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理通货紧缩过程中,使用扩张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策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doc】适度调整积极财政政策,有效治理通货紧缩积极,适度,有效,【DOC】,财政政策..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doc】适度调整积极财政政策,有效治理通货紧缩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文档分类:
在线文档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优化供给治理通货紧缩问题研究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优化供给治理通货紧缩问题研究 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优化供给治理通货紧缩问题研究姓名:李畅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王耀中摘要W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经济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内需不振,出口下降,投资增长乏力,经济增长速度回落,通货紧缩趋势日渐显现。为减少通货紧缩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使经济尽快走出困境,我国政府从国外治理通货紧缩的经验中得到启发,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果断地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和适度的货币政策。从财政政策方面来讲,主要是通过政府投资(以国债为主)来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1998年至2002年底,我国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6600亿元,用于扩大对公路、电气化铁路、农村电网、通讯、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对缓解中国的通货紧缩起了一定的作用,有效遏制了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局面。但是,由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不高、收入预期不确定、市场经济不完善以及存在挤出效应等,使扩张性财政政策效应与预期效果相距甚远。从货币政策方面来讲,近些年来,为了配合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内需,我国连续8次降低利率,两度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源:淘豆网[/p-4159125.html])取消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控制。但由于我国经济陷入准“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使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大打折扣。目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仍然是总需求严重不足。因而,在目前的内外环境下≥刺激总需求显得十分必要。但国民生产总值最终还是要由总供给来提供,从而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最终要受制于总供给的状况。因此,为了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必须实行有效的优化供给政策。虽然目前我国的总供给就其规模和数量而言,确实超过了总需求,结果形成了大量的产品积压。但必须看到,这种供给过剩并不是完全由需求不足造成的,其中也包括粗放型增长过程中,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所形成的无效供给,对于这种无效供给应该通过优化供给政策进行沲、汰,而这又有赖于结构调整政策的有效实施。此外,从中长期来讲,还应通过激活民间经济活力、技术创新、减税和体制改革等优化供给。关键词:通货紧缩原因优化供给治理AbstractGreat changes had happened in China’S economy after the (来源:淘豆网[/p-4159125.html])Asian Financial Crisisbroke out in 1997.The declines in domestic demand,export and investment in China,besides,the fall in the economic growth speed indicated the emergence ofdefiation hadappeared gradually.In order to release the bad effects ofdeflation and bring economyout of the difficulties,the Government,inspired by the experiences of dealing withdeflation in foreign countries,has put Keynes’expansionary fiscal and ary policydecisively into pra(来源:淘豆网[/p-4159125.html])ctice since the latter part of 1998.In respect of finance policy,Government investment rmainly the State bonds)was implemented to stimulate demands and increase economic development.From1 998 to the end of 2002,up to 660 billion Yuan long-term State bonds had been issuedto finance constructions of basic public facilities such as highway,electrified railway,electricity work in rural areas an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Theimplementation of expansionar(来源:淘豆网[/p-4159125.html])y fiscal policy,to some extends,eased the bad effects ofdeflmion and brings the downtum of economic growth to a halt.However,the low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uncertainty of revenue expectation,defects inmarketing economy frame,what’S more,the crowding—out effect made the results ofexpansionary policy far from satisfaction.To speak of ary policy,in order tocooperate with the expansionary policy,the Government has,in resent years,loweredthe depos(来源:淘豆网[/p-4159125.html])it rates eight times and reserve rate twice,moreover,abandoned the loan limitcontrol 011 State—mercial Banks.Unfortunately,the effectiveness ofexpansionary ary policy remained doubtful due to the liquidity trap and theinefficient conduction ary policy,Nowadays,the inadequate aggregate demand is still the main factor that restricts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It is obviously of great necessity to stimulate theaggregate demand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来源:淘豆网[/p-4159125.html]).On the other hand,the aggregate supplyplay a‘consequential role in GDP,thus,the economic growth relies much on theaggregate supply status.As a result,something must be done to optimize the supplySO as to fulfill the sustaining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The excess ofTToverall supply than demand in respect of scale and quantity,in fact,accumulated asubstantial overstocking.However,the excess of supply was pletely causedby the inadequate domest(来源:淘豆网[/p-4159125.html])ic consumption,and it contained the unappealing supplyproduced by the redundant low-standarded construction iII t11e course of extensivedevelopment.To eliminate the unappealing supply,we shall optimize the supply thatrelies greatly on the 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structure adjustment policy.Besides,great effort shall be put on energi五ng civil economic strength,technicalinnovation,tax reduction and economic system reforlrl.Key words:deflation causes (来源:淘豆网[/p-4159125.html])optimization of supply deal withⅡI第一章绪论1.1选题背景及其意义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日益恶化,通货紧缩趋势日渐显现。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旨在扩大内需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我国经济增长开始回升,各种矛盾有所缓和。但是,这种经济回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投资推动的,居民消费需求和民间投资需求仍然没有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因此,笔者认为,为了有效治理通货紧缩,在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上,可尝试由原来的需求管理转为供给管理。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激活民间经济活力、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减税、体制改革等措施来优化供给,从而保证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1.2通货紧缩的定义关于通货紧缩的定义,经济学界争论较大,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 (1)复杂要素定义论。认为导致通货紧缩的原因是多种多样和异常复杂的,通货紧缩也就由相关指标的下降、衰退或恶化等为标志进行界定。据此定义的通货紧缩几乎可以与(来源:淘豆网[/p-4159125.html])经济的全面衰退相提并论。(2) 四要素定义论。认为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国际收支、经济增长率这四个指标如果全部恶化则就为通货紧缩。(3)三要素定义论。认为通货紧缩应包括价格水平、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率这三者共同的持续下降。(4)两要素定义论。认为通货紧缩包括价格水平和货币供应量两者的持续下降。(5)单要素定义论。这又可以分为单要素价格论和单要素货币论两种:单要素价格论认为通货紧缩就是价格水平普遍的、持续的下降。这与用价格水平的普遍的、持续的上升来定义通货膨胀是一致的;单要素货币论认为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一样在根本上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因此,定义和判别通货紧缩就只看货币供应量下降或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这一个指标就可以了。经笔者查阅文献,国际上的有关学者在定义通货紧缩时,有的采用上述三要素定义,有的采用上述两要素定义,还有不少学者则采用上述单要素定义。而国外的经济学教科书的普及版或大学低年级所用的初级教程,往往采用单要素价格论。如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在其国际经济学教科书中将通货紧缩定义为一国总体价格水(来源:淘豆网[/p-4159125.html])平的下降【1];美国经济学家巴罗在其《宏观经济学》中将通货紧缩定义为一般价格总水平随时间而持续下降【2]。再如,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在其极为流行的《经济学》中这样定义道: “与通货膨胀相反的是通货紧缩,它发生于价格总体水平的下降中”。“持续的通货紧缩,即为期若干年的价格的稳定下降,是与经济萧条相联系的,如20世纪30年代或19世纪90年代”吼还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在其《经济学》中这样写道: “正如今天通货膨胀似乎是一种无法摆脱的威胁一样,在20世纪末叶,人们对通货紧缩非常关注——通货紧缩表示价格水平的稳定下降”【4J。除教科书外,在国外一些权威的经济学大辞典等工具书中也往往将价格水平持续下降称为通货紧缩。如著名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在“通货膨胀”辞条下写道:“中世纪发生过通货膨胀,但并不严重。而且存在着一种趋势,一段时间的价格上升和一段时间的价格跌落交替出现。这种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交替出现的格局一直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15]。从以上情况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作为一个普及性的、易于为大众所掌握的,且不失科学性的概念,通货紧缩不妨采取单要素价格论,即价格水平普遍的、持续的下降。为了精确,我们还可以将这个经典定义作补充:第一,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在零值以下,表现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etail Price Index,RPI)连续负增长;第二,持续下降的时间在6个月以上。通货紧缩除了表现为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外,还表现为经济增长率降低,银行信用紧缩,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持续下降,消费和投资需求减少,企业普遍开工不足,非自愿失业增加。1.3有关文献综述通货紧缩是经济学界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内的文献可谓汗牛充栋。在众多文献中,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我国目前是否存在通货紧缩问题。国内经济学界对中国是否出现通货紧缩的争论有六种观点: (1)并未出现通货紧缩(于祖尧,1999)。(2)仅出现了通货紧缩的压力,或趋势、苗头、迹象(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1999;易纲,1999)。(3)出现了轻度通货紧缩(刘国光、刘树成,1998)。(4)出现了严重通货紧缩(谢平、沈炳熙,1999),并认为通货紧缩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敌”(胡鞍钢,1999)。(5)出现了通货紧缩,但未表示其严重2程度(余永定,1999;李扬,1999;李晓西,1999;吴敬琏,1999)。(6)鉴于对“通货紧缩”一词尚没有规范提法,改用“经济紧缩”一词来概括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黄达,1999)。第二是我国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1.国际原因。刘宪法认为,1997年以来,全球性的通货紧缩已经日趋明显,这是中国出现通货紧缩的全球性背景(刘宪法,1999)。高梁认为,人民币竞争力的下降和国际性的通货紧缩成为加剧我国通货紧缩局面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梁,1999)。2.国内原因。(1)制度制约是造成我国通货紧缩的深层原因(戴毅,1999)。(2)企业效益低是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张延群,1999)。(3)在物价水平不断降低的情况下,存在着内生性的通货紧缩现象,其主要原因是真实利率导致的通货紧缩效应(范从来,1999)。(4)居民不良心理预期是导致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长期因素(洪字,1999)。(5)投融资体制尤其是金融制度与实际经济变化不相适应(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1999)。(6)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低水平均衡陷阱(齐建国,1999)。3.政策原因。范剑平认为,政府在近两年中没有明确经济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多重目标同时推进的问题。因此,政策效应相互抵消,是扩大内需政策效应较快减退、通货紧缩日趋严重的首要原因。第三是治理通货紧缩的对策。(1)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刘溶沧,1999:贾福兴,1999)。(2)“双松”的财政货币政策搭配是正确的选择(宁世春,1999)。(3)实行积极进取的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胡鞍钢,1999)。(4)放松利率管制,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谢平、沈炳熙,1999)。(5)财政性货币发行(李晓西,1999)。(6)培育新的增长点,是治理通货紧缩的突破口,也是顺利推进各项改革的前提条件(蒲宇飞,1999)。(7)解决中国目前的通货紧缩问题,关键在于解决供给方的问题,即通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改善企业经济效益,其中包括让经努力仍无法扭亏为盈的企业退出生产(余永定,1999)。(8)加速城市化发展,加速农业技术创新,快速提高有效需求(齐建国,1999)。1.4本文基本框架本文的整体框架遵循的是理论分析一对策研究的思路。首先,本文对通货紧缩的概念内涵进行了讨论,表明作者认同普遍为大众所接受的单要素价格论。然后根据1999年和1998年中国经济的实际运行表现,判断中国经济出现了轻度通货紧缩现象,并探讨了通货紧缩的形成原因。其次,在对反通货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分别进行了介绍后,指出,由3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不高、收入预期不确定、市场经济不完善以及存在挤出效应等,使扩张性财政政策效应与预期效果相距甚远;此外,由于中国经济陷入准“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也使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最后,作者指出,为了有效治理通货紧缩,必须实行优化供给的政策,即激活民间经济活力、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减税、体制改革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4第二章我国通货紧缩的形成及其原因2.1我国通货紧缩的形成本论文根据通货紧缩的概念界定和我国的价格总水平的实际升降表现判断:我国已出现轻度通货紧缩,且有向恶性通货紧缩转化的可能。其依据如下:2.1.1我国的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从1998年4月开始下滑,并持续到1999年底。经过一段时间的小幅上升之后,从2001年11月到2002年底,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又持续下降达14个月之久,其间升幅最高的仅为O.7%,降幅最大的达.1.4%。此外,199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仅为6.8%,2000年、2001年、2002年虽有小幅回升,分别达到9.7%、10%和8.8%,但仍比年间平均17.7%的增长水平低8个百分点以上【“。可见,物价的下降并没有相应带来商品消费额的增长。1997 J坩# 01
1997年--2001年CPI走势图2.1.2金融机构资金出现剩余,银行存差不断扩大1998年以来,我国银行存差不断扩大,至2002年底,已高达4万亿元,比1998年的9174亿元增加30826亿元,平均年增长率高达45.6%。这表明,中国的投资需求严重不足,也即资本相对过剩,由于需求不足导致商品、资金和生产能力相对过剩,显示出通货紧缩的迹象。表2.1 1998年--2002年银行存差增长情况f 年份 I J 02陋行存差(万亿) I
40000l 增幅(%) I 22.66 64 l 62.4 28,12 27.78资料来源:转引自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报告》,第1 8页2.1.3现实流通的货币量呈现出明显的紧缩状态货币量在功能上由现实流通的货币和现实不流通的货币组成,影响价格总水平的不是一般的货币量,而是现实流通的货币量。货币量紧缩在静态上表现为现实流通的货币量紧缩,而在动态上则表现为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以及相应的实际货币流通量的紧缩。现实流通的货币量是一种功能性的定义,不是我们一般所说的货币供给量。一般所说的货币供给量是一统计概念。各个国家为计量货币量,一般都把货币量分成不同的货币层次:狭义货币(M1)、广义货币(M2)、流通中现金(M。)。不同层次的货币量有着不同的现实流通性,相应地,不同的货币层次与价格总水平有着不同的相关性。从中国的情况来看,与现实流通货币相近的不是Mo、M2,而是M1【,J。从最近这次经济周期的运行情况来看,中国这一轮的经济增长率下降是从1993年开始的,相应的货币量紧缩情况非常明显。M2的增长率从1994年的34.5%下降到1998年的14.8%,累计下降近20个百分点【8】口现实流通的货币(M1)的紧缩情况更为明显,这表现在:(1)增长率紧缩。M1的增长率从1994年的26.2%下降到1998年的1 1.9%,累计下降了14.3个百分点,而同期的经济增长率只下降了4.8个百分点。通货紧缩发生的1998年,Ml的紧缩情况尤为严重,其季度增长率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少增了12.2、17.5、9.2、10.3个百分点,现实流通货币呈现出紧缩状态【8J。在M2紧缩的背景下,Ml的增长率只在1997年的4个季度超过M2的增长率,在其他各年份均低于M2的增长率。(2)货币的流动性减弱。1993年以来,货币量在增长率紧缩的同时,其流动性也大幅减弱,这表现在Ml/M2的比值上。Ml/M2比值反映的是现实流通的货币在广义货币中所占的比重,比重上升意味着广义货币中用于现实流通的货币增加,比重下降则意味着货币的流动性减弱。从Ml/M2的比值来看,1993年初为47.6,到1999年初下降为35.1,下降了12 5个百分点,如果把1999年上半年和1993年上半年进行比较,Ml/M2的比值则下降了26.8个百分点,货币流动性减弱的情况非常严重【8]a这说明人们都把钱存在银行赚取利息,而不去投资,不去生产。(3)货币流通速度下降。我们定义货币流通速度为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即V=GDP/M1。我国价格总水平的变动率从1995年开始转变为负值,Ml的流通速度也于1996年呈现出负值。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从1993年的2.1274下降到19986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优化供给治理通货紧缩问题研究.pdf
文档介绍:
优化供给治理通货紧缩问题研究 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优化供给治理通货紧缩问题研究姓名:李畅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王耀中摘要W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经济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内需不振,出口下降,投资增长乏力,经济增长速度回落,通货紧缩趋势日渐显现。为减少通货紧缩对经济造成的影响,...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通货紧缩 -
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通货紧缩(deflation)该如何?依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的定义:价格和成本正在普遍下降即是通货紧缩。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当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连跌两季,即表示已出现为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物价、工资、利率、、能源等统统价格不能停顿的持续下跌,而且全部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在经济实践中,判断某个时期的物价下跌是否是通货紧缩,一看通货膨胀率是否由正转变为负,二看这种下降的持续是否超过了一定时限。实质债务加重→贷款人减少开支、出售资产→获利下降进而删减劳工成本、贷款人收入与资产价格下降→贷款人实质贷款增加、经济需求减少(恶性循环开始)。由基本经济学理,通货紧缩是由于过度供给与需求不足所造成的。解决通货紧缩的积极方法,应以提振国内有效需求为优先,再辅以政府配合扩大公共支出,才可望舒缓通货紧缩威胁 。
通货紧缩 -
马克思论在经济学研究中,较早提出通货紧缩问题的是马克思,他在《资本论》中,多次分析到流通中货币的膨胀和收缩问题。认为通货的膨胀和收缩可能由经济的产业周期引起,可能由流通中的商品数量、价格变动引起,可能由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引起,还可能由于技术因素引起。但他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其对象是以金币为主的货币流通,由于金属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其过多过少都不会引起币值的变化,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供给的过多或过少才会引起币值的变动。因此,马克思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问题的研究,是建立在信用货币(纸币)流通规律的基础上的。实际上是在讨论金币流通与替代金币流通的价值符号的关系,并非在讨论货币供给的多少与物价涨落的关系。凯恩斯论继马克思之后,联系货币政策来讨论通货紧缩问题的是凯恩斯。他于1923年在《币值变动的社会后果》中分析了1914年到1923年英国物价水平的变动,指出:“从1914年到1923年间,所有国家都出现了通货膨胀现象,也就是说,相对于可购买的物品而言,支出货币的供给出现了极大的扩张。从1920年起,重新恢复对其金融局势控制的那些国家,并不满足于仅仅消灭通货膨胀,因而过分缩减了其货币供给,于是又尝到了通货紧缩的苦果。”他认为,通货紧缩将使社会生产活动陷于低落。指出:“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害,……两者对财富的生产也同样会产生影响,前者具有过度刺激的作用,而后者具有阻碍作用,在这一点上,通货紧缩更具危害性。”而通货紧缩之所以会使社会生产活动陷于低落,是因为通货紧缩的再分配效应不利于生产者。由于生产者的生产资金大部分是借来的,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生产者停止经营,减少借款,把自己的实物资产变为通货,比辛苦经营劳作更有益。
凯恩斯在他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对通货紧缩现象的分析,更多使用的是就业不足和有效需求不足这样的术语,通过对30年代大危机的精辟分析,提出“有效需求不足”的论断,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通货紧缩的根本原因。治理的对策自然就是扩张有效需求,而在扩大有效需求方面,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有效,在通货紧缩时期,政府要做的就是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机结合,尽可能地扩张有效需求。欧文·费雪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不同,费雪是从供给角度,联系经济周期来研究通货紧缩问题的,他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研究,于1933年提出了“债务——通货紧缩”理论。他认为企业的过度负债是导致30年代大萧条的主要原因。在经济的繁荣时期,企业家为追求更多利润,会过度负债,而在经济状况转坏时,企业家为了清偿债务会降价倾销商品,导致物价水平的下跌,出现通货紧缩。通货紧缩的出现,又会使企业利润减少,生产停滞,失业增加。而失业的增加,会使人们的情绪低落,产生悲观心理,对经济和生活丧失信心,更愿持有较多的货币,居民和企业的这种行为将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而因物价下降出现的利润减少和实际利率的上升,意味着企业真实债务的扩大,会使贷者不愿贷,借者不愿借。过度负债和通货紧缩会相互作用,由于过度负债的存在,在经济周期的阶段转型时,会出现通货紧缩,反过来由债务所导致的通货紧缩又会反作用于债务,其结果会形成欠债越多越要低价变卖,越低价变卖自己的资产越贬值,而自己的资产越贬值,负债就越重的恶性循环。最后,则必然出现企业大量破产,银行倒闭的危机。该理论实际上是将通货紧缩的过程看作是商业信用被破坏和银行业引发危机的过程。
走出“大萧条”,解决通货紧缩的对策要么是自由放任,企业破产后的强制恢复,要么是增加货币供给,利用通货膨胀的方式助其恢复。其他看法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许多国家处于通货膨胀之中,因此,理论界对通货紧缩问题的专门论述不多,多是在研究通货膨胀问题时,把通货紧缩作为它的对立面捎带论及。如弗里德曼等人认为,“货币存量的大幅度变动是一般价格水平大幅度变动的必要且充分条件”,货币供给过分低的增长率,更不用说货币供给的绝对减少,将不可避免地意味着通货紧缩,反之,若没有货币供给如此低的或负的增长率,大规模的、持续的通货紧缩决不会发生。萨缪尔森、布坎南等人也把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一样,都看作是政府干预过多、政策失当的产物。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货紧缩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观点。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将出现世界性通货紧缩的原因归结为社会总需求的不足,并强调需求不足在不同国家或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社会制度根源,如果实行联系汇率和固定汇率制度的国家的货币被高估,就极易受到其他出口国家货币突然贬值的冲击,出现国内价格下降导致通货紧缩。他主张用“有管理的通货膨胀”政策来治理通货紧缩,而这一观点则对以稳定物价为目标的传统货币金融理论构成了挑战;美国另一著名经济学家加利·西林则指出通货紧缩具有自我强化的性质,他认为,当购买者采取观望态度,等待物价进一步下跌时,资本将进一步过剩,商品存货将继续增加,从而将使物价进一步下降。物价继续下降的结果,会使消费者产生进一步的观望心理。这样物价就会陷于一个螺旋式的自我强化的下降过程;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认为,通货紧缩的发生是由于人们更愿意把持有的实物换成货币。通货紧缩产生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资产泡沫破裂对经济产生的消极影响,20世纪30年代危机的出现,与资产泡沫的破裂有着紧密联系,至少加重了通货紧缩的局面。出现的通货紧缩,与技术进步、信息的快速传播导致的结构性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是导致通货紧缩发生的重要原因。
通货紧缩 -
通货紧缩依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的表述,价格和成本正在普遍下降即是通货紧缩。也有学者将通货紧缩细分为deflation与disinflation,前者的标志是CPI(居民消费指数/Consumer&Price&Index)转为负数,亦即物价指数与前一年度相比下降;后者的标志是CPI连续下降,亦即物价指数月度环比连续下降。
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的全面持续下降,判断通货紧缩的程度就必须解决两个以下问题:一是用什么指标来测度物价水平的变化;二是连续下降多长时间才可看作持续下降。反映物价总水平变化的指标,
最为常见的指标有三种: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即批发物价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而消费者价格指数又有两种:一种是同比价格指数,
另一种是环比价格指数。这两种价格指数对于判断价格走势,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又会出现差异。对于一般的分析判断,可以用同比价格指数,但据此得出的结论,对于轻度的通货紧缩可能不太准确。
对于专业分析,用环比价格指数来衡量和判断通货紧缩的出现、程度更为合理与准确,但限于统计资料的不足,用环比价格指数时要对统计数据进行专业调整。&
通货紧缩 -
通货紧缩类型的划分,对于全面准确地把握通货紧缩的性质、机理,针对不同情况寻找不同的治理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按照不同的标准,通货紧缩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有:相对通货紧缩和绝对通货紧缩。
相对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在零值以上,在适合一国经济发展和充分就业的物价水平区间以下,在这种状态下,物价水平虽然还是正增长,但已经低于该国正常经济发展和充分就业所需要的物价水平,通货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这种情形已经开始损害经济的正常发展,虽然是轻微的,但如果不加重视,可能会有量变到质变,对经济发展的损害会加重。
绝对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在零值以下,即物价出现负增长,这种状态说明一国通货处于绝对不足状态。这种状态的出现,极易造成经济衰退和萧条。根据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又可以分为轻度通货紧缩、中度通货紧缩和严重通货紧缩。而这三者的划分标准主要是物价绝对下降的幅度和持续的时间长度。一般来说,物价出现负增长,但幅度不大(比如—5%),时间不超过两年的称为轻度通货紧缩。物价下降幅度较大(比如在—5%~10%),时间超过两年的称为中度通货紧缩。物价下降幅度超过两位数,持续时间超过两年甚至更长的情况称为严重通货紧缩,上个世纪3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所对应的通货紧缩,就属此类。
可以分为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和供给过剩型通货紧缩。
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是指由于总需求不足,使得正常的供给显得相对过剩而出现的通货紧缩。由于引起总需求不足的原因可能是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不足,也可能是国外需求减少或者几种因素共同造成的不足,因此,依据造成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可以把需求不足型的通货紧缩细分为消费抑制型通货紧缩、投资抑制型通货紧缩和国外需求减少型通货紧缩。供给过剩型通货紧缩,是指由于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在一定时期产品数量的绝对过剩而引起的通货紧缩。这种产品的绝对过剩只可能发生在经济发展的某一阶段,如一些传统的生产、生活用品(像钢铁、落后的家电等),在市场机制调节不太灵敏,产业结构调整严重滞后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绝对的过剩。这种状态从某个角度来看,它并不是一个坏事,因为它说明人类的进步,是前进过程中的现象。但这种通货紧缩如果严重的话,则说明该国市场机制存在较大缺陷,同样会对经济的正常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可以把通货紧缩分为显性通货紧缩和隐性通货紧缩。
界定通货紧缩,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而且能够用物价水平的变动来衡量,因为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一样是一种货币现象。但是如果采取非市场的手段,硬性维持价格的稳定,就会出现实际产生了通货紧缩,但价格可能并没有降低下来的状况,而这种类型的通货紧缩就是隐性通货紧缩。隐性通货紧缩的存在为我们的判断带来了困难,但并不影响我们以物价水平的变化作为通货紧缩的标准,就像隐性通货膨胀的存在,不影响我们以物价水平作为通货膨胀是否发生的判断标准一样。&
通货紧缩 -
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引起持续上涨、货币贬值,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一样,通货紧缩也是一个与每人都息息相关的经济问题。通货紧缩是指社会价格总水平即商品和劳务价格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价值持续升值的过程。在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如,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其经济复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与相反,通货紧缩意味着消费者增加,但持续下去会导致债务负担加重,企业投资收益下降,消费者消极消费,国家经济可能陷入价格下降与经济衰退相互影响、恶性循环的严峻局面。通缩的危害表现在:物价下降了,却在暗中让个人和企业的负债增加了,因为持有资产实际价值缩水了,而对银行的抵押贷款却没有减少。比如人们按揭购房,通缩可能使购房人拥有房产的价值,远远低于他们所承担的债务。关于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效应比较从以下方面得以体现:通货膨胀效应:货币贬值;物价上升;预期收入看好;经济过热;失业率降低;但过快的膨胀之后是必然的紧缩。通货紧缩效应:企业利润减少;个人预期收入降低;宏观经济悲观衰退;下降;上升;金融秩序混乱等。历史上曾出现过通货紧缩,最典型的是1929年至1933年的。与通胀相比,通缩是一个更让各国经济政策制定者头痛的问题,因为它更加难以治理。通货紧缩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下述一些方面:一是。产品供给大于需求,大量产品销不出去,造成通货紧缩的发生。一些国家的经济尚未从根本上摆脱生产过剩的制约,以至于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面临通货紧缩的风险。二是有效需求不足。因受到低迷、投资减少的制约等负面因素影响,与以往相比有所下降,这也是通货紧缩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效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互为因果。正如一个胃病患者,说自己“消化不良”(需求不足)或“吃得太胀”(供给过剩)是一回事一样。三是作为全球经济火车头的美国,经济一直复苏不力,这对依赖美国经济带动的全球不少国家和地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同时,也促使这些国家的通货呈现下降之势。通货紧缩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害远远大于通货膨胀,一旦前者和庞大的负债结合起来,必然造成严重的财政问题,而庞大的财政问题则又加剧着通货紧缩,从而给本已虚弱的世界经济复苏罩上阴影。
通货紧缩 -
通货紧缩(一)总需求不足引发的通货紧缩
(二)供给绝对过剩引起的通货膨胀日本的经济紧缩已是世人关注的重心。联准会最近发表了一篇由多位名经济学家合力著作的文章,“防止通货紧缩--从日本1990年代的经验学功课(PreventingDefiation;LessonsfromJapan'sexperenceinthe1990s)。该文章述说日本的经济紧缩源于该国80年代的经济泡沫。与今日美国的情况十分神似。通货紧缩始于1999年,由于供求失衡,商品价格下跌。物价下跌一方面使企业利润减少,另一方面也抑制了消费。该文章也提到造成日本经济紧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日本的中央银行没有积极的以减息及放宽银根刺激日本的经济成长。可怕的是经济紧缩除了日本之外已在世界各国有逐渐成形的趋势,在过去的六个月,法国、德国、巴西、瑞士的物价也都在下跌。就连成长快速的中国大陆,其物价也免不了下跌的命运。在过去的五年,中国大陆物价已跌了大约20%,香港的物价在过去五年也跌了大约16%。有些经济学家已开始预料美国的经济已有陷入通货紧缩的可能性。摩根士丹利的首席经济分析师洛旗(SrephenRoach)表示,“美国已徘徊在经济紧缩的边缘”。美国当前的“低通货膨胀、低经济成长”经济状况,有转成通货紧缩的可能。低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距离只有一线之隔。怎样防止美国从低通货膨胀跨入通货紧缩的境界实在是政府的首要职守。也有乐观人士认为:目前通货紧缩机会较1930年代小,原因是-当时主因为央行失当;而今日服务业比重相对高,其多是劳力密集,价格(薪资)较难调降。通货紧缩不见得不好:如十九世纪末之价格下跌乃基于生产力快速提高,故能与经济同步成长。
通货紧缩 -
通货紧缩(一)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促退论:通货紧缩会抑制增长,甚至使经济发生衰退。理由:①物价的持续下降会使生产者减少甚至亏损,继而减少生产或停产。②物价持续下降将使债务人受损,继而影响生产和投资③物价持续下降,生产投资减少会导致失业增加居民收入减少,加剧总需求不足2、促进论:适度的通货紧缩有利于经济的增长。理由:①通货紧缩将促使长期利率下降,有利于企业投资改善设备,提高生产率。②在适度通货紧缩下,经济扩张的时间可以延长而不会威胁经济的稳定。③如果通货紧缩是与技术、效益提高相联系的,则物价水平的下降与经济增长是可以相互促进的。通货紧缩(二)通货紧缩的财富收入再分配效益
1、实物资产的持有者受损,现金资产将升值。2、固定利率的债权者获利,而债务人受损。3、通货紧缩使企业利润减少,一部分财富向居民转移;通货紧缩使企业负债的实际利率上升,收入进一步向个人转移。4、政府财富向公众实质债务加重→贷款人减少开支、出售资产→企业获利下降进而删减劳工成本、贷款人收入与资产价格下降→贷款人实质贷款增加、经济需求减少(恶性循环开始)。由基本经济学理分析,通货紧缩是由于过度供给与需求不足所造成的。解决通货紧缩的方法,应以提振国内有效需求为优先,再辅以政府配合扩大公共支出,才可望舒缓通货紧缩威胁。
通货紧缩 -
通货紧缩一般来说,适度的通货紧缩,通过加剧市场竞争,有助于调整经济结构和挤去经济中的“泡沫”,也会促进企业加强技术投入和技术创新,改进产品和服务,对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的一面。但过度的通货紧缩,会导致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市场银根趋紧,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市场销售不振,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强化了居民“买涨不买落”,左右了企业的“惜投”和居民的“惜购”,大量的资金闲置,限制了社会需求的有效增长,最终导致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增长率下降,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不利。由此看来,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有不利的一面。为此,我们必须通过加大政府投资的力度,刺激国内,抑制价格下滑,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意味着消费者购买力增加,但持续下去会导致债务负担加重,企业投资收益下降,消费者消极消费,国家经济可能陷入价格下降与经济衰退相互、恶性循环的严峻局面。通缩的危害表现在:物价下降了,却在暗中让个人和企业的负债增加了,因为持有资产实际价值缩水了,而对银行的抵押贷款却没有减少。比如人们按揭购房,通缩可能使购房人拥有房产的,远远低于他们所承担的债务。
通货紧缩 -
通货紧缩(一)宽松的货币政策
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刺激总。(二)宽松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可以直接增加总需求,还可以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带动私人投资的增加。(三)结构性调整对由于某些行业的或某个层次的商品生产绝对过剩引发的通货紧缩,一般采用结构性调整的手段,即减少过剩部门或行业的产量,鼓励新兴部门或行业发展。(四)改变预期政府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增加公众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适当改善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提高中下层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以增加消费需求。(六)恶性紧缩模型国家,只发行与国民数量相当的,后果货币无限升值,如战国时,王莽篡汉时发行的法币。
通货紧缩 -
图书《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译者:李扬等作者:[美]西林出版社:管理出版社出版年:简介:关于货币供应以及货币政策与通货紧缩的关系,本书在多处都有详论。概括来说,作者主要阐述了三个重要观点。其一是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作者认为,通货膨胀孕育了通货紧缩;其二是通货紧缩的自我强化性质:如同通货膨胀一样,通货紧缩也是自我强化的;其三是治理通货紧缩的措施:作者首先分析了美国自80年代以来连续发生的危机。
作者简介:A·加利·西林:毕业于阿姆荷斯特学院,获物理学学士学位,继而于斯坦福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先后任标准石油公司的美国和经济分析员、美林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华特·韦德公司常务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等。先后出版了《通货膨胀结束了吗?你准备好了吗?》、《世界已经彻底改变》、《大冲击之后,是萧条还是衰退?》、《通货紧缩》等6部专著。这些著作在美国出版后,均为轰动一时的畅销书。
显示方式: |
共有12个词条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南开经济研究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南开经济研究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管理科学学报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5次
参与编辑人数:20位
最近更新时间: 15:52:00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