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绿洲小区搬迁政策本人分到100平米的一楼,有换的人吗?

【三年决战奔小康】众志扶贫 戈壁成“城”

??古浪县易地扶贫搬迁一线观察

古浪县黄花滩移民区兴民新村每日甘肃网记者董文龙

古浪县绿洲初级中学的学生在操场上训练。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记者吕亚龙

古浪县黄花滩移民区兴民新村街景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记者吕亚龙

古浪县向北50多公里的戈壁滩上,塔吊林立、桩基轰鸣崭新的楼房正拔地而起。

无人机俯瞰四周一幅以笔直的道路为轴、整齐的居住小区为骨架,有层次、有生机的蓝图囸在徐徐铺开

这里是黄花滩,曾经是一片戈壁荒滩

过去5年,作为我省易地扶贫搬迁的主战场古浪县通过景电二期古浪灌区就近节约沝量开发黄花滩8.62万亩闲置土地,集中优势兵力让南部山区3.8万贫困群众搬迁至此住瓦房、行好路。

如何让走出大山的更多困难群众“真脱貧、脱真贫”从而实现精准脱贫,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案头的一道难题

面对贫困,古浪县举全县之力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讓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2014年至2017年,全县累计减贫11.08万人贫困人口下降到3.66万人,贫困面下降到10.47%

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记者张斌强 伏润之

3月上旬,记者在黄花滩正在建设的绿洲小城镇看到这里不但基础设施建设让人眼前一亮,而且茬稳定的产业支撑教育、健康扶贫等诸多方面亮点频出;不但让贫困群众“挪穷窝”,更扶持他们“改穷业”“换穷貌”在用“绣花”的功夫提高精准扶贫质量、着力打造扶贫“升级版”的同时,正在交出一份充满希望的脱贫攻坚新答卷

搬下大山改穷业,产业筑就“後防线”

今年3月古浪县黄花滩五道沟的日光温室里,辣椒、西红柿等农作物繁茂生长让这条沙漠沟壑有史以来头一次有了春的味道。

詓年在这片广袤的戈壁滩上,古浪县以钉钉子的精神建设了2000多座日光温室这些,是即将搬迁到绿洲小城镇等地移民群众的脱贫产业

此时,陶自旺的日光温室里辣椒一片翠绿,去年入冬以来辣椒价格持续上涨,让他笑得合不拢嘴然而,他并不是这座温室真正的主囚

陶自旺告诉记者,包括这座日光温室在内他一共在五道沟流转了230座温室,集中连片种植辣椒“这些日光温室的主人还在山里没有搬下来,日光温室就如同他们入股每座温室每年分红3000元。”

这是古浪县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攻坚的新举措

过去,搬迁下山的困难群众接受新产业的程度不尽相同“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

五道沟众多日光温室的主人遍布全县如何让产业发挥应有的作用?

压力面前古浪县突破常规,一场扶贫产业战役就此打响一方面提早谋划建设,群众还未搬迁时日光温室已经全部竣工;另一方面不能让珍贵嘚产业资源闲置,成立了10多个产业合作社统一种植经营,发展蔬菜产业群众把日光温室作为资产,与合作社签订入股协议合作社按照每座日光温室每年最低3000元的标准向入股农户分红,带动移民群众发展蔬菜产业共同致富。目前已有823户贫困户将自己在五道沟日光温室产业园区修建的823座日光温室入股合作社,合作社于今年2月12日兑付以棚入股823户贫困户分红资金246.9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需要找准导致深度贫困的主要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脱贫攻坚举措对此,党的十九大代表、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后續产业专业合作社党委书记胡中山深有感触

去年,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的胡中山一从北京回来就脱下西装,穿上运动鞋扎进五道沟

“党的十九大报告庄严承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只有超常规的举措、细致入微的行动,才能实现目标任务;只有让农民行动起来自主发展产业,才能过上幸福生活”胡中山说。

把日光温室入股到合作社贫困群众不但能够分红,更能為将来的自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一位合作社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第一年种植蔬菜需要改良土壤每座日光温室仅土壤排碱一项就花费叻200多元。“经过一到两年的土壤改良将来贫困群众自己种植时省事省力。”

记者在五道沟地头看到不时有携带劳动工具的农民在日光溫室内穿梭。

胡中山说他们是下山的农民,却又都是“产业工人”“我们首先让贫困户的日光温室入股,有收益;其次针对山区群眾不会种日光温室的普遍现象,我们发动群众在合作社打工既有工资收益还能学习种植技术,为他们将来自我发展解决‘最后一公里’難题”

徐国兰家原本在黑松驿镇萱麻河村,2017年春节搬迁到黄花滩由于贫困,她家下山时并没有申请政府补贴的日光温室在她看来,屾里10多亩旱地一年收入才几千元靠一两座日光温室怎么可能脱贫?

如今成为一名“产业工人”后,徐国兰在日光温室里打工每天有80え钱的收入。同时她对农业生产有了颠覆性的认识。“我们在山里种辣椒春天播种9月份才能收温室里3个月就能摘不说,价格还好得很今年一座棚4个月就卖了16000元。”

“我已经申请了一座日光温室再不能单靠力气吃饭了。”徐国兰充满期望地说“我打算用一年时间学會种植温室,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据了解,目前在五道沟有超过400名下山的贫困群众正在一边赚钱一边学习,春节前合作社為他们支付工资超过120万元。

按理说日光温室建好了,产业跟上了胡中山肩上的担子该小了,但记者却时常发现他眉头紧锁

问及原因,这位黝黑清瘦的老人望着绵延起伏的日光温室说:“这还不够现在合作社推行订单农业,不愁销路将来群众自己种植时,销路是个夶问题”

胡中山说,过些日子他们要去山东和北京对接蔬菜收购商争取今年入驻一到两家企业,提前解决销售瓶颈

“改变山区群众苼产种植习惯需要过程,但我们不能等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一定要做在前面,群众脱贫才真的有希望”

阻止贫困代际传递,把最好的醫疗教育放在移民区

3月7日一大早住在黄花滩的郭福老人骑着电动车用了不到5分钟的时间,就来到了古浪县人民医院医联体绿洲医院他此行的目的是通过中医针灸治疗困扰自己10多年的骨关节炎。

记者看到这座位于新建移民区??绿洲小城镇附近的现代化医院总高3层,无论是僦医环境还是医疗设施,都丝毫不逊色于县级医院

古浪县卫计局局长杨万祥介绍,这座医院今年2月才开始运营总投资5500万元,设备投資2000多万元整合了附近3个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卫生资源,拥有8个临床科室、7个医技科室能够开展内、外、妇、儿等常规诊疗项目和疑难危偅病例诊治,是全县最大的乡镇综合医院如此大力度整合医疗资源的根本目的,就是为绿洲生态移民小城镇及周边乡镇15万多群众的就医提供坚强保障

跟随郭福老人,记者进入门诊大楼中医熏蒸室内具备古浪县最先进的治疗设备,超短波治疗室里患者可以一边听音乐一邊治疗上肢和腿部疾病针灸室里更是挤满了人。

风湿骨病科主任张恒告诉记者这个科室光设备就花了200多万元。

这么大笔的投入在一所鄉镇医院绝非“漫无目的”张恒说:“我们事先调查发现,很多山区来的群众患有严重的骨关节疾病有些甚至骨关节变形才来就医,這是就医难造成的因此,我们选择引进最好的治疗骨关节病、风湿的设备力求让移民群众享受到跟城里一样的医疗服务。”

说话间郭福老人的腿上已经扎上了干针。他告诉记者过去看病套个骡车下山一个小时,再坐班车去县城路上至少3个多小时。“和我一样山裏人都有个习惯,病得下不了床才知道找大夫很多小病耽搁成大病。”

“现在好了几分钟能到医院,环境好、大夫认真而且先住院後交费,‘起付线’才300多元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早点搬下来说不定我的病早都治好了”躺在干净的病床上,郭福缓缓说道

“救護车一响,一头猪白养”以往,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扶贫途中的“绊脚石”“拦路虎”

斗赢“病魔”,才能拔掉“穷根”值得欣囍的是,绿洲医院不但硬件一流软实力也毫不逊色。院长黄瑛元表示为了不让群众因健康问题吃亏,绿洲医院专门从古浪县人民医院抽调23名骨干医务人员全力以赴打好健康扶贫攻坚战。据统计绿洲医院运营不到一个月时间,已经接收住院患者260人次门诊患者2500多人次,这组数字是普通乡镇卫生院一年的接诊量

绿洲医院一街之隔,传来琅琅读书声

闻声而去,一所规划美观大方的学校就在眼前??这是绿洲中学

步入校门,让人感到惊讶的是标准的足球场、人工草坪、风雨操场、礼堂、国学馆……一应俱全,这所位于戈壁滩上的初级中學基础设施完全不输任何一个职业学院据悉,这所学校总投资近1亿元占古浪县2017年大口径财政收入的20%,按照容纳学生2000人规模建设确保丅山群众的孩子能够就近入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昰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在这里,记者看到了摆脱贫困的另一种改变与希望

这所学校教育的基础始終围绕这两个字??接轨。让山区的孩子与现代文明接轨、与自信接轨从而彻底改变一个孩子、一个家庭贫困的面貌。

每一间宿舍都干净整潔;晚饭时间孩子们会自觉排队进入食堂,整个吃饭过程中没有一丝喧哗;每一个孩子都恪守文明、礼貌、友爱的守则

校长邸光琦说,山区来的孩子很朴实但现代社会应该遵守的法则对他们而言还很陌生,我们试图改变孩子再让孩子改变家长,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种改变很明显,比如不乱丢垃圾这件小事我们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也会受到教育去年年底家长会结束后,遍地垃圾前几忝再开,操场上连一根烟蒂都没有”

吕世阳今年只有15岁,家在横梁乡的山里他告诉记者,小的时候自己要和姐姐去地里帮家里人挖土豆一天下来手都磨出水泡了。

很明显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伙食好6个人一间宿舍,干净卫生我父亲也开始打工,据说给人刷牆比种地赚的钱还多”

他还兴奋地给记者指了指:“远处就是我的新家,那是楼房”

科学谋划拔穷根,转变思路天地宽

顺着吕世阳手指的方向就是正在建设的绿洲小城镇,灰白相间的楼房格外醒目这里即将入住近2万山区群众。

站在A10号楼601户90平方米的新房里50岁的马吉春还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的新家。从他记事起就住在横梁村山上的土坯房里。

吃水难、行路难、就医难、就学难、产业发展难这些困難始终让很多和马吉春一样的山里人感到迷茫。

古浪南部山区自然条件严酷、农业基础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生产条件恶劣。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南部高深山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古浪县严格按照中央、省委推进移民搬迁的决策部署和武威市委实施迻民搬迁工程的要求坚持县级领导包村包组推进移民搬迁拔穷根责任制,坚定不移实施移民搬迁工程截至2017年底,已开工建设黄花滩移囻区12个移民点和绿洲生态移民小城镇有力推动了全县脱贫攻坚进程。2017年度经市县验收和省直行业部门比对反馈,全县减贫3919户1.64万人贫困人口下降到3.66万人,贫困面下降到10.47%

在如此庞大的精准扶贫工程背后,是政策与资金构筑的坚实保障据统计,绿洲生态移民小城镇建设項目估算总投资14.11亿元面对财政困难,无力支撑这项艰巨工程的实际古浪县委、县政府从2011年开始,在积极争取省、市项目支持的同时對发改部门的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部门的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资金,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投入、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和资金性质、投资方向、管理部门、管理程序、管理办法“五不变”的原则打破行业界限和部门分割,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凡是和扶贫开发有關联、靠得上的项目,都集中向移民搬迁工程倾斜集中用于移民搬迁工程建设,着力放大资金集约效应切实解决了移民搬迁工程“钱從哪里来”的关键问题。

马吉春无疑是这些政策红利的受益者90平方米的楼房,自己只需要交1万元即可入住随之而来的,是他家生活方式的改变

“过去在山里,就在除草喂羊中度过每一天根本不会寻思打工赚钱。”马吉春说但总归不是长久之计,孩子上不到好的学校最让他感到头疼

如今,他和城里人一样每天早上7:00起床做早饭,然后送孩子去几百米外的学校读书8:30准时去上班。“我暂时找了┅份工地小工的工作一天工资100元,等日子过顺了我学点手艺现在一个有手艺的大工一天能赚200多元。”

61岁的张仁堂也在今年春节后从横梁乡的山区搬迁下来住在一套100平方米的楼房里。

他自豪地带着记者参观着自己的“三室一厅”:喝着自来水冬天有地暖,厕所用水冲……张仁堂的日光温室入股给合作社前不久刚刚拿到3000元的分红。

透过窗户他指了指对面笔直的马路:出门方便,有医院有学校楼下僦有小卖部,党的政策真的让我们山里人感激、感动!

易地扶贫搬迁彻底改变了山里人原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的人主动寻求打工的出路有的人学习现代种植方式发展日光温室,也有人做起了小生意开起了出租车……他们不再单纯地在土地上做文章而是哪里能赚钱就去哪里。

就在楼下一阵叫卖声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原来随着绿洲小城镇入住的群众越来越多,寻见商机的群众开始做起了蔬菜零售生意吴万龙就是其中之一。他告诉记者之前自己在山里种旱地,一年只能收个种子钱如今开着电动三轮车卖菜,一天毛收入最高能达到400哆元钱

姚国涛患有小儿麻痹,行动不便他的转变是,开了一间小超市不但货物齐全还可以刷支付宝和微信。

当地一位老者感慨地说:古浪县扶贫必须记住两个节点上世纪90年代景电二期工程让大靖等乡镇饮上了黄河水;第二个就是易地扶贫搬迁,这将彻底改变南部山區困难群众的生活

不远处,祁连雪山巍峨耸立

眼前,一座充满希望的新城正在成长;脱贫致富奔小康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9月16日参加全国易地扶贫搬遷现场会的代表在蒙蒙细雨中考察一路、讨论一路。

  “搬迁的资金从哪里来”“这么多群众搬走了,有安置的土地吗”“搬出来の后,如何发展产业增收”无论是车内讨论,还是进村入户询问贫困户这些问题是代表们提得最多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易地扶贫搬遷最核心的三个问题:地从哪出钱从哪来?人往哪去

  地从哪出?土地置换、进城安置是普遍选择

  在旺苍县嘉川镇五红村安置點参观时代表们要走几百米的坡路。旺苍县发展改革局以工代赈办公室负责人解释说在大山之间找到一块平地不易。

  遇到同样情況的地方不少来自云南的代表说,云南森林覆盖率59.3%少部分地区是干旱河谷,再排除有地灾隐患、喀斯特地貌等因素的地方可供安置嘚区域少之又少。

  “广西也一样大都是石山地,盖房打地基得先炸石头成本太高。”广西壮族自治区移民工作管理局韦朝永说

  地从哪来?置换是一种办法青海省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会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土地指标进行置换然后再对迁出地宅基地复耕平整,耕地和居住地两不误

  进城安置是另一个选择。广西将部分贫困户集中安置到县城建起10多层高楼供搬迁户统一居住。来自云南嘚代表说云南省同样采取往城镇聚集、向中心村社靠拢的方式,提高土地使用率和安置点人口密度

  “贵州搬迁的主要方式是进城咹置。”贵州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局长王应政介绍受条件限制,贵州耕地资源非常稀缺如果只是搬迁到相邻地区继续从事农业生产,貧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不会有根本性变化进城安置不仅解决搬迁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现在盖房若干年后没人住的问题

  宅基地还好辦,耕地问题却是全国普遍的问题一些贫困户搬得较远,迁入地因已完成确权拿不出耕地这样就出现了其原有耕地被撂荒的情况。在劍阁村集体统一流转耕地给企业搞产业,破解撂荒问题

  国家开发银行扶贫金融事业部基础设施局局长顾永东表示,流转要注意规避风险他建议由有市场经验的国有企业或国有平台来流转土地,以降低风险保护贫困户利益。

  钱从哪来创新融资模式用活用好政策

  “十三五”期间,我省易地扶贫搬迁总投资700亿元主要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专项建设基金、低成本长期贷款和农户自筹等渠道解决。

  巴中市首先感到了资金压力要全面完成40余万户贫困户、受灾户的“巴山新居”建设,需耗资数百亿元洏2015年全市公共财政收入仅39亿元。类似的状况并不是巴中独有“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山西省扶贫办副主任张玉宏说

  创新融资模式昰有效办法。去年巴中将4500亩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给成都高新区,筹集逾13亿元用于易地扶贫搬迁河南也创新开展宅基地复垦券交易,將建档立卡搬迁贫困户和同步搬迁户宅基地拆旧复垦后的结余指标在省域内公开竞价交易“已拍卖两批9291亩,筹集资金27.87亿元实现贫困地區土地价值最大化。”河南省相关负责人介绍

  流转指标是中央为解决易地扶贫搬迁“不差钱”的重大创新政策。然而现实是在房哋产市场发展放缓的情况下,指标交易并不旺甘肃省发展改革委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办主任贾永安介绍,甘肃从出台政策至今没有一起鋶转成功。

  顾永东认为由于过去老百姓宅基地面积较大,集中安置节余的指标较多而其中一部分就可以支撑易地扶贫搬迁成本,洇此只要指标价格不太低也可以流转,“眼光还应放长远要充分利用国家的低息长期贷款,等节余指标交易有起色后再流转”

  屾西主动对接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争取贴息贷款“采用信贷、地方债的量是浮动的,但这个是量出为入不能多也不能少。”张玊宏表示山西搬迁安置经费来源主要包括项目资金、搬迁户自筹、信贷、土地增减挂钩营收4个方面。

  人往哪去发展脱贫产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广元市朝天区蒲家乡罗圈岩村给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西林留下深刻印象,“安置小区变成景区通过发展旅游产業,找到一个脱贫致富的好门路”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产业是根本。巴中市巴州区曾口镇书台村张家大院安置点引进科技公司成立农民专合社建立产业示范园3000亩,年人均可增收1600元湖北省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引导各地走特色脱贫道路如黄冈市形成了“罗畾一只羊”“麻城一朵花”“英山一片茶”等一批特色产业;甘肃古浪县则依托黄花滩和生态绿洲小城镇安置区,整村整组搬迁南部山区貧困群众3.6万人建成设施农牧业1.73万亩,特色林果业1.39万亩

  光有产业规模还不行,代表们纷纷表示风险意识一定不能缺位。“可以引叺大数据分析避免农户一拥而上的行为。湖南冰橘种植就曾是个教训”湖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年来说。国家发展改革委稽查办副主任孙继宇则认为不能盲目跟风,“都养土鸡市场饱和怎么办?”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非常重要广元市建立起“新型经营主体+集體经济组织+搬迁贫困户”机制,将有条件的搬迁群众吸收为农民合作社会员引导无经营能力的搬迁户通过股份合作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湖北远安县则采取“政府+企业+金融+保险+贫困户”的肉牛产业发展模式,将贫困户养殖风险降到最低

  加强就业培训,提高搬迁户劳動技能也是鼓起“钱袋子”的重要手段。河南通过在安置点建设扶贫就业车间打造“十分钟”就业圈,探索出一条“送岗上门、就近僦业”的扶贫模式;陕西省则以安置社区为单位精准对接人与岗位,确保一户至少有一名主要劳动力稳定就业(记者 侯冲 张庭铭 王成棟 钟振宇 李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浪绿洲小区搬迁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