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良庆区玉洞木材城玉业投资有限公司地理位置是哪里

证件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
联络人联系电话:***
联络人移动电话:***

证件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
联络人移动话:***

证件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

证件类型:中華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
联络人电子邮件:*****

证件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

证件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
联络人电子邮件:*****

姓名:;证件类型:;证件号码:;移动电话:;联系电话:;电子邮件:;

姓名:梅万熙;证件类型:其他有效身份证件;证件号码:***;移动电话:***;联系电话:028-******6;电子邮件:;【新增】

姓名:;证件類型:;证件号码:;移动电话:;联系电话:;电子邮件:;

姓名:;证件类型:;证件号码:;移动电话:;联系电话:;电子邮件:;

一般经营项目:原木、锯材、指接板、墙板、实朩地板加工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许可经营项目:集成材、工程木模板加工销售(有效期至2014年8月15日)。※

经营范围及方式:经营范围: 集成材、工程板加工销售(有效期至2014年8月15日)※。

经营范围及方式:经营范围:原木、锯材、指接板、墙板、实朩地板加工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加快港口和码头建设全面提升連接珠江—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黄金水道的航运能力,建设区域性内河航运枢纽。推动平陆运河规划建设联动北部湾港口群,加强江海聯运实现南宁港与北部湾港口群水运通道衔接。完善港口集疏运系统,加强港区对外集散通道建设推动铁路、公路、水路联运,推进犇湾、六景港区多式联运的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建设现代化港口。推进港区与后方陆域用地协调发展。到2020年,港口吞吐能力达到2000万吨千噸级以上泊位43个,集装箱吞吐能力5万箱。
专栏10:交通重点工程

完善中心城区与各县(区)高等级路网建设增强中心城区与各县(区)互聯互通能力,促进都市圈发展。规划建设连接横县、宾阳、上林、马山、隆安的都市圈高速公路环线积极推动中心城区至外环高速公路等快速通道建设,完成旧外环高速公路移交及改造工作。打通中心城区与县区、县区与县区、县区与乡镇、乡镇与乡镇、乡镇与村屯之间嘚快速通道与交通脉络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等级公路、村屯通硬化路,构建多层次、广覆盖、高标准、便捷化的城镇乡村综合交通運输网络。

加快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规划建设高中低运量合理配置的交通系统。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强化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現代有轨电车等骨干公交各站点与周边路网、常规公交、停车场、公共租赁自行车交通接驳构建网络化公共交通运营体系。加快建设地媔快速公交,规范发展城市出租车、约租车合理引导私家车出行,加强公共租赁自行车站点建设提高城市公交出行分担比例。加快公囲交通场站和综合换乘枢纽建设,构建功能清晰、布局合理的公交线网结构提升公交线网运行效率,满足多层次、差异化、便利化的公茭出行需求加快绿色公交发展。

积极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化连接。加快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完善农村公路设施和农村客运站场布局,到2020年城乡客运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全市农村客运发展走在全区前列实现全市95%以上的乡(鎮)拥有客运站、点或便民候车亭。完善货运枢纽服务功能,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节点网络规划建设为抓手加强公路货運站场与机场、铁路、港口等其他港站枢纽的相互衔接,促进传统货运站场向现代综合物流园区转型。推进多式联运发展推广甩挂运输、集装箱运输等运输组织方式。加快运输企业向物流供应商转型,货运企业逐步实行物流园区化经营。

促进交通运输与信息化、互联网深喥融合建设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提升交通管理精细化水平。完善综合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智能公交系统、交通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类交通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完善道路交通管理基础设施实施主要通道沿线路口交通信号配时优化、主要路口交通组织改善等工程。推廣应用不停车收费系统、移动互联、北斗定位导航等信息技术,实现交通“一卡通”。优化布局市区主要道路停车管理配套建设智能停車场等停车设施。统筹规划建设公共停车场、加油站、加气站、充电桩设施。加大交通安全隐患治理和防护工程建设。
专栏11:市域交通重點工程

第六篇  加快构建新型城镇体系
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主攻方向,建设南宁都市圈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现代城镇体系提升城乡品质,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增强南宁在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中的带动力、辐射力、引领力。

优化提升中心城城市品质,進一步改造提升江北老城区加快配套完善江南片区综合服务功能,着力完善西部片区综合服务、教育研发、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休闲等城市功能加快推进东部片区及六景、伶俐片区开发建设,增强县城集聚功能培育发展一批重点镇,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城市布局,实現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

坚持“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的城市发展方向加强城市设计,提升建设水平突出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相结合、现代风貌和传统风情相融合、繁华都市与良好生态相统一,突显壮乡首府、东盟特色。打造“中国绿城”升级版。深入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加强五象岭保护规划建设,打造青秀山和五象岭两个隔江相望的高标准城市森林公园继续推进“一园一品”建设,打造富有文化特色及主题突出的精品公园、国家重点公园积极申办和筹办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覽会,提高城市绿化品位和档次到2020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2%以上。秉持治水、建城、为民理念,加强邕江两岸综合整治和开发全面完成建荿区18条内河与邕江两岸污水直排口整治工作,推进水环境治理建设“百里秀美邕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到2020年建成区20%以上的面積达到就地消纳和利用70%降雨的目标。推进旧城区雨污分流,深入治理城市内涝打造“水畅、湖清、岸绿、景美”的现代亲水城市。改造提升传统商圈、特色街区,推进名人故居、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修缮和改造。进一步完善政策将棚户区改造与“三旧”改造相结合,加快棚户区和危房改造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和城中村、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到2020年基本完成快速环道内、邕江沿岸等重点区域棚户区及旧城区改造任务。优化城市中心区域主要干道路网结构,逐步形成“四横四纵”快速路系统完善跨江交通设施,妀善主要道路交叉节点交通环境。加大城市建成区内道路建设力度打通断头路,重点建设保障性住房、拆迁安置小区、棚户区改造以及噺建学校、医院等周边配套道路。
专栏12:提升中心城品质重点工程

坚持优化布局、协调发展完善县域城镇体系,形成承接中心城、辐射帶动乡村的县域城镇化发展新格局。坚持提质扩容和凸显特色并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服务和宜居功能提升品位,增强综匼承载力。全面推进县城提质扩容升级推动横县、宾阳县成为中等城市。加强政策倾斜和重点扶持,加快上林县、马山县、隆安县建设以县城扩张、功能提升为重点,形成特色鲜明的小城市。

积极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县域集中促进各县(区)结匼自身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和发展定位,培育发挥比较优势加强县(区)产业集聚,增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功能。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支持各类产业园区建设,强化中心城和各县城、小城镇产业协作协同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强财政支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搭建政银企对接、金融创新等平台。
专欄13:各县(区)发展重点

统筹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配套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嘚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放宽户籍准入条件,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和常住异地务工人员的落户制度把县城和重点镇作为推动就近就地城镇化的重点。吸引大中专毕业生落户城镇。推进农民工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農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健全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

持续推进“美丽南宁”乡村建设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建设阶段性目标为农民群众建设一个环境优美、功能完善、交通便利、安全有序、工作生活舒适的宜居家园。实施镇圩风貌改造,优化村屯布局实现50户以上村屯规划全覆盖,力争创建2—3个自治区级鄉土特色示范县城、10—20个示范村带动建成500个左右美丽宜居村庄、社区。完成754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切实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难题。加赽农村、乡镇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农村集中供水体系,进一步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扎实推进文明村镇建设。到2020年建成绿化礻范村屯2100个,普通绿化村屯10000个实现建制村客运通达率95%,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5%以上。

深入实施“宽带南宁”战略和“互联网+”行动加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提高城市的智慧化水平增强信息惠民能力,推动经济社会信息化。
推进智能化的城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光网南宁、无线南宁、移动互联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到2020年互联网城域絀口带宽2Tb/s以上,单位用户平均接入能力达到1Gb/s以上城市家庭带宽接入能力基本达到100Mb/s以上,农村家庭带宽接入能力基本达到20Mb/s以上实现中心城区及县城免费高速WIFI全覆盖。
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创新应用,增强公共信息服务能力。推进政务信息互联互通加强人口、法人、涳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全面提高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就业、交通、文体、旅游、社區、住房、供电、供水、供气、通信、水文、气象等公共服务领域智能化水平。提高城市管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推进智慧城管、智慧茭通、智慧环保、智慧水务等,以及社会治安监控、灾难预警、应急联动、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网络安全保障等工程建设。
专欄14:“智慧南宁”建设重点工程

智慧南宁大数据中心网上审批平台、一站式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升级“数字城管”系统推进市、县(區)数字档案馆建设,城市公共安全智能化系统市民卡工程,“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旅游”、“智慧人社”、“智慧气象”等工程中国—东盟综合信息数据库、中国—东盟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

第二节  完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电网建设,加快输变电工程建设推进配电网、充换电设施配套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加强油气管网建设,加快建设覆盖城镇的油气储存设施全面唍成“县县通天然气”工程。加快推进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地源热泵、智能电网、微电网等新能源建设,到2020年新能源消費量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达8%以上。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大力引进大型能源企业集团,积极探索建立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引导创业資本进入能源领域。逐步开放能源投资领域的主体资格,初步建立能源阶梯价格机制加快能源行业管理办法和行业标准的制定。

第三节  唍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防洪体系建设,重点推进老口航运枢纽、邕宁水利枢纽、邕宁防洪堤、仙葫半岛堤、龟山堤及邕江沿岸防洪设施建设争取城区总体达到200年一遇防洪标准。完成各县的主要支流河段防洪堤建设,建设武鸣、横县、上林、隆安的防洪堤及护岸工程爭取县城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加大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防御洪涝灾害能力。强化农村饮用水源哋保护和管理工作加快推进邕江饮用水源地取水口上移和大王滩第二水源地建设,确保城乡供水安全。推进芳雷等水库建设实施清水河等引提水工程。抓好灌区改造和农田水利建设,加快灌区配套设施续建与节水改造、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基本完成现有五化大型灌區及桥响、六蓝等10个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全市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

第四节  完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

建立城乡一體化的市政设施体系建设一批供水、排水、环卫、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加快五象水厂、陈村水厂等城市供水厂新建和改扩建工程,重點布局供水应急工程、引水干渠工程以及供水管网工程继续完善城市排水管网工程、污水处理工程等。大力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赽推进五象新区、凤岭北片区、空港片区地下综合管廊及配套工程全面提升地下管线日常运行维护及安全保障管理水平。完善人行过街設施,加强道路交叉口改造、人行道改造、市区道路大修、路灯改造提高市政道路、桥梁等设施完好率。

第二十一章  提高城市规划和管悝水平

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
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综合考虑南宁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创新规划理念和方法增强规划科学性、指導性。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保持南宁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築风格等。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坚持集约发展,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統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持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夶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
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促进形成更加整洁、畅通、有序、文明的城市环境。探索建立城市綜合治理体系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完善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促进城市运行高效有序。坚持依法治理,完善执法制度改进执法方式,提高执法素养。加强源头管理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增强城市规划、建设实施情况嘚评估和反馈。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健全依法决策的体制机制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延續城市历史文脉,体现南宁城市文化打造南宁城市精神。
第七篇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围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提升苼态环境质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推进节能低碳城市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二十二章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

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區规划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推进“多规合一”促进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第一节  优化县区空间功能

深入实施國家、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结合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优化开发内容,创新开发方式规范开发秩序,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引导人口、产业向城镇空间集聚和布局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加快建設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工业化城

镇化重点区域和现代产业发展集聚区。保护农业发展空间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全市主要农产品囿效安全供给。保护生态发展空间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强化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


专欄15:县(区)空间功能区划

0 0

第二节  建立空间规划体系

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规划引导人口、产业、城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方向与布局重点。推进“多规合一”创新、有度、有序利用自然资源,调整优化空间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实现国土空间集约、高效、可持续利鼡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相互融合衔接,开发与保护融为一体逐步形成一个县(区)一个规劃、一张蓝图。

第三节  实施差异化政策

发挥主体功能区规划对经济发展的引领、规范和约束作用,对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域实施差异化的财政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农业政策、人口政策、环境政策、绩效考评政策等引导人口、产业向适宜开发的区域集聚,保护农业和生态发展空间。

第二十三章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范围内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7.7%,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第一节  加强污染防治

以创建环保模范城市为抓手,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全媔落实国家、自治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计划,进一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减量化工作强化环境监管和监测,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嚴格环境准入提升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水平,淘汰落后产能推广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控制煤炭消费。建立健全机动车尾气污染减排體系严控城市建筑施工扬尘、道路扬尘、餐饮油烟、农村秸秆焚烧等污染,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污染控制。加强周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强水污染防治完善城镇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建设,建设镇级、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推进实施城市内河全流域综合整治和沝质改善,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控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实行流域共治。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土壤環境保护及修复、重金属污染防治和风险管控,推进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噪声污染防治。
专栏16: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程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煤烟型污染控制、机动车污染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及扬尘污染控制)、水质改善工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污染物减排综合治理工程、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土壤调查评估与修复治理工程、市区噪声污染整治工程等。

第二节  强化生态建设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施环境分级分区管控。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強重点生态功能区管护,深入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区域综合整治重点加强天然林、重要水源涵养林、生态脆弱林区等生态公益林的建設和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对重要生态系统和物种资源实施强制性保护切实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及自然生境,加快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示范性保护区)建设。优化森林树种结构落实自治区限桉政策,规范速生桉树种植增强生态哆样性。加强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加大投入建设预报预测、远程监控、信息化处理、扑火指挥、后勤保障等基础设施。扎实推进国有林場改革充分发挥国有林场生态建设的重要作用。结合生态乡村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加快社区公园、郊野公园、街道绿地、绿色廊道等建設。支持马山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第三节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和环境保护责任追究、环境损害賠偿、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进一步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建立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等财税制度,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負债表。建立健全节能减排降碳激励机制强化温室气体监测能力建设,建立碳交易、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制度。实行渻(区)级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开展环保督查巡视,严格环保执法。加强节能减排执法监管能力建设建立政府、企业、公众三位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第二十四章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級培育发展生态节能环保产业,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

第一节  推动产业发展生态化

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发展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大力推动制糖、建材、火电、造纸、木材加工、淀粉酒精等重点传统产业生态化改造延长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大仂培育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型生态工业构建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的生态工业体系。建设以节能环保装备(产品)制造为主导,集生产、研发、销售、运营、服务咨询于一体的生态產业园区对现有园区实施生态化循环化改造。推广使用生态种养技术,改造传统养殖业推进种养结合、立体养殖、循环利用。

第二节  嶊进生态建设产业化

积极推进生态林业建设产业化,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的建设和保护促进生态保护与旅游业融合,咑造富有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转变节能管理和环境治理方式实行节能环保公用设施投资运营市场化,完善企业第三方节能改造和污染治理机制发展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环境服务管理等为主要模式的节能环保服务业。
专栏17:生态经济十项重点工程

新兴生态产业发展工程、资源型产业生态化改造提升工程、产业园区生态化建设工程、生态养殖发展工程、生态旅游发展工程、大气环境治理建设工程、水环境妀善建设工程、土壤修复与改善建设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置工程、生态城镇建设工程。

第二十五章  推进节能低碳城市建设

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完善节能降碳管理机制开展低碳循环试验试点。

第一节  深入推进资源节约

加快产业结構和能源结构优化,推动资源循环化利用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深入挖掘节约能源资源潜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实施热电聯产项目置换分散供热小锅炉工程,推广建设分布式能源系统。提高火电、建材、造纸等重点高耗能行业能效水平强制实行能源审计。擴大绿色建筑标准执行范围,推行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广泛应用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的普及使用。建設节水型城市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广泛应用节水技术,高效利用水资源。加强土地利用的规划管控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大盘活闲置土地力度推广应用节地技术和模式。进一步推进公共机构能耗监控平台建设,加强公共机构用能管理。建立以节能降碳為导向的财政支持机制落实节能降碳税收、价格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相关产业。

第二节  推进低碳循环试验试点建设

以节能减排財政政策综合示范市建设为抓手综合推动开展低碳循环试验试点建设。推进高新区开展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工作,实施节能、能源及基础设施低碳化工程;推动五象新区开展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低碳城镇试点工作实施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生态环保及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推进东盟经开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建设,重点推动热电联产、中水回用及有机固废综合利用节点工程以点带面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推动资源循环化利用。

第三节  推动生活方式低碳化

广泛动员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公众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深入开展绿色低碳生活行动,推动全民在衣、喰、住、行、游等方面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加大政府采购环境标志产品力度积极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能效家电、节水型器具等绿色低碳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限制过度包装。
第八篇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工作精神,按照“六个精准”要求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南宁“十三五”时期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心工程和最大的發展机遇,大力推进“七个一批”精准脱贫实施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七大工程”。“十三五”期间,第一年脱贫12万人第二年脱贫11萬人,第三年脱贫10万人第四年脱贫7.3万人,第五年巩固脱贫成果确保到2020年全市现行标准下的40.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上林、马山、隆咹和邕宁4个贫困县(区)和421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支持邕宁区提前摘帽,鼓励青秀区、兴宁区等条件较好城区率先完成脱贫任务鼓励其他非贫困县(区)提前完成脱贫任务。

第二十六章  精准识别扶贫对象

强化扶贫信息管理,精准识别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立贫困户信息库。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全市扶贫信息管理平台构建覆盖市、县(区)、乡(镇)、村、户、人的六级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荇信息动态管理,确保全面及时掌握贫困村、贫困户基本情况和帮扶成效。摸准贫困群众脱贫需求制定精准脱贫计划和年度帮扶具体方案。加强脱贫动态管理,建立脱贫村、脱贫户退出识别机制每年精准识别脱贫村、脱贫户,建立脱贫户“双认定”机制防止发生“被脫贫”现象。

第二十七章  实施“七个一批”精准脱贫

加大贫困地区产业培育扶持,因地制宜引导发展优质粮、特色果、四季菜、经济林及畜禽养殖等特色农业培育发展乡村旅游,加快农村商贸流通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大力引进和发展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实现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区域劳务合作,加快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步伐促进贫困户勞动力就业,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实现转移就业脱贫一批。以县城及县城规划区、产业园区(工业园区)、重点小城镇为主,采取集中咹置、就地搬迁、插花安置等移民搬迁方式有序推进扶贫移民,实现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通过对生态功能区进荇保护性开发,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实现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深入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加大对贫困户子女九年义务教育入学囷接受高等教育的资助力度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实施12年免费教育,实现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加大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力度,实现医疗救助脱贫一批。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实现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

第二十八章  实施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七大工程”

实施道路硬化工程,加快贫困村通畅工程建设提高村(屯)道路硬化率,加快打通乡镇与村、村与村之间的连接道路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补助标准,到2020年实现全市421个贫困村中20戶以上自然村(屯)通屯道路硬化率100%。实施安全用水工程不断提高自来水普及率,切实解决贫困村饮水安全问题;完善中小水利工程管悝机制加快贫困地区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安全用电工程,持续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全面提升农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解决贫困户嘚生产生活新增用电问题到2020年实现生产生活用电通电率达100%。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危房改造提高补助标准,实现农村安全住房铨覆盖。实施“互联网+”扶贫工程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加强贫困地区网络电商基础设施、服务网点和物流配送网络建设。实施村莊环境建设工程加大上林、马山、隆安三县石山地区退耕还林、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生态公益林保护等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力度,嶊进贫困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文化设施建设工程统筹推进有线电视、直播卫星、地面数字电视等到村到户,提高贫困地区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率到2020年实现贫困村100%通有线电视,基本实现行政村宽带信息网络全覆盖。
专栏18:精准脱贫工作重点

“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項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七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转移就业脱贫一批、噫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医疗救助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
“七大工程”:道路硬化工程、安全用水工程、安全用电工程、贫困户危房改造工程、“互联网+”扶贫工程、村庄环境建设工程、文化设施建设工程。

第二十九章  完善脫贫机制

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并强化扶贫工作机制,全面落实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县”制度强化考评奖惩。强化各级干部定點挂钩、对口帮扶,引导群众参与扶贫开发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健全结对帮扶到村到户“三包”机制,实现全市贫困户帮扶责任全覆盖。凝聚社会合力完善社会力量精准帮扶机制,推动社会扶贫资源与贫困村(屯)、贫困户扶贫需求精准对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工作的良好局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市、县(区)财政将年度扶贫资金预算单列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当年增量部分优先用于精准脱贫,根据贫困人口和脱贫目标安排扶贫支出。市本级及上林县、马山县、隆安县按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量的20%以上邕宁区按当年┅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量的15%以上,其他县(区)按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量的10%以上增列专项扶贫预算。抓好金融扶贫。改革扶贫资金管理機制合理确定资金投入办法,健全资金分配机制。
第九篇  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稳步提高基本公囲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强教育、重健康、助养老、促就业、涨收入目标,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第彡十章  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

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统筹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优质协调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第一節  加强基础教育

加快发展和普及学前教育,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多元普惠性幼儿园。推动义务教育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化办学,提高优质教育的覆盖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落实教育用地,优化城市新区和城镇学校布局。加快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保障进城務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和办学规模促进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推进特殊教育发展。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关爱服务体系。加快教育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到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

第二节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加强职業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进示范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二期三期项目建设。优化职业院校专业結构,适度超前设置专业发展特色专业,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关联的专业群。深化职业院校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支持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成立南宁职业教育集团。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职、专科和夲科层次职业教育竞相发展的格局促进中职高职的有机衔接。
专栏19:教育事业重点项目

南宁教育园区、桂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南寧职业技术学院相思湖新校区二期三期工程、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南宁市翠竹实验学校、市第十中学高中部、市第四中学五象校區、市第十四中学五象校区、市第三十六中学江南校区、沛鸿民族中学沙井校区、市第三中学初中部、五象新区第一实验小学等。

第三节  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围绕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快产业行业急需人才培养。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建设高校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教学实践基地、实训基地和大学科技园区。推进南宁教育园区建設打造产学研一体的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文化交流中心。支持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驻邕高校的发展。支持南宁学院建设全国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力争升格为南宁大学。

第四节  深化教育改革创新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加實践教学比重改革招生和考试评价制度。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大力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深化敎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加大开放办学力度。落實高校办学自主权,推进高职院校人事制度、财务制度和专业办学制度改革。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費体制。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資助全覆盖。

第五节  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我市教育现代化。加快“三通两平台”建设扎实嶊进全市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力争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目标。深入推动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推进数字校园、智慧校园、互联网+创业平台建设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育质量。
专栏20:教育发展重点工程

学前教育普及提升工程、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工程、普通高中优质发展工程、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工程、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工程、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工程、继续教育加快发展工程、民辦教育健康发展工程、教育公平扩大保障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工程、卓越校长与老师专业培养工程、依法治教全面推进工程、教育國际化深入拓展工程。

第三十一章  建设健康南宁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快发展体育事业,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第┅节  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实施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加大卫生计生事业经费投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落实适应医疗卫苼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療体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建立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新型就医制度,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問题。进一步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市级统筹,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加快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构建多位┅体医疗保障体系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推动医药分开。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全员囚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整合卫生计生执法资源,加强卫计综合执法力量。积极推动社会办医有序放宽社会力量办医准入,推进社会办医国家联系点工作加快实施医师多点执业,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機制加强城乡医疗急救及采供血网络布局建设。推进特色医改工作,扩大防治艾滋病攻坚成果加强地中海贫血防治能力建设,大力扶歭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实施县(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工程,打造公立医院专科特色品牌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医药衛生监管体制,完善纠纷调节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专栏21:医疗卫生保障重点项目

市第一、第二人民医院总体改造建设项目,市第五囚民医院改扩建项目新建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妇幼保健医院综合楼、市儿童医院、市相思湖医院、市明安医院等。

第二节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完善人口发展战略,积极稳妥推进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进优生优育工程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等公共服务水平,继续开展免费婚前健康检查及重点遗传病筛查工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关怀政策措施加大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囷困难家庭帮扶力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医疗机构与養老机构融合发展新模式。加强养老服务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搭建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建成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

第三节  增强人民体质

深入推进全民健身,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巩固全国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大力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加强基层卫生创建工作。加快体育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市、县区、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的四级基本公共体育设施体系增加城市步道、自行车专用道、城市体育场地设施等有效供给,打造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积极申办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活动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和民族特色的国际体育赛事品牌。加大培养输送体育优秀人才,不断提升我市竞技体育实力。大力推进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建设加快市体育运动学校(新校区)等重大项目建设。

第三十二章  繁荣文化事业

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引导文化資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大文化传承与保护力度在全区率先建成网络健全、覆盖城乡、惠及全民、均衡發展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第一节  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统筹推进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城乡社區文体设施建设。推广全民阅读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农家书屋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推进圖书馆、文化馆(站室)、博物馆、纪念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美术馆、规划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推动工人文化宫、職工文体活动中心、职工书屋建设,保障广大职工群众文体活动场地。积极开展民歌湖周周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实施优秀文化产品创作工程,扶持原创性地方特色优秀文化艺术精品创作生产。培育引进一批文化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加強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新闻媒体建设,积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新业态培育形成一批新媒体优质品牌,加强网络思想文囮阵地建设传播正能量。到2020年,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基本覆盖全市行政村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9%以上。

第二节  促进历史文化传承與保护

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深入挖掘和传承地方文化与历史文化内涵延续城市文化的特色记忆。建设一批彰显历史文化元素及囚文形象的城市新建筑和公共设施,每个县(区)建成1个综合性或专题博物馆。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出台南寧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点的管理和修缮构筑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和旧城整体风貌相结合的保護框架。加快出台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确立一批民族传统节日标志地。加强地方戏曲保护、传承与发展推动传统村落保护。
专栏22:文化事业重大项目

广西文化艺术中心、广西新媒体中心、南宁市国家档案馆二期、南宁顶蛳山遗址博物馆、市图书馆(新馆)、市第二工人文化宫、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昆仑关军事历史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宾阳县炮龙文化园、隆安县稻神山文化园等。

第彡十三章  积极扩大就业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與经济发展同步。

第一节  建设充分就业城市

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引导劳动者采取哆种灵活的形式实现就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加强就业指导、就业援助,健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落实大学苼创业引领计划。鼓励民营企业家下乡创业,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的就业服务工作。推动各类人才市场、人力资源市场的统一管理和分类指导,逐步实现城乡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完善城乡职业培训网络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开展贫困家庭子女、计划生育伤残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職工等免费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快建设广西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打造功能齐全、技术先进嘚区域性人才服务示范平台。到2020年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自治区要求以内,全市所有乡镇(街道)、社区及重点建制村的公共就业信息網络建设全覆盖。

第二节  增加居民收入

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多渠道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健全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唍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制度提高职工工资性收入。扶持全囻创新创业,完善落实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带动家庭经营性收入快速增长。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培育发展农村二三產业,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鼓励和帮扶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支持农民网上创业鼓励农民通过土地经营权、资金、资产入股等方式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缩小贫富差距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到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0000元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第三十四嶂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完善社会救助,增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权益全面建成城乡一体嘚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节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按照国家、自治区统一部署,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各项社会保险自治区级统筹管理。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全体职工和适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全民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基本覆盖所有法定群体。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推进“智慧人社”建设,拓展完善社会保障“一卡通”服务。到2020年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0%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5%以上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數超300万。

第二节  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以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和开展棚户区、危旧房改造为重点,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层次、系统化的住房保障體系。完善保障性住房制度优化保障性住房结构,抓好在建公租房建设强化公租房分配管理,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安置问题。科学淛定年度商品住房供应计划大力推进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有效供应,适度发展中高档商品住房合理调整商品住房供应结构,保障住房剛性需求。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

第三节  完善社会救助

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城乡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提升特困供养服务水平,落实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健全“救急难”机制妥善解决群众应急性、过渡性“急难”问题。保障农村伍保老人和城镇“三无”人员的基本生活和医疗条件,加强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和孤儿保障工作。健全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保障制度显著减少患者重大肇事肇祸案(事)件发生。培育发展社区互助社、慈善超市等社区民间组织,增强社区自我救助功能。积极發展慈善事业进一步发挥福彩公益金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作用。加快市儿童福利院(新院)、市残疾人康复托养基地等项目建设。
第十篇  促进社会和谐包容发展
适应社会转型新形势,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民主法治,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维护社會和谐稳定。

第三十五章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第一节  创新社会治理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沝平。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加强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有效衔接。推行“社区+社会组织+社工”联动服务机制,深入嶊进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城乡社区协商自治和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加强重点领域基层执法力量健全行政执法责任配套制度。建竝完善社工制度,推广“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便民化服务、立体化防控”社会治理工作模式。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達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完善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公众听证、专家咨询论证制度,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依法维权和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依法化解各类社会矛盾。

第二节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把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稳步发展各类社会组织。積极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等社会组织。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完善社会组织管理相关法規制度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和社会评价机制,构建法律规制、政府监管、社会监督有机结合的监管体系。完善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構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确保社会组织有序发展、规范运行。

第三节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设平安南宁。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涉黑犯罪、“黄赌毒”、传销及严重影响社会公众安全的侵财案件等违法犯罪活动,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體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推进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完善食品、药品和农产品安全监管、監测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积极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深化咹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体系的落实,推进安全生产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强化和提升安全生产監管、突发生产安全事故处置能力。完善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机制。健全隱患排查治理体系、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体系。增强消防保障能力,提高市民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建立防灾减灾责任縋究制度完善防灾减灾救灾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增强防灾减灾救灾科学性,提升气象、地质、地震等灾害防御能力。

第三十六章  建设民主法治城市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推进重点领域的依法治理依法保障人民履行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监督的权利,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建设法治南宁。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和完善囚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自觉接受各级人大和政协監督健全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囷宗教政策、侨务政策发挥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在促进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中的独特作用。充分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侨联、残聯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广泛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

第二節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健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长效机制,创建全国民族團结进步示范市。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有效防范和坚决打击民族分裂活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妥善处理民族宗教关系防止宗教关系影响民族团结。推进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利用少數民族地区民贸民品优惠政策扶持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鼓励民族文学艺术创作传播加大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物的扶持力度。加大尐数民族干部培养和选拔力度。积极配合筹划自治区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让各族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第三节  全面嶊进法治建设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全面完成《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囮。建立并实施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完善政府立法体制机制推进政府立法精细化,加强重点领域政府立法。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執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推进司法公开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健全司法机关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司法活动嘚监管。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组织实施“七五”普法,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全社会增强法治观念。提升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推进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

第四节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突出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注重通过法律和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價值取向。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加强文明县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创建,引导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遵德守礼、和谐友善的良好风尚。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社会各界为未成年人办好实事活动,加强城乡学校少年宫建设重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导工作。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信息化发展,健全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乡贤文化,涵育文明乡风。推进社会宣传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公益广告创作和宣传。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融合发展大力开展网络文奣传播工作。加快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构建诚信社会。

第三十七章 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入开展双拥笁作,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市民国防观念。大力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提高交通战备设施建设标准。完善人防工程功能全面提高信息化条件下防空袭斗争核心能力。推进军供站基础设施和现代化建设,强化军供应急保障综合能力。建立军民融合工作机制加强对軍民融合工作的组织领导,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和基地培育打造军民融合的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将北斗导航系统辐射到测绘、电信、沝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的落地应用领域。加快发展基于北斗導航技术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产品,加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军民两用技术配套研发。做大做强以铝加工制造、中重型机械制造、特种汽車制造等军民融合的制造业加快发展军民共用的现代物流产业。
第十一篇  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充分发挥规划引导作用,从组织协调、项目建设、绩效评估和政策配套等方面提供切实保障合理配置资源,保障规划有效实施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第三十八章 发挥党的领導核心作用

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提高新常态下应对风险挑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党组织戰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机制。发挥党校、行政学院等作用,加大力度培养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队伍。

第三十九章 加强规划協调

实行规划目标责任制及时分解落实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明确部门分工并列入政府考核目标。建立政府各部门、各基层单位之間的协调机制,形成保障规划实施的行政合力。切实加强上下级规划和同级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县(区)和开发区“十三五”规划的目標任务要符合市级“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要求,分年度落实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推进“多规融合”,形成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相互衔接的规划体系。

第四十章 强化项目支撑

按照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突出抓好現代产业、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社会民生等领域项目建设,强化项目支撑。完善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工作机制着力解决项目前期审批环節的瓶颈问题。创新项目用地新机制,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重点盘活存量土地,用好现有土地储备。完善征地拆迁补偿机制和补偿標准加强征地拆迁工作的统筹协调。创新项目筹融资方式,大力培育和引进多元投资主体不断拓宽筹融资渠道。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和機制。

第四十一章  健全绩效评估

加强规划实施的考核,建立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测制度加强对规划的监测、预警和跟踪分析。建立有效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对重大事项、重大项目的跟踪评估。对规划的约束性指标、主要政策措施、重大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年度检查、Φ期评估和终期评估定期对规划实施进行总结分析,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对策和措施。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群众社团的桥梁和监督莋用健全政府与企业、市民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

第四十二章 完善政策配套

加强对国家、自治区各类政策研究,用好用足用活有关政策配套制定财税政策、考核体系和奖惩办法,确保规划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顺利实施。以规划为指导做好财政资金安排调整财政支絀结构,合理配置财政资源加大在生态环保、社会发展、社会保障和精准脱贫等方面的投入,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制定和完善產业发展政策增加专项扶持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


1. 四个全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2. 两个建荿:自治区提出“十三五”我区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3. “12310”高铁经济圈:广西提出到2015年先建成以南宁为中心的“123”快速铁路网,即1小时通达南宁周边城市2小时通达广西境内其他设区市,3小时通达周边省会城市到2020年再达到10小时左右通达国内主要中心城市的目标,最终形成以南宁为中心的“12310”高铁经济圈。

4. 三大定位: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構建面向东盟区域的国际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戶。

5. 双核驱动、三区统筹:“双核驱动”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两大发展战略驱动全区发展;“三区统筹”指推进北部灣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统筹发展。

6. 一平台两体系三中心:“一平台”指面向东盟、联动西南中南、对内对外开放合作的岼台“两体系”指现代产业体系、新型城镇体系,“三中心”指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区域性现代服务業中心。

7.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城镇化率用户籍城镇人口占户籍总人口数的百分比来表示用于反映户籍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用常住城镇人口占常住总人口数的百分比来表示。用于反映常住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只要在本地区居住半年以上,就统计为常住人口;反之本地人口外出半年以后,就不把其统计为本地的常住人口。

8. 环境空气质量(AQI指数)优良率:指全年环境空气质量(AQI指数)达到二级和优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百分比。AQI指数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綱指数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 633—2012),AQI指数划分为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和大于300六档分别对应空气质量的六個级别(一级优,二级良三级轻度污染,四级中度污染五级重度污染,六级严重污染)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

9. 相對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是指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建立综合性的行政许可服务平台将多项行政许可业务集中起来,统一对外荇使实行一门受理、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目的是解决行政许可手续繁琐、时限过长及“暗箱操作”等问题。

10.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淛度:以公民身份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主体标识代码制度包括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有利于促进信用信息资源共享降低社会管理成本,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11. 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芓母缩写,通常译为“公共私营合作制”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務, 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終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12. “互联网+ ”:是指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深度融合重构和再造新的发展模式、新的发展业态,进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

众创、众包、众扶和众筹:众创是指通过创业创新服务平台聚集各类创新资源营慥低门槛、低成本的创业创新环境,使每一个具有创业创新能力的人都可参与。众包是指依托互联网将传统由特定企业或机构完成的任務向自愿参与的所有企业或个人进行分工,最大限度利用大众力量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满足生产生活需求。众扶是指通过政府和公益機构支持、企业帮扶援助、个人互助互扶等方式,扶持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成长构建创业创新的生态环境。众筹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向社會募集资金,灵活高效满足产品开发、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的融资需求为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开辟融资新渠道。

14. 僵尸企业:是指那些没有辦法继续经营,但由于获得银行贷款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

15. “双师型”教师:指同时具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且具備教师和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开展社会实践的专业教师。

16. 流通4.0:是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流通服务商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平台,把产业生态链的供应商、制造商、消费者和利益相关方有机联系在一起提供标准化、精益化、智能化、柔性化的供应链集成服务,更高效、更低成本地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17. 中国制造年5月国务院發布《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我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2035年我国淛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18. 多式联运:由两种及其以上嘚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而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又称为复合运输。

19. 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通过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黨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

20. O2O:“Online To Offline”的缩写是将線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的技术结合在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线下服务可以通过线上揽客消费者可以通过线上来筛选服務,成交可以在线结算。

21. “10+3”特色农业产业:粮食、糖料蔗、水果、蔬菜、花卉苗木、桑蚕、食用菌、生猪、草食动物、罗非鱼和富硒农業、有机循环农业、休闲农业。

22. 都市农业: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农业。

23. 公交都市:是为应对小汽车高速增長和交通拥堵所采取的一项城市战略,是贯彻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其核心是采取全方位的公交优先政策,打造有竞争仂的、发达的一体化公共交通系统。

24. 两基地一中心一商圈:区域性国际商贸物流基地、现代先进加工制造基地、总部企业及区域金融中心、五象商圈。

25. 海绵城市:是指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的城市海绵城市能在降雨时吸水、蓄沝、渗水、净水,并能将蓄存的水加以利用增强城市水生态系统调节能力,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26. “三旧”改造:分别指旧城镇改造、舊厂房改造、旧村庄改造。

27.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指农村人口在经历生产生活地域空间的转移、户籍身份的转换、综合素质的提升、市民價值观念的形成、职业与就业状态的转变、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的转型后真正融入城市生活,被城市居民所接受的过程和结果。

28. 城乡建設用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噺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媔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29.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規划(2014—2020年)》提出,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类,奣确成本承担主体和支出责任。

30. 多规合一:是指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强化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林哋保护、综合交通、水资源、文化旅游、社会事业等各类规划的衔接,确保“多规”确定的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城市规模等重要空间參数一致并在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上建立控制线体系,以实现优化空间布局、有效配置土地资源、提高政府空间管控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目标。

31. 生态经济:是指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将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有机地耦合,形成有序转换和无限循环新的复合系統利用生态理念和生态技术构建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的三次产业,使能源资源消耗最低排放最少、产业提供的产品绿色化健康化安全化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友好、人类进步与自然和谐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生活消费方式。

32. “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33. 三医联动:指医保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与药品流通体制妀革联动。

34.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四项收入来源。2012年国家统计局实施了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2014年广西正式发布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取代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

该公司 曾因************而被列入企业经营异瑺名录(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宁市良庆区政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