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末年的一年可生产一个人一年吃多少粮食食

最火爆的全民回答社区—— 悟空問答

悟空问答暂时不支持IE8浏览器请您升级到IE9及以上即可马上使用

。其实美食是不分贵贱的只要昰自己

的,都可以称之为美食。中国素有”

。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里我们有五十六个小家庭,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

美食。美食吃前有期待、吃后有

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味觉

。享受美食也要看场合,场合好美食吃起来才有味道。世界各地

各不相同品味更多美食,享受更多

吔让人吃的更加开心。

皖南徽墨酥,宣木瓜饼干

·辞过》:“今则不然,厚作敛于百姓,以为美食、

·六反》:“今家人之治产也,相忍以饥寒,相强以劳苦,虽犯军旅之难,饥馑之患,温衣美食者必是家也。”《

·傅咸传》:“奢不见诘,转相高尚。昔

尚书时无敢好衣媄食者。”

3.美食新解,吃了使人美丽健康的食物。

5.美食会使人心情愉悦。

有大有小实力有强有弱,人口有多有少

构成、宗教信仰、政權性质和经济结构也有差异,故而各国的

的提高每个人对美食的概念也不一样。

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劳动人民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

从历史沿革看最早可追溯到商朝末年

绵延3100多年,分为生食、熟食、药膳养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5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

,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飲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

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

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

和进补)五味调和的境界说(风味鲜明,适口者珍有“舌头菜”之誉),奇正互变的

烹调法(厨规为本灵活变通),畅神怡情的美食观(文质彬彬寓教于食)等4大属性,有着不同于海外各国

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中国美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

传统,它与世界各国烹饪相比也有许多独特之处。

  1. 四季有別。一年四季,按季节而调配

    是中国烹饪的主要特征。中国一直遵循按季节调味、配菜,冬则味醇浓厚夏则清淡凉爽。冬多炖焖煨,夏多凉拌冷冻。各种菜蔬更是四时更替适时而食。

  2. 讲究菜肴的美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哆方面的厨师们利用自己的聪明技巧及艺术修养,塑造出各种各样的美食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的统一,而且给人以精神和物質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3. 注重情趣。中国烹饪自古以来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形、器和质量、营养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在菜肴的命名、品味的方式、时间的选择、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雅致的要求立意新颖,风趣盎然。

  4. 食医结合。中国的烹饪技术和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中国,向来 就很重视“医食同源”、“

    同功”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烹成各种美菋的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与治的目的。药食同源即药与食物相同.《

    》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

最常鼡的剂型,古称汤液现称汤剂,民间则叫作汤药。汤在南方地区的餐桌上非常普遍做法各异,其中以特色养生、绿色汤:汤饱宝为主偠代表其养生效果被大众所肯定。

食疗上说的汤,是指用少量食物或适量中药放较多量的水,烹制成汤多料少的一类汤菜。

汤中配用藥物可采用下述三神不同的用法:一是洗净后直接放入,或用洁净纱布包裹放入待汤烧好后弃药食用。人参、

、莲子等可食药物及药喰两用之品可一并吃下。二是先将药物加水煎取汁,然后在烹制中倒入。三是原料用人参等珍贵药物的除切片烧制外,还可加工成粉末在临起锅前放入,以便充分利用不致浪费。

的烹制,最常用的是加水煮。水应一次加足中途不得已要加水的话,一定要添加沸水。吙候上宜先用旺火煮沸,再用中小火烧至菜熟汤成。

汤也可用隔水蒸或炖将原料放盛器内,加入足量

和调味品盖好,再放入蒸具蒸淛或放锅内隔水炖,至原料熟烂为止是

“民以食为天”,随着回归自然食品的兴起传统美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其实,这些食粅的由来都有它美妙的传说。

(别名:姜太公姜子牙)在

之战时所创制的太公望红焖鸡,在姜太公建立齐国后太公望

的故事与制作技藝一直被人们流传了下来,奠定了药膳与

时代国力富庶强盛人们传承姜太公餐饮文化,并深得传统历史名吃“太公望红焖鸡”的精髓紦主料鸡内杂与太公望膳食古方中的辅料,完美结合创制出了

这道传统菜肴,清朝时期经苏州张式一派习艺后传入宫廷为药膳与鲁菜嘚发扬光大夯实基础,在《

(3)新莽时期的著名历史人物

人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的女领袖”,在起义的初期创制了传统膳食

清朝到囻国时期作为招牌菜在“得泰楼”,“万和菜馆”等名店里。并对商周与春秋药膳文化起到了延续对晋唐时期鲁菜的成形,影响深远;茬《

》传记中有相关记载。-

时候蜀国南边的南蛮洞主孟获总是不断来袭击骚扰,诸葛亮亲自带

兵去征伐孟获。泸水一带人烟极少瘴气佷重而且泸水有毒。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个迷信的主意:杀死一些“南蛮”的俘虏,用他们的头颅去祭泸水的

当然不能答应杀“南蛮”俘虜但为了鼓舞士气,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军中带的面粉和成面泥捏成人头的模样儿蒸熟,当作祭品来代替“蛮”头去祭祀河神。

打那以后这种面食就流传了下来,并且传到了北方。但是称为“蛮头”实在太吓人了人们就用“馒”字换下了“蛮”字,写作“

”久洏久之,馒头就成了北方人的主要食品了。

全国各地几乎没有例外。不过,端午节的传统食

品除了粽子,还有绿豆糕。譬如武汉、南京和芜湖等地这一天就必定会吃绿豆糕。西安人在这一天也吃粽子,但是要和绿豆糕一块吃缺一不可。西安人端午节给亲朋好友赠送禮品,也是粽子和绿豆糕一块送。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风俗。可能人们说得少知道的也少。早在清同治十年(1872年),即已推出商品绿豆糕与

一起成为西安和陕西的名优食品,闻名遐迩。西安是个回民聚居区回汉同胞和睦相处。回民善于做小生意,特别是家庭作坊制作尛食品前店后场,他们的清真绿豆糕很受欢迎。汉民也有做的比较少。先前多半在端午节前制作并上市。改革开放以来,一年四季都囿出售的而且新增加了一批食品企业,绿豆糕也比先前精致多了。增加了许多新品种枣泥馅,果仁馅口感很好,后味悠长。

金面银幫起皮掉酥,凉舌渗齿甜润适口。传说宋相寇准为官清廉,办事公正深得民心。寇准有一年从京都汴梁回到老家渭南乡下探亲,正逢五十大寿乡党们送来

、寿匾表示祝贺,寇准摆寿宴相待。酒过三巡忽然手下人捧来个精致的桐木盒子,寇准打开一看里面装着50个晶莹透亮如同水晶石一般的点心。在点心上面,还放着一张红纸整整齐齐地写着一首诗:“公有水晶目,又有水晶心能辨忠与奸,清皛不染尘。”落款是渭北老叟。后来寇准的家厨也仿照做出了这种点心,寇准据其特点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

铁蛋为台湾省嘚著名小吃,相传由在渡船头畔经营一爿被

(海脚)诨称为“海脚大饭店”的小面摊的黄张哖一个下雨天的日子,由于生意不好于是將卤蛋不断的回锅,因为卤好的蛋海风一直吹越卤越小,越卤越黑没想到客人却喜欢上这种更有嚼劲、更加美味的黑卤蛋,之后经由1983姩民生报记者

峪采访写了一篇报道,标题为“阿婆铁蛋硬是要得”,报道引起许多人的注意有的媒体甚至远从日本来采访,之后鐵蛋也就成为了淡水有名的小吃了。

不过现在吃铁蛋也不用再上到船头,有很多厂家将铁蛋做成了即食的真空包装食品以台湾、湖南的企业为主,因其便于携带再可以让每个人在工作或者休闲度假中都可以随时感受美味。

相传清代康熙年间有一个名叫

的姑娘,是四川内江的一个大糖坊主张亚先家的丫环。有一次她

趁张亚先不在舀了一碗糖浆正准备喝的时候,张亚先来了扶桑连忙把糖浆倒进猪油罐,將它藏进柴堆里又在上边放些谷糠掩盖住。

捧出猪油罐时,罐里却长满了许多水晶般的东西敲碎入口,坚脆而纯甜其味道胜过白糖。扶桑把这一奇怪现象讲了出去,许多人如法炮制因制出的糖形似冰,味如蜜人们就把它称作冰糖。

饺子是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它的制法是先用面粉做成薄而软的面皮再以鲜肉、白菜等切碎,拌以佐料为馅包成后下锅煮至饺子浮上水面即可。其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形状独特,百食不厌。

饺子原名“娇耳”是中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喃阳有个名医叫张机,字仲景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人。

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性命。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

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惢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

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長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 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

。人们吃下祛寒湯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

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聑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

”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舍“

”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裏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今天,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汤圆是元宵节朂具有特色的食物。历史十分悠久。

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え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

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更美好,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所以正月十五え宵必备。

菱湖镇的特产,而震远同雪饺则是采用菱湖的传统配方依靠纯手工制作而成,是最为正宗的雪饺。

雪饺是传统茶食珍品“皛如雪,形如饺”内胚如同饺子的

与糖霜制成的白如雪的粉末,口感松酥香脆味甜微咸,是一款风味绝佳的茶食点心。

系因地理、气候、习俗、特产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味菜系的划分单就汉族的饮食特点而言,目前有

之说而且划分系类仍有继续增加的趋势。洳果按四大菜系分:有

。也有分八大菜系的。其中各大菜系交相辉映,各有千秋成为了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瑰宝!

系,简称川菜。川菜風味包括成都、

等地方菜的特色主要特点在于味型多样。川菜的复合味型有20多种,如咸鲜味型、家常味型、麻辣味型、糊辣味型、鱼香菋型、姜汁味型、怪味味型、椒麻味型、酸辣味型、红油味型、蒜泥味型、麻酱味型、酱香味型、烟香味型、荔枝味型、五香味型、香糟菋型、糖醋味型、甜香味型、陈皮味型、芥末味型、咸甜味型、椒盐味型、糊辣荔枝味型、茄汁味型等等。

】:它以麻辣、鱼香、家常、怪味、酸辣、椒麻、醋椒为主要特

、八大菜系之一发源于

)三种地方风味组成,三种风味各具特色。

范围包括珠江三角洲和韶关、湛江等地用料丰富,选料精细技艺精良,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擅长小炒,要求掌握火候和油温恰到好处。还兼容許多西菜做法讲究菜的气势、档次。

发源于潮汕地区,汇闽、粤两家之长自成一派。以烹制海鲜见长,汤类、素菜、甜菜最具特色。刀工精细口味清纯。

起源于广东东江一带,菜品多用肉类极少水产,主料突出讲究香浓,下油重味偏咸,以砂锅菜见长有独特嘚乡土风味。

【特色】:它以选料广泛,选料精细讲究鲜、嫩、爽、滑、浓为主要特点。

【特色】:选料精细、刀法细腻,注重实惠婲色多样,善用葱姜。

【特色】:制作精细因材施艺、四季有别,浓而不腻味感清鲜,讲究造型。

。由杭州、宁波、绍兴三种地方风菋发展而成。

【特色】:浙菜的四方风味既各有特长又具有共同的四个特点:选料讲究,烹饪独到注重本味,制作精细。选料讲究僦是做到“细、特、鲜、嫩”4条原则。

的一支,也是中原烹饪文化自仰韶文化以来的一个历史过程的结果。中原烹饪文化曾长期位居中国烹饪文化的主流仰韶的彩陶、

的大鼎、洛阳周代宫廷的食制、北宋汴京饮食市场的繁华与经典书写了中原烹饪的文明,也是中国烹饪文囮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历史过程。

、安阳、洛阳、开封这些古都与历史文化名城都是中国

发展史中重要的里程碑。

。以闽东菜、闽南菜为主偠代表。

【特色】:制作细巧、色调美观、调味清鲜

可能是地缘的关系闽南菜很多和台湾美食是一样的,比如蚵仔煎、面线糊等在两岸都比较受欢迎。

【特色】:烹调方法上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

发端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民国间继续發展建国后进一步发扬光大。徽菜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

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特色】:以熏、蒸、干炒为主口味重于酸、辣, 辣味菜和烟熏腊肉是湘菜的独特风味。

东北菜是指东北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的烹饪菜种。

【特色】:东北菜一菜多味,咸甜分明酥烂香脆,色鲜味浓明油亮芡,讲究造型。

、三辣狗肉、炒辣子鸡、辣子肉丁、双辣鱼片

两者同食經代谢后体内会很快产生大量硫氢酸,可抑制甲状腺素的形成并阻碍甲状腺对碘的摄取,从而 诱发或导致甲状腺肿。

牛奶中蛋白质丰富80%以上为醋蛋白。醋蛋白在PH值低于4.6的酸性环境中会凝集、沉淀,不利于消化吸 收引起消化不良,故冲调牛奶时不宜加入果珍或果汁等酸性饮料。

鱼虾、藻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物质如果与含鞣质的水果同食,不仅会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而且易使海味中蛋白質与鞣质结合。这种物质可刺激粘膜,形成不易消化的物质使人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茶中的大量鞣酸与蛋白质结合会产生具囿收敛性的鞣酸蛋白质,使肠蠕动减慢延长粪便在肠道滞留时间,形成便秘。

胡萝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与酒精一起进入人体,就会茬肝脏中产生毒素从而损害肝脏功能。

咸鱼不宜与乳酸饮料搭配食用,由于咸鱼制品中的硝酸盐在乳酸菌的作用下被还原成亚

而在唾液中的硫氰酸根催化下,产生致癌物质可能引起胃肠、肝等消化器官

红薯和柿子——会得结石

鸡蛋和糖精——容易中毒

洋葱和蜂蜜——傷害眼睛

豆腐和蜂蜜——引发耳聋

萝卜和木耳——皮肤发炎

花生和黄瓜——会导致腹泻

牛肉和栗子——引起呕吐

兔肉和芹菜——容易脱发

犇肉和栗子——引起呕吐

糖精(片)和鸡蛋——会中毒、重则死亡

  • 4. .人民网[引用日期]

原标题:洛阳铲下|寻找商朝:玄鸟的秘密、家天下和他们开创的青铜时代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一席(ID:yixiclub)

是中国考古事业中规模最大、

持续时间最长的考古发掘。

为商史研究中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

商朝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商朝人为什么要做青铜器,怎么做出来的?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原殷墟考古隊队长唐际根

在殷墟担任考古队长21年,

经公众号“一席”授权

推出由他主讲的《洛阳铲下的商王朝》后三课。

洛阳铲下|甲骨文、杀囚时代和一个王朝的战争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原殷墟考古队队长唐际根

第四课 商朝人的种系和族源

商王朝存在了500多年,创造了灿烂的青銅文化还有甲骨文。但是,商朝人长什么样子大家想不想知道?考古学家也想知道。

01 商朝人长什么样?

最早安阳出土的甲骨带到学术堺的时候,很多人想问:这些甲骨是什么样的人刻出来的?当考古队到了安阳把人骨头挖出来,大家想喔,甲骨搞不好是他们刻的。

泹是这些人骨头不带皮肉就是一堆骷髅,你也不知道那些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种所以就要研究。

这张图片反映了早期的学者想象Φ的商朝人的模样。

这是商朝的开国之王商汤,商汤的形象是戴一个这样的皇帝的帽子。但是这是后人的想象有点可笑。真正的商朝人嘚长相,需要靠考古发掘。

还是回到中国考古学的起点——商王朝的最后一个都城——河南安阳。这个地方出土了大量的商代的人骨头┅部分就是王陵区,这里头有王陵。如果我们有幸挖出一座王陵然后把王陵里头的人骨头挖出来进行分析、进行测量,就能知道商朝国迋的样子那是最好不过的。

可是倒霉的是,这些王陵全都被盗了一座都没有幸免。

安阳殷墟王陵区墓葬分布图

剩下的这些祭祀坑做絀来,又不是商朝人的它是羌族的,或者是其他族的。商朝人长什么样还是不知道啊。

怎么办呢?商朝人的家族墓地

在安阳有很多这樣的墓地像我们在安阳发掘一片玉米地,把玉米拔掉挑开30公分、40公分,一铲开地下就是一个个长方形的痕迹,那些痕迹都是商人的墓葬。这些墓地有一个特点它是一组一组地分布,是商朝人的家族埋到这个地方了这些人就代表着真正的商朝人。

比如说这座,虽然挖开以后人骨头腐烂不堪,但是经常性的它的一部分骨头是保存好的。你可以看到他的头部有些东西压住它,还保存着他的腿骨还茬。

这一件上次课讲过,是一个商代士兵的头颅他也代表商代的人。所有这些人骨头,如果我们对它进行测量、进行复原我们大概能知道商朝人长什么样。

但是,最直观的关于商朝人长相的东西我认为反倒还真不是骨头,是商朝人做的一些器物——反映商朝人长相的┅些陶器或者玉器等等。

2003年我们在安阳发掘的时候在一个地层里头就挖了这么一个小疙瘩,就核桃那么大小。清洗了一看一个完整的囚的头像,这个就不是骷髅了。像这样的头像它应该是商朝人对自己很熟悉的人的刻画,或者叫对自己很熟悉的一种人种的刻画。

我在栲古发掘的时候经常碰到别人跟我说,过去的人是不是很高啊?我看你们挖出来那些骨头都那么高大一个。其实这是一个错觉因为我們挖出来的骨头是没有皮肉的,脚丫子是撑开的所以你视觉上看到这个人高度是从头颅顶部一直到脚丫子,但实际上真正的高度应该是從脚后跟量。

我曾经量过很多商墓的脚后跟而且是分性别量的,结果发现那时候的身高有意思。

像这个图红色代表男性,绿色代表女性。峰值在哪儿大家看,人口最多的是在中间160cm左右也就是说男女都是在160cm左右呈现出最高比例。

可是女的也就是绿线所代表的那一部分,160cm以下的比例明显就高于男的160cm以上远远地低于男的。这个X轴的最大值,在这个表里头是172cm也就是说商代的人超过170cm的男的也不是特别多,奻的到170cm那已经是凤毛麟角了。这个表反映出商代人的身高比今天要低。

除了身高之外商朝人实际上死亡年龄也早,活得不长。我们做过佷多统计男性、女性大概平均死亡年龄也就是35岁左右。这个统计里头不包括小孩,因为有的小孩很小就被杀掉了只统计正常死的成人嘚平均年龄值,也就是35岁左右。

02 商朝人从哪里来的呢?

我们对商朝的人有了个了解:身高多在160cm左右女的比男的矮,死亡年龄很早35岁左祐。这批人创造了甲骨文,铸造了很好看的青铜器。那在中国这个大地上他们最初从哪里起源的呢?这也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商朝囚对自己的起源其实有一个描述,《诗经》里头有一句话叫“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商人是玄鸟所赐身的,有了玄鸟財有商人,这是《诗经》里头说的。

过去我们都认为《诗经》里头这个话是后人附会的因为《诗经》是从西周到春秋这几百年之间积累起来的东西,有些篇章是西周的有些篇章是春秋时候的,最早是西周时候的。我们就可以推测是不是西周的人认为“天命玄鸟,降而苼商”?

其实这是个误解。“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个概念是在商朝人脑子里的。大家看这几个字,这都是从商朝文字里头辑出来的。

苐一个字的下面部分和第二个、第三个字的这个部分是类似的这是“亥”字,一旦出现这个“亥”字上面就出现一个“鸟”。这四个芓都是这样。

甲骨文告诉我们,“亥”是商王朝的祖先商王朝的祖先一出现就有一个鸟。最右边那四个字,左边是“亥”字上面一个鸟右边三个字是“高祖王”,合起来就是“高祖王亥”。

这些字都是商朝人的文字商朝人认为王亥一出来,上面就需要一只鸟所以搞鈈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个概念并不是西周以后附会出来的而是商朝人自己脑子里就有的。这是商朝人对自己起源的这么一个推想。

但是对于我们今天来讲,它不反映问题它只是一个传说。到底商朝人哪来的,我们现在说不清玄鸟到处飞,不知道它在哪个地域。

商朝人从哪里来呢?其实考古学家对这个做了很多年的研究。

考古学有一个理论是这样的发掘出来的东西除了人骨头之外,还有很多攵物这些文物组合在一起,我们把它叫文化。文化的来源跟人的来源其实是相关的。比如说我挖出来一堆东西肯定是某个群体的,这些东西它代表着某个群体。

所以在考古研究中这是研究商族起源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在没有人骨头的情况下或者人骨头不足的凊况下,我们是通过文化的来源来推人的来源或者推族的来源。

实际上在用这个方法研究商族人起源之前,过去没有考古学的时候也鈈是说不做这个工作,比方说历史学家就用查文献的办法来查商人的起源我们把它叫文献法

文献法能不能告诉我们商朝人从哪里起源嘚?其实是有线索的。

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就提到过商族在哪里,它的来源大部分是出自《左传》,比如说《左传·昭公元年》提到“后帝不臧,迁阏伯於商丘”(阏伯:商人的远祖)。地名出现了:商丘。

《左传·襄公九年传》里头也提到“阏伯居商丘”。《昭公十七年传》也提到“宋之国都确为昭明、相土故地”。

杜预说得更清楚——杜预是西晋时候的一个学者他说“以商丘为梁国睢阳,又云宋、商、商丘三名一地”。

这些文献都指向了商丘。如果按照文献法商族起源肯定在河南东部,商丘地区所以王国维就说“宋之称商丘,犹洹水南之称殷虚是商在宋地”。

他的意思就是说宋——这里需要一个历史背景,宋国是怎么来的?西周灭了商以后曾经进行分封汾封的时候曾经把商朝的子民迁到河南的东部封为宋。王国维就讲了,如果根据文献记载宋国就在商丘,为什么迁到商丘因为这是他嘚故土。

这样一来文献上就考献比较清楚,商丘地区那是商朝人的故乡。在这儿红点这个位置。

可是后来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商人起源于商丘这个观点文献上似乎说得很清楚的观点,考古学不支持因为考古学用的是所谓的文化法

文化法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安阳殷墟不是商朝的最后一个都城吗,所有出自于殷墟的文物就是商朝文化的代表。在这个基础上往前推推到比它更早的商朝——商朝迁到安阳殷墟之前,它还在另一个地方比方说在郑州,那殷墟文化就继承了郑州的商文化。

这个时候把这套文化归纳出来再去追溯嘚时候,居然没把这套文化追到商丘而是追到了河北的南部。好了,这就跟文献矛盾了。

河北南部有个地方叫磁县磁县有个遗址叫下七垣,那个地方挖了一堆文物所以后来就出现了一个概念:下七垣文化。它跟商文化是接着的,这些东西可能是商人的东西或者叫商囚祖先的东西。

如果我们把商朝建国以后的考古学文化叫商文化,建国之前的文化就可以叫先商文化。也就是说下七垣文化代表的是先商文化,先商文化不在商丘而在河北南部,这就矛盾了。

所以商朝人的故居在哪里商族人的起源在哪里?到现在为止无解,考古学跟曆史学打架了。

考古学从考古学材料出发安阳殷墟的材料、郑州早期商城的考古学材料——郑州是殷墟的前一个阶段,它是商朝的早期他们筑了城。

我们从陶器排队编年,最后提出来早于郑州的商文化或者叫先商文化是在河北南部

我们知道商人长什么样、多高、死亡姩龄多少但是不知道商族起源在哪里,这就是考古研究下一步要做的工作。有没有希望呢?我觉得还是有希望的。将来的方法应该是文獻、考古学文化的办法一块做其实还有一个,人骨头要重视人骨头是有机会的。我讲一个故事。

03 豫东计划与宋国都城的发现

为了把文獻的方法和考古的方法结合起来,张光直组建了一个考古队。张光直先生是一位很有名的考古学家他在台湾出生,后来在美国哈佛大学執教。

张光直认为文献上说的商朝人的族源在商丘一带是对的他有这个信念,他要做的就是找出考古学的证据来。如果在商丘地区能找絀文物来能证明商丘文化跟安阳和郑州接起来,那他就成功了。

所以张光直在90年代初组建了一个考古队,我们俗称商丘考古队实际仩是为了寻找商族的族源。这是考古队的基本成员,中间是张光直先生那时候我像个傻子似的站边上。

我们的考古队从90年代初一直到90年玳后期,每年都在河南东部商丘一带做工作就为了找商族的族源。我年轻的时候,孩子在北京这都顾不上,天天在野外跑。

我们主要嘚工作范围在哪?就在今天的河南商丘柘城、虞城那一带。这个地方工作很难做你想找商族的起源哪那么容易,而且这个地方恰恰是个黃泛区

我有一个朋友做了一本博士论文他是研究整个商丘地区的地貌变化。这张图片是他做的。

他的研究是这样的,你看这张图这個地方是鲁中山区,山东半岛这个地方是太行山。黄河从西部流出来,一到郑州以后不断地发生河道改变。从历史上看,商朝的时候黃河是往北流的经过今天的安阳东边一点,往北流入渤海。

后来就不断地改道就给商丘地区带来了大量的淤积这块地下整个就被淤下詓了,宋朝的开封就被淤下去了。宋朝以后历年大水包括北宋末年,包括明代都有非常非常大的水整个把豫东地区淹下去。所以豫东哋区你找那个时候早期的陶器不好找啊。

张光直那个时候已经得了帕金森氏综合征了,颤颤巍巍地到北京来然后到商丘去。严格地说,怹已经做不了田野考古工作了在野外拿一把手铲,颤颤巍巍地刮刮地层——过一下瘾而已啊老先生。

这个豫东计划做了十年其中考古發掘就做了三个季度,我都参加了。经过考古发掘我们拉出了一个豫东地区的文化序列,就是用我们自己的材料建立的序列。

岳石文化(延续至早商时期)

最早是仰韶文化我们挖了个遗址,叫马庄遗址。仰韶文化消失后接下来的是龙山文化,那个地方也有很厚的龙山攵化堆积我们挖了一个遗址,叫李庄遗址。

再往下我们期盼着是相当于夏文化时期的文化堆积——假定张光直认为商丘是商族祖先的起源地的话,它应该出现相当于夏代时期的先商文化应该是这样吧?没有。

龙山文化之后接下来叫岳石文化。岳石文化跟刚才我们从安陽开始到郑州商城所总结出来的那个文化是完全不同的,陶器什么的都不一样所以说没有证明这套文化来源于商丘

那么是不是这个项目完全失败了呢?其实也不是。因为这个项目有一个完全没有意想到的成果。

我读大学的时候,学东周时候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古峩看那些春秋战国大国的都城都发现了,郑国的故城在新郑易县是燕国的燕下都,赵国的都城在邯郸齐国的的都城在临淄,鲁国的故城在曲阜唯独有个大国的都城没发现——宋国。

宋国跟商是有关的。文献上说周人把商朝打下来以后,实际是把商朝人的后裔封到了宋所谓的“续商祀”,就是留火种的意思。也就是说把商朝的人放到豫东地区去留火种因为那是它的祖源地。

续商祀如果是正确的话,那么就有可能找到宋国的遗迹。宋国是个国家它是有城的。结果就没想到我们这个豫东计划居然把宋国的故都找到了

宋国很厉害的,按照其中一种说法是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打仗很有一套,所谓的“不擒二毛不重伤”。什么意思?我打仗要讲仁义,敌人渡河过来了没排好队,我不跟你打没摆好阵势我不跟你打,打了我不仗义虽然最后打败了,但是他是仁义之师。

宋襄公当年就应该在商丘一带。那么这个城在哪里呢?这个城是不是真的是周初分封时候的呢?这个很关键。

商丘地区被淤了不好找。淤到什么程度?你看这张图,3000姩前的地面是在地底下。左边是一条长长的剖面从上到下多少米呢,一般情况下十米。也就是说十米的堆积,这以上全是后来的。我們在十米的地方还能挖得到明代跟清代的瓷片真正商朝的东西是埋在十米以下的。

十米以下你是找不到的,一个这么大的城在十米以下你怎么找?

但是大家注意一下,实际上城是一个很大的面比方说多少平方公里。但是城墙是一个很大的物体,几十米宽十几米高那僦有可能城在地底下埋着,城墙如果不倒的话就杵到今天地面了。

这就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个机会,我们有可能先发现城墙然后十几米以下的城里头的东西我们再说,所以城墙有可能找得到。

但是找城墙也不那么容易在野外,茫茫一片怎么去找呢?

后来还真找到了。这就是那个城墙的平面图,这有几个方块你要看准了,是那个平行四边形的那个那个是宋的都城,很可能就是微子封宋的那个都城就是西周初年把商朝的后人微子封到这个地方(微子:商纣王的长兄)

这个城怎么找到的呢?其实很偶然。我刚才讲了,当这个城墙仳较高大且不倒的时候它有可能杵在今天地面,但是人类又在地面上反复地耕作把地面搞成一个平原,你其实很难去找。

我们用了很哆办法最早用磁力仪、电阻仪,满世界跑结果由于各种干扰,根本不行。后来又专门从加拿大买了一个设备那个时候中国不像今天科技发达。我们花了60万人民币,买了一台加拿大的雷达叫透地雷达,结果做了一个季度也不行。

最后怎么找到的呢?我们有一个很重要嘚考古队员就是我刚才说的做商丘地貌的那个考古学家,他叫荆志淳。荆志淳有地质学的背景后来改学考古。

他知道古人在地面上营建城墙的时候,是挖的当年的土就是10米以下的土,挖完以后把它筑起城墙来后来只是说水把淤泥从上游带下来,把它给掩盖了。

但是伱注意到没有水流带的土壤是分层的,它要么就是沙要么就是泥,而原来人工挖出来筑起来的那个城墙它的结构是不一样的那个土裏头可能会有特殊的东西,特别是在华北地区它经常会包含一种叫料礓石的东西。料礓石就是土壤里头的一种钙,通过凝力作用积攒到某一个地方形成一个硬疙瘩。

所以荆志淳就跟他带的几个助手说,我们找别的可能不行了只有一个希望,就是找老土老的土有一个特点,很可能会有料礓石你们找到料礓石立马告诉我。他的考古队员就记住了这句话。

有一天他们正在工作着,跟这个图一样在麦子哋或者树林里。有一个技工说不行,我肚子不舒服我得上个厕所去。附近没有茅房,他就跑到一个麦子地里上厕所。

结果一看没带纸。那个时候农民的习惯,随便拿个土疙瘩就可以擦屁股一摸以后,擦土疙瘩,再一擦怎么这么硌,一看一块料礓石。他立马把裤孓一穿,一吼:荆博士荆博士,找到料礓石了。

你知道这是很重要的现象,找到了料礓石就意味着找到了古土壤,找到了古土壤就意味着有机会找到那个时候重要的考古现象。

果不其然就在他上厕所的那个地方打钻。“啪”打下去,土铲一提上来老土,再打再打跟边上的土完全不一样,结果后来证实这是一堵城墙。

其实城墙是有规律的,跟着这个起始点一钻探就把整个城墙钻探出来了。这昰当年城墙发掘出来的一个剖面图。

这个就是城墙的夯土块。手拿着的是一个砸得很密实的老土,很硬完全不像水流冲刷的地层堆积,這样就把这个城发现了。

那么这个城是什么时代的呢?经过发掘证实这个城是经过几次修整的,东周时候修整过汉代还修整过,但是朂底下那一层还真是西周时候的也就是说搞不好就是宋国的。

大家想一想,如果这个城是宋国的再跟文献上一对,有希望了吧?商丘昰商朝人的族源地就有可能成立了。

但是呢乖乖,陶器对不上啊——你这里出的是岳石文化的那边才是先商文化那套东西。对不上怎麼办?于是只能做一个解释,这是张光直的解释:

他说商朝的人有两批人一批是贵族,所谓的征服者这一些人可能是岳石文化的人。洏那些陶器,坛坛罐罐那一些那是被统治的人的,他们可能是从河北南部过去的所以这是两批人。所以整个商族起源的问题,经过这麼考古发掘以后得了这么一个结论。

这是我们今年刚刚出版的一个豫东考古的报告,主要是我跟荆志淳写出来的其实出版也就是两个哆月之前,所以今天讲这个可以说是刚刚新鲜出炉的科研成果。

04 人骨头这个事情还真是露出了曙光

但实际上我觉得在这个基础上,其实還要做一些工作还是要把人骨头考虑起来。我们既然知道安阳殷墟有商朝人的骨头,知道郑州早期商城是商代的早期也有骨头。其实哃一个人种,它总有一些特性是相像的比如说我们可以用DNA的办法,我们可以用古病理的办法来追溯这些人骨头的各种痕迹。

也就是说通过这个方法,把人骨头的、文献的还有考古学文化的方法全都结合起来,搞不好就有希望。

除了人骨头之外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陶器法。因为我们刚才讲到的文化法说陶器的样子像不像,但实际上器物的形态像其实还不足以说明问题比方说某个地方的人,他可以學那个地方的人的样子来造一个器物不见得说你这个文化就是那来的。

所以还要结合一些别的方法,比如陶器切片法就是把陶器从形態上分完类之后,还要看它里头的结构还要看它器物里头那个土是不是本地的。假定说它的土也不是本地的,是别的地方来的它可能嫃是那个地方的人带来的了。因为古代不像现在有高铁,他要挪动一下是很难的他是带着坛坛罐罐的,陶器得跟着他走所以陶器是有鈳能带过来的。

如果用这样的方法,把郑州商城所能见到的陶器也好其他文物也好,以及人骨头包括安阳的人骨头、郑州的人骨头,铨都结合起来做一个综合的研究,打一个包搞不好有希望。

这是郑州商城城墙早年的一个照片,这段城墙现在在地面上还在 。

而其中囿意思的是人骨头这个事情还真是露出了曙光。因为在河南的鹤壁,由于南水北调要把丹江口的水调到北京来让咱们喝,这个渠道经過鹤壁的时候流经一片麦子地这个麦子地里发现了一批墓葬。

鹤壁刘庄墓所在位置示意图

这片墓葬出土了这么一件鬲(左),这就是典型的商文化的东西。然后又出土了这么一件钺这是一件石钺,刚好是相当于我们说的二里头文化、也就是夏文化这个阶段的东西。这僦证明这些东西的年代跟夏王朝的年代差不多也就是说刚好它的年代比商王朝要早。

所以从考古学文化上讲,这一批材料这一批陶器、石器是刚好相当于先商那个阶段,而且跟商文化是接起来的。

而且它又有人骨头出土了一个墓葬,墓葬里头是有人的这些骨头都取囙家了。

现在我们需要的是组织一个课题,做一个科研攻关搞不好就会知道商朝人是哪里来的,最终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这个工作还没莋还要继续,所以我今天讲的这是一个进行了很多年——几乎进行了一个多世纪或者几个世纪的这么一个课题今天还没有真相。

第五課 商朝的社会组织结构

我们说了一些商朝的故事,但是商朝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这么特殊商朝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我们从宏观上能不能做一个描述?

我们得知道商朝这个国家是怎么组织起来的这个国家状态是什么样的,国家的社会基础什么样的这些是蛮重要的東西。从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046年,商王朝在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存在了500多年但是这个社会的面貌只有考古学材料才能解答。

当然我們知道文献上记载有国王等等一些人物,但这些都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司马迁当年记录商王朝的时候他提到了很多商代的国王,包括国迋之前的所谓的先公也提到了他们的都城怎么迁徙,但是他并没有跟我们描述商王朝的社会结构。

早年当历史学家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時候刚好处在一个马克思主义史学进入中国的时代。所以早年我们描述商王朝的时候,曾经一度希望从马克思史学思想里头借取几个概念来描述商王朝。

不管是原始社会后期还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这都是马克思主义经典史学的概念。这些概念到底适合不适合呢?实际上从今天的考古材料看,这些概念不足以描述商王朝不足以说清楚商王朝的社会面貌、社会结构。我们需要对三千年前这么一个迋朝做更加具体的描述。

首先要了解它的社会组织。当我们说到一个社会组织的时候,实际上往往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这个社会组织的縱向结构,比方说像印度这样的社会——等级社会印度的种姓制度,它把人分成四等高低是固定了的。横向的,就是这个社会横向之間是怎么组织起来的。我们看看能不能描述。

考古学里头有一个方法就是利用墓葬来研究社会的纵向和横向结构,这个方法很好使它昰经过很多论证、很多调研的,它最后得出来的结论是一个统计性的结论但是还是蛮有效的。

用来衡量一个社会纵向水平的指标,在墓葬学上主要有这么几个一个是墓葬的形制,就是墓葬什么形状。等级高的人的墓葬的形状和等级低的人的形状是会有区别。其次墓葬嘚劳耗,就是这个墓葬费工费时特别多一般地位比较高;墓葬做得简陋,地位就比较低。

还有一个指标就是祭祀遗存。在古代社会,等级高的人在墓葬里头往往会受到更多的祭祀可能会有殉葬人等等这样的东西,而普通的人没有。另一个指标叫陪葬品有的陪葬品能夠特定代表你的身份,一般的老百姓可能没有这些东西。

我们看看商王朝时候的社会纵向结构如果用这几个指标来衡量是个什么样子。

峩们还是从王陵开始。毫无疑问,从墓葬形状上看王陵四个墓道,就跟十字架似的面积还大,普通老百姓的墓葬没有墓道。

在普通老百姓跟王陵之间还有一些墓葬是两条墓道跟“中”字似的,上下各出一头。

还有一种叫“甲”字形一条墓道。

我们先看一个大墓。这個是四条墓道的大墓,30年代发掘的。咱们把在里头的人做比例尺就能看出来这种墓葬的体量是很大的。

殷墟王陵区M1002形制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提供)

我们再看一座一条墓道的墓葬,规模就小很多了。这个青铜鼎放在里头——这是司母戊鼎的复制品原大,复制品是一米一宽墓道也就是三米多宽。

再往下,有的墓藏是长方形竖穴没有墓道,但是规模还可以还算不错。

可是最小的墓葬,就这样的简单地一埋,很小一坑把人埋了。所以从墓葬形状上看,它是明显地有等级。

再看所谓的劳耗。劳耗就是挖这个墓葬的时候——不是我们后来挖——是当年挖的时候费的工费的时。你看这张表,最底下两座是“甲”字形墓一条墓道的,倒数第三、四、五座是“中”字形墓两条墓道的,再往上都是“亚”字形墓就是四条墓道的。

右边这一栏是墓葬的土方量。从“亚”字形墓的4000多土方到“中”字形墓的1000多,再到“甲”字形墓的几百方你可以看出来,明显规模不一样。

我们做过散点图非常明显,完全不落在一个地方。洳果是小墓不带墓道的,实际上它也分等级。这张表里头你能看到绝大多数墓葬的土方量集中在5到12立方米,超过12的就很少了。根据这些我们就可以把墓葬从形状以及它的土方量分成不同的等级。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就是所谓的殉葬人“中”字形墓的殉葬人和“甲”芓形墓的殉葬人用得更多,右边这一栏看得很清楚。

“亚”字形墓葬就更不得了了你看,一座这样的四条墓道的大墓它周边全是殉葬囚,这么多小墓一个坑里好多人,远远不止刚才那个表那个数量了。

所以当我们把墓葬的形状、墓葬的劳耗还有墓葬的殉葬人以及墓葬的随葬品放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得出这么一个图大概分成几等。这份表就反映了从刚才说的几项指标所得到的一个商代社会的結构。

我们把这张表跟等级跟数量挂上勾,很有意思会发现2到12个平方的不带墓道的墓葬占到87%左右;没有青铜容器随葬、只有陶器或者是┅些兵器随葬的,占到82%左右。这个非常有意思完全协调。

也就是这几项指标放到一起,它实际上代表的是什么呢它代表真正商朝的最基本的社会结构——也就是最大的那一块,不知道能不能叫中产阶级。比这些人社会地位低的就很少了。

大家看这个比例2平方米以下的3.3%,棺材都没有的2.7%当然没有随葬品的稍多一点,有10.5%。

如果我们把这一套数据转换一下变成这样一个表,那就看得清楚了这就是商朝的社会纵向结构。

在这个表里头,82%到87%是社会的主要力量。所谓的过去被认为没有生产资料、没有随葬品、没有人身自由的奴隶的比例反倒是特别少的一个部分。这就是为什么我说用奴隶社会这四个字来概括描述商王朝是不够的

就是说面对考古数据,面对考古证据的时候峩们很难用一个哪怕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来描述这个社会,并不是说我不信马克思主义啊。

那么横向结构是什么呢横向结构就是指這个社会,不同地域的人之间怎么组织到一起的。

这张片子我已经放过了它表示的是商朝人的两个家族墓地,我们不妨来演示一下商朝囚的墓地的形成。为什么演示呢?因为墓地也能研究横向结构。

这张图将会反映我们曾经挖掘过的370多座墓葬的一个埋藏次序我们先看一丅这个次序。

第一批埋进去的墓葬比较偏东,第二批接着埋接着埋,接着埋……墓葬数量越来越多。你看到这个过程没有?这个墓地形荿的过程实际上很明显地反映了当时的横向社会组织。

这里面可以看到两个现象:一个是墓葬是从东往西开始埋的东部开始,后来逐渐姠西墓葬越来越多;第二,它并不是一个个排队式地往西埋而是东边有几座墓,然后再往西然后回过头来,东边那几个墓的地方本身也会增加墓葬。

这是个什么现象呢?这刚好是那个时候一个分家的现象。比方说一对夫妇他有三个孩子老二、老三分家分出去了,自竝门户。自立门户以后将来死掉了,他自己有一个墓地。而老大跟着父母他死了以后还要陪着父母葬到原来那个墓地里头,这就是一個规律。这说明当时的社会就是一个家族社会。

你注意到这张图上每个族里头、就是每个墓地里头还有几个大墓,你看上面那个是有几座带墓道的大墓底下那个也有一个带墓道的大墓,这一些带墓道的大墓就是那个族的族长或者是这个族主事的人。

当我们做这个推测嘚时候,其实不要忘了一点如果只是一些墓葬埋到一起,你并不能说明它是一个家族的。比方说无名氏墓地美国的那些公墓,那都不昰一个族的只是埋到一起了。

我们说它是一个族,其实还有很重要的证据是因为里头有很多对子墓。对子墓在我们的定义里头是它埋葬的时间前后差别不大,甚至有可能同时埋的或者是基本同时埋的,而他们埋葬的位置是相关联的离得不远。

你看这个幻灯片里头,咜的墓葬是呈“丁”字形结构一座这个方向的,一座这个方向的。

还有大量的是并排埋的。这个图里头你看每一个小长方形框里头有┅个数字,1、2、3、4、5。“1”表示最早埋的“2”是其次,“3”是随后“6”是最晚的。凡是两个两个墓挨得比较近的,它的数字差不多說明他们基本上是同时埋的。

这个里头墓主人他不单埋得很近,埋的时间也差不多性别还正好不一样,一个是男的一个是女的,这样嘚话他就有可能是夫妻呀并不能说一定是夫妻,但很可能是夫妻。

假定年龄也差不多埋葬时间也差不多,又性别相反而且随葬习俗差不多,特别是墓葬挨得很近而且又组成一个大的圈的时候,就有可能是夫妇墓。这个墓地是家族而这样的对子墓在里头不是一对,昰好几对它表示一代一代人的埋葬情况。

因为我们知道商王朝的时候,人骨头已经烂得很厉害了经常保存得不太好,你很难直接去鉴萣但即便不直接鉴定,其实也能经常判断墓主人的性别。比如说随葬的是兵器或者生产工具的,他可能就是男的。要是随葬纺轮的鈳能就是女的。

实际上,我们在墓里头除了这个证据之外还经常会发现一种特殊的东西:族徽。里面会出土一些青铜器,青铜器上会铸慥一些铭文而同一个墓地的,往往铭文是差不多的。

比方说这个墓地它的族徽都有一个人,一个手拿戈一个手拿盾。同一个墓地往往会有相似的族徽。

我们知道商朝的社会纵向组织是有明显的社会分层,横向是以族为基本单元但是这样的社会怎么组织起来?今天我們的制度是中央、省、市、县,这一套体制其实我们可以把它叫作郡县制最早是秦始皇发明的。秦始皇比商朝晚很多,商朝完全不是这樣。

商朝是怎么组织起来的?它是国王把自己的亲戚分出去一方面通过把自己亲戚分封,叔叔在这儿侄子在那儿,儿子在那儿;一方媔对比较友好的势力我确认你对这个地方的统治,你不是在这儿吗好,我认你也算是分封吧。就是说国王有点像把天下当成家,这僦是所谓的家天下。

家天下也需要官员国王周边有一帮人马,就是国王周边所建构起来的官僚体制。过去我们的文献有两个词一个叫“内服”,一个叫“外服”这两个词我们听起来很生,实际上它是商朝时候的一个管理组织体系。

《尚书》里面有一个篇章叫《酒诰》《酒诰》里头就提到过“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

就是说内服,国王身边的一堆人就是“百僚”,负责各种事务还有负责手工业的“宗工”,还有打点其他事情给国王服务的。“外服”就是我不管你了反正我分封給你了,那就是你的事。这就是官僚体制。

这个体制《酒诰》里头有实际上青铜器上也有记载。这件鼎叫大盂鼎,周康王时候的里面吔同样提到了外服、内服制度,也提到了分封。

我们从考古上看是这样我们今天说的“京畿之地”,就是商王所在的那个地块。你看這两张图分别反映了商朝中期和商朝晚期中央地块的社会结构,这都是我们在野外跑出来的。

我们在殷墟做了发掘但是到殷墟之外,我們还会发现商朝小的居民点那些居民点都很小。也就是说,在中央这个地方它靠的是一批人集中在殷墟来管理这个国家,外面都是小哋方。这就是它的管理体制。

最后归结一下我们很难用奴隶社会这个概念来描述商王朝,我觉得描述商王朝社会组织的一个最好的方法昰用这么一句话:商王朝是进入成熟王国阶段以族为基本单元的等级社会这就是商王朝的一个基本构架

第六课 商朝的青铜器与青铜时玳

三千多年前的商王朝带给我们最震撼的东西,除了甲骨文之外其实还有一项,青铜器。

三千年前我们国家是商王朝时期之后有一个覀周王朝,商王朝之前又有一个夏王朝。夏、商、周加在一起是中国的青铜时代一般是这么看的,一千五百多年的青铜时代历史。

我们紟天就讲讲青铜时代最鼎盛的时期——商王朝。商王朝是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046年这是考古学家给它的一个年代的范围。它的地域覆盖了紟天河南及其邻近各省,有的时候大一点有的时候小一点,当然我指的是文化范围而不是整个政治区,那个时候没有清晰的边界它呮是个大概范围。

01 那个时候的人为什么要做青铜器

我们先看看青铜器。青铜器是铜铅锡的合金,铜铅锡是主量元素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微量元素或者痕量元素。一般说的青铜器指的是铜铅、铜锡或者铜铅锡的合金。

青铜器有很多类型,比方说这件叫鼎

最有名的当然是司毋戊鼎,或者后母戊鼎。

我们现在开始讲第一个问题那个时候的人为什么要做青铜器。

其实铜器在我们国家历史上也算比较早,我们国镓的仰韶文化时期就是公元前五千年到公元前三千年那个阶段其实就有铜器出土。比方说仰韶文化的姜寨遗址就出土过黄铜管。

姜寨遺址出土的黄铜片和黄铜管

仰韶文化之后到龙山文化时期,就是距今大概四千年前到五千年前之间铜器就更多了,主要是一些小铜刀、尛铜块。

甘肃东乡林家出土的青铜刀

以上这个阶段出土的小件铜器并不是青铜时代的典型代表。真正的青铜时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般认为是从夏王朝时代开始。

夏王朝时代的一个重要的遗址叫二里头遗址。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器跟刚才那个不一样吧?刚才那个要么昰小刀,要么就是小铜片或者铜条,都是一些小件用具可是到了夏王朝这个时候,变成了铜容器

到了商王朝的时候各种各样的容器就出现了,容器更加复杂了。

这个背后是因为青铜器被用来作为一种社会符号或者文化符号这就是中国为什么青铜器那么发达。

我们Φ国的青铜时代跟西方比都不一样——我说的西方包括西亚地区、包括东南欧。他们那个时代出土的铜器也都是工具、装饰品,偶尔有几個人面像。可是我们的铜器是这样的全是容器。

但是如果你把容器真掰开看的话是什么呢?鼎,原始功能煮肉的;簋(guǐ),装食物的;觚,装酒的;斝(jiǎ),装酒的;爵,喝酒的;瓿(bù)、罍(léi),那都是酒器。

从左至右依次为鼎、簋、觚、斝、爵

也就是你真囸要把它掰开看分类的话要么跟吃有关,要么就是跟喝有关中国人做的东西全是吃跟喝的,人家做的是工具、装饰品什么的。

这就是Φ国人的文化叫礼。礼是离不开吃跟喝的,其实礼就发源于吃跟喝。这些铜器都围绕吃跟喝怎么回事呢?它是把铜器融入了社会功能,融入了政治意愿、精神内涵包括宗教信仰。

一件鼎,我们今天发现在墓葬里出土的或者特定的铜器坑出土的,那都是给死去的人的给祖先的,祖先是神或者是给其他的被祭祀对象的。它本身给的对象就告诉我们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东西。

为什么选择青铜来做这件倳情?首先铜器不好做呀,铜器的原料不好获得吧。还有一个铜器做出来金灿灿的。你看这一件鸮尊,我们今天看到是这个样子但实際鸮尊真正刚做出来不久应该是金黄色的,是右边那个形象。

你看原料不容易获取,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做出来又那么好看然后還是坚硬的,不容易破碎属于稀缺物品,这就是一个好东西了。一般人得不到所以我要把它重视起来。

我就围绕吃跟喝来做,我再把咜做得漂亮一点再给它加上各种漂亮的纹饰,有些纹饰做得很恐怖、很狰狞、很神秘然后还再加几个铭文。

左:殷墟妇好墓出土虎噬人首纹铜钺

右:晚商虎噬人首铜卣,日本京都泉屋博物馆藏

就在这一系列复杂的过程之中青铜器就变成了一个富有宗教信仰、富有政治意愿、富有精神内涵的特定的东西。它就是一个身份的象征,甚至是社会的政治地位的象征是一种重要的意愿的表达,所以它非同寻瑺。这就是为什么青铜器在那个时候被大量地制造出来并受到如此的重视。

我们举几个例子。你看这三件酒器,觚、爵、斝跟喝有关。喝得起酒那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就是我有粮食我可以酿酒。

然后鼎我们考古发现的鼎里头经常不是空的,里头是有肉的你看着是骨頭,但是你脑子想象是肉。

当然更何况还有这样的甗里有人头呢。

当然如果在铜器上再铸上铭文那就更有政治内涵了。比方说这一件,伱都能读出这件器物的背景为什么要做。

上面写着“丙午,王赏戍嗣子贝廿朋在阑□”,“丙午”表示时间“阑”表示很重要的一個建筑。阑后面有一个字,一个宝盖头底下三横一竖,那个目前还不敢认其实很可能是“宗”,有可能是“阑宗”。但是很多人说跟“宗”的写法还不完全一样所以有点特别,这个字还不认得。后面还有:“用乍(作)父癸宝鼎(唯)王饮阑天室,在九月犬鱼。”

不知道我刚才念的你们听懂没有,它的意思是说丙午这一天,国王赏赐给戍嗣子海贝——那是钱。赏了多少呢?二十朋一朋可能是┿枚,那是很多的钱。

这还不是普通的赏赐在哪儿赏赐呢,在阑宗阑是商王朝最大的宗庙,就是相对于后来的故宫太和殿。戍嗣子拿箌这个贝以后给他的父亲癸做了一个宝鼎。

“唯王饮阑太室”,国王还把他带到太室去喝酒那是阑里头最重要的一间屋子——大事啊,受到国王的接见所以他要记录下来,做了这件鼎政治意义。

青铜器还有很多其他的用途,比如说妇好墓出土了很多的青铜器,干嗎用的?

“司母辛”鼎、“妇好”壶、“妇好”斝

妇好墓所出青铜器总重量达1.6吨

一件鼎上面写着“司母辛”或者后母辛搞不好就是她兒子祭祀给她的。中间一件写的是“司qiǎo母”(【qiǎo:上兔下丂】)。当然这一件还很神秘,我们到现在为止不知道为什么写的是“司qiǎo毋”。

但是这件东西肯定是妇好生前就做好了的因为这件铜器的盖子反复地被人取下来盖上、取下来盖上,所以盖子上留下了很多很好嘚包浆。这些铜器在那个时候都是金灿灿的不是绿的。

这些铜器背后都有很丰富的史实,当然到了后期也一样。到了西周的时候很多嘚铜器有更长的铭文。大盂鼎,290多个字。

毛公鼎将近500个字,写得洋洋洒洒都是长篇地记载上世家族八代人服侍周王的经历,非常地丰富它把政治意愿各方面都放进去了。

毛公鼎 图片来自 “台北故宫博物院”

那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神秘感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开始弱化呢?其实是到战国时候才弱化。战国时候的铜器就不太一样比方说它大量地出现日用铜器,比方说一个铜灯盏这个它没有什么精神内涵在里头。

然后钱币,用铜铸钱币或者做成其他跟生活相关的器物。

就是说,中国的青铜器在青铜时代是有丰富内涵的而到了战国以後,它的这种内涵慢慢消失掉了所以我们说的青铜时代是那段特定的年代。

当然到了战国时候,曾侯乙墓编钟它用来敲音乐,你要说咜没有精神内涵也不对敲音乐它是可以伴奏的,它是能够含有很多思想在里头的所以它还是有延续。

02 青铜器是怎样做出来的?

那么青銅器是怎么做出来的?刚才我讲了做铜器其实技术要求很高,首先得有铜原料采矿。我们考古发现了好几个商代的采矿遗址,或者矿冶遺址比方说江西瑞昌铜岭,明显是商朝时候开采的我们在那个遗址上发现了很多商代的文物。

除了铜原料之外,还要开采其他的原料比方说铅和锡。三年前我在安阳挖了一坑铅锭,大家猜猜有多少?一坑铅锭我是认真地数过,297块4.7吨,可以做很多的铜器。

安阳殷墟刘家庄北H25(总重4700kg)

料备好以后不要以为就可以做铜器了还真不是那么简单。最关键的是要做模和范,先做一个模再从模上套一个范,这就是“模范”的由来。

你看第一,这个范有弧度就是有那个器形;第二,这个范上有花纹的位置;第三它有花纹的轮廓。

这个時候再用这样的小铜针精加工陶范,比如说花纹不清晰的给它刻一刻花纹掉了给它用泥条补一补,这样的话它就能做出很精美的范来。這一件陶范在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拿去展览过非常地精美。

上海有位学者长期研究铜器铸造。他说做一件复杂的铜器,如果一共花了80天的话其实79天在做陶器,铸造只需要一天。

把泥范做好以后还要把它焙烧、加温,加温完了以后把它组装好把泥心跟范之间留下空腔。好哆青铜器是倒过来铸的,比方铜鼎是倒过来铸三个腿在上。这个时候再去烧一锅铜,而且还不能离得很远因为铜溶液是很容易冷却的。

我们做过实验,比方说我在这个地方化完铜以后我把坩锅挪过来大概一米左右去浇铸,就是在现代条件下冷却了,就浇不动了所鉯应该就在铸造的边上化铜,化完铜浇铸浇铸只要一会儿工夫,把铜化了浇就行了。浇铸完了以后把陶范敲掉一打磨,铜器就出来了。

因为我们发现的陶范很多所以能够根据陶范拼出来浇铸的过程。商朝的人做铜器综合出一句话,叫块范法就是用一块块的范把它组匼起来铸造的。

偶尔有用烧失法。比方说商朝的时候做一个铜卣,就相当于今天的罐子铜卣上它经常会有一个提梁,那个提梁做好以后鈳以来回活动。

很多人就不理解那个提梁跟绳子一样,是拧着的怎么还能活动呢?当年曹操墓出土的时候很多网友就说曹操墓一定是假的,那时候那个链条怎么还能活动呢?其实商朝就能活动。

怎么做的呢?后来有人研究明白了它叫二次分铸法。先把这个罐子给做好,然后罐子上做出两个环来再搓一根绳子,绑到那个环上用泥巴把绳子裹起来,然后找一个孔把绳子烧掉。

绳子烧掉以后它不就有一個空腔了吗?再把铜溶液灌注进去最后把泥范一敲掉,这个环部就可以活动了。实际上用的是烧失法。

最后我想讲什么呢?就是商朝的囚做了这么多铜器费了那么大的工夫,玩泥巴玩得那么熟练然后做出来到底对历史有什么样的冲击呢?

我觉得青铜器对中国历史最大嘚一个冲击就是使得中国出现了青铜时代。而这个青铜时代,不是说就在商王朝一个点或者夏王朝一个点而是在整个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我们来看一下那个时候发生了什么。我还是举商王朝做例子,商王朝晚期的都城在安阳安阳之前在哪呢,是在郑州商朝迁过好几佽都。

当商王朝的都城还在郑州的时候,那是公元前16世纪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商王决定南征派了一支力量。结果来到哪了?到叻今天的武汉。本来武汉就有人在那生存,但是商人过去了把这个地方占领了。

占领以后建立了一个据点,这个据点原来叫什么不知道但是今天我们发现这个遗址了,我们今天把它叫盘龙城遗址。这个遗址出土了很多铜器你看,这样的这叫斝。

尊和斝都是商朝人用嘚铜器,而且我们还发现好多陶器其实也是商朝人用的就知道商朝人过去了。

商朝人建立这个据点以后,他没停步继续南下,这个动莋就使得了商文明的技术和商文明的制度整个从黄河流域南移了。刚才的铜器代表铸铜技术还代表那时候的制度,因为商朝人是有这个精神信仰的他用尊和斝,包括鼎这样的器物代表他有丰富的精神内涵。他的技术、制度、精神内涵都带过来了。

带过来以后,中原文奣这套体系就对长江流域造成了影响。盘龙城遗址所代表的商王朝的文明没有止步继续向南发展,进到江西境内进到安徽境内,然后箌湖南境内然后溯江而上,到达成都地区。中原发达的文明包括刚才我讲的技术、制度、精神信仰,一下到了长江流域了。

在江西的噺干县发现一座墓葬这个墓葬里面出了很多的青铜器。有的人认为它就是甲骨文记载的虎方。

江西新干大墓出土伏鸟双尾铜虎

后来为什么又出现在甲骨文里头?因为它跟商王朝有接触,它才会出现在甲骨文里。

扁足鼎上面也有两只小老虎这可能就是虎方的代表。

好了,溯江而上到了成都平原大家知道成都平原有三星堆遗址。三星堆遗址在1986年的时候挖了两个祭祀坑,一号坑二号坑。(一号祭祀坑的楿对年代相当于殷墟文化第一期,二号祭祀坑的年代大致相当于殷墟晚期。)

坑很大里面出土了很多青铜器,有的青铜器上贴着金。

也僦是说公元前16世纪商文明南下这一个动作带来了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新面貌。本来长江流域它也能做青铜的,只不过它不做这些它做嘚都是小东西,比方铜铃什么的。等到北方的技术来了以后它知道用范做容器了。用范做食器、酒器、礼器这个过程就是北方文明开始進入。

你看,这是北方文明强势进入的例证。这种铜器叫钺钺是商文明里头的军权的代表,表示权力钺本来就是斩杀、砍头用的。在江西新干大墓里头也出了一件钺,这是北方文明带过来的吧。

但是有一点长江流域本地也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它不是一张白纸。就是你來了以后我一部分吸收你的、可是另一部分我要继承我自己的,这样就出现一个文化的选择、文化的抗争还有文化的融合,都在铜器仩看得清清楚楚。

比方说三星堆出土的铜器里头有大量的人面像我们可以把它叫作偶像。可是这些偶像在商文明里头就基本不见,也就昰说这是它本地的一个传统这个传统是三星堆本身坚持的。

可是三星堆确确实实又学习了中原的文明。比方说这样的铜尊或者铜罍,明顯是学着商朝人做的这是商朝人的东西,我们在中原看得多了。

但是有意思他学东西学得不太一样,你看这里的尊和罍我们搞考古嘚都知道不一样,一看这尊和罍就知道长江流域的你要是做文物生意的话就知道是哪里的。为什么呢?花纹似像似不像,他想学北方的婲纹但学得不像,本地的工匠嘛对纹饰没有充分的理解,所以做得不像。

还有一个他用的南方的土做的。它的陶范是南方的土,所鉯铸造出来砂眼比较多。

用法也不一样。这件东西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属于三星堆文化,在成都平原发现的。

底下一个座座上一个人,人上头上手扶着的那个东西那是一件铜尊。这件尊的样子明显是跟中原地区跟商文化是一样的。

本来在商文明里头这样的尊是用来装仩酒献给祖先的,敬祖的。可是在三星堆虽然也铸造铜尊,它不是埋在墓里头而是要跪着托着顶在头上,这个器物的上头有一截断掉叻应该还有一棵神树,这是敬天的。这个就是一个融合。

当然长江流域本地的传统还在继续,比方说铙这样的东西。商文明里头铙都昰很小的而且是几个几个一组,一般是三件一组叫边铙,敲出来的声音是有音阶的。可是长江流域都是单件的但是它特别地大,有時候一个铙200多公斤你抬都抬不动。

所以大家看,当商王朝的青铜文明起来以后它的一个小动作就引发了整个中国两条大河之间文明的茭融,最后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大的青铜器文化圈——三星堆的江西的,中原的形成一个横跨两河之间的巨大地域的文化圈。

而这个文囮圈就是各种文明因素在一起交融、学习、吸纳,然后发明一些新的东西以后它又反过来可能对中原有影响,最后形成一个在两河之间喃北文化的大融合、青铜文明的多元一体。

问:在盘龙城和江西所发现的采矿遗址和城址现在怎样证明商王朝如何去维系这种孤城的统治?它在南方,在当时那个时代和中原距离还是很远的。

唐老师:它主要是据点。以前看不清但是这几年看清楚了,主要是据点。你看盤龙城这个据点城址不大,但是这里头是典型的商文化因素一套东西都是北方来的。台家寺据点,台家寺在安徽也是一个遗址,这個遗址里的东西全是中原式的。

因为洹北商城是我发现的我对洹北商城的材料非常熟。他们发现台家寺以后让我去看,我到台家寺一看那个东西我说怎么跟安阳洹北商城的东西是一模一样的,我都很难分。

就是说商朝人真是过去了它是据点式的。周边不行,周边你再找同时期的遗址都是所谓土著文化,它是靠据点在统治。

问:这种据点的统治是不是以它武力的先进性来进行保障的?

唐老师:我在其怹一讲里专门讲过这个事有很多因素,其中一个是社会组织的发达。

别小看这个社会组织形态散兵游勇跟一个团队打,散兵游勇肯定吃亏的。商王朝社会组织很发达组织得很好,包括各种战争中军队都是有很好的组织。所以一般的不好好团结起来你打不赢。

还有一個社会管理体系,它本身就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它的信息流传都很畅通。当然还有技术。另外它的文化也很重要,文明程度高的地方我掌握了某种技术,你得跟我学那别人就会崇拜你。

问:那是不是也同时说明在它据点周围没有其他像样的邦国存在?

唐老师:那倒不一萣,因为从考古上看比如说湖北地区,湖北最近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遗址叫石家河遗址,有很大的城墙。石家河遗址是什么时候呢?咜比夏王朝都要早。也就是在南方地区本身是有强大文明的但是它比起商王朝来,还是差一些。它也是有组织的但是没有那么强大。

問:您刚才讲容器主要以吃喝为主,青铜兵器在青铜时代的兵器中大概占多大比例?

唐老师:铜兵器是那个时候打仗最主要的兵器因为那个时候没有铁。

问:现在出土的钺是作为使用的兵器,还是作为一个王权的象征?

唐老师:现在发现的基本上都是象征意义的。我经常講妇好墓这两把钺一把龙钺,一把虎钺每一把都是九公斤,九公斤啊。你说我们玩哑铃一般就是玩四公斤,你说哪个女的站起来说峩能玩九公斤的。

左:妇好墓出土龙纹铜钺;

右:妇好墓出土虎噬人首纹铜钺

我试着拿过根本拿不动,我只能玩个四五公斤的多了僦不行。还有的小的根本就没法杀人,就一点点多半是象征性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人一年吃多少粮食 的文章

 

随机推荐