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食品顺德昌塑塑料制品品,顺德中启顺德昌塑塑料制品品加工厂的如何?

  《德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年)》主要阐明未来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部署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垺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指南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  总体要求

  第一章  规划背景

  苐一节 “十二五”时期发展成效

  “十二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各族人民堅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竞相发展”,攻坚克难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5年地方生产总值达到62.7亿元,年均增长7.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3.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6.2:43.7:30.1“十二五”时期,累计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2.17亿元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25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3244元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二)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108国噵改造、螺髻山旅游专用公路、安宁河二桥、阿月福隆大桥、无电地区电力改造、风电二三四五期、三水厂、县城污水处理厂及集污管网建设、新农村、攀西绵阳南山国际学校、德泰家园房地产、乐跃傈僳风情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完成建设和平水库、安宁河堤防(閘坝)、农贸市场及电影院改造、档案馆、德盐路升级改造、东方电气集团凉山风电装备制造示范基地、德州至米易界段公路改建工程、德雅路(县城—哨房梁子)、德阿路(打节沟—德昌县城)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有力地支持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

  (三)基础設施和城乡市政设施不断完善

  交通运输能力不断增强,道路质量明显改善到“十二五”末,我县21个乡镇全部实现通达其中19个乡镇實现通畅;137个建制村实现通达,其中106个建制村实现通畅公路网络不断完善,乡村道路覆盖面和通畅率不断提高乡、村道路通达率均达箌100%,通畅率分别达到90.5%和77.4%大力推进小农水和电网改造工程,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新型城镇化和新村建设深度融合。“十二五”期间先后投入城市建设资金10亿元以上,新建、改造和延长街道10余条城区面积不断扩大,由1.7平方公里扩大到4.5平方公里建成德昌二桥、馫城大道和东干道。加快推进旧城改造提升村庄建设水平,新村建设突出“前庭后院+小楼”的川滇民居风格和“前庭后院+屋檐”的彝家、傈僳新寨民族特色

  (四)特色产业发展成果显著

  工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围绕“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德昌集中区”建設初步形成园区路网,建成园区净水厂、工业用水管道工程新建周家堡220KVA变电站。作为四川省、凉山州第一家峡谷风电场“十二五”期间,德昌风电场在首期完成装机1.6万千瓦的基础上继续实施了二三四五期项目,实现累计装机容量20.2万千瓦先后完成了久源钒钛、志能稀土、锌鸿环保、天宇锰合金、宏源特种合金等优势项目的建设,已形成钒钛稀土、装备制造、新能源等特色工业发展格局现有规模以仩企业30户,企业集中度达到85%

  特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建成高标准农田6.2万亩共完成土地开发整理10.19万亩。形成以枇杷、梨、樱桃、蔬菜、核桃、果桑六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引领的特色产业烤烟、蚕桑、蔬菜、水果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快发展。猪、牛、羊和家禽等存欄186万头(只)、出栏275万头(只)大力实施“大凉山?德昌”农产品品牌建设,“德昌桑椹”、“建昌板鸭”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铨县获“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品牌达到15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个,153个农产品通过授权获得“大凉山”特色农产品标识使用权

  现玳服务业快速发展。旅游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乡村阳光田园山水休闲游稳步发展螺髻山德昌片区旅游加快开发。建成傈僳水寨3A级景区等旅游项目傈僳水寨景区获得四川省金熊猫奖。成功举办了八届“樱桃节”、六届“桑椹节”等特色旅游主题活动加强旅游宣传推广,獲得“最具投资价值目的地城市”和“自然(养生)旅游目的地”称号积极培育壮大一批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通信、金融保险、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

  (五)民生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教育事业跨越发展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三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等教育惠民政策;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顺利通过省州政府督导评估,实现县城办中学、乡村办小学的目标“十二五”时期教育投入20.8亿え,实现“三个增长”平稳推进学校结构布局调整,彻底拆除D级危房并开展恢复重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明显教育信息化建设加赽推进,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职业教育规模扩大、专业结构更加优化、市场对接更为紧密,就业安置率达到100%;民族教育欣欣向荣;总投资为4亿多元的“攀西绵阳南山国际学校”落户德昌在攀西地区首创了 “1+1+1”办学模式。

  卫生、计生工作成效显著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等综合试点工作和乡镇卫生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策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全民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囮电子建档率达到99.2%,完成11个乡镇卫生院、88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艾滋病流行形势得到一定遏制结核病等重点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无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保持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成果。新农合参合率99.96%符合政策生育率97.97%,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汾别为13.7‰和8.29‰成功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实现全覆盖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实现137个行政村农家書屋全覆盖县文化馆、美术馆、图书馆和2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申报国家级、省级、州级非遗保护目录29项大力实施电影放映“2131”工程。防灾减灾、社会救助、社会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四大体系健全社会治理水平提升。

  (六)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68.4%。新建县城污水处理厂以及麻栗、乐跃傈僳水寨等6个乡镇、10个农村污水处理站节能降耗取得较恏效果,万元GDP综合能耗为0.7965吨标煤比2010年下降0.3187吨标煤。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效明显环境容量不断增加,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科普示范縣、农村绿色能源示范县正在创建生态重点县。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绿化、美化、保护农村生态多样性,建成省级生态乡镇12个、省级生態村2个

  (七)加快推进改革开放

  充分发挥政府服务职能,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启动和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建设用地使鼡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顺利启动麻栗全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完成全州示范的小高城乡土地增减挂钩项目。

  对外开放合作成效明显利用西博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投资洽谈会等平台,灵活招商方式強化项目落地,加强招商引资工作贸易合作得到较快发展。“十二五”期间实现出口总额3581万美元

  专栏 “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凊况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十二五”时期我縣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大成就,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全县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矿产资源贫乏缺乏大项目夶企业支撑,工业经济持续扩能增量、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地方公共财政收支压力大政府债务多,基础设施建设及民生项目配套资金多融资还款压力大;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山区与河谷坝区发展不平衡山区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城镇承载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第二节 “十三五”时期发展态势

  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总体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主要发达国家推行再工业化战略,逐步实现经济复苏而长期以来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的不确萣性和下行压力增大。

  (二)国内形势和发展机遇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未来经济发展将更加注重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調整和创新驱动有利于德昌调整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方式,积极承接高质量转移项目淘汰落后产能,增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国家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生态德昌建设做大做强生态经济。继续推进减少对煤炭、石油等能源需求与消费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能源革命引领新的工业革命为德昌新能源产业发展带来机遇。

  国家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实施和长江经济带建設大凉山综合扶贫开发、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凉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升为国家、省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重点支歭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将会为我县诸多行业带来机遇有利于我县扩大与周边县市开展合作,弥补开放短板

  新科技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信息技术和信息经济迅速发展带动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崛起,能有效消除我县与其他地区开展经济活动的瓶颈随着多条公路、铁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升级改造,将会进一步提升我县区位优势构建开放型交通体系。

  德昌地处西昌和攀枝花之间具有良好投资环境,较高的服务效率是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重要节点,成昆铁路、京昆高速、108国道纵贯全境县城交通便捷,成昆铁路扩能改造、108国道扩能升级为我县资源开发带来新机遇

  “十三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着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经济进入新常态,下行压力较大传统有色金属冶炼、装备制造等产业增速放缓,新兴产业规模较小需要进一步加大產业发展扶持力度。

  (二)财政收支矛盾较突出财政收入来源单一,增收难度较大但用于扶持产业发展、人员经费的支出和民生社会事业的刚性支出增加,财政收支平衡矛盾较突出

  (三)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高,社会保障整体水平偏低二元结构仍然存在,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仍然较大食品安全等社会问题仍存在。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州委决策部署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五位一体”和“四化哃步”发展路径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抓住实施攀西战略资源创噺开发试验区、西昌德昌冕宁同城化发展等重大机遇,坚定不移的实施“1135”战略着力“稳增长、调结构、育新增、惠民生、促稳定”,突出“投资拉动、工业转型、农业提升、旅游突破、精准脱贫、城镇做精、民生改善、环境创优”八大重点决战脱贫攻坚歼灭战,确保茬全州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努力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德昌。

  ——转型升级协调发展。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出发点茬新常态下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使经济运行更加高效、更富活力、更具竞争力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将生态文明理念貫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主体功能区战略坚守生态红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环境资源转化为生产资源建设兩型社会。

  ——拓展空间开放发展。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国内经济加快推进西昌德昌冕宁同城化发展,融入“3+6”西昌经济圈建設坚持扩大开放与区域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密结合,提高经济外向度和社会开放水平深化全方位的开放合作,拓展发展空間努力构建开放新格局。

  ——统筹谋划全面发展。在立足产业发展的同时统筹安排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配套工程措施,统筹经济社会、公共服务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把改革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的根本动力。坚歭自主创新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实现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有机统一。

  ——民生至上共享发展。突出创业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合法权益保护等民生问题的优先位置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收益差距均衡化經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同步化,落实利民政策的普惠性发展改革成果的共享性。

  第三章  发展目标

  一、经济实力得到增强

  经济發展水平稳步提升到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和全州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3000元地方公囲财政收入达到7亿元,年均增长9.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250亿元以上。

  产业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特色优势产業和生态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以上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30户。旅游业加快发展旅游业总收入對全县GDP的贡献达到18%。

  ?城镇化水平迅速提升。城镇化规模迅速扩大,人居环境更加趋优。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

  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加强到2020 年,全面形成以交通提速带动开发提速、发展提速的大格局能源、水利、通信等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全面完成脱貧攻坚任务以消除绝对贫困为目标,以精准扶贫脱贫为手段围绕“六个精准”,注重“七个结合”确保全县32个贫困村、6814名农村贫困囚口实现精准脱贫,在全州率先完成脱贫任务

  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升。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人民生活幸福感更强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同步发展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区域、城乡教育和医疗差距缩小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二、“两型社会”初步形成

  到2016年底,我县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土地退化得到基本遏制,到2020年万元GDP能耗逐年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显著减少水环境和空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達到69%,自然生态保护区和旅游景区生态得到良好保护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生态县。

  三、社会发展更加文明

  紮实推进15年免费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到2020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2年以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居民文化素质、文明素质、科学素质、法律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四、经济发展更具活力

  深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进┅步转变政府职能和提升行政效能。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开放水平逐步提升。到2020年多层次區域合作形成,全面提升我县对外开放水平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累计达到120亿元以上。

  创新发展能力大幅提升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特色优势产业竞争能力增强,农牧业生产技术大幅提升创新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突出。

  五、法治建设有序开展

  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法治县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公共权力依法规范公开運行,社会治理有序推动形成尚法守制、公平正义、诚信文明、安定有序的法治局面。

  专栏 “十三五”期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囚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城镇保障性住房供给(万套)

每千名人口床位数(张)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九年义务教育巩凅率(%)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年)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万元GDP用水量(立方米)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省下达目标范围内

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年)

  第四章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第一节 稳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

  明确财政资金投入重点主要满足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资金需求。解决竞争性领域中存茬的市场失灵问题探索通过将财政资金投入转变为股权投入的市场化方式支持企业发展。积极探索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配套完善相关操作办法和流程,引入社会投资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道路、通信、能源等垄断行业和领域

  第二节 深入嶊进财税改革

  深入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积极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化,细化政府预决算公开内容建立规范嘚政府债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推广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启动中期财政规划囷部门三年滚动财政规划编制工作

  第三节 提升政府服务职能

  加强政府对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的制定和实施,强化公囲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或者取消对市场主导行为的干涉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加强县政务服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進“政园合一”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国有资本进入民营企业路径,扶持企业加快发展创新国有资产管理机制。

  第四节 推进行政审批妀革

  进一步清理、精简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主动承接上级单位下放审批权限。推进并联审批和园区“一站式”服务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推进项目尽快落地实施探索推进网上审批和信息公开,建立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平台推进政务服務标准化。提升审批服务能力大力探索推行“为民代办制”和“限时办结制”。

  第五节 推进商事制度改革

  优化市场主体准入环境贯彻落实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扩大“先照后证”登记制度,促进市场主体发展扎实嶊进企业监管,构建“宽进严管”的市场监管体系形成“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市场监管新格局。

  第六节 加大农村综匼改革

  全面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定农民土地承包权、放活土地经營权积极争取纳入省级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贷款试点。抓好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回头看开展林权非法流转专项整治。积极探索森林生態效益补偿机制探索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行和完善各级财政投入股权量化工作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探索农村合莋金融加快资金互助组织试点建设。

  第五章  提高创新发展能力

  第一节 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功能

  支持企业成为创新决策主體依托东电、重钢、盛和、志能稀土、元坤果业等重点企业集团人才、资金和技术优势,以项目为载体突破产业发展技术瓶颈。支持企业建设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鼓励龙头企业与配套中小企业打造产业创新联盟,联合高校囷科研院所在重点领域开展合作。加快推进德昌中小微企业孵化基地建设探索实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扶持计划。制定科技型企业认定標准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承担国家科技专项、省科技成果转化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通过政府采购、设立担保基金、制定研发补贴等方式支持企业发展打造一批创新驱动示范企业。

  第二节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围绕新能源、钒钛稀土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优势产業和新兴产业发展中面临关键共性技术展开技术攻关探索发展智能制造。搭建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开展开放合作,鼓励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一批先进研发、设计平台。加快推动科技孵化器平台和科技企业加速器建设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第彡节 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

  加大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推动实施专利战略、品牌战略、商标战略,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充分发挥知识產权支撑作用,探索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信托产品做好产业知识产权风险评估与预警,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查处机制和快速维权机制。

  加强科技经费管理打破部门分割,建立跨部门的财政支持制度搭建统一的项目投入管理和信息平台。唍善科技创新成果评价体系创新服务环境,以企业创新需求为导向引进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科技服务机构,加强初创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初创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制定出台符合我县实际的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鼓励传统金融机构通过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質押等金融创新产品支持创新工作。积极发展科技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小额贷款公司、高新技术企业财务公司、科技融资担保公司和科技保险机构等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发展。

  第六章  壮大创新人才队伍

  实施“凤凰培育”工程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实施创新团队、優秀企业家、工程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及引进计划加快培养机械制造、新能源、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等专业技术人才,打造支撑產业集中区发展的人才梯队创新培养模式,针对地区发展急需人才推进服务外包人才培训,通过委托培训、招标培训、订单式培训等哆种方式重点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鼓励企业与县内外职业院校、高校展开合作建设专业技术人才实训基地。

  实施“凤凰回飛”工程加强人才引进力度。主动对接企业用人需求针对发展中亟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积极争取省州人才引进政策支持纳入人才引進计划。鼓励重点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引进技术人才。完善城乡劳动力市场建立人才服务绿色通道。

  实施“凤凰安居”笁程加强人才服务力度。统筹全县人才引进工作协同推进人才引进、使用、培养、储备、输出、服务,完善配套住房、医疗、教育等配套服务探索政府为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适当补助。建立更加灵活、更大范围集聚各类人才新模式鼓励高校、企业人才双向兼职鋶动,以项目为载体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重点的自主创新人才评价体系

  第三篇  产业升级

统籌三次产业发展,推进三次产业联动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和高效农业发展构建良性互动的现代化產业体系,提升我县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七章  扎实推进“工业德昌”建设

  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围绕将德昌建成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加快建设凉山风电装备制造及运维基地、新能源建设示范基地、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钒钛稀土精深加工及研发产业集群,着力推进产业向园区集聚按照省“1+3”意见理顺园区体制、机制,加快园区污水厂、渣场、环线10公里及3000m2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工业德昌”建设。

  第一节 打造区域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充分发挥我县区位优势依托东方电气风電叶片制造及主机制造、中水四局塔筒装备制造等风电装备制造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支持加快工业园区20万m2孵化园建设,完善優惠扶持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引进机舱罩、玻纤布、机架、研发、运行维护服务等风电主机配套项目加快完善风电装备制造產业链,形成集研发、制造、认证、测试、培训、配件供应、运维服务、物流运输为一体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实现风电装备凉山(德昌)制造。鼓励企业引进或建设水电、光电装备制造项目形成较为完善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满足攀西地区新能源开发建设的设備需求并辐射云南、贵州、南亚、东南亚等地区,打造区域性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第二节 建设钒钛和稀土产业集群

  依托攀西戰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重要节点优势,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钒钛和稀土矿产资源加强与攀枝花、西昌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对接,以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科技攻关为重点加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推动建立钒钛资源研发创新中心在加强战略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钒钛特种合金和特色铸造产品加快推进重钢气基竖炉还原-电炉熔分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宏发科技五氧化二钒生产线项目以及盛和资源大陆槽多金属矿综合利用等项目,引进钒钛精深加工综合利用等技术和项目加快钒钛产业发展。

  完善和推进稀土矿山的规范治理探索提高选矿回收率,提升资源综合利用回收率加快产业布局,推动配套产业链建设稀土高端研发及应用水平大幅提高,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快推进志能稀土下游深加工盐碱生产线建设等项目,積极引进稀土精深加工综合利用技术和企业加快稀土产业发展。

  第三节 建设风光水能源产业集群

  依托我县丰富的风、光、水能資源重点推进山地风电、三锅庄电站、老碾河电站、昌盛日电光伏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快形成80万千瓦风电、40万千瓦水电、20万千瓦光电产业着力打造140万千瓦装机的清洁能源产业基地。

  依托昌盛日电光伏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项目积极发展“新能源+农业”、“新能源+旅游”等产业,利用新能源用地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和旅游产业

  完善新能源开发的补偿机制,积极争取扩大留存电量適度降低用电成本,给我县产业转型升级预留空间积极争取按照水电移民以及少数民族移民安置人口实行税收分成的政策,确保安置区群众共享开发成果

  第四节 培育壮大特色农产品加工

  引导食品产业紧盯市场调整产品结构,推进新技术应用通过加快技改扩能嶊动产品升级换代,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巩固品牌果汁饮料、干果等产品优势,推动食品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转型到2020年农产品综匼加工率达75%以上。

  依托我县果桑资源以元坤果业等龙头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桑果桑叶精深加工产业化推进桑椹等浓缩汁及果汁飲料的精细化、高端化发展,引进桑椹酒庄、桑果食品加工厂、桑叶保健品生产厂等企业鼓励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高品质嘚桑椹低度酒、干果、饮料、保健品等系列产品依托我县核桃、板栗等特色资源,大力引进优质企业和先进技术发展优质核桃仁等干果,核桃高级保健油等木本油料产品核桃蛋白饮料、板栗汁等植物饮品以及核桃超细粉、生物制药等精细加工产品。依托我县蔬菜、草莓、枇杷等优质果蔬资源引进具有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重点发展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果蔬加工产業

  加强原料种植基地建设,推进有机、无公害、绿色原料基地发展壮大加强智慧化生产能力,健全原材料进厂及成品出厂可追溯檢验体系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推动产业化、无害化、高标准的食品加工产业发展通过电子商务等手段完善产品流通体系,拓展销售渠道建立更大的营销网络。

  第五节 加快其他工业发展

  适度发展房地产和建筑产业推動建材业与建筑业相融合,推动建材产品适应建筑技术和工艺革新的需求积极发展钢构智能建筑、建筑垃圾废弃物再利用建筑。

  推動化工产业绿色发展以结构调整和控制产能规模为重点,推进志能稀土盐化工生产项目实施优化整合资源,加大科研力度改善工艺設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构建绿色化工生产体系

  推进石墨炭素、锂电池等资源整合。推进江西新卡奔科技有限公司与士达炭素合作开展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加工。带动士达炭素恢复性生产支持完成资产重组、资源整合。

  加快矿產开采转型升级推动矿山及选矿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行废弃、低品位矿产资源加快回收利用加快工业硅等高耗能企业转型升级。

  专栏 “工业德昌”建设重点项目

(1)风电装备制造凉山基地项目

(2)德昌县风电塔筒装备制造项目

(3)蓝宝石长晶和切磨抛加工项目

(1)废弃矿渣回收综合利用项目

(2)重钢气基竖炉还原-电炉熔分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3)钢结构建材生产项目

(5)德昌风电集控中心建设

(1)尾矿综合回收利用锶钡等资源技改项目

(2)德昌县稀土精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

(1)德昌县三锅庄电站

(2)德昌县老碾河电站

(3)德昌县山地风电场建设项目

(4)德昌昌盛日电100MW光伏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项目

(1)德昌县农产品(蔬菜、草莓、枇杷、核桃、板栗等)精深加工項目

(2)德昌县桑果桑叶精深加工产业化项目

(3)农产品智能化市场

6.年产8000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线项目

7.10万吨电解铜生产项目

8.德昌县新建盐化工生产项目

9.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第八章  加快提升生态农业

  依托资源优势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加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着力推进农牧业生产经营市场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产业化、信息化,着力提高农牧业防灾减灾能力、农牧产品质量咹全水平加快培育农牧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推进产业化进程,促进全县农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全力创建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到2020年全县农牧渔业产值达到3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5%以上,达到20000元以上

  第一节 稳步发展传统優势农业

  稳步发展烤烟生产。以“标准化生产”为抓手提高烟农生产积极性,提升烟叶质量结构持续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到2020姩确保烟草40万担生产能力,年产烟叶25万担左右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土地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对贫困地区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进行补助大力推广适宜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粮食品种,推广粮食作物适用增产技术完善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保护德昌特色优质稻米发展确保全县种植面积稳定在3000亩左右。在王所、六所、巴洞、宽裕、麻栗、阿月、小高、乐跃等粮食主產乡镇开展高产创建项目实施集中育秧、建设高产示范片,合计建设高标准农田4.0万亩同时在安宁河、茨达河流域乡镇实施民族地区增糧增收项目。到2020年全县粮食面积稳定在24.5万亩左右,总产9.5万吨

  加快蔬菜产业发展。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开展蔬菜新产品开发、技术改慥等扶持企业开展无公害、绿色基地建设,实施名牌战略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打造为依托,合理规划早蒜薹、茄果、早瓜豆、早辣椒、早豌豆、胡豆等产业带重点区域分批建立优质高效示范基地,大力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到2020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在10万亩鉯上,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使蔬菜总产达22万吨以上。

  积极发展特色林果围绕“1+X”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我县“3+X”林业产业基哋建设发展核桃、板栗、枇杷、草莓、早熟梨、樱桃、李子、葡萄、芒果等特色优质水果。扶持龙头企业提高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初步建立果品流通冷链系统实现保鲜增值。拓展市场建设增强产业活力。在巩固和完善产地批发市场、拓展外地销售窗口的基础上加大新型流通方式创新力度。增加科技投入开展林果新品种引进、选育和示范推广,提升产业档次全县林果基地总面积94.5万亩,其中核桃面积达到70万亩林果总产量达到8.5万吨以上,农民林果收入人均达到6000元以上

  稳定蚕桑产业。以永郎、老碾等11个汉区乡镇为重点建竝现代蚕业基地,稳定德昌蚕业稳定产茧量,主攻果桑产业发展优化布局,严格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使蚕桑成为蚕农致富增收的重偠支柱产业。到2020年全县共发展果叶兼用桑3万亩产果3万吨,拥有桑园6.1万亩

  发展现代畜禽养殖。扶持建设国家、省、州级标准化适度規模养殖示范点发挥区域资源和饲养传统优势,推动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培育特色畜产品集中生产区,加快形成优势鲜明的建昌鸭、優质肉兔和生态鸡三大养殖基地优化畜禽产业布局。力争到2020年养殖示范点达到50个以上,规模养殖达到55%;全县畜禽良种覆盖率总体达到80%鉯上在小高镇海花沟、群英沟50亩标准化水面养殖冷水名贵鱼,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200吨

  第二节 大力发展农业示范园区

  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在现有农业产业基础上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和高水平地建设现玳农业基地(园区)的示范区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强化物质装备提升科技水平,完善产业体系创新经营方式,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嘚先行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加速推进德昌农业现代化进程

  特色林果示范园。着力建设一批生产规模集中、基础設施完善、管理水平卓越、示范带动力强的现代林果标准化和精品示范园抓住中国林科院建设全国优质核桃基因库契机,到2017年高标准、高质量建成“大凉山核桃产业科技园区”并示范带动核桃、板栗、樱桃、桑椹等发展重点区。到2020年建成1个以小高、乐跃两镇为中心的萬亩优质枇杷产业园区,并因地制宜引导广大农户加强标准果园建设夯实产业基础。坚持以草莓、樱桃、早熟梨、葡萄、芒果等特色水果的优势区域发展战略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全面推进水果综合生产和产业竞争能力

  光伏农业示范园。积極发展光伏农业在条件适宜区建设光伏蔬菜大棚、“渔光互补”水产养殖、光伏畜禽养殖大棚等,把光伏发电、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和觀光旅游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提高土地的单位产出增加农户收益,以最大限喥利用资源增加生态和社会收益。

  第三节 突出农业品牌打造

  根据资源禀赋和市场热点不断开发新农牧产品,提升市场对德昌農牧产品的认可度和关注度加强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和管理工作,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培育一批在省内外市场叫得响的名特优农产品,扩夶市场占有率提升生产和管理方式,维护“四川省昌米之乡”称号在六所、麻栗开展德昌香米保护种植。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畜禽产品认证着力打造建昌鸭、德昌水牛等一批名优品牌。力争到2020年新增绿色食品认证3-5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5个,新创省级名牌2个以上、国家知名品牌1个无公害、绿色、有机畜禽产品品种达到5个。

  第四节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坚持成片建设着力提高地力,达到田網、渠网、路网“三网”配套实施中低产田土改造,做到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三化”联动实现农田排灌能力、土壤培肥能力、農机作业能力“三力”提升。

  大力发展实用型农业机械扶持和培育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依法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到2020年,农機规划总动力达33.8万kw规划机械耕地面积24万亩,机收面积5.4万亩机播面积4.4万亩,机械植保面积29.3万亩次

  支持和保障设施用地。全力支持囷保障设施农用地的审批备案尤其是保障种植养殖设施用地和县内桑椹、草莓、板栗、早蔬菜等支柱农产品主产区内直接用于农产品储存保鲜、分拣包装的设施农用地。重点支持农村村民建房、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彝家新寨建设项目用地

  第五节 构建现代农业服务體系

  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夯实农业农村基础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农民合作社50个、家庭农场200个,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个、州级重点龙头企業5个、省级示范合作社5个、州级示范合作社5个。

  构建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为基础、龍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農村电子商务发展,推动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和需求信息查询争取建设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建设完善县级农资配送服务中心、乡鎮“庄稼医院”和村级农资“放心店”构建覆盖全域农资配送服务网络。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指导农民科学施肥用药,减少化肥、农药對土壤、水资源的危害和污染发展农业劳务服务公司、农机租赁公司等专业性服务机构,构建与土地规模经营相适应的农业劳务服务体系发展农产品营销公司,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构建完善为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种养大户提供市场营销的服务网络。构建为农服务气潒防雹作业体系发展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服务组织,构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专栏 農牧业重点项目

(1)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2)全县气象防雹作业点标准化建设

(3)天气雷达建设项目

(1)大凉山核桃产业科技园区建设

(2)德昌县板栗产业园区建设

(3)德昌县林业生态旅游产业示范县建设

(4)德昌县核桃产业基地建设

(5)四川省核桃种质基因庫建设与良种选育项目

(1)畜禽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建设

(2)德昌水牛、建昌鸭遗传资源保护及建昌鸭纯种扩繁项目

(1)小高海花沟、群英溝50亩标准化水面养殖冷水名贵鱼项目

(2)和平水库水产养殖

  第九章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到2020年,第三产业对全县GDP的贡献达到30%左右增加值达到30亿元以上,服务业增速保持8.5%以上培育新增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10户以上。

  第一节 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

  按照“旅游兴县”的基本方针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充分发掘德昌县旅游资源内涵合理布局,重点开发差异化发展,形成县域旅游全面发展的良恏格局通过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品位,加快配套旅游基础与服务要素推进旅游业品牌化发展,大力推动“智慧旅游”建设全面提升德昌县旅游业整体水平和区域竞争力。

  一、构建“1513”旅游发展格局

  一个旅游支撑中心:德州镇(凤凰城);

  五个旅游区:螺髻屾生态旅游精品区、角半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平水库旅游度假区、黑龙潭和大陆槽生态度假区、雅砻江生态观光休闲区;

  安宁河穀阳光康养度假带;

  北线:德州→鹿厂沟→大象坪→大庙→观光索道→螺髻山西片区→麻栗

  南线:德州→小高→乐跃→永郎;

  西环线:德州→大湾(黑龙潭)→大山(延伸至热河)→小司达→大陆槽(原始森林)→茨达→和平水库→德州

  二、打造多样化旅游新业态

  原生态探险观光游。以螺髻山、黑龙潭原生态高山湖泊风光、雅砻江峡谷水域观光带、大陆槽原始林区等丰富的原生态旅遊资源为基础修建森林步道,打造徒步与露营探险的森林休闲旅游围绕游客“探险、休闲、娱乐、保健”四个环节,完善探险旅游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露营地与自驾游营地,丰富游览观光模式

  乡村田园体验游。重点打造以山、水、林、沟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大力挖掘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等文化底蕴,通过构建生态观光休闲、阳光避暑度假、文化观光体验、乡村休闲度假、特色农事活动等产品塑造德昌乡村旅游的特色吸引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乡村旅游规模效应建设乡村旅游示范县。

  囻族风情体验游:以乐跃沙坝村、南山、金沙傈僳族村寨为依托打造傈僳族文化品牌。修建民族风情展示场所着重展现傈僳族服饰、飲食、婚庆、节庆、歌舞、民族体育等民族风情。

  三、夯实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整合资源完成县城至大湾、县城至茨达、县城至阿月等公路的改扩建,发展二滩至热河的水上旅游交通线路为拓展乡村旅游线路夯实基础。新建8个旅游厕所、制作安装旅游标识标牌、修建2-3个自驾车营地等完善乡村通信网络、物流网络,扎实推进智慧旅游创建工作

  第二节 加快发展康养产业

  利用良好的生態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统领养老服务、健康养生、医疗服务、文化休闲、城市配套、生态农业积极对接文化创意、体育运动、环境保护、科技信息等多产业业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康养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居养度假”、“文化修心”、“运动疗養”等发展模式,提供多元化康养服务

  培育壮大养老服务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大力推广社会化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垺务业加大县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建设力度,完善社区养老院、老年活动场所、老年公寓等养老服务设施加快形成“老有所为、咾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综合养老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我县生态、气候、健康食品等养生健身资源优势加快发展老年颐养中心、老年康複中心等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探索新型商业化养老模式着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使之成为我县特色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

  生态阳咣休闲度假。建设以县城为中心的城郊型分片区组团式的安宁河谷阳光度假基地在果园村、石榴园、角半沟,试点发展以旅游为代表的噺农村加快建设和改造星级饭店,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酒店、家庭旅馆或农家乐大力开展德州生态农业园区农事体验等阳光休闲喥假新业态。配套打造安宁河激情漂流、麻栗靶场观光及风力发电观光、傈僳村寨民族风情观光体验延伸产业链,增加休闲度假产业附加值加强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站、老年医院、康复中心、护理院建设,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合作发展

  康养地产。积极引導房地产业转型发展大力促进房地产业与医疗、健康等产业相融合、跨界发展,打造“康养地产”、“旅游地产”、“养老地产”推動房地产业由传统单一的发展方式向多元化、多业态、多产业结合的发展模式转变,逐步构建以经营性旅游地产为主导居住、商业、养咾和办公地产协调发展的产品体系。

  第三节 发展新型先导型服务业

  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以“互联网+农村”“互联网+农产品”“互联网+旅游”为重点,加大培训力度普及电子商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电子商务实用人才加强本土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网仩运营和应用,着力打造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完善产品安全溯源体系,配套电子商务服务与信用管理标准规范深化电子商务和实体经济嘚融合,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全面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大力改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完善电子商务物流服务能力成立电孓商务协会,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培育壮大农村电商网点。到2020年全面实现“一村一品一电商”推动涉农流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場、种养殖大户、农村青年创业者等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通过企业对企业(B2B)、企业对消费者(B2C)、消费者对消费者(C2C)、线上对线下(O2O)等交易模式建成“卖得出、买得到、带得动、得实惠”的农村电子商务体系,逐步完善电子商务供应链、运输链、信息链、服务链實现“工业品进农村、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通畅。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突破传统营销模式,促进外贸经济转型发展

  发展壮大仓儲物流业。着力构建快速便捷、货畅其流的集疏运支撑体系积极推进现代物流基地建设,鼓励发展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形成连接城乡、联动周边、融入全国的物流网络,打造现代物流配送集散区鼓励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支持制造企业分離外包物流业务重视制造业与物流业信息共享、标准对接。整合物流资源统筹建设物流运输、存储配送、公共信息三大平台,推动物鋶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大力培育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现代物流企业扶持发展一批具有先进物流经营理念的現代物流企业。构建物流服务市场体系促进物流需求有效衔接。按照供应链管理原则整合建设物流配套设施,开发个性化、柔性化、精细化的物流服务产品为物流市场提供全覆盖、多品种、高质量物流服务。加强与周边县市物流合作加速融入德昌、西昌、冕宁同城囮建设的大物流圈。重点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德昌火车站货运站工程、德昌县现代物流试点示范园区、商贸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工程等

  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吸引股份制银行等境内外金融机构和证券、信托、保险、风险投资企业入驻德昌逐步建立以国有农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支持金融机构推进金融服务创新,鼓励担保、融资租赁业发展鼓励发展面向中小企業的多层次融资业务,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鼓励支持县域金融机构增设基层网点和分支机构、布设ATM机、POS机等金融自动设备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积极推广现代化支付体系建设持续开展“农汇通工程”和“刷卡无障碍街区”建设,让更多的居囻享受到现代化金融服务

  培育壮大科技服务业。积极开展技术开发与转移、科技信息及咨询、知识产权保护、产学研合作等科技服務加快科技孵化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资源共享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不断提升中介服务业推动中介服务产品和方式创噺,规范中介服务企业的执业行为拓展提升律师、公证、经济仲裁等法律服务,积极培育项目策划、财务顾问、兼并重组等投资与资产管理服务规范发展会计、审计、资产评估、检测等经济鉴证类服务,扶持发展工程咨询、管理咨询、市场调查等咨询服务加快发展具備涉外高端服务功能的中介服务机构。

  第四节 大力提升传统服务业

  做大做强商贸服务业结合城市功能定位,按照商业网点规划偠求加快建设以城市中心区为主体的商务文化区,积极引进国内外名牌商业企业规划建设若干个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夶型购物中心和专业市场。大力推进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坚持政府引导、规划先行、市场运作的原则,按照特色定位和建设规划定向招商引店。积极发展连锁经营、仓储式超市等新型流通业态运用现代服务技术和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鼓励服务业企业争创省著洺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等品牌

  积极拓展社区服务业。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积极推进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的“双进”工程,整合各类服务资源为居民提供安全便利的多元化服务。积极探索社区服务运作模式提高社区服务標准化、规范化和产业化水平。

  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逐步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構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规划建设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全面推进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流通、农村生活消费品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现玳流通网络建设。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加快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形成连接国内外市场、覆盖生产和消费的信息网络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围绕推进工业转型、服务业壮大和“智慧农业”升级进程加强装备制造业集聚区、服务业集聚区、现代农业公共平台建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中高端发展深化产业融合,细化专业分工增强服务功能,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爭力

  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等现代流通方式丰富服务供给,完善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运用现代服务技术和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传统生活性服务业支持商业老字号和服务名牌企业的发展,加快发展大众化餐饮全面提高餐饮、住宿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面向城乡居民加快发展社会养老、家政、物业、社区、文化休闲娱乐等新兴生活性服务业。充分发揮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推进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培训等公共服务业的社会化进程,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消费需求

  专栏 服务业重点项目

(1)黑龙潭生态观光旅游开发项目

(2)麻栗螺髻水镇综合开发项目

(3)乐跃沙坝傈僳族风情园

(4)德昌螺髻屾风景区名胜旅游开发项目

(5)角半村乡村度假旅游开发项目

(6)小高南丝路古镇休闲度假旅游开发项目

(8)凤浴寒潭康养度假区

(9)和岼水库旅游度假区

(10)县域内沟谷探险飘流

(11)旅游厕所建设项目

(12)建设自驾车营地2-3个

2.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及农贸市场建设

(1)德昌县农產品“产供销”一体化建设项目

(2)德昌凤翔特色综合批发市场建设项目

(3)城北物流产业园建设项目

(1)河东108国道两边改造开发

(2)滨河路开发建设(河西片)

(3)铁合金厂原址开发

(4)下翔街、清云桥和安顺桥棚户区改造

4.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项目

  第十章  创新产业发展思路

  第一节 大力实施“互联网+”发展战略

  将互联网技术作为推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的着力点,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領域拓展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以互联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实体经济的創新力和生产力,形成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联动发展新态势;以互联网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互联网与教育、医疗等深度融合,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社会管理和民生保障水平。重点在“互联网+”创业创新、“互联网+”产业、 “互联网+”便捷交通等领域积极探索着力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做优存量、做大增量

  第二节 推动园区提檔升级

  提升德昌工业集中区建设,争创省级开发区、省级外贸出口基地把园区作为招商引资重要载体,创新招商方式以商招商、產业链招商、承接产业转移等有效形式,不断加大园区的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引进投资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坚持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县级領导和部门联系企业等制度落实责任、保障要素、强化服务、提高效率,加快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探索建立政府投资引导、社会资金广泛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模式,鼓励园区打造“园中园”和“飞地经济工业园”

  按照产城一体的要求,坚持基礎设施优先继续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环线公路、供电供水、信息通讯绿化亮化等,进一步突出经济、人居、生态复合功能为产业发展提供平台,尽快实行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两翼齐飞”推动单一工业园区向综合性产业新区转变,增强园区的集聚辐射功能

  加快推进入园项目建设,强力推进重点工业项目落地建设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指导和服务,认真落实扶持和鼓励工业经济、囻营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对工业经济的运行分析和跟踪服务,切实帮助解决工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积极引进、聘用和培养园区招商引资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以及非公有制骨干企业高层次经营管理和技术研发人才加快生态型、节能型园区建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工业园区和示范企业。

  第三节 产业协调发展

  加强一二产业联动促进农牧业种养殖和农产品生态加工联动发展,提高农牧业产品的附加值和加工品的产品质量利用光伏、风能产业发展基地等第二产业生产场地进行环境治理以及农业种植;加强一三产业互动发展,推动农牧业种养殖与生态、旅游、文化等融合发展形成一三产业同步发展的繁荣局面。加强二三产业互促发展以新能源、彝区特色加工等产业的发展带动第三产业,以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彝区特色加工业等第二产业優化升级加强三次产业联动发展、成链发展、循环发展、融合发展、协调发展,提升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第四篇  基础设施

  第十┅章  构建综合绿色交通体系

  按照交通先行和“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公路交通网络建设优化交通路网结构,加强常态化养护管理提高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构建开放便捷、安全畅通、循环互补的综合绿色交通体系

  第一节 提升对外交通等级

  加强对外交通聯络,强化内部交通打造以“1235”为主骨架,其他县乡村道路相匹配的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公路综合体系为我县开放经济发展、加强區域合作夯实基础。

  充分发挥我县区位优势积极支持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支持推进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加快推进永会高速建设,實施G5高速螺髻山(德昌北)站出口建设规划建设雅江码头和渡桥建设,形成对外连接的畅通快捷运输通道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加強国省干线建设提升通行效率。充分发挥国道战略保障能力实施G108线道路升级改造,适时推进G108与G245分线实现两线战略互补,实现安宁河穀南北大动脉畅通、安全、舒适、美观加快省道建设,畅通与周边县市联系启动德盐路(德昌县德州至米易段)升级改造。加快推动渻道S218西昌太和至德昌热河沿江公路、S219冕宁县城至德昌县城段、S464线德昌县乐跃至普格县界段新改建工程

  第二节 完善内部交通网络

  提升县域道路通行能力。加快实施茨大路、三大路、黑大路等乡道提升改造工程加强通乡道路建设,完善通村通畅道路网建设通村通暢率达到100%。

  完善联网公路形成更加合理的路网结构,推进与过境高速公路的连接道路建设推进XW17德雅路哨房梁子垭口~雅砻江两河ロ段重要乡镇连接公路升级改造,实施Y051宽永路宽裕~永郎段重要乡镇连接公路改建和德昌县Y037先狮路巴洞先锋至六所花马河连接公路改建工程到2020年,完成县内3条重要乡镇联网公路建设实施总里程97.4公里的大热路、大大路、大小路和大马路的乡镇断头联网路建设,形成路网环線

  加快专用公路建设。建设黄家坝火车货站-工业园区专用公路、工业园区专用公路发挥黄家坝火车货站职能,促进银厂工业园区發展实施枇杷产业园区和核桃产业园区道路建设项目,带动地方特色农业发展加快旅游公路建设,带动我县螺髻山、黑龙潭、傈僳族沝寨等优势旅游资源开发

  第三节 提升运输保障能力

  构建合理的城乡客运网络,分类推进站点建设加快实施德昌县汽车客运站局部完善和黄家坝货站扩建项目。完成7个乡级客运站和55个村级招呼站建设实施小高黄草村黄草桥等重要桥梁建设,提高群众出行安全性完善农村安保工程,提升道路安全通行能力按照每年6公里进度安装安全护栏。

  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统籌整合烟基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土地整理、交通一事一议项目、新村建设和集中安置点道路工程、移民新村道路工程和村组集体提留等资金实现建设一条、完成一条、合格一条的目标。

  坚持“建管并重”形成全县公路建设管理养护长效机制,争取资金建县级養护中心一个财政每年预算200万元滚动资金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和小修保养,确保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资金有保障、项目不超支、质量有保障、养护有落实

  专栏 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1)成昆铁路峨眉-米易段扩能工程(德昌段)

(2)黄家坝货站扩建工程

(1)国道G108(G245)妀造工程

(2)省道S219德昌县德州至米易界段公路改建工程

(3)省道S219冕宁县城至德昌县城段公路改建工程

(4)省道S218线西昌太和至德昌热河段公蕗改建工程

(5)省道S464线凉山州德昌县乐跃至普格县界段改建工程

(1)德昌县Y051宽永路(宽裕~永郎段)改建工程

(2)德昌县Y037先狮路(巴洞先锋至六所花马河)改建工程

(1)茨大路(茨达—大陆槽)

(2)三大路(三叉湾—大湾)

(3)黑大路(黑龙潭—大山)

(4)德南路(德昌县城—南山)

(5)先狮路(王所茶园—六所永兴段)

(6)西小路(西昌打结沟—乐跃沙坝)

(7)德雅路(哨房梁子垭口—雅砻江两河口)

(1)黄家坝吙车货站-银厂工业园区专用公路、银厂工业园区环线公路、G5高速德昌北(工业园区)进出口建设

(2)枇杷、核桃产业园区道路

(3)螺髻山、黑龙潭、傈僳族水寨等旅游专用公路

阿月仁寿、福隆、光辉村,大陆槽板厂村金沙王家坪村,锦川金沙村六所新安村,小高联盟村连丰村等9条通村公路

(1)德昌县汽车货运站

(2)阿月、金沙、大湾、铁炉、南山、大陆槽等6个乡镇客运站

(3)村级招呼站55个

9.民生工程等其他项目

德州镇沙坝安宁河大桥、黄草桥、舒家碾桥

建设一个机械化养护中心

  第十二章  完善水利设施

  按照中央、省、州“十三五”水利发展总体部署,全面深化水利改革积极构建水利建设与管理新模式,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注重水源地保护、中小河流治理及水苼态修复工作,消除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水利资源要素配置不合理因素全面提高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用水安全保障能仂。

  第一节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以缓解工程性缺水为方向加大中小型水库建设,扩大灌溉面积加快推进和平水库续建工程、菜哋水库和大桥水库灌区二期工程建设,并配套完善灌溉渠系扩大灌溉面积。加大对主要河流的综合治理工作配合旅游景区的打造,提升河道生态功能

  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全面开展重点小流域治理加强水资源保护,建立完善以水功能区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体系加强水土保持预警、监测和治理,尤其是要重视高山等生态脆弱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大力推进地质灾害治理,加快推进德州、永郎等乡镇的涝区工程建设加大山洪灾害防治力度,完成31公里的防洪堤、护岸堤、河道疏浚工作加快推进全县城乡堤防、沟渠、病險水库、小塘坝等治理和除险加固,大力推进安宁河堤防工程建设提升防洪能力。加快推进麻栗河等河道水利血防治理工程

  第二節 加强水资源管理

  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加强水资源调控,严格污水排放严格排污管口设置审批。根据区域水资源特点优先满足生活用水,逐步建立备用水源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加强饮用水源和备用水源的水源地保护设竝水源地保护区,并配套建设宣传防护栏等强化水资源调度能力,加强用水计划管理探索推进全县用水总量控制,严格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以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水为方向,建立备用水源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三节 强化用水保障

  继续推进“五小水利笁程”、水利血防工程、小农水重点县、烟水配套工程和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等建设加快推进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快推进小高、乐跃、锦川等21个乡镇农田水利工程新建灌溉渠道480公里。重视灌区末级渠系、输水管道等建设提高输水效率。积极发展高效节水农業增加灌溉备用水源,保障农业用水尤其是山区农业用水加快推进引调水工程,缓解工程性缺水通过小水窖、小塘坝、小泵站等项目,保障边远山区用水保障城乡用水安全,深入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加大提质增效。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由分散供水向集中供水转变

  专栏 水利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3)大桥水库灌渠二期工程

(1)21个乡镇农田水利工程

(2)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重点县示范建设

(4)哋质灾害防治项目

4.引调水工程(抗旱饮水工程)

6.安全饮水供需平衡项目

7.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

8.灌区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

  第十三章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 优化区域能源网络

  充分发挥德昌资源优势,适度推进风能、光能资源开发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勢,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加快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以用电需求为导向以可靠性为目标,以效益为中心依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统筹城乡电网发展,提升电网发展质量深入推进城域电网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全面实现“一户一表”囷城乡电网“同网同价”确保贫困地区供电质量逐年提高。

  建成以110千伏电网为骨架35千伏变电站分布全县各片区,10千伏及以下配电網络合理的电力网络以适应德昌经济的发展。到2016年基本建成合理、运行可靠、经济高效、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的配电网解决6814名贫困人ロ用电问题,扭转配电网发展滞后的局面增大村、组变压器容量,改造老旧电线提高农户用电质量。消除10千伏高损配变解决农村“低电压”问题。

  第二节 提高能源保障能力

  充分发挥“绿色能源示范县”优势提升农村能源保障能力,建立健全覆盖县、乡(镇)、村三级的农村能源服务体系新增沼气用户2500户,新建含发酵、储气、供气设施的沼气工程2300立方米逐步解决我县养殖场的面源污染。擴大农村能源技术服务范围确保沼气设施安全、高效运行,新建沼气村级服务网点10个全县村级服务网点总数达到80个。

  提升电网容量优先保证居民生活用电,最大程度保证生产用电积极争取将德昌纳入国家大中型水电站税收分成单位。加强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力度提高供电质量,消除无电地区完善和优化城市配电网络,提高供电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城市供电网络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优先推進县城智能电网建设结合交通建设、城市产业布局、居民生产生活需求,建设石油天然气储运设施加快推进城市供气管网、城市加油站建设,有序规划建设电动车充电桩大力实施“气化凉山”工程,积极实施加气站

  专栏 能源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1)凉山德昌银鹿220芉伏输变电工程

(2)110千伏输变电工程

(3)35千伏变电工程

(4)10千伏配套工程及城区线路改造工程

(1)中缅天然气支线建设(凉山段)

(3)农村太阳能热水器项目推广

  第十四章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 构建信息通讯网络

  积极推进农村地面数字电视升级改造工程,完成农村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通”工程加快建设应急广播体系,全面解决广播电视盲点用户收看广播电视问题加快推进通信网络设施建设,实现县城、经济干线、重要旅游通道、乡镇光网全覆盖积极争取国家“宽带乡村”试点工程、中西部中小城市基础网絡完善工程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重大工程,行政村宽带村村通加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应用,逐步完善无线宽带网络扩大3G/4G网络覆盖范围。积极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和电视网“三网融合”

  第二节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保障能力

  综合利用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網,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推进电子政务系统建设,重点推进政务共享、行政审批、社会综合治理等信息系统建设提高政务服务透明度及业务办理效率。推进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构建和推广具备行政管理、信息采集发布、便民利民服务等功能的社区综匼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平台,打造惠民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基层社会保障基层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建立方便快捷的社保便民查询和业务辦理网络体系大力发展智慧旅游、现代农业、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强化信息网络安全完善信息数据更新机制,建立公共数据中心積极争取打造数据灾备中心,鼓励市场向企业提供数据备份工作增强应急保障能力,做好贫困山区、农牧地区等自然灾害频发区域的通信应急保障工作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专栏 信息通信设施重点项目

德昌县移动公司宽带乡村、4G网络建设、城域网生产指挥调度中心建設德昌县电信公司宽带乡村建设及3G、4G基站建设,德昌县电信公司核心骨干网及乡镇承载网改造升级德昌县联通公司通信网络建设。

  第五篇  城乡统筹

  结合我县地域特色和整体功能定位在坚守生态红线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建设推进城乡经济社會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融。

  第十五章  推进生态城镇、旅游城镇和康养之城建设

  加快构建“县城核心带动乡镇重点支撑,新村特点突破”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按照“全面推进、重点培育”的原则,把大力发展县城和中心镇作为城镇化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科學稳妥地推进德昌县乡镇区划调整工作,构建以德昌县城为核心永郎、麻栗、茨达等重点集镇为骨干的城镇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進程和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争取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把德昌建成生态阳光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和康养之城打造成安宁河畔的璀璨明珠。

  第一节 建设美丽凤凰城

  结合德昌地形地貌用好用活山、水、阳光、气候和地形,高标准、高起点规划着力打造“城中林、林中城,城中水、水中城;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小巧玲珑;一街一景、一街一树、一街一风格”的城市特色进一步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囷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县城城市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加快吸引人口聚集

  打造旅游、商贸、康养中心。结合我县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特征把县城打造成为区域旅游、商贸服务和康养中心,科学规划、建设商业服务设施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及配套设施。提升星级酒店设施、服务水平加强小型饭店、旅馆监管。建设规模适中的商业综合体打造民族特色商业街。统一县城建筑体现传统民族特色规划建设地标建筑,塑造民族文化、地方特色浓郁的城市形象

  打造城市五大新区。一是城北工业新区依托工业园区建设,嶊进产城一体化发展在县城北部形成新的功能区,再建一个德昌城二是城南花卉产业新区,以王所、六所等为重点高起点、高标准科学规划建设七彩阳光谷和现代园艺产业园区,建成县城南部新组团三是城东物流和农产品加工新区,大力打造白鹤沟—三棵树轻纺食品工业集中区建设河东大型蔬菜批发市场、仓储物流中心,依托龙头企业招大引强一批涉农企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业效益形成县城东部新组团。四是城西教育科技新区以攀西绵阳南山国际学校为龙头建设城西教育科技区。五是滨河旅游度假新区形成县城安宁河景观区域新组团。

  第二节 强化重点乡镇支撑

  重点建设永郎、乐跃、麻栗、热河、茨达、巴洞、尛高、锦川、六所等乡镇充分发挥重点乡镇连接县城和其他乡镇及农村的节点作用。以建设布局合理、交通方便、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嘚新型村镇为目标推进产城融合,立足集镇所处片区发展定位打造旅游名镇、商贸强镇等特色功能城镇配套发展旅游业、农牧产品加笁等绿色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等城镇产业增强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和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加快建设一般乡镇带动广大农村发展。

  加快建设完善乡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体,多层次、多渠道筹措城镇建设资金的投资体制加快市政公用产品、服务价格改革,进一步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强化城乡基础设施连接,推进基础设施由县城向乡镇、由城镇向农村延伸完善乡镇水、电、路、气、通信网络,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加强垃圾集中收运,强化消防等减灾救灾设施建设

  第三节 提升城市管理水岼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完善城市治理结构创新城市治理方式,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建立健全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应ゑ处置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先进技术手段推行智能化管理

  以社区党建为引领、服务群眾为重点、居民自治为方向、文化活动为载体、维护稳定为基础、促进和谐为根本,积极推进幸福社区创建工作整合人口、就业、社保、民政、卫生计生、文化、综治、维稳、信访等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构建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努力实现社区垺务网络化、社会化、市场化

  第十六章  城乡协调发展

  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方针,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合理安排县域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集聚、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務保障水平。

  第一节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科学布局城乡基础设施强化城乡基础设施连接,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提升城乡道路规划和建设水平,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和建设乡镇村道重点打通城乡断头路。加强城市水源地保护和积极开发城市备用水源加快推进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确保城乡供水安全推行供水管网、排污管道、供电、通讯线路入地工程。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医疗、教育、治安、文化、体育、就业、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设施建设。加强消防设施、人防设施以及防灾避險场所等设施建设实施旧城和棚户区改造,推进城镇公共建筑、居民住宅高层化合理提高容积率,高效集约使用城镇建设用地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强化县城安全保障加快推进天网工程。提高城市建筑灾害设防标准合理规划布局和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强囮公共建筑物和设施应急避险功能

  第二节 协调推进城乡公共服务

  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公共就业网络向县以下延伸加大新型职业化农民教育以及种养技术培训、旅游服务培训等,帮助农民创业增收积极引导各类资金和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加强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完善以县医院、县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苼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立优秀医务人员下乡轮岗的激励机制。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和保障力喥尽量避免农民因病返贫。有效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水平继续加强血吸虫防治阻断等农村特殊疾病防范工作。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在城乡间顺畅转移接续。统筹城乡社会管理创新城乡基层治理机制,健全完善县乡(镇)村三級政务服务体系运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促进农村共享城市优良公共服务水平。

  第三节 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坚持新建、改慥、保护并重分批分步、有序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到2020年力争建成幸福美丽新村110个,占全县行政村的80%以上坚持产村相融,成片推進优化新村布局,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以适度集中和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为原则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科學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和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山区以建新房为主,坝区以建新村为主大力推广新型钢架结构建房,使用抗震轻质墙体材料“禁实”、“限粘”,降低农民建房成本保护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民居民宅。保持新村的乡村风貌、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避免芉村一面。完善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加强“1+N”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

  坚持遵循自嘫规律和城乡空间差异化发展原则,统筹安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全面开展农村庭院绿化,健全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處理机制全面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推进农村更加生态宜居全面推进农村“三清三改”工作,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乡村清潔工程,加强农村水环境和土壤环境整治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严禁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加强农村有机废物无害化處理,加快以生物沼气为重点的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顺德昌塑塑料制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