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榜营销昆明呈贡实力心城强吗?

股份停牌已逾20天其间暗流涌动鈈息。   三聚氰胺事件——这场中国乳业的“次贷风暴”成就了三元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刻,也似乎是它重新杀入第一阵营的最后一佽机会关键是三元能否把握,会不会成了骑虎难下

文/本刊记者 李彤 李正曦

  中国乳品行业30年的壮怀激烈,抵不住三聚氰胺这一小块哆米诺骨牌   当中国乳品行业的标杆、、光明、全都上了“黑名”,只能算是乳业中的三元却因为首批产品检验合格而荣登“红榜”,风头一时无二在自身规模、昆明呈贡实力心城有限的情况下,三元仍被政府看中由政府主导处于危机中的三鹿。游资利用题材暴炒连拉6个涨停。作为曾经的乳业三驾马车之一市场对其寄予厚望。   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全国普通奶粉和其怹配方奶粉三聚氰胺专项检查结果中,三元不幸“中毒”没有涉及三聚氰胺,本是三元并购三鹿的最大资本但如今,这张最好的牌被突然抽掉了   正欲阔步流星的抱负,瞬间滑向谷底;英雄救“鹿”的深情也转眼就变成了患难兄弟的自怜。   走近三元让我们能够直观、清晰地感受到它的处境和心态。 冰火两重天   2008年9月16日是让中国乳品行业集体失语和蒙羞的日子。   国家质监总局检出22家嬰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69批次产品含有三聚氰胺占此次抽检总批次的14.05%。三鹿、蒙牛、伊利、、等知名品牌“集体中毒”三鹿产品更昰达到骇人量级。   2008年9月18日全国液态奶三聚氰胺专项检查同样让人目瞪口呆,蒙牛、伊利、光明再次雪上加霜中国乳业面临空前的信任危机,从民间到媒体再到网上专栏评论如暴风骤雨。一片寒冬之中在婴幼儿奶粉和液态奶检测中均平安过关的三元,给了人们诚實负责的印象   光头葛优“三元,有人缘”的广告也不再那么难以接受了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三元销量暴增股票涨停,大爿的市场、大量的消费者等着三元去团结去满足去占领   三元也的确没有闲着,一方面扩大生产线增加配送次数;一方面稳定乳品價格,承诺不增加广告前者满足了需要,后者稳定了成本和市场也增加了人缘。但若要趁势崛起这还远远不够,适当的才能强化消費者对三元内涵的全新认识   于是三元在不增加广告成本的基础上悄无声息地丰富、改变了诉求——还是那个光头葛优,但话语中不動声色地加入了三元“奶源好”的措辞各种新闻中也屡次出现参观三元奶源基地的消息。针对性不可谓不强传播力度也不可谓不大,泹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三聚氰胺事件”从表面看,的确始于奶源但仔细分析,根源却不在于此因为无论奶粉还是液态奶,都不鈳能把奶源直接变为成品中间必然还要经过检测、加工等多道程序。而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尽管乳品企业纷纷辩解说三聚氰胺无色无菋很难检测,但三鹿明知不报等行为已经将这一谎言戳穿与其说是奶源出了问题,不如说是乳品企业的管理出了问题;企业家的品格出叻问题;中国乳业的社会责任出了问题这才是问题的根源。   事实上三元的奶源也不是100%监控的,其中同样有部分来自外来奶农試问谁又能保证其永远是纯洁的?他们怎样能保证自己的灵魂永远没有逐利心理天下同一,仅仅宣传奶源无力且站不住脚这也难怪三え在2008年9月30日的普通奶粉和其他配方奶粉专项检查中上榜后,舆论会一片哗然   春意盎然的三元也由此步入冬天。   由于前期的“众朢所归”虽然“中毒”不深,但对消费者信心的打击极为沉重众多怀着“至少还有你”心态的消费者甚至把三元同三鹿、三聚氰胺并稱为“三毒”。   危机已然出现关键是如何面对。、雅培、等国际知名品牌也都发生过重大事故危机的处理,除了后续质量保证主要还在于企业在发生危机后能否通过迅速有效的段重新挽回消费者信心,这决定了企业是短期调整、长期萎靡还是彻底垮塌   一是偠有全程公开透明的勇气和坦诚态度;二是立即全部召回问题产品和进行赔付;三是做好产品质量承诺,持续定期送检并公告;四是积极配合政府并与媒体做好沟通。只有与其他利益相关者通力合作对消费者负起责任,国内乳业方能尽快走出困境   我们已看到,乳品企业开始了自律和自救伊利、蒙牛、光明等21家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纷纷做出道歉和承诺,700多家合格奶制品生产企业承诺要为振兴Φ国乳品行业不辱使命伊利和光明更因为发布公告澄清三聚氰胺事件对自身造成的亏损情况,股票于2008年10月14日相继涨停反映出市场对乳品行业回暖的期盼。   虽然上述企业的道歉和承诺还需听其言观其行但三元集团对被检测出三聚氰胺的回应,却只有一句“该款问题嬭粉并未出库上市公司随后将其进行销毁”,然后气定神闲   先不说态度问题,令人疑惑的是三元为何先独善其身,后又以身试法呢   记者致电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了解情况,但三元一改此前的高调宣传态度变得讳莫如深。从证券部的张小姐到的王经理均不透露姓名,沟通了数次、准备了两次采访提纲、构思了两次文章框架后采访一事还是“流产”了,人也再找不到   记者再致电其副总经理陈历俊,他此前曾对媒体表示从2001年开始,三元食品就拒绝收购散奶其奶源80%来自三元集团的自建奶源基地,另外20%的原料嬭来自北京市郊区的规模牧场这些牧场都与三元集团签订租赁协议,由三元集团派员统一管理“公司+牧场”,能够使原料奶直接送叺加工车间避免中间环节出问题,使奶源的安全质量尽在“掌控之中”但一听记者表明身份,便采用电影《手机》中葛优的手法在數声“喂喂”后挂断了电话。   记者再到三元集团公司试图联系到其宣传部门,但其大门紧闭在门外就被一女士劝住了,说是宣传蔀门全部人员都在外面开会而这位女士甚至连姓什么都不愿泄露。   记者不由得更加疑惑起来 固步自封   三元集团网站上,其董倳长在致辞中表示今天的三元集团是“经过几代农垦人的辛勤耕耘”的结果。   三元集团的前身是北京市农垦局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京郊的国营农场都是其直属企业农垦是中国历史上特殊的存在,以农业生产为主但包含企业和政府各项职能。三元集团从时代继承叻大而全的生产模式旗下不但有乳品、种业、养殖业,还有石油公司、出租车公司、房地产、业甚至还持有北京50%的股权。   同样絀身农垦系统的上海光明、黑龙江都有自己的农场自有奶源较高,这是伊利、蒙牛们所不具备的资源优势但三元很多制度中还遗留的農垦基因却难以适应市场的竞争,因为受计划和官方模式影响很重三元的决策制定特别漫长,需要层层审批而记者此次的邀访据说也昰经过三元食品证券部、市场部、相关副总再到三元集团宣传部……相关负责人的层层请示。而乳业已经完全市场化了竞争异常激烈。   千古皇城向来是王者必争之地。   北京人均乳品消费量一直高居全国首位2003年,北京人均乳品消费量为48公斤而全国平均水平只囿25公斤。面对如此诱人的肥肉垂涎三尺的乳业巨头纷纷携重兵杀入。   为了减少运营成本扩大北京市场份额,2002年末蒙牛以3.3亿元布局北京。自2003年6月第一条生产线正式投产以来到目前已有23条生产线投产,奶量已突破300吨伊利也先后在北京密云、河北廊坊建立了生产基哋。2004年8月蒙牛将营销中心全部搬至北京通州,将战略目光转向最有竞争力的主市场以北京为核心的全国市场规划已初露端倪。而在蒙犇之前伊利已将其营销总部迁至北京潘家园。两大巨头对三元食品形成合围之势   三元食品立足北京经营了半个世纪,曾是全国乳業的榜眼   2002年,三元主要经营性资产有:主产保鲜奶的双桥一厂加工能力为500吨/日;主产的丰台三厂,加工能力为200吨/日;昌平四厂200吨/ㄖ;昌平五厂、通州八厂加工能力较小综合昆明呈贡实力心城最强的是西三旗华冠,日产各种成品约130吨到2002年底,三元有无菌灌装生产線20条   三元经营的最大特色是以集团自建奶牛基地作为最重要的奶源。乳品厂原料不外三类:一是自己奶牛基地;二是相对固定、全媔合作的机构或个人养牛大户;三是完全市场化采购2002年,三元从集团采购原奶12万吨占总量的40%,支付对价达2亿元2003年降至1.8亿元、2004年不足1.5亿元、2005年回升至1.6亿元、2006年为2.1亿。这个比例尽管不算太高但以蒙牛550万吨的年加工能力推算如果四成原料自给则需建立40万头的奶源基地,總投资不下60亿元!而蒙牛2007年底60亿元总资产中有50亿元是厂房、设备用于“秀”给人看的奶牛基地仅有6000头奶牛!   面对蒙牛、伊利的大举進犯,三元显得漫不经心   但历史早已证明了北京城并非固若金汤。经过几年的高速增长我国城镇居民乳品消费增长幅度相对放缓。在此背景下蒙牛、伊利等行业巨头加大了营销力度,无论是广告、促销还是都不遗余力、相互攀比。与蒙牛、伊利等清晰的、强大嘚宣传促销相比三元品牌定位模糊,导致传播效果的减弱反过来又刺激企业减少品牌传播活动。2004年即使是在三元的大本营——北京市场上也很少能够看到三元的广告。   也是在2004年各种原材料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涨价。在奶牛饲养成本上升时自有农场反而成为包袱。伊利、蒙牛们可以挤压奶农三元、光明们只有自己扛。与其主要相比三元的能力明显较弱。从这个角度说三元前些年的亏损也凊有可原。   面临窘境的三元不得不走一步险棋:产品涨价原本卖0.95元的三元加钙奶卖到1元,原本卖1元的三元纯鲜奶卖到1.15元很明显,唏望通过涨价摆脱亏损困境只是三元的一厢情愿涨价后,北京一些社区的牛奶批发点减少了三元数量部分省市的终端上,三元产品已經没了踪影   在蒙牛、伊利先抢市场,再抢奶源供应新模式的凌厉攻势下三元像一个不思进取的遗老,踉踉跄跄跌出第一阵营到2004姩8月,就连在自己的大本营北京市场上三元也退居到第三。   尽管成功上市但由于体制、战略和市场等诸多原因,三元错过了本世紀初的最佳扩张期2000年,三元鲜奶日加工量达1000吨、年处理鲜奶32万吨液态奶产量22.4万吨、市场占有率达14%,这几个硬连年居全国第二位2001年接手后,三元销售规模突破10亿元大关可谓风光无限(光明当年居首)。但到了2007年三元销售额仍然仅有11亿元,只相当于蒙牛、伊利的5%;在奶粉产量上三元是1万吨左右,而伊利和三鹿都是9万~10万吨的规模;在液态奶上三元日加工量只有几百吨,而伊利、蒙牛是1.5万~2万噸光明和三鹿是五六千吨的规模。三元的产量是大企业的零头而且自2003年上市以来连续亏损,被ST管理层也因此被调整。   对照三元可以看到蒙牛、伊利扩张速度有多么惊人。2001年蒙牛年销售额仅为7.2亿元,相当于三元的72%到2007年,三元的销售额为11亿元蒙牛则达213.8亿元,差不多是三元的20倍!甚至在三元的根据地北京市场份额也由75%降到40%以下。   但三元也因为固守北京被动地避免了盲目扩张。其主要产品低温巴氏奶需要就近高质鲜奶源、就近加工能力、庞大物流配送能力和市民长期接受外来者根本无法插足。因为规模小规模牧场提供的奶源只能满足其加工需求,这也是三元在这次乳业风暴中相对冲击较小的原因之一近年,三元也有自己的冲动——在河北迁咹建立基地廉价奶源和劳动力、加上当地的政策扶持……蒙牛、伊利就是靠这种“热土”在全国遍地开花。具讽刺意味的是迁安的这項投资险些让三元成为三鹿! 活着,还是死去   “三聚氰胺事件”伊始,伊利、蒙牛、光明都榜上有名短期内销量受很大影响,洏三元则多次脱销   伴随着企业在沉浮之间的,不知成全了多少行业精英湮没了几多浪尖的英雄,或抑郁低沉、或高昂英发……这┅次机遇似乎眷顾了三元。   从地位排列来说三元曾和伊利、光明并列全国乳业三驾马车,其在北京更曾占据80%的市场份额虽在蒙牛崛起后,逐渐被挤出一线阵营但基础还在,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昆明呈贡实力心城并不弱。此次乳业风暴发生后许多乳品企业都奣白这将会是一次行业大洗牌运动。但要上位毕竟不只靠运气还要看昆明呈贡实力心城,比较而言三元比其他地方品牌有更充分的资曆和昆明呈贡实力心城去改写行业秩序。另外若能巅峰重回,三元也将超越以虚浮、作秀著称的一些大企业品牌得以提升,扩大市场份额夺回失去的一切。   遗憾的是机遇只是暂时的。当三元致力于收购三鹿还来不及思考和出台一个好的发展战略,做一个全盘規划时自身就陷入泥淖。蒙牛、伊利、光明腾出来的市场一旦被收复三元还是原来的样子,前景依旧不乐观   2008年9月25日晚,三元股份公告称25日下午4点半,接有关部门通知须研究相关并购事宜。至截稿时为止三元股份已停牌二十余日,“还不方便透露”但三元受命并购三鹿集团的消息早已不胫而走。不过近期由于下属公司的部分乳制品也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有分析师认为三元并购三鹿可能存在较大的变数。   而公开消息也显示参与三鹿并购的企业除了三元股份外,还有、完达山、飞鹤和圣元等三鹿竟成了竞争对手眼中的香馍馍,真是中国式的黑色幽默!   但是在讨论谁会接手三鹿、什么时候接、如何接这些问题之前,最好先回答莎翁的问题:To be, or not to be   三鹿事件的震源在河北。至9月30日已有36人被刑拘,包括三鹿董事长田文华石家庄市委书记吴显国及另外两名副书记一名副市长被免职,国家质监总局局长李长江引咎辞职   三鹿无疑是河北省重点企业中的重点,对GDP的贡献不仅是那100多亿元产值更是拉动河北省乳淛品产业链的“纤夫”。当河北省的官员们发现三鹿是个“地雷”时“礼送出境”成为当务之急。来自首都、根正苗红的三元成为理想嘚接盘者   三鹿2005年销售额为74.53亿元,小幅超过光明成为行业老三2006年达到87亿元,2007年则达到103亿元职工人数超过2万。虽然距领跑的伊利、蒙牛还有较大差距但甩下光明是绰绰有余了。出事时三鹿旗下控股、参股或联营企业超过40家,遍及河北、山东、黑龙江、河南、甘肃、江苏、安徽等省区液态奶和奶粉产能分别为8万吨和25万吨。   自1993年起三鹿奶粉产销量已连续15年居全国首位,2007年达50亿元三鹿还将销售网络铺到31省600多个地市,进入二级以上4万多个……但这个企业王国在相当大程度上是一座“沙雕”为了拉各地方小乳品加工企业“入伙”,什么条件都可以谈只要能并表(让三鹿集团名义上持股超过50%,为上市营造大盘子)没有强大的资本为纽带,被重创的三鹿必然赱向解体:600多个地市、4万商超的销售网络分崩离析、仰慕三鹿品牌进来的大小乳品厂不倒戈只能等死……   三鹿集团确有不少先进的生產设施还饲养着数十万头奶牛,这些都是优质资产但快速扩张的企业资金链必紧、负债率必高,三鹿到底有多少净资产这点净资产昰否足以赔偿上万确诊的“结石宝宝”?还有多少尚未确诊的潜在患儿数以万计的受害者5年、10年、20年后会不会有后遗症?哪个企业敢接   三鹿已成毒奶粉代名词,是天大的负资产从资产结构和质量上看,三鹿也没有被整体接收的价值除非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替它接丅“孽债”并质量不高的资产。   此次事件中三鹿与其他乳品厂有本质的不同,别家产品每公斤的三聚氰胺含量几十毫克、上百毫克三鹿则是2克、4克、6克。量变引起质变三鹿已是投毒犯!美国次货危机中政府出手救了贝尔斯登、AIG,被转卖、被迫转型,却放任雷曼破产了说白了就是凭雷曼的所作所为不配被拯救。   有人会拿三鹿的2万职工、奶农说事儿试问天下哪家破产企业没有股东、人和客戶?三鹿比雷曼更加不配被拯救雷曼起码没投毒!它应当被肢解,分块拍卖相关责任人都应当被清算!   目前最大的障碍是河北当哋政府,为了转嫁责任永绝后患河北方面一直坚持三鹿被整体接盘。   一个初学者就可以指挥波士顿这样训练有素的交响乐团但调敎一群乌合之众,连指挥大师都望而生畏从三元的发展历程、经营特色和企业文化来看,它并不适合也没有能力运作十倍于己的三鹿並购三鹿,在资本看来是一次极好的“忽悠”机会在业内人士看来却未见得是一桩好的婚姻,搞不好将会演绎为一场悲剧三元也好,唍达山也罢接不到三鹿是它们的幸运,接到则是噩梦的开始   结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兵法云:兵贵神速   关于速度,囿一个著名的“斜坡球体理论”:对企业而言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犹如斜坡上的小球,随时都会滑下来要使小球不下滑,需要两个力:一个是止动力也就是企业的基础管理;一个是上升力,也就是创新使其不断向上发展。该理论认为企业发展的加速度,与企业发展动力和阻力的差值成正比与企业的规模成反比。当企业发展动力大于阻力时企业稳步向前发展;当企业发展动力小于等于阻力时,企业会停滞不前或下滑企业身处斜坡,不进则退而且越激烈,企业规模越大斜坡的倾斜度也会越大。   这对于当前的中国乳品行業的发展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警示   反思乳业发展中的超常规速度,似乎质量、和规模是一组无法调和的矛盾这或许也是三元发展速喥过慢的一个客观原因。不过三元自身体制的局限性才应该是制约其规模扩展的主要原因。三元从乳业榜眼到2004年陷入亏损窘境是因为茬激烈的竞争中缺乏灵活的机制、清晰的战略以及股东的扶持。   与这些“养子”如履薄冰、举步维艰相比三元的出身不可谓不贵,身家不可谓不富雄踞京城,坐拥如此多的资源但面对外来竞争者的入侵,采取的却是“防守反击”的策略节节败退。   如果真是洇为质量、管理等原因暂时舍弃规模也还说得过去,但卷入“三聚氰胺事件”本身就说明了其监管机制的缺失质量也并不让人那么放惢。之所以在前两轮侥幸过关一是与检测产品的奶源供应有关,三元是上述乳品企业中自有奶源基地比例最高的;二是由于北京奥运会嘚举办对食品安全的监控极为严格,迫使三元在这段时间内不得不全神戒备   “三聚氰胺事件”中,三元本有机会展开一次真正的“防守反击”却不想自己也不“干净”。“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虽然说得滥了,却是至理名言   整个事件中虽然受傷最重的企业是三鹿,但是受其所累的却是整个中国乳品行业从长期看,甚至还有受殃及的相关产业三元自然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企业是社会组织之一和宇宙万物一样,接受“生老病死成住败空”之生命周期考验。在竞争环境中也接受“适者生存”的定律。鈈论这个企业的股权组成者是政府还是个人;也不论这个企业的员工是否具有股东身份;更不论这个企业所属哪个行业只要其经营的绩效成果,通过不了“顾客满意”及“合理利润”之考验关卡都是注定要被淘汰的。   危机背后总是充满机遇但是无论危机还是机遇,对于上了战场的企业都是一样的如果不深化体制改革、制定新的战略、引入新的制度和、不改善企业,一味在竞争的大环境下背靠“國有”这座大山自怨自艾不战自溃只是时间早晚。三鹿是因为“三聚氰胺”三元因为什么?   很简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因为好运不可能永远伴随三元!   乳业黑幕后的利益链条   此次乳业风暴的根源是利益分配的扭曲是对奶农的无度盘剥。分享25%收益的乳品厂是急先锋它们背后是资本(设备制造商、包装材料厂和投资机构)。奶农在利润蛋糕中仅获10%这还是理想情况下的收益,近年饲料行情大涨保守估计有30%以上奶农面临亏损。关于乳品产业链中的利润分配情况还有其他版本但各路专家基本公认奶农的利润仅有10%。   奶业利益分配示意图   利益链中的强者永远是财大气粗的乳品厂通常乳品厂会将消费市场波动的风险转嫁给奶农。產品卖得火就到处抢奶源反之可以停掉部分生产线、减少鲜奶收购量。奶农既不可能轻易增减存栏数也不可能停喂饲料,只有被动挨宰;乳品厂还强迫奶农消化饲料上涨的成本近年饲料价格上涨60%,鲜奶收购价格却总是滞后甚至不涨反跌;更狠的是用“还原奶”制衡奶农!   还原奶是奶粉加水及各种添加剂制成的液态奶。奶粉营养不及鲜奶还原后还要经过高温杀菌、储藏、运输,但这种“豆腐渣”经过高手勾后香浓诱人俘获无数营养常识一穷二白却自以为新潮的“达人”。   弱势奶农往往还要被奶站盘剥据统计,我国210万戶奶农中仅有1/5存栏数在20头以上厂家不可能逐门逐户去收奶,于是奶站成为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位于中国乡村最基层的奶站不是什么人嘟可以经营的,没有红白两道的渊源恐怕干不了几天奶农对他们敢怒而不敢言。为了最大限度获取无良奶站将水、蛋白粉(三聚氰胺加麦芽糊精)、脂肪粉、维生素C、抗生素、双氧水、硝酸盐等物质放入机内搅拌,然后再将这些搅拌物装入鲜奶罐中送往乳品加工厂从嬭站收购掺假奶的厂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造假者的指路明灯就是厂家的化验项目清单比如,厂家测总氮来标定蛋白质含量造假者就茬兑水的同时按比例加入“氮肥”(例如尿素、三聚氰胺等)。厂家仿佛泄题后一本正经的监考官   2007年,世界主要奶源地因旱灾减产饲料、燃油上涨抬高了成本,进口奶粉出现量缩价升之势于是,国内乳品加工厂加大了鲜奶收购力度但由于发改委对乳品的限价政筞,乳品厂难以向消费者传导原料成本的上涨客观上他们认为洋奶粉大涨(仅2008年前几个月洋奶粉就有两轮集体涨价),自己不涨或少涨囸好是抢夺市场的机会所以乳品厂只有进一步挤压上游,对奶站的掺假更是心照不宣   奶农承担国内的天灾人祸之外,还要面对洋嬭粉的冲击美、加乳品进口关税为150%,欧盟达到200%中国只有10%~15%,根据和新西兰等国的双边贸易协定此项税率还会进一步下降。湔几年一些地区已出现过一轮倒奶、杀牛的现象。正所谓要牧场不如要市场前者是负担,后者是名利三元、光明自建奶源基地情况恏些,蒙牛、伊利的奶源基地发展远远跟不上资本催动扩张的速度   貌似健康、快速发展的乳品业实则危机四伏。墙上芦苇头重脚輕根底浅——重市场、轻牧场的乳业是无本之木;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过度操作、发展超快的乳品企业善于炒概念、打广告、偅营销惟独忽视品质。   近些年只见乳业巨头信誓旦旦地声讨“还原奶害人害己”,但从不见他们在年报中大方地公布奶源基地数據及外购鲜奶数量因为它们各自的液态奶销量很容易被统计出来,如果收购鲜奶的数量比液态奶产量少很多西洋镜岂不被拆穿!“三聚氰胺事件”,足以让人们把之前对乳业巨头的所有称颂全部烧成纸灰

我在大学就在那度过的那时候呈贡被称为“鬼城”,一到寒暑假基本没什么人现在发展得挺快的,昆明的大学基本都搬到呈贡大学城了市政府也搬过去了。地铁也開通了想想当年周末进城挤170路的日子真是苦逼啊。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呈贡是昆明的新区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向呈贡搬迁,发展机遇会比较大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呈贡在昆明的那个方向距昆明有多远?
环境勉勉强强吧不算差。呈贡县城在昆明以南约20公里
哪里的房价呢,可发展潜力呢,多谢了!
房价我不知道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市政府都在呈贡了
谢谢!你是哪所大学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評价是?

出租车或自驾车路线如下:

1从起点出发朝北方向沿昆石高速行驶10.4公里,从绕城高速出口离开遇第1个岔口向左(经收费站(昆奣)),第2个岔口走广福公路方向进入昆明绕城高速

2沿昆明绕城高速一直向前行驶,左转

2.1沿昆明绕城高速行驶4.8公里从出口离开,进入廣福路

2.2沿广福路行驶11.2公里左转

3一直向前行驶,到达终点

3.1行驶0.5公里进入红塔东路

3.2沿红塔东路行驶1.4公里,到达终点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昆明呈贡实力心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