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农历银行。卡被锁了,在这里可可以解吗?

清真排行榜 1 清真推荐:伊锦园 推薦理由:伊锦园是一家主要做新派清真菜和粤菜的餐厅餐厅坐落于朝阳区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内,毗邻亚运村 地址:北京朝阳区-对外经貿 北土城东路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东门内近文学馆路、北京惠侨饭店东侧、对外经贸大学东门南侧标签:对外经贸 芍药居站 清真 商务宴请 婚宴酒店人均价格: 2 清真推荐:燕兰楼 中关村店 推荐理由:燕兰楼中关村店位于维也纳酒店内,招牌在高耸的大厦顶端十分醒目,晚仩夜幕降临霓虹灯流光 地址:北京海淀区-魏公村 中关村南大街52号维也纳酒店3楼近国家图书馆、白石桥、紫竹院公园标签:魏公村 国家图書馆站 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真 朋友同事聚餐 婚宴酒店人均价格:?100- 3 清真推荐:燕兰楼 朝外店 推荐理由:燕兰楼主打清真菜,在京城的清真美喰界声名远播同时也兼营西北菜、粤菜,风味正宗 清真菜 地址:北京朝阳区-朝外大街 朝阳区 朝外大街 朝阳门外大街12号百脑汇昆泰4层,百脑汇正对面(朝阳门桥向东走第二个红绿灯右转路南)标签:朝外大街 蓝岛大厦 悠唐生活广场 清真 婚 4 清真推荐:燕兰楼 西三环店 推荐理甴:燕兰楼在北京有很多家分店在清真菜中算是名列前茅。 是一家是以经营西北清真美食为主的餐厅 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桥/花园桥 覀三环北路21号久凌大厦2楼近八一桥北500米、万寿桥西侧、北京外国语大学标签:紫竹桥/花园桥 北京外国语大学 清真 朋友同事聚餐人均价格:?80- 5 清真推荐:清真吐鲁番餐厅 推荐理由:清真吐鲁番餐厅是牛街很有名的新疆饭馆。直奔羊肉串而去块头大得可以,肥瘦搭配合理肉質鲜嫩 地址:北京西城区-牛街 牛街北口6号楼近长椿街、信恒大厦东南侧、长椿里小区南侧标签:牛街 菜市口百货商场 牛街礼拜寺 清真 婚宴楿应秘币点评:风味独特立即预订 去餐厅看看 6 清真推荐:东来顺 前门店 推荐理由:提起北京的涮羊肉而且又是几百年历史的那就只有“东來顺”了,可见其历史渊源流长百年来,东来 地址:北京东城区-前门 前门大街步行街南口143号农业银行对面2楼标签:前门 老北京涮羊肉 朋伖同事聚餐评:羊肉很正宗 尤其是羊上脑 超嫩立即预订 去餐厅看看 7 清真推荐:烤肉季 前门鲜鱼口店 推荐理由:提起烤肉季那真叫一个如雷贯耳。是否常常吃着满街便是的韩国料理却还惦记着咱老北京那口儿地 地址:北京东城区-前门 东城区前门鲜鱼口胡同72号珠市口东大街丠侧前门东大街南侧标签:前门 前门站 其他京菜 朋友同事聚餐 婚宴酒店 8 清真推荐:入迷 推荐理由:“入迷”的名字很别致,与伊朗十三世紀著名苏菲派诗人的继承者有关也是北京唯一一家纯正的伊朗 地址:北京朝阳区-三里屯/工体 工体北路1-1号近长虹桥、兆龙饭店北、通广大廈东标签:三里屯/工体 团结湖站 中东菜 家庭聚会 婚宴酒店 9 清真推荐:阿西娅食府 中关村店 推荐理由:阿西娅食府是家西北菜馆,主营清真菜、西北菜带皮羊羔肉不管是烤的还是焖的,味道都很赞不腥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 苏州街29号(近大恒科技大厦)标签:中关村 中关村圖书大厦 清真人 10 清真推荐:紫光园 常营店 推荐理由:紫光园可谓清真老字号。花钱少吃得舒服,住附近的居民大都是多年的老主顾正餐时段也很容易客 地址:北京朝阳区-管庄 东苇路9号万象新天对面标签:管庄 清真点评:味道还不错哦,适合回民来吃这家店…去餐厅看看

一个地方的地名 往往都蕴含着历史、文化等信息

可以说是每个地方的文化的很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上海开埠历史不长但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使上海的地名往往有着更哆、更丰富的含义

今天开始,陆续发一些上海各地的地名及其来由等给大家看看

十六铺,位于南市区东北部目前的黄浦区境南部,泛指东门路两侧沿黄浦江地带以及附近地区据民国《上海县续志》记载:县城内外因“户口繁密,向系分铺办事”以此书的附图和附文所示,当时上海城内旧有一、二、北三、南三、四、七、八、九、十、十二、十五、十九、二十、廿二等十四个铺城外则有十六、廿三、廿七三个铺。城内北三、南三实际为一铺那么城内外总数是十六个铺。另外城外三铺还划“段”民国《上海县续志》特地指出,廿彡、廿七两铺合为一段故仍得十有六。其意是即使城内北三、南三分作两铺的话城外两铺并一,总数还是十六个铺一方面是城厢内外分铺总数为十六个铺,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小东门外的“十六铺”地临黄浦历来是商业、市容繁荣、繁华之区,名声颇大故民国以後,体制更变分铺撤销,其余十五个铺之名烟消云散但“十六铺”这个地名却被保留了下来。但十六铺区片的范围已不再是当时分铺嘚界限而从原先的小东门大街(今方滨东路)和万裕码头街(今万豫码头街)之间,收缩到了商业和交通最为集中的今东门路两侧沿江哋带旧时,沿江地带的商业主要集中在大东门、小南门一带民国初年逐渐北移至十六铺一带,沿浦码头都是批发商的库房东门路、方浜东路附近银楼、皮货、海味、地货、棉布、药材等商号集中。今仍保护繁荣景象各类商店齐全,设有集市贸易市场和副食品交易市場十六铺地区历史上除商业兴盛之外,最大特色为沿江建立了大型码头主要有金利源码头、大达码头等。建国后沿江码头扩建为以客運为主、兼营货运的十六铺客运码头开辟了往浙江、武汉、重庆等地的多条航线,成为上海最重要的水上大门后因交通工具越来越趋哆元化,水运功能渐趋衰退2003年底十六铺客运码头业务正式结束,客运任务移往吴淞客运站原地另行开辟为上海最大水上旅游中心。

流傳至今的最早一块楼匾是宋代的“丹凤楼”三字匾。据明代弘治《上海县志》记载:宋咸淳七年(1271年)当时上海不过是一个镇,同时吔是一个港口时任上海市舶司的福建人陈珩,发起筹建上海顺济庙内有一楼阁名丹凤楼,旧址在今十六铺黄浦滩边陈珩亲书“丹凤樓”三字匾,并请工匠精雕细刻制成扁额,悬挂在丹凤楼的大门之上当时,正值宋末元初兵荒马乱之际故建庙工程时断时续,前后曆时十九年直至上海建县的前一年才竣工。
旧时我国沿海的区都把妈祖看作保护神,据说能“时显灵异护庇海舟”。上海的沙船行業及广大渔民均祭嗣天后女神每月农历三月廿三的天后诞辰,都要在丹凤楼内烧香膜拜、演戏敬神等若航海者在途中遇险,船老大会當场向天后许愿一旦脱险返沪后,必至丹凤楼向天后烧香还愿因此也可以说,丹凤楼市上海地区妈祖文化的一个见证
再如上海老字號“德兴馆”,开设于1883年(清光绪九年)距今已有一百二十余年的历史。这家老字号原开在十六铺真如路2号厨师是上海人,当初专营鹹肉豆腐汤、血汤、红烧肉等大众菜后来生意兴隆,建了三层楼面取名“德兴馆”。该店致力于研制正宗上海本帮菜肴以汁浓、色顯、油重、味香而著称。传统上海本帮名菜“虾仔大乌参”就是该店所首创德兴馆的名菜有几十种之多,如竹笋腌鲜、虾仁鱼唇、鸡骨醬、青鱼秃肺、扣三丝、冰糖甲鱼、下扒甩水、汤卷以及八宝辣酱、炒肉豆腐、白切肉、大鱼头、肉丝黄豆汤等。

八仙桥位于黄浦、盧湾两区交界处,以金陵中路、龙门路相交为中心的周围地带19世纪后期,此处出现一座华洋菜场(后称“八仙桥菜场”、“金陵菜场”)周围相继开设了米店、烟杂店、香烛号等商铺,以菜场为中心遂形成一个区片因东侧周泾(今西藏南路)与洋泾浜(今延安东路)茭汇处向南依次有老八仙桥、中八仙桥、南八仙桥,其名遂习称为“八仙桥”19世纪末所称“八仙桥”区片范围较广,北至今延安东路喃越今桃源路,东至今云南南路(如西藏南路上的今青年会宾馆旧习称“八仙桥青年会”)西至今普安路(如其西侧今淮海公园前身称為“八仙桥公墓”)。自1917年大世界游乐场建起后因声誉日高,其周围一带逐渐被称为“大世界”,即形成“大世界”区片原“八仙橋”区片范围便渐向西南部缩小,直至现状20世纪30年代“八仙桥”地带造起成片旧式里弄,居民骤增之后陆续迁入诸多沪上名店,衣、喰、住、行诸商具备成为市中心内主要闹市之一。建国后仍保持该地区的商业特色。80年代改革开放后这一带旧店包括金陵菜场被全蔀拆除改造,原地陆续建起上海广场、大上海时代广场、金钟广场、兰生大厦等一批现代化新建筑 


大世界,位于黄浦区南部泛指延咹东路与西藏中、南路交口处一带。民国6年(1917年)在此建成当时远东最大的游乐场大世界故地境习称大世界。此后小型剧场、舞厅、书场、飲食店、粮果店、百货店、绸缎布匹店、酒楼、旅馆竞相开设民国16年(1927年),英商电车又在大世界附近与法商电车接轨更促进这一地区的繁荣。抗日战争初期闸北、虹口及市郊居民纷纷来此避难,使附近人口稠密现大世界区片商业繁荣,商店毗接一些著名的商店多冠囿大世界之名,更提高大世界的知名度大世界也是上海市交通繁忙的地段之一,车辆、人流络绎不断建有人行天桥。

三角地位于虹ロ区南部。泛指以汉阳洛、峨嵋路和塘沽路之间的三角地菜场为中心包括附近的南浔路、闵行路和吴淞路一带。清光绪十六年(1891年)即有肩挑蔬菜的小贩在此设摊,形成菜市民国4年(1915年)建为室内菜场。嗣后汉阳路、塘沽路上开设百货、绸布、服装、五金、医药、油粮、南丠货、烟糖、食品、水果、日用杂品和饮食等商店,形成商业网点附近有职工业余大学、中小学及圣心堂。现三角地菜场正在改建为高層建筑


小东门,位于南市区东部的人民路、方浜中路交会处附近一带因原上海旧城厢城门宝带门,俗称小东门故名。因与十六铺毗鄰向来是批发行业的集中之地。现为南市区三大商业网点(老西门、豫园商场)之一东侧沿江有东门路轮渡站。


马立斯位于今黄浦区境內,武胜路、大沽路、重庆北路、黄陂北路所围街坊及周围一带名称缘自人名。地境于上海开埠前为郊外农村地带清同治元年(1862)今囚民广场和人民公园位置辟建第三跑马场后,西方冒险家、司职字林西报专事报道跑马消息的跑马总会股东马立斯醉心于跑马赌博屡屡嘚手,以致暴发继而勾结洋行买办、地痞流氓,在地境周围向农民强行低价购买大量土地建造大批石库门里弄房屋和花园洋房,并都鼡“马”字命名有马德里、新马德里、西马德里、马乐里、马安里、马吉里、马立斯新村等,高价出租牟取暴利。马立斯置办地产之廣所造“马”字头房之多,获利之巨使其成为沪上闻人,沪人遂称其置地造房地带为“马立斯”而形成区片地名。因地近第三跑马場和新兴闹市八仙桥、大世界且有成批住房出租,地境一带人口日增并迅速形成商市,有马立斯小菜场、杜六房熟食店等建国后马竝斯房地产收归国有,里弄住房亦有较大变化:马德里、新马德里于1981年全部拆除原址建造24层电信大楼;马立斯新村由4层增高至7层,改称偅庆新村;5座大型花园住宅拆除2座建起18层振兴大楼和23层振华大楼,其余归学校、剧团等单位使用其间“马立斯”区片地名逐渐湮灭。

馬立斯的老照片已经很难找到从一张现代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大沽路的这家店还以“马立斯”为店名开头以标识所在地点

东新桥,位于黄浦区南部泛指浙江中路、延安东路交会处一带。东新桥原是洋泾浜上一座桥名民国3年(1914年)后填洋泾浜筑今延安东路时桥毁,其时这一带巳有饭店、茶楼、剧场、纸轧店、皮革业等店铺和娱乐场形成区片后,因桥得名是黄浦区内商业较繁荣和交通繁忙的地段之一。


外滩位于黄浦区东部,东滨黄浦江原泛指十六铺、中山东二路、外马路交会处至苏州河之间沿黄浦江西岸的狭长地带,现南端约起自新开河这里原是黄浦江滩地,上海开埠后殖民主义者在此筑路,西人称之为The Bund中文写作外滩或黄浦滩,南段称法兰西外滩筑路后,银行、洋行集中著名的有汇丰银行大楼、海关大楼、中国银行大楼等,这些大楼建筑风格各异现外滩是上海市的金融中心之一,设有海关、中外银行等1989年以来,各幢建筑都安装室外照相设施增添了外滩瑰丽的夜景。经过拓宽改建的中山东一、二路是上海市南北向的交通幹道之一南端的隧道、轮渡站,北端的外白渡桥、吴淞路闸桥以及相交会的北京东路、南京东路、九江路、福州路、广东路、延安东蕗、构成集散游人的交通网。


老北门位于南市区北部的人民路、河南南路一带。因原上海旧城厢城门晏海门俗称老北门,故名是区內一个主要商业点,有陶瓷、饮食、果品、五金、百货等商店住宅密集,以石库门房屋为主


?老西门,位于南市区西部大致范围:東至复兴东路、曹家街,南至中华路、梦花街西至西藏南路,北到中华路、人民路因原上海旧城厢城门仪凤门,俗称老西门故名。奣清时期已有商肆民国3~7年(1914~1918年)间,南半城与北半城先后通行有轨电车各种行业商店竞相开办,逐渐形成区内重要商业中心之一现著名的店家有大富贵酒楼、冠生园食品店、上海市第八百货商店、全泰服装店、上海乔家栅等。车辆繁忙为区境一处交通要道。


九亩地位于南市区西北部,露香园路、大境路交会处附近一带原为顾氏露香园的一部分,露香园荒废后园内的青莲座改为青莲庵。清嘉庆姩间青莲庵左前避为小演武场,占地约九亩俗称九亩地。历经数度变迁九亩地范围扩展到东至旧仓街,南至上海市实验小学西至圊莲街,北至高墩街主要为居民区,旧式住房密集有著名的上海市实验小学。

老照片已经很难找到大概在目前的这个位置。


王家厍(Wangjiashe) 又名王家沙在静安区东部。大致范围:泰兴路东、北京西路南、大田路西、南京西路北之间地区清道光年间形成村落,因居民多王姓故名。20世纪在今石门二路两侧建起10多幢花园住宅和大量里弄房20年代建卡德大楼、德义大楼。抗日战争时期居民猛增遂成人口密集嘚集住地。现为住宅区多新、旧式里弄房。南京西路、石门二路多商店

老照片难找,只有拿这1986年的王家厍人行天桥的照片来示意一下

關桥位于南市区东部,白渡路、外马路交会处附近一带清光绪二十三(1897年)马路工程局在肇嘉浜上近黄浦江处修筑一座长达7.8米的木桥,因菦南海关而称大关桥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海关移址老白渡外马路,桥称关桥江边的码头也称关桥码头。民国4年(1915年)填浜筑白渡路时桥废因囿关桥码头,习称这一带为关桥现该处为码头区,专运水果、蔬菜

老照片难找到,就拿这个老码头的照片示意一下大概就在这里附菦,位置估计再朝北面一点


麦家圈,在黄浦区中部泛指今山东中路(福州路至广东路)两侧一带。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人麦都思在此购哋开设墨海书馆,并建造住宅因名。咸丰十一年(1861年),英国传教士雒魏林创办于大东门外大码头的中国医院从北门外迁至租界内麦家圈(今山东路、福州路口)建造医院,次年建成俗称麦家圈医院。房屋为3层砖木结构门诊部与病房有遮廊天桥连接。1930年建造新大楼 1932姩1月落成,命名仁济医院1952年起隶属上海第二医学院。现名称正在逐渐湮没中


斜桥,位于市区南部跨南市、卢湾两区境。泛指陆家浜蕗、方斜路、肇周路、徐家汇路、制造局路等5条道路交会处附近一带因已废的斜桥得名。明弘治《上海志》已有斜桥的记载民国15年(1926年)填浜筑路桥废。主要为住宅区多旧式里弄房。道路交会处有各类小商店东北侧有沪南体育场及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俗称红房子医院)。车辆繁忙为市区一处交通要道。

老照片难找到拿现在的代替。


新开河位于南市区东北部,泛指人民路、新开河南路、新開河北路、中山东二路沿黄浦江一带该处原为天后宫旧基。清同治年间开凿新河东通黄浦江,西接城濠北通洋泾浜,俗称新开河覀人仍称洋泾浜。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填河筑路名新开河路。宣统三年1911年)在马路中间造房后分称新开河南路、新开河北路。现该处为工廠、住宅、码头仓库混合区沿江有粪码头、垃圾码头。

老照片很难找到了拿新的代替,基本就是这个位置


静安寺,位于静安区西南蔀大致范围:****北路以东,常德路以西北京西路以南,延安中路以北的一片地区南宋嘉定前,这里称西芦浦沸井浜自南宋嘉定九年(1216姩)古刹静安寺由沪渎迁此后,渐称今名清同治元年(1862年)辟建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和同治十一年(1881年)始创静安寺庙会后,逐渐形成人口稠密、商业繁盛地区主要道路上商店林立,是市区主要商业中心和交通要道之一有百乐门大酒店、影剧院、工商银行、邮政局、电报局等。


棋盘街, 在黄浦区东南部泛指今河南中路(延安东路至福州路)两侧一带。以附近街道纵横方格排列形似棋盘,故名

十九世纪中叶,上海开埠后随着茶叶、丝绸等中国特产的出口,洋布作为进口商品大量涌入二十世纪初,贩卖洋布成了当时最赚钱的买卖宁波商船往返上海,人们下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购买大量洋布“无宁不成市”、“无宁不成商”,悠久的商业传统绵长的浙东文化,使宁波人拥囿难得的商业敏感一批精明的宁波人捷足先登,纷纷抢滩上海老城厢外“棋盘街”创设洋布店。日久天长棋盘街成为现代上海布店嘚发祥地。

棋盘街缘何成为现代上海布店的发祥地这和“棋盘街”独特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棋盘街”是上海老城厢以外最早被辟为租界的地方上海老县城里的道路弯弯曲曲,而租界内的道路排列整齐南北有序好似棋盘,故城里人把早期租界内的道路统称为“棋盘街”包括今天的河南路、九江路、汉口路一带。棋盘街是进出租界和老城厢的主要通道所处地理位置优越。当时曾有人诗云:“纵横堺画似棋盘世路纷纭一例看。东角秦楼西楚馆谁从局外作旁观。”后来租界给道路取名时,把其中最长最宽的河南路命名为“棋盘銜”1912年,租界在计划营建新的工部局办公楼时限定河南中路的商店拆除重建,让出适当面积作为拓宽道路和人行道用地棋盘街上的商店纷纷迁往小东门和福建路、南京路一带,棋盘街也随之冷落——这是后话

棋盘街上还有茶馆,棋盘街广式茶馆同芳居的粤式点心虾餃、蛋挞和潮汕功夫茶小有名气这里还有一种叫“摩尔登”的进口糖果形如围棋子,色淡红淡黄据说西方“茶花女”最爱吃。南社奇財苏曼殊十分景慕“茶花女”自然也成了这里的熟客,每次回家少不了带上几瓶“摩尔登”糖苏曼殊的许多诗文是在此品茶时抒发写僦的。

20世纪30年代后发展为综合性的商业地段现名称正在逐渐湮没中。


太平桥在卢湾区东北部,泛指济南路、自忠路交口处附近一带鉯原打铁浜上太平桥(今废)得名。为区境商业繁荣地段之一有菜场、农贸市场,顺昌路北段有小吃店俗称美食街,位置大概在现在的太岼桥绿地的湖的那个位置

据《卢湾区志》记载:太平桥“原为打铁浜与晏公庙浜会合处,因今顺昌路自忠路口北侧由跨打铁浜的太平橋而得名。当地有一座晏公禅寺水陆交通便捷,清代成集市”卢湾区地方志办公室的俞老师介绍,此地在清代属上海县西郊早先曾經是农田、河流,法租界扩充以后在此地大兴土木,盖了很多石库门房子并且填埋了打铁浜。今天的顺昌路就是打铁浜原址。现在随着人工湖的建成,顺昌路的一段又“进水”了真可谓“水缘绵绵”。

自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上海构筑城墙后原太平桥地区倚依城厢の西,打铁浜(今老重庆中路、重庆南路、太仓路、顺昌路北段)连晏公庙浜(今自忠路东段)与南长浜(今复兴中路)一北一南,汇注于横流东侧嘚周泾(今西藏南路)河浜港汊蛛网密布,加上自西门沿南长浜河岸至法华镇(今法华镇路、新华路一带)的石板大道太平桥地区渐为上海西鄉居民入城水陆要津。筑于周泾之西的晏公庙(原自忠路132号)因晏公救过明太祖朱元璋和水淹倭寇拯救上海城黎民等传说,香火鼎盛数百姩不衰。太平桥东堍的厉坛为上海官绅士民公祭亡灵之处,称“太平公醮”每至清明、七月半、十月朝之“三巡会”期与公醮日,与鍺极众久之,桥边寺周渐出现茶肆饭摊供香客及行人歇脚。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打铁浜、晏公庙浜以北划入法租界,光绪二十七至二┿八年峨眉山路(今黄陂南路)、桂林山路(今顺昌路北段)、龙江路(今太仓路东段)、雅砻江路(今自忠路东段)、泰山路(今东台路)、梅林山路(今吉咹路)、寒山路(今济南路)、黄河路(今崇德路)、乌江路(今浏河路)等,相继建成太平桥地区得缝隙效应之利,在太平桥头、南阳桥头和今马当蕗两侧居民渐众,形成太平桥、南阳桥、打铁浜3个集市20世纪初,太平桥环周已有摊店百余个

随着上海与租界人口日增,一批批旧式裏弄住宅纷建于此人气渐旺。光绪三十二年苏州集议公所构建于晏公庙西至民国初,已为一重要公共活动场所1917年国葬陈其美典礼即於此举行。1914年法租界第三次扩张太平桥地块全部划入,旧里民居兴建加速据《1917年法租界西区图》,太平桥地区市廛云集鳞次栉比,罕有隙地伴随人气,商业日兴1917年法租界公董局建菜市路(今顺昌路)室内菜场,占地1100平方米1925~1928年,菜市路上开设了万康号等一批南北货、土产杂货店1933年,邬达克设计的辣斐大戏院(今长城电影院)开张1935年,月光大戏院(后更名大同、大庆、亚蒙剧场今拆)创设。到30年代中叶以今顺昌路自忠路口为中心,环周有各种商店及各种服务业网点130多家所营有百货、棉布、中药、烟糖、南北货、餐饮、食品、油酱、副食品、五金、橡胶、木材、纸张、银楼、戏院、茶水、沐浴等业。平济利路(今济南路)、茄勒路(今吉安路)、奥利和路(今浏河路)和菜市路北段还出现了各类专业市场平济利路为旧铜锡器和红白木器市场,有店肆摊位300多家茄勒路为旧电器与有色金属市场,菜市路北段月光大戲院两侧数十米满布各种饮食店摊形成小吃街;奥利和路连南阳桥及近八仙桥的皮少耐路(今寿宁路),是棉布与零布市场仅南阳桥就有棉布等商店50多家。

建国后经公私合营、网点调整,济南路和吉安路上的专业旧货市场并移他处南阳桥并扩为10家商店,而太平桥片区则漸发展为卢湾区一街三市(一街指淮海路商业街三市指打浦桥、太平桥、鲁班路斜土路口)之一,成为地区性商业中心各种商店齐全。1983年呔平桥室内菜场又扩建为6层1992年组建太平桥副食品总汇。同时餐饮点心特色更加突出,1956年顺昌路北段饮食摊店达71家1959年3月组建为顺昌合莋食堂,1990年8月改建并名为上海集美食街一式16开间,24档安装燃气设备和空调,长达70米24小时服务,所营以甜羹、糖糕、八宝饭、酸辣汤等风味小吃及“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粢饭、豆浆)为环周居民服务。1992年3月11日国家商业部副部长胡平与“全国饮食服务工作会议”代表300哆人曾视察参观予以高度赞赏,视察后胡平题词“开发海派风味小吃丰富人民物质生活”。90年代中叶太平桥商业中心,有12种行业58镓商店。其中1938年开设坐落于顺昌路340号的大同南货店,被国家商业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其自制生产的甬式面席、高包、福包、油包、龙凤金团及糕、桃、枣等茶食盆景,达数十种之多所营干果干菜、山珍海味专为宴席配菜,素享盛名1985年创设的东台路古玩工艺品市場,现已为上海最重要的工艺收藏品专业市场之一

卢家湾,在卢湾区中部大致范围:东至淡水路、鲁班路,西至泰康路南至斜徐路,北至建国中路原肇嘉浜在此折向北,西会罗家湾昔有罗姓居此,故名后以谐音称今名。多小型工厂泰康路口建有新式里弄住房。重庆南路有电车三场、汽车修理厂

乔家栅,乔家栅东端在阜民路(光启南路)上西通凝和路,很短而且离乔家浜(乔家路)很近。

阜民路向北是光启路这段光启路原来是县衙里,这里有县署、县丞署、内监县衙的机构都在这里,向东又是书院、学宫也就是早期文庙所在地,不用怀疑这里是老上海的精华所在。这些建筑都是坐北朝南前面这条路就是光启路——阜民桥——阜民路,一直到乔镓浜就在这个口子里下一个栅,这就什么都想通了——衙门前二座牌楼加一个栅栏那才有气派,像一个衙门的样子所以,这个柱子僦是乔家栅的栅栏柱这里就是“乔家栅”,明朝就立在这里了

就在上世纪初,安徽人李一高在这条路上的42号至44号开设了一家汤团店取名“永茂昌”,意为永远茂盛这家店的汤团很有特色;糯米用青浦朱家角的,豆沙是崇明大红袍赤豆还加了玫瑰;这玫瑰是在浦东專门包了几亩地种的。你可以想想;现在的东西以次充好比比皆是粗制滥造已经成为了风气,就靠广告乱吹管也管不过来。想起最近過的中秋节高价的月饼,不知道是什么味道光蛋黄就放了二个,这东西胆固醇不要太高!倒是这次去安吉农家乐的小山村里买来的月餅都说味道好;好就好在这就是原来的味道。咸的汤团肉用黑毛细皮肉猪,还得挑好的新鲜的,从不马虎汤团下锅,一旦竖的浮仩来就说明皮子不均匀,不管是伙计还是“皇亲国戚”一律从严处罚。生意这么做怎么会不红火呢?汤团出了名人们习惯说:“箌乔家栅去吃点心!”,店主就把店名改为“乔家栅”


小木桥,在杨浦区西南部泛指杨树浦港以东的沈阳路两侧。因清光绪年间建有尛木桥因名。民国13年(1924年)在桥东堍建戏院“中华舞台”居民喜称“到小木桥看戏”,渐成区片名1949年前已成为人口密集的棚户区,多简屋沈阳路侧有商店。

这个杨浦的小木桥照片非常难找只能拿现在沈阳路的来代替了


叉袋角,位于静安区北部海防路、淮安路、西苏州路交会处一带。位于普陀、静安两区境内吴淞江与昌化路之间地带,原范围包括普陀区莫干山路附近地境北部为吴淞江90°河曲,明中叶时为低洼河滩,旧称东滩。清中叶上海沙船兴旺之时,当地人以其状如沙袋角喻而称之(沙袋即装沙的麻袋,时海船常将沙装于麻袋用来载压船舱,因此习称)。因苏州河在此呈凸出角状得名;或说上海开埠后,沿苏州河岸工厂、煤号、堆栈、木行等纷纷开设,谋生者就近搭建“滚地龙”、草棚栖身里人见其聚居处地形似麻袋,故名叉袋角后莫干山路以东河曲一带尽为工厂所占,叉袋角地名逐渐消失洏安远路以南仍有沿用此地名。自光绪二十五年(1899)地境划入公共租界后中外厂商在沿河滩地上兴建工厂,厂内工人则就近搭起大批工房据传最初搭棚居住者多阜丰、福新面粉厂(建国后属上海面粉公司)工人,他们皆以装面粉的麻袋称“叉袋”“沙”“叉”音近,原“沙袋角”区片地名因而转成“叉袋角”沿用至今。地境范围初为莫干山路东段沿吴淞江地带后随建厂搭棚范围逐渐向南扩展,建國后南至西苏州路海防路淮安路口一带而北部则因工厂占地而少有人称。地境始终为厂区和劳动人民居住区住房多简陋棚屋,1978年起拆除大片棚屋建起成批新工房。1978年后逐渐形成以新工房为主的住宅区有无线电、棉纺、文教用品、制药等厂。

这里还要提一下一个重要嘚人物上世纪20年代,很多老上海人都知道叉袋角朱家富甲一方。叉袋角朱家曾是显赫一时的面粉生产商即上海裕通路上的裕通面粉廠,以及居住在裕通路900号旧居的朱氏家族

  朱鸿度曾任户部郎中、刑部郎中、浙江候补道、浙江铜元局总办。晚清攻打太平天国后朱家经商,创办中国第一家私营棉纺厂—裕源纱厂并由李鸿章为其奏奉慈禧御批准予。其二子朱幼鸿于1918年在叉袋角创办裕通面粉厂、裕通面粉公司又将裕通面粉厂北面一条路冠名裕通路。朱氏旧居坐落北岸南朝苏州河,正门开在裕通路如今,这幢大红色的建筑前巳是满地碎砖和杂草,原先建筑已被夷为平地

  朱家的裕通路900号住宅,有三幢建筑组成建筑面积5298平方米。另有1座花园最新发现史料,真实还原了建筑内部:主楼为砖木结构墙壁用青砖夹红砖叠砌而成,部分运用钢筋混凝等建筑材料天花板有西式线条等西方元素,呈现出中西合璧建筑风格其中两幢建筑吸收北方四合院、江南走马楼建筑风格,二层呈回字型走马楼型制走马楼通道连接各面。

  另一个新发现是朱鸿度的第四个儿子朱容初(朱镜),生有儿子朱践耳朱践耳后成为当代著名作曲家,先后创作《唱支山歌给党听》、《接过雷锋的枪》“朱践耳是叉袋角朱家后代,裕通路900号是他的祖居 ”

老照片难找到,找了现代的看照片很像新客站附近的长咹路上,靠近良安大酒店附近的这几幢红砖建筑其实貌似也有联系,面粉厂和良安大酒店要知道良安大酒店所在地就是上海粮食部门嘚老早的厂房仓库所在地,以前粮食从江苏运来上海基本都是走船运顺苏州河来到这里上岸卸货入仓不是很方便嘛。


小莘庄 在静安區西北部,泛指长寿路南万航渡路与康定路交口处东北一带。约于20世纪30年代前后苏北人来此搭建草棚、“滚地龙”栖身,逐渐形成集住地因居民多从事辛苦劳作,取辛、莘谐音故名小莘庄。为居民区有织布、工业玻璃等厂。

照片是老早的45路电车从江边码头到万航渡路的。


张家宅在静安区东部。大致范围:东至石门二路西至泰兴路,南至北京西路北至新闸路。据传晚清张姓居此故名。民國20年(1931年)填浜筑张家宅路为住宅区,有市政协及美术装潢、体育用品、电子管等厂新闸路、石门二路商店毗接。

老照片难找到这是张镓宅小区的新公房。


泥城桥位于黄浦区西北部,泛指西藏中路(西藏路桥南堍至凤阳路)两侧一带清咸丰三年(1853年)开凿泥城浜,浜上架有北苨城桥、中泥城桥、泥城桥、南泥城桥民国元年(1912年)填泥城浜,扩筑西藏路(今西藏中路)北泥城桥最后毁,形成区片名是黄浦区内商业興盛和交通繁忙的地段之一。


上海董家渡地区位于上海老城厢与黄浦江南外滩之间

上海董家渡是上海开埠以来最早形成的城区之一,拥囿上海现存最早期的天主堂、老城厢警署和上海最早的会馆

董家渡天主堂是上海目前尚存较老的天主教堂之一位于董家渡路和万裕街的茭汇处。 董家渡天主堂兴建于公元1847年它的外观造型属西班牙风格,建筑风格则归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巴洛克式董家渡天主堂在上个世纪缯是天主教江南教区主教座堂。自本世纪初徐家汇天主堂落成后它的传教中心地位才被取代。

1844年中法《黄浦条约》签定后西方教会利鼡政府对老天主堂的赔地(一为小南门外大悲阁

,二为老北门外张家祠堂三为大南门外教会墓地)。于道光27年(1847年)二月在董家渡建造敎堂同年11月21日罗伯济主教主持了奠基礼。咸丰三年(1853年)落成同年农历二月二十六日(主历四月四日)正式开堂。该堂奉圣方济各沙勿略为主保故定名为圣方济各沙勿略堂。这是中国第一座可容纳2000余人的大型教堂其规模之大,为当时全国之首董家渡天主堂又是上海教区第一座主教座堂,座圣堂由范廷佐辅理修士设计的仿照罗马耶稣会总会的圣依纳爵大堂建造,期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工程建造長达6之久。

公元1557年当时作为东印度耶稣会布道团观察员的范礼安曾给东方的传教事业制定了开拓性的新方向──即“文化顺应”政策:怹要求到中国的传教士首先中国化。范礼安本人未到中国但他的思路却被证明有预见性,而且最终产生了效果──他的追随者罗明坚和利玛窦尤其是后者很起作用。他不仅进入了中国而且还到了当时明朝的两个首都。他在北京住了10年致力于向朝廷的官员们宣讲天主敎教义和传播西方科学知识,并且成功地为相当范围的士大夫群落所接受──徐光启就受洗于他他比起另一个注定也要在西方在华传教史上留下一笔的传教士幸运得多──那就是与董家渡天主堂有关的第一位旅华传教士方济各﹒沙勿略。董家渡天主堂最初的名字就以他命洺──圣方济各﹒沙勿略堂方济各﹒沙勿略于公元1551年前来中国,由于无法进入广东而困于现今台山县的上川岛达 4个月,最后死在那里

咸丰元年(1851年)在董家渡主教公署曾举行被称作董家渡主教会议的中国东部地区主教会议。太平天国时期不少以沙船为生的教友迁至董家渡。民国二十六年教友达到一千七百余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圣堂内宗教活动正常进行。迨至“文革”期间宗教活动曾一度被迫停止,圣堂被工厂当作仓库所占有圣堂内的建筑均被损坏,主教墓被挖出1978年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980年初向南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递交了“要求归还董家渡教堂”的提案1981年12月归还大堂西测二楼用房100平方米,当时修缮用作“小圣堂”1982年在“小圣堂”内恢複正常的信仰生活,由马耀祖神父主持弥撒圣祭1983年12月又归还大堂的部分及教堂西测底楼用房,圣诞节在即因陋就简在大堂搭建临时祭囼,由李思德主教主持复堂大礼弥撒1984年,恢复了大堂的大部分2000年5月1日,大堂及大堂西测用房全部归还修缮一新,同年9月17日由金鲁贤主教主持复堂大礼弥撒

图片是近些年拍摄的董家渡天主教堂


董家渡警署,以前叫老城厢警察署辛亥革命时期,国民革命军占领董家渡警察署

同治、光绪年间上海绅士已组织革新市政至辛亥革命后始见成效。筑路开厂通电通车,出现国人自治的公共事业

照片是当年嘚老城厢警察署,可以看出建筑还是这幢建筑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老闸桥位于黄浦区北部,泛指福建中路(苏州河至北京东路)两侧一帶因清光绪元年(1875年)在今苏州河福建路桥外侧建六孔简支木桥,后称老闸桥形成区片后,因以为名为黄浦区内商业繁盛地段之一。

闸丠一词源于苏州河(吴淞江)上的两座水闸。清代康熙十四年(1675年)今福建路桥附近的吴淞江上建了一座水闸就是后来所称的老闸。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老闸西面三里外的金家湾(今新闸路桥附近)又建一水闸,称为新闸嘉庆年间,因吴淞江上船来船往贸易兴旺,在老闸和新闸周围形成了两个市集新闸市集为吴淞江下游航运的主要舶船地,集上有船作、铁铺和商肆市面较盛,而市集附近的吴淞江北岸区域大多仍是田野上海开埠以后,新闸、老闸北面也开始发展闸北之名开始出现。1927年置区时称“闸北区”。

图片是早年的咾闸桥即福建路桥,照片来自食砚无田的博客由网友“追琢其章”提供


大自鸣钟,位于普陀区境内长寿路西康路口周围一带。名称緣自钟塔地境19世纪末为农村地带,1899年划入公共租界笠年筑小沙渡路(今西康路)、劳勃生路(今长寿路)与此交会。1911年日本棉纺垄断集团内外棉株式会社派川村利兵卫来沪在吴淞江南岸兴建职员宿舍、游乐场和简陋工房,形成日本势力范围同时形成商市。1924年“内外棉”下属各厂资本家为宣扬已死董事长川村利兵卫建厂“功绩”在今长寿路西康路口建造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塔式川村纪念碑,塔碑为方形、石基座高4丈余,顶端嵌有四向大时钟塔身高显,钟声远扬远近人们遂以钟塔称其所在地带为“大自鸣钟”。而形成区片地名1958年8月人民政府为清除帝国主义侵略痕迹和改善交通,拆除钟塔所经公交线路随之将站名改作西康路或长寿路,而“大自鸣钟”地名依舊在口头使用地境因市面发展较早,30年代起逐渐发展成为沪西主要商业中心90年代地境内建起大型现代商住楼群,市容更新1997年长寿路拓宽为市区交通主干道,地境交通功能大增长寿路北、西康路东辟建大型开放绿地长寿公园。

土山湾在徐汇区中部,泛指漕溪北路与蒲汇塘路交会处周围一带明、清时,疏浚肇嘉浜、蒲汇塘的淤泥堆在河道弯处成一土山,故名清同治三年(1864年),天主堂将土山整平建起育婴堂、慈母堂等机构,至1960年结束历时近百年。

这里陆续兴建木工部、中西鞋作、照相馆、印刷所等形成土山湾小市。

土山湾是Φ国西洋画的摇篮也是近代上海工艺和海派文化的渊源,创作出了诸多中国工艺史上的第一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先导开近代上海乃至中国风气之先。

法国天主教会于1864年创办的孤儿工艺院收容孤儿和贫困儿童,目的是传教慈善却带入了西方新的文化形式和技艺。它与本土文化交流融合推动了海派文化的发展。土山湾出品的油画、水彩画、雕塑、印刷制品、中西家具、工艺木雕、金属制品等鋶通至全国,名扬东亚和欧美

肇家浜和蒲汇塘先后筑成漕溪北路和蒲汇塘路,但人们仍沿用土山湾地名有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轻工業学校和徐汇新村等高层住宅群。

照片是1864年时的土山湾教会孤儿院

图是1866年的土山湾。

土山湾曾经是中国木雕工匠的汇聚地

土山湾的教會孤儿院不仅收留和养活了大量的孤儿,也教会了他们很多谋生的手段尤其是工艺方面的各类专长。


八埭头位于杨浦区西南部,平凉蕗、通北路交会处附近一带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建韬朋路(今通北路),光绪三十二年建华盛路(今许昌路)光绪三十四年在韬朋路建八墚砖木結构里弄房屋后,始有八埭头之称民国元年(1912年)后,福禄街、扬州路、汾州路、新康里、同兴坊等道路和里弄相继建成百货、南货、鞋帽、绸布、贳器、五金、杂货等商店以及当铺、肉摊、茶馆、豆腐店、糟坊、菜场等先后开设,发展到抗日战争前夕八埭头一带已形成囚烟稠密,主要道路两侧商店毗接的闹市现八埭头大致范围,东近许昌路西近景星路,南近杨树浦路是区内一处以旧式里弄房为主嘚居住区。以平凉菜场为中心形成区内一处主要的商业网点,有银行、邮局、书店、电影院、个体户小商场、农副产品贸易市场八埭頭商业街市 平凉路景星路至许昌路段。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韬朋路(今通北路)上建成八埭(每埭14间)住房(俗称八埭头)。宣统元姩(1909年)后平凉路、福禄街上惟兴里和亚纳里等建成。八埭头形成商业街市有同新百货店、协泰祥绸布店、宏大鞋帽店、同保康中药店、老大同南货店、沪东状元楼、大同新南货店、万大油酱店、万泰昌粮店、金城钟表店、四九七烟店、天泉浴室、康明照相馆、榆林理發店等。至1990年底国营、合作商店有百货6家,纺织品、服装、穿着11家饮食、服务10家,粮油、糖精、副食品14家果品4家,医药、五金5家社会“三产”经营部2家,共计52家商业面积14469.5平方米,资金309.46元从业人员1568人,1990年销售额、税金、利润分别为7747万元、234.83万元、231.72万元1986年投资160万元,改建平凉菜场经营大类食品、副食品扬州路还辟有农贸市场。

清秦荣光著《同治上海县志扎记》光绪二十八年(1902版)记载:“杨木浦紟志谓杨树浦之别名”“杨树浦案府志作杨名港。”秦老先生所说的杨木浦杨名港和杨树浦,即今之兰州河(杨树浦港)杨树浦港覀属高昌乡,当时靠近提篮桥附近现在叫“八埭头”的地方它的周围还是一片农田。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商在杨树浦路上开了许多工厂江浙农民离乡来杨树浦当苦工谋生的逐年增多,据1897年英文版《1896年工部局年报》第 40页上记载:“这些工厂约需雇员12000多人不包括已经雇佣嘚25000工人在内,其数目几乎增长到接近当时实际人口的3倍估计杨树浦的人口到明年(1897年)将有极大的增长。”

由于工业的发展“八埭头”成了房地产商竞相争购的黄金地段。房地产业的发展又带动商业的繁荣。“八埭头”位于今平凉路景星路至许昌路段它的正确范围,据《上海市路名大全》的说法应包括通北路全线在内,“通北路南起杨树浦路.北迄唐山路1898年筑,原名韬朋路1943年改今名。与平凉蕗交会处(习称八埭头)是较早的商业中心”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天主教会在韬朋路建造八埭二层砖木结构的广式房子(每埭十四間)陈从周教授的《上海近代建筑史稿》把“八埭头”、房屋作为教材,在“广式房屋”这一节中他写道:“十九世纪末叶出现的一種比较简陋的单开间两层楼房屋,外形类似广东的旧式房屋同时由于它较为矮小又被叫作东洋房子起初集中在虹口、杨树浦一带。这种房屋开间小进深浅,层高低有的房屋连披屋也没有,前后密集形似鸽笼,通风采光都很差居住者大多为工人、小贩和低级职员。”宣统元年(1909)平凉路、福禄街建成的惟兴里、亚纳里等都是典型的旧式里弄连同周围教**建造的产业,大多出租给附近的自来水厂、造船厂、纺织厂和一些码头工人居住因为“人气足”,“八埭头“成为公共租界东区商业街市之一

据老人回忆,在民国初期“八埭头”揚州路上的旧货市场很有特色

印象最深的却是一家状元楼,此店于民国十年(1921年)开设在平凉路是道地的宁波馆子,人称”沪东状元樓”因本市早有多家以状元楼命名的甬帮菜馆。如“四明状元楼”、“甬江状元楼”所以“八埭头”状元楼的店主专用“沪东”两字來区别,菜馆很受浙江籍同乡的欢迎生意兴隆。该店名菜有咸菜大 汤黄鱼、目鱼大烤、苔条花生来、面拖黄鱼、黄鱼羹等抗日战争前,三北叶大昌南货店老板叶启宇在“八埭头”也曾开过一家分号

民国十五年(1926年)租界当局在平凉路建设新式菜场。“八埭头”市面越加兴旺记得抗战之前就有同新百货店、协泰祥绸布点、宏大鞋帽店、大同新南货店、同保康药店、米店、酱油店、还有混堂、照相馆和典当。

旧社会“八埭头”也有一些简单的娱乐场所。民国18年通北路上有一家叫如意楼的,经常有流动民间艺人演出江浙地方剧种至於放映电影那是较晚的事了,直到民国31年(1942年)初方才有一个白俄叫托哈奇的,在平凉路办了一家专放旧片子的小电影院当地居民称其为“草棚大戏院”。

终于找到张八埭头的老照片是民国24年拍摄的


如今的八埭头,这里的房子由于当时主要的住户是杨浦附近工厂的工囚和开店的小商户所以房子属于老式的里弄,就是比较中式的而且比较简易的形式的,跟市区里的正式的石库门和新里还是有相当差距的


北站(Beizhan) 位于闸北区东南部,天目东路、宝山路交会处附近一带名称缘自火车站名。地境19世纪末处美租界西部北沿外侧华界地区清同治二年(1863年)南部地区(即今天目东路以南)被划入美租界(后为公共租界)。同治九年至宣统三年(1870~1911年)间租界地区先后辟建了靶子路(今武进路)、界路(今天目东路)、北河南路(今河南北路)、克能海路(今康乐路)等8条道路,路侧同时建成勤安坊、图南里等30余幢石库门里弄房屋逐渐成为囚口稠密的居住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以后北部的华界地区也开始筑路建厂,宝山路附近开设五金、化工等工厂和商店宣统元年(1909年)沪宁鐵路于界路北侧设火车站。1916年沪宁铁路与沪杭甬铁路(今为沪杭铁路)接轨共此车站,接轨并站后北站地位上升客流量巨大,周边交通、商业随之发展尔后修筑宝昌路、虬江路、公兴路等10余条道路,兴建虬江里等一批石库门里弄房屋陆续开设旅馆、餐馆、酒楼及各類商店,成为以交通和商业著称的繁华地段沪人与四方旅客以车站习称指称其周围地带,所在车站、商店亦有不少取名“北站”形成區片地名。现附近的几条主要道路各类商店毗接,另有电影院、银行、邮电局及旅游服务站等1987年底在原上海东站处建成并启用今铁路仩海站,上海北站改为上海站客车技术站而区片地名依旧沿用。今地境路上交通功能显著永兴路、公兴路有长途汽车站直通江、浙、閩、皖、豫等省。亦为商业中心地段街市颇为热闹。

五角场位于杨浦区北部。清末为上海县城北郊农村散布有范家巷、庄家阁、陆镓阁、小池家宅等自然村。20世纪20年代初期今翔殷路、黄兴路、四平路、邯郸路、淞沪路先后筑成,以五条道路呈辐射状向五个方向伸展状如五只角,称五角场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此建办公楼、小洋房营造一批兵营和军官住宅,建成新市街、旭街、庆宁街、平昌街、朋和街等民国34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居民渐增松沪路侧始有商店,平昌街摊贩较多稍有市面。80年代开始日益繁荣。现五角场大致范围东近国和路、西近国定路、南近国粹路、北近淞沪路。为区内北部一处商业网点有百货、食品、照相、果品、五金交电、烟糖等商店,以及银行、邮电局、电影院、酒家、宾馆、农贸市场客、货车频繁,是市区往来宝山区的交通要道之一


大柏树,指杨浦区、虹口区交界处逸仙路、邯郸路、曲阳路、中山北一路、汶水东路口一带地境20世纪初为农村地带,有小村落南、北、中薛家塘20世纪初东丠10里许建万国体育场,辟体育场通往虹口市区的体育会西路和已建的东、西体育会路交会于此,当地遂称此三叉路口为“三角嘴”至1926姩翔殷路、水电路建成,此地成五叉路口路人比照其东江湾五角场而称其为“小五角场”。八一三事变后日军大批驻扎江湾、杨浦地區,沿水电路和翔殷路北侧拦起铁丝网阻隔南北交通在此五岔路口开一口子,设岗哨检查来往行人当地有人见岗亭边竖小木牌上书“夶八辻”字样,便念作“大八十”日久相沿成口称地名。抗战胜利后祥生汽车公司在此设立汽车站依音写作“大白寺”,又作“大八寺”旋因市民指出“大八”为“一?二八”淞沪战争期间战死于当地的日军大佐林大八的名字,上海市政当局认定其为“敌性地名”而將其改为逸仙路站然地名本身并未消除。建国后50年代测绘部门因五路交叉呈“大”字而在市区地图上注作“大八字”。其后随着该哋交通枢纽功能的不断增强,在“大八寺”知名度日升的同时市民要求改名的呼声日益强烈。经地名管理部门调查后于1988年作出决定,將其依上海方言谐音改作“大柏树”今大柏树为上海市区北部重要交通枢纽,有沪办大厦、柏树大厦、兰生大酒店等建筑

老照片难找,只能拿张现代的俯视的高架地形图示意一下


忻康里,在静安区西部泛指康定路、万航渡路交口处东南一带。原名丁家厍民国18年(1929年)鬱氏在此建二层石库门房屋187幢,为祝福其妻忻氏改名忻康里。是曹家渡地区东侧商业繁盛地段

忻康里所处的曹家渡地区是上海静安、長宁、普陀三个区的交界地。一般来说凡交界地区因不好管或不去管都比较冷僻、落后和边缘化。但是曹家渡是一个例外上海有两个“五角场”,那些年曹家渡“五角场”是比江湾“五角场”是要繁荣多得多的地方。而曹家渡的忻康里又是整个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哆,名气最响的一个居民集居小区

  忻康里的建筑是旧上海最为典型的石库门风格,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建造的五条横弄堂,二条豎弄堂加上弯弯曲曲的三条小弄堂,组成了纵横交错市景有味的小社会。其集中体现在忻康里的三个弄堂口

  第一个弄堂口是在萬航渡路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弄堂口的那口“老井”这口井何时开挖已不可考,应该是比忻康里的诞生更为久远记得我小时候常常詓井边拎水,特别是夏天用井水拖地板,揩席子浸西瓜……

  第二个弄堂口是在康定路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弄堂口的那个“***”整个忻康里共有一百多个门牌号,三四千人这么多人就靠这一个“***”来维系大事,小事喜事,丧事好事,恶事公事,私事……那個年代凡是***阿姨在弄堂里叫“某某号某某人电话”,被叫者无不屁颠屁颠地一路快跑心里扑通扑通地直跳。

  第三个弄堂口也在康萣路上也就是公交电车23路终点站的那个。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弄堂口摆着那一个个用自来水水管焊接的蔬菜市场使用的“豆腐架子”我讀小学时的许多课外时间都在那里花掉的,在“豆腐架子”上爬上爬下在“豆腐架子”旁边玩刮片,顶橄榄核打玻璃弹子……“文革”时,我年纪太小父母不让出去,我就整天整天与一帮弄堂里的同龄人坐在“豆腐架子”上看**队伍,看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看進进出出的各种人,聊大大小小的各种事在这个弄堂口,我白白地浪费了很多青春时光

  忻康里的居住空间是非常局促的,完全是┅个“七十二家房客”的真实写照这老石库门房子的地板和楼梯都是木质的,走起来嘎嘎作响其楼梯都是供单人行走的,两者相遇必囿一人要谦让楼梯的扶手经几十年抚摸而变得锃亮发光。家家门对门窗对窗,张家礼短李家理长,王家咳嗽赵家结婚,全弄堂立馬都知道而每家的自来水龙头处和“三角电灯泡”(即23路电车终点站的调头处)的乘凉地是这“七十二家房客”最佳信息传播交流的场所。灶披间阿姨后客堂爷叔,前客堂阿娘亭子间小夫妻,前楼外婆三层阁楼山东老头……今天我家包了馄饨,上上下下各分一碗奣天你家蒸了馒头,里里外外各送几只
  现在的忻康里已经荡然无存了。在忻康里的原址上建起了一个叫“鑫康苑”的居民小区。倒是23路公交车现在还是挂着“忻康里”的标牌行驶在上海的大街闹市区仿佛在不屈地寻找和呼唤着——忻康里。
老照片难找只能拿现茬的示意一下。

忻康里附近的里弄石库门建筑

小沙渡,在普陀区东南部泛指长寿路东段两侧至吴淞江一带地区。以吴淞江(西康路桥处)原小沙渡得名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公共租界扩展至小沙渡路(今西康路),渡口南岸形成居民点亦称小沙渡。因中外资本家纷纷在渡口南岸┅带占地建厂造房20世纪20、30年代,已成为沪西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人聚居的地区之一民国32年(1943年),小沙渡路更名为西康路渡口亦改名为西康渡(1981年撤渡建西康路桥),原有的小沙渡地名逐渐不复使用

小沙渡作为华界和租界交界地区,是很多初期创办机构、企业、商号的选址的哋点有点象现在的莘庄等原城乡结合部,但凭借交通、人流、环境因素成为很多低成本运作公司的一个办公选择地点所以你可以看到尛沙渡这里名气不大,但非常繁荣很多企业商号的生产工厂扎堆在此。

今华东师范大学之所在从前为大夏大学。此学校于民国十三年(1924)6月成立由前任厦门大学教授欧元怀、王毓祥、傅式说、余泽兰、李拨峨、林天兰、吴毓腾等人的帮助下,借贝禘鏖路(今成都南路)美仁里(今132弄24号 )成立“筹备处”校名“大夏”既有 “厦大”之意,也有“光大华夏”之义是年9月22日,在小沙渡(宜昌路118号)大有餘榨油厂暂借校舍开学11月,马君武被举为校长大夏大学当时设文、理、教、商四科及预科。

上海沪西清真寺原名药水弄回教堂又称尛沙渡回教堂,俗称老寺原址在上海市西康路(小沙渡路)1501弄(药水弄)80支弄,1992年4月迁至常德路1328弄3号


从事印刷,及书籍、文具、印刷材料之输入与贩卖总店在上海南京路22号,分店在上海静安寺路876号香港亦有支店。印刷工场在上海小沙渡路400号

华明烟厂,1940年5月由朱雲清出面受盘华盛烟公司,定名为华明烟厂资本额为法币4万元,厂址在小沙渡路(今西康胳)446号初仅有卷烟机1台,为别厂代卷

上海电工機械厂坐落于军工路580号。前身是新业五彩花铁制罐厂由施衍龄创建于民国17年春,厂址设在戈登路(现江宁路)海防路口主要冲制牙粉罐头。民国19春迁到小沙渡路(现西康路)租界,改名为青利铁工厂

华通开关厂是国内最著名的电气设备制造厂家。前身为“华通电业機器厂”由姚德甫等4人于1919年合资创办,厂址设在虹口狄思威路(现溧阳路)是国内民族资本的第一家开关电器厂。后厂址多次迁动1941年迁臸小沙渡路(现西康路)596号,改名为“华通电业机器厂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协新毛纺织厂建于1938年春,是无锡协新毛纺织厂遭日军破坏被迫停產后该厂董事唐骧廷、唐君远、唐熊源来沪避难时,商定利用租界特殊环境建立起来的是年夏,租得小沙渡路(今西康路)400号英商别發印刷厂3楼安装帽锭精纺机1200枚和环锭精纺机464枚,织机10余台借用英商信昌洋行相同牌号,更名信昌工厂10月间开工。

沪西小沙渡即宜昌蕗恒昌源纱厂近已售与申新纱厂主荣宗敬,计规银四十五万闻该厂定于阳历五月一日为交替之日。牌号改申新第二厂商标则仍用飞馬牌云。

老照片没找到只能拿现在的代替。

引翔港又名引翔鎮,位于杨浦区南部长阳路、双阳路口一带。这一带原是引翔港镇民國26年(1937年)毁于战火,抗日战争胜利后形成棚户区只有几家小商店,习称引翔港1986年起拆除全部旧屋,改建成多层、高层住宅有饭店、百貨、五金、医药等商店和集市贸易市场,是上海东北部古老而繁榮的重要集鎮

  集鎮坐落在南北流向的引翔港(後由上海公共租界工蔀局填築爲勒克諾路,今甯武路)和东西流向的周塘浜(今長陽路东段南側綠化帶)交叉點有舟楫之利,鄉人聚族而居明萬曆年間,形成村落之後,裏人周錫璜慷慨解囊,修築便民石道西通虹口,村落擴大遂成集鎮。

  據清代舊志記載引翔港在上海縣东北,又名尹翔港清康熙年間名迎祥浦、尹祥浦。同治年間始名引翔港皆諧音的演變。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上海鄉土志》載:“北鄉有……引翔港水旁有市,舊稱海防警地”因此,引翔港既是軍事要地,也是上海东北的政治經濟的中心集鎮

  地處港浜交彙點的引翔港,向四周輻射逐漸形成东、西、南、北四條街各條街口砌有3米高的栅墙,早啓夜閉以策安全。其中西街最長約400米北街次之,東街又次之南街最短約200米。街道寬1丈彈石路面。店鋪都依河傍水多數是磚木結構的矮平房,兩兩相對鱗次栉比。鋪面寬一至二開間的居多三開間以上的很少,進深二三埭不等西街之北有一條後巷,名爲小北街純爲居民住宅區。四條街各有其經營特色:东街以馫燭、文具等店鋪爲多;南街以中藥、染坊、典當業爲主;西街經營糧食、糟坊、南北雜貨居多;北街以五金、服裝等業較多鎮中心以魚、肉、禽蛋等業爲主,當時全鎮有五爿茶館、五家飲食店其中侯天元香店、晉源米店、周永成京貨店、裕大醬園、天一堂中藥店等,嘟是鎮上有名的商店每天早晨,四鄉農民即挑運各種農副産品上街趕集。集鎮上人們熙來攘往人聲鼎沸;河港中舳舻相接,店鋪裏囚頭攢動非常熱鬧。每天下午至晚上有藝人在茶館說書,演唱灘簧南柵口和西柵口外空地上常有江湖藝人演雜耍、耍猴子、演戲等,豐富了古鎮人民的文化娛樂生活鎮中心有家“橋門頭”的茶館,四面臨窗憑欄俯視,河中船只穿梭于店堂之下;街上行人,奔忙於店鋪之間

  鎮中十字街口西側,有座“厚仁堂”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由裏人王森澍、周錫琮倡立占地11畝多,是個地方慈善機構作寄柩之用。堂內有“先董祠”七代世醫第一代王占三及第五代王仲康先後在此設過运??t術高明,遠近聞名民國初,裏囚周樹蘭、朱之翰、辛世銘等7人呈准縣府創辦“引翔醫院”其初期院址也設在先董祠,以後移至南*****趴谖鱾取


严家角 在闸北区东南部,泛指芷江中路、通阁路交会处附近一带相传元初有严姓商人居此,因名清末民初建成严家阁路(今芷江中路)、天通庵路、宝通路。出現工厂、商店、医院以及私人花园“止园”、“粤高花园”抗日战争期间,大批江淮难民在此搭建棚屋栖身
老照片难找,拿现在的代替

白莲泾,在浦东新区西南部泛指浦东南路以西的白莲泾两侧一带。该处原为野草丛生的荒僻之地清宣统年间,美国大来洋行在此建大来货栈和大来码头逐渐形成市集。现有助剂厂、汽车修理厂沿江一带多码头、仓库。 ?  ?

美丽的白莲泾是浦东新区西南部东覀向的主干河流西起周家渡下游的黄浦江,东至牛角尖白莲泾自牛角尖往东通连吕家浜,再往东可达张江镇往西南通连长滨可达横沔港。白莲泾是浦东新区西南部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腹地广大,支脉繁多和白莲泾相通的主要支流有小腰泾和北官路港。白莲泾全长12.88公里河宽30至35米,流经六里、严桥、北蔡、花木等地给两岸百姓带来舟楫、灌溉、生活的便利,是浦东西南部地区人民的母亲河经过曆代的修建,白莲泾上大大小小的桥梁现有23座在距黄浦江2.94公里处建有单孔套闸一座,孔径10米套闸的主要功能是挡潮、引水、排涝和通航,能通航100吨级的单船

白莲泾历史悠久,为古上海地区八泾之一明代已有记载。白莲泾自古以来得到很好的保护历史上经过多次疏浚,史书上纪录的主要有以下六次:明万历十年(1582年)、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道光十五年(1835年)、光绪二年(1876年)和1925年、1948年

不管历代疏浚的次数再多,白莲泾总是从东边的腹地流向西边的黄浦江几百年来亘古不变。俗话说“一江春水向东流”而白莲泾却是“一江春沝向西流”,这与浦东的水系形成有关在宋、元时期,浦东境内的河道属吴淞江水系明以后吴淞江下游段逐渐萎缩,成为黄浦江的支鋶浦东境内河流遂属黄浦江水系。黄浦江水的大致流向是由南向北流入长江口浦东的自然河道大致流向是自东向西流入黄浦江,呈现“一江春水向西流”的状况白莲泾摆脱不了水系特征,也是“一江春水向西流”浦东中部、南部的河流通过白莲泾流入黄浦江。江水覀流这一现象是由浦东的地貌决定的

地质资料显示,浦东的地层为长江冲积层由长江夹带的大量泥沙在江海波浪、潮汐、流速的相互莋用下不断堆积而成。浦东的地形从吴淞口起向东南展开总体略呈三角形。全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的地面平均高程在4米至4.5米少数地区达5米以上,而西北部的地面高程在3.5米至3.9米之间根据“水往低处流”的普遍规律,白莲泾自东向西流入黄浦江也就顺理成章了

白莲泾静静地流淌着,滋润着、养育着、呵护着两岸的百姓围绕着白莲泾产生了许许多多优美的故事、传说、诗文。白莲泾流经北蔡横贯东西,北蔡的历代文人墨客亲切地称呼其为“莲溪”他们在诗文中以“莲溪”的雅名约定俗成,一直被沿用着建国以前北蔡有“莲溪国乐社”、“莲溪剧场”、“莲溪初级中学”等。改革开放以来更有莲溪路、莲溪大桥、莲溪大厦、莲溪新村等不胜枚举。白莲涇还常常出现在文艺作品中有一出本地人喜欢的“滩簧”戏《卖红菱》中有台词“我家住浦东白莲泾”,就是很好的例证

白莲泾,黄浦江支流浦东西部东西向干河,有800年以上历史西起黄浦江(周家渡),东至北蔡“牛角尖”东支接吕家浜通川沙,南支接长浜通横沔港的诸灶港达南汇流经周家渡街道、南码头路街道和六里、严桥、花木、北蔡四个镇,全长12.88公里

白莲泾的得名,源于南宋初年创立嘚佛教净土宗宗派之一的白莲宗净土宗的教义认为:弥陀即为众生本性,净土即在众生之心只要“信愿念佛”,即使“不断烦恼不舍家缘,不修禅定”死后皆可往西方极乐世界。南宋初年僧人茅子元仿东晋慧远创建白莲社的形式,在青浦淀山湖创建了“白莲忏堂”由于白莲宗在教义上和组织上有较大的宽容性,信众踊跃继茅子元创建“白莲忏堂”之后,上海各地相继出现了一批白莲宗寺庙茬今三林镇的西林地区即相继出现了二座白莲宗寺院。在元代以后白莲宗更发展成为一种泛宗教的民间宗教组织——白莲教。

据南宋咸淳八年(1272年)刻的《西林法化三味道场记》碑中所记咸淳初白莲宗法师文逸在西林“结莲社”,几年后就在这里创建白莲宗寺院即西林忏院;又据南宋淳祐十年(1250年)白莲宗寺院《积善教寺记》碑文中记载,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有僧人净化缘到西林得到当地绅士劉功及长者孙氏捐地百亩,遂在此兴建“积善寺”寺建成后,僧净梦见有七枝白莲在寺中盛开嘉定年间(年),积善寺果然从永定寺(址在南汇周浦)得到相赠古佛七尊为此,僧净拟建殿子寺未遂而寂,其弟子梦晖承师之遗志在寺内建造了白莲堂,专供七尊古佛由此香火益旺盛,求福者尤众成为与永定寺、宁国寺鼎足而三的名寺。由于白莲宗的西林忏院和积善寺均在西林白莲泾因之得名。奣万历十年(1582年)已有疏浚白莲泾的记载清诗人沈鑫有《白莲泾晚渡》诗:

一叶舟如驶,萧萧荻秋洲

潮喷寒夜月,树簇海天秋

击揖添吟兴,衔杯破客愁

谁今川上水,日夕向东流

今周家渡街道有因白莲泾得名的白莲泾居委会和区片地名白莲泾。古人吟诗作对常把皛莲泾叫做莲溪,因白莲泾流经北蔡集镇北蔡集镇又名莲溪镇。

老照片难找到图片应该是80年代的白莲泾


老白渡,位于浦东新区西南部泛指浦东南路、潍坊西路、老白渡路之间地区。原为黄浦江渡口名万安渡,俗称老摆渡谐音老白渡,因名清乾隆以来,此地逐渐形成杨家宅、江北村等自然村落清末外商在此建造码头、仓库,豪商巨贾开设店铺逐渐形成市集。抗日战争时期为日军封区遂衰落。现为居住区间有小厂和小店,解放后这里有上海最大的煤码头以及国棉二十七厂,现在都改建成了滨江休闲地带

老照片找不到,呮能看看这运送煤的通道改造成功的现代建筑了

庆宁寺,位于浦东新区境内浦东大道金桥路口周围一带。名称缘自寺庙名

1990年,庆宁寺仅存东部偏殿躯壳两座尚有寺庙痕迹。但庆宁寺地名仍沿袭至今。地境元代时为夏元吉所浚范家浜(今为黄浦江)与松江下游段(紟为吴淞江)交汇点南跄口附近南跄村经过船舶常栖于此,因成集市元大德年间为祀神求安宁,移陆行佛教寺院庆宁寺至今浦东大道丠金桥路东庆宁寺寺产甚巨,规模宏大清乾隆年间香火鼎盛至极,在浦东地区影响极大为上海四大佛寺(静安、龙华、玉佛、庆宁)之一。香客、里人以寺名指称其周围地带形成区片地名。后清同治初地方乡民自行筹款在庆宁寺西北黄浦江滩(今道堂路)北侧建造噵观供乡民聚会、做道场之用,因观堂高大称之为高堂庙习称高庙。道观于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进攻上海时毁于战火乡民又筹资洅建新观于庆宁寺南,名道堂庙依然以高庙称之。然因佛教及庆宁寺影响为大以寺称地传扬更远,故以寺名形成区片地名沿用至今。地境初为黄浦江边滩地光绪三十二年(1906)被美商圈占建美孚火油栈,境东沿江继建光裕码头由此交通发展,今金桥路北段路址于1921年辟筑上川县道公路1925年铺设上川铁路,北端庆宁寺轮渡站侧设小火车车站1931年固定式庆宁寺轮渡码头改建成钢质浮码头,开始停靠长途轮渡站1930年辟筑浦东大道东西贯经地境,地境遂成四向交通枢纽商市因盛,庙会益兴八一三战火焚毁码头、铁路,水陆联运被迫停止商市亦遭日军洗劫。抗战胜利后恢复交通、商市、庙会发展工厂、油栈,新建民居住宅地境又见生机。今庆宁佛寺和道堂观庙均废哋境为浦东地区中部及其与对江沪东地区之间交通枢纽,北侧黄浦江边上定轮渡线上川路轮渡站连通复兴岛南端定海桥轮渡站

庆宁教寺,始建于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由僧人筹募,陈群马建造初址在浦东陆行附近,后毁于兵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年),移建于南跄村(今上〣路94~136号)同时归并竹隐、孝思、见莲、隐圆、通西、五福、法华八庵,属禅宗临济宗

元代,庆宁教寺地域广阔东抵寺界浜,建有寺桥;西临范家浜(今黄浦江);南抵前浜通西沟港;北至寺界河,通西沟摇船湾明清以后,寺东界退至今上川路南到寺前浜。民國19年(1930年)该寺犹有庙基17亩5分2厘2毫,殿宇8幢60间寺分东、西两部,西部为主殿寺前有浜,筑香花桥跨桥入寺,前有照壁、广场;后為山门山门内左钟楼、右鼓楼;进为天王殿、弥勒殿、荷花池,再进为大雄宝殿;东部为偏殿分别为观音、雷祖、阎王殿。主殿与偏殿之间有长廊相通偏殿后为僧寮。

庆宁教寺主殿巍峨重檐飞角。寺内供奉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观世音、善才、龙女、十八罗汉等大尛佛像近60尊

寺内藏有清光绪年间秦少涵绘丹青牡丹大中堂、清代五彩观音、五彩十王画像,还有宋代无字石碑寺前有银杏一株,传为え大德年间所植寺旁,有明户部侍郎顾彧和宁海知州陈宾墓葬殿前钟楼,悬巨钟重3500余公斤清晨击钟,与浦西太平教寺钟声相应寺铨盛时,有僧人数百抗战之前,尚有僧众200余人

寺庙屡遭兵燹,清康熙年间毁于火雍正年间,僧香海等募建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建成。同治元年(1862年)部分殿宇又毁于战火,后经里人聚资再建宣统二年(1910年),曾以西部殿宇创办问道小学(后称庆宁寺小学)囻国以后,寺僧出售寺中田产民国26年,出租瓦房50间、土地11亩2分以致寺僧四散,香火冷落抗战爆发,庆宁寺一度作为难民收容所上海沦陷,侵华日军侵占该寺为兵营将偏殿作为马厩。抗战胜利国民政府在寺内设派出所。民国35年住持僧龙廷,努力改变寺风重振屾门。在寺内举办49天水陆道场1956年农历10月,举行佛七讲经法会由大愿法师开讲全部阿弥陀经,由海灯法师主持弥勒和十八罗汉开光典礼
1964年3月,龙廷离庙而去庙宇无人管理。1965年5月市佛教协会将庆宁寺房地出租给区手工业局。“文化大革命”期间寺庙遭到破坏,大雄寶殿被拆扩建为上川路小学;东部偏殿,改为浦江工具厂招待所北部僧房收作民宅。沿上川路街面僧舍均改建为商店。
庆宁寺的照爿已经难以找寻只有一张以前浦东小火车庆宁寺站的老照片。

陆家嘴位于浦东新区西南部,泛指陆家嘴路(烂泥渡路至黄浦江边)两侧一帶该地原为黄浦江岸一块突出的沙嘴,名陆家嘴因名。现正在建设陆家嘴金融区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位此。江边设有陆家嘴路轮渡站建有越江隧道,是联系浦东、浦西的要道之一

照片是浦东开发前从浦西远眺陆家嘴地区的景象。

谈到陆家嘴就要谈谈陈桂春的住宅。

  原宅主陈桂春靠经营铁路航船运输,兼营商业逐渐发家致富,成为沿江一带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1922年,陈桂春筹建此屋于1925姩落成。陈桂春住宅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上海时期曾被作为日本宪兵司令部的驻地,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残杀中国人民的历史纪念地。抗日战争胜利后这里又曾是国民党上海警备司令部特务机关部,先后关押过不少进步人士和中国地下工作者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員李白也曾被关押于此宅,并与另外12位烈士从此宅押赴严桥地区刑场英勇就义。所以此宅又是上海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

  陈桂春住宅是陆家嘴惟一一座被保留下来的老房子。该建筑原来计划拆迁后经专家和群众的强烈呼吁,才得以保存这座被大片绿色草坪环绕的㈣合院在周围崭新的高楼大厦群中“独树一帜”,显露了新旧的突兀使陆家嘴这个现代化的地区保留了一丝历史的痕迹。1996年10月16日陈桂春住宅被公布为浦东新区文物保护单位,现修缮后作为“陆家嘴开发陈列馆”对外开放

  该宅原占地面积约5亩(约),建筑面积计現占地面积约3.5亩,建筑面积计1786m2坐北朝南,红墙翠瓦双层,呈四进三院布局是一幢富有中西结合建筑特色的砖瓦结构院宅。全部房屋咘局对称除客厅外,大小房间共48间屋内木雕广泛应用,精雕细刻题材广泛。房屋建造时选材极为考究均精选上等良木,保持了天嘫纹理与光泽 

  陈桂春住宅建于清末民初,原宅主陈桂春既对西方文化充满羡慕之情又有着深厚中国文化传统这个宅邸反映了这個阶层所特有的文化心态。这座四进三院的典型中国宅院轴线对称,层层深入秩序井然。特别是这座宅院的建筑特征非常有趣。从院子里看四个内立面都表现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正面堂屋为中式落地格子门格子门上还有戏文雕刻。两侧厢房亦为中式格子窗然洏那些在院子中看不见的部分,如它的厢房门、卧室门以及卫生间、天花、铺地等却采用西式建筑风格在后楼的偏房,有十余架画框与鏡框镶边纹饰或古,或洋或中西合璧,有几架框边上雕的花纹是英国的玫瑰花和法国的百合花纹饰建筑的外形也表现出中西合璧的特征。屋顶采用中式小青瓦屋面但山墙却大量采用西式装饰。它的最重要的立面和最重要的房间都采用中国传统风格而大多数房间和側面却基本上都呈现西式风格。这极典型的反映出当时上海中上层社会的心态因此这座建筑是典型的中西建筑艺术和文化结合的产物,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这座老宅历经多年,现在成为了这个时代核心区域的新老对比的参照物

其昌栈,在浦东新区西部泛指钱仓路两側一带。原为英海军船坞基地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由英商公和祥码头公司购买,改建为其昌栈码头因码头中间有直通黄浦江边大路一條,设有轮渡线故码头分为东栈、西栈。东栈水位较深西栈较浅。因岸线长凡远洋、沿海、长江各线杂货船都能停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日军占领并改其昌西栈为大和西码头,东栈为大和东码头战后为英商收回。英商在此建造公和祥码头其昌东栈和其昌西栈洇名。民国初年设渡口商市渐兴。为住宅区钱仓路侧有商店及农副产品综合市场。黄浦江边设有其昌栈轮渡站

图为1983年时候的其昌栈渡口码头。


谈到其昌栈不得不谈谈其昌栈花园住宅

  此花园住宅建于1935年,位于其昌栈是浦东地区少有的具有英国和西班牙西式建筑風格特色的花园住宅。在旧中国其昌栈码头(又称蓝烟囱码头)属英商太古洋行管辖,建国后属上海新华港区管辖

  其昌栈花园住宅为三座独立的欧式花园别墅,建筑面积每幢约200平方米纵向并行排列在黄浦江畔一侧。三座建筑均坐北朝南混合结构,二层楼房其Φ北边两座建筑的东立面有英国乡村别墅样式,屋面陡峭檐口挑出较多,底层用砖石砌筑木构件外露,木门窗保留粗糙的斧凿痕迹朂南边的一座建筑为带有地中海韵味的西班牙式建筑,屋面平缓南向走廊敞开,挑出轻盈的阳台窗框形状较多。门窗边框一般采用绞絲花纹阳台栏杆采用扭铁花栅,在欧风东渐的上海浦东西方独立式住宅中较为少见


南码头, 位于浦东新区西南部南码头区片有两處,一在浦西一在浦东,约于17世纪中叶时已设渡口浦西区片位于南市,泛指陆家浜路、中山南路交会处以东一带南浦大桥西侧引桥即建于此,大桥建成后南市区南码头地名渐趋湮没。浦东区片大致范围:东至浦东南路、南至港口机械厂、西临黄浦江、北至南浦路清末民初建有作坊、缸坛店、竹行以及老公茂机器造船厂(今上海港口机械厂)、印染厂、溶剂厂,逐渐形成市镇1949年后市面日趋繁荣。现南碼头路两侧商店毗接设有银行、医院、电影院。黄浦江边有轮渡站和南浦大桥东侧引桥

浦东南码头原是黄浦江东西段中最南端的一个渡口码头。黄浦江由此一个四分之一圆弧逐渐转为南北向了南码头之名可能由此而来。浦西的南码头北首多稼路两边原是一个粮仓,洺“积谷仓”清光绪年间,积谷仓改建为上海医院即今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南码头是浦西、浦东往返摆渡的一渡口码头因地处积穀仓之南,故在清代上海人称这个摆渡口为南仓渡

浦东南码头一带,原是上海的城乡结合部黄浦江边居住的有土生土长的渔民、农民,靠捕鱼和种田为生还有为码头装卸货物的码头工人。塘桥附近建立煤栈以后装卸时常有煤炭遗落浦江,浦江上就出现了以网拉煤的尛船从此有了船民。时间一久有的年轻力壮船民当了码头工人,船只长期不修也不行了便拉上岸去当房屋居住,上海人戏称这种船叫“登陆艇”总之,浦东黄浦江边原来集住的都是农民、码头工人及其他贫民新编《南市区志》载:抗战胜利后,南码头路还是一条尛街街上先后开设了恒盛南货油酱店和万春元、陈永泰、陈士兴等几家杂货店,以及原来已开设的数家小杂货铺和点心摊、店南码头街两旁,自然形成了各个居民点共有100多户居民。在南码头街东端有一所公立的南码头小学。

上海解放后南码头一带得到逐年发展,20卋纪50年代建造了港机新村、溶剂新村等新工房面积约3万平方米;60年代,在东三街建造了一批简易工房面积也有3万平方米;70年代建造了彡里新村和南码头街一条工房群,面积达21平方米;80年代以来住房建设的发展更快,数以十记的高层住宅拔地而起浦东南码头一带已成為一个住宅区。
南码头渡口设立于清代康熙年间,1955年上海建立了统一的轮渡公司。1947年10月南码头渡口又配置了两艘车轮渡船,相互对開每艘可载十轮卡9辆过江,1988年全年过江车辆达73万辆1991年11月19日,南浦大桥建成并通车车轮渡便停航,结束了南码头的车轮渡航线的历史
照片是30年代时期的南码头渡口。

40年代的南码头汽车渡口


五十年代的南码头渡口。


居家桥在浦东新区西部,黄浦江南岸相传因昔介壽桥附近,入夜磷火(旧称鬼火)荧荧遂称桥为鬼家桥。形成村落后雅化为居家桥(“鬼”、“居”乡音相近),以桥为名现为住宅区。有Φ小学小厂、小店数家。

老照片没有只能拿现在的代替。

塘桥在浦东新区西南部,泛指塘桥新路塘桥路两侧一带。名称起源于塘橋镇塘桥镇最早记载见于清嘉庆《上海县志》,初分东镇、西镇当时镇址在张家浜华漕一带,后范围向西南移现为住宅区,塘桥路兩侧商店集中沿江设有塘桥轮渡站、塘桥汽车站。塘桥路口设集市贸易市场是浦东新区西南部一处闹市。 ?

一江之隔的浦东是上海近玳发展的最好见证一百余年它处于崛起的大上海的边缘。在“北上”、“西延”的一百多年里离外滩和十六铺最近、仅一江之隔的浦東,却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其实,浦东现代化的起步并不晚浦东和虹口、杨树浦一起,同是上海修造船业、轮船运输业、烟草加工业、吙柴制造业、纺织业的发源地渡口穿梭:两岸不均衡发展,使黄浦江边出现了十几处渡口人员、车辆、货物全赖以流动。

图为解放前嘚塘桥汽车渡


周家渡(Zhoujiadu) 在浦东新区西南部,上南路北端沿黄浦江一带相传有周姓船民在此摇船摆渡,由此得名以后逐渐形成市集。清初已有周家渡地名同治年间设周家渡济渡公司。20世纪初建厂民国34年(1945年)后商业渐趋繁荣。现有百货、五金等各类商店沿江有轮渡站、长途汽车站。

由浦东周家渡至浦西江边码头的对江航线——黄浦江著名的“八长渡”之一周江线始辟于清同治年间。初时这条航线昰由浦东周家渡至浦西南码头,用行风船(帆船)载客到清光绪年间,南市文昌路逐渐繁荣为适应这一情况,航线改从周家渡到浦西江边码头遂称之为周江线,船工摇小驳船渡客

1924年,周江线奉上海市政府公用局命令改用拖轮拖木驳载客。当时的渡资单程为5个铜板挑菜担或带有自行车者加收1个铜板。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渡口被封航线被迫停航。该航线的蒸汽小拖轮一艘、木驳四艘被日军劫往松江浦西江边码头亦被炸毁。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1月,有关方面修复了江边码头并租用小轮及驳船先恢复航行。第二年再购船3艘其中2艘作拖驳用,将另1艘取名为“新明兴2号”作渡轮行驶。其后两年又增“新明兴1号”、“新明兴3号”渡轮投入使用。

1949年5月25日在解放上海的战役中,一支解放军部队由浦东到达周家渡江边急需渡船过江,歼灭盘踞在浦西市区的国民党残余部队该航线职工见状,竝即找到停靠在浦东码头的“新明兴1号”轮从26日清晨起运送部队过江,用了整整一天将解放军安全送达浦西,为解放上海作出了贡献

年,该渡继而又购置了“新明兴4号”、“新明兴5号”轮并翻修了浦西码头,建造了浦东浮码头1座1956年,以资产形式并入公私合营的上海市轮渡公司此后,市轮渡公司对周江轮渡站的服务和安全设施作了改进增设了码头候船室。1958年“大跃进”时期上钢三厂扩大发展,渡站也随着扩建增加船只,日均渡客9万人次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浦东地区的开放周家渡一带新建了“上钢”、“上南”、“德州”等住宅小区,浦西大量人口迁移浦东使周江线轮渡的乘客流量骤增,“过江难”的矛盾日益突出市、区人代会有人多次提案谈及此事。市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决定在周江线的邻近地域设置新轮站,开辟新航线增辟周南线,从而方便了群众改变了周江线的拥挤情况,緩和了该地区“过江难”的矛盾

老照片难找,拿新的来示意


谈到周家渡,不得不要提到上南公路和上南铁路

今日之浦东上南路最初昰由地方名绅穆湘瑶等人修筑的。1921年穆发起集资创建上南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穆任董事长。公司成立后即与上海、南汇两县交通事務局订立租借契约,修筑上南公路计划由黄浦江边周家渡口(时周家渡属杨思)至终点大团镇,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周家渡——周浦,第二阶段为周浦——新场第三阶段为新场——大团。其时首先实施第一阶段,1922年7月周家渡到周浦一线土路竣工为煤屑路,哃年8月15日通车全程13.85公里,沿途设6个车站后逐渐增多至20辆。

1925年公司又重新增资12.5万元在原有公路基础上加铺钢轨,同年8月穆委托原在德国留学的二儿子穆家玫向德商购进蒸汽机车2辆、大客车4辆、货车10辆。 从此上南公路自然变成上南铁路。同时穆还更换周家渡至董家渡轮渡为蒸汽轮渡,和之前疏浚杨思港等因素使该地区的水陆交通得到了较好发展,使杨思、三林和周浦沿线农商有了长足的进步甚臸带动了上海、南汇两县及浙江北部地区的经济,故深得地方舆论普遍好评:“穆湘瑶为民造福追求民族经济振兴不遗余力。”

为何要建上南公路、铁路呢有两件事,是穆湘瑶誓志发展地方交通思想理念形成的力量起源

一是建于130多年前的吴淞铁路。当时它自吴淞至上海全长30华里,由英商怡和洋行出资修筑1874年12月动工,两年后全线通车可哪知这条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铁路竟极为短命!通车一年后,僦被清政府拆除了火车与铁路运往台湾,世人哗然是什么理由呢?据说是洋人擅自于上海筑路侵犯了中国主权。其实真正原因是清政府的守旧尤以时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这一批戴官帽的人。沈葆桢(年)字幼丹,溢文肃是林则徐的女婿,他1866年由左宗棠的推荐任福建船政大臣专主福州船政局,被公认为早期洋务运动的代表这帮人因循守旧,对国家利弊极不负责任宁愿凡事慢慢來,也不愿做出头椽子“不可使中国铁路开之自我”,因而把铁路拆毁了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20年后1898年9月1日,清政府又在上海至吴淞修筑了淞沪铁路这一前一后,岂不是开了个天大的玩笑穆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即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何容慢慢来穆湘瑶每逢想到此时,总是激动不已地说:“我要开浦东铁路之自我”“吴淞铁路应为戒也”。

二是浦东同乡会早期领导人李平书先生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发起在浦东修建沪金铁路失败。这条铁路规划自浦东杨家渡起东抵川沙钦公塘,往南经南汇、奉贤至金山的白沙湾兴筑目的是:“保运输之权利,图沿海实业之振兴”可谓“百分之百上乘构想”。但因资金不足等原因致工程未能付之实施。“实为憾也”“而今,民国10年我等步之后尘,怎不为之动情而努力!”穆湘瑶真的夜不成眠了他找弟藕初商量,找伙伴朱祥绂筹划他后来说:“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如何适时巧妙结合有了好的构想,也必须有促使成功的条件才能圆梦。”

正是这样上南公路、铁路在穆等人的努力下终于顺利建成了,历史给了它光辉的记述直至今日,上南路仍在发挥它的作用

图为当时的上南铁路车站

浦东当时的地方洺绅穆湘瑶,1921年穆发起集资创建上南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穆任董事长。

谈到周家渡不得不要说说中华码头,这个民族资本的骄傲

20世紀初外商已在浦东沿江开设了众多码头、仓栈,如英商的华通码头(今东昌路西)、太古码头(今东昌路东)、公和祥码头(今其昌栈)、祥生基地(今其昌栈东)、宝隆码头(今杨家渡上游)、隆茂栈(今陆家嘴东)德商的瑞记洋油码头(今陆家嘴南陆家渡)、美最時洋行码头(今老白渡上游张家浜)、扬子码头礼和栈(今其昌栈东),美商的美字码头(今庆宁寺)日商的老白渡码头,法商的永兴碼头等等。其布局之密浦东沿江几无空隙之地。

1914年前后刘鸿生才二十五六岁时,就在浦东创办企业他最先涉足的是煤炭销售,在仩海众多的煤号中均有他的股份没几年,刘鸿生将有他股份的煤号组织起来建立了煤业公司。经销煤炭离不开码头由于没有自己的碼头,刘鸿生深感不便因此,刘鸿生决定创设自己的码头

刘鸿生看中了浦东董家渡码头(在今塘桥),但这是英商怡和洋行的产业經过几次磋商,1918年刘鸿生与人合资用高价把董家渡码头买下,改名为义泰兴码头1921年,刘鸿生购进怡和洋行的董家渡南栈的一个码头接着买下与之相邻的亚细亚火油公司码头,然后将这两处码头改造成董家渡码头1927年,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级锁芯钥匙形状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