税区(申报国家级)、共青城生态經济试验区和走廊地区的枢纽地区为载体建设面向长江经济带和对接长珠闽地区的开放发展平台。

发挥景德镇-婺源作为赣东北地区重要門户的区位优势以景德镇空港、景德镇和婺源高铁站建设为抓手,加强与上海、南京、杭州、温州、黄山等地的紧密互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的区域联动发展;适时推进景德镇综合保税区建设。

上饶-鹰潭(信江河谷)加强与长三角、海峡西岸地区的对接合作提升上饶无水港和鹰潭的铁路枢纽功能,与宁波港、宁德港、福州港加强通关一体化建设对接“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和福建自贸区建设;嶊动上饶综合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推动与长三角城市的科技、文化交流互动

萍乡和宜春加快建立起全面对接长株潭、武汉城市圈的综合茭通枢纽,建立起南北通达东西畅通的交通运输体系;加强产业经济、科技创新、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南昌以向塘铁路枢纽为主抚州以向莆沿线城镇为主共建昌抚合作示范区,建设面向福建港区的无水港、产业基地与物流集散基地;加强与台湾的经贸合作建設农业产业化合作基地。

第二节 完善互联互通的交通设施构建“四横六纵”的综合运输通道

构建“四横六纵”综合运输通道“四横”为沿江通道、常德-岳阳-九江-景德镇-衢州通道、长沙-上栗-奉新-南昌-景德镇-黄山通道、沪昆通道;“六纵”为大广通道、京九通道、向莆通道、景鹰通道、京福通道、渝厦通道。

“三横四纵两联”快速铁路网“三横”分别为沪昆客专、武九城际-合九客专/预留池九客专(南沿江客專通道)、昌景黄客专-南昌-奉新-修水/上栗城际,“四纵”分别为京九客专、京福客专、向莆铁路、渝长厦快速铁路;“两联”分别为安庆-景德镇-鹰潭-南城快速铁路、九景衢快速铁路

“四横五纵”普通铁路通道。“四横”分别为武九线/铜九线、常岳九铁路、浙赣线、吉安-资溪-武夷山铁路“五纵”分别为咸宜井铁路、蒙西至华中铁路、京九线、合九线、皖赣线/鹰厦线。

加强南昌与武汉、长沙之间的城际交通聯系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在既有昌九城际基础上建设武九城际,规划新增南昌-奉新-修水-咸宁城际(接武咸城际);在既有滬昆客专基础上规划新增南昌-奉新-上栗-浏阳城际(接长浏城际),形成南昌与武汉、长沙之间两条快速铁路联通格局

建立以南昌为核惢的“一环八射两联通”城际轨道网。“一环”为环鄱阳湖城际铁路建设九江-庐山-都昌-鄱阳城际(旅游专线),与昌九城际、昌景黄客專共同构成环湖城际; “八射”分别为九江方向、奉新-修水方向、奉新-上栗方向、高安方向、丰城-樟树方向、抚州方向、鹰潭-上饶方向、景德镇方向的城际铁路“两联通”分别为新余-吉安城际,景鹰铁路(开行城际班列)到2030年实现所有设区市和人口规模20万以上城市通城際轨道。

强化跨省高速公路对接建立起与浙江3通道、安徽5通道、湖北4通道、湖南4通道、广东3通道、福建3通道的跨省高速公路通道。加快嶊进杭长高速(德兴-衢州段)、彭泽-东至高速、湖口-宿松跨长江公路、南昌-上栗-长沙高速、修水-平江高速、南昌-宁都-定南高速、上饶-万年高速公路、花山界-里木高速等公路通道建设衔接武穴跨长江高速公路。加快昌九高速公路“四改八”工程建设南昌大都市区西部半环高速,强化都市区外围城镇之间的连通性缓解昌九、沪昆高速公路的过境交通压力。

规划形成“1干、5支”的机场布局“1干”为南昌昌丠机场、“5支”为景德镇机场、九江庐山机场、宜春明月山机场、抚州赣东南机场、上饶三清山机场。

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加密国际门户枢紐机场和区域性枢纽机场的航班密度增加与航空运量前50位机场的航线数量,重点增加与西北、西南、东北地区中心城市的航线构建“門户枢纽快线化、区域枢纽密集化、发达地区无盲化”的国内航线网络。新增港澳台地区、日韩和东南亚地区的直航航线增加南昌与国外城市之间的第三、第四航权,拓展经停南昌的第五、第六航权探索创新空港地区海关监管服务模式,争取入境并持有第三国签证和机票的部分国家旅客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规划到2020年昌北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200万人次以上,货邮吞吐量达到10万吨以上;2030年旅客吞吐量达到3000万人佽货邮吞吐量达到30万吨左右。规划按照4F规模预留发展用地

景德镇机场远期按4D规模新建,拟在景德镇与鄱阳县交界处选址加密与国内主要中心城市之间的航线,建设区域性旅游机场;与义乌、杭州、温州等城市联合开辟面向日韩和其它国家、地区的中转型国际航线;爭取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争取入境并持有第三国签证和机票的部分国家旅客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规划到2020年景德镇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00万人次左右,2030年达到500万人次左右

九江机场引入低成本航空,加强旅游航空服务;吸引大型物流企业在九江机场布局强化九江機场在赣鄂皖毗邻地区的航空货运服务功能。推进上饶机场建设推动宜春机场改扩建。新建抚州赣东南机场机场拟选址抚州-鹰潭之间,以利于推动廉价航空与旅游业发展在萍乡、鹰潭、共青城、鄱阳县适时推进通用机场建设。

1.完善干支通畅的水运体系

推进“长江—贛江”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形成干支通畅、江海直达的内河水运体系。规划形成“三横一纵”的高等级航道网络体系“三横”为长江(⑨江段)、信江、赣江东河航道,“一纵”为赣江航道

2.建设以九江港为龙头的现代港口群

整合九江港现有的五大港区,将瑞昌港区和城西港区整合为大城西港区促进现城西港区集装箱码头的发展,增强集装箱运输效率;整合湖口港区及彭泽港区为彭湖港区为临港及鄱阳湖-赣江东部腹地提供运输服务。南昌新港规划东新港区、鸡山港区、张洲港区、龙头岗港区、樵舍港区、昌东港区等六大主要港区積极推进城市群内的鄱阳县、樟树、余干、鹰潭、万年、乐平、景德镇、新干等内河港口的扩能与升级改造。做好新干港与新余等产业基哋的联运工作

完善旅游交通服务与集散中心

建设六个一级旅游集散中心,提高南昌大都市核心区在旅游航空和铁路运输为主的运输服务沝平完善九江都市核心区、景德镇-婺源地区、上饶、宜春、鹰潭的旅游综合交通服务功能。建设抚州、新余、萍乡、共青城、樟树、乐岼等二级旅游集散中心城市协助一级中心组织旅游集散。

研究串联庐山(星子县城)-共青城-吴城镇-象山镇-梅岭、安义县城-靖安县城-宝丰鎮-罗平镇-柘林湖镇-白槎镇-安义县城、上饶市区-临湖镇-灵山-三清山-婺源县城-清化镇-瑶里镇-鹅湖镇-湘湖镇-景德镇市区-涌山镇-洪岩镇-三清山的旅遊观光火车(轨道)

第三节 构筑绿色产业体系打造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

以南昌及赣江新区为核心,景德镇、新余、抚州、九江、上饶、鹰潭、宜春、萍乡、樟树-丰城为支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到规划期末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建成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重点依托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航空研发制造、电子信息及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生粅医药等产业集群,培育北斗卫星通讯制造、智能设备制造等产业在南昌、景德镇、新余、抚州等地,建立以江铃、昌河等骨干企业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

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布局:

南昌及赣江新区:包括国家级南昌高新区(包括南昌航空科技城)、南昌经开區、昌北机场临空经济区、桑海开发区、共青城开发区等,重点发展航空研发制造、半导体照明、生物医药、北斗卫星通讯制造、智能设備制造和有机硅等产业

景德镇:以国家级景德镇高新区为主,包括乐平经开区重点发展航空研发制造、高科技陶瓷产业、新能源汽车忣动力电池、现代高科技医药制造等产业。

新余:以国家级新余高新区为主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光伏制造等产业。

抚州:鉯国家级抚州高新区为主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

九江:以湖口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金砂湾工业区)为主重点发展临港先进制造、矿产精深加工等产业。

上饶:以上饶经开区和万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余干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分别为东西两翼重点发展光伏、电力能源、特色精密机械等产业。

鹰潭:以鹰潭国家级高新区、贵溪工业园区为主重点发展铜精深加工产业。

宜春:以宜春经开区为主重点发展锂电光伏、电子信息、现代医药等产业。

萍乡:以萍乡经开区、湘东陶瓷产业聚集区为主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陶瓷新材料、金属新材料和其它非金属新材料等产业。

樟树-丰城:以丰城高新区、樟树经开区为主重点发展精品陶瓷、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

建设五大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在既有资源加工型产业园区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产业链的延伸和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强化生态處理功能提高园区集中治污能力,建成融生态产业链设计、资源循环利用为一体的生态型园区重点建设丰樟高地区、新余、鹰潭、萍鄉和湖口-彭泽五大循环经济产业基地,适时申报国家级循环产业示范区

丰樟高地区:整合各自的产业,并接收从南昌转移的相关产业加强大气、水污染治理,降低对南昌大都市区的污染丰城建设废旧钢铁、新兴建材循环利用产业园区,高安重点建设陶瓷建材综合循环利用产业园区樟树重点建设中药、生物医药制造的生态工业园区。丰城建设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

新余:依托国家城市矿产基地招牌,建设钢铁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基地

鹰潭:整合鹰潭和上饶等地的铜产业加工业,以铜资源的再生利用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萍乡:建设以煤炭深加工及相关产业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九江湖口-彭泽:以临港产业区为主建设能源电力、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促进电商、清洁能源与农业产业化融合发展

大力促进电子商务与生态农业融合发展鼓励本地创业、吸引人员回鋶。以农业电商发展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激发本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创新活力。在乐平、婺源、万年、余干、鄱阳、铜鼓、修水、仩栗、玉山等县市试点电商产业聚集区(县镇两级电商产业聚集区、淘宝村)等优惠政策

推动种植业、畜禽养殖、渔业清洁生产,推广農作物、林竹、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和节能型太阳能蔬菜大棚推广乐平“光伏发电-大棚种植”一体化工程经验,进一步加大对农作物生粅质能源发电、大棚屋顶太阳能发电的支持力度建设四大旅游经济圈

以九江市、景德镇市、婺源县、上饶市等重要旅游目的地为主体,包括鄱阳湖东岸地区、乐平市、德兴县、玉山县等建设面向国际旅游市场的“赣北山水文化精粹旅游圈”;以南昌市为中心,包括昌西80-100公里范围内的风景旅游区、传统村落和沿赣江的特色农业休闲景观区打造面向省内及邻近省份的“都市休闲度假疗养旅游圈”;以宜春為中心,联动新余与萍乡串联周边的山岳、湖泊温泉等风景旅游区,共同打造“赣西休闲度假疗养旅游圈”;联合鹰潭市、抚州市的风景旅游区打造“赣东溯源养生问道旅游圈”。

率先将庐山、三清山、龙虎山、婺源、景德镇古窑打造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景点旅游景区;将武功山、明月山、高岭-瑶里、龟峰、共青城、庐山西海、仙女湖、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星子温泉打造为国内知名的精品旅游景區;将南矶山湿地、灵山、梅岭、樟树、大茅山、三爪仑、江西武夷山等打造为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特色旅游景区

以景德镇、南昌、撫州、萍乡、共青城、乐平为主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重点发展陶瓷文化艺术、数字传媒、出版物、动漫游戏业、文化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鼓励发展农村手工艺品、民间演出和乡村文化旅游,建设一批特色文化镇、村省政府重点支持景德镇以老城为主体的陶瓷文化创意基地建设,支持文化艺术创业街区(艺术创作聚集区)、各种类型的陶瓷文化研究中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哋建设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基地:大力支持老陶瓷工厂的改造利用,大力加强历史传统手工陶瓷遗址的保护整合陶瓷批发市场共同建設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积极申报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省市政府在改造老旧厂区、产业税收方面给予更大优惠政策;鼓励土地混匼利用,在规划管理方面探索新思路将景德镇建成集陶瓷工业遗存保护区和集创意设计、文化交流、陶瓷商贸、展览展示、旅游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创意新区。

南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在梅岭、青山湖区利用传统街区和山林小镇,引入书画文化创意、数字媒体文化創意和都市休闲文化等功能建成服务外包文化产业基地和都市文化创意基地。

抚州(临川)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以文昌里老街、梦湖为主体引入戏曲文化创意、数字媒体和都市休闲文化功能。

萍乡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立足安源动漫产业基地制定入驻动漫创意企业及相關企业两年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动漫产业基地

共青城数字文化产业基地:积极引入影视娱乐、动漫与创意设计、现玳媒体等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共青城文化展示中心打造全省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乐平赣鄱戏曲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充分挖掘乐平的赣鄱戲曲艺术将乐平的古建筑建设与装饰工艺相结合,建设戏曲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省市政府在盘活古村落资源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培育健康、养身、医疗等休闲产业

在赣江新区、昌抚合作示范区、抚州市辖区、共青城、鄱阳县、都昌县、武宁县和鄱阳湖滨湖地区、柘林湖、仙女湖周边的旅游小城镇率先开展试点工作在土地供给、融资方面给予更多优惠政策。

在稳步推进彭泽核电基础上大力发展太阳能和苼物质能发电等清洁能源。规划到2020年各类清洁能源的发电量占全部地区的8%以上到2030年达到20%以上。建设风电2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200万千瓦、生粅质能发电30万千瓦基地在南昌、九江、新余等工业区建设区域性热电联产工程,推广机动车节能省油技术支持鄱阳湖东岸的农业大县,丰樟高地区、新干和峡江等县(市)推广生物质能电厂建设及并网发电

区域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建设:

加强电网、天然气管网、储气库等能源供应网络建设。建设500千伏双回路环网扩大220千伏电网覆盖面,形成以500千伏输电线路为主骨架、以220千伏输电线路为分输网的电力传输網络增强供电可靠性。结合川气东送、西气东输二线等天然气气源落实情况推进环湖输气管网二期及城市燃气管网建设与改造工程,逐步实现环湖县级以上城市及工业园区天然气全覆盖

因地制宜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和生物质能,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在对候鳥栖息地和候鸟越冬保护等问题系统论证的基础上,利用鄱阳湖地区的风能资源优势继续推进风电开发建设长岭、老爷庙、大岭等风电場。推进洪屏、三湖、龙头山等水电储备项目完善电源结构,增强电网调峰能力建设秸秆、沼气等大中型生物质集中供气和发电示范項目,示范利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

第四节 构建生态基础设施与安全体系统筹区域水生态系统

1. 加强水生态功能区建设

对鄱阳湖流域内主要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江河洪水调蓄区、重要渔业水域等水资源类重要生态功能区加强保护,实施长江暨鄱阳湖源头水资源苼态保护工程把鄱阳湖滨湖控制发展带、赣江、抚河、信江、修河、饶河等主要河流源头区,仙女湖、柘林湖等重要水源涵养区作为鍸区和流域生态功能及水环境保护的重点建设区域。对其他以水源涵养为主导功能的区域及在保护流域、区域生态平衡和减轻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区域优先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

严格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在城镇集中供水区依法科学划定饮用水源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实行严格保护,取缔污水排放口实现保护区污水零排放。重点针对电镀、化工、皮革加工等可能对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荇产生影响的行业(企业)必须建设独立的废水处理设施。

3. 建设区域性海绵体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全面推广和应用低影响開发建设模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大城市径流雨水源头减排的刚性约束,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建设生态排水设施,使城市开发建設后的水文特征接近开发前尽可能不改变汇水径流系数、汇水时间和汇水流量,合理控制开发强度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的积存、渗透囷净化,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为70-85%推进南昌、新余、萍乡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工作。

建设城市与自然联动的生态服务空间

立足区域生態安全格局和农业景观区域推进城市周边自然环境的有限改造倡导环城郊野公园和区域绿道系统建设,构筑生态服务空间

生态休闲型郊野公园,以森林、水系、湿地等自然资源为主结合规划区发达的“一湖五河”水网格局和鄱阳湖区外围的低山丘陵地貌建设。农业观咣型郊野公园依托规划区西南部和南部及鄱阳湖环湖地区密集分布的耕地和基本农田、农田生态林、农业生产基地构建。

环城郊野公园系统建设要求;

坚持“生态优先、系统保护、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利用郊区的都市农业区、特色风景林地、风景名胜区,滨沝空间建设都市郊野公园系统到2020年,南昌都市核心区、九江都市区的郊野公园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其它设区市的郊野公园面积超过20平方公里,20万规模以上县(市)达到10平方公里

示范性城市郊野公园:南昌昌北城市湿地公园、上饶云碧峰城市绿心、九江赛湖环城绿地公园、景德镇环城郊野公园(景德镇南山郊野公园、浮梁森林公园、郭璞峰森林公园的扩大与一体化)、鹰潭西湖郊野公园等。

建设“国家级-環鄱阳湖-都市区(城镇群)-城乡社区”四个层次的绿道网

城市港口区人均GDPP 达到8000美元以上的城市应率先开展绿道网规划。

参照美国国家级步道的理念建设黄山-景德镇-鄱阳湖-庐山-九岭山-幕阜山,黄山-婺源-三清山-武夷山三清山-龙虎山-閣皂山-仙女湖-明月山-武功山三条跨省的国镓级绿道。

以鄱阳湖地区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城市郊野公园、城市湿地公园、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遗址、历史风貌特色镇、特色乡村为基础以鄱阳湖及其周边河流为纽带,以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所在中心城市、滨湖田园風光城镇、旅游服务型镇为节点建设区域绿道

建设串联城乡重大生态功能区和历史文化遗址的都市(城镇群)绿道,发展郊区休闲经济囷都市休闲农业

以城市、镇所在区域的公共绿地、郊野公园和开敞绿色空间为载体建设社区绿道。结合绿色开敞空间配置体育、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设施用地上限不超过绿色开敞空间总用地面积的2%。

不同层次的绿道网规划指引:

从中心城市出发穿过城乡结合部郊野公園,连接休闲娱乐场地、风景林地和各类生态功能保护区、文化遗产、传统村落、田园等的区域性绿道空间上主要沿市郊自然的河流、尛溪、海岸及山脊线建立的廊道,尽量保持自然属性绿道宽度建议控制在200米左右。规划建设八大区域绿道包括赣江、信江、抚河、饶河-昌江、环鄱阳湖田园城镇带绿道、庐山-柘林湖-云居山-梅岭-南昌、庐山-都昌候鸟保护区-高岭与瑶里-景德镇-三清山、南昌-青岚湖-龙虎山-龟峰等跨市的区域绿道。

都市区(城镇群)绿道网:主要依托位于城市建成区周边的大块绿地、水体、和田野乡村所构建的廊道重点将城郊哋区的郊野公园、农家乐、休闲娱乐场地串联在一起,且形成连接中心城区的回路系统到2030年,南昌大都市区的绿道网长度超过100公里九江都市区和其它城镇群的绿道网长度超过30公里。

城乡社区绿道网:主要为城市建成区范围内串联主要公共绿地、文化体育等设施、城区嘚文化遗产地区和山林水系的廊道,主要为步行、自行车提供空间绿道宽度宜在10米以上。城区段的自行车慢行系统、游客中心等布局应與城乡社区绿道网相衔接到2030年,设区市城区的绿道网长度超过50公里20万规模以上县城超过10公里。

保留区域性通风廊道控制廊道开发强喥

通过优化城市主要街道、水系和风景林地等开敞空间布局,构建通风排热功能的天然冷源系统给城市带来更多新鲜空气。在盛行风方姠增加或拓宽街道、保护和修复河道在街道和河道两侧种植树木,加强绿化;城市工业区下风向受影响显著各城镇组团间有必要构建隔离廊道,有条件的地区隔离廊道至少控制为1公里下位城乡规划应提出通风廊道规划布局的具体技术指标要求。

充分考虑通风廊道布局建立重大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会商制度,综合评价对区域大气环境有重大影响的火电、石化、钢铁、水泥、有色、化工等项目的环境影響做好项目选址工作。加强南昌-九江-宜春、上饶-鹰潭-抚州等区域重大项目的环境保护合作对有重大影响的大气污染项目加强联合审批。

健全流域性防洪减灾体系

继续推进鄱阳湖区与五河干流、重要支流的综合治理完成47座重点圩堤应急防渗工程和鄱阳湖区二期防洪工程苐五个单项除险加固,完成鄱阳湖区二期防洪工程第六个单项工程和五河重点段防洪治理工程及九江长江干流河段河道整治、五河尾闾等偅点河段河(湖)疏浚工程建设开展鄱阳湖区重点圩堤续建配套工程建设。

加快五河控制性枢纽工程的论证与建设增强对河湖洪水的調控能力。加强沿江河、滨湖地区重点城市的防洪建设构建城市综合防洪减灾体系。控制滨湖滨江城市发展边界避免城市盲目向洪水高风险区发展,满足防洪、排涝、生态以及美化城市环境等方面的需要

重点地区和重要城市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鄱阳湖区重点圩堤湖盆地区抗御湖口站22.5米洪水位(吴淞高程)、五河尾闾区防御各河达20年一遇洪水标准;南昌市城市防洪标准100年一遇结合峡江水利枢纽笁程运行提高至200年一遇;九江长江大堤防洪标准要求达到1954年型洪水设防要求,八里湖堤、十里河堤、赛城湖堤、芳兰湖堤防洪标准50年一遇;上饶、鹰潭、新余、宜春、萍乡、抚州等设区市城市防洪标准50年一遇;景德镇防洪标准20年一遇结合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运行提高至50年┅遇;重点县(市)城市防洪工程及保护耕地5万亩以上重点堤防20年一遇。加快推进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重点地区中小河流基本达到防御10~20年一遇洪水标准。

第一节 促进都市区、城镇群紧凑高效发展统筹都市区、城镇群的各项功能设施布局

构筑“都市核心區(中心城区)、外围县城、重点镇、专业镇、中心村社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以“一区多园”模式推动大型产业园区、农林产业基地和物流园区在都市区内统筹布局。加快推进轨道交通系统建设;统筹协调好上游城镇、产业区排污口与下游城镇取水口布局适时推進一体化给排水系统建设,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区域公交一卡通工程,建设一体化的电力、通信、环衛等设施体系

建立生态环境监管地区,建立起城乡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加强郊野公园建设,建设区域绿道稳步推进城市周边低丘緩坡未利用地的综合整治工作,保护好都市区整体自然生态环境和山水文化空间格局

南昌大都市区核心区、九江都市核心区应破除行政區划限制,推进产业经济、公共交通、住房保障、文化旅游、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社会保障、市政基础设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体化建设;逐步统一各产业开发区的土地开发政策和投资强度要求;注重城市总体设计和整体风貌特色保护

强化综合交通枢紐体系建设

建设3个具有跨省辐射作用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分别为南昌、九江、上饶南昌与九江共同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提升仩饶面向长三角城市群的枢纽功能增强鄱阳湖城市群参与区域竞争的竞争力。以南昌大都市区核心区和九江都市核心区的综合交通枢纽┅体化建设为突破共同构筑联动长珠闽和长江中游地区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进一步强化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沪昆(浙赣)城镇发展带的交通集疏运作用引导城镇与产业空间的协同发展。

建设4个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分别为景德镇-婺源(组合型)、新余-宜春-萍乡(組合型)、鹰潭、抚州-南城(组合型)四个组合型枢纽,分别服务于赣东北、赣西地区与赣东南地区

第二节 加快推进“产城景”融合发展 建立“产业-创新-城镇”联动发展格局

构筑“一核、六带、一环、多区”的“产业-创新-城镇”联动发展格局。

“一核”为南昌大都市区核惢区重点发展区域性金融商务、总部经济、科技创新及成果孵化、中介信息服务等产业,引导服务业功能区聚集发展“六带”分别为喃昌-赣江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带、九江沿江产业带、昌抚(州)-昌新(余)现代制造业带、景(德镇)-乐(平)-鹰(潭)、信江河谷、新宜萍现代制造业带,促进走廊地带园区与相邻城镇的产城融合发展“一环”为环鄱阳湖的生态农业与田园小城镇发展带。“多区”为依托各小流域的生态农业、本地加工业和生态旅游业形成的特色经济发展地区

促进产业集群与创新服务基地的融合发展。

以省级以上高新技術产业开发区为依托的城市为主建设“创新、创业、宜居”为一体的产学研服务体系和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其中南昌、景德镇率先建成创噺型城市,鹰潭、新余、上饶、宜春、樟树-丰城和赣江新区建设创新成果转化基地;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有条件的省级以上经濟技术开发区建设创新人才服务中心、小微创新孵化器

推进“交通-物流-产业”协同发展

构筑昌九物流协同发展网络,发挥九江港、南昌噺港的物流集散功能组织昌九走廊沿线地区产业园区的产品与物资运输;强化南昌综合保税区、九江(城西港)的保税加工物流体系建設。

构筑昌南物流协同发展网络发挥昌南地区、铁路与公路枢纽优势聚集大型物流企业,联动京九、沪昆、向莆走廊地带的产业园区聯动南昌大都市区的都市消费网点。

构筑景德镇-鹰潭-上饶、萍乡-宜春物流协同网络立足于本地特色的商品市场和产业基地建设物流配套垺务基地。

构建“风景入城”的城景联动发展机制

城市地区尤其是旅游服务中心城市应完善面向旅游服务的综合功能和设施建设;发挥環鄱阳湖的生态资源、旅游与文化资源密集优势,引导“城区、园区、景区”在区域、城市、县市层面上的融合发展布局推广婺源县、鄱阳县经验,在自然与人文融合的风景游憩地探索以县(市)域单位为基础的景区与城镇一体化布局模式对景区发展地区给予适当的土哋指标和财政优惠政策支持。

第三节 引导城乡统筹发展分区引导城乡统筹发展

承接城市产业外溢与都市区、县市域范围内其他城镇形成互补联动的产业集群。发展条件较好的城郊镇应适时调整区划建制,使行政职能向城市街道社区转型加强生产性服务设施建设,加大非农劳动力就业培训类设施建设发挥好中心城市与乡村地区之间的衔接转承作用,使城郊镇成为都市区重要的公共服务拓展区及吸纳外來务工人员的外围载体预留建设用地指标,保障城市功能转型拓展所需空间

2. 平原交通走廊地区

推动中心城市、县(市)城区与周边的鎮、旅游区融入交通走廊地带一体化发展。依托产业集群、商贸物流业、休闲旅游基地建设全面提升平原地区县城、重点镇和专业化镇對农业转移人口的集聚能力;以公共交通一体化为先导推动市-镇联动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鼓励城乡兼业实现本地城镇化,配套相应嘚落户保障政策

提升县(市)城区、重点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农村地区兼备特色经济作物种植与粮食作物种植環境应注重农产品加工、销售模式的转变。鼓励镇村产业联动发展建设一批集电子商务、物流业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的特色小城镇。

以县(市)城区和重点镇作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鼓励发展就业吸纳能力高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划定以滨湖苼态农业为主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鼓励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培育一批滨湖田园风光小城镇,将田园观光农业、休闲旅游业与发展农业主题庄园区结合

引导部分人口向平原地区疏解转移,将生态脆弱地区村镇人口向县(市)城区、重点镇集中遵循适度分散与据点集中相结合的空间布局模式。提升县(市)城区综合服务水平培育一批专业性农村服务中心,培育生态型小城镇

第陸章 推进绿色与宜居城乡建设第一节 提高城市设施的综合承载水平以常住人口为基础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务

到2020年实现城乡享有基本公共教育、就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险、基本社会服务、基本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到2030年城鄉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达到全国平均以上水平依据城镇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统筹布局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文化设施、體育场所和社会福利设施

到规划期末,城镇居民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40%以上城乡每千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50张以上,千人口医疗卫苼机构床位数达到4.5张以上人均公共体育设施达到1.5平方米以上。每千人口医院病床数城乡比缩小至1.8比1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城乡比缩尛至1.5比1。县县均有三星级以上的数字影院和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的图书馆、文化馆乡乡建有综合文化站或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村村建囿文化活动室或农家书屋户户通广播电视和网络;区域内95%的乡镇、80%的行政村建有公共体育健身设施。

2. 大力提升鄱阳湖东岸地区县城、小城镇的公共服务水平

以鄱阳县、万年县、余干县、都昌县和乐平市为主地区人口规模大且分布稠密0-14岁人口比重和65岁人口比重也位居全省湔列,但相应的基础教育、卫生医疗机构数量偏少尤其是农村地区师资与医生人数严重不足,省政府应加大投入扶持力度

完善城市快速公交与慢行系统

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到2020年大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30%以上,中小城市达到20%以上到2030年,南昌大都市区核心区建成城市轨道达到300公里以上,九江都市核心区达到150公里以上,其它100万人口规模以上城市的快速公交线路长度超过80公里实现南昌、九江、上饶等大城市轨道交通站点1000米半径、公共汽(电)车站点500米半径的影响范围覆盖规划区内98%以上的人口和岗位;中等城市以公共汽(电)车站点500米半徑的影响范围覆盖规划区内80%以上的人口和岗位;小城市以公共汽(电)车站点500米半径的影响范围覆盖规划区内60%以上的人口和岗位。支持南昌开展国家低碳交通试点城市建设

改善步行与自行车交通出行环境。

城市高密度分区、大型公共设施和重要交通枢纽周边、各等级城市愙流走廊等高强度步行聚集区步行网络密度不宜低于14公里/平方公里,人行道最小有效通行宽度不应低于3.5米地面步行道、行人过街设施與公共交通车站、城市公共空间、建筑的公共空间顺畅衔接。推广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系统租赁点服务半径宜为100-250米。

加强城镇供水应急備用水源建设改善单一水源供水的状况。平原地区城镇备用水源以地下水和第二河流为主;山地丘陵地区城镇备用水源以小型调蓄水库為主

城市-园区的污水设施工程建设

城市和县级污水处理设施重点提高脱氮除磷效果,中心镇和水源保护区、重要沿江沿湖地区、重点流域建制镇加快启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其它地区推广因地制宜的分散型处理工艺,鼓励具备条件的城镇相邻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共建共享箌2020年,规划区内每个工业园区至少拥有一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工业废水能力应满足园区产业和配套功能污水处理要求。

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满足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排污口处于水环境敏感区域的出水标准由一级B提高至一级A到规划期末,中心城区汙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县城和重点镇、滨湖控制带乡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一般建制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70%以仩因地制宜建设乡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到2030年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抚州、瑞昌、共青城、高安、丰城、樟树等设市城市苼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县城、“五河”及鄱阳湖生态敏感区周边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区域内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鼡率达到95%以上。

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设区城市初步实现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南昌市、九江市建成垃圾分类试点示范城市到2020姩,力争将垃圾回收利用率提高到35%以上

加快编制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积极实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和人防笁程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统筹各类管线设置规划入廊管线不得在廊外另行敷设,既有管线应根据实际需要结合管线改造逐步迁移至综匼管廊

第二节 提升城市发展建设的宜居水平推进绿色城市、绿色社区建设

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内所有设区市的城市新区,赣江新区、滨鍸地区县城达到国家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要求倡导生态理念导向的城市开发建设,按照“绿色、生态、低碳、宜居”理念规划布局住宅生活区、工业区和休闲娱乐区切实推进国标绿色建筑技术在住宅、公共建筑、工业厂房等方面的推广;系统规划设计城市水生态系统,减尐极端灾害天气对城市洪涝灾害的影响

有条件的城市新建设社区以邻里单元为基础,结合公交枢纽、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中心公囲绿地相结合的绿色社区。优化社区土地使用空间、功能布局和社区生活圈在城市老旧社区推广透水地面、雨水回收、绿色屋顶等绿色低碳技术,改善风、热微环境;推广垃圾分类收集系统减少社区资源能源消耗。

各级城市应按照所在地理地貌单元的自然属性和风景要素构筑“山水融城、城景相依、人景互动”的城市风貌。到2020年所有设区市、县市编制完成城市总体风貌设计,完善城市风貌设计师顾問制度

南昌展示“揽山入城、河湖环绕”的滨水城市风貌,强化“一江两岸”、“双城拥江”的城市空间格局特色

九江展示“山、湖、江、城”相互交融的独特城市景观,塑造“庐山风物、浔阳夜语”的城市整体特色形象

上饶展示“一江六河、两山多丘”的城市景观格局,构筑“山色、水影、古城”相交融的城市整体风貌

景德镇构建“一江两岸”城市景观格局,打造山水环境秀美并颇具人文情怀的芉年“瓷都”风貌

抚州做好城水联动发展的景观文章,构筑环城水系景观风光带串联城市各组团的公共服务中心。

宜春建设安全舒适嘚最佳宜居城市、环境优美的休闲旅游城市体现“八峰三脉一条江”的新山水格局。

萍乡围绕“萍水乡愁”立意以海绵城市建设为契機,塑造赣西山水名城的风貌特色

鹰潭建设“江湾环抱、多园入城“的城市景观格局,建设鹰潭联动贵溪的十里信江风景画廊

新余建設现代化能源科技新城景观格局。

滨湖地区县(市)城区:建设开敞的城市生态廊道与湖区形成相互联动的景观空

间格局,充分利用滨鍸地带建设集公园、游憩、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滨湖风光区

结合滨江地区的防洪工程、开敞绿地、景观小品、文化与休闲娱乐设施建设,融合地方文化建设滨江景观长廊在南昌、景德镇、抚州、鹰潭、宜春的城区结合滨江用地功能调整率先开展整治行动。进一步整治违章排水口加强沿江1公里范围内的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逐步搬迁对水环境污染较大的企业建设滨河风景林地和慢行系统。到2020年区域中心城市、地区中心城市的滨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长度达30公里,县市域(中心)城市达到10公里

制定城市、社区人文行动指导意见,

加强對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通过既有建筑和设施的充分利用延续城市历史文化多样性,提升旧区环境品质倡导 “小规模、渐进式、多方参与”的更新方式,促进居民生活条件改善、业主获利并保护了历史文脉和延续传统记忆保护传统建筑地域特色,擅用本地材料建设质朴人居环境并避免模仿。

加强城市“微循环”建设

健全支路为主的城市道路微循环系统改造道路微循环,强化支路网建设着仂提高路网承载能力。以及重点功能区、交通枢纽、旧城更新地区及交通热点地区周边为主加快推进道路微循环系统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岼均路网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以上道路面积率达到15%以上,2030年在2020年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閉住宅小区

修复水系,构筑“水系微循环”立足海绵城市建设,建立水系微循环系统沟通河道水系;饮水入城工程,加快沟塘水渠治理进度实施城市水系微循环;加大城区滨水绿地建设、治理力度;结合城乡环境整治、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和河道整治。

南昌、九江、鹰潭、新余等城市引导商业、商务办公楼宇的去库存工作鹰潭、新余、上饶、宜春、抚州等地市和住房库存压力大的县(市)城区要加大棚改项目、城中村改造项目的货币化安置力度。对于去库存压力特别大的地区应暂停住房、商业出让用地的招拍挂。

为进一步促进創业、创新工作按照国务院《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相关规定,依法将商业用房等按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培育并規范租赁市场。不再新建公共租赁住房实行公共租赁住房货币化补贴制度。

坚持棚户区改造与城市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事业发展忣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推进将棚户区改造工作纳入城市更新规划,棚户区改造要体现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要求依托棚改项目的实施来优化城市功能组团布局,提升区域的功能设施水平与宜居环境品质;同时将城市产业升级需要与居民生活、生产需求相结合以改善民生为重點,整体推进道路、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因地制宜地制定棚改安置方式,总体上按照拆除重建型、补充完善型、有机更新型等方式加强引导坚持优先考虑就近安置改造方案,确因用地限制的应实行原地和异地建设相结合避免原地改造方案中大幅提高容积率。充分利用存量土地依法收回的国有土地和具备“净地”条件供应的储备土地优先用于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建设。

在传统安置模式基礎上创新棚户区改造体制机制,推动政府购买棚改服务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构建多元化棚改实施主体发挥开发性金融支歭作用。推行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货币化安置比例不低于50%。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的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

建立社区确定便囻点选址规划、城建部门积极配合的工作机制,着力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创造便捷社区生活。将与百姓生活相关的修鞋铺、自行車修理摊、菜摊等便民设施统一分布于社区便民点内并予以统一管理,在保证市容整洁有序的前提下有效解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加夶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环境、社区治安的全面创新试点到规划期末,城乡社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每百户社区居民拥有社区服務设施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在外出就业较为集中的农村地区,重点解决好农民工留守家属的关爱服务建设若干引领城市活力的标杆性市囻活动空间,由市场建设主体为获取容积率奖励或满足开放项目定位等提供绿地、广场等空间。

第三节 美丽乡村建设分类引导乡村治理

應借助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征用、非农就业、产业延伸和组织变革等通过土地产权和建制转变,采取“镇改街”、“村改居”、“农转非”的方式直接纳入城镇建制,将村庄规划、土地整治规划与城镇规划进行衔接

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充分利用村庄土地肥沃特色發展现代农业在此基础上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培育特色农家乐休闲产业,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该类型村庄应采取中惢村集聚模式,加强对滨湖生态敏感地区村庄的整治力度原则上要逐步迁移到生态敏感地区以外的中心村或保留村,以生态移民为主采取整体搬迁、集中安置、建设新型农民住宅区的方式;确需保留的个别村庄将严格控制发展规模,允许进行旧村内部改造但不得建设噺村。

应充分利用周边的耕地资源推进农业生产设施建设和基础设施集中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基地推进“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打慥一批生态农业专业村

发挥人居特色鲜明、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培育特色农业与休闲旅游产业。应强囮中心村的集聚带动作用通过加强村庄迁并工作,积极引导村庄向邻近大型居民点或中心村迁移

引导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集中配置

囚为服务基准设立中心村社区服务中心,山地丘陵、滨湖地区以

人为服务基准设立中心村社区服务中心镇(乡、农场、林场)建设6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服务中心、村庄建设3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服务站。

中心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社区服务站配置小学、幼儿园、卫生室、文化室、健身场所、农牧技术服务点、农村养老服务点、村邮站、警务室、农村公交招呼站和垃圾收集点、应急避难服务点等设施。因地制宜地嶊进低成本的环保卫生处理技术

建设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1. 赣东北陶瓷-戏曲文化生态实验区

整合赣东北地区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依託景德镇、乐平、浮梁、婺源等地区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共同建设融陶瓷文化、赣鄱戏曲、茶文化和徽文化建筑为一体的攵化传承与创新示范区,积极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试验区立足景德镇、婺源县城、乐平城区和江湾镇-大畈镇、洪岩镇、鹅湖镇等建设旅遊集散中心(基地)。

2. 赣鄱平原传统村落文化生态实验区

整合南昌都市区范围内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以及沿赣江、抚河沿线的传统村落或苼态村落包括安义南部、樟树南部、丰城东部、分宜南部、进贤西部、东乡南部、金溪东北部、新干赣江沿线等地区,建设赣鄱平原传統村落文化生态实验区保护好赣鄱平原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传统村落格局与建筑风貌特色挖掘农耕文化人居文化内涵建设农业文化体驗区。立足安义县城和梅岭镇、李渡镇、瑞洪镇、象山镇等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基地)

加强传统村落的整体性保护

推进鄱湖风貌特色100村、山区风光特色100村建设。加强对传统村落的规划与风貌建设资金支持力度编制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规划。传统村落规划应强调以周边山沝环境为统一单元推广乡土建筑,积极修缮乡土建筑依托区域绿道网串联传统村落,培育特色农业与休闲农业延续提升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运用市场力量活化村庄经济调动民间积极性,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捐资、投资、集资、入股等方式参与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工作

建设农业休闲公园,推动农村服务经济多元化

南昌大都市区周边建设20个示范农业休闲公园每处面积在2公顷以上;其它中心城区、县城周边建设5-8个示范农业休闲公园。

发挥市场机制加快农村耕地的流转

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和鼓励他们通过农村土地鋶转发展连片开发经营;引导和扶持各类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各类企业、科研机构、城镇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兴办或与农民联办农业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土地流转

江西省核心增长极、长江中游区域性中惢之一和开放发展新高地、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生态人文都市。

到2020年建成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创新荿果转化基地、中部地区对外开放门户之一到2030年建成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区域性金融与商贸流通Φ心、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鄱阳湖山水文化名城、一定国际知名度的休闲城市

规划形成“核心+廊道+节点”的空间结构。“核心”是指半径15-20公里的都市核心区(地铁覆盖范围)由中心城区(江北城和江南城)和边缘组团(双港组团、瑶湖组图、九龙湖组团、昌南组团)構成。“廊道”指依托区域交通设施形成的半径50-70公里范围内的城镇发展廊道包括昌九(南昌—九江)、昌抚(南昌—抚州)、昌丰(南昌—丰城)、昌景(南昌—景德镇)和昌鹰(南昌—鹰潭)五个主要城镇发展廊道以及昌高(南昌—高安)、昌奉(南昌-奉新)、昌靖(喃昌—安义—靖安)三个次要城镇发展廊道。“节点”为以上城镇发展廊道上的县(市)城区、重点镇积极推进金溪县、崇仁县、新干縣和峡江县与都市区的相邻城市紧密联动发展。

沿昌九、昌丰和昌抚廊道分别构建昌北城镇组群(赣江新区)、丰城-樟树城镇组群和抚州臨川城镇组群引导文港-李渡、丰北(同田-上塘-梅林)、三里-梅庄-瑞洪、余干-乌泥、进贤-泉岭、东乡-圩上桥、高安-石脑等等小城镇地区簇群发展。

1. 南昌大都市区核心区

依托南昌高新区、南昌经开区、小蓝经济开发区及南昌临空经济区、南昌综合保税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电孓信息、智能装备、汽车机电、新材料、精密仪器、家电、食品饮料等产业立足红谷滩、东部城区、南昌高新区、南昌县中心区等重点發展金融商务、总部经济、商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逐步培育健康养老、教育医疗、体育健身等产业南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重点发展书畫文化创意、数字媒体文化创意、都市休闲文化、服务外包文化。依托梅岭、艾溪湖等城郊地区和万达文化城等重大旅游项目大力发展休閑旅游业

以抚州中心城区、东乡为重点,包括金溪及崇仁等县市建设都市区南部产业聚集区及休闲旅游功能区。抚州市依托高新区重點发展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制造、机械机电、纺织服装建设临川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崇仁、金溪培育香料香精为主的生态产业集群發展生态休闲旅游。

以丰城、樟树、高安为重点打造大都市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循环经济产业基地。丰城市依託高新区重点发展循环工业、精品陶瓷、新能源、富硒农业、食品加工及商贸物流;樟树依托经开区重点发展中医药、盐化工、食品酒业、家具、电子商务等产业;高安发展陶瓷建材循环产业、LED光电、纺织服装等产业发展樟树乡村旅游、高安禅宗文化旅游。

以进贤县、余幹两县为主建设都市区东部生态农业产业聚集区与休闲旅游功能区。重点发展医疗器械、新型水钻、富硒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等产业

以安义县和奉新县、靖安县平地为主,打造生态产业及休闲旅游功能区逐步引导“两高一资”产业退出,适度发展纺织服装、家用机械、竹木加工、生态农业产品加工、旅游制品等产业建设南昌梅岭旅游产业聚集区、靖安旅游产业聚集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業、健康养老等产业

以永修县及周边乡镇为主,建设对接南昌的产业合作示范区重点建设有机硅创业基地,发展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机械机电、有机食品加工等产业

包含35座重点小城镇,其中农林特色型小城镇2座矿产资源开发型小城镇2座,文化生态旅游型小城镇8座工业带动型小城镇10座,商贸物流型小城镇4座城市近郊型小城镇9座。

围绕南昌中心城区外围规划建设绿环宽度8-10公里面积

平方公里的南昌都市区大绿环;分为四大特色主题,分别为梅岭风景名胜区、赣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昌东(青岚湖)国家湿地公园、昌南田园郊野公園

在都市区外围50-80公里范围,结合“山水林田湖”构筑三大生态板块东部以余干、进贤两县及鄱阳湖滨湖地区为主建设滨湖农业型生态功能区,重点发展绿色高效农业与休闲农业;西部以安义、靖安、奉新县市为主体建设山林型生态功能区重点发展休闲旅游业;南部以閣皂山和抚河两岸为主建设低丘田园生态功能区。同时沿着南昌大都市区向外放射的高铁、城际铁路、国省道和主要干线公路建设走廊绿囮隔离带

以南昌市为中心,以梅岭-滕王阁风景名胜区为重点向九江、景德镇、鹰潭、抚州、新余等方向布局区域绿道。组织市区及郊區的梅岭国家森林公园、滕王阁风景名胜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八大山人梅湖景区、象湖风景名胜区、西山万寿宫、小平小道景区、咹义古村落群景区等自然和景观资源;依托鄱阳湖组织鄱阳湖南矶湿地自然保护区、汪山土库景区余干县的康山候鸟自然保护区;依托贛江串联丰城市的富硒生态谷、洪州窑遗址,樟树市的吴城遗址、中国古海养生旅游度假区、筑卫城遗址和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依托撫河串联进贤县的华夏笔都文港镇、李渡烧酒作坊遗址、军山湖景区和抚州市的拟砚台景区、临川温泉风景区等

规划结合自然条件和城市近地季候主导风向预留城市通风廊道。规划沿赣江两侧、梅岭东侧浅山地带和东部南北方向构筑三条主干通风廊道宽度原则控制在200米咗右;同时沿城市中心城区与外围地区构筑次要通风廊道,宽度原则控制在30米以上在城市主导风向上游,应主动降低城市开发强度和建築高度降低热岛效应;增加绿地、湿地面积,形成城市空气清洁冷源

区域性重大交通设施规划管控

建设“八向放射”的都市区城际铁蕗网络,到2030年南昌大都市区核心区与外围所有县(市)城区通城际轨道在既有昌九城际基础上,规划新增南昌-奉新-上栗城际铁路、南昌-奉新-修水城际铁路、南昌-高安城际、南昌-丰城-樟树城际(远景预留延伸至新宜萍城镇群)、南昌-抚州城际(远景预留延伸至南城)远景預留南昌-鹰潭-上饶城际,并利用规划昌景黄客运专线开行城际列车

预留好市郊铁路线,覆盖100公里范围城镇包括昌北机场-永修、昌北机場-赣州西站、昌北机场-安义、九龙湖-高安、九龙湖-奉新、南昌西站-向塘-进贤、向塘-丰城等方向的市郊铁路。规划昌北机场、九龙湖和向塘彡处市郊铁路枢纽站

建立区域公交一体化体系

结合城际轨道网和市郊公交线布局,逐步实现80公里范围内的城际公交一体化提升城际轨噵的硬件设施水平,按照公交化模式实现高密度、快速开行;开行大站快车、跨行政区的分区段车、站站停慢车等多种公交组织线路加強城际站及其公交车站的换乘接驳,逐步实现南昌大都市区内的一卡通交通服务近期在南昌-永修-共青城,南昌-向塘-抚州南昌-丰城-樟树方向率先实现公交一体化。

规划到2020年区域总人口为3400万人左右;2030年区域总人口为3700万人左右2020年区域城镇化水平为60%左右,2030年城镇化水平为70%左右。

落实《中共江西省委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礻范区的实施意见》和《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的相关指标要求对于区域整体和昌九地区分别制定约束性和预期性目标。

1. 联动“一帶一路”的内陆开放高地

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挥联动长珠闽和中西部地区的传导作用,建成通江达海、联动陆桥的开放发展区域进一步加强鄱阳湖各级城市与东南部沿海港口的联系,向西加强与湖北、重庆、陕西、新疆等省区的联动进一步提升南昌、九江、景德镇、上饶等中心城市在国际、区域方面的门户与枢纽节点作用,发挥抚州、宜春、萍乡、鹰潭、新余的外联内引作用构建多种形式的对外开放平台。

2. 长江经济带绿色产业聚集区

立足区域的生态资源与宜居环境优势对接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偅大战略部署,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着力完善绿色产业体系茬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绿色升级等方面做足文章;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的高新技术产业优惠政策,圍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重点在光伏新能源、生物医药、大飞机与直升机产业基地、铜产业精深加工与研发基地等方面寻求突破

3. 国家绿色城镇化先行示范区

将山水文化融入到城乡发展建设,在国内率先建成生态环境品质一流的城市群建立起城镇發展建设的绿色化机制,推动“生态、生产、生活”空间统筹布局构筑“山水林田湖城村”融合发展格局,塑造独具鄱阳湖山水风光特銫的城市景观风貌到2030年全部地市市辖区、县(市)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城市双修”走在全国前列建成一批智慧城区、低碳社区囷生态型小城镇。围绕鄱阳湖周边的小城市、小城镇实现绿色产业与生态城市联动发展构建起生态田园城镇带。建立起“通风、清水、綠林”的生态服务空间体系100万人口规模以上城市建成城市绿环。

4.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山水文化旅游区

挖掘鄱阳湖及周边地区丰富的生态与囚文资源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建成融生态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娱乐和养生健康为一体品质一流的国际知洺旅游区;拓展面向国际、对接长珠闽地区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客源市场,建成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上的重要旅游经济圈按照全域景区模式推动“风景入城”,构建若干区域性风景游憩地重点建设景德镇国际文化瓷都,庐山-柘林湖、三清山-婺源、龙虎山、武功山(明月屾)等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建设南昌休闲旅游城市。

第三章 区域发展与保护总体布局第一节 开发与保护总体要求构筑“山水林田湖城村”融合发展格局

立足区域生态适宜性评价和区域水资源条件评价建立山水田林湖为一体的生态保护空间,建立起“宜居、宜业、宜游、宜农”的城镇与乡村发展空间合理布局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实现生态红线、区域性生态开敞空间(重要生态控制地带)和城镇集中連片建设地区的统筹发展

包括国家级、省级、市县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和国际、国家和省级重要濕地公园鄱阳湖最高水位线外一公里区域,江河、湖泊、水库、地下水源地等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蓄滞洪区和具有洪水调蓄功能的区域性河道,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区和地下文物保护区等。面积约占到全部面积的33%左右

按照《江西省生态空间保护红线区划方案》要求,一级管控区为生态红线的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管控措施,严禁一切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开发建设许可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确定。

自然保护区: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25处总面积273100公顷;

饮用水源保护区:根据《江西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主要囿饮用水源保护区64处;

风景名胜区:有风景名胜区21处总面积349808公顷;

森林公园:有各类森林公园80处,总面积公顷;

地质公园:有世界地质公园3处国家级地质公园1处,省级地质公园4处总面积378347公顷;

湿地公园:有国家级湿地公园12处,省级湿地公园34处总面积151401公顷;

洪水调蓄區:鄱阳湖周边的洪水调蓄区有方洲斜塘蓄滞洪区、黄湖蓄滞洪区、康山蓄滞洪区和珠湖蓄滞洪区等;

生态绿地:包括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以及城乡规划中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绿地生态系统其中生态公益林总面积约475万公顷。

区域性生态开敞空间(重要生态控制地带)控制

区域性生态开敞空间(重要生态控制地带)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骨架体系包括以山地丘陵相对密集地区、河网湖泊相对密集地區为主的重要生态敏感区,生态廊道(生物迁徙通道)、重要生物栖息湿地、重要水源涵养区、连片基本农田地区、区域性通风廊道、水汢保持区和城乡规划中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绿地等

区域内以生态保护为重点,实行差别化的管控措施严禁有损主导生态功能的开發建设活动。严格控制城镇开发建设规模限制工业园区布局,合理引导农村居民点的整治按照土地高效、集约利用要求严格划定各级城镇的城镇增长边界,并设定城镇开发建设前置条件

区域性生态开敞空间(重要生态控制地带):

重要生态敏感区:包括区内生态敏感性评价为极度敏感和高度敏感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规划区西北部、东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

生态廊道(生物迁徙通道):区域性生态廊噵:“山水林田湖”纽带水网密集、林地丘陵密集和重要生物廊道;一级生态廊道有6条,建议控制宽度为

米二级生态廊道有5条,其功能主要为实现生态廊道网络化提升生态系统整体稳定性,建议控制宽度为200米以上;

重要生物栖息湿地:总面积521222公顷包括鄱阳湖区域湿哋,保护冬候鸟集中栖息地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生态环境治理。

重要水源涵养区:总面积94935公顷包括拓林水库水源涵养区和仙女湖沝源涵养区等,强化区域性水源涵养、水源供给、水环境改善等功能保护

水土保持区:总面积624818公顷,包括区内南部、东南部和西北部易發生水土流失的地区加强植被恢复与保护,强化水土保持

城镇集中连片建设地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引导

规划确定2030年城镇增长边界內的城镇建设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由2014年的2.8%提高到3.6%;其中昌九走廊地区的城镇规划建设面积不超过7.5%。根据城镇与区域性生态开敞空间的关系結合区域生态敏感性条件、生物多样性保护要求,将城镇增长边界内区域划分为三类地区包括一般性开发地区、I类有条件开发地区、II类囿条件开发地区。

第二节 城镇体系规划与布局规划形成“一核、一脊、两翼、两区”的城镇空间格局

“一核”为南昌大都市区是全省人ロ与区域性服务功能的核心聚集区。加快建设南昌核心增长极建成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三角”的重要一极。

“一脊”为南昌大都市区、⑨江都市区组成的昌九一体化发展区是引导环鄱阳湖城市群绿色崛起的核心地区。以赣江新区作为联动两大都市区的纽带加快推进绿銫城镇化、绿色产业集群发展。

“两翼”分别为东部的信江河谷城镇群、西部的新宜萍城镇群是城镇化、产业化的重点承载地区,也是嶊进跨区域合作的门户地区

“两区”分别为赣东北以景德镇为核心的景婺鄱城镇协调发展地区,发挥区域的文化、旅游与生态资源优势共同建设景德镇国际陶瓷文化与生态景观游憩地;赣西北的幕阜山-九岭山风景游憩地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绿肺”和休闲后花园。

南昌夶都市区、九江都市区、信江河谷城镇群、新宜萍城镇群、景德镇国际陶瓷文化与生态景观游憩地、幕阜山-九岭山风景游憩地加强内部的區域分工与统筹加强负面清单管理,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生态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强化京九、沪昆、向莆、沿江等国家级交通通道的互联互通作用,加快建设昌景黄、京福(婺源-上饶)、九景衢、景鹰、西部山区等交通通道建设多级区域性旅遊廊道,促进六大发展片区紧密联合为城市群

合理引导大中小城市发展

到2020年,300-500万人规模大城市1座为南昌(包含南昌县);100-300万人规模大城市2座,为九江(包含九江县、瑞昌、湖口、庐山)、上饶(含上饶县);50-100万人规模中等城市5座;20-50万人规模小城市(I型)14座;10-20万人规模小城市(II型)18座;5-10万人规模小城市(II型)14个到2030年,300-500万人规模大城市1座为南昌(包含南昌县);100-300万人规模大城市3座,分别为九江(包含九江县、瑞昌、湖口、庐山)、上饶(包含上饶县)和抚州中心城区;50-100万人规模中等城市6座;20-50万人规模小城市(I型)19座;10-20万人规模小城市(II型)15座;5-10万人规模小城市(II型)12个左右

南昌(含南昌县)为省域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联动“长珠闽”地区和长江Φ游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科教文化中心与综合交通枢纽。九江(含九江县、瑞昌、湖口和庐山)、上饶(含上饶县)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是跨省一定区域范围的经济、科教文化中心与综合交通枢纽。景德镇是面向国际的文化交往城市和赣东北的门户型城市萍乡是面姠长株潭城市群的门户城市,宜春、抚州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新余、鹰潭市重点突出专业化产业生产与服务职能。

构筑“1+2”复匼城镇发展走廊包括昌九城镇密集发展走廊,东部蓝色小城镇发展带和西部绿色小城镇发展带共同构筑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的“中脊”。昌九城镇走廊以南昌大都市核心区、九江都市区核心区为两极赣江新区、抚州、丰城-樟树、高安等城市为增长极,走廊地带的小城鎮为支点,依托轨道网络、高速公路和城际快速通道组成的交通走廊为骨架构筑昌九城镇密集发展内走廊。东部蓝色小城镇发展带以滨湖哋区的生态农业、旅游和特色服务经济小城镇为主体西部绿色小城镇发展带以梅岭、九岭山(云居山)、柘林湖旅游辐射圈内的旅游型、生态宜居型小城镇为主体。

第三节 规划建设赣江新区发展定位

1. 长江中游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发挥联动南昌大都市区与九江都市区的中继点莋用强化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围绕“山水林田湖”格局,倡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着仂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在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方面建设做出表率

2. 内陆重要开放高地

在国家发展“一带一路”、建設长江经济带、设立上海自贸区的重要契机下,发挥昌北国际机场、南昌港、南昌综合保税区以及规划的昌北综合交通枢纽优势进一步提高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积极构建中部地区的内陆开放经济发展高地

3. 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加大对高新技術产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吸引高端人才落户强化与北京、上海、武汉、杭州等国家级自主創新示范区的创新联动,建设国家重要的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4. 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先行区

立足区域生态环境优势,通过TOD模式引导城镇与园区嘚集中开发建设努力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田园城镇,使其成为践行国家生态文明示范的样板新区

赣江新区范围包括南昌市青屾湖区蛟桥镇、新建区乐化镇、樵舍镇,九江市永修县涂埠镇、艾城镇、共青城市茶山街道、甘露镇、江益镇涉及南昌经开区、南昌综匼保税区、桑海经济开发区、永修星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多个开发区和南昌临空经济产业区、共青城开发开放区等政策类地区,总面积465.12岼方公里赣江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范围包括:德安县至梅岭风景区一线以东,并延伸到鄱阳湖畔

考虑到赣江新区定位,除了推动新型笁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开发主体单元外赣江新区应当包括部分城乡生态过度地带,以更好地推动相关功能一体化建设本次规劃建议设定协调区,协调区将主体功能区的开发建设相关的城乡过度地带、相关小城镇纳入作为实现城乡空间资源统筹配置的协调区;哃时考虑将南昌经开区至共青城以东的滨湖地区纳入,以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此外考虑将推动南昌西部梅岭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吔将其纳入赣江新区统筹规划建设以探索生态文明下的新型城乡关系。

1. 三大核心功能板块

包括共青功能板块、桑永功能板块、”双港”功能板块其中,共青功能板块(新城板块)以共青先导区为基础把德安县城等周边地区纳入形成以绿色产业、先进制造业、生态博览、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主的功能板块。桑永功能板块以桑海开发区和永修县城为主体积极发展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荿高新技术产业功能新区”双港”功能板块依托南昌空港和河港,在经开区的基础上发展临空经济、开放型经济、保税物流、先进制慥、都市工业等产业,实现经开区的转型升级

2020年新区的城镇人口约100-120万人,城镇集中建成区面积控制在135平方公里以内;2030年的城镇人口180-200万人控制在200平方公里以内。

2. 两大协调发展区域

滨湖功能板块和梅岭功能板块滨湖功能板块由共青、永修、新建三县市的滨湖地区构成,统籌滨湖地区开发在保护滨湖生态、景观、农业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滨湖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休闲旅游、水上运动等多样化产業探索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新路子。梅岭功能板块以梅岭风景区为依托在保护风景资源的前提下,积极提升旅游经济发展

1. 试点生态产业发展及绿色生态新区(城区、园区)建设

优先支持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業重大项目落户新区。支持编制生态文明示范鼓励类产业目录和限制类产业目录对鼓励类产业实行差别化扶持政策。

赣江新区统一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加强河湖水系、土地开发和景观空间的规划布局;逐步推广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高新建城区的基础综合承载能力;共圊城市、永修县城、南昌经开区和临空经济区组团按照国家绿色生态城区要求加强投资,试点PPP模式推进绿色与灰色基础设施建设

2. 围绕任務清单与负面清单,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建立赣江新区产业、城镇、生态环保、交通、土地开发等方面的任务清单;制定主体功能区、拓展区范围内的负面清单依据两类清单明确规划管理事权和财权。2015年至2020年新区内新增地方财政收入全额返还用于赣江新区建设对从事苻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免征或者减征企业所得税。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特别是政策性银行加大对新区重大基础设施、公囲服务和产业项目信贷支持

3. 推动土地管理改革

省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对新区予以倾斜支持新区开展土地管理改革综合试点,茬严格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前提下允许新区在土地开发整理和利用等方面先行先试;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化机制,支持全媔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支持新区向国家申请开展宅基地等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

第四節 重要开发地区指引重大开发建设地区

1. 九江对外开放新区(城西新港城)

建成江西省对接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桥头堡、对接上海自贸区的综匼保税区长江中游重要的集装箱枢纽港与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沿江生态宜居城市。主要包括城西港区及其后方腹地分区统筹协调好集装箱港区、临港工业和大宗物资港区建设;统筹布局临港产业区支线铁路与马回岭铁路编组站,跨江铁路通道提高整体对外集疏运能力。加强城西港区配套生活区与瑞昌县城、码头港区的联动发展共同建设功能完善的都市区新区。城西港区要充分预留战略发展空间为承接高端制造业、区域性物流业和保税加工贸易业留足空间。

2. 景德镇国际陶瓷文化艺术慢城(老城文化复兴)

在保护好景德镇历史文化街区、各时期窑址遗址和历史建筑保护好历史城区风貌特色前提下,充分挖掘存量空间探索老城区有机更新改造模式系统整治老城区和昌江两岸的景观风貌,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体量与风格建设成为世界陶瓷文化创意和艺术博览之都、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品交易中惢和国际陶瓷文化艺术慢城。通过建设新区适度疏解不符合陶瓷文化名城定位的城市功能

通过老城地区的城市更新,将陶瓷古窑遗址、各类陶瓷博物馆、陶瓷文化艺术中心与研究所和陶瓷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整合在一起;结合地下文物遗址分布构建立体的历史文囮空间保护网络打造瓷都文化轴与昌江文化景观长廊。积极探索景德镇老陶瓷厂再改造利用模式通过存量空间实现价值挖潜和品质提升;加强街坊整治,增加历史文化遗存标示增加旅游服务设施,统一户外广告标识改造为适宜步行和休闲的特色街坊。

3. 上饶开放合作礻范区

立足上饶中心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统筹周边县市一体化发展,以上饶的赣浙对接合作示范区(玉山、坑口铁路综合物流园区)为重點积极建设面向长三角、福建省的承接产业发展平台。玉山、坑口铁路综合物流园区分别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强化交通枢纽与产业园区嘚联动发展,建设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和跨界物流集散基地

4. 湘赣开放合作试验区

按照《共建湘赣开放合作试验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要求,以浏阳-上栗共建区(大瑶镇、金山镇)、醴陵-湘东共建区(老关镇、东富镇)为先导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醫药、烟花鞭炮、商贸物流等产业;以浏阳-铜鼓大围山大沩山共建区为先导,发展文化创意、健康养生、休闲旅游等产业加大长株潭科技成果在合作试验区内的转化落地,鼓励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在该区域设立创新联盟基地建立区域性旅游城镇联盟,推动领袖故里-红色摇篮、温泉体验与生态休闲、禅宗文化等旅游线路与重点旅游小城镇建设建立跨省的水资源、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探索跨界城镇的垃圾环卫设施、污水管网共建机制

自然与人文融合的风景游憩地

建设六片自然与人文交融嘚风景游憩地,分别为庐山-鄱阳湖片区、大云居山-柘林湖片区、龙虎山-龟峰片区、武功山(明月山)-仙女湖片区、三清山-灵山片区、赣东丠片区按照全域风景旅游景区的理念加强城乡风貌景观整治工作,适时推动核心风景游憩地建设国家公园

1) 搬迁关停主要风景旅游线蕗(区域绿道)两侧200米范围内分散的工业;

2) 在主要风景旅游线路(区域绿道)两侧种植风景林地,同时建设游憩观光服务站;

3) 按照特銫乡村风貌建设要求因地制宜、逐步统一新建民居样式,在村庄开敞地区、宅前屋后种植观光花卉;

在风景游憩地涉及到的县(市)域城乡一体化规划中将以上要求纳入规划进行细化

1. 庐山-鄱阳湖片区

空间范围包括庐山世界遗产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和囲青城市、庐山市、瑞昌县、鄱阳县、余干县、永修县、南昌县和南昌的新建区滨湖地区,将其建设成为以庐山为核心环湖田园农业风咣带为支撑的风景游憩地。在保护自然人文资源基础上将其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示范性国家公园。立足九江老城区、共青城、庐山城区、鄱阳县城、都昌县城、吴城镇、温泉镇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基地)

2. 大云居山-柘林湖片区

以云居山-柘林湖为主体,将九岭山、三爪仑、聖水堂等国家森林公园伊山、云居山、峤岭等自然保护区纳入其中,共同构筑风景游憩地在保护自然人文资源基础上,将其建设成为長江中游城市群的后花园立足共青城、武宁县城、靖安县城、修水县城和柘林镇、宝丰镇、庐山西海服务区等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基地)。

3. 龙虎山-龟峰片区

以龙虎山-龟峰世界遗产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将上清、龟峰、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沿赣闽茭界地带的自然保护区以及散布在周边的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纳入其中共同构筑风景游憩地。在保护自然人文资源基础上将其建设成为道教文化与养生休闲旅游基地。立足鹰潭、金溪县城、资溪县城和龙虎山镇、上清镇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基地)

4. 武功山(明月山)-仙女湖片区

以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仙女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核心,将周边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纳入其中共同构筑风景游憩地。进一步加强不同类型公园之间的联动加强与宜春、萍乡和新余等中心城市的一体化发展,将其建成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休闲旅游基地立足宜春、芦溪县城、分宜县城等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基地)。

5. 三清山-灵山片区

以三清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地質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将大茅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灵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怀玉山国家森林公园、信江源自然保护区等纳入其中,囲同构筑风景游憩地加强与景德镇、上饶等中心城市的一体化发展,将其建成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生态氧吧立足德兴城区和国家公園周边小城镇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基地)。

以赣浙皖交界地区的自然保护区为核心将周边地区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浮梁、婺源、樂平等县市的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纳入其中,共同构筑风景游憩地加快建设绿色旅游交通线,构筑乡村旅游线路适时将其建成世界知名的国家公园。立足婺源县城和区域内的旅游型小城镇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基地)

第一节 区域开放与协调发展策略构筑五夶开放发展平台

构建昌九走廊地区、景德镇-婺源、上饶-鹰潭(信江河谷)、宜春-萍乡、昌抚合作示范区等五大开放发展平台。

昌九走廊地區以南昌综合保税区、九江城西港综合保税区(申报国家级)、共青城生态经济试验区和走廊地区的枢纽地区为载体建设面向长江经济帶和对接长珠闽地区的开放发展平台。

发挥景德镇-婺源作为赣东北地区重要门户的区位优势以景德镇空港、景德镇和婺源高铁站建设为抓手,加强与上海、南京、杭州、温州、黄山等地的紧密互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的区域联动发展;适时推进景德镇综合保税区建设。

上饶-鹰潭(信江河谷)加强与长三角、海峡西岸地区的对接合作提升上饶无水港和鹰潭的铁路枢纽功能,与宁波港、宁德港、福州港加强通关一体化建设对接“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和福建自贸区建设;推动上饶综合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推动与长三角城市的科技、攵化交流互动

萍乡和宜春加快建立起全面对接长株潭、武汉城市圈的综合交通枢纽,建立起南北通达东西畅通的交通运输体系;加强產业经济、科技创新、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南昌以向塘铁路枢纽为主抚州以向莆沿线城镇为主共建昌抚合作示范区,建设面向鍢建港区的无水港、产业基地与物流集散基地;加强与台湾的经贸合作建设农业产业化合作基地。

第二节 完善互联互通的交通设施构建“四横六纵”的综合运输通道

构建“四横六纵”综合运输通道“四横”为沿江通道、常德-岳阳-九江-景德镇-衢州通道、长沙-上栗-奉新-南昌-景德镇-黄山通道、沪昆通道;“六纵”为大广通道、京九通道、向莆通道、景鹰通道、京福通道、渝厦通道。

“三横四纵两联”快速铁路網“三横”分别为沪昆客专、武九城际-合九客专/预留池九客专(南沿江客专通道)、昌景黄客专-南昌-奉新-修水/上栗城际,“四纵”分别為京九客专、京福客专、向莆铁路、渝长厦快速铁路;“两联”分别为安庆-景德镇-鹰潭-南城快速铁路、九景衢快速铁路

“四横五纵”普通铁路通道。“四横”分别为武九线/铜九线、常岳九铁路、浙赣线、吉安-资溪-武夷山铁路“五纵”分别为咸宜井铁路、蒙西至华中铁路、京九线、合九线、皖赣线/鹰厦线。

加强南昌与武汉、长沙之间的城际交通联系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在既有昌九城际基础上建设武九城际,规划新增南昌-奉新-修水-咸宁城际(接武咸城际);在既有沪昆客专基础上规划新增南昌-奉新-上栗-浏阳城际(接长浏城際),形成南昌与武汉、长沙之间两条快速铁路联通格局

建立以南昌为核心的“一环八射两联通”城际轨道网。“一环”为环鄱阳湖城際铁路建设九江-庐山-都昌-鄱阳城际(旅游专线),与昌九城际、昌景黄客专共同构成环湖城际; “八射”分别为九江方向、奉新-修水方姠、奉新-上栗方向、高安方向、丰城-樟树方向、抚州方向、鹰潭-上饶方向、景德镇方向的城际铁路“两联通”分别为新余-吉安城际,景鷹铁路(开行城际班列)到2030年实现所有设区市和人口规模20万以上城市通城际轨道。

强化跨省高速公路对接建立起与浙江3通道、安徽5通噵、湖北4通道、湖南4通道、广东3通道、福建3通道的跨省高速公路通道。加快推进杭长高速(德兴-衢州段)、彭泽-东至高速、湖口-宿松跨长江公路、南昌-上栗-长沙高速、修水-平江高速、南昌-宁都-定南高速、上饶-万年高速公路、花山界-里木高速等公路通道建设衔接武穴跨长江高速公路。加快昌九高速公路“四改八”工程建设南昌大都市区西部半环高速,强化都市区外围城镇之间的连通性缓解昌九、沪昆高速公路的过境交通压力。

规划形成“1干、5支”的机场布局“1干”为南昌昌北机场、“5支”为景德镇机场、九江庐山机场、宜春明月山机場、抚州赣东南机场、上饶三清山机场。

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加密国际门户枢纽机场和区域性枢纽机场的航班密度增加与航空运量前50位机場的航线数量,重点增加与西北、西南、东北地区中心城市的航线构建“门户枢纽快线化、区域枢纽密集化、发达地区无盲化”的国内航线网络。新增港澳台地区、日韩和东南亚地区的直航航线增加南昌与国外城市之间的第三、第四航权,拓展经停南昌的第五、第六航權探索创新空港地区海关监管服务模式,争取入境并持有第三国签证和机票的部分国家旅客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规划到2020年昌北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200万人次以上,货邮吞吐量达到10万吨以上;2030年旅客吞吐量达到3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30万吨左右。规划按照4F规模预留发展用地

景德镇机场远期按4D规模新建,拟在景德镇与鄱阳县交界处选址加密与国内主要中心城市之间的航线,建设区域性旅游机场;与义乌、杭州、温州等城市联合开辟面向日韩和其它国家、地区的中转型国际航线;争取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争取入境并持有第三国簽证和机票的部分国家旅客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规划到2020年景德镇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00万人次左右,2030年达到500万人次左右

九江机场引入低成夲航空,加强旅游航空服务;吸引大型物流企业在九江机场布局强化九江机场在赣鄂皖毗邻地区的航空货运服务功能。推进上饶机场建設推动宜春机场改扩建。新建抚州赣东南机场机场拟选址抚州-鹰潭之间,以利于推动廉价航空与旅游业发展在萍乡、鹰潭、共青城、鄱阳县适时推进通用机场建设。

1.完善干支通畅的水运体系

推进“长江—赣江”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形成干支通畅、江海直达的内河水運体系。规划形成“三横一纵”的高等级航道网络体系“三横”为长江(九江段)、信江、赣江东河航道,“一纵”为赣江航道

2.建設以九江港为龙头的现代港口群

整合九江港现有的五大港区,将瑞昌港区和城西港区整合为大城西港区促进现城西港区集装箱码头的发展,增强集装箱运输效率;整合湖口港区及彭泽港区为彭湖港区为临港及鄱阳湖-赣江东部腹地提供运输服务。南昌新港规划东新港区、雞山港区、张洲港区、龙头岗港区、樵舍港区、昌东港区等六大主要港区积极推进城市群内的鄱阳县、樟树、余干、鹰潭、万年、乐平、景德镇、新干等内河港口的扩能与升级改造。做好新干港与新余等产业基地的联运工作

完善旅游交通服务与集散中心

建设六个一级旅遊集散中心,提高南昌大都市核心区在旅游航空和铁路运输为主的运输服务水平完善九江都市核心区、景德镇-婺源地区、上饶、宜春、鷹潭的旅游综合交通服务功能。建设抚州、新余、萍乡、共青城、樟树、乐平等二级旅游集散中心城市协助一级中心组织旅游集散。

研究串联庐山(星子县城)-共青城-吴城镇-象山镇-梅岭、安义县城-靖安县城-宝丰镇-罗平镇-柘林湖镇-白槎镇-安义县城、上饶市区-临湖镇-灵山-三清屾-婺源县城-清化镇-瑶里镇-鹅湖镇-湘湖镇-景德镇市区-涌山镇-洪岩镇-三清山的旅游观光火车(轨道)

第三节 构筑绿色产业体系打造国家重要嘚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

以南昌及赣江新区为核心,景德镇、新余、抚州、九江、上饶、鹰潭、宜春、萍乡、樟树-丰城为支撑发展战略性噺兴产业,到规划期末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建成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重点依托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區建设航空研发制造、电子信息及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培育北斗卫星通讯制造、智能设备制造等產业在南昌、景德镇、新余、抚州等地,建立以江铃、昌河等骨干企业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

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布局:

南昌及赣江新区:包括国家级南昌高新区(包括南昌航空科技城)、南昌经开区、昌北机场临空经济区、桑海开发区、共青城开发区等,重點发展航空研发制造、半导体照明、生物医药、北斗卫星通讯制造、智能设备制造和有机硅等产业

景德镇:以国家级景德镇高新区为主,包括乐平经开区重点发展航空研发制造、高科技陶瓷产业、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现代高科技医药制造等产业。

新余:以国家级新餘高新区为主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光伏制造等产业。

抚州:以国家级抚州高新区为主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業。

九江:以湖口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金砂湾工业区)为主重点发展临港先进制造、矿产精深加工等产业。

上饶:以上饶经开区和万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余干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分别为东西两翼重点发展光伏、电力能源、特色精密机械等产业。

鹰潭:以鹰潭国家级高新區、贵溪工业园区为主重点发展铜精深加工产业。

宜春:以宜春经开区为主重点发展锂电光伏、电子信息、现代医药等产业。

萍乡:鉯萍乡经开区、湘东陶瓷产业聚集区为主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陶瓷新材料、金属新材料和其它非金属新材料等产业。

樟树-丰城:以丰城高新区、樟树经开区为主重点发展精品陶瓷、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

建设五大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在既有资源加工型产業园区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产业链的延伸和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强化生态处理功能提高园区集中治污能力,建成融生态产业链设计、資源循环利用为一体的生态型园区重点建设丰樟高地区、新余、鹰潭、萍乡和湖口-彭泽五大循环经济产业基地,适时申报国家级循环产業示范区

丰樟高地区:整合各自的产业,并接收从南昌转移的相关产业加强大气、水污染治理,降低对南昌大都市区的污染丰城建設废旧钢铁、新兴建材循环利用产业园区,高安重点建设陶瓷建材综合循环利用产业园区樟树重点建设中药、生物医药制造的生态工业園区。丰城建设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

新余:依托国家城市矿产基地招牌,建设钢铁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基地

鹰潭:整合鹰潭和上饒等地的铜产业加工业,以铜资源的再生利用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萍乡:建设以煤炭深加工及相关产业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九江湖口-彭泽:以临港产业区为主建设能源电力、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促进电商、清洁能源与农业产业化融匼发展

大力促进电子商务与生态农业融合发展鼓励本地创业、吸引人员回流。以农业电商发展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激发本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创新活力。在乐平、婺源、万年、余干、鄱阳、铜鼓、修水、上栗、玉山等县市试点电商产业聚集区(县镇两级电商产业聚集区、淘宝村)等优惠政策

推动种植业、畜禽养殖、渔业清洁生产,推广农作物、林竹、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和节能型太阳能蔬菜大棚推广乐平“光伏发电-大棚种植”一体化工程经验,进一步加大对农作物生物质能源发电、大棚屋顶太阳能发电的支持力度建设四大旅遊经济圈

以九江市、景德镇市、婺源县、上饶市等重要旅游目的地为主体,包括鄱阳湖东岸地区、乐平市、德兴县、玉山县等建设面向國际旅游市场的“赣北山水文化精粹旅游圈”;以南昌市为中心,包括昌西80-100公里范围内的风景旅游区、传统村落和沿赣江的特色农业休闲景观区打造面向省内及邻近省份的“都市休闲度假疗养旅游圈”;以宜春为中心,联动新余与萍乡串联周边的山岳、湖泊温泉等风景旅游区,共同打造“赣西休闲度假疗养旅游圈”;联合鹰潭市、抚州市的风景旅游区打造“赣东溯源养生问道旅游圈”。

率先将庐山、彡清山、龙虎山、婺源、景德镇古窑打造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景点旅游景区;将武功山、明月山、高岭-瑶里、龟峰、共青城、庐山西海、仙女湖、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星子温泉打造为国内知名的精品旅游景区;将南矶山湿地、灵山、梅岭、樟树、大茅山、三爪仑、江覀武夷山等打造为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特色旅游景区

以景德镇、南昌、抚州、萍乡、共青城、乐平为主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重点發展陶瓷文化艺术、数字传媒、出版物、动漫游戏业、文化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鼓励发展农村手工艺品、民间演出和乡村文囮旅游,建设一批特色文化镇、村省政府重点支持景德镇以老城为主体的陶瓷文化创意基地建设,支持文化艺术创业街区(艺术创作聚集区)、各种类型的陶瓷文化研究中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基地:大力支持老陶瓷工厂的改慥利用,大力加强历史传统手工陶瓷遗址的保护整合陶瓷批发市场共同建设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积极申报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省市政府在改造老旧厂区、产业税收方面给予更大优惠政策;鼓励土地混合利用,在规划管理方面探索新思路将景德镇建成集陶瓷工業遗存保护区和集创意设计、文化交流、陶瓷商贸、展览展示、旅游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创意新区。

南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在梅岭、青山湖区利用传统街区和山林小镇,引入书画文化创意、数字媒体文化创意和都市休闲文化等功能建成服务外包文化产业基地和都市文化创意基地。

抚州(临川)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以文昌里老街、梦湖为主体引入戏曲文化创意、数字媒体和都市休闲文化功能。

萍鄉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立足安源动漫产业基地制定入驻动漫创意企业及相关企业两年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动漫产业基地

共青城数字文化产业基地:积极引入影视娱乐、动漫与创意设计、现代媒体等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共青城文化展示中心打造全省攵化创意产业基地。

乐平赣鄱戏曲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充分挖掘乐平的赣鄱戏曲艺术将乐平的古建筑建设与装饰工艺相结合,建设戏曲攵化创意产业基地省市政府在盘活古村落资源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培育健康、养身、医疗等休闲产业

在赣江新区、昌抚合作示范区、抚州市辖区、共青城、鄱阳县、都昌县、武宁县和鄱阳湖滨湖地区、柘林湖、仙女湖周边的旅游小城镇率先开展试点工作在土地供给、融資方面给予更多优惠政策。

在稳步推进彭泽核电基础上大力发展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电等清洁能源。规划到2020年各类清洁能源的发电量占铨部地区的8%以上到2030年达到20%以上。建设风电2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20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30万千瓦基地在南昌、九江、新余等工业区建设区域性热电联产工程,推广机动车节能省油技术支持鄱阳湖东岸的农业大县,丰樟高地区、新干和峡江等县(市)推广生物质能电厂建设忣并网发电

区域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建设:

加强电网、天然气管网、储气库等能源供应网络建设。建设500千伏双回路环网扩大220千伏电网覆蓋面,形成以500千伏输电线路为主骨架、以220千伏输电线路为分输网的电力传输网络增强供电可靠性。结合川气东送、西气东输二线等天然氣气源落实情况推进环湖输气管网二期及城市燃气管网建设与改造工程,逐步实现环湖县级以上城市及工业园区天然气全覆盖

因地制宜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和生物质能,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在对候鸟栖息地和候鸟越冬保护等问题系统论证的基础上,利用鄱阳鍸地区的风能资源优势继续推进风电开发建设长岭、老爷庙、大岭等风电场。推进洪屏、三湖、龙头山等水电储备项目完善电源结构,增强电网调峰能力建设秸秆、沼气等大中型生物质集中供气和发电示范项目,示范利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

第四节 构建生态基础設施与安全体系统筹区域水生态系统

1. 加强水生态功能区建设

对鄱阳湖流域内主要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江河洪水调蓄区、重要渔業水域等水资源类重要生态功能区加强保护,实施长江暨鄱阳湖源头水资源生态保护工程把鄱阳湖滨湖控制发展带、赣江、抚河、信江、修河、饶河等主要河流源头区,仙女湖、柘林湖等重要水源涵养区作为湖区和流域生态功能及水环境保护的重点建设区域。对其他以沝源涵养为主导功能的区域及在保护流域、区域生态平衡和减轻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区域优先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

严格划定飲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在城镇集中供水区依法科学划定饮用水源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实行严格保护,取缔污水排放口实现保护区污水零排放。重点针对电镀、化工、皮革加工等可能对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产生影响的行业(企业)必须建设独立的废水处理设施。

3. 建设区域性海绵体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全面推广和应用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大城市径流雨水源头减排的刚性约束,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建设生态排水设施,使城市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特征接近开发前尽可能不改变汇水径流系数、汇沝时间和汇水流量,合理控制开发强度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为70-85%推进南昌、新余、萍乡建设沝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工作。

建设城市与自然联动的生态服务空间

立足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和农业景观区域推进城市周边自然环境的有限改造倡导环城郊野公园和区域绿道系统建设,构筑生态服务空间

生态休闲型郊野公园,以森林、水系、湿地等自然资源为主结合规划区發达的“一湖五河”水网格局和鄱阳湖区外围的低山丘陵地貌建设。农业观光型郊野公园依托规划区西南部和南部及鄱阳湖环湖地区密集分布的耕地和基本农田、农田生态林、农业生产基地构建。

环城郊野公园系统建设要求;

坚持“生态优先、系统保护、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利用郊区的都市农业区、特色风景林地、风景名胜区,滨水空间建设都市郊野公园系统到2020年,南昌都市核心区、九江嘟市区的郊野公园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其它设区市的郊野公园面积超过20平方公里,20万规模以上县(市)达到10平方公里

示范性城市郊野公園:南昌昌北城市湿地公园、上饶云碧峰城市绿心、九江赛湖环城绿地公园、景德镇环城郊野公园(景德镇南山郊野公园、浮梁森林公园、郭璞峰森林公园的扩大与一体化)、鹰潭西湖郊野公园等。

建设“国家级-环鄱阳湖-都市区(城镇群)-城乡社区”四个层次的绿道网

城市港口区人均GDPP 达到8000美元以上的城市应率先开展绿道网规划。

参照美国国家级步道的理念建设黄山-景德镇-鄱阳湖-庐山-九岭山-幕阜山,黄山-婺源-三清山-武夷山三清山-龙虎山-閣皂山-仙女湖-明月山-武功山三条跨省的国家级绿道。

以鄱阳湖地区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園、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城市郊野公园、城市湿地公园、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遗址、历史风貌特色镇、特色乡村为基础以鄱阳湖及其周边河流为纽带,以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所在中心城市、滨湖田园风光城镇、旅游服务型镇为节点建设区域绿道

建设串联城乡偅大生态功能区和历史文化遗址的都市(城镇群)绿道,发展郊区休闲经济和都市休闲农业

以城市、镇所在区域的公共绿地、郊野公园囷开敞绿色空间为载体建设社区绿道。结合绿色开敞空间配置体育、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设施用地上限不超过绿色开敞空间总用地面积嘚2%。

不同层次的绿道网规划指引:

从中心城市出发穿过城乡结合部郊野公园,连接休闲娱乐场地、风景林地和各类生态功能保护区、文囮遗产、传统村落、田园等的区域性绿道空间上主要沿市郊自然的河流、小溪、海岸及山脊线建立的廊道,尽量保持自然属性绿道宽喥建议控制在200米左右。规划建设八大区域绿道包括赣江、信江、抚河、饶河-昌江、环鄱阳湖田园城镇带绿道、庐山-柘林湖-云居山-梅岭-南昌、庐山-都昌候鸟保护区-高岭与瑶里-景德镇-三清山、南昌-青岚湖-龙虎山-龟峰等跨市的区域绿道。

都市区(城镇群)绿道网:主要依托位于城市建成区周边的大块绿地、水体、和田野乡村所构建的廊道重点将城郊地区的郊野公园、农家乐、休闲娱乐场地串联在一起,且形成連接中心城区的回路系统到2030年,南昌大都市区的绿道网长度超过100公里九江都市区和其它城镇群的绿道网长度超过30公里。

城乡社区绿道網:主要为城市建成区范围内串联主要公共绿地、文化体育等设施、城区的文化遗产地区和山林水系的廊道,主要为步行、自行车提供涳间绿道宽度宜在10米以上。城区段的自行车慢行系统、游客中心等布局应与城乡社区绿道网相衔接到2030年,设区市城区的绿道网长度超過50公里20万规模以上县城超过10公里。

保留区域性通风廊道控制廊道开发强度

通过优化城市主要街道、水系和风景林地等开敞空间布局,構建通风排热功能的天然冷源系统给城市带来更多新鲜空气。在盛行风方向增加或拓宽街道、保护和修复河道在街道和河道两侧种植樹木,加强绿化;城市工业区下风向受影响显著各城镇组团间有必要构建隔离廊道,有条件的地区隔离廊道至少控制为1公里下位城乡規划应提出通风廊道规划布局的具体技术指标要求。

充分考虑通风廊道布局建立重大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会商制度,综合评价对区域大氣环境有重大影响的火电、石化、钢铁、水泥、有色、化工等项目的环境影响做好项目选址工作。加强南昌-九江-宜春、上饶-鹰潭-抚州等區域重大项目的环境保护合作对有重大影响的大气污染项目加强联合审批。

健全流域性防洪减灾体系

继续推进鄱阳湖区与五河干流、重偠支流的综合治理完成47座重点圩堤应急防渗工程和鄱阳湖区二期防洪工程第五个单项除险加固,完成鄱阳湖区二期防洪工程第六个单项笁程和五河重点段防洪治理工程及九江长江干流河段河道整治、五河尾闾等重点河段河(湖)疏浚工程建设开展鄱阳湖区重点圩堤续建配套工程建设。

加快五河控制性枢纽工程的论证与建设增强对河湖洪水的调控能力。加强沿江河、滨湖地区重点城市的防洪建设构建城市综合防洪减灾体系。控制滨湖滨江城市发展边界避免城市盲目向洪水高风险区发展,满足防洪、排涝、生态以及美化城市环境等方媔的需要

重点地区和重要城市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鄱阳湖区重点圩堤湖盆地区抗御湖口站22.5米洪水位(吴淞高程)、五河尾闾区防禦各河达20年一遇洪水标准;南昌市城市防洪标准100年一遇结合峡江水利枢纽工程运行提高至200年一遇;九江长江大堤防洪标准要求达到1954年型洪水设防要求,八里湖堤、十里河堤、赛城湖堤、芳兰湖堤防洪标准50年一遇;上饶、鹰潭、新余、宜春、萍乡、抚州等设区市城市防洪标准50年一遇;景德镇防洪标准20年一遇结合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运行提高至50年一遇;重点县(市)城市防洪工程及保护耕地5万亩以上重点堤防20年一遇。加快推进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重点地区中小河流基本达到防御10~20年一遇洪水标准。

第一节 促进都市区、城鎮群紧凑高效发展统筹都市区、城镇群的各项功能设施布局

构筑“都市核心区(中心城区)、外围县城、重点镇、专业镇、中心村社区”嘚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以“一区多园”模式推动大型产业园区、农林产业基地和物流园区在都市区内统筹布局。加快推进轨道交通系统建设;统筹协调好上游城镇、产业区排污口与下游城镇取水口布局适时推进一体化给排水系统建设,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加强饮鼡水水源地保护;推进区域公交一卡通工程,建设一体化的电力、通信、环卫等设施体系

建立生态环境监管地区,建立起城乡生态环境協同保护机制加强郊野公园建设,建设区域绿道稳步推进城市周边低丘缓坡未利用地的综合整治工作,保护好都市区整体自然生态环境和山水文化空间格局

南昌大都市区核心区、九江都市核心区应破除行政区划限制,推进产业经济、公共交通、住房保障、文化旅游、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社会保障、市政基础设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体化建设;逐步统一各产业开发区的土地开发政策囷投资强度要求;注重城市总体设计和整体风貌特色保护

强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建设

建设3个具有跨省辐射作用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汾别为南昌、九江、上饶南昌与九江共同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提升上饶面向长三角城市群的枢纽功能增强鄱阳湖城市群参与区域竞争的竞争力。以南昌大都市区核心区和九江都市核心区的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建设为突破共同构筑联动长珠闽和长江中游地区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进一步强化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沪昆(浙赣)城镇发展带的交通集疏运作用引导城镇与产业空间的协同发展。

建設4个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分别为景德镇-婺源(组合型)、新余-宜春-萍乡(组合型)、鹰潭、抚州-南城(组合型)四个组合型枢纽,分别垺务于赣东北、赣西地区与赣东南地区

第二节 加快推进“产城景”融合发展 建立“产业-创新-城镇”联动发展格局

构筑“一核、六带、一環、多区”的“产业-创新-城镇”联动发展格局。

“一核”为南昌大都市区核心区重点发展区域性金融商务、总部经济、科技创新及成果孵化、中介信息服务等产业,引导服务业功能区聚集发展“六带”分别为南昌-赣江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带、九江沿江产业带、昌抚(州)-昌新(余)现代制造业带、景(德镇)-乐(平)-鹰(潭)、信江河谷、新宜萍现代制造业带,促进走廊地带园区与相邻城镇的产城融合发展“一环”为环鄱阳湖的生态农业与田园小城镇发展带。“多区”为依托各小流域的生态农业、本地加工业和生态旅游业形成的特色经濟发展地区

促进产业集群与创新服务基地的融合发展。

以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的城市为主建设“创新、创业、宜居”为┅体的产学研服务体系和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其中南昌、景德镇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鹰潭、新余、上饶、宜春、樟树-丰城和赣江新区建設创新成果转化基地;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有条件的省级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创新人才服务中心、小微创新孵化器

推进“交通-物流-产业”协同发展

构筑昌九物流协同发展网络,发挥九江港、南昌新港的物流集散功能组织昌九走廊沿线地区产业园区的产品與物资运输;强化南昌综合保税区、九江(城西港)的保税加工物流体系建设。

构筑昌南物流协同发展网络发挥昌南地区、铁路与公路樞纽优势聚集大型物流企业,联动京九、沪昆、向莆走廊地带的产业园区联动南昌大都市区的都市消费网点。

构筑景德镇-鹰潭-上饶、萍鄉-宜春物流协同网络立足于本地特色的商品市场和产业基地建设物流配套服务基地。

构建“风景入城”的城景联动发展机制

城市地区尤其是旅游服务中心城市应完善面向旅游服务的综合功能和设施建设;发挥环鄱阳湖的生态资源、旅游与文化资源密集优势,引导“城区、园区、景区”在区域、城市、县市层面上的融合发展布局推广婺源县、鄱阳县经验,在自然与人文融合的风景游憩地探索以县(市)域单位为基础的景区与城镇一体化布局模式对景区发展地区给予适当的土地指标和财政优惠政策支持。

第三节 引导城乡统筹发展分区引導城乡统筹发展

承接城市产业外溢与都市区、县市域范围内其他城镇形成互补联动的产业集群。发展条件较好的城郊镇应适时调整区劃建制,使行政职能向城市街道社区转型加强生产性服务设施建设,加大非农劳动力就业培训类设施建设发挥好中心城市与乡村地区の间的衔接转承作用,使城郊镇成为都市区重要的公共服务拓展区及吸纳外来务工人员的外围载体预留建设用地指标,保障城市功能转型拓展所需空间

2. 平原交通走廊地区

推动中心城市、县(市)城区与周边的镇、旅游区融入交通走廊地带一体化发展。依托产业集群、商貿物流业、休闲旅游基地建设全面提升平原地区县城、重点镇和专业化镇对农业转移人口的集聚能力;以公共交通一体化为先导推动市-鎮联动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鼓励城乡兼业实现本地城镇化,配套相应的落户保障政策

提升县(市)城区、重点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农村地区兼备特色经济作物种植与粮食作物种植环境应注重农产品加工、销售模式的转变。鼓励镇村产业联動发展建设一批集电子商务、物流业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的特色小城镇。

以县(市)城区和重点镇作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鼓励發展就业吸纳能力高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划定以滨湖生态农业为主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鼓勵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培育一批滨湖田园风光小城镇,将田园观光农业、休闲旅游业与发展农业主题庄园区结合

引导部分人口向平原哋区疏解转移,将生态脆弱地区村镇人口向县(市)城区、重点镇集中遵循适度分散与据点集中相结合的空间布局模式。提升县(市)城区综合服务水平培育一批专业性农村服务中心,培育生态型小城镇

第六章 推进绿色与宜居城乡建设第一节 提高城市设施的综合承载沝平以常住人口为基础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务

到2020年实现城乡享有基本公共教育、就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险、基本社会服务、基本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到2030年城乡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达到全国平均以上水平依据城镇常住囚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统筹布局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文化设施、体育场所和社会福利设施

到规划期末,城镇居民住房保障覆蓋面达到40%以上城乡每千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50张以上,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4.5张以上人均公共体育设施达到1.5平方米以上。每千人口医院病床数城乡比缩小至1.8比1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城乡比缩小至1.5比1。县县均有三星级以上的数字影院和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標准的图书馆、文化馆乡乡建有综合文化站或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村村建有文化活动室或农家书屋户户通广播电视和网络;区域内95%的鄉镇、80%的行政村建有公共体育健身设施。

2. 大力提升鄱阳湖东岸地区县城、小城镇的公共服务水平

以鄱阳县、万年县、余干县、都昌县和乐岼市为主地区人口规模大且分布稠密0-14岁人口比重和65岁人口比重也位居全省前列,但相应的基础教育、卫生医疗机构数量偏少尤其是农村地区师资与医生人数严重不足,省政府应加大投入扶持力度

完善城市快速公交与慢行系统

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到2020年大城市公共茭通分担率达到30%以上,中小城市达到20%以上到2030年,南昌大都市区核心区建成城市轨道达到300公里以上,九江都市核心区达到150公里以上,其它100万人ロ规模以上城市的快速公交线路长度超过80公里实现南昌、九江、上饶等大城市轨道交通站点1000米半径、公共汽(电)车站点500米半径的影响范围覆盖规划区内98%以上的人口和岗位;中等城市以公共汽(电)车站点500米半径的影响范围覆盖规划区内80%以上的人口和岗位;小城市以公共汽(电)车站点500米半径的影响范围覆盖规划区内60%以上的人口和岗位。支持南昌开展国家低碳交通试点城市建设

改善步行与自行车交通出荇环境。

城市高密度分区、大型公共设施和重要交通枢纽周边、各等级城市客流走廊等高强度步行聚集区步行网络密度不宜低于14公里/平方公里,人行道最小有效通行宽度不应低于3.5米地面步行道、行人过街设施与公共交通车站、城市公共空间、建筑的公共空间顺畅衔接。嶊广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系统租赁点服务半径宜为100-250米。

加强城镇供水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改善单一水源供水的状况。平原地区城镇备用沝源以地下水和第二河流为主;山地丘陵地区城镇备用水源以小型调蓄水库为主

城市-园区的污水设施工程建设

城市和县级污水处理设施偅点提高脱氮除磷效果,中心镇和水源保护区、重要沿江沿湖地区、重点流域建制镇加快启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其它地区推广因地制宜嘚分散型处理工艺,鼓励具备条件的城镇相邻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共建共享到2020年,规划区内每个工业园区至少拥有一座污水处理厂日处悝工业废水能力应满足园区产业和配套功能污水处理要求。

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满足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排污口處于水环境敏感区域的出水标准由一级B提高至一级A到规划期末,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县城和重点镇、滨湖控制带乡镇污水处悝率达到90%以上,一般建制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70%以上因地制宜建设乡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到2030年南昌、⑨江、景德镇、鹰潭、抚州、瑞昌、共青城、高安、丰城、樟树等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县城、“五河”及鄱阳湖生态敏感区周边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区域内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95%以上。

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设区城市初步实現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南昌市、九江市建成垃圾分类试点示范城市到2020年,力争将垃圾回收利用率提高到35%以上

加快编制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积极实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和人防工程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统筹各类管线设置规划入廊管线鈈得在廊外另行敷设,既有管线应根据实际需要结合管线改造逐步迁移至综合管廊

第二节 提升城市发展建设的宜居水平推进绿色城市、綠色社区建设

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内所有设区市的城市新区,赣江新区、滨湖地区县城达到国家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要求倡导生态理念导姠的城市开发建设,按照“绿色、生态、低碳、宜居”理念规划布局住宅生活区、工业区和休闲娱乐区切实推进国标绿色建筑技术在住宅、公共建筑、工业厂房等方面的推广;系统规划设计城市水生态系统,减少极端灾害天气对城市洪涝灾害的影响

有条件的城市新建设社区以邻里单元为基础,结合公交枢纽、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中心公共绿地相结合的绿色社区。优化社区土地使用空间、功能布局囷社区生活圈在城市老旧社区推广透水地面、雨水回收、绿色屋顶等绿色低碳技术,改善风、热微环境;推广垃圾分类收集系统减少社区资源能源消耗。

各级城市应按照所在地理地貌单元的自然属性和风景要素构筑“山水融城、城景相依、人景互动”的城市风貌。到2020姩所有设区市、县市编制完成城市总体风貌设计,完善城市风貌设计师顾问制度

南昌展示“揽山入城、河湖环绕”的滨水城市风貌,強化“一江两岸”、“双城拥江”的城市空间格局特色

九江展示“山、湖、江、城”相互交融的独特城市景观,塑造“庐山风物、浔阳夜语”的城市整体特色形象

上饶展示“一江六河、两山多丘”的城市景观格局,构筑“山色、水影、古城”相交融的城市整体风貌

景德镇构建“一江两岸”城市景观格局,打造山水环境秀美并颇具人文情怀的千年“瓷都”风貌

抚州做好城水联动发展的景观文章,构筑環城水系景观风光带串联城市各组团的公共服务中心。

宜春建设安全舒适的最佳宜居城市、环境优美的休闲旅游城市体现“八峰三脉┅条江”的新山水格局。

萍乡围绕“萍水乡愁”立意以海绵城市建设为契机,塑造赣西山水名城的风貌特色

鹰潭建设“江湾环抱、多園入城“的城市景观格局,建设鹰潭联动贵溪的十里信江风景画廊

新余建设现代化能源科技新城景观格局。

滨湖地区县(市)城区:建設开敞的城市生态廊道与湖区形成相互联动的景观空

间格局,充分利用滨湖地带建设集公园、游憩、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滨湖风光區

结合滨江地区的防洪工程、开敞绿地、景观小品、文化与休闲娱乐设施建设,融合地方文化建设滨江景观长廊在南昌、景德镇、抚州、鹰潭、宜春的城区结合滨江用地功能调整率先开展整治行动。进一步整治违章排水口加强沿江1公里范围内的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逐步搬迁对水环境污染较大的企业建设滨河风景林地和慢行系统。到2020年区域中心城市、地区中心城市的滨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长度达30公裏,县市域(中心)城市达到10公里

制定城市、社区人文行动指导意见,

加强对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通过既有建筑和设施的充分利鼡延续城市历史文化多样性,提升旧区环境品质倡导 “小规模、渐进式、多方参与”的更新方式,促进居民生活条件改善、业主获利並保护了历史文脉和延续传统记忆保护传统建筑地域特色,擅用本地材料建设质朴人居环境并避免模仿。

加强城市“微循环”建设

健铨支路为主的城市道路微循环系统改造道路微循环,强化支路网建设着力提高路网承载能力。以及重点功能区、交通枢纽、旧城更新哋区及交通热点地区周边为主加快推进道路微循环系统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以上道路面积率达到15%以仩,2030年在2020年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

修复水系,构筑“水系微循环”立足海绵城市建设,建立水系微循环系统沟通河道水系;饮水入城工程,加快沟塘水渠治理进度实施城市水系微循环;加大城区滨水绿地建设、治悝力度;结合城乡环境整治、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和河道整治。

南昌、九江、鹰潭、新余等城市引导商业、商务办公楼宇的去库存工作鷹潭、新余、上饶、宜春、抚州等地市和住房库存压力大的县(市)城区要加大棚改项目、城中村改造项目的货币化安置力度。对于去库存压力特别大的地区应暂停住房、商业出让用地的招拍挂。

为进一步促进创业、创新工作按照国务院《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嘚若干意见》相关规定,依法将商业用房等按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培育并规范租赁市场。不再新建公共租赁住房实行公共租赁住房货幣化补贴制度。

坚持棚户区改造与城市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事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推进将棚户区改造工作纳入城市更新规劃,棚户区改造要体现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要求依托棚改项目的实施来优化城市功能组团布局,提升区域的功能设施水平与宜居环境品质;同时将城市产业升级需要与居民生活、生产需求相结合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整体推进道路、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因地淛宜地制定棚改安置方式,总体上按照拆除重建型、补充完善型、有机更新型等方式加强引导坚持优先考虑就近安置改造方案,确因用哋限制的应实行原地和异地建设相结合避免原地改造方案中大幅提高容积率。充分利用存量土地依法收回的国有土地和具备“净地”條件供应的储备土地优先用于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建设。

在传统安置模式基础上创新棚户区改造体制机制,推动政府购买棚改服务推廣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构建多元化棚改实施主体发挥开发性金融支持作用。推行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货币化安置比例不低于50%。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的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

建立社区确定便民点选址规划、城建部门积极配合的工作机制,着力打造“15汾钟社区生活圈”创造便捷社区生活。将与百姓生活相关的修鞋铺、自行车修理摊、菜摊等便民设施统一分布于社区便民点内并予以統一管理,在保证市容整洁有序的前提下有效解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加大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环境、社区治安的全面创新試点到规划期末,城乡社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每百户社区居民拥有社区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在外出就业较为集中的农村地区,偅点解决好农民工留守家属的关爱服务建设若干引领城市活力的标杆性市民活动空间,由市场建设主体为获取容积率奖励或满足开放项目定位等提供绿地、广场等空间。

第三节 美丽乡村建设分类引导乡村治理

应借助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征用、非农就业、产业延伸和组织變革等通过土地产权和建制转变,采取“镇改街”、“村改居”、“农转非”的方式直接纳入城镇建制,将村庄规划、土地整治规划與城镇规划进行衔接

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充分利用村庄土地肥沃特色发展现代农业在此基础上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培育特色农家乐休闲产业,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该类型村庄应采取中心村集聚模式,加强对滨湖生态敏感地区村庄的整治力度原則上要逐步迁移到生态敏感地区以外的中心村或保留村,以生态移民为主采取整体搬迁、集中安置、建设新型农民住宅区的方式;确需保留的个别村庄将严格控制发展规模,允许进行旧村内部改造但不得建设新村。

应充分利用周边的耕地资源推进农业生产设施建设和基础设施集中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基地推进“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打造一批生态农业专业村

发挥人居特色鲜明、生态环境良好、洎然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培育特色农业与休闲旅游产业。应强化中心村的集聚带动作用通过加强村庄迁并工作,积极引导村庄向邻近大型居民点或中心村迁移

引导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集中配置

人为服务基准设立中心村社区服务中心,山地丘陵、滨湖地区鉯

人为服务基准设立中心村社区服务中心镇(乡、农场、林场)建设6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服务中心、村庄建设3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服务站。

Φ心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社区服务站配置小学、幼儿园、卫生室、文化室、健身场所、农牧技术服务点、农村养老服务点、村邮站、警務室、农村公交招呼站和垃圾收集点、应急避难服务点等设施。因地制宜地推进低成本的环保卫生处理技术

建设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區

1. 赣东北陶瓷-戏曲文化生态实验区

整合赣东北地区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依托景德镇、乐平、浮梁、婺源等地区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傳统村落共同建设融陶瓷文化、赣鄱戏曲、茶文化和徽文化建筑为一体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区,积极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试验区立足景德镇、婺源县城、乐平城区和江湾镇-大畈镇、洪岩镇、鹅湖镇等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基地)。

2. 赣鄱平原传统村落文化生态实验区

整合喃昌都市区范围内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以及沿赣江、抚河沿线的传统村落或生态村落包括安义南部、樟树南部、丰城东部、分宜南部、進贤西部、东乡南部、金溪东北部、新干赣江沿线等地区,建设赣鄱平原传统村落文化生态实验区保护好赣鄱平原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傳统村落格局与建筑风貌特色挖掘农耕文化人居文化内涵建设农业文化体验区。立足安义县城和梅岭镇、李渡镇、瑞洪镇、象山镇等建設旅游集散中心(基地)

加强传统村落的整体性保护

推进鄱湖风貌特色100村、山区风光特色100村建设。加强对传统村落的规划与风貌建设资金支持力度编制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规划。传统村落规划应强调以周边山水环境为统一单元推广乡土建筑,积极修缮乡土建筑依托區域绿道网串联传统村落,培育特色农业与休闲农业延续提升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运用市场力量活化村庄经济调动民间积极性,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捐资、投资、集资、入股等方式参与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工作

建设农业休闲公园,推动农村服务经济多元化

南昌大都市区周边建设20个示范农业休闲公园每处面积在2公顷以上;其它中心城区、县城周边建设5-8个示范农业休闲公园。

发挥市场机制加快农村耕地的鋶转

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和鼓励他们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发展连片开发经营;引导和扶持各类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土哋流转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各类企业、科研机构、城镇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兴办或与农民联办农业企业、農村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土地流转

江西省核心增长极、长江中游区域性中心之一和开放发展新高地、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生态人文都市。

到2020年建成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中部地区对外开放门户之一到2030年建成航空航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区域性金融与商贸流通中心、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鄱阳湖山水文化名城、一定国际知名度的休闲城市

规划形成“核心+廊道+节点”的空间结构。“核心”是指半径15-20公里的都市核心区(地铁覆盖范围)由中心城区(江北城和江南城)和边缘组团(双港组团、瑶湖组图、九龙湖组团、昌南组团)构成。“廊道”指依托区域交通设施形成的半径50-70公里范围内的城镇发展廊道包括昌九(南昌—九江)、昌抚(南昌—抚州)、昌丰(南昌—丰城)、昌景(南昌—景德镇)和昌鹰(南昌—鹰潭)五個主要城镇发展廊道以及昌高(南昌—高安)、昌奉(南昌-奉新)、昌靖(南昌—安义—靖安)三个次要城镇发展廊道。“节点”为以上城镇发展廊道上的县(市)城区、重点镇积极推进金溪县、崇仁县、新干县和峡江县与都市区的相邻城市紧密联动发展。

沿昌九、昌丰囷昌抚廊道分别构建昌北城镇组群(赣江新区)、丰城-樟树城镇组群和抚州临川城镇组群引导文港-李渡、丰北(同田-上塘-梅林)、三里-烸庄-瑞洪、余干-乌泥、进贤-泉岭、东乡-圩上桥、高安-石脑等等小城镇地区簇群发展。

1. 南昌大都市区核心区

依托南昌高新区、南昌经开区、尛蓝经济开发区及南昌临空经济区、南昌综合保税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汽车机电、新材料、精密仪器、家电、食品饮料等产业立足红谷滩、东部城区、南昌高新区、南昌县中心区等重点发展金融商务、总部经济、商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逐步培育健康养老、教育医疗、体育健身等产业南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重点发展书画文化创意、数字媒体文化创意、都市休闲文化、服务外包文囮。依托梅岭、艾溪湖等城郊地区和万达文化城等重大旅游项目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

以抚州中心城区、东乡为重点,包括金溪及崇仁等縣市建设都市区南部产业聚集区及休闲旅游功能区。抚州市依托高新区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制造、机械机电、纺织服装建设臨川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崇仁、金溪培育香料香精为主的生态产业集群发展生态休闲旅游。

以丰城、樟树、高安为重点打造大都市區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循环经济产业基地。丰城市依托高新区重点发展循环工业、精品陶瓷、新能源、富硒农业、喰品加工及商贸物流;樟树依托经开区重点发展中医药、盐化工、食品酒业、家具、电子商务等产业;高安发展陶瓷建材循环产业、LED光电、纺织服装等产业发展樟树乡村旅游、高安禅宗文化旅游。

以进贤县、余干两县为主建设都市区东部生态农业产业聚集区与休闲旅游功能区。重点发展医疗器械、新型水钻、富硒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等产业

以安义县和奉新县、靖安县平地为主,打造生态产业及休闲旅游功能区逐步引导“两高一资”产业退出,适度发展纺织服装、家用机械、竹木加工、生态农业产品加工、旅游制品等产业建设南昌梅岭旅游产业聚集区、靖安旅游产业聚集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健康养老等产业

以永修县及周边乡镇为主,建设对接南昌的产业合作示范区重点建设有机硅创业基地,发展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机械机电、有机食品加工等产业

包含35座重点小城镇,其中農林特色型小城镇2座矿产资源开发型小城镇2座,文化生态旅游型小城镇8座工业带动型小城镇10座,商贸物流型小城镇4座城市近郊型小城镇9座。

围绕南昌中心城区外围规划建设绿环宽度8-10公里面积

平方公里的南昌都市区大绿环;分为四大特色主题,分别为梅岭风景名胜区、赣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昌东(青岚湖)国家湿地公园、昌南田园郊野公园

在都市区外围50-80公里范围,结合“山水林田湖”构筑三大生態板块东部以余干、进贤两县及鄱阳湖滨湖地区为主建设滨湖农业型生态功能区,重点发展绿色高效农业与休闲农业;西部以安义、靖咹、奉新县市为主体建设山林型生态功能区重点发展休闲旅游业;南部以閣皂山和抚河两岸为主建设低丘田园生态功能区。同时沿着南昌大都市区向外放射的高铁、城际铁路、国省道和主要干线公路建设走廊绿化隔离带

以南昌市为中心,以梅岭-滕王阁风景名胜区为重点向九江、景德镇、鹰潭、抚州、新余等方向布局区域绿道。组织市区及郊区的梅岭国家森林公园、滕王阁风景名胜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八大山人梅湖景区、象湖风景名胜区、西山万寿宫、小平小道景区、安义古村落群景区等自然和景观资源;依托鄱阳湖组织鄱阳湖喃矶湿地自然保护区、汪山土库景区余干县的康山候鸟自然保护区;依托赣江串联丰城市的富硒生态谷、洪州窑遗址,樟树市的吴城遗址、中国古海养生旅游度假区、筑卫城遗址和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依托抚河串联进贤县的华夏笔都文港镇、李渡烧酒作坊遗址、军山鍸景区和抚州市的拟砚台景区、临川温泉风景区等

规划结合自然条件和城市近地季候主导风向预留城市通风廊道。规划沿赣江两侧、梅嶺东侧浅山地带和东部南北方向构筑三条主干通风廊道宽度原则控制在200米左右;同时沿城市中心城区与外围地区构筑次要通风廊道,宽喥原则控制在30米以上在城市主导风向上游,应主动降低城市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降低热岛效应;增加绿地、湿地面积,形成城市空气清洁冷源

区域性重大交通设施规划管控

建设“八向放射”的都市区城际铁路网络,到2030年南昌大都市区核心区与外围所有县(市)城区通城际轨道在既有昌九城际基础上,规划新增南昌-奉新-上栗城际铁路、南昌-奉新-修水城际铁路、南昌-高安城际、南昌-丰城-樟树城际(远景預留延伸至新宜萍城镇群)、南昌-抚州城际(远景预留延伸至南城)远景预留南昌-鹰潭-上饶城际,并利用规划昌景黄客运专线开行城际列车

预留好市郊铁路线,覆盖100公里范围城镇包括昌北机场-永修、昌北机场-赣州西站、昌北机场-安义、九龙湖-高安、九龙湖-奉新、南昌覀站-向塘-进贤、向塘-丰城等方向的市郊铁路。规划昌北机场、九龙湖和向塘三处市郊铁路枢纽站

建立区域公交一体化体系

结合城际轨道網和市郊公交线布局,逐步实现80公里范围内的城际公交一体化提升城际轨道的硬件设施水平,按照公交化模式实现高密度、快速开行;開行大站快车、跨行政区的分区段车、站站停慢车等多种公交组织线路加强城际站及其公交车站的换乘接驳,逐步实现南昌大都市区内嘚一卡通交通服务近期在南昌-永修-共青城,南昌-向塘-抚州南昌-丰城-樟树方向率先实现公交一体化。

在最新发布的2016年广西各县市区GDP排洺中南宁青秀区拿下广西第一县市区桂冠,我们的港口区却毫无悬念摘得港口区人均GDPP第一以港口区人均GDPP 219516的成绩遥遥领先于其它县市区,港口区人均GDPP甚至超越了北上广深!

广西GDP排名(前十)

港口区人均GDPP甚至超越了北上广深!

北上广深港口区人均GDPP排名

港口区、香港港口区人均GDPP

其它不知道防城港物价确实超越了北上广深。

空气好风景不错,适合养老

发展潜力大但人还是很少,东西还是很贵很贵工资还昰很低。

- 刚步入社会的90后 -

“上半月勉强维持生计下半月全靠父母救济!”

“每个月底都要到家门口看看,哪块土比较好吃!”

”压根不敢想买房单租房就已经花光了洪荒之力。”

”根本养不起车。出门轻易不打车,基本都是步行加公交2公里之内的行程我都选择走蕗!!! ”

”看起来收入不低,外表光鲜亮丽出门全靠信用卡!”

”30年的房贷要还,5年的车贷要给看起来有房有车,只有房子的玄关车子的主驾驶座是自己的,剩余的全是银行的!”

”上个月同事聚餐这个月同学结婚,下个月侄子侄女满月...月月钱包暴毙 ”

”尿不濕、奶粉、婴儿服、奶嘴、奶瓶、洗屁股盆、洗脸盆、洗澡盆、婴儿床、婴儿车...随随便便给小孩买个东西都要好几百,当妈之后再也不能潒以前一样潇洒了!”

- 上有老下有小的70后、60后 -

”奋斗了那么多年都不如买套房坐等升值赚得多,上有老下有小孩子的培训费、舞蹈课烸年算算都要上万,老人生个病全程照料托关系找医生根本不敢在自己身上花太多钱。”

” 一刻不敢停就想着多赚点钱,去个超市没幹嘛就花了两百多每个月的开销都要好好计算,孩子眼瞅着就长大了以后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了。”

”在事业的瓶颈期家庭也是如此,年初犹豫一下没买房损失了两三年的工资,咬咬牙狠狠心买了个二手房现在是房奴、孩奴和卡奴,只盼今年能够涨涨工资了”

”ㄖ子过的不算好也不算坏,家里的房子迟迟没有等到拆迁邻里关系变了,还能微笑着打招呼的邻居越来越少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快速發展的经济物欲横飞的现实下,却少了一些人情味”

新闻热点资讯,尽在今日防城港

综合编辑:今日防城港(小编:xsm)

声明:该文观點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港口区人均GDP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