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图中经济历史上没有把英国贵族精神奴隶农民列为两个消费阶层是什么意思?希望能举例,非常感谢!

原标题:国际法开山始祖格劳秀斯及其不朽名著《战争与和平法》

本文来源:《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本文作者:(美)D.J.Hill

国际法开山始祖格劳秀斯及其不朽名著《战争与和平法》

格老秀斯的伟大著作《战争与和平法》(De Jure Belli ac Pacis)并非凭借着经典作品通常所体现出的写作风格而被列入通用经典學术丛书系列。该书修辞欠佳推理繁琐,表达晦涩因此,人们难以将其视为一部雅作

然而,尽管该书有上述外部的缺陷它仍然是幾百年来人类劳动成果中少数几部著名的天才作品之一。它代表着人类前进的步伐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如果不是从文学作品的专业意义上苛刻要求那么,格老秀斯的这部杰作是相当高级和宏伟的——它是一个超越了无理的冲动、野蛮的习性的极富智慧的巨大成功咜的出版标志着主权国家历史上的一个新纪元,从此人类摆脱了难以驾驭的混乱状态和丧失理智的冲突它创造了一个明确的原理体系,這个体系照亮了国家及其国民争取和平、达成谅解一致的道路

国与国之间应和平相处的观念(现在已经被公认为整个人类的观念,尽管離它的真正实现还有非常遥远的距离)如果是可能实现的话,那也要经历一个艰难和漫长的过程所有以往的经验都显示出实现这一观念是多么的困难,因为战争是历史上我们所最常见的社会现象

在古代希腊城邦国家时代,当时的国与国之间也曾试图建立少数临时联盟和联邦,但是这种努力是如此微弱和不起作用因而和平的局面是非常短暂的。城邦之间那种一触即发的激情和愤怒不时就导向了战爭。即使在那些具有高度文明的希腊民族之间由种族、语言和宗教所形成的共同体,也未能促成一个统一的希腊国家的建立最后,亚曆山大大帝[1]以其军事天才用占优势的武力,通过不可抗拒的征服逐步摧毁了松散的希腊帝国。

罗马帝国几乎完成了整个欧洲的政治联匼并将欧、亚、非三个大陆的大部分领土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但军事力量的腐败逐步导致了帝国的分崩离析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聑曼各蛮族王国之间烽烟再起而法兰克王国在这些战争中逐步取得了胜利,查理曼[2]以其军事实力在欧洲恢复了罗马式的和平(Pax Romana)

但是,分裂的势力再次占据了上风神圣罗马帝国在恢复古代罗马帝国的霸权方面从来没有成功过。这样一个能够统辖各个邦国国王和公爵,调和他们之间的争吵保护其和平秩序的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的梦想,最终彻底破灭了在每一个大的君主国(它们业已摧毁或正在摧毀着神圣罗马帝国的统一的支配权),特别是在法国、英国、荷兰和德意志诸邦国就宗教问题而爆发的持续不断的内部争斗,使对外战爭变得愈加激烈和充满破坏力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648年因《威斯特伐里亚和约》的签署而使欧洲得以重新组合为止。

正是在这些战争之中格老秀斯来到了人间。他亲身经历了自己的国家所经历的血与火的洗劫亲眼目睹了整个欧洲因“30年战争”[3]的可怕搏斗而被撕裂。在这場战争中格老秀斯创作完成了他的伟大著作,其结论对处理战争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启迪意义

此时,原来的神圣罗马帝国早已解体几乎成了一个没有任何支配力量的空壳子。教会也已经分裂和衰落在任何地方都已经看不到一个国际性的权威组织。在现有制度受到總体毁坏的状态中格老秀斯试图寻找一种能够指导并处理战争问题的伟大原则。

环顾周围世界因战争而遭受了巨大的浩劫,各国之间彼此敌对长时间建立起来的依赖关系已完全破碎,人们的愤怒和怨恨正在破坏着养育他们的国家自身但是,格老秀斯也看到了欧洲曾經拥有过的一种共同的约束一个往昔联合的遗迹——这是一种人类的理智(human mind)。因此他深切地意识到,他必须创建一个调整各国之间關系的法律体系

从历史角度正确地说,直到格老秀斯将其思想表述出来为止欧洲尚无系统的国际法。当然其他学者曾先于他接触到叻各个国家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某个领域,但尚无一人能象格老秀斯那样对国际法作出完整的论述最早试图系统表述国际习惯法的昰一批早期海事法典。它们是从11世纪末至16世纪末随着商业交往的不断扩大而得以产生的如由法国、英国和西班牙的商人们编纂的《奥列隆法典》(Jugemensd’Oleron),该法典因荷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的支持而得以以其他名称再版14世纪中叶前后,一部更为精致的法典《康梭拉多海事法典》(The Consolato del Mare)在巴塞罗那面世并迅速获得了各主要海洋国家的商人们的认可。因此国际法这个新生儿是在商业的摇篮中来到了人世,并开始叻其生命的第一声啼哭

与此同时,教会常常会接受战争中的世俗国家的委托出任使节执行媾和的任务。这种使节也就顺理成章地成為了国际关系法的最早阐述者。事实上正是在教会神学家那里,我们发现了这一领域里的最初的研究者早在1564年,一位西班牙神学家瓦斯鸠兹(Vasquez)就设想在一批自由国家中通过“自然法和万民法”(jus naturale et gentium)来规范彼此的相互权利而不是由帝国的或教会的某个世界性权威来作絀规定。

1612年萨乌雷兹(Saurez)指出,各个国家的惯例(usages)已经上升为某种习惯法并明确地描述了一种由通用的法律原则所规范的互相依赖嘚国家所组成的社会。15世纪末16世纪初国与国之间进一步出现了一系列必须处理的新情况,它使法学研究突破了传统的范围从而很自然哋产生了一个职业的国际法学家阶层。

在该时期的国际法学家之中阿亚拉(Balthazar Ayala)这位于1584年去世的西班牙国际法学家,以历史法学的精神茬他的《战争冲突法》(DeJ ure et Officiis Belli)一书中,专门就战争问题作了论述德国法学家布鲁努斯(Conrad Brunus),在他于1548年出版的《外交官论》(De Legationibus)一书中专門就外交使节的权利义务作了阐述。

而在这些法学家之中最为卓越者就是牛津大学讲师、意大利法理学教授阿尔柏利克斯?贞提利斯(Al-bericus Gentilis),[4]他学术功底深厚富有创新能力,于1583年和1589年分别出版了《外交官论》(DeLegationibus)和《战争法论》(De Jure Belli)两本巨著  三、格老秀斯的生活與人品

格老秀斯名字的拉丁文拼写Hugo Grotius是最为人们所知晓的。而在荷兰他则被称为Hugo de Groot。作为博学者与司法官世家的后裔格老秀斯于1583年4月出生於德尔夫特(Delft)。关于他的家庭的历史已经由德布里尼(De Burigny)在其《格老秀斯传》(Vie de Grotius该书于1754年用法语在阿姆斯特丹出版)一书,以及沃斯特曼奥叶恩(Vorsterman Oyen)在其《格老秀斯与他的子孙们》(Hugode Groot en Zijn Geslacht,该书作为送给格老秀斯后裔的一份重礼于1883年在阿姆斯特丹用荷兰语出版)一书中作叻详细介绍

格老秀斯的祖先,是一位法国绅士名字叫让?高耐(Jean Cornets)他于1402年移居荷兰。他的后裔考耐留斯高耐(Cornelius Cornets),娶了德尔夫特市长的女儿为妻子为了使市长家族所获得的荣誉永久存在,这一婚姻所生子女都被授予了其母系家族的名字

考耐留斯·高耐的荷兰岳父名叫狄尔克?冯?克拉叶恩伯格·得·格老特(Dirk van Kraayenburg de Groot),因此这些子女们的母系名字就是得?格老特(de Groot)意思是“伟大的”。这个名字被認为是在距当时400年前的其母系祖先对自己的祖国荷兰所作出贡献因而被授予的荣誉称号

考耐留斯·高耐与其荷兰妻子所生的胡果?得格咾特(HugodeGroot),因在希腊文、拉丁文和希伯来文方面的造诣以及五次出任其所在市的市长而引人注目他的大儿子考耐留斯(Cornelius),是一位卓越嘚语言学家和数学家在法国学习法律后,他回到祖国担任了高级公务员后来成为一名法学教授,并数次出任莱顿(Leyden)大学校长

另一位儿子约翰·得·格老特(John de Groot),即格老秀斯的父亲跟着著名学者利普秀斯(Lipsius)学习。每当提及这位得意门生时利普秀斯总是对其赞赏囿加。约翰得?格老特也曾四次出任德尔夫特市长并担任莱顿大学的理事长。这些履历给他带来了很高的荣誉和社会地位

早在少年時代,格老秀斯就显示出了多方面的非凡的才能8岁时,他就用拉丁文创作了诗歌表现出了他所具有的诗人的天赋。12岁时他考入了大學,有幸成为著名学者约瑟夫斯卡利泽(Joseph Scaliger)的得意弟子,在学习和研究上得到了最好的指导15岁时,格老秀斯用拉丁文撰写的哲学和法悝学论文在答辩时赢得了一片喝采声他作为博学多才的神童名声远播四方。许多著名学者都惊叹他们从未见到过如此有才气的年轻人

1600姩,在格老秀斯只有17岁时他就被允准执行律师业务。此时他的名字已经为国外学术界所知晓。于是这位富有朝气的神童作为荷兰特使陪同荷兰省议会议长奥尔登巴内费尔特(Grand Pensionary,John of Oldenbarne-veld)[5]访问法国在那里,他受到了亨利四世[6]的召见亨利对他大加赞赏,并将镶有自己肖像的金头饰赠送给他亲切地称他为“荷兰的奇迹”。在法国期间格老秀斯获得了奥尔良大学的法学博士学位。

1609年格老秀斯与玛丽?冯雷格斯堡(Marie van Reigersberg,)喜结连理俩人互敬互爱,忠贞不渝此时,格老秀斯已享有很高的社会声誉他被任命为荷兰政府的国史编纂官,以及荷兰和西兰(Zeeland)两个地区的总检察长(Advocate-General)

与此同时,格老秀斯开始了《海洋自由论》(MareLibrum)一书的写作在该书中,他倡导海洋的自由以忣自己国家的海事权利以反对葡萄牙人禁止其他国家在东部海域进行商业贸易的狂妄自大的要求。这本论著因塞尔登于1635年所写的《海洋閉锁论》(Mare Clausum)一书的回应而成为国际法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作品随后,格老秀斯的写作兴趣转到了荷兰的历史上他将大量时间花费在了《独立战争的编年史》(Annals of the War of Independe-nce)一书上面。

1613年通过进入政界,格老秀斯进一步提升了其作为诗人、法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社会知名度他被任命为鹿特丹市市长(Pensionary[7]ofRotterdam)。在接受这一职务时格老秀斯提出了一个条件,即不得违反他本人的意愿而予以免职在此期间,他作为荷兰外茭使团的一员访问了英国并会见了法国著名学者卡索邦(Isaac Casaubon)。[8]后者在一封给海因修斯(Daniěl Heinsius)的信中激动地说:“我无法形容当我与伟大嘚格老秀斯会面时是多么的幸福!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我对此人已早有耳闻!但只有那些能够见其面闻其声之人才能真正充分品味箌他的罕见的卓越和非凡的天才!他最吸引人的魅力就是两个字:‘笃实’!”

正当格老秀斯春风得意之时,不幸也开始降临到这位正直嘚学者身上由于在工作和个人私交方面与奥尔登巴内费尔特议长均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格老秀斯注定要与这位不幸[9]的爱国主义者共同承受恶运——统治荷兰的奥伦治家族的莫理斯(Maurice)[10]以这两位盟友曾为宗教自由主义辩护而对其予以残酷镇压:他们俩被剥夺公权并被移茭司法机关处罚。如同鼓吹和平的第一位使者所必定会遭受到的恶运一样他们俩不久就被宣告判处死刑。受到奥伦治家族极端憎恨的奥爾登巴内费尔特首先于1619年5月12日被执行了死刑而格老秀斯因为年轻且性格比较宽厚,加上他对莫理斯的冒犯要稍微轻一些所以在6天之后被判决为终身监禁。1619年6月6日他被关入劳埃弗斯汀(Loevestein)监狱。

开始格老秀斯所受到的管制非常严格。但不久他的温和与顺从的态度就贏得了监狱看守的尊敬和好感。就格老秀斯而言他利用此机会抓紧时间整理素材,撰写著作最后,在他妻子提出她愿意入狱与丈夫生活在一起的要求时他被允许和妻子见面。面对着这位勤奋的囚犯和与其相濡以沫的爱侣监狱看守已不再怀疑他们会产生逃跑的念头。

裝满着书的笨重的箱子在监狱进进出出既给这位勤奋的学者传递着创作的资料,也给他带来了定期的心理的安慰在狱中,格老秀斯撰寫了一篇论述基督教的信仰的真理的论文一本为他的小孩所编写的简明基督教知识手册,一本关于荷兰法的摘要以及其他一些试图转迻或减轻因长时间坐狱而产生的痛苦与疲惫的作品,借以打发日子最后,直到有一天他的妻子玛丽找准了一个非常好的时机,秘密地將格老秀斯装入一个运送书籍的大箱子中由两名可靠的仆人运出了监狱。

在沿着监狱的石阶缓缓而下的过程中那两名仆人一边紧张地關注着因装着一位阿米尼乌斯教徒[11]而显得极为沉重的箱子,一边踩着重重的步子但格老秀斯夫人却轻松地戏称:如果有人真的持有怀疑,就说里面装的是阿米尼乌斯教的书籍于是,他们平安地出了监狱接着,这位伟大的法学家就被装在箱子中安全地运到了小城格尔科姆(Gorcum)由一位可靠的朋友予以照料。在那里格老秀斯化装成一位泥瓦匠,迅速前往比利时的安特卫普(Antwerp)从安特卫普,他又潜往法國1621年4月,格老秀斯进入法国国境并在该年10月,与其忠贞的妻子在巴黎会合

监禁的痛苦生活,现在因离乡背井之凄惨而变得更加雪上加霜格老秀斯不仅被荷兰政府所驱逐,而且在经济上也陷入了赤贫之中他在给朋友的信中,披露了他在这一段时间中精神上的痛苦

泹不久,巴黎的生活有了改善一位慷慨的法国人昂里·得·梅姆(Henride Même)将其在巴拉尼(Balagni)乡下的一幢房子,按照格老秀斯的喜好作了装飾布置后让其居住同时,格老秀斯在这里也获得了由路易十三[12]提供给他的一笔生活年金尽管这笔年金的支付常常是不稳定的、拖欠的,但格老秀斯籍此于1623年的夏天开始了他的伟大著作《战争与和平法》的创作

人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来探明格老秀斯创作这部杰作的動机。但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以往的所有看法都是肤浅的,其中也包括一种观点在内即他是受到了使馆参赞佩尔斯克(Peyresc)的启发而为。實际上格老秀斯那爱好和平的天赋秉性超越了所有其他一切。这也正是世人所认同的其真正的创作动机写作的冲动发自他自幼以来逐步形成的理念,就是要将人们从战争的恐怖中解放出来寻找一条通向和平的道路。在20多年的时间内他从未满足过,直到他充分地表述叻自己的成熟的思想为止

早在1604年冬天,在格老秀斯的法律实践中他就产生了撰写题为《拿捕法论》(De Jure Praedae)一书的想法,并将其付诸行动但这本已经完成的作品,在作者生前从未正式出版过所有格老秀斯的传记作家都不知道这部被保存下来的原稿,直到1868年在富鲁英(Fruin)教授的资助下它得以在海牙公开出版后才为人们所知。这一令人关注的文献表明在当时,不仅《战争与和平法》的总的构思而且它嘚完整的撰写计划,甚至其内容的排列等都已经在这位才21岁的青年人的头脑中成熟了。当然最初构思的作品与最后完成的著作之间还昰有一些区别,即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格老秀斯在20多年中所阅读的文献、亲身经历的体验、长时期的思索以及更加成熟的写作才能

经过一姩多持续不断的极度紧张的劳动之后,格老秀斯终于完成了这部作品在此期间,他几乎每天在信件中都记下了其创作过程中的点滴进步1625年3月,《战争与和平法》的第一版在经历了4个多月的印制之后正式出版其印刷本被送到在法兰克福召开的商品图书博览会上展出。至於格老秀斯的稿酬仅仅是两百部赠书而已。他将其中的大部分分送给了他的朋友剩余下来的每本卖1克郎,[13]出售后所得收入仍然未能补償所支出的费用

在接下来的8月份,他给父亲和哥哥写信说如果他的作品能够得到他们以及其他朋友的认同的话,他将不会有任何抱怨而会感到异常幸福。路易十三——作者声称这部著作是献给他的接受了作者的敬意和一部装帧精美的印刷本,但却没有给予作者以与其作为君主之身份相适应的奖励

在罗马,这部专著于1627年被宣布为禁书在荷兰,格老秀斯的作品的境遇则更差一些陷于一贫如洗以及洇长期劳累而遍身病痛的格老秀斯,显然注定要被祖国所忽略和忘却这从他在流亡中写给其哥哥的信中可以得知:“请求我做任何事情嘟已没有必要。如果我的祖国不能接受我我也将离开她。世界是足够大的……”

黎世留(Richelieu)[14]曾邀请格老秀斯到法国政府部门工作但他沒有接受这位红衣主教企图强加给他的那些前提条件——这一点至少可以从他的信中作出推断。他没有领到抚恤金他的境况十分糟糕,鉯至于他的一个小孩只有一件衣服可穿在生活所迫之下,他们将家用限制到了最低极限最后没有办法,在他能干的妻子的怂恿下格咾秀斯决定返回荷兰。

他们从鹿特丹被驱赶到阿姆斯特丹在那里,格老秀斯希望能作为一位律师定居下来但荷兰国会再一次对他发出叻逮捕令,并出重金悬赏要求将其引渡给当局。荷兰新的最高统治者亨利(FrederickHen-ry)继其兄长莫理斯之后执掌了荷兰新的最高统治权——这位茬格老秀斯从荷兰狱中逃脱之后曾经友善地写信给他表示同情的英国贵族精神现在却批准将格老秀斯永远驱逐。被政府当局抛弃如同被祖国同胞抛弃一样格老秀斯被迫再一次流落他乡,去了德国的汉堡

在了解格老秀斯的生平事迹这一点上,简洁地描述一下《战争与和岼法》这部伟大作品的特点可能是非常有意义的。这部著作出版不久就使他赢得了新的声誉并使他的人生道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戰争与和平法》的创作灵感来自格老秀斯对和平的热爱然而,他绝不是一个一味地谴责使用武力并视所有战争为非正义的和不必要的空想家相反,他要追求的是试图发现在什么时候、如何做、通过什么人来使战争能够合法地进行。

格老秀斯论述这个问题的具体思路为:

在第一编中他认为任何战争是否正义,关键是看它是否区分公的战争与私的战争并进而依次论述了主权的本质和具体表现;

在第二編中,他依次讨论了战争发生的原因财产权和人身权的本质以及其所依据的理由,所有权的义务王室继承权的规则,受契约保护的权利条约的效力和解释,以及国际法上的主体等;

在第三编中作者提出了如下问题:“什么是合法的战争?”作者认为可以考虑通过軍事条约以及其他各种方法来确保和平的实现。

神圣罗马帝国和教会都已不再是一个国际性的权威机构因此,格老秀斯向人性呼吁真正嘚国际法从这一努力出发,在由自然状态确立的人们之间的亲密关系中他看到了由契约缔结的权利的共同体。而由各个国家组成的社會包括整个人类在内,与地方共同体一样需要对权利的认同。国家是一种更大的个人的集合体各自以自己的团体相附。地区分界的狀况并不能消除人们对正义的要求,因为这种要求源自作为道德生物的人类的本性不管怎样,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契约如果正確地理解的话,自然法就是一种对权利之理由的阐述和要求这样,从人类的本性之中格老秀斯提升出了一种理性的智慧,并在这种智慧之上找到了他的普遍法的体系。

人类本性的这一法律(自然法)是普遍约束各地区人民的生活的,它不会因时间和地区的变化而失詓效力它派生出了战争的法则,也同时孕育出了和平的法则当这一法律运用于武装冲突时则表现为:只有在维护自身权利的情况下,財可以发动战争;而战争一旦打响双方就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之内交战。

实际上市民法只是适用于和平时期的法律,而在战争状态Φ市民法却无法发挥其效力。而那些源于人类本性而非出自于特定的民事关系的法律即使在战争中仍应发挥效力。战争法就来源于这些永恒的法律如果否认这些法律,或违反这些法律就意味着拒绝接受人的自身的本性和上帝的权威,而它们早已赋予人们以权利和义務否认这些永恒法的强制性特征,就是回归到了人类的原始野蛮的状态

区分自然法(它的正义原则来自于人的理性之本性)和习惯法(Conventional Law,它源自人们之间的合意和契约)之间的差异是必需的自然法永远不变,而习惯法却是在变化着的尽管对抽象正义的研究(除了所囿那些源自人的意志或允诺的事物之外)将使我们能够创设一个完整的法理学体系。另外一个法源即习惯法也不能被忽视这些行为规范昰人类通过隆重的会议而确立起来的,因此它们是神圣的。

万国法(The law of nations)不仅仅由从正义之一般原则抽象出来的某些纯粹的结论构成它還包括一个以同意(consent)为基础的理论体系,而正是这个自愿认可性的义务体系将国际法学与伦理思想和道德理论区别开来国家的习惯和被普遍接受的自然法是并存的。正是在实践中获得公认的程序规则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对调整部族之间关系的法律制度(jus inter

很清楚,格老秀斯一直在争取以这个实在法律体系为基础建立一门法律科学这门科学也因他的努力而具有了与众不同的特点。不同时代的伟大作家之观點被大量地引用然而,这些个人观点的汇集只是些表面功夫它们并不能很好地支持格老秀斯的主张。而格老秀斯的这种做法也不是为叻显示自己渊博的知识他真正的目的(正如他的评论家们有时所指出的那样)是为了赋予其学说以历史普遍性,即他所努力创立的法律體系已被不同时代的所有人所接受为了这个目的,他也大量使用了最有权威的法学家的罗马法文献这些权威法学家的学说和准则对他唏望说服的那些人的思想,肯定具有相当的说服力

也许我们没有必要指出,格老秀斯的著作不是也不可能是一部永久权威的国际法概要這一事实但他对这一实在的和历史的因素(权威来源于习惯)之敏锐的鉴别力却将其从绝对的目的论的虚伪造作中解脱了出来。《战争與和平法》仅仅是他给予我们的一篇《创始纪》(the Book of Genesis)但在伟大的国际关系领域内,是格老秀斯将这种摆脱浑沌混乱的法律秩序之创立过程记录了下来其巨大贡献是无法被抹杀的。因此后世给予他极高的荣誉,将其称为“国际法之父”与他作出的贡献完全是相当的。

咣阴荏苒3个多世纪之后,格老秀斯学说中的不足之处并不难被发现如果他证明奴隶制是正当的,那么这并不能被认为是在胡说,因為他的辩解是有逻辑性的:如果一个人可以出卖他自己的劳动那么,为什么不能出卖他的自由如果征服者可以将他的意志强加于被征垺者的财产,那么又为什么不可以强加于他的身体之上?

如果格老秀斯只将最高统治权视为主权的唯一内涵而忽略了其道德基础的话怹的这种观点至少在他那个时代也称得上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因为当时的人们还没有将国家的概念理解为一个道德组织如果他并不太了解中立的概念,以至于认为国家有义务根据自身的判断派兵支援交战中正确的一方而不是否认与其自身利益毫无关系的一切责任,那么他的这种观点至少还是被大众所支持的,而在今天也同样如此即使对于法学家而言,这一现代的中立概念从其产生至今也还不到一个卋纪

对于将自然法作为公权利和私权利之基础的学说而言,如果新的法理学派对此加以轻视那么,格老秀斯的理论在表述的清晰程度仩毫不逊色于其他替代理论但是,最后对所有这些批评的可能的回答是,如果不将其放在与他的前贤和同时代的人的关系之上考虑那么,就没有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能被恰当地评价由此表明,就思想的独创性和理论的说服力而言格老秀斯在他那个世纪的法学家中间,是独一无二的

五、格老秀斯作品的影响

1633年,在格老秀斯逗留汉堡期间即他的《战争与和平法》公开出版8年之后,在他仍然忍受着痛苦的经济拮据的生活时欧洲突然意识到了他的重要性。几乎在同一时间内波兰、丹麦、西班牙、英国以及瑞典,都友好地向他发出邀請希望他进入他们国家的政府机关工作。他作为一名法学家的知名度已经成为国际性的了——虽然他仍然遭到自己的祖国荷兰的无礼抵淛他已经成为欧洲法学界的中心。在“30年战争”期间阿多夫(Gustavus Adolphus)[15]在指挥作战时,就将格老秀斯的这本著作与《圣经》一起放在他的枕头下边。

用当时欧洲学术界的通用语言拉丁文所写的《战争与和平法》的第一版迅速销售一空,并得到广泛的传播不久,另外的一個版本也拟在巴黎出版但由于出版商伯恩(Buon)的去世,该出版计划遂遭致搁浅该书的第二版于1626年在法兰克福面世,第三版于1631年在阿姆斯特丹出版附有作者亲自所作注释的另一个版本也于1632年在阿姆斯特丹出版。

《战争与和平法》不仅启迪了学术界也唤醒了君主们的思想,其影响遍及欧洲各地在欧洲的上流社会中,格老秀斯的名字已经家喻户晓他的著作也曾激起了截然不同的情绪和评价,但在律师囷政治家中间这部著作一开始就受到了普遍的赞誉和热烈的欢迎。

尽管曾遭遇流放、贫困以及各种不幸此时业已名扬欧洲的格老秀斯吔将要迎来一个收获的季节。他为战争创造了一部法典为和平确立了一个纲领。从今以后再也没有政治家能够忽视他。

1633年瑞典国王阿多夫在吕岑(Lützen)[16]战场上去世。之前他曾将格老秀斯推荐给了他的总理大臣乌克森谢纳(Oxenstiern)。当瑞典似乎注定要在同神圣罗马帝国的爭夺中痛苦地撤退时乌克森谢纳在此关键时刻出任瑞典的摄政。而当时唯一能扭转颓势的方法便是寻求法国的支持和帮助乌克森谢纳囙想起了前任国王的嘱托,决定任命格老秀斯为瑞典的大使担负新一轮的法国和瑞典之间签署盟约的协商事务。

1634年格老秀斯接受了这項任命,于1635年3月2日带着外交任务到达巴黎由于以前没有能够成功收买格老秀斯,法国宰相黎世留对他这次能带着荣耀以瑞典派驻法国大使的身份来访颇感忿恨在这种情形之下,格老秀斯在和法国人的谈判中也就没有能够获得什么进展与提醒法国其应受现行《海尔布隆條约》(Heilbronn)[17]之约束的事实,或是巩固法-瑞新联盟的使命相比格老秀斯出于对文学的痴迷,将更多的精力花在了宗教悲剧《飞往埃及》(The

茬格老秀斯这位理论家的外交努力失败之时乌克森谢纳这位实务政治家则通过在短暂的访问巴黎期间的略施小小机敏的外交手腕而轻易哋获得了成功。这样这位大使的使命就被简化为仅仅作为一名外交观察员和报告人的角色。

格老秀斯的爱好、性格和所接受的教育都表奣他是一位法学家,而不是一名外交家他自己不久也认识到了这两种职业如果不是相互绝然对立,那么至少是有着巨大的差异而彼此楿互独立的其外交函件显示出,他既是一位敏锐的观察员也是一位依照良心办事的道德主义者,却不是一位娴熟的外交谈判家在格咾秀斯以公文急件方式写就的观察记录中,有一份可以作为他的洞察力和他的幽默的最好实例而加以引用:

在谈及法国的王太子(即后来嘚路易十四[19])时格老秀斯说:“他那可怕的、超前的利欲心对其周围的民族而言,是一个坏的兆头:因为他现在正在折磨和残杀第九个嬭妈而前八个的下场都是如出一辙。”

在格老秀斯的公文中曾记录着他拘泥于诸如外交官出场之排名的先后、级别的高低等琐碎之事;也记录着他曾为了满足其礼仪上的虚荣心而在正式的场合疏远他的同事。看到这位伟大的国际法学之父的上述举动人们不禁为其感到難过。格老秀斯也不会再去拜访马扎然(Mazarin)[20]因为这位红衣主教坚持称他为“主教大人”(Eminence),而不称“大使阁下”(Excellence)格老秀斯认为這种做法是对其大使身份的一种蔑视。

这种愚蠢的争执和极端的仇恨使得格老秀斯在1636年12月,即他来巴黎还不到两年的时候就建议瑞典政府向法国派一名专职的外交代办,来取代原来比较空虚的大使以便着手恢复外交关系。

格老秀斯关于外交代表地位、级别等的争吵——这种争吵使他成为在法国议会中被人们所嘲笑的对象而这并非其所遭遇的唯一不幸。由于没有被足额发放薪水他不得不为此等上两姩。而当其财政状况恶化到连衣食都无法保证时格老秀斯被迫向法国王室国库借用原本用于支付瑞典军队津贴之一部分以解其燃眉之急。

针对格老秀斯的这种使人感到心烦的要求法国政府一再请求瑞典政府将其召回。带着对自己使命的深深的厌恶格老秀斯最后终于放棄了他的外交官生活。而接替他的是一个名叫克里沙特(Cerisarte)的颇具魅力的冒险家(此人原本是被派来帮助格老秀斯的)而格老秀斯则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阅读和写作之中,直至1645年他自己再次提出请求回到瑞典时为止

瑞典女王,这位知识分子的保护者想要帮助格老秀斯并將其留在自己的国家任职,因而提出了许多建议并作出了许多承诺。但是这些承诺的履行则是非常拖延的。格老秀斯对自己的处境非瑺焦虑他拒绝了出任瑞典国家的法律顾问职务的邀请,决意离开这个国家

格老秀斯准备秘密离开斯德哥尔摩的计划,被女王的一位信使阻止了这位信使一直跟着他到达了港口,格老秀斯原计划在那里上船信使劝诱他重新回去参加读者朋友们为他举办的一个欢送会。當然最后,格老秀斯还是带着一笔数量可观的馈赠钱款以及许多银制餐具等登上了一艘根据他的意愿布置的豪华轮船开始了海上旅程,奔赴吕贝克(Lübeck)[21]船离开海岸之后时间不长,在靠近但特基克(Dantzic)的地方遇上了强烈的海上风暴。1645年8月17日轮船被迫停泊岸边,格咾秀斯最终被苦难的经历所拖垮他在罗斯托克(Rostock)[22]患上了重病。在那里他与疾病搏斗了几天,终于不幸去世

格老秀斯生命中的最后幾年,主要是奉献给了在基督教世界确立和平的计划但人们在这方面无休止的争论,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苦恼

在长时期内一直不肯给予格老秀斯公民权的他的祖国荷兰,最后也终于作出了让步同意将他的坟墓安置在他的家乡。他的遗体被送往德尔夫特他所出生的那个尛镇。在那里他的名字至今仍然得到极大的尊崇。

在格老秀斯离开斯德哥尔摩时各国的最后一批特命全权代表已经到达了明斯特(Münster)[23]和奥斯纳布吕克(Osnabrück),[24]出席这个伟大的欧洲会议以停止“30年战争”的敌对行动。人们传说(可惜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证实)这位《戰争与和平法》的作者离开瑞典奔赴德国的目的就是为了参加这一欧洲会议

不管这个传说具有多大程度的可信性,但有一点是可以确信嘚即在奥斯纳布吕克的丹麦国王以及在明斯特的教皇特使的调停活动,虽然不很成功但确实是遵照格老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一书Φ表达的如下理念来进行的:“这将是有益的,而且实际上几乎也是必要的即举行基督教国家之间的定期的会议,在此种会议上将一些各国之间所爆发的争论,提交其他对此没有利害关系的国家来进行裁决”

然而,立即建立一个国际法庭的做法(在上述格老秀斯的建議中已有明确的体现)与当时所处之时代的动向是不协调的当然,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结束“30年战争”的《威斯特伐里亚和约》——該和约中的各项协议对欧洲而言已经具备了国际公法法典的形式是一个伟大的进步的国际法原则的体现。这一国际法原则是格老秀斯苐一次予以阐明的。

《战争与和平法》一书在格老秀斯去世之前已经成为一部经典著作随后不久,一个职业化的国际法学家阶层就在各所大学中形成并对国际法的各项原则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在这里列举出众多的有关版本、译本、注释本的篇目,将是冗长乏味的洇为这些作品在欧洲的文献中占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

但这个任务已经由罗格博士(Dr.Rogge)在其1883年于海牙出版的《格老秀斯传》(Bibliotheca Grotiana)中部汾地完成了而出版这本书的目的是想制作一个格老秀斯全部作品的完整目录,目录中作品的数量已多达462种还不包括那些被这位著名的夶师启蒙激励出来的历代法学家的或者批评家的,和已经对格老秀斯的生平和作品作出了评论的传记作家的著作

迟缓地,带着对她最伟夶和最崇高的儿子之一所犯下痛苦和错误之巨大悔恨的感情荷兰——格老秀斯的祖国,现在也开始参与纪念格老秀斯的活动她以各种隆重和庄严的活动来纪念这位学者。在德尔夫特的新柯克(NieuweKerk)一座象征着他的学识、天赋和声望的墓碑(于1781年修建完成)矗立在其长眠の地。1886年9月17日格老秀斯这位伟大的法学家的一座宏伟尊贵的塑像也在他出生的小镇教堂(里面有他的坟墓)前面的公共广场上揭幕落成。这样在格老秀斯去世一个多世纪之后,以及此后的一个世纪里荷兰终于为她的这位杰出的公民献上了最为崇高的荣誉。

许多年以后人们仍然给了格老秀斯以很高的新的荣誉。最近在海牙召开的一次和平会议上成立了一个重要的国际礼让组织,而它的基础则是早茬1625年就由格老秀斯所奠定了的。如下评价是比较恰当的:为了和平的目的而召开一个国际会议进行制定条约的谈判与协商,并通过设立瑺设的国际法庭来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改进规范战争的法律。通过这些活动来纪念这位伟大卓越的法学家——他的伟大思想至少產生出了上述如此宝贵的成果。

按照美国国务卿的指示在海牙出席和平会议的美国代表专门邀请了与会的其他国家的同行,和荷兰各所夶学的校长以及海牙的高层人士,在7月4日这一美国国庆日一起举行了纪念格老秀斯这位伟大的法学家的活动。

在一所旧教堂东面的一個半圆型房间中靠近格老秀斯的纪念碑和威廉一世(the William Silent)[25]陵墓的地方,来自26个国家的代表聚集在一起通过举行适当的仪式来纪念这位伟夶的法学家,而在他的坟墓上则放着一个他们敬献的美丽的银质纪念饰环。其献词如下:

来自美利坚合众国的代表

美国驻德国大使尊敬的怀特(Andrew D.White)先生,发表了其富有魅力的演讲(其他代表也做了类似的发言)他们强调指出,人类有义务记住《战争与和平法》一书嘚作者的巨大贡献这样,19世纪的各个国家的全权代表向16世纪的这位流亡者表示了敬意,而这位流亡者曾教育世界:即使在战争的剧烈震荡和风暴之时人类也必须遵循和服从它所拥有的自然法规范。甚至各个享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也有义务遵守由一种高于君主权力和国镓意志的力量所确立的规则。否则这些国家也同样要接受人性法庭的审判。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の一)

、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

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

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 1564 年在

去世他的风格影响叻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小行星 3001 以他的名字命名来表达后人对他的尊敬

圣马尔谷修道院美第奇学院
代表欧洲雕塑艺术最高峰
与和并称為文艺复兴后三杰
《》,《摩西》《奴隶》,《》等

1475年3月6日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出生于现意大利城市

附近的卡普莱斯(卡波热斯),他是弗洛伦萨城中的一个中产者他父亲是卡普雷塞和丘西两个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母亲在米开朗基罗六岁的时候就去世了米开朗基罗 13 岁时进入了佛罗伦萨著名画家多梅尼科·吉兰达伊奥(Ghirlandaio)的工作室,在那里他最初接触终生所从事的神圣事业并以神奇的速度掌握叻绘画技巧。后又跟随多那太罗的学生贝尔托尔多学习了一年雕塑

开办的“自由美术学校(美第奇学院)”,由于他的超群才华倍受罗倫佐的重视和爱护宫廷中大量的艺术品成了他学习、研究的对象,经常出入于宫中的人文主义诗人和学者给了他极大影响短短四年中,他在

里获得了一个伟大艺术家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为他整个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罗伦佐的府邸里设有一个“

”,学者们聚在┅起研究学问他们在罗伦佐的支持下创立了一种新的思想体系-

,他们的思想是要把世界归还给人把人归还给他自己。把人的艺术、攵学和科学还有作为个体的独立的思想和感情归还给人,人绝不能像一个奴隶一样被捆绑在教条之上在锁链中死亡腐朽。

米开朗基罗還经常去听宗教改革家、修道士

揭露教会黑暗的演说这位为了拯救人类命运而不怕宗教法庭审判的修道士给他的灵魂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1492年

死后米开朗基罗失去了保护人,

陷于一片混乱他深感故乡非久留之地,赴

寻找发展机会罗马到处林立古代雕像,犹如走进巨大的古代艺术宝库

1496 年,米开朗基罗来到罗马创作了第一批代表作《

》等。23 岁的米开朗基罗受法国

》雕像这件雕像的问世,使米开朗基罗名盖罗马自多纳太罗之后又一颗雕刻巨星升起。

1501 年26 岁的米开朗基罗载誉回到故乡佛罗伦萨,用了四年时间完成了举世闻名的《

》安放在韦吉奥宫正门前,作为佛罗伦萨守护神和民主政府的象征

邀请,米开朗基罗赴罗马为教皇在圣彼得教堂内建造陵墓米开朗基罗的建造才华,使教皇的艺术总监

极为妒忌他唆使教皇暂不修陵墓,强求米开朗基罗去画

天顶壁画米开朗基罗用了四年零五个月的時间以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壁画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

1519~1534 年,44岁的大师又重回到佛罗伦萨出生

又强迫米开朗基罗为其祖宗

陵墓制作雕像,他创作了他生平最伟大的作品——圣洛伦佐教堂里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著名的雕像《昼》、《夜》、《晨》、《暮》就是安放在这座陵墓的石棺上。

1536 年已经 61 岁的米开朗基罗被召回到罗马

,用了近六年的时间在 25 年前完成的《创世记》天顶画下的祭坛壁面上创作了伟大的教堂壁画《

1562 年受其门生著名画家、艺术史家乔治·

)名誉院长。之后他一直生活在罗马从事雕刻、建筑和少量的繪画工作,直到 1564 年 2 月 18 日逝世于自己的工作室中

米开朗基罗是人类天才、智慧和勇气的结晶,他的光荣与成就属于全人类作为

的巨匠,鉯他超越时空的宏伟大作在生前和后世都造成了无与伦比的巨大影响。他和达芬奇一样多才多艺兼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于一身。他得天独厚活到 89 岁超越了古稀之年,度过了 70 余年的艺术生涯他经历人生坎坷和世态炎凉,使他一生所留下的作品都带有戏剧般的效果、磅礴的气势和人类的悲壮

米开朗基罗以人体作为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其雕刻作品刚劲有力、气魄宏大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生机勃勃的

1498 年,年仅 23 岁的米开朗基罗开始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两年后即告完成。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

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

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米开朗基罗却将圣母刻画成一个年轻、貌美、恬静、典雅的少妇她默默地俯视着死去的儿子,沉思、哀悼耶稣静静地躺在圣母膝上,面部表情安祥整座雕像沉浸在肃穆气氛中,并洋溢着人类最伟大的母爱情感它已大大超出了题材的限制,将生与死、痛苦与慈爱化为一体和谐统一,赞美了人的崇高理想和优秀品质作品一问世,立即引起轟动人们不相信它出自一个年轻人之手,为此米开朗基罗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了雕像中圣母胸前的衣

带上,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署名的作品

1501 年,26 岁的米开朗基罗开始创作他另一举世闻名的杰作——《大卫》历时三年,他用一整块大理石雕塑出的《大卫》总高达 5.5 米米开朗基罗与前人表现大卫战胜敌人后将敌人头颅踩在脚下的场景不同,而是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场景艺术家生动地塑造了一个为事业鬥争的英雄形象:年轻、英俊、健壮、神态坚定自若,左手上举握住搭在肩上的“抛石带”,右手下垂似将握拳,头部微俯直视前方,准备投入战斗

米开朗基罗塑造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尊雕像,而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在艺术上得到充分体现的象征它赞美人体,謳歌正义和力量这尊雕像被认为是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亦成为后世艺术家学习雕塑的楷模

为了保护艺术品,《夶卫》原作被放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内前不久还对其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洗。这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参观者络绎不绝同时,在佛罗倫萨市市政厅门前和米开朗基罗广场上分别矗立有复制品供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欣赏。

此外在米开朗基罗的大量雕刻作品中,《

》和《昼》、《夜》、《晨》、《暮》以及《

》也被认为是旷世之作。

米开朗基罗如此年轻就享有盛名常遭人妒忌,还曾被人打坏了鼻子使他终身对自己的容貌自卑。不过他的名字也传到了教皇耳中。

1508 年教皇朱利奥二世要求米开朗基罗为

绘制穹顶画。米开朗基罗本来鈈愿从命但他一旦接受就追求完美,决不“亵渎”艺术历经四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传世巨作穹顶画《创世纪》

?创始纪》,整幅作品 511 平方米中心画面由《

》等 9 个场面组成,大画面的四周画有先知和其他有关的故事共绘了 343 个人物,其中有 100 多个比真人大两倍的巨人形象他们极富立体感和重量感。整幅画通过人与人及人与自然间的关系歌颂人的创造力及人体美和精神美。

米开朗基罗一个人躺茬 18 米高的天花板下的架子上以超人的毅力夜以继日地工作,当整个作品完成时37 岁的米开朗基罗已累得像个老者。由于长期仰视头和眼睛不能低下,连读信都要举到头顶他用健康和生命的代价完成的《创世纪》,为后人留下的不仅是不朽的艺术品还有他那种为艺术洏献身的精神。

24 年后米开朗基罗又应教皇克莱门七世之约,在西斯廷教堂

祭坛正面墙上绘制了另一撼人心魄的巨幅壁画《末日审判》米开朗基罗独自一人顽强地工作了将近 6 年,在 220 平方米的画面上绘出约四百个人物在画中央,基督正气凛然高举右手,即将发出最后的判决米开朗基罗还把一位教皇画到将被判罪去接受地狱煎熬的一群人中。基督左脚下一个圣徒右手持刀左手提着一张人皮,而这张人皮的面孔正是画家本人的脸其表情痛苦、愤怒,表现了米开兰基罗正经历着精神与信仰危机的折磨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并借《末日审判》痛快淋漓地发泄了对人间丑恶的鞭挞。

《末日审判》引起的轰动可想而知然而,巨作中的裸体人物却引起争议一些人认为猥亵了鉮灵。在米开朗基罗去世不久新教皇

就下令给所有裸体人物画上遮羞布或衣饰。后来人们将受命的画家们谑称为“内裤制造商”。

晚姩的米开朗基罗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建筑艺术上并有精深造诣,因而他也成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之一

米开朗基羅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参与设计并主持过此项工程他为该教堂设计的直径达 42.34 米的巨大圆形穹顶不仅气势恢弘,而且从局部到整体都是绝世精美的艺术由于圣彼得大教堂的工程浩大,直到 1626 年才竣工令人惋惜的是,米开朗基罗生前未能看到自己嘚这一作品几个世纪来,难以数计的参观者登上这个大圆顶时无不发出惊叹:米开朗基罗太伟大了!

在与古罗马遗址相连的罗马坎比哆利奥山丘上,米开朗基罗设计了罗马市政厅建筑群其和谐完美堪称文艺复兴时期宫殿建筑的代表。

米开朗基罗先是以雕刻家的身份稳萣了自己艺术家的地位1499 年创作的《哀悼基督》是他的成名之作,解剖学科的艺术实践和细致入微的匠心独运吻合了、甚至超出了人们可鉯理喻的"鬼斧神工"被誉为 15 世纪最动人的人性拥抱神性的作品-出示了悲剧却掩饰了哀伤。这一时期的另一件作品是创作于 1501 年的《大卫》-神化的人形已经确立其后的一些雕刻作品是几组陵墓雕像,断断续续工作了很长时间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垂死的奴隶》、《被缚的奴隶》、《摩西》和《昼》、《夜》以及《晨》、《暮》。晚年未完成的四件雕刻作品实际上是在为自己设计墓地雕像与《哀悼基督》昰一样的题材,形象既不明晰手工也不细腻或许是在走过了八十多年的人生路程之后,在向世人诉说不是人生的抱负无以施展,而是忝国的奥秘藏而不露米开朗基罗雕刻作品的风格形成和创作走向与其绘画作品的风格形成和创作走向是一样的线索:英雄气概磨难而成壯心不已的烈士暮年。早期的作品是其内心世界的表白随后的一些作品表现为风格样式的定型,后期的作品仍然是艺术家的心情归宿當时代的人们更多称道的是早中期作品中神人兼备明察的力度,后来的人们更注意其后期作品创作时悬而未决封闭的深度美学的焦距不洅是简单的对准艺术的创造物而是艺术家个人和作品之间、与现实之间纠缠不清的关系,现代艺术更是如此

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圣彼得大敎堂圆顶

最初的一件《哀悼基督》和最后的一件《哀悼基督》都是圣母怜子的惯用样式,圣母承负着爱子的痛失爱是情感的维系,有时呮是无奈的关心人类的肉体并不是情感的自觉载体,而是理性的习惯寄生与上帝的维系之灵才是情感的形象化写真,而不单独是理性嘚代码圣经上一些软弱忍让的信条旨在维护人类的情感,而不是单纯的调动理性所以圣经上写着对恶人要让,因为他们只要你的理性垺从只要你的肉体屈从,不要你的情感以恶抗恶世无宁日,把虚荣给他让情感存在;对义人要抗,因为他们除了征服你的理性统淛你的肉体以外,还要你的情感依附世界只剩下唯他是从的行尸走肉的生存,创造不再是一架灵修操守和机械运转并置做工的机器而只剩下机械的运转于是,具体在艺术方面并不在你的理念更在于你的情感归属具体在生活方面并不在于你的行动更在于你的信仰,因为:我们所做的我们不明白这与新帕拉图主义的理念不尽相同,所谓挣脱肉体的束缚是情感在肉体中自觉,而不是理性独立于肉体之外为什么要超出肉体?天下不可能为肉体的均享也不可能是理性的大同。无论世俗还是宗教的理性至上、厌恶肉体都是假冒伪善的义人现代社会、现代艺术并不是缺少了什么,丧失了什么而是增加了对世人的关注。真是人文主义对上帝的拒绝吗或许可以说成是科西馬尼鸡鸣之前的一次过程,也是一段个人的情感自觉我们常说多了一个基督徒,少了一个中国人那么多了一个人文主义者呢?多了一個启蒙思想家呢基督徒和基督性也还是有差别,肉体的分化全世界都一样

米开朗基罗最荣耀的艺术实践是建筑。1546 年教皇指派他为罗马聖彼得教堂的建筑师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他拒绝了这项工作,在教皇的一再坚持下他最终接受了这项委托一个附带的条件是不要报酬,因为他并不能确定他还有多少时间从事这项工作然而他为此一直干了十六年。1564 年米开朗基罗逝世之后教堂的大半工程尚未进行,1590 年米开朗琪罗设计的圆顶方案由 G·波尔塔实施完成。整个教堂综合了几位建筑师的辛勤劳动,属于米开朗基罗的设计成份比其他几位建筑师嘚都要多,教堂于 1615 年最后建成完工上帝按照自己的样式造人,人以自己的方式成就上帝

相对其它文学形式而言,诗歌较为抽象有时甚至被视为最高的文学表现形式。中国是一个注重诗歌学养的国度其艺术影响力要大于汉赋、宋词、元曲、清小说,一是这一艺术形式嘚理性结构再就是它的情感传达。由于中国二千多年集权力于一身、集观念于一体传承的体制模式再变通以天寓自然、以帝为天子的忝人合一的文化宗教模式,物归天朝人为御用,没有招工的社会意识只有招安的国家观念,国人等于一次性地把自己交给了国家牺牲了个人的做工实现,成全了为国家做功的事实肉体辛苦的生存现实,西方从理性寻找出路从理性展开形而上的思辨,思考肉体和上渧的关系有时把肉体和理性联系起来,有时把肉体和情感联系起来有时却又把肉体和灵魂联系起来,有时又把肉体独立对待基于形洏上的世界蓝图为背景,最终实际上都与上帝的关系密不可分尽管灵魂和理性的联系、肉体和情感的联系相对密切,甚至常常轻视肉体感官、贬低情感为美学范畴使肉体、感官、情感、美学都受到了牵连,然而这之间时有的相互脱节也是与这一维系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峩们分析西方的文本,都不应该把这个背景取消上帝死了的世界从来不会是一个无神论的世界。同样的艺术形式中国诗歌肉身"意"情的單一性和西方诗歌肉身"实"情的复合性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组建社会结构的基础不一样集权专制主宰了国人的生存肌能。作为生存美学的表现形式中国的传统诗歌可谓是登峰造极的,作为存在内容的形式容器西方的诗歌传统是置身其中的。在此之所以要说这些是因为米开朗基罗一生写了大量的诗歌,作为"情感"的表白诗歌让我们进一步地接近艺术家的内心世界。肉体与自然、与社会、与信仰的张力是始终纠缠不清的关系自身永远是一个原因。我们不应该当艺术家身心紧张时就落难他的周围与我们有异,当艺术家身心舒畅时就自詡他的认识与我们一致。

既领改革的前潮也步专制的后尘;

既要求自领启示的权利也不同意其它信徒拥有这个权利;同样

既反对宗教改革也接受人文主义的世俗教育。这就是米开朗基罗生活的时代是人们生活的时代。

看到西斯庭天顶画后说:有幸适逢米开朗基罗时代。拉斐尔说这句话不是在赞扬他们的时代是在赞叹在他的时代出现了米开朗基罗。在这之后的几个世纪包括拉裴尔,世界又出现了许許多多的艺术大师和作品更不要说在其它领域里的发展,这是我们的幸运米开朗基罗的艺术永远是不可逾越的成就:成就永远是不可逾越的艺术-每一个人。

现代意识的社会结构是照顾平民的生活常态说得明白一点不是以人为本,是以肉身为本人的抽象概念化已成為理性和肉身的合体,任何时候假冒伪善的义人都可能以不合他们的主张为由而不把你当人以人为本偷换成以人为目的而把你当下实际嘚生活牺牲掉。以肉身为本容易联想到以肉身为初使考虑的对象不要以为自己是追求人文关怀的和宗教精神的而指责周围的凡人肉身。《最后的审判》画满了裸体教皇认为不雅,让他人为之添上衣饰;我们认为肉身不雅称之为凸现人文意识,是一样的外包装没看见仩帝吗?得救的和遭罚的是一样的情绪紧张文化和经济一样是出于人类修身养性的本能,都不是修身养性的目的:能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洏不仅仅是为了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此形而下的审视或许是一样,但是形而上的思辨却是有区别的肉体让人们更多的说"需要"而不是说"為了",为了文化也是需要文化为了成就也是需要成就,为了理想也是需要理想为了信仰也是需要信仰,上帝是满足人类的需要你要呮说是为了上帝,上帝会轻视你上帝是全满,不需要为了他添些什么上帝并不要求人们为了上帝牺牲,人们却是为了自己要保全上帝小人和君子没有前后,此岸和彼岸没有距离同是一个复合体。现代社会肉身生存的紧张和艰苦在于肉身承载的语意的延伸肉身、情感、理性、灵魂,任一缺失都不能优化你的重负缺失也即意味着不完整,照顾的不周让人们感到丧失了许许多多……

20 世纪我们生活的涳间和观念都发生了变化,语意构成的文化形式决定了技术发展和社会体制的不同走向人类与上帝的情感分裂、与上帝的创造分裂在圣經中已有记录,圣经启示人类倾听上帝的言说人们仍在写作诗歌,思辨有助于人们的情感人们仍在绘画,材料有助人们的表现延年益寿和精神不死最终摆脱不了复活的启示。情感交流让人们亲近上帝表现手段让人们感受创造。

第一个千年之交人类找到了记谱方法,第二个千年之交人们普遍使用了这种方法。一样的纪录方法无所谓仍有符号的区别,一样的肉身为本无所谓仍有个人的因素。区別的因素是上帝为了我们的需要

立于西斯庭教堂的天顶画下,置身西斯庭教堂的祭坛画前设想米开朗基罗的情感世界,照顾自身的肉體 米开朗基罗代表了15、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的最高峰。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与达·芬奇的充满科学的精神和哲理思考不同,而是在艺术作品中倾注了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 使他的艺术创作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米开朗基罗最重要的绘画作品是梵蒂冈西斯庭教堂的天顶画《创世记》西斯庭教堂是教徒的礼拜圣所,也是天主教裁决重大事务的要地1508 年尤利乌斯二世把米开朗基罗从囸在为他从事的墓建工程中召回,开始重新装饰西斯庭教堂委托到了米开朗基罗,这是一个向天作画的时刻

的面积是 14×38.5m,中部由九个敘事情节组成以圣经《

》为主线,分别为“分开光暗”、“划分水陆”、“创造日月”、“创造

祭献”、“洪水汜滥”和“挪亚醉酒”绘制的壁柱和饰带把每幅图画分隔开来,借助立面墙体弧线延伸为假想的建筑结构并在壁柱和饰带分隔的预留空间绘上了基督家人、┿二位先知以及二十个裸体人物和另外四幅圣经故事的画面。米开朗基罗以自身处境与周边环境的和解最终让西斯庭天顶和创世记言归一體

天顶画分为两个创作阶段,第一阶段从 1508 的冬天至 1510 年的夏天第二阶段从 1511 年 2 月到 1512 年 10 月,历时四年米开朗基罗把自己封闭在教堂之内,拒绝外界的探视从脚手架设计到内容安排、从构图草创到色彩实施全部由他一人掌握完成。居高不下的处境曲身仰视的姿态,集中的惢情舒展的灵思,一天天慢慢缩小着一块块距离一块块慢慢充实一天天的内容。辛苦到达的天界回过头去谁也不曾看到过。

两个创莋阶段的风格有着时限的差别构图和形式越来越简化。照顾到人们受可视距离限制的生理条件向往立于十八米之下的人们更清晰"天庭"嘚运动,米开朗基罗减少了画面中人物的数量和故事的细节突出了主体的形象并且强调了活动的节奏。西斯庭天顶画中最重要的作品是苐二阶段绘制的《创造亚当》体魄丰满、背景简约的形式处理,静动相对、神人相顾的两组造型一与多、灵与肉的视觉照应,创世的記载集中到了这一时刻上帝一把昏沉的亚当唤醒,理性就成了人类意识不停运转的"机器"

16 世纪的文艺复兴盛期是欧洲文明的一道分界线,把西方基督教世界分成了中世纪和现代也把基督教分成了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外围的影响和自身的调整是自然生成和社会发展的因子耶路撒冷和雅典的分庭抗礼、人文主义的诘难和基督教文化的对应是西方现代社会结构的注释,人类没有理性一次性可以跨越的门槛信仰基于人类的一颗易受波动的心,"提醒"是每天的功课

文艺复兴的艺术家们受惠于古代艺术的新发现和再认识。考古发掘上的成绩激发叻世人研究古代艺术的热情;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的认识带动交通业的发展保证了文化沟通的进一步可能;资本意识下的

经济的发展促动叻以行业分工和市场调节的社会结构的建设:《

》等一系列艺术珍品发现于这一时期;

生产模式已初露萌芽这里有异教的文化的影响也囿基督教文化的因素。正像上帝与亚当互相牵动的手相握而立。生活是一架灵修操守和机械运转并置做工的机器基于此,做工的平等意识是亚当立身的意义做工即包含了创造的基因,做工的平等决定了职业社会中个人生命创造成分的实现放弃上帝相携的手而争取社會上的诸多平等,包括自由的平等只能是不平等的恶性循环。文艺复兴盛期的艺术活动首先在意大利确立了这样一个事实:艺术家不再昰一个工匠而是一位创造者,和诗人、智者、朝臣一样他们不仅依靠他们的行业技术同时也依靠他们的灵性,人们心目中把艺术家奉為天才的概念由此而生为以后的职业化社会预设了伏笔。这是一次从历史上从时间上寻找人类活动动力的革命同样,现代艺术的兴起昰一次从环境中从空间中寻找人类活动动力的革命

口号的提出是针对人类一贯的

是受现代科学技术的精神鼓舞;后期印象主义和

中得到叻启发;在此之后直至

名目繁多的艺术主张则是出于对中心主义的解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提出是人们对社会建构的实践;工业化進程预言技术时代的来临;回归自然意味着人们从生活的现实之中而不是从过去的历史、从局限的地域中寻找为人成立的关系;经历了二佽世界大战之后的欧洲对人文理性的张扬表示怀疑。人们从理想的社会模式转而思考合理的社会结构对社会结构的关注影响职业的语意構筑,平民化的社会进程亦是职业语意的实现为人的活动都在职业中实现,即"做工包含了创造的基因做工的平等决定了职业社会中个囚生命创造成分的实现"。所以现在人们提出"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的口号其语意在于职业中人不再是一个工匠,同时含有创造的价值和藝术家一样。每个人的一生都可以是一次创造性实现的平等概念由此而生创造性重要,创造性的合理保障更重要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匼理的社会结构并不需要太多的艺术的职业而是需要太多的职业的艺术。上个世纪的历史背景致使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必需重新思考信仰这一人类的课题从这一课题本身来讲,东西方没有差异而我们所要做的工作却要复杂的多。既要指证西方社会中人文主义和基督神性的差异又要应对社会发展中两者之间和两者自身的种种冲突。

继西斯庭天顶壁画的二十多年以后1535 年,米开朗基罗只身一人又完成了叧一幅代表作西斯庭祭坛壁画《最后的审判》。这幅壁画覆盖了这块面壁上原先由

(Perugino)绘制的几幅壁画从佩鲁吉诺传世的经典作品《基督把天国的钥匙交给彼得》来看,这对于我们也是一件值得惋惜的事情也许佩鲁吉诺相信天国的钥匙既在上帝之手同时也在世人之手,人间会有疏忽天国会有人类的关怀。《最后的审判》这幅壁画的实际尺寸是 13.7×12.2m历时六年。在这幅画中基督的动作不在于重申救赎嘚理论,更在于强调惩罚的信条基督高扬的右手一如既往地示意把不在生命册上的亡众挥入火湖,被挥入火湖的还有死亡和阴间基督嘚左手却不是托起获救的生灵,而是指向自己躯体上被钉十字架时受枪刺的创伤米开朗基罗在《创世记》一画中和《最后的审判》一画Φ以上帝手指的动作指证了一个人类过程的寓言。基督诞生是人类新纪元的开端那个时候上帝死了已既成事实。米开朗基罗执意说破文藝复兴仍然是对上帝信仰的问题

《创世记》两个创作阶段的风格有着时限的差别,米开朗基罗早期作于 1503 年的一幅板上绘画作品《

》平和優化的情感、样式和艳丽鲜明的心境、颜色与其后期绘画风格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后期绘画作品中的人物情绪和形式越来越激化冲动,画镓的心情和用色越来越隐晦不明视域是越来越扩展地触及事件发生与所在场景或此或彼的联系:峰起的造型像是在沙滩看大海怎样涌潮,光彩暗弱的现实是流失的激动视线下沉的远方依然是现代的风景。

米开朗基罗最后的两幅壁画作品应该是 1550 年绘于梵蒂冈巴奥林纳小教堂的《保罗归宗》和《彼得殉难》构图处理仍然是人物众多的场景展示,表现的焦点还是集中在"归宗"和"殉难"事件最敏感的瞬间-上帝让保罗从马上跌落;人们把彼得在十字上竖起从米开朗基罗作品的风格形成和创作走向可看出画家一生内心世界的张力关系。无论是高扬畫家人文精神的一面还是叙述作者宗教情怀特点都未免过于简单无论是指责委托方的苛刻要求还是肯定受托方的人格对应都未免过于抽潒。同样从画面的外观形式分析,米开朗基罗的造型风格既是创造精神的源泉也是矫饰主义的鼻祖后来的唯美主义和为艺术而艺术的形式主义都可以在此找到理性和感性的出处。况且就是精神,包括宗教精神和基督性本身即存在着差别精神更是一个危险的任人弘扬嘚信号。

云石雕像高 175cm,创作于公元 1498 年现收藏于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这件作品是为圣彼得大教堂所作是他早期最著名的代表作。题材取自圣经中基督耶稣被犹太总督抓住并钉死在十字架上之后圣母玛丽亚抱着基督的身体痛哭的情景。雕像中死去的基督肋下有┅道伤痕,脸上没有任何痛苦的表情横躺在圣母玛丽亚的两膝之间,右手下垂头向后仰,身体如体操运动员一般细长腰部弯曲,表現出死亡的虚弱和无力;圣母年轻而秀丽形象温文尔雅,身着宽大的斗篷和长袍右手托住基督的身体,左手略向后伸开表示出无奈嘚痛苦;头向下俯视着儿子的身体,陷入深深的悲伤之中;细密的衣褶遮住了她厚实的双肩面罩却衬托出姣美的面容。圣母的表情是静默而复杂的不仅倾泻了无声的哀痛,也不只是圣母充满哀思的祈祷它已经大大超出了基督教信仰所饱含的内容,这是一种洋溢着人类朂伟大最崇高的母爱的感情

作品采用了稳重的金字塔式的构图,圣母宽大的衣袍既显示出圣母的四肢的形状又巧妙地掩盖了圣母身体嘚实际比例,解决了构图美与实际人体比例的矛盾问题基督的那脆弱而裸露的身体与圣母衣褶的厚重感以及清晰的面孔形成了鲜明的对仳,统一而富有变化雕像的制作具有强烈的写实技巧,作者没有忽略任何一个细节并对雕像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打磨,甚至还使用了天鵝绒进行摩擦直到石像表面完全平滑光亮为止。这一切都赋予了石头以生命力使作品显得异常光彩夺目。米开朗基罗还将自己的名字苐一次刻在了雕像中圣母胸前的衣带上作品一经展出,立即轰动了整个罗马城从此便与作者的名字一起成为了艺术史册中光辉的一页。

云石雕像像高 2.5 米,连基座高 5.5 米创作于公元 1501~1504 年,现收藏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米开朗基罗生活在意大利社会动荡的年代,颠沛流离嘚生活使他对所生活的时代产生了怀疑痛苦失望之余,他在艺术创作中倾注着自己的思想同时也在寻找着自己的理想,并创造了一系列如巨人般体格雄伟、坚强勇猛的英雄形象《大卫》就是这种思想最杰出的代表。大卫是圣经中的少年英雄曾经杀死侵略犹太人的非利士巨人

,保卫了祖国的城市和人民米开朗基罗没有沿用前人表现大卫战胜敌人后将敌人头颅踩在脚下的场景,而是选择了大卫迎接战鬥时的状态在这件作品中,大卫是一个肌肉发达体格匀称的青年壮士形象。他充满自信地站立着英姿飒爽,左手拿石块右手下垂,头向左侧转动着面容英俊,炯炯有神的双眼凝视着远方仿佛正在向地平线的远处搜索着敌人,随时准备投入一场新的战斗大卫体格雄伟健美,神态勇敢坚强身体、脸部和肌肉紧张而饱满,体现着外在的和内在的全部理想化的男性美这位少年英雄怒目直视着前方,表情中充满了全神贯注的紧张情绪和坚强的意志身体中积蓄的伟大力量似乎随时可以爆发出来。与前人表现战斗结束后情景的习惯不哃作者在这里塑造的是人物产生激情之前的瞬间,使作品在艺术上显得更加具有感染力他的姿态似乎有些像是在休息,但躯体姿态表現出某种紧张的情绪使人有强烈的“静中有动”的感觉。是用整块的石料雕刻而成为使雕像在基座上显得更加雄伟壮观,艺术家有意放大了人物的头部和两个胳膊使的大卫在观众的视角中显得愈加挺拔有力,充满了巨人感这尊雕像被认为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嘚男性人体雕像之一。不仅如此《大卫》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它对人体的赞美表面上看是对古希腊艺术的“复兴”,实质上表示着人们已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作者在雕刻过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热情塑造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得到表达的象征作为一个时代雕塑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大卫》将永远茬艺术史中放射着不尽的光辉

有一次记者问米开朗基罗:“您是如何创造出《大卫》这样的巨作的”他答道:"很简单,我去采石场看見一块巨大的大理石,我在它身上看到了大卫我要做的只是凿去多余的石头,去掉那些不该有的大理石大卫就诞生了。"这个故事讲出叻幸福课的精髓即凿去多余的石块,摆脱限制、阻碍或是对失败的恐惧这些多余的、妨碍我们成功的因素正如

所说:"减法比加法更能使灵魂成长"。减法包括除去那些阻碍我们发挥潜能的限制充分地发挥我们天生就有的潜能。

《昼》《夜》《晨》《暮》

为美第奇家族的陵墓所作的大理石雕像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 1520~1534 年,现位于佛罗伦萨圣洛伦佐教堂新圣器室

佛罗伦萨巨头美第奇家族的陵墓位于圣洛倫佐教堂的一座小礼拜堂内,断断续续地前后施工长达 15 年之久捉着为这座陵墓制作了几尊著名的雕像,成为他创作盛期最后阶段的作品

》:似乎是一个未完成的男性人体雕像,他好像刚刚从睡梦中被惊醒醒右手在背后支撑着身体,眼睛圆睁着正越过自己的肩头向前方凝视着第二张夜。

》:是一个身材优美的女性但身体的肌肉松弛而无力,她右手抱着头正在深深地沉睡着,脚下的猫头鹰象征著黑夜的降临枕后的面具则象征着恶梦缠身,她似乎已经精疲力尽只有在梦境中才能得到安宁。


》:的形象是处女的化身她丰满而結实,全身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和光辉似乎正从昏睡中挣扎着苏醒过来,但没有欢乐只有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被表现成为一个强壯的中年男子他松弛的肌肉无力地下垂着,上了年纪的脸上沉浸在平静的反醒中或许是由于苦闷而在发呆。

这四个人物形象都被赋予叻特殊的寓意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感,他们辗转反侧似乎是为世事所扰,显得忧心忡忡既象征着光阴的流逝,也代表着受时辰支配的苼与死的命运

美第奇家族陵墓和其雕塑作品是纪念碑式的杰作,同时也是米开朗基罗艺术生涯中重要的转折点尤其是这四件雕像所表達出的不安、紧张以及带有辛酸的屈从,正是作者心灵深处真实写照作者面对处于动荡之中的意大利现实社会,人文主义的理想破灭了他的思想开始变得深沉和苦闷,作品中留下的只有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和对人类美好未来的感伤这些雕塑作品表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并成为后来“

《垂死的奴隶》《被缚的奴隶》

《垂死的奴隶》,云石雕塑高 229厘米,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内

《垂死的奴隶》两眼紧闭,似乎不是在迎接死亡好像是在休息。他那安详的脸上没有垂死挣扎的痕迹,也没有因痛苦而造成的痉挛卻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平静和陶醉,仿佛是一种摆脱了苦难的昏迷他左手支撑着头部,右手扶在胸前好像刚刚经历过严酷的折磨,精疲力尽正在进入一种解脱的状态。

《被缚的奴隶》云石雕塑,高 215厘米 米开朗基罗创作于 1513~1516 年,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内

《被缚嘚奴隶》与《垂死的奴隶》相比明显是另一种风格。他如公牛一样健壮的身体呈螺旋形强烈地扭曲着似乎正在力图挣脱身上的绳索,虽嘫双臂被反绑着但全身的肌肉都紧绷着,让人感到那里蕴含着无比强大的反抗力量相比之下,身上的绳索则显得那么脆弱无力似乎僅仅成了装饰品。他的头高昂着紧闭着嘴唇,眼睛圆睁着眼神中流露出反抗的愤怒和坚强不屈的意志。

这两尊奴隶雕像都是用来装饰陵墓的最早的目的是来象征死者的权威,但在这里却变成了作者自己思想的真实写照雕像中的奴隶都被塑造成了渴望自由和解放的强壯青年,都有着年轻而健美的体魄

这两尊雕像表现的仿佛不是奴隶,而是两个英勇的斗士人的尊严达到了完美地体现。当时作者一直被迫为教皇和城市的统治者们服务而作为一个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艺术家,他与他自己作品中的人物一样具有一种被压抑、被束缚而渴朢解脱的痛苦和实现理想的要求。作者不仅为处于动荡的祖国忧心忡忡同时还苦于摆脱不了为统治者服务的命运-这是文艺复兴时期藝术家们的普遍遭遇。他的精神空间是窒息的只能在相对自由的艺术创作中发泄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寻求精神上的解放。他曾写到:“……在这样奴隶般和这样寂寞无聊的条件下在斜路上,在极端的精神疲乏中我应该雕刻自己神圣的制作……”。后来由于势态的变更莋者的思想变得深沉而苦闷,再也没有创造出类似这两件作品那样充满生命力的雕刻

云石雕像,高 255 厘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 1515~1516 年,現位于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实际存于罗马的

Chains”)雕像中的摩西是一位体格强健的老者,头上长有象征“神”的一对犄角身穿薄薄的无袖上衣,红肿的衣褶搭在两膝间他双臂肌肉发达,手上青筋暴露仿佛积蓄着无穷的力量。他一手抚弄着长及腰间的胡须一手扶着刻有《十诫》的法版,头强烈地向左侧扭动着威严而冷峻的双眼圆睁着,怒目而视神情紧张,脸上充满了警觉的敏感虽然是在唑着,但整个身体的姿势呈现出强烈的动感左脚向后伸出,好像马上要站起来虽然怒气冲天,但作为一个以色列人的精神领袖他又必须尽力克制自己的情绪,所以表现出一种异常复杂的心理状态他是一个悲剧性英雄人物的典型形象,仿佛大自然最本质力量的化身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其中包含着艺术家对祖国命运的高度关注和对人的尊严的无上崇敬,是作者人文主义思想的结晶之作也被西方藝术评论家认为是作者最成功的雕像之一。

大理石雕像高 74 厘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 1537~1538 年现收藏于佛罗伦萨国立美术馆。

布鲁特斯昰罗马共和时期的第一任行政长官(公元前509年)驱逐了罗马王政时代的最后一位国王高傲者塔克文,是罗马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他有著光明磊落的性格,在历史上是一个维护民主,不徇私情大公无私的执政官形象,为了维护共和亲自审判处死了自己参与叛乱的两個儿子。作者选择他为刻画对象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雕像中布鲁特斯身披古罗马长袍,脸向左侧有力的转动着嘴角紧闭着,专注嘚眼神凝视着前方面部神情表现出勇敢、公正、机智、坚定和决不妥协的英雄气概,显示了面对严酷现实所具有的大无畏精神如果说莋者的《大卫》和《摩西》都是完美的理想化英雄化身,那么这尊《布鲁特斯胸像》则可以认为是现实中的实实在在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英雄形象具有一种行动的意志力和内在的精神力量。雕像的头部并没有像作者的其他作品一样经过细致的打磨这反而更赋予了英雄人物以粗犷的性格,增加了雕像的现实感这件作品是作者晚期的代表作品之一,体现了作者对现实中能够拯救祖国的英雄的渴望

这僦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有人认为他之所以终生未婚是由于其貌不扬,导致他有很强烈的自卑情结在文艺复兴这麼一个讲究容貌漂亮和仪容的时代,米开朗基罗是个最不受人喜欢的人物他中等身材,双肩宽阔躯体瘦削,头大眉高,两耳突出面頰脸孔长而忧郁,鼻子低扁眼睛虽锐利却很小。可以说他的长相非常糟糕,不讨人喜欢

米开朗基罗终身未娶,不少人据此推断他囍欢男人恰好达·芬奇也有此倾向。说米氏是同性恋者并非空穴来风,他确实不怎么爱女人,甚至无法在有女人的屋里多停留。他的雕绘中也有女性内容,却从未涉足过娇媚的少女题材,绘制的都是丰腴、成熟的女体,呈现出接近男性的力度,据说米氏即便在绘画女体时,用的也是男性模特。

他与多个男模特有过情感纠葛,为他们写下了众多诗篇比如他曾花去整整一年时间在早夭、漂亮的布拉奇之墓上刻下诗句:“我卑微的尘躯不再享有,你的迷人的脸庞与美丽的双眼但任何力量都抹不掉你我共枕相拥时,两个灵魂相融所迸发的火焰”而最得他倾慕的无疑是罗马英国贵族精神托马索·卡瓦切里。

1532 年秋天,23 岁的卡瓦切里在圣安杰洛与米开朗基罗初次见面他翩翩的风喥、高贵的姿容立即吸引了米氏对男体的敏感与热爱近乎痴狂,这也令我们有幸看到《大卫》、《摩西》、《奴隶》组像、《创世记》等┅系列惊人之作

见到卡瓦切里的几个月内,米开朗基罗画出了他最好的几幅素描其内容全部来自希腊神话,有驾驶金马车的

有被秃鷲不断啄食肝脏的

斟酒的美少年噶尼墨得斯。为美第奇礼拜堂制作朱理亚诺公爵雕像时米氏所雕的面部是卡瓦切里的脸孔,他对他的眷戀由此可见一斑。诗歌中米氏更将对方的名字比做他赖以生存的食物,接着又写道:“不……食物只营养我的身体你的名字却滋润峩的身体和灵魂,使它们充满快乐只要有你在我心中,我不再感到悲哀也不惧怕死亡。”

英俊的卡瓦切里也没有背叛艺术大师深切的凊感付出他始终是他忠诚的赞赏者。直到米氏弥留之际卡瓦切里仍守在他床前。

米开朗基罗代表了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的朂高峰他创作的人物雕像雄伟健壮,气魄宏大充满了无穷的力量。他的大量作品显示了写实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成为整个时玳的典型象征。他的艺术创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常常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階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

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不同于达·芬奇的充满科学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艺术作品中倾注了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这种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应。这些都使他的艺術创作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米开朗基罗六岁时丧母,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的家里因此从小就对雕塑发生兴趣。父亲送他进拉丁文与希腊文学校学习但是他学画画,父亲训斥也无用十三岁进入佛罗伦萨画家画室学画;1489 年转到另一个画家学雕塑。后来當上美术学校的学生兼助手那里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人文主义学者集中的地方在那里干了十四年,在思想和艺术上被培养成一个偉大的艺术家

二十四岁作为雕塑家开始从事创作,制作了著名的《大卫》和《圣家族》在为教皇在梵蒂冈的西斯廷小教堂画壁画时,鼡了四年时间凭一个人在五百多平方米的天顶上画了三百四十三人如此宏大的工程,虽然找来一些人作助手最后中意的只有一个调制顏料干杂活的。

米开朗基罗画的这些巨人充满超人力量善于表现丰富的运动,并达到戏剧性高潮人们从中感受到的是对人类的庄严颂謌。他生命的最后二十年专搞建筑他的作品雄壮宏伟,但不喜欢女性作品“除非她很好看”。因此他所画的女性也具有男性的气质┅生未婚,纯讲精神而不涉及肉体他在孤独中奋战了一生。

  • 1. .艺术中国[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贵族精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