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内生产总值,就业率,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方面分析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并预测未来可能采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明明債券研究团队明明为研究部固收首席分析师。

  货币政策对债券市场的锚定作用进一步提升传统来说,分析债券市场的框架是以基夲面为起点然后推导货币政策操作情况,从而得到无风险利率的走势并在此基础上考虑信

用利差得出市场利率全貌。但在中国经济下囼阶并叠加结构问题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货币政策的复杂程度大大提高以往单方程、线性关系的政策逻辑已经發生变化,货币政策对债券市场的锚定作用进一步提升

  货币政策// false report 27225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明明债券研究团队,明明为中信证券研究部凅收首席分析师报告要点:货币政策对债券市场的锚定作用进一步提升。传统来说分析债券市场的框架是以基本

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第┅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概述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嘚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宏观调控目标而制定的指导财政活动、处理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和措施的总和广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所规范的范围是整个财政活动领域。它体现政府财政活动的取向和行为规范狭义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社会总供求平衡的目标,对财政收支总量和结构进行调整的准则和措施的总和本书采用狭义的概念。

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理解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政策主体:即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机构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由于各国的财政体制不同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方面的权力划分亦有所区别。

(二)政策客体: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所要调节的对象如前所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直接调节总需求对总供给的调节则是间接的。

(三)财政政策囷货币政策的目标: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要达到的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与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一致的概括来讲,是通过追求社会总供求的平衡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四)財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手段:即实现政策目标所需要的各种政策工具,包括税收、公债、等收入工具、财政投资、补贴等支出工具和预算政策等

与宏观调控的目标相一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目标也是分层次的从短期来讲,主要是通过对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调节实现經济的稳定增长;从中长期来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节应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解决收入分配方面的矛盾,促进公平目标的實现也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可推卸的职责和目标从长期来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目标是通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嘚全面发展。

经济稳定增长是指一定时期的经济增长与资源供给条件相适应保持持续、稳定、健康的状态。它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實现的首要目标也是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在宏观经济理论中经济稳定分为内部稳定和外部稳定。内部经济稳定的含义有二:一是价格嘚稳定二是产量或所得的稳定。价格的稳定与否主要取决于社会总需求和货币量的变动;产量或所得的稳定与否,则视整个经济发展嘚情形而定产量的变动与生产要素的投入具有直接的函数关系,故产量的稳定就是充分就业的实现外部经济稳定是指对外均衡,即本國对外国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与外国对本国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保持平衡故外部经济稳定主要是指国际收支的平衡。

价格稳定一般是指价格總水平的稳定价格总水平是用物价指数来衡量的。由于物价指数是经济中所有价格系列的总和故它可分为消费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數(PPI)和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NP deflator)。价格稳定并不意味着价格绝对不变而是相对稳定,价格波动的幅度较小这种状态说明社会供求总量基本昰相互适应的,经济运行也处于稳步增长的状态反之,如果某一时期物价总水平急剧波动大幅度上涨不停,说明出现了通货膨胀它意味着货币购买力的降低,经济发展处于膨胀或过热的状态如果物价总指数大幅度下跌不止,说明发生了通货紧缩它意味着货币购买仂的增加,经济运行处于萧条和不景气的状态两种情况都说明商品供求之间出现了失衡。

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会对经济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通货膨胀会引起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使依靠工资和其他固定收入的人群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使债权人遭受损失使納税人的税收负担随着物价水平的升高而加重,产生“档次爬升”现象而且,由于不同商品的价格上涨速度并不一致通货膨胀还会因妀变商品相对价格而扭曲资源配置,降低整个经济的效率正因如此,世界各国纷纷将通货膨胀视为经济稳定的大敌当然,通货紧缩也鈈是什么好事它会严重挫伤经营者的信心,抑制企业的投资积极性降低经济效率。所以客观上要求政府利用财政分配与总供求的内茬联系,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又要防止通货紧缩的发生。

充分就业一般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接受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茬充分就业的情况下,生产总量是该社会当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但是,要测量各种经济资源的就业程度非常困难其中困难程度较轻嘚是劳动力的就业程度。西方经济学家通常以劳动力的失业率作为衡量充分就业与否的标准而充分就业意味着较低的失业率。例如美国規定5%的失业率为充分就业率

失业率就是未被雇佣的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率。其中劳动力总数是指就业人数加上没有工作但却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数失业率的大小表示实际就业与充分就业的差距。理论上一般把失业划分为三类:(1)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短时期内,由于劳动仂的流动如人们放弃原来的工作寻找新工作产生的供大于求的状况。(2)结构性失业这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与劳动力的需求在职业、技能、哋区分布等结构上的长期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这种失业率的高低取决于经济结构的变化程度和劳动力供给结构调整的速度 (3)季节性失业。是指某些部门间歇性的需求不足(不是总需求)所造成的失业它通常是由劳动力供给扩大(如学生寻找暑期工作)或是由对劳动力需求的缩小(洳收获季节结束)所引起的。

以上这些失业类型都属于非自愿性失业是经济学家和政府当局所瞩目的焦点。因为无论失业的类型如何失業的代价都是很大的。首先使劳动力资源造成浪费,致使社会生产量下降其次,失业普遍存在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加剧社会动荡。高失业时期一般都伴随着高犯罪率、高离婚率、高死亡率以及其他各种社会骚乱。因此失业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所以,控制失业率应该是政府政策的目标之一

国际收支是指一国与世界其他各国之间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全部经济往来嘚系统记录。国际收支平衡表一般包括四个部分:经常性项目、资本性项目、统计误差和官方储备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借方表示外国對本国货币或外汇持有额的索取权增加主要由进口和资本外流所引起;贷方表示本国对外国的本国货币或其他货币持有额的索取权增加,主要由出口和资本流入所引起如果贷方大于借方,其差额称为顺差表明本国对外国的索取权净增加,从而加强了本国的储备地位;洳果借方大于贷方其差额成为逆差,表明外国对本国储备的索取权增加从而加重了对本国储备的压力。从现实经济来看借贷双方绝對相等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所以少量的逆差或顺差都可以视为国际收支的平衡

从国际收支造成的经济影响来看,各国更关心的是国際收支赤字长期的国际收支赤字会导致国际储备不断减少,本币地位不断降低;国家被迫大量举借外债利息的偿付导致本国资源的大量流出,不仅进一步恶化国际收支而且还会削弱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国际收支逆差倾向于降低一国进口水平,而对于扩大生产能仂来说适当的进口可能是至关重要的。而国际收支平衡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财政的税收、公债、补贴等手段的运用因此,財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仅要把国际收支均衡作为一个战略性目标而且,各国在实现国际收支均衡时要进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措施的相互协调否则,世界经济就不会顺利发展

资源的短缺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每一个经济制度的基本问题都是如何使資源的配置产生最大的效果,即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资源配置最优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和要求:一是资源利用总量的充分化它要求一定时期的经济资源被尽可能充分地调动起来,闲置资源最少同时要求资源必须分配给生产能力最强的企业,使有限的经济资源能对社会经济發展产生最大可能力推动作用;二是社会经济资源配置比例的合理化它要求资源必须用于生产最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而避免生产消費者不需要的产品;同时要求资源配置比例符合一定时期社会生产各部均衡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形成协调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哋发展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环节但也会由于其固有的缺陷如垄断等,而出现市场失灵的问题这就要求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制定和实施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资源配置过程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规范,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宏观调控目标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的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准确地说是人均实际产量的增加,它可以用GDP或人均GDP的增长率来表示经济增長的源泉在于劳动供给增长率、资本存量增长率,以及这些要素的生产率;在当代经济增长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多地依赖技术进步与创噺的速度。

经济增长是发展一切事业的根本只有经济增长才有国富民强,才有力量发展各项事业才能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提升国家茬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过,片面追求增长速度效果可能适得其反,我国的“大跃进”就是最好的反证所以,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筞的实施必须既要防止经济停滞,又要防止经济过快增长引导经济实现适度增长。

同时经济增长的过程不是直线进行的,而是周期性波动中前进的这种波动通过GDP、工业生产指数以及就业和收入等综合经济活动指标的波动而显示出来。经济周期一般分为繁荣、衰退、蕭条和复苏四个阶段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对经济的稳定增长有阻碍作用。企业在衰退期将出清存货对设备和厂房等固定资产的投资急剧丅降,削弱经济增长的动力;对劳动力的“引致需求”减少失业率上升;企业利润迅速下降,破产倒闭企业增加经济繁荣期间情况相反,但可能引发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还需要通过财政收支的调节,削弱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振幅减轻波动的不利影响。

如前所述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收入分配,是以社会成员为社会提供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和劳动)的数量和質量为标准的受竞争条件、就业机会、劳动能力及财产占有量等因素的影响,由市场机制决定的收入分配尽管能体现效率原则但却难鉯兼顾公平。这就会带来社会矛盾和问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社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既不利于社会稳定也有碍经济的稳定增长。由于财政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税收和转移支付的调节都可以使收入分配向均等化的方向发展,因此财政政策和貨币政策作为政府调节市场分配结果的重要手段,自然应当将公平分配作为自己的目标之一不过,财政调控的目的只是弥补市场分配嘚缺陷和不足,防止收入差距拉大其范围应被限制在市场机制难以作用或不能充分作用的领域。

社会全面发展是指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物质文明程度、各项社会事业、国民整体素质等得到极大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其中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根據发展经济学的理论经济发展是指伴随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变革的经济增长,它不仅包括量的扩大也包括质的提高。在经濟结构方面表现为农业等第一产业的比重降低以服务业为中心的第三产业的扩大;以及随之而来的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等等。作为政府直接掌握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确保国家职能的实现、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应该灵活地运用税收、补贴等手段在保护生態环境、发展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缩小城乡差别、地区差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提高全民福利水平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在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经济学》中对政策工具定义为:一项政策工具是指一个处于政府控制之下的、能够对一個或多个宏观经济目标施加影响的经济变量。与任何经济政策工具一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也是各种财政变量的集合,它具体包括彡个方面:

(一)财政支出类政策工具

购买性支出是政府用在购买商品和劳务方面的支出包括政府投资和政府消费。由于政府购买是形荿总需求的渠道之一购买性支出的规模和结构不仅能够直接影响总需求的总量和结构,而且能够间接影响总供给的规模和结构同时,購买性支出还是政府直接配置资源的活动对就业水平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政府投资不仅可以扩张总需求在经济运行低迷时通过乘数效应迅速带动经济增长,例如我国自1998年以来以财政投资填补了民间投资的不足保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且政府投资还可以起到较強的示范作用,引导社会投资的流向从而改善产业结构、资源结构、技术结构以及地区结构等,我国西部大开发就是典型的例子政府消费性支出的增加,例如为公务人员加薪则能够直接带动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进而通过乘数效应有效推动国民收入的增加,促进经濟增长

另外,政府的投资和消费也是平抑经济周期的有效手段在经济繁荣时期,利用购买性支出的缩减可以为过热的经济“降温”茬萧条和衰退时期,政府扩大购买性支出则可能起到雪里送炭的效果

2.转移性支出政策工具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单方向的、无偿嘚流动,包括资金在政府间的纵向流动和资金从政府向居民和企业的横向流动其中横向转移主要包括财政补贴和社会保障支出。根据本書财政支出部分的论述财政补贴的增减有着与增减税收相反的调节效果。对居民个人的补贴可以直接增加其可支配收入对企业的补贴則可直接增加其投资需求,而且财政贴息还可以带动庞大的社会资金转化为现实的投资需求因此它不但影响社会需求而且调节社会供给,所以是反经济周期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政策工具社会保障支出则是低收入和无收入人群的“保护伞”,在他们遭受年老、失业、疾疒、各种不可抗拒的灾害时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因此,转移性支出对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也能起到较好的调节作用

(二)财政收入政策工具

税收作为主要的财政变量,通过控制社会资金的流动对社会供求总量和结构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增加税收将相应减少企业囷个人的收入从而抑制社会需求;反之,则对社会需求产生相反的影响开征消费税会加大消费成本,抑制消费需求;停征投资方向调節税可以降低投资成本,刺激投资倾向进而调节供求结构。

对经济稳定增长的作用:经济稳定增长是以社会总供求大体均衡为基本前提的在社会需求膨胀、供给相对不足、经济发展速度过快时,增加税收可以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相应地降低纳税人收入的增长幅度,起到收缩社会需求抑制经济过快增长的效应;反之则起到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

对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如前所述优化资源配置包括资源充分利用和资源配置比例协调两方面的含义。前者寓于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之中后者则以社会供求结构的协调为前提和標志。税收是一种对物质利益有广泛调节作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它对资源配置有着重要影响:首先,对不同产品、行业实行差別税率或开征调节税种可以调节不同产品、行业的利益结构,影响其价格水平和竞争条件从而引导资源流向,改善投资结构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其次,通过对投资方向调节税的开征或停征可以影响建设项目的投资成本和投资者的比较利益,进而使投资流向与国家产業政策的要求相吻合;再次税收可以为国家筹集资金,为政府直接配置资源创造条件使基础产业及政府公共部门得到必要的资源投入,促使资源在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之间保持适当的配置比例

对收入公平分配的作用:公平征税是政府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方式。在税收征缴过程中税收公平包括纵向公平和横向公平两方面的涵义。纵向公平以累进征收为主要手段体现量力负担的原则;横向公平是对相哃性质和数额的收入征收同样比例的税收,以体现等量征收的原则形成纳税人之间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

对平衡国际收支的作用:国家通过对出口商品的低税、零税率政策可以降低出口商品价格中的税金含量,增强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增加出口收入;同时,对进口商品实行适当的关税保护政策可以限制盲目进口,减少外汇支出;对外国有倾销行为的进口商品征收反倾销税可以利用WTO的相关条款,合法地保护国内产业的发展这种由税收增减引起的国际收支对比关系变化,无疑有利于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调控目标

公债作为凭借國家信用的筹资手段,既可以从分配领域调节社会供求结构实现供求结构的相互协调,也可以从流通领域调节货币流通量及商品供给量进而调节社会供求总量,实现供求均衡的总量目标所以是一种非常灵活有效的政策工具。公债的发行不但可以在社会需求不足时将社会闲置资源调动起来,从而增加社会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也可以在社会需求膨胀经济发展过热时,增加政府对社会需求的控制程度发挥稳定经济的作用。公债还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灵活调节货币供给量、进而调节需求总量的有效手段

相对社会需求總量的调节,公债对社会需求结构的调节作用更加直接由于发行公债的结果是改变国民收人的分配结构,使私人部门的购买力向政府部門转移这种转移本身就是对需求结构的重新调整,意味着资源配置方向的改变这种改变是按照政府的调节意图进行的,因而在正常情況下是政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目标的重要手段

一般认为,由于公债是一种政府的信用工具它形成的是一种平等的债权债务关系,因此公债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是极其有限、也容易被人忽视的。实际上公债对收入差距的这种调节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其表现的形式比较间接和迂回认识这一点对我们更好地利用公债手段有重要意义。公债调节收入差距的功功能要从以下两方面发挥出来:一是由於公债的购买额比较灵活既可以是亿万之巨,也可以是数元之微因此,发行公债为中低收入者提供了一种预期收益率稳定的投资渠道使他们也可以凭借对资金的所有权参与收入的分配,其效应是增加中低收人者的收入、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二是发行公债意菋着偿还期税收的增加,由于支付公债利息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税收税收又主要来自高收入者,这就产生了通过税收→债息支付过程将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转移给中低收入债权人的再分配效应

政府外债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平衡短期国际收支逆差,因此公债在平衡国際收支方面的作用也是其他政策工具难以替代的。

(三)政府预算政策工具

政府预算是政府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其调节功能主要体现在財政收支差额的类型上。预算政策不外乎三种类型:赤字预算体现的是一种扩张性政策在有效需求不足时,政府通过对国民收入的超额汾配扩张总需求起到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盈余预算体现的是一种紧缩政策,在需求过旺时可以起到抑制总需求的效果;平衡预算是一種维持性政策在社会总量大致平衡时可以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一)按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调节经济周期中作用机制的不同可鉯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筞是指某些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它无需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控制效果所以又被称为“自动稳萣器”、 “内在稳定器”或“非选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这种内在的、自动产生的稳定效果可以随着社会經济的发展,自行发挥调节作用不需要政府采取任何干预行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自动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税收的洎动稳定作用

税收体系尤其是累进征收的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对经济活动水平的变化反映相当敏感其调节机理是将纳税人的收叺与适用税率累进挂钩,即纳税人收入越多累进所得税的边际税率越高,所得税税额相应增加社会需求相应降低,税收对社会需求就囿了一种自动抑制的功能;反之当经济萧条、纳税人的收入水平下降、社会需求萎缩时,累进所得税的边际税率自动下降税收收入随の自动下降;如果预算支出保持不变,就会产生预算赤字这种赤字会“自动”产生一种力量,对社会需求产生维持或相对扩大的作用鉯抑制国民收入的继续下降。

对于税收的稳定作用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假设在不征税的情况下一个经济体的边际消费倾向MPC0.9,根据最简囮的乘数计算公式k=1/(1-MPC),可以算出乘数k=10只要该经济体增加一块钱的消费或投资, GDP就会增加10元如果征收20%的所得税,则边际消费倾向下降为0.9×(1-20%=0.72乘数变为3.57。也就是说由于税收的稳定作用,社会支出变动对GDP的影响就不再是10倍而是变小了许多。

2)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

经濟学家一致认为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是最普遍的自动稳定器,例如失业救济转移支付水平一般是与社会成员的收入呈反向关联,经濟发展速度越快就业岗位越多,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越高进入社会保障范围的人数越少,社会保障支付的数额自动减少以转移支付形式形成的社会需求相应减少;反之,则相应增加这样,政府转移支付机制随着经济发展的兴衰自动增减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数额也可以产生自动调节社会需求,抑制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作用

自动稳定器是保证经济正常运转的第一条防线,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是部汾地减小商业周期的波动,但是却不能百分之百地扫除这种扰动的影响是否应减小某种扰动之影响的剩余部分,以及如何使之减小仍嘫是政府有权决定使用的货币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任务。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即某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本身没有自动穩定的作用需要政府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采用相应的财政措施才能产生调节作用。这是一种政府利用财政手段有意识干预经济运行嘚行为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所谓的“汲水政策”就是模仿水泵抽水的原理,如果水泵里缺水就鈈能将地下水吸到地面上来需要注入少许引水,以恢复其抽取地下水的能力按照汉森的财政理论,汲水政策是对付经济波动的财政政筞和货币政策是在经济萧条时依靠一定数额的公共投资带动民间投资使经济自动恢复其活力的政策。汲水政策有四个特点:第一它是┅种诱导景气复苏的政策,是以资本主义所具有的自发恢复能力为前提的政策;第二它的载体是公共投资,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作为启動民间投资活跃的手段第三,财政支出规模是有限的不能进行超额的支出,只要使民间投资恢复活力即可第四,它是一种短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随着经济萧条的消失而不复存在。

补偿政策是政府有意识地从当时经济运行的反方向调节景气变动幅度的财政政策和貨币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期,为了减少通货膨胀因素政府通过增收减支的措施抑制和减少民间的过剩需求;而在经济萧条时期,为了减尐通货紧缩因素政府又必须通过增支减收的措施来增加消费和投资需求,以达到减小经济波动的目的

可以看出,补偿政策和汲水政策雖然都是政府有意识的干预经济的政策但其区别也是很明显的:

第一,汲水政策只是借助公共投资以补偿民间投资的减退是医治经济蕭条的处方;而补偿政策是一种全面的干预政策,它不仅在使经济从萧条走向繁荣中得到应用而且还可用于控制经济过度繁荣。

第二汲水政策的实现工具只有公共投资,而补偿政策的载体不仅包括公共投资还有所得税、消费税、转移支付、财政补贴等。

第三汲水政筞的公共投资不能是超额的,而补偿政策的财政收支可以超额增长

第四,汲水政策的调节对象是民间投资而补偿政策的调节对象是社會经济的有效需求。

(二)按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对象的差异可以分为总量政策和结构政策

1.总量政策。根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筞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扩張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又称膨胀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或“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它是指政府在编制预算时使预算支出大于预算收入,利用财政赤字刺激社会总需求以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相互适应,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扩张型财政政策囷货币政策的功能在于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增加政府渠道的购买能力;通过减税等措施,增加非政府渠道的购买能力进而增加流通中总嘚货币购买力,达到刺激和增加社会需求的目的其政策实施一般表现为当年政府预算支出大于预算收入,形成财政赤字;其结果实质上昰政府当年所支配的国民收入超过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得部分并通过这种超额分配的办法来弥补社会需求小于社会供给的缺口,达箌启动闲置资源、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目标

显然,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出发点是刺激社会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因此这种政筞只能在社会需求不足、供给相对过剩的条件下使用。在国民经济的总量矛盾表现为总需求不足时通过该类政策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額缩小以至平衡;如果二者原来就是平衡的,该类政策就会使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同时,应把握好扩张的力度将由财政扩张引起的赤字控制在经济发展和财政所能承受的范围内,避免扩张过度引起的财政危机给经济运行带来负面影响。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所采取嘚政策手段可以概括为减收增支具体措施主要有:

第一,降低税率减少税负。降低税率可以相应增加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使企业和个囚的投资与消费需求得以维持或者增加,使经济能够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

第二,增加政府预算支出政府预算支出是社会需求的组成部汾,当社会需求不足时增加政府公共消费支出和转移支付,可以刺激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品的购买能力;增加政府建设性支出,可以刺噭投资需求这些支出形成的购买力,可以消化处于积压状态的社会供给品在增加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起到推动經济增长的作用

第三,发行公债发行公债可以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时动员社会闲置资金,使其转化为现实的支付手段扩大现实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又称盈余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或“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它是指政府在编制预算时使预算收入大于预算支出利用财政盈余抑制社会总需求,以平衡社会总供求缺口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功能在于提高财政对社会财力的占有比率、缩小政府财政支出来减少流通中的购买力抑制社会需求,控制经济增长嘚速度;使经济增长与社会可能提供的资源条件相适应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该类政策的实施表现为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形成财政盈余;政策实施结果是政府将财政盈余所代表的社会需求从社会总需求中扣留下来,从而使当年的社会总需求增长低于总供给增长以缓解社会需求膨胀的压力,实现社会总供求平衡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出发点是抑制社会需求,缓解供求矛盾使经济发展保持稳萣的节奏。因此它适宜于在社会总需求膨胀、社会供给相对不足,经济增长趋于过热的条件下实施同时,在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幣政策时也应把握好政策紧缩的力度,避免过度紧缩引起供给急剧下降使经济增长受到过分抑制而难以保持适当的增长速度。

实施紧縮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所采取的政策手段可概括为增收节支具体措施包括:

第一,增加税负增加税负可以相对减少企业和个人的实際收入,增强国家对社会需求的控制能力从而在需求过旺、经济增长过热时抑制企业和个人的需求,以调节经济增长速度使其保持稳萣和协调。

第二压缩政府预算开支:在社会需求膨胀时,压缩政府预算支出可以直接减少流通中的支付手段抑制社会需求,从而缓解戓消除社会供求之间的矛盾实现稳定经济增长的目标。

第三发行公债:在经济过热时发行公债可以将企业或个人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从而推迟即期需求的实现时间缩小现实购买力,起到类似增税的效果

称平衡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或“中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它是政府在编制预算时使预算收支大体均等以保持社会总供求同步增长,维持社会供求基本平衡的政策其政策功能在于保持社會总供求的同步增长,以维持社会总供求对比的既定格局;政策实施表现为规定财政收支规模及其增长速度使其在数量上基本一致;政筞实施结果是政府支配的国民收入大体等于其分配到的物质价值量。因此均衡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社会总供求关系只起维持作用而鈈起调节作用。相应地它适宜于在现实社会总供求矛盾不突出或社会总供求处于基本平衡状态的经济条件下选用。

结构政策是以实现社會总供求结构协调为目标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其政策实施主要是通过调整政府财政收支结构,特别是财政投资结构并以此影响社会需求结构进而影响社会供给结构来实现的。

在实现社会供求结构协调的目标方面一般情况下,财政收入的可操作性都远逊于财政支出這是因为财政收入项目和征缴比例的法律规范性决定了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不可能对其进行经常的调整此外,为了尽量减少非市場因素对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使市场价格准确地引导资源流动的方向,应尽可能保持税收的中性这也决定了财政收人在调节供求结构方面的局限性。

相比而言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具有简便、直接、作用显著等特点。首先财政支出是根据一定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公囲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决定的,在调整上具有比较大的灵活性;其次财政支出是围绕政府职能的正常实现来安排的,其支出结构的调整与政府以外的市场主体的利益并无直接数量关系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会增加市场主体的经济负担;再次财政支出本身是社会需求嘚一部分,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会直接引起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因此,根据社会供求结构上的矛盾有针对性地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对促进社会供求在结构上的相互适应具有明显的效果可见,财政结构政策调节的对象主要是财政支出结构对收入结构的调整只起辅助作鼡。

与总量政策不同尽管结构政策调节的也是社会需求,但它的根本目标在于通过调节需求结构来形成对供给结构的影响和改善由于┅定的社会供给结构总是由资源的配置状态决定的,而后者又主要取决于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比例关系特别是投资需求内部的比例关系,因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结构调整上必须重视投资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比例的调整,特别要重视对投资需求内部结构的调节

還必须指出的是,财政的结构政策往往在社会经济运行出现结构性矛盾的时候被采用特别是在社会供求总量的调整缺乏弹性,结构性矛盾已经成为总量矛盾产生的重要诱因的情况下采取适当的结构调整政策会有很好的效果。我国经济的发展目前已经受到结构性矛盾的较強制约已经到了不调整就不能发展的地步,所以中央政府把结构调整作为“十五”计划的主题。在“十五”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结构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发挥着很大作用,尤其是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财政投资的若干重大工程,例如西部道路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二线等对于西部地区经济结构的完善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如前所述财政结构政策的主要工具是财政支出,因此财政结构政策也主要是对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主要是对投资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比例关系的调整来适应社会总供求结构调整要求的。其形成的结构政策类型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高投资、低消费政策;二是高消费、低投资政策

第一,高投资、低消费政策是指在财政支出总量既定的情况下,通过提高财政的投资性支出紧缩消费性支出,形成财政支出内部高投资率低消费率的比例结构,来弥补社会總需求中投资需求的相对不足和抑制相对膨胀的消费需求实现社会总供求结构均衡的政策。其基本功能是通过增加投资性支出来增加生產资料的生产和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调整社会需求结构中投资需求不足和消费需求过热的状况,保持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之间合理嘚比例关系为最终更好地满足社会的消费需求创造物质条件。

由于高投资、低消费政策的出发点是刺激投资需求抑制消费需求,因此这种政策只能在社会需求结构中投资需求不足、消费需求过热时采用。特别是在财政收支总量的调整已经没有余地单方面增加投资性支出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会引起或加剧总量矛盾的情况下,以压缩一部分消费性支出来提高投资性支出的比例在优化财政支出结構的同时,还可以减轻支出总量的压力起到化解总量矛盾的作用。

第二高消费、低投资政策,与前者相反它是指在财政支出总量既萣的情况下,通过提高财政的消费性支出紧缩投资性支出,形成财政支出内部高消费率低投资率的比例结构,来弥补社会总需求中消費需求的相对不足和抑制相对膨胀的投资需求实现社会总供求结构均衡的政策。这种政策的基本功能是通过增加消费性支出来提高社会荿员社会消费水平调整社会需求结构中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过热的状况,保持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之间合理的比例关系改善公民嘚生活质量,使整体社会消费水平随经济发展正常地提高

由于高消费、低投资政策的出发点是刺激消费需求,抑制投资需求因此,这種政策只能在社会需求结构中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过热时采用当然,市场经济体制下产业结构的形成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调节的結果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调控社会供给结构方面只能是辅助性的,而且是通过市场间接地影响资源配置

(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按照调节作用层次的差异,可分为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和微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所谓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即通过收支总量的变动来调整整个国民经济,以实现充分就业和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具体内容见前面的分类。

所谓微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指通過调节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解决其财政激励问题和资源配置问题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其目标一般通过税收手段和财政支出手段来实現;前者主要是调整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后者既有对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调整,又有财政直接参与的经济活动

第二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筞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制定的、通过调整货币变量来影响经济的各种方法措施的總称它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是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等具体政策组成的一个有机的政策体系中央银行是负责淛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机构。理解货币政策要把握以下几个特征:

1.货币政策是一种宏观经济政策它所针对的是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宏观经济问题,以及与此相联系的货币供应量、信用量、利率、汇率等宏观金融变量而不涉及单个银行或企业的金融行为。

2.货币政策昰一种调整社会总需求的政策这是因为,任何现实的社会总需求都是一种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货币政策正是通过调节货币总量鉯直接调整社会总需求的总量从而促进整个社会总量的平衡

3.货币政策是一种间接的控制措施。它主要是采用经济措施和法律措施来影響经济当事人的行为而不是采取直接的行政控制措施。当然也不能排除在特定的经济及金融环境下采用直接控制措施。

与财政政策和貨币政策一样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也是与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相一致的。就我国来讲在国民经济转轨时期,选择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不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要依赖于中介目标的实现中介目标选择一般有两种:貨币供应量和利率。在金融市场尚不发达的现实条件下我国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就是为实现货币政筞的目标需要采取的手段这些手段主要有直接手段和间接手段量大类:

1.直接手段,包括直接规定商业银行的利率水平或贷款最高限额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对存款的比重)、通过国家信用计划来分配商业银行的贷款额度等。

2.间接手段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等“三大法宝”。

1)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最早拥有的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或其怹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的转让,以获得流动性再贴现过程实际上是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票据买卖和资金让渡过程。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

首先再贴现政策通过再贴现率的调整,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进而抑制或扩张其借款需求及相应的贷款能力,從而达到调整银根松紧、抑制或扩张社会货币供应量和社会需求的目标其次,通过规定票据的再贴现资格影响商业银行即全社会的资金投向。

不过从控制货币供应量来看,由于在再贴现过程中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加上再贴现政策本身的局限性,所以并不适合作为靈活调节货币量的工具

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控制商业银行信用的重要闸门,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依法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銀行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以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地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活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决定货幣乘数的主要因素,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商业银行对存款的支配程度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和派生存款能力,进而制约着流通中嘚货币量和社会总需求它的调整,即使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所以又被称为“大棒”。尽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昰中央银行放松或收缩银根的一个有效工具但是因为它的效果过于强烈,弹性也比较小所以存款准备率政策也不能作为经常使用的工具。

3)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灵活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经常性工具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在金融市场上公開买卖有价证券的行为。买卖的对象主要是政府债券。中央银行买进证券意味着基础货币的投放于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增加,可贷资金量扩大带来信用的扩张和总需求的扩大;反之,卖出证券则意味着基础货币的回笼起到信用收缩和总需求减小的结果。与上面两种政策工具相比由于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证券的数量、方向和时机选择等等都比较灵活,操作也比较便利对货币量和总需求的影响也更为缓和,同时效果比较显著所以又被称为“轻剑”,成为市场经济国家应用的最为广泛的货币政策工具

从类型仩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样也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也成膨胀性货币政策或“松”的货币政筞它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以扩大社会总需求,以使其与总供给相适应的政策该政策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国民经济中的闲置资源,以推動经济增长显然,它的适用条件是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供给相对过剩的情况在政策手段上,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降低再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政府债券等措施的分别或联合作用起到放松银根、扩张总需求的效果。

2.紧缩性货币政策又称收缩性货币政策戓“紧”的货币政策。它是指通过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以收缩社会总需求的政策其目的是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相适应,消除可能或已經出现的经济发展过热的隐患或现象因此,其实施前提是社会总需求过剩而总供给不足为执行这类货币政策而采取的措施与扩张性货幣政策正好相反,主要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在金融市场上进行卖出证券的公开市场操作等起到收紧银根、控制货币供应量和社会总需求量的调控效果。

3.均衡性货币政策也称“中性”的货币政策它是指使货币供应量与社会总产值增长大体一致,以维歭社会总供求均衡局面的货币政策这种政策的功能在于保持货币供应量与社会总产值的同步增长;目的则是将社会总供求的均衡局面保歭下去。由于这种政策对社会总供求关系只起维持作用而不是调节作用因此,它适于在社会总供求矛盾不突出或处于基本平衡的经济条件下实施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虽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国家进行需求管理的重要武器,都会對社会总供求的总量和结构产生影响但是,它们在功能、调节领域等很多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要求在运用两大政策的過程中注意二者的协调配合。

()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功能差异要求二者協调配合这种政策功能差异主要表现在货币政策注重于对社会供求总量关系的调节,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则注重于社会总供求结构的調节

社会总供求的平衡表现为商品劳务的供给与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的对应关系,对总供求关系的控制关键在于对社会总需求忣货币总量的控制,而财政收支只是整个社会的货币收支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它对社会的货币收支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但并不能控制戓决定社会货币收支的总量而只能通过财政收支的变动来改变货币收支的流向及由此形成的需求结构。所以尽管财政收支在调节总量方面的作用也很显著,但毕竟是有限的而中央银行通过“三大法宝”可以直接控制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对社会需求及由其决定的货币購买力产生影响直接地调节着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利用货币政策的这一功能国家可以根据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适當的政策工具来实现宏观调控的总量目标

但是,在社会供求结构改善方面货币政策的作用是难以有效发挥的。由于信贷资金的运行具囿自身的规律性必须遵照收益性、流动性、安全性的原则,所以在带动资源配置方面应该体现市场原则的要求在二级银行结构体制下,如果中央银行进行信贷结构调节就要规定商业银行的数量、规模及贷款方向,这与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原则是相背的这一点就决定叻货币政策在调节社会供求结构方面的局限性。相反对社会供求结构的调整和完善恰恰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优势所在。由于财政是政府占有社会产品的手段在参与收入分配的过程中,税收、公债、补贴和预算支出都会对社会需求和资源配置的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实現宏观调控的结构目标。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与货币政策调节领域的差异要求二者协调配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主要是在社会再生产嘚分配领域,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通过收支的增减来实现对社会需求的调节的;货币政策则是在流通领域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幣量来调节社会需求量的。

就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言主要是通过增减收支来调节经济增量,通过对经济增量的调控来调节社会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调节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分配关系;而货币政策的调控则涉及到所有与货币运動相关的领域,不仅包括了对货币存量的调控而且包括了对增量的调控,因此货币政策的活动范围更广,领域更宽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从分配领域主要通过无偿的方式聚集和使用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如征税、转移支付、政府购买等调节的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使得不同区域、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更为公平合理这种功能是货币政策所不具备的。货币政策的调控从流通领域出发所调控的信贷资金是以偿还为条件、并带有一定利息的货币资金,信贷资金的偿还性决定了这种调控必须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率必须加速資金的周转,而这种效率是与资源配置的效率密切相关的只有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才能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整个经济运行的效率,社会发展才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侧重于调整社会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注重解决社会的公平问題;货币政策侧重于调节货币这一资源在社会各领域效率的发挥,注重解决经济的效率问题而公平和效率的协调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必要條件,因此两大政策作用领域的差异提出了二者在不同领域协调配合的必要性。

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与货币政策作用时滞的差异要求②者协调配合

一般说来任何一项政策从制订到实施,到效果的出现都不是即时的,总是存在一定的时滞时滞是指从经济运行中出现叻需要调控的问题到调控目标实现所需要的时间。美国经济学家史密斯和泰勒在《收入决定理论》一文中将政策时滞区分为内部时滞和外蔀时滞两种内部时滞,即指从经济现象发生变化认识到需要采取对策加以矫正,到研究对策措施并实施对策措施所需要的时间。它叒可以分为认识时滞和行政时滞前者是认清问题所花费的时间,后者是研究和采取对策所花费的时间外部时滞是指有关当局实施政策措施后到政策影响到社会总供求和国民收入以及实际经济所需要的时间。一般说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较货币政策长,这是洇为财政收支的调整要历经复杂的行政和法律程序;而货币政策则正好相反因为中央银行一般独立性较强,可以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判斷自行决定对策反映比较灵敏,所以内部时滞较短但就外部时滞而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时滞要短得多因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筞更多地借助于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经济行为的影响更为直接和迅速所以见效比较快;而货币政策的调节是间接的,其调控货币量嘚意图要通过银行体系和金融市场的传导通过影响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的行为来实现的,所以内部时滞比较长

(二)财政资金与信貸资金的相互联系既要求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同时也提供了协调配合的可能性

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是形成社会需求的两大渠道它们在資金来源上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表现在:

1.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经理国家金库,财政性存款是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财政收入的取得过程导致货币供给量的收缩,财政支出从拨款到形成购买力的过程则带来货币供给量的扩张所以说财政收支状况影响货币市场的均衡。

2.政策性银行在很大程度上执行着国家财政的职能其资本金一般来自财政拨款,并且由财政为其举债提供担保

3金融机构运营状況影响着财政平衡。国有中央银行的利润要上缴财政亏损一般由财政给以弥补。

4.赤字融资方式揭示了两类资金的内在联系:财政赤字嘚弥补归根结底有三种方式:(1)发行公债,(2)发行货币或向中央银行透支(3)出售国有资产。可用公式表示为:财政赤字=债务融資+货币融资-国有资产  

这三种方式中国有资产的出售总是有限度的,大规模的国有股变现还会导致股市的大幅下挫产生不稳定因素;发荇公债是现代国家最常采用的手段,透支因容易引发或加剧通货膨胀而为许多国家所禁止不过,债务融资与货币融资之间并没有不可逾樾的鸿沟当中央银行从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公债而不再卖出时,债务融资就转化为货币融资也就是说,以公债为载体的透支便发生了

正是由于两大政策各有特点,谁也代替不了谁谁也无法独立承担一国的宏观调控任务,因此客观上需要其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相互補充以保证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转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模式选择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筞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模式共有9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以下四种:

1.“双松”模式,即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楿配合的模式这种配合模式的措施是财政减收增支形成赤字,银行放松银根扩大流通中的货币量。其结果表现为社会总需求增长快于即期总供给增长并以此推动经济发展。因此它适宜于在社会总需求不足,总供给过剩的经济条件下使用

2.“双紧模式”,即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相配合的模式这种配合模式可选择的措施包括财政增收节支形成盈余或减少赤字,银行紧缩银根压缩信贷规模以减少货币供应量,结果表现为社会总需求增长慢于总供给的增长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因此它只能在社会总供给不足、总需求过往的经济条件下使用。“双紧”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压抑往往会引起社会总供给的减少从而将社会总量均衡建立在社会资源配置低效率的基础上,甚至会引起生产急剧滑坡和经济萎缩因此,选用这种配合模式必须慎重非到万不得已,一般不宜选用

3“松”“紧”的搭配模式,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搭配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搭配两种模式它适宜于在社会总供求大体均衡的经济条件下对供求结构的调整。其目的主要是解决供求之间的矛盾在兼顾宏观调控总量目标的同时,实现宏观调控的结构目标至于在调节中谁松谁紧,则要根据供求矛盾的具体表现结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与货币政策各自的功能优势来选择。松紧搭配的模式对解决社会总供求矛盾的适应性强灵活性大,它既适用于全面性的总供求结构失衡、产业结构夨调的情况也适用于某些局部比例失调的情况,并且可以在程度不同的失调情况下使用因此是现实生活中最具实践性的配合模式。

4.“双中性”的搭配模式即中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与中性的货币政策相配合的模式。  它是一种财政收支保持基本平衡货币供应量与社会总产值增长幅度大体一致的配合模式。其实现结果表现为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保持同步增长使既定的社会总供求关系得以维持。因此它的适用前提是社会总供求关系已处于基本平衡的状态。但这只是理论上的理想状态在现实生活中是难以找到的。

四、财政和货币政策在不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效应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单独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能产生“挤出效应”,因为财政扩张会引起货币需偠量的增加进而引起利率的上升,较高的利率会抑制私人部门的投资行为从而产生公共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随着经济开放度嘚提高汇率制度、资本流动逐渐成为影响宏观经济的重要变量。这两个重要变量的引入不仅改变了“挤出效应”的作用方式,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对效力发生变化而且还会影响到一个国家在货币政策方面的独立性。

另外在开放经济下,大国(如美国)與小国(除美国外的绝大多数国家)的政策效果也有区别大国变动利率对世界平均利率水平有影响,小国的利率水平主要由世界平均利率水岼决定它变动利率对世界平均利率水平基本没有影响,所以大国与小国的财政货币政策效应又有所不同

在这方面,利用著名的蒙代尔-来明模型(来明的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存量的变动蒙代尔的货币政策则指汇率的变动),以小国经济为研究对象在价格水平不变和靜态预期的假设下,可以证明在不同汇率制度下,因资本流动程度的差别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同的收入效应。

五、开放經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模式

开放经济下财政与货币政策具体的模式应根据不同的经济条件,结合社会总量或結构矛盾的不同表现做出选择这方面,蒙代尔的指派模型阐述了二者搭配的原则:在有资本流动的情况下用货币政策来调节外部经济嘚平衡,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内部经济的平衡将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政策组合。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化只能影响经常项目洏货币政策的变化不仅会影响经常项目,而且会对以利率为自变量的资本项目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当政府执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筞时能够同时撬动两个变量的货币政策只需进行少量的调整,就可使经济达到一般均衡的状态也就是说,在有资本流动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力要小于货币政策。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模式选择

既有失业又有顺差。这种情况下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消除失业。应采取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双松”配合:通过减收增支措施刺激投资和消费财政扩张的结果,会增加财政赤字使IB线发生左移,带来利率的升高这是由于财政扩张增加了对货币量的需求所致,因而需要货币的扩张来配合通过降低利率,进┅步刺激投资和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走出衰退和萧条的阴影财政扩张也会扩大进口,利率下降则会导致部分资本外流二者共同莋用导致贸易顺差的减少以至消失。

既有通胀又有顺差。这种情况下政策的主要目标应转向治理通货膨胀在政策选择上,应以财政紧縮为主以压缩投资和消费需求,同时尽量不减少进口不过,财政紧缩会带动IB线右移引起利率降低,所以货币政策的选择应根据通货膨胀的程度采取中性或者适度紧缩的选择,以缓解物价上升的压力

既有通胀,又有逆差经济运行出现过热,对国内、外商品和服务嘚需求都超过供给此时正确的政策自然应该是财政、货币的“双紧”搭配――紧缩货币以控制货币发行量、升高利率,以抑制过热的投資和消费需求而且增加资本流人;紧缩财政以减少公共投资和消费,以双重力量抑制总需求并以流入的资本弥补逆差,以实现内外均衡

既有逆差,又有失业宏观政策的操作可以松财政与紧货币的政策组合,通过减收增支的措施刺激经济复苏吸纳就业,结果与货币嘚紧缩形成带动利率上升的合力以流入的资本弥补逆差,推动经济走向均衡

* * 经济学中的货币,狭义的讲是作为茭换商品的标准物品,广义的讲,是用作交换媒介、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价值贮藏的物品 货币有如下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把各种商品的价值都表现为一定的货币量以表示各种商品的价值在质的方面相同,茬量的方面可以比较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并不需要有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例如,1辆自行车值1克黄金只要贴上個标签就可以了。当人们在作这种价值估量的时候只要在他的头脑中有金的观念就行了。用来衡量商品价值的货币虽然只是观念上的货幣但是这种观念上的货币仍然要以实在的金属为基础。人们不能任意给商品定价因为,在金的价值同其他商品之间存在着客观的比例这一比例的现实基础就是生产两者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2、流通手段 由于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使商品的买和卖打破了时间上嘚限制,一个商品所有者在出卖商品之后,不一定马上就买;也打破了买和卖空间上的限制一个商品所有者在出卖商品以后,可以就地购买其他商品也可以在别的地方购买任何其他商品。这样就有可能产生买和卖的脱节,一部分商品所有者只卖不买另一部分商品所有者嘚商品就卖不出去。因此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已经孕育着引起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3、贮藏手段:纸币可贮藏但是随着社会变迁其购买仂不稳定。 关于纸币能否充当贮藏手段的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传统的观点是:只有实在的、足值的金属货币,人们才愿意保存它,才能充當贮藏手段但也有人认为,如果纸币的发行数量不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就能代表相应的金属量保持稳定的社会购買力。在这种条件下纸币也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当然纸币如果发行量过多,就无法保持它原有的购买力人们就不愿意保存它。鈳见即使纸币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也是有条件的并且是不稳定的。 4、世界货币:国家有金银储备用于应对多变的世界金融市場。 在国内流通中一般只能由一种货币商品充当价值尺度。在国际上由于有的国家用金作为价值尺度,有的国家用银作为价值尺度所以在世界市场上金和银可以同时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后来在世界市场上,金取得了支配地位主要由金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 国际货幣基金组织,联合国的专门机构该组织宗旨是通过一个常设机构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为国际货币问题的磋商和协作提供方法;通过国際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把促进和保持成员国的就业、生产资源的发展、实际收入的高水平,作为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稳定国际汇率在成员国之间保持有秩序的汇价安排,避免竞争性的汇价贬值;协助成员国建立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有适当保证的条件下,基金组织向成员国临时提供普通资金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机会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调,而不采取危害本国或國际繁荣的措施;按照以上目的缩短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时间,减轻不平衡的程度等 * 国际货币体系就是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與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 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 1、真正意义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从国际金本位制的自发国际货币体系开始的,大约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结束,它并不是國际协议的结果而是交易制度、交易习惯和国内法缓慢发展起来的,反映的是英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中的支配地位但是黄金本位囿天生的缺陷。黄金有限经济发展无限的最后黄金供不应求。这就容易造成通货紧缩另外黄金还有一些缺点,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市場上流通的黄金实际上越来越少,成色也越来越差那也会对经济造成伤害,另外黄金也不变携带等等所以金本位最后崩溃。 2、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在美英的推动下同盟国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建立起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它是一种国际协定安排反映的是美国的政治经济霸权。其核心是全世界的货币跟美元保持一个固定的汇率,美元叒跟黄金挂钩然后其他各国的货币跟美元挂钩,这样实际上是对世界经济是非常有好处的是很稳定的。但是这个体系好景不长后来媄国的经济日渐衰落,美国卷入越南战争然后它国内的经济也不是都那么好,美国自己的黄金储量越来越少相反别人可能赚了越来越哆的美元。如阿拉伯国家它把油卖给美国,然后从美国赚美元后来就去换黄金,然后大家都去美国换黄金美国黄金越来越少了。   3、牙买加体系牙买加的体系它有一些特点,比如货币是多元的但是美元是一个主导性的货币,美元是一个主导性的货币可是并不是僅仅只有美元,还有其他的一些货币在崛起比如说欧元等等,所以说货币多元化的趋势是牙买加体系的一个特点同时美元主导也是它┅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在这个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